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如日中天的“娃哈哈”路在何方?

娃哈哈 經濟 宗慶後 金融 新民網 2017-05-17

近日,針對娃哈哈這兩年營收下滑的現象,有評論稱“娃哈哈老了!”那麼娃哈哈帝國真的光環不再了嗎?

小時候喝過的AD鈣奶,還有王力宏代言的娃哈哈礦泉水廣告,這都是90後的共同回憶。這些回憶背後的娃哈哈集團,曾經也是90年代一家典型的“中國式”成功企業,而現在,卻面臨著“老了”的結局。

2010年,娃哈哈業績進入500億俱樂部,創始人宗慶後發出豪言,要達到1000億的目標。可是7年過去了,娃哈哈卻距離當初所定下的千億元目標越來越遠。有數據顯示,2014年,娃哈哈實現營收,僅為728億元,而2015年則降至494億元,一下子減少了將近一半兒。

為什麼原來那麼受歡迎的飲料現在卻不盡如人意了呢?

時代在改變,而娃哈哈的產品,卻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現在00後,對娃哈哈的認知度普遍不高,當前娃哈哈品牌定位,給人的感覺似乎只侷限於兒童產品,作為大眾類品牌,娃哈哈品牌,顯露出老齡化。

或許,娃哈哈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於是開始改進。但是卻沒有自己的招牌飲料,而是採用了模仿別人家飲料。

其次,在新品不斷、競爭加劇的飲料市場,娃哈哈原有的暢銷品不再受歡迎,而新的大單品卻遲遲沒有出現,甚至在娃哈哈一向引以為榮的鄉鎮市場,娃哈哈也賣不動了。在渠道方面,娃哈哈對於當下流行的電商、互聯網、甚至便利店,接觸的都很少,因此,渠道銷售的老化顯而易見。

第三,龐大的銷售體系成為娃哈哈的阻礙。娃哈哈龐大高效的銷售體系,曾經是它的核心優勢。娃哈哈全國銷售人員大概有3000人左右,除此之外,還有拓展隊員2000多人。然而當越來越多的娃哈哈產品變得難賣時,經銷商和銷售團隊之間的矛盾就開始顯現。

娃哈哈的隕落,是說明虛擬經濟搞死了實體經濟嗎?

宗慶後就將娃哈哈的失利,歸咎於互聯網,宗慶後曾經多次在公開場合,指責“虛擬經濟搞過頭了”,斥責BAT大佬。不過從消費者的口中,我們就可以得知,娃哈哈業績不好的真正原因。很多90後表示,小時候喝娃哈哈可以,現在20歲了,總不能讓我拎著個兒童包裝的娃哈哈,走在大街上吧。甚至還有95後的同學表示,現在再喝娃哈哈,會被班裡的同學嘲笑。其實,互聯網只是個工具,實體經濟要學會運用互聯網為自已服務。互聯網和實體經濟之間並沒有直接的矛盾。

娃哈哈應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呢?

雖然娃哈哈業績下滑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娃哈哈一直以來不差錢,沒有銀行貸款,也就是不存在,加槓桿的問題,所以現金流充足,抗風險能力比許多公司要強。與其說娃哈哈“遭遇困境”,不如說娃哈哈是老司機碰上了新問題,在產業轉型升級上遭遇瓶頸。而創新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

所以,娃哈哈要如何才能完成產品的轉型升級呢?只要看看當今飲品市場上的關鍵詞就知道了。

第一個關鍵詞是“消費升級”,就是要抓住年輕人消費群體,對於健康、時尚的追求,比如在包裝上,設計一些冷幽默、愛調侃的人格化形象,以此來吸引了年輕消費群體,在飲品的功能上強調“低糖”等一些健康的理念,也能獲得更多的青睞。

還有就是“換包裝”:新瓶裝舊酒,也可以玩出新花樣。比如世界級的老牌飲品,可口可樂一貫是在包裝上玩創新,從風靡一時的“歌詞瓶”、“暱稱瓶”,再到可以定製的個人專屬瓶,讓喝飲料成為了時尚。現在,年輕人就是飲品市場的消費主力軍,拿下年輕人,幾乎就等同於佔據了市場。

第二個關鍵詞,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中國各地找到中國特色的飲料,與地方政府合作,打造成產業鏈,在為地區經濟轉型升級的同時,打造出有中國特色的世界飲料品牌。

第三個關鍵詞是產業鏈金融。打造產業鏈金融,為整個飲料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提供金融服務,這才是最大的利潤增長點。

第四個關鍵詞是O2O。銷售渠道線上線下集合,通過線上線下集合去拿下中國的大市場。只有這樣,才能夠完成產業的轉型升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