對於“挖礦”的理解,你們都錯了

挖礦 區塊鏈上鍊 袁曄 2018-07-29

區塊鏈通過記錄行為來給予貢獻者Token獎勵,本質上是將現實世界上鍊,將現實世界的人類行為活動、數據、資產等映射到區塊鏈上。

專欄作者:袁曄,水木清華區塊鏈基金執行董事,盜火者區塊鏈應用聯盟發起人。

屏幕快照 2018-07-09 上午11.19.45.png

挖礦是一個被使用了上千年的詞語,主要用來描述挖掘各類礦物資源,在我國,此類行為是受到嚴格監管的,需要相應的資格和執照方可開展。

自從比特幣引入,“挖礦”這個詞語的含義又增加了一層含義:用於賺取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的手段,通過電腦等計算設備的運算來獲得數字貨幣的獎勵。

比特幣是一種虛擬貨幣,比特幣的挖礦是指通過包括計算機在內的硬件設備為比特幣網絡開展哈希運算的過程,而提供此類服務的礦工可以得到一筆報酬,因為比特幣的報酬是依據礦工完成的任務來計算,因此挖礦的競爭十分激烈。

比特幣挖礦最早用CPU 或者GPU ,但隨著比特幣的價值提升,挖礦主要轉移到FPGA和ASIC上來完成,挖礦的效率大幅提升,也提升了挖礦的門檻。

那麼,數字貨幣或者區塊鏈領域的“挖礦”到底是一個什麼行為呢?表面上看,只是一個哈希運算獲得比特幣或者其他Token的行為,其實質是通過計算也好,刷單也好,數據錄入也好,等等手段將現實世界的資產上鍊的一個過程。

很多人現在仍然認為比特幣的挖礦行為是一種對資源的浪費,耗費了大量能源,產生了大量的電子垃圾,佔了很多土地和空間,結果僅僅是計算大量的毫無意義的哈希運算,得出來的僅僅是到目前為止幾百G的賬本數據。這種行為有什麼意義呢?請問,花大量時間和資源挖出的鑽石,除了能夠用於切割玻璃,還有其他什麼價值嗎?那麼,鑽石的價格為什麼“奇貴”呢?

如果我們統計一下全球所有銀行包括清算結算中心所鋪設的數據服務器機房,以及耗費的能源和土地空間,大家會發現,比特幣的資源“浪費”不算高。

對於“挖礦”的理解,你們都錯了

除了比特幣,很多區塊鏈項目都在宣稱“交易即挖礦”,“閱讀即挖礦”,“練卡即挖礦”,“跑步即挖礦”,等等。似乎任何行為,只要在執行過程中,被記錄在區塊鏈上(甚至僅僅是中心化服務器上), 就是一種“挖礦”行為,就會據此獲得Token獎勵,而Token是有價格的,也就帶來了,一切行為只要被區塊鏈記錄就是有價值的。

這是什麼邏輯?感覺很荒謬,完全無法理解,似乎在“見仁見智”的表述下,有些尚且能夠被接受,有些乾脆無法容忍。難道說,按此邏輯,睡覺也是挖礦,冥想(其實是大腦一片空白)也是挖礦?這裡告訴大家,在區塊鏈的世界裡,每一個Token背後的邏輯都是由發起方通過智能合約的方式寫了下來,評判合約本身是否存在社會價值就好像評判“共享單車補貼大戰”是否有價值類似,這種評判本身不在本文的討論範疇。

區塊鏈智能合約或者說區塊鏈的這個模式設計:區塊鏈通過記錄行為來給予貢獻者Token獎勵,本質上是將現實世界上鍊,將現實世界的人類行為活動、數據、資產等映射到區塊鏈上,這是解決目前大多數行業無法與區塊鏈結合這一最大難題的最有效手段。


文章聲明:本文為火星財經專欄作者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不代表火星財經觀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