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

眾所周知,中醫用“五臟六腑”來統稱人體內臟器官,大家最為熟知的是五臟,分別為心、肝、脾、肺、腎。

天地萬物,都講究“陰陽”協調,五臟也不例外,一旦失調,輕者小病常來,重者危及生命。

"

眾所周知,中醫用“五臟六腑”來統稱人體內臟器官,大家最為熟知的是五臟,分別為心、肝、脾、肺、腎。

天地萬物,都講究“陰陽”協調,五臟也不例外,一旦失調,輕者小病常來,重者危及生命。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因此,中醫理論尤為注重養五臟,比如“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就是最好的說明,只有五臟調和,氣血暢通,人才不容易生病,身體自然健康。

那麼,如何調養五臟呢?日常應該怎麼養護?養生君今天為大家講講五臟調養的特效穴位保健法,以及日常養護方法。

養心原則:養心安神

心,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髒,主血脈,藏神志,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君主之官”養生原則是養心安神。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心了:

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煩躁,面色蒼白、萎黃不澤、面色發紅、面色灰暗、脣青舌紫,兩目無光、興致索然等。

"

眾所周知,中醫用“五臟六腑”來統稱人體內臟器官,大家最為熟知的是五臟,分別為心、肝、脾、肺、腎。

天地萬物,都講究“陰陽”協調,五臟也不例外,一旦失調,輕者小病常來,重者危及生命。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因此,中醫理論尤為注重養五臟,比如“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就是最好的說明,只有五臟調和,氣血暢通,人才不容易生病,身體自然健康。

那麼,如何調養五臟呢?日常應該怎麼養護?養生君今天為大家講講五臟調養的特效穴位保健法,以及日常養護方法。

養心原則:養心安神

心,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髒,主血脈,藏神志,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君主之官”養生原則是養心安神。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心了:

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煩躁,面色蒼白、萎黃不澤、面色發紅、面色灰暗、脣青舌紫,兩目無光、興致索然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心俞穴、天泉穴

1)心俞

心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散發心室之熱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

眾所周知,中醫用“五臟六腑”來統稱人體內臟器官,大家最為熟知的是五臟,分別為心、肝、脾、肺、腎。

天地萬物,都講究“陰陽”協調,五臟也不例外,一旦失調,輕者小病常來,重者危及生命。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因此,中醫理論尤為注重養五臟,比如“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就是最好的說明,只有五臟調和,氣血暢通,人才不容易生病,身體自然健康。

那麼,如何調養五臟呢?日常應該怎麼養護?養生君今天為大家講講五臟調養的特效穴位保健法,以及日常養護方法。

養心原則:養心安神

心,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髒,主血脈,藏神志,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君主之官”養生原則是養心安神。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心了:

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煩躁,面色蒼白、萎黃不澤、面色發紅、面色灰暗、脣青舌紫,兩目無光、興致索然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心俞穴、天泉穴

1)心俞

心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散發心室之熱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天泉

天泉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內側,腋前紋頭下2寸,在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有清熱除煩、散瘀通乳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食指按摩天泉穴,每次每側各50次。

"

眾所周知,中醫用“五臟六腑”來統稱人體內臟器官,大家最為熟知的是五臟,分別為心、肝、脾、肺、腎。

天地萬物,都講究“陰陽”協調,五臟也不例外,一旦失調,輕者小病常來,重者危及生命。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因此,中醫理論尤為注重養五臟,比如“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就是最好的說明,只有五臟調和,氣血暢通,人才不容易生病,身體自然健康。

那麼,如何調養五臟呢?日常應該怎麼養護?養生君今天為大家講講五臟調養的特效穴位保健法,以及日常養護方法。

養心原則:養心安神

心,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髒,主血脈,藏神志,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君主之官”養生原則是養心安神。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心了:

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煩躁,面色蒼白、萎黃不澤、面色發紅、面色灰暗、脣青舌紫,兩目無光、興致索然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心俞穴、天泉穴

1)心俞

心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散發心室之熱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天泉

天泉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內側,腋前紋頭下2寸,在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有清熱除煩、散瘀通乳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食指按摩天泉穴,每次每側各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補充清心安神的食物,尤其是具有養心作用的紅色食物,避免辛辣厚味;平時有空多閉目養神,或者靜坐;精神上注意清心寡慾,少點煩惱,多點快樂。


養肝原則:清肝解鬱

肝為主疏洩,肝主藏血,喜條達而惡抑鬱,為“將軍之官”,養生原則為清肝解鬱。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肝了:

情緒易激動、煩躁不寧、胸脅隱痛、視力急劇下降,面紅耳赤者、面部青紫、指甲脆弱、有黃褐斑等。

"

眾所周知,中醫用“五臟六腑”來統稱人體內臟器官,大家最為熟知的是五臟,分別為心、肝、脾、肺、腎。

天地萬物,都講究“陰陽”協調,五臟也不例外,一旦失調,輕者小病常來,重者危及生命。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因此,中醫理論尤為注重養五臟,比如“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就是最好的說明,只有五臟調和,氣血暢通,人才不容易生病,身體自然健康。

那麼,如何調養五臟呢?日常應該怎麼養護?養生君今天為大家講講五臟調養的特效穴位保健法,以及日常養護方法。

養心原則:養心安神

心,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髒,主血脈,藏神志,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君主之官”養生原則是養心安神。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心了:

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煩躁,面色蒼白、萎黃不澤、面色發紅、面色灰暗、脣青舌紫,兩目無光、興致索然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心俞穴、天泉穴

1)心俞

心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散發心室之熱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天泉

天泉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內側,腋前紋頭下2寸,在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有清熱除煩、散瘀通乳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食指按摩天泉穴,每次每側各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補充清心安神的食物,尤其是具有養心作用的紅色食物,避免辛辣厚味;平時有空多閉目養神,或者靜坐;精神上注意清心寡慾,少點煩惱,多點快樂。


養肝原則:清肝解鬱

肝為主疏洩,肝主藏血,喜條達而惡抑鬱,為“將軍之官”,養生原則為清肝解鬱。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肝了:

情緒易激動、煩躁不寧、胸脅隱痛、視力急劇下降,面紅耳赤者、面部青紫、指甲脆弱、有黃褐斑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肝俞穴、足三裡穴

1)肝俞

肝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疏肝利膽,理氣明目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

眾所周知,中醫用“五臟六腑”來統稱人體內臟器官,大家最為熟知的是五臟,分別為心、肝、脾、肺、腎。

天地萬物,都講究“陰陽”協調,五臟也不例外,一旦失調,輕者小病常來,重者危及生命。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因此,中醫理論尤為注重養五臟,比如“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就是最好的說明,只有五臟調和,氣血暢通,人才不容易生病,身體自然健康。

那麼,如何調養五臟呢?日常應該怎麼養護?養生君今天為大家講講五臟調養的特效穴位保健法,以及日常養護方法。

養心原則:養心安神

心,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髒,主血脈,藏神志,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君主之官”養生原則是養心安神。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心了:

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煩躁,面色蒼白、萎黃不澤、面色發紅、面色灰暗、脣青舌紫,兩目無光、興致索然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心俞穴、天泉穴

1)心俞

心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散發心室之熱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天泉

天泉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內側,腋前紋頭下2寸,在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有清熱除煩、散瘀通乳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食指按摩天泉穴,每次每側各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補充清心安神的食物,尤其是具有養心作用的紅色食物,避免辛辣厚味;平時有空多閉目養神,或者靜坐;精神上注意清心寡慾,少點煩惱,多點快樂。


養肝原則:清肝解鬱

肝為主疏洩,肝主藏血,喜條達而惡抑鬱,為“將軍之官”,養生原則為清肝解鬱。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肝了:

情緒易激動、煩躁不寧、胸脅隱痛、視力急劇下降,面紅耳赤者、面部青紫、指甲脆弱、有黃褐斑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肝俞穴、足三裡穴

1)肝俞

肝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疏肝利膽,理氣明目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足三裡

足三裡穴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可疏肝理氣

按摩方法:每天按摩足三裡每側各50次。

"

眾所周知,中醫用“五臟六腑”來統稱人體內臟器官,大家最為熟知的是五臟,分別為心、肝、脾、肺、腎。

天地萬物,都講究“陰陽”協調,五臟也不例外,一旦失調,輕者小病常來,重者危及生命。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因此,中醫理論尤為注重養五臟,比如“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就是最好的說明,只有五臟調和,氣血暢通,人才不容易生病,身體自然健康。

那麼,如何調養五臟呢?日常應該怎麼養護?養生君今天為大家講講五臟調養的特效穴位保健法,以及日常養護方法。

養心原則:養心安神

心,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髒,主血脈,藏神志,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君主之官”養生原則是養心安神。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心了:

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煩躁,面色蒼白、萎黃不澤、面色發紅、面色灰暗、脣青舌紫,兩目無光、興致索然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心俞穴、天泉穴

1)心俞

心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散發心室之熱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天泉

天泉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內側,腋前紋頭下2寸,在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有清熱除煩、散瘀通乳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食指按摩天泉穴,每次每側各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補充清心安神的食物,尤其是具有養心作用的紅色食物,避免辛辣厚味;平時有空多閉目養神,或者靜坐;精神上注意清心寡慾,少點煩惱,多點快樂。


養肝原則:清肝解鬱

肝為主疏洩,肝主藏血,喜條達而惡抑鬱,為“將軍之官”,養生原則為清肝解鬱。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肝了:

情緒易激動、煩躁不寧、胸脅隱痛、視力急劇下降,面紅耳赤者、面部青紫、指甲脆弱、有黃褐斑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肝俞穴、足三裡穴

1)肝俞

肝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疏肝利膽,理氣明目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足三裡

足三裡穴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可疏肝理氣

按摩方法:每天按摩足三裡每側各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飲食清淡,少吃辛辣、油膩或者高脂肪的食物;少喝酒,多喝水,以促進新陳代謝和排毒;保持心平氣和、樂觀開朗,避免發怒。


養脾原則:健脾除溼

脾主運化,脾主統血,喜燥惡溼,為“倉稟之官”,養生原則是健脾除溼。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脾了:

腹脹、腹瀉、倦怠、氣短、韌帶和肌肉鬆弛,面部水腫、面呈黃色,身體肥胖等。

"

眾所周知,中醫用“五臟六腑”來統稱人體內臟器官,大家最為熟知的是五臟,分別為心、肝、脾、肺、腎。

天地萬物,都講究“陰陽”協調,五臟也不例外,一旦失調,輕者小病常來,重者危及生命。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因此,中醫理論尤為注重養五臟,比如“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就是最好的說明,只有五臟調和,氣血暢通,人才不容易生病,身體自然健康。

那麼,如何調養五臟呢?日常應該怎麼養護?養生君今天為大家講講五臟調養的特效穴位保健法,以及日常養護方法。

養心原則:養心安神

心,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髒,主血脈,藏神志,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君主之官”養生原則是養心安神。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心了:

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煩躁,面色蒼白、萎黃不澤、面色發紅、面色灰暗、脣青舌紫,兩目無光、興致索然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心俞穴、天泉穴

1)心俞

心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散發心室之熱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天泉

天泉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內側,腋前紋頭下2寸,在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有清熱除煩、散瘀通乳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食指按摩天泉穴,每次每側各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補充清心安神的食物,尤其是具有養心作用的紅色食物,避免辛辣厚味;平時有空多閉目養神,或者靜坐;精神上注意清心寡慾,少點煩惱,多點快樂。


養肝原則:清肝解鬱

肝為主疏洩,肝主藏血,喜條達而惡抑鬱,為“將軍之官”,養生原則為清肝解鬱。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肝了:

情緒易激動、煩躁不寧、胸脅隱痛、視力急劇下降,面紅耳赤者、面部青紫、指甲脆弱、有黃褐斑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肝俞穴、足三裡穴

1)肝俞

肝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疏肝利膽,理氣明目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足三裡

足三裡穴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可疏肝理氣

按摩方法:每天按摩足三裡每側各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飲食清淡,少吃辛辣、油膩或者高脂肪的食物;少喝酒,多喝水,以促進新陳代謝和排毒;保持心平氣和、樂觀開朗,避免發怒。


養脾原則:健脾除溼

脾主運化,脾主統血,喜燥惡溼,為“倉稟之官”,養生原則是健脾除溼。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脾了:

腹脹、腹瀉、倦怠、氣短、韌帶和肌肉鬆弛,面部水腫、面呈黃色,身體肥胖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脾俞穴、太白穴

1)脾俞

脾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在背闊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利溼升清、健脾和胃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

眾所周知,中醫用“五臟六腑”來統稱人體內臟器官,大家最為熟知的是五臟,分別為心、肝、脾、肺、腎。

天地萬物,都講究“陰陽”協調,五臟也不例外,一旦失調,輕者小病常來,重者危及生命。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因此,中醫理論尤為注重養五臟,比如“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就是最好的說明,只有五臟調和,氣血暢通,人才不容易生病,身體自然健康。

那麼,如何調養五臟呢?日常應該怎麼養護?養生君今天為大家講講五臟調養的特效穴位保健法,以及日常養護方法。

養心原則:養心安神

心,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髒,主血脈,藏神志,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君主之官”養生原則是養心安神。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心了:

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煩躁,面色蒼白、萎黃不澤、面色發紅、面色灰暗、脣青舌紫,兩目無光、興致索然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心俞穴、天泉穴

1)心俞

心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散發心室之熱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天泉

天泉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內側,腋前紋頭下2寸,在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有清熱除煩、散瘀通乳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食指按摩天泉穴,每次每側各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補充清心安神的食物,尤其是具有養心作用的紅色食物,避免辛辣厚味;平時有空多閉目養神,或者靜坐;精神上注意清心寡慾,少點煩惱,多點快樂。


養肝原則:清肝解鬱

肝為主疏洩,肝主藏血,喜條達而惡抑鬱,為“將軍之官”,養生原則為清肝解鬱。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肝了:

情緒易激動、煩躁不寧、胸脅隱痛、視力急劇下降,面紅耳赤者、面部青紫、指甲脆弱、有黃褐斑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肝俞穴、足三裡穴

1)肝俞

肝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疏肝利膽,理氣明目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足三裡

足三裡穴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可疏肝理氣

按摩方法:每天按摩足三裡每側各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飲食清淡,少吃辛辣、油膩或者高脂肪的食物;少喝酒,多喝水,以促進新陳代謝和排毒;保持心平氣和、樂觀開朗,避免發怒。


養脾原則:健脾除溼

脾主運化,脾主統血,喜燥惡溼,為“倉稟之官”,養生原則是健脾除溼。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脾了:

腹脹、腹瀉、倦怠、氣短、韌帶和肌肉鬆弛,面部水腫、面呈黃色,身體肥胖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脾俞穴、太白穴

1)脾俞

脾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在背闊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利溼升清、健脾和胃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太白

太白穴屬足太陰脾經,位於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太白穴是健脾要穴,能調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虛,如先天脾虛、肝旺脾虛、心脾二虛、脾肺氣虛、病後脾虛等,並有雙向調節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點壓、按揉10分鐘。

"

眾所周知,中醫用“五臟六腑”來統稱人體內臟器官,大家最為熟知的是五臟,分別為心、肝、脾、肺、腎。

天地萬物,都講究“陰陽”協調,五臟也不例外,一旦失調,輕者小病常來,重者危及生命。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因此,中醫理論尤為注重養五臟,比如“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就是最好的說明,只有五臟調和,氣血暢通,人才不容易生病,身體自然健康。

那麼,如何調養五臟呢?日常應該怎麼養護?養生君今天為大家講講五臟調養的特效穴位保健法,以及日常養護方法。

養心原則:養心安神

心,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髒,主血脈,藏神志,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君主之官”養生原則是養心安神。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心了:

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煩躁,面色蒼白、萎黃不澤、面色發紅、面色灰暗、脣青舌紫,兩目無光、興致索然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心俞穴、天泉穴

1)心俞

心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散發心室之熱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天泉

天泉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內側,腋前紋頭下2寸,在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有清熱除煩、散瘀通乳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食指按摩天泉穴,每次每側各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補充清心安神的食物,尤其是具有養心作用的紅色食物,避免辛辣厚味;平時有空多閉目養神,或者靜坐;精神上注意清心寡慾,少點煩惱,多點快樂。


養肝原則:清肝解鬱

肝為主疏洩,肝主藏血,喜條達而惡抑鬱,為“將軍之官”,養生原則為清肝解鬱。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肝了:

情緒易激動、煩躁不寧、胸脅隱痛、視力急劇下降,面紅耳赤者、面部青紫、指甲脆弱、有黃褐斑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肝俞穴、足三裡穴

1)肝俞

肝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疏肝利膽,理氣明目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足三裡

足三裡穴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可疏肝理氣

按摩方法:每天按摩足三裡每側各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飲食清淡,少吃辛辣、油膩或者高脂肪的食物;少喝酒,多喝水,以促進新陳代謝和排毒;保持心平氣和、樂觀開朗,避免發怒。


養脾原則:健脾除溼

脾主運化,脾主統血,喜燥惡溼,為“倉稟之官”,養生原則是健脾除溼。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脾了:

腹脹、腹瀉、倦怠、氣短、韌帶和肌肉鬆弛,面部水腫、面呈黃色,身體肥胖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脾俞穴、太白穴

1)脾俞

脾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在背闊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利溼升清、健脾和胃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太白

太白穴屬足太陰脾經,位於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太白穴是健脾要穴,能調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虛,如先天脾虛、肝旺脾虛、心脾二虛、脾肺氣虛、病後脾虛等,並有雙向調節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點壓、按揉10分鐘。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補充補脾易胃的食物,如小米、蓮藕、南瓜、蘿蔔等;忌生冷食物,以免引起脾虛;注意運動鍛鍊,適當多晒太陽,不要久居潮溼的地方。


養肺原則:滋陰潤肺

肺主氣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脈,主治節,不耐寒熱,易於受邪,為“相傅之官”,養生原則是滋陰潤肺。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肺了:

呼吸急促、胸悶、咳嗽、喘息、語音低微;面部皮膚枯槁、面容憔悴蒼白、面部皺紋增多,皮膚容易出現皮下紅疹、皮癬;面有紅斑、粉刺,面部毛孔粗,皮膚易過敏等。

"

眾所周知,中醫用“五臟六腑”來統稱人體內臟器官,大家最為熟知的是五臟,分別為心、肝、脾、肺、腎。

天地萬物,都講究“陰陽”協調,五臟也不例外,一旦失調,輕者小病常來,重者危及生命。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因此,中醫理論尤為注重養五臟,比如“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就是最好的說明,只有五臟調和,氣血暢通,人才不容易生病,身體自然健康。

那麼,如何調養五臟呢?日常應該怎麼養護?養生君今天為大家講講五臟調養的特效穴位保健法,以及日常養護方法。

養心原則:養心安神

心,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髒,主血脈,藏神志,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君主之官”養生原則是養心安神。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心了:

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煩躁,面色蒼白、萎黃不澤、面色發紅、面色灰暗、脣青舌紫,兩目無光、興致索然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心俞穴、天泉穴

1)心俞

心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散發心室之熱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天泉

天泉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內側,腋前紋頭下2寸,在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有清熱除煩、散瘀通乳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食指按摩天泉穴,每次每側各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補充清心安神的食物,尤其是具有養心作用的紅色食物,避免辛辣厚味;平時有空多閉目養神,或者靜坐;精神上注意清心寡慾,少點煩惱,多點快樂。


養肝原則:清肝解鬱

肝為主疏洩,肝主藏血,喜條達而惡抑鬱,為“將軍之官”,養生原則為清肝解鬱。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肝了:

情緒易激動、煩躁不寧、胸脅隱痛、視力急劇下降,面紅耳赤者、面部青紫、指甲脆弱、有黃褐斑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肝俞穴、足三裡穴

1)肝俞

肝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疏肝利膽,理氣明目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足三裡

足三裡穴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可疏肝理氣

按摩方法:每天按摩足三裡每側各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飲食清淡,少吃辛辣、油膩或者高脂肪的食物;少喝酒,多喝水,以促進新陳代謝和排毒;保持心平氣和、樂觀開朗,避免發怒。


養脾原則:健脾除溼

脾主運化,脾主統血,喜燥惡溼,為“倉稟之官”,養生原則是健脾除溼。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脾了:

腹脹、腹瀉、倦怠、氣短、韌帶和肌肉鬆弛,面部水腫、面呈黃色,身體肥胖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脾俞穴、太白穴

1)脾俞

脾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在背闊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利溼升清、健脾和胃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太白

太白穴屬足太陰脾經,位於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太白穴是健脾要穴,能調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虛,如先天脾虛、肝旺脾虛、心脾二虛、脾肺氣虛、病後脾虛等,並有雙向調節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點壓、按揉10分鐘。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補充補脾易胃的食物,如小米、蓮藕、南瓜、蘿蔔等;忌生冷食物,以免引起脾虛;注意運動鍛鍊,適當多晒太陽,不要久居潮溼的地方。


養肺原則:滋陰潤肺

肺主氣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脈,主治節,不耐寒熱,易於受邪,為“相傅之官”,養生原則是滋陰潤肺。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肺了:

呼吸急促、胸悶、咳嗽、喘息、語音低微;面部皮膚枯槁、面容憔悴蒼白、面部皺紋增多,皮膚容易出現皮下紅疹、皮癬;面有紅斑、粉刺,面部毛孔粗,皮膚易過敏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肺俞穴、魚際穴

1)肺俞

肺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調補肺氣,補虛清熱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

眾所周知,中醫用“五臟六腑”來統稱人體內臟器官,大家最為熟知的是五臟,分別為心、肝、脾、肺、腎。

天地萬物,都講究“陰陽”協調,五臟也不例外,一旦失調,輕者小病常來,重者危及生命。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因此,中醫理論尤為注重養五臟,比如“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就是最好的說明,只有五臟調和,氣血暢通,人才不容易生病,身體自然健康。

那麼,如何調養五臟呢?日常應該怎麼養護?養生君今天為大家講講五臟調養的特效穴位保健法,以及日常養護方法。

養心原則:養心安神

心,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髒,主血脈,藏神志,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君主之官”養生原則是養心安神。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心了:

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煩躁,面色蒼白、萎黃不澤、面色發紅、面色灰暗、脣青舌紫,兩目無光、興致索然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心俞穴、天泉穴

1)心俞

心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散發心室之熱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天泉

天泉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內側,腋前紋頭下2寸,在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有清熱除煩、散瘀通乳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食指按摩天泉穴,每次每側各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補充清心安神的食物,尤其是具有養心作用的紅色食物,避免辛辣厚味;平時有空多閉目養神,或者靜坐;精神上注意清心寡慾,少點煩惱,多點快樂。


養肝原則:清肝解鬱

肝為主疏洩,肝主藏血,喜條達而惡抑鬱,為“將軍之官”,養生原則為清肝解鬱。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肝了:

情緒易激動、煩躁不寧、胸脅隱痛、視力急劇下降,面紅耳赤者、面部青紫、指甲脆弱、有黃褐斑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肝俞穴、足三裡穴

1)肝俞

肝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疏肝利膽,理氣明目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足三裡

足三裡穴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可疏肝理氣

按摩方法:每天按摩足三裡每側各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飲食清淡,少吃辛辣、油膩或者高脂肪的食物;少喝酒,多喝水,以促進新陳代謝和排毒;保持心平氣和、樂觀開朗,避免發怒。


養脾原則:健脾除溼

脾主運化,脾主統血,喜燥惡溼,為“倉稟之官”,養生原則是健脾除溼。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脾了:

腹脹、腹瀉、倦怠、氣短、韌帶和肌肉鬆弛,面部水腫、面呈黃色,身體肥胖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脾俞穴、太白穴

1)脾俞

脾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在背闊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利溼升清、健脾和胃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太白

太白穴屬足太陰脾經,位於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太白穴是健脾要穴,能調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虛,如先天脾虛、肝旺脾虛、心脾二虛、脾肺氣虛、病後脾虛等,並有雙向調節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點壓、按揉10分鐘。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補充補脾易胃的食物,如小米、蓮藕、南瓜、蘿蔔等;忌生冷食物,以免引起脾虛;注意運動鍛鍊,適當多晒太陽,不要久居潮溼的地方。


養肺原則:滋陰潤肺

肺主氣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脈,主治節,不耐寒熱,易於受邪,為“相傅之官”,養生原則是滋陰潤肺。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肺了:

呼吸急促、胸悶、咳嗽、喘息、語音低微;面部皮膚枯槁、面容憔悴蒼白、面部皺紋增多,皮膚容易出現皮下紅疹、皮癬;面有紅斑、粉刺,面部毛孔粗,皮膚易過敏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肺俞穴、魚際穴

1)肺俞

肺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調補肺氣,補虛清熱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魚際

魚際穴屬手太陰肺經,位於手外側,第1掌骨橈側中點赤白肉際處,有清肺洩熱,利咽止痛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點壓,每天5-10分鐘。

"

眾所周知,中醫用“五臟六腑”來統稱人體內臟器官,大家最為熟知的是五臟,分別為心、肝、脾、肺、腎。

天地萬物,都講究“陰陽”協調,五臟也不例外,一旦失調,輕者小病常來,重者危及生命。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因此,中醫理論尤為注重養五臟,比如“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就是最好的說明,只有五臟調和,氣血暢通,人才不容易生病,身體自然健康。

那麼,如何調養五臟呢?日常應該怎麼養護?養生君今天為大家講講五臟調養的特效穴位保健法,以及日常養護方法。

養心原則:養心安神

心,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髒,主血脈,藏神志,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君主之官”養生原則是養心安神。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心了:

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煩躁,面色蒼白、萎黃不澤、面色發紅、面色灰暗、脣青舌紫,兩目無光、興致索然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心俞穴、天泉穴

1)心俞

心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散發心室之熱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天泉

天泉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內側,腋前紋頭下2寸,在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有清熱除煩、散瘀通乳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食指按摩天泉穴,每次每側各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補充清心安神的食物,尤其是具有養心作用的紅色食物,避免辛辣厚味;平時有空多閉目養神,或者靜坐;精神上注意清心寡慾,少點煩惱,多點快樂。


養肝原則:清肝解鬱

肝為主疏洩,肝主藏血,喜條達而惡抑鬱,為“將軍之官”,養生原則為清肝解鬱。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肝了:

情緒易激動、煩躁不寧、胸脅隱痛、視力急劇下降,面紅耳赤者、面部青紫、指甲脆弱、有黃褐斑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肝俞穴、足三裡穴

1)肝俞

肝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疏肝利膽,理氣明目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足三裡

足三裡穴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可疏肝理氣

按摩方法:每天按摩足三裡每側各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飲食清淡,少吃辛辣、油膩或者高脂肪的食物;少喝酒,多喝水,以促進新陳代謝和排毒;保持心平氣和、樂觀開朗,避免發怒。


養脾原則:健脾除溼

脾主運化,脾主統血,喜燥惡溼,為“倉稟之官”,養生原則是健脾除溼。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脾了:

腹脹、腹瀉、倦怠、氣短、韌帶和肌肉鬆弛,面部水腫、面呈黃色,身體肥胖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脾俞穴、太白穴

1)脾俞

脾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在背闊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利溼升清、健脾和胃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太白

太白穴屬足太陰脾經,位於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太白穴是健脾要穴,能調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虛,如先天脾虛、肝旺脾虛、心脾二虛、脾肺氣虛、病後脾虛等,並有雙向調節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點壓、按揉10分鐘。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補充補脾易胃的食物,如小米、蓮藕、南瓜、蘿蔔等;忌生冷食物,以免引起脾虛;注意運動鍛鍊,適當多晒太陽,不要久居潮溼的地方。


養肺原則:滋陰潤肺

肺主氣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脈,主治節,不耐寒熱,易於受邪,為“相傅之官”,養生原則是滋陰潤肺。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肺了:

呼吸急促、胸悶、咳嗽、喘息、語音低微;面部皮膚枯槁、面容憔悴蒼白、面部皺紋增多,皮膚容易出現皮下紅疹、皮癬;面有紅斑、粉刺,面部毛孔粗,皮膚易過敏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肺俞穴、魚際穴

1)肺俞

肺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調補肺氣,補虛清熱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魚際

魚際穴屬手太陰肺經,位於手外側,第1掌骨橈側中點赤白肉際處,有清肺洩熱,利咽止痛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點壓,每天5-10分鐘。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飲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喝水,補充富維生素A和β-胡蘿蔔素的食物;多做擴胸運動或者深呼吸;空氣質量差時出門戴口罩,戒菸。


養腎原則:養腎補精

腎藏精,腎主納氣,腎主水,為“作強之官”,養生原則是養生補精。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腎了:

面色黑、面部肌膚乾裂、粗糙、眼瞼過早鬆垂、腰膝痠軟、水腫、尿頻、記憶力減退、易感風寒、無故大量脫髮等。

"

眾所周知,中醫用“五臟六腑”來統稱人體內臟器官,大家最為熟知的是五臟,分別為心、肝、脾、肺、腎。

天地萬物,都講究“陰陽”協調,五臟也不例外,一旦失調,輕者小病常來,重者危及生命。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因此,中醫理論尤為注重養五臟,比如“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就是最好的說明,只有五臟調和,氣血暢通,人才不容易生病,身體自然健康。

那麼,如何調養五臟呢?日常應該怎麼養護?養生君今天為大家講講五臟調養的特效穴位保健法,以及日常養護方法。

養心原則:養心安神

心,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髒,主血脈,藏神志,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君主之官”養生原則是養心安神。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心了:

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煩躁,面色蒼白、萎黃不澤、面色發紅、面色灰暗、脣青舌紫,兩目無光、興致索然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心俞穴、天泉穴

1)心俞

心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散發心室之熱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天泉

天泉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內側,腋前紋頭下2寸,在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有清熱除煩、散瘀通乳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食指按摩天泉穴,每次每側各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補充清心安神的食物,尤其是具有養心作用的紅色食物,避免辛辣厚味;平時有空多閉目養神,或者靜坐;精神上注意清心寡慾,少點煩惱,多點快樂。


養肝原則:清肝解鬱

肝為主疏洩,肝主藏血,喜條達而惡抑鬱,為“將軍之官”,養生原則為清肝解鬱。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肝了:

情緒易激動、煩躁不寧、胸脅隱痛、視力急劇下降,面紅耳赤者、面部青紫、指甲脆弱、有黃褐斑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肝俞穴、足三裡穴

1)肝俞

肝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疏肝利膽,理氣明目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足三裡

足三裡穴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可疏肝理氣

按摩方法:每天按摩足三裡每側各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飲食清淡,少吃辛辣、油膩或者高脂肪的食物;少喝酒,多喝水,以促進新陳代謝和排毒;保持心平氣和、樂觀開朗,避免發怒。


養脾原則:健脾除溼

脾主運化,脾主統血,喜燥惡溼,為“倉稟之官”,養生原則是健脾除溼。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脾了:

腹脹、腹瀉、倦怠、氣短、韌帶和肌肉鬆弛,面部水腫、面呈黃色,身體肥胖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脾俞穴、太白穴

1)脾俞

脾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在背闊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利溼升清、健脾和胃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太白

太白穴屬足太陰脾經,位於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太白穴是健脾要穴,能調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虛,如先天脾虛、肝旺脾虛、心脾二虛、脾肺氣虛、病後脾虛等,並有雙向調節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點壓、按揉10分鐘。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補充補脾易胃的食物,如小米、蓮藕、南瓜、蘿蔔等;忌生冷食物,以免引起脾虛;注意運動鍛鍊,適當多晒太陽,不要久居潮溼的地方。


養肺原則:滋陰潤肺

肺主氣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脈,主治節,不耐寒熱,易於受邪,為“相傅之官”,養生原則是滋陰潤肺。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肺了:

呼吸急促、胸悶、咳嗽、喘息、語音低微;面部皮膚枯槁、面容憔悴蒼白、面部皺紋增多,皮膚容易出現皮下紅疹、皮癬;面有紅斑、粉刺,面部毛孔粗,皮膚易過敏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肺俞穴、魚際穴

1)肺俞

肺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調補肺氣,補虛清熱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魚際

魚際穴屬手太陰肺經,位於手外側,第1掌骨橈側中點赤白肉際處,有清肺洩熱,利咽止痛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點壓,每天5-10分鐘。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飲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喝水,補充富維生素A和β-胡蘿蔔素的食物;多做擴胸運動或者深呼吸;空氣質量差時出門戴口罩,戒菸。


養腎原則:養腎補精

腎藏精,腎主納氣,腎主水,為“作強之官”,養生原則是養生補精。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腎了:

面色黑、面部肌膚乾裂、粗糙、眼瞼過早鬆垂、腰膝痠軟、水腫、尿頻、記憶力減退、易感風寒、無故大量脫髮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腎俞穴、湧泉穴

1)腎俞

腎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有外散腎臟之熱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親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

眾所周知,中醫用“五臟六腑”來統稱人體內臟器官,大家最為熟知的是五臟,分別為心、肝、脾、肺、腎。

天地萬物,都講究“陰陽”協調,五臟也不例外,一旦失調,輕者小病常來,重者危及生命。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因此,中醫理論尤為注重養五臟,比如“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就是最好的說明,只有五臟調和,氣血暢通,人才不容易生病,身體自然健康。

那麼,如何調養五臟呢?日常應該怎麼養護?養生君今天為大家講講五臟調養的特效穴位保健法,以及日常養護方法。

養心原則:養心安神

心,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髒,主血脈,藏神志,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君主之官”養生原則是養心安神。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心了:

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煩躁,面色蒼白、萎黃不澤、面色發紅、面色灰暗、脣青舌紫,兩目無光、興致索然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心俞穴、天泉穴

1)心俞

心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散發心室之熱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天泉

天泉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內側,腋前紋頭下2寸,在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有清熱除煩、散瘀通乳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食指按摩天泉穴,每次每側各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補充清心安神的食物,尤其是具有養心作用的紅色食物,避免辛辣厚味;平時有空多閉目養神,或者靜坐;精神上注意清心寡慾,少點煩惱,多點快樂。


養肝原則:清肝解鬱

肝為主疏洩,肝主藏血,喜條達而惡抑鬱,為“將軍之官”,養生原則為清肝解鬱。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肝了:

情緒易激動、煩躁不寧、胸脅隱痛、視力急劇下降,面紅耳赤者、面部青紫、指甲脆弱、有黃褐斑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肝俞穴、足三裡穴

1)肝俞

肝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疏肝利膽,理氣明目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足三裡

足三裡穴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可疏肝理氣

按摩方法:每天按摩足三裡每側各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飲食清淡,少吃辛辣、油膩或者高脂肪的食物;少喝酒,多喝水,以促進新陳代謝和排毒;保持心平氣和、樂觀開朗,避免發怒。


養脾原則:健脾除溼

脾主運化,脾主統血,喜燥惡溼,為“倉稟之官”,養生原則是健脾除溼。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脾了:

腹脹、腹瀉、倦怠、氣短、韌帶和肌肉鬆弛,面部水腫、面呈黃色,身體肥胖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脾俞穴、太白穴

1)脾俞

脾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在背闊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利溼升清、健脾和胃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太白

太白穴屬足太陰脾經,位於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太白穴是健脾要穴,能調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虛,如先天脾虛、肝旺脾虛、心脾二虛、脾肺氣虛、病後脾虛等,並有雙向調節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點壓、按揉10分鐘。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補充補脾易胃的食物,如小米、蓮藕、南瓜、蘿蔔等;忌生冷食物,以免引起脾虛;注意運動鍛鍊,適當多晒太陽,不要久居潮溼的地方。


養肺原則:滋陰潤肺

肺主氣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脈,主治節,不耐寒熱,易於受邪,為“相傅之官”,養生原則是滋陰潤肺。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肺了:

呼吸急促、胸悶、咳嗽、喘息、語音低微;面部皮膚枯槁、面容憔悴蒼白、面部皺紋增多,皮膚容易出現皮下紅疹、皮癬;面有紅斑、粉刺,面部毛孔粗,皮膚易過敏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肺俞穴、魚際穴

1)肺俞

肺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調補肺氣,補虛清熱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魚際

魚際穴屬手太陰肺經,位於手外側,第1掌骨橈側中點赤白肉際處,有清肺洩熱,利咽止痛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點壓,每天5-10分鐘。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飲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喝水,補充富維生素A和β-胡蘿蔔素的食物;多做擴胸運動或者深呼吸;空氣質量差時出門戴口罩,戒菸。


養腎原則:養腎補精

腎藏精,腎主納氣,腎主水,為“作強之官”,養生原則是養生補精。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腎了:

面色黑、面部肌膚乾裂、粗糙、眼瞼過早鬆垂、腰膝痠軟、水腫、尿頻、記憶力減退、易感風寒、無故大量脫髮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腎俞穴、湧泉穴

1)腎俞

腎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有外散腎臟之熱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親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湧泉

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有散熱生氣的作用。

"

眾所周知,中醫用“五臟六腑”來統稱人體內臟器官,大家最為熟知的是五臟,分別為心、肝、脾、肺、腎。

天地萬物,都講究“陰陽”協調,五臟也不例外,一旦失調,輕者小病常來,重者危及生命。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因此,中醫理論尤為注重養五臟,比如“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就是最好的說明,只有五臟調和,氣血暢通,人才不容易生病,身體自然健康。

那麼,如何調養五臟呢?日常應該怎麼養護?養生君今天為大家講講五臟調養的特效穴位保健法,以及日常養護方法。

養心原則:養心安神

心,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髒,主血脈,藏神志,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君主之官”養生原則是養心安神。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心了:

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煩躁,面色蒼白、萎黃不澤、面色發紅、面色灰暗、脣青舌紫,兩目無光、興致索然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心俞穴、天泉穴

1)心俞

心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散發心室之熱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天泉

天泉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臂內側,腋前紋頭下2寸,在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有清熱除煩、散瘀通乳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食指按摩天泉穴,每次每側各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補充清心安神的食物,尤其是具有養心作用的紅色食物,避免辛辣厚味;平時有空多閉目養神,或者靜坐;精神上注意清心寡慾,少點煩惱,多點快樂。


養肝原則:清肝解鬱

肝為主疏洩,肝主藏血,喜條達而惡抑鬱,為“將軍之官”,養生原則為清肝解鬱。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肝了:

情緒易激動、煩躁不寧、胸脅隱痛、視力急劇下降,面紅耳赤者、面部青紫、指甲脆弱、有黃褐斑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肝俞穴、足三裡穴

1)肝俞

肝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疏肝利膽,理氣明目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足三裡

足三裡穴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可疏肝理氣

按摩方法:每天按摩足三裡每側各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飲食清淡,少吃辛辣、油膩或者高脂肪的食物;少喝酒,多喝水,以促進新陳代謝和排毒;保持心平氣和、樂觀開朗,避免發怒。


養脾原則:健脾除溼

脾主運化,脾主統血,喜燥惡溼,為“倉稟之官”,養生原則是健脾除溼。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脾了:

腹脹、腹瀉、倦怠、氣短、韌帶和肌肉鬆弛,面部水腫、面呈黃色,身體肥胖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脾俞穴、太白穴

1)脾俞

脾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在背闊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利溼升清、健脾和胃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太白

太白穴屬足太陰脾經,位於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太白穴是健脾要穴,能調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虛,如先天脾虛、肝旺脾虛、心脾二虛、脾肺氣虛、病後脾虛等,並有雙向調節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點壓、按揉10分鐘。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補充補脾易胃的食物,如小米、蓮藕、南瓜、蘿蔔等;忌生冷食物,以免引起脾虛;注意運動鍛鍊,適當多晒太陽,不要久居潮溼的地方。


養肺原則:滋陰潤肺

肺主氣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脈,主治節,不耐寒熱,易於受邪,為“相傅之官”,養生原則是滋陰潤肺。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肺了:

呼吸急促、胸悶、咳嗽、喘息、語音低微;面部皮膚枯槁、面容憔悴蒼白、面部皺紋增多,皮膚容易出現皮下紅疹、皮癬;面有紅斑、粉刺,面部毛孔粗,皮膚易過敏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肺俞穴、魚際穴

1)肺俞

肺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調補肺氣,補虛清熱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家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魚際

魚際穴屬手太陰肺經,位於手外側,第1掌骨橈側中點赤白肉際處,有清肺洩熱,利咽止痛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點壓,每天5-10分鐘。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日常養生建議:

飲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喝水,補充富維生素A和β-胡蘿蔔素的食物;多做擴胸運動或者深呼吸;空氣質量差時出門戴口罩,戒菸。


養腎原則:養腎補精

腎藏精,腎主納氣,腎主水,為“作強之官”,養生原則是養生補精。

有以下症狀,就需要養腎了:

面色黑、面部肌膚乾裂、粗糙、眼瞼過早鬆垂、腰膝痠軟、水腫、尿頻、記憶力減退、易感風寒、無故大量脫髮等。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保健穴位:腎俞穴、湧泉穴

1)腎俞

腎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有外散腎臟之熱的作用。

按摩方法:請親人或朋友,用拇指按摩50次。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2)湧泉

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有散熱生氣的作用。

五臟調和,大病不來!5組特效穴,一對一調養心肝脾肺腎

按摩方法:晚上洗腳後,用拇指按壓湧泉穴,每側各60次。

日常養生建議:

補充滋陰益腎的食物,少吃生冷、辛辣食物;平常注意保暖,不要熬夜,節制性生活;加強身體的鍛鍊,增強體質,避免過度勞累。

#中醫來了#


養生優品,點“瞭解更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