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

去年9月末有一個北京妹子加到我的微信,表示自己要徒步川藏線,問我是否有什麼建議。眼看著國慶即將到來,她要是再準備一段時間的裝備估計得10月中旬才能踏上這段中國人的景觀大道。我的建議當然是不要去徒步啦,為什麼呢?當時的折多山已經開始下雪,不適合純徒了,最好的窗口期是在每年的5月份。之後好長時間也沒有再諮詢我,偶然間翻看微信好友運動步數時,原來她真的去了。已經走過瀘定,而且即將堅定不移的朝著心中的聖城走下去,可能是想以這種方式紀念自己即將逝去的青春吧,她在川藏線上度過了自己26歲的生日。

"

去年9月末有一個北京妹子加到我的微信,表示自己要徒步川藏線,問我是否有什麼建議。眼看著國慶即將到來,她要是再準備一段時間的裝備估計得10月中旬才能踏上這段中國人的景觀大道。我的建議當然是不要去徒步啦,為什麼呢?當時的折多山已經開始下雪,不適合純徒了,最好的窗口期是在每年的5月份。之後好長時間也沒有再諮詢我,偶然間翻看微信好友運動步數時,原來她真的去了。已經走過瀘定,而且即將堅定不移的朝著心中的聖城走下去,可能是想以這種方式紀念自己即將逝去的青春吧,她在川藏線上度過了自己26歲的生日。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今年5月初我帶著2個剛剛入行的同事自駕了甘南藏區然後又轉戰到昌都看薩普最後反走川藏線回成都,路上遇到了騎行的人也遇到了徒步的人。其中這樣一個小夥子很讓我印象深刻,他面蒙紗巾,只露一雙眼睛,揹著旅行包,手中還拿了一根登山杖。我們的車經過他的身邊,故意把車開的很慢,因為我的同事想拍張他的照片,他看到我們,並沒有拒絕我們的拍照請求,還主動和我們聊了起來。通過聊天得知:他是從上海出發的,即將大學畢業,從朋友的口中聽過這是一條特別美麗的路,在安撫好父母長輩後就獨自出發了。邊走邊停,走到理塘已經好幾個月了,這算是送給自己的畢業禮吧,畢竟走過這條路後自己肯定會成長許多。我們拿出水和麵包送給他,結果被婉言拒絕,看著那孤獨的身影,我想這條路上到底承載過多少人的夢想?

"

去年9月末有一個北京妹子加到我的微信,表示自己要徒步川藏線,問我是否有什麼建議。眼看著國慶即將到來,她要是再準備一段時間的裝備估計得10月中旬才能踏上這段中國人的景觀大道。我的建議當然是不要去徒步啦,為什麼呢?當時的折多山已經開始下雪,不適合純徒了,最好的窗口期是在每年的5月份。之後好長時間也沒有再諮詢我,偶然間翻看微信好友運動步數時,原來她真的去了。已經走過瀘定,而且即將堅定不移的朝著心中的聖城走下去,可能是想以這種方式紀念自己即將逝去的青春吧,她在川藏線上度過了自己26歲的生日。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今年5月初我帶著2個剛剛入行的同事自駕了甘南藏區然後又轉戰到昌都看薩普最後反走川藏線回成都,路上遇到了騎行的人也遇到了徒步的人。其中這樣一個小夥子很讓我印象深刻,他面蒙紗巾,只露一雙眼睛,揹著旅行包,手中還拿了一根登山杖。我們的車經過他的身邊,故意把車開的很慢,因為我的同事想拍張他的照片,他看到我們,並沒有拒絕我們的拍照請求,還主動和我們聊了起來。通過聊天得知:他是從上海出發的,即將大學畢業,從朋友的口中聽過這是一條特別美麗的路,在安撫好父母長輩後就獨自出發了。邊走邊停,走到理塘已經好幾個月了,這算是送給自己的畢業禮吧,畢竟走過這條路後自己肯定會成長許多。我們拿出水和麵包送給他,結果被婉言拒絕,看著那孤獨的身影,我想這條路上到底承載過多少人的夢想?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今早刷新聞的時候看見這麼一條有關徒步川藏線的資訊,某戶外機構組織了這麼一群特殊的驢友徒步川藏線,到底有多特殊,不是說隊員是什麼老董啊、富二代啊,而是10歲左右的小娃娃,他們之中最大的11歲,最小的7歲。

"

去年9月末有一個北京妹子加到我的微信,表示自己要徒步川藏線,問我是否有什麼建議。眼看著國慶即將到來,她要是再準備一段時間的裝備估計得10月中旬才能踏上這段中國人的景觀大道。我的建議當然是不要去徒步啦,為什麼呢?當時的折多山已經開始下雪,不適合純徒了,最好的窗口期是在每年的5月份。之後好長時間也沒有再諮詢我,偶然間翻看微信好友運動步數時,原來她真的去了。已經走過瀘定,而且即將堅定不移的朝著心中的聖城走下去,可能是想以這種方式紀念自己即將逝去的青春吧,她在川藏線上度過了自己26歲的生日。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今年5月初我帶著2個剛剛入行的同事自駕了甘南藏區然後又轉戰到昌都看薩普最後反走川藏線回成都,路上遇到了騎行的人也遇到了徒步的人。其中這樣一個小夥子很讓我印象深刻,他面蒙紗巾,只露一雙眼睛,揹著旅行包,手中還拿了一根登山杖。我們的車經過他的身邊,故意把車開的很慢,因為我的同事想拍張他的照片,他看到我們,並沒有拒絕我們的拍照請求,還主動和我們聊了起來。通過聊天得知:他是從上海出發的,即將大學畢業,從朋友的口中聽過這是一條特別美麗的路,在安撫好父母長輩後就獨自出發了。邊走邊停,走到理塘已經好幾個月了,這算是送給自己的畢業禮吧,畢竟走過這條路後自己肯定會成長許多。我們拿出水和麵包送給他,結果被婉言拒絕,看著那孤獨的身影,我想這條路上到底承載過多少人的夢想?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今早刷新聞的時候看見這麼一條有關徒步川藏線的資訊,某戶外機構組織了這麼一群特殊的驢友徒步川藏線,到底有多特殊,不是說隊員是什麼老董啊、富二代啊,而是10歲左右的小娃娃,他們之中最大的11歲,最小的7歲。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從成都出發,經汶川、甘孜、林芝、拉薩、日喀則最後抵達珠穆朗瑪峰的山腳下,全程3000公里,歷時25天。他們每天的任務是這樣的,最少要徒步30公里以上,目標達成後可以搭車到達目的地。

"

去年9月末有一個北京妹子加到我的微信,表示自己要徒步川藏線,問我是否有什麼建議。眼看著國慶即將到來,她要是再準備一段時間的裝備估計得10月中旬才能踏上這段中國人的景觀大道。我的建議當然是不要去徒步啦,為什麼呢?當時的折多山已經開始下雪,不適合純徒了,最好的窗口期是在每年的5月份。之後好長時間也沒有再諮詢我,偶然間翻看微信好友運動步數時,原來她真的去了。已經走過瀘定,而且即將堅定不移的朝著心中的聖城走下去,可能是想以這種方式紀念自己即將逝去的青春吧,她在川藏線上度過了自己26歲的生日。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今年5月初我帶著2個剛剛入行的同事自駕了甘南藏區然後又轉戰到昌都看薩普最後反走川藏線回成都,路上遇到了騎行的人也遇到了徒步的人。其中這樣一個小夥子很讓我印象深刻,他面蒙紗巾,只露一雙眼睛,揹著旅行包,手中還拿了一根登山杖。我們的車經過他的身邊,故意把車開的很慢,因為我的同事想拍張他的照片,他看到我們,並沒有拒絕我們的拍照請求,還主動和我們聊了起來。通過聊天得知:他是從上海出發的,即將大學畢業,從朋友的口中聽過這是一條特別美麗的路,在安撫好父母長輩後就獨自出發了。邊走邊停,走到理塘已經好幾個月了,這算是送給自己的畢業禮吧,畢竟走過這條路後自己肯定會成長許多。我們拿出水和麵包送給他,結果被婉言拒絕,看著那孤獨的身影,我想這條路上到底承載過多少人的夢想?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今早刷新聞的時候看見這麼一條有關徒步川藏線的資訊,某戶外機構組織了這麼一群特殊的驢友徒步川藏線,到底有多特殊,不是說隊員是什麼老董啊、富二代啊,而是10歲左右的小娃娃,他們之中最大的11歲,最小的7歲。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從成都出發,經汶川、甘孜、林芝、拉薩、日喀則最後抵達珠穆朗瑪峰的山腳下,全程3000公里,歷時25天。他們每天的任務是這樣的,最少要徒步30公里以上,目標達成後可以搭車到達目的地。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個莫大的挑戰,不說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就有數十座,在他們走的這條路線中還有世界上海拔第一高的公路特長隧道,全程約12公里的雀兒山隧道。雀兒山海拔6168米,每年有8個月被積雪覆蓋。“風吹石頭跑,四季不長草,一步三喘氣,夏天穿棉襖”是這裡的寫照,因此被稱作“川藏第一險”。平時我們開車在路過隧道的時候都會覺得裡面很涼快,那在這條隧道中便不單單只是涼快了,缺氧、極寒是形容它最好的詞彙。大一點的孩子們說他們不能停也不敢停,就那麼一直走著,因為年齡更小的妹妹還在堅持,而小一點年齡的孩子就跟著大孩子一直走。走出洞口的那一刻大家都癱軟在路邊,連維護隧道的公路工作人員都大吃一驚。

"

去年9月末有一個北京妹子加到我的微信,表示自己要徒步川藏線,問我是否有什麼建議。眼看著國慶即將到來,她要是再準備一段時間的裝備估計得10月中旬才能踏上這段中國人的景觀大道。我的建議當然是不要去徒步啦,為什麼呢?當時的折多山已經開始下雪,不適合純徒了,最好的窗口期是在每年的5月份。之後好長時間也沒有再諮詢我,偶然間翻看微信好友運動步數時,原來她真的去了。已經走過瀘定,而且即將堅定不移的朝著心中的聖城走下去,可能是想以這種方式紀念自己即將逝去的青春吧,她在川藏線上度過了自己26歲的生日。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今年5月初我帶著2個剛剛入行的同事自駕了甘南藏區然後又轉戰到昌都看薩普最後反走川藏線回成都,路上遇到了騎行的人也遇到了徒步的人。其中這樣一個小夥子很讓我印象深刻,他面蒙紗巾,只露一雙眼睛,揹著旅行包,手中還拿了一根登山杖。我們的車經過他的身邊,故意把車開的很慢,因為我的同事想拍張他的照片,他看到我們,並沒有拒絕我們的拍照請求,還主動和我們聊了起來。通過聊天得知:他是從上海出發的,即將大學畢業,從朋友的口中聽過這是一條特別美麗的路,在安撫好父母長輩後就獨自出發了。邊走邊停,走到理塘已經好幾個月了,這算是送給自己的畢業禮吧,畢竟走過這條路後自己肯定會成長許多。我們拿出水和麵包送給他,結果被婉言拒絕,看著那孤獨的身影,我想這條路上到底承載過多少人的夢想?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今早刷新聞的時候看見這麼一條有關徒步川藏線的資訊,某戶外機構組織了這麼一群特殊的驢友徒步川藏線,到底有多特殊,不是說隊員是什麼老董啊、富二代啊,而是10歲左右的小娃娃,他們之中最大的11歲,最小的7歲。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從成都出發,經汶川、甘孜、林芝、拉薩、日喀則最後抵達珠穆朗瑪峰的山腳下,全程3000公里,歷時25天。他們每天的任務是這樣的,最少要徒步30公里以上,目標達成後可以搭車到達目的地。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個莫大的挑戰,不說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就有數十座,在他們走的這條路線中還有世界上海拔第一高的公路特長隧道,全程約12公里的雀兒山隧道。雀兒山海拔6168米,每年有8個月被積雪覆蓋。“風吹石頭跑,四季不長草,一步三喘氣,夏天穿棉襖”是這裡的寫照,因此被稱作“川藏第一險”。平時我們開車在路過隧道的時候都會覺得裡面很涼快,那在這條隧道中便不單單只是涼快了,缺氧、極寒是形容它最好的詞彙。大一點的孩子們說他們不能停也不敢停,就那麼一直走著,因為年齡更小的妹妹還在堅持,而小一點年齡的孩子就跟著大孩子一直走。走出洞口的那一刻大家都癱軟在路邊,連維護隧道的公路工作人員都大吃一驚。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在行程中領隊的主要任務就是起一個帶頭的作用,保障孩子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不會提供額外的照料,所以每3個孩子會組成小隊伍,相互打氣。完成30公里的目標後可以搭車,有時同行的車輛很少,孩子們只能繼續徒步前往目的地,走到住宿地已經晚上11點了,為了第二天不再成為最後一個,他們天還沒亮便繼續出發了。

"

去年9月末有一個北京妹子加到我的微信,表示自己要徒步川藏線,問我是否有什麼建議。眼看著國慶即將到來,她要是再準備一段時間的裝備估計得10月中旬才能踏上這段中國人的景觀大道。我的建議當然是不要去徒步啦,為什麼呢?當時的折多山已經開始下雪,不適合純徒了,最好的窗口期是在每年的5月份。之後好長時間也沒有再諮詢我,偶然間翻看微信好友運動步數時,原來她真的去了。已經走過瀘定,而且即將堅定不移的朝著心中的聖城走下去,可能是想以這種方式紀念自己即將逝去的青春吧,她在川藏線上度過了自己26歲的生日。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今年5月初我帶著2個剛剛入行的同事自駕了甘南藏區然後又轉戰到昌都看薩普最後反走川藏線回成都,路上遇到了騎行的人也遇到了徒步的人。其中這樣一個小夥子很讓我印象深刻,他面蒙紗巾,只露一雙眼睛,揹著旅行包,手中還拿了一根登山杖。我們的車經過他的身邊,故意把車開的很慢,因為我的同事想拍張他的照片,他看到我們,並沒有拒絕我們的拍照請求,還主動和我們聊了起來。通過聊天得知:他是從上海出發的,即將大學畢業,從朋友的口中聽過這是一條特別美麗的路,在安撫好父母長輩後就獨自出發了。邊走邊停,走到理塘已經好幾個月了,這算是送給自己的畢業禮吧,畢竟走過這條路後自己肯定會成長許多。我們拿出水和麵包送給他,結果被婉言拒絕,看著那孤獨的身影,我想這條路上到底承載過多少人的夢想?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今早刷新聞的時候看見這麼一條有關徒步川藏線的資訊,某戶外機構組織了這麼一群特殊的驢友徒步川藏線,到底有多特殊,不是說隊員是什麼老董啊、富二代啊,而是10歲左右的小娃娃,他們之中最大的11歲,最小的7歲。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從成都出發,經汶川、甘孜、林芝、拉薩、日喀則最後抵達珠穆朗瑪峰的山腳下,全程3000公里,歷時25天。他們每天的任務是這樣的,最少要徒步30公里以上,目標達成後可以搭車到達目的地。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個莫大的挑戰,不說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就有數十座,在他們走的這條路線中還有世界上海拔第一高的公路特長隧道,全程約12公里的雀兒山隧道。雀兒山海拔6168米,每年有8個月被積雪覆蓋。“風吹石頭跑,四季不長草,一步三喘氣,夏天穿棉襖”是這裡的寫照,因此被稱作“川藏第一險”。平時我們開車在路過隧道的時候都會覺得裡面很涼快,那在這條隧道中便不單單只是涼快了,缺氧、極寒是形容它最好的詞彙。大一點的孩子們說他們不能停也不敢停,就那麼一直走著,因為年齡更小的妹妹還在堅持,而小一點年齡的孩子就跟著大孩子一直走。走出洞口的那一刻大家都癱軟在路邊,連維護隧道的公路工作人員都大吃一驚。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在行程中領隊的主要任務就是起一個帶頭的作用,保障孩子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不會提供額外的照料,所以每3個孩子會組成小隊伍,相互打氣。完成30公里的目標後可以搭車,有時同行的車輛很少,孩子們只能繼續徒步前往目的地,走到住宿地已經晚上11點了,為了第二天不再成為最後一個,他們天還沒亮便繼續出發了。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這群小傢伙在這次行程中交到了朋友、強健了體魄、遇到過善良的人也經歷過失望、收穫了感動也得到了祝福。

看完這個新聞忽然間我想起3年前的一則新聞,是一位父親帶著自己年僅4歲的女兒徒步川藏線,當時網上的爭議很大,我們先來還原一下事情的經過哈。

"

去年9月末有一個北京妹子加到我的微信,表示自己要徒步川藏線,問我是否有什麼建議。眼看著國慶即將到來,她要是再準備一段時間的裝備估計得10月中旬才能踏上這段中國人的景觀大道。我的建議當然是不要去徒步啦,為什麼呢?當時的折多山已經開始下雪,不適合純徒了,最好的窗口期是在每年的5月份。之後好長時間也沒有再諮詢我,偶然間翻看微信好友運動步數時,原來她真的去了。已經走過瀘定,而且即將堅定不移的朝著心中的聖城走下去,可能是想以這種方式紀念自己即將逝去的青春吧,她在川藏線上度過了自己26歲的生日。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今年5月初我帶著2個剛剛入行的同事自駕了甘南藏區然後又轉戰到昌都看薩普最後反走川藏線回成都,路上遇到了騎行的人也遇到了徒步的人。其中這樣一個小夥子很讓我印象深刻,他面蒙紗巾,只露一雙眼睛,揹著旅行包,手中還拿了一根登山杖。我們的車經過他的身邊,故意把車開的很慢,因為我的同事想拍張他的照片,他看到我們,並沒有拒絕我們的拍照請求,還主動和我們聊了起來。通過聊天得知:他是從上海出發的,即將大學畢業,從朋友的口中聽過這是一條特別美麗的路,在安撫好父母長輩後就獨自出發了。邊走邊停,走到理塘已經好幾個月了,這算是送給自己的畢業禮吧,畢竟走過這條路後自己肯定會成長許多。我們拿出水和麵包送給他,結果被婉言拒絕,看著那孤獨的身影,我想這條路上到底承載過多少人的夢想?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今早刷新聞的時候看見這麼一條有關徒步川藏線的資訊,某戶外機構組織了這麼一群特殊的驢友徒步川藏線,到底有多特殊,不是說隊員是什麼老董啊、富二代啊,而是10歲左右的小娃娃,他們之中最大的11歲,最小的7歲。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從成都出發,經汶川、甘孜、林芝、拉薩、日喀則最後抵達珠穆朗瑪峰的山腳下,全程3000公里,歷時25天。他們每天的任務是這樣的,最少要徒步30公里以上,目標達成後可以搭車到達目的地。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個莫大的挑戰,不說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就有數十座,在他們走的這條路線中還有世界上海拔第一高的公路特長隧道,全程約12公里的雀兒山隧道。雀兒山海拔6168米,每年有8個月被積雪覆蓋。“風吹石頭跑,四季不長草,一步三喘氣,夏天穿棉襖”是這裡的寫照,因此被稱作“川藏第一險”。平時我們開車在路過隧道的時候都會覺得裡面很涼快,那在這條隧道中便不單單只是涼快了,缺氧、極寒是形容它最好的詞彙。大一點的孩子們說他們不能停也不敢停,就那麼一直走著,因為年齡更小的妹妹還在堅持,而小一點年齡的孩子就跟著大孩子一直走。走出洞口的那一刻大家都癱軟在路邊,連維護隧道的公路工作人員都大吃一驚。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在行程中領隊的主要任務就是起一個帶頭的作用,保障孩子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不會提供額外的照料,所以每3個孩子會組成小隊伍,相互打氣。完成30公里的目標後可以搭車,有時同行的車輛很少,孩子們只能繼續徒步前往目的地,走到住宿地已經晚上11點了,為了第二天不再成為最後一個,他們天還沒亮便繼續出發了。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這群小傢伙在這次行程中交到了朋友、強健了體魄、遇到過善良的人也經歷過失望、收穫了感動也得到了祝福。

看完這個新聞忽然間我想起3年前的一則新聞,是一位父親帶著自己年僅4歲的女兒徒步川藏線,當時網上的爭議很大,我們先來還原一下事情的經過哈。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4歲的小女孩叫雯雯,她的父親就姑且稱為虎爸吧。虎爸說“我也不知道我們這種方式到底對不對,只是覺得她現在應該盡情地玩耍,感受這個世界。有些東西是老師和課本教不了的。”所以當時的雯雯並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在幼兒園中度過自己的童年,而是一年有6、7個月都在路上。

"

去年9月末有一個北京妹子加到我的微信,表示自己要徒步川藏線,問我是否有什麼建議。眼看著國慶即將到來,她要是再準備一段時間的裝備估計得10月中旬才能踏上這段中國人的景觀大道。我的建議當然是不要去徒步啦,為什麼呢?當時的折多山已經開始下雪,不適合純徒了,最好的窗口期是在每年的5月份。之後好長時間也沒有再諮詢我,偶然間翻看微信好友運動步數時,原來她真的去了。已經走過瀘定,而且即將堅定不移的朝著心中的聖城走下去,可能是想以這種方式紀念自己即將逝去的青春吧,她在川藏線上度過了自己26歲的生日。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今年5月初我帶著2個剛剛入行的同事自駕了甘南藏區然後又轉戰到昌都看薩普最後反走川藏線回成都,路上遇到了騎行的人也遇到了徒步的人。其中這樣一個小夥子很讓我印象深刻,他面蒙紗巾,只露一雙眼睛,揹著旅行包,手中還拿了一根登山杖。我們的車經過他的身邊,故意把車開的很慢,因為我的同事想拍張他的照片,他看到我們,並沒有拒絕我們的拍照請求,還主動和我們聊了起來。通過聊天得知:他是從上海出發的,即將大學畢業,從朋友的口中聽過這是一條特別美麗的路,在安撫好父母長輩後就獨自出發了。邊走邊停,走到理塘已經好幾個月了,這算是送給自己的畢業禮吧,畢竟走過這條路後自己肯定會成長許多。我們拿出水和麵包送給他,結果被婉言拒絕,看著那孤獨的身影,我想這條路上到底承載過多少人的夢想?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今早刷新聞的時候看見這麼一條有關徒步川藏線的資訊,某戶外機構組織了這麼一群特殊的驢友徒步川藏線,到底有多特殊,不是說隊員是什麼老董啊、富二代啊,而是10歲左右的小娃娃,他們之中最大的11歲,最小的7歲。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從成都出發,經汶川、甘孜、林芝、拉薩、日喀則最後抵達珠穆朗瑪峰的山腳下,全程3000公里,歷時25天。他們每天的任務是這樣的,最少要徒步30公里以上,目標達成後可以搭車到達目的地。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個莫大的挑戰,不說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就有數十座,在他們走的這條路線中還有世界上海拔第一高的公路特長隧道,全程約12公里的雀兒山隧道。雀兒山海拔6168米,每年有8個月被積雪覆蓋。“風吹石頭跑,四季不長草,一步三喘氣,夏天穿棉襖”是這裡的寫照,因此被稱作“川藏第一險”。平時我們開車在路過隧道的時候都會覺得裡面很涼快,那在這條隧道中便不單單只是涼快了,缺氧、極寒是形容它最好的詞彙。大一點的孩子們說他們不能停也不敢停,就那麼一直走著,因為年齡更小的妹妹還在堅持,而小一點年齡的孩子就跟著大孩子一直走。走出洞口的那一刻大家都癱軟在路邊,連維護隧道的公路工作人員都大吃一驚。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在行程中領隊的主要任務就是起一個帶頭的作用,保障孩子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不會提供額外的照料,所以每3個孩子會組成小隊伍,相互打氣。完成30公里的目標後可以搭車,有時同行的車輛很少,孩子們只能繼續徒步前往目的地,走到住宿地已經晚上11點了,為了第二天不再成為最後一個,他們天還沒亮便繼續出發了。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這群小傢伙在這次行程中交到了朋友、強健了體魄、遇到過善良的人也經歷過失望、收穫了感動也得到了祝福。

看完這個新聞忽然間我想起3年前的一則新聞,是一位父親帶著自己年僅4歲的女兒徒步川藏線,當時網上的爭議很大,我們先來還原一下事情的經過哈。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4歲的小女孩叫雯雯,她的父親就姑且稱為虎爸吧。虎爸說“我也不知道我們這種方式到底對不對,只是覺得她現在應該盡情地玩耍,感受這個世界。有些東西是老師和課本教不了的。”所以當時的雯雯並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在幼兒園中度過自己的童年,而是一年有6、7個月都在路上。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她不會累嗎?

小孩子嘛,畢竟體力有限,有時雯雯累得坐在路邊任虎爸如何呼喊也不起來,虎爸便拋下雯雯頭也不回的向遠方走去。雯雯只好忍著勞累小碎步的跑著去追爸爸,這時虎爸會默默牽起女兒的小手繼續走在藍天白雲下。

"

去年9月末有一個北京妹子加到我的微信,表示自己要徒步川藏線,問我是否有什麼建議。眼看著國慶即將到來,她要是再準備一段時間的裝備估計得10月中旬才能踏上這段中國人的景觀大道。我的建議當然是不要去徒步啦,為什麼呢?當時的折多山已經開始下雪,不適合純徒了,最好的窗口期是在每年的5月份。之後好長時間也沒有再諮詢我,偶然間翻看微信好友運動步數時,原來她真的去了。已經走過瀘定,而且即將堅定不移的朝著心中的聖城走下去,可能是想以這種方式紀念自己即將逝去的青春吧,她在川藏線上度過了自己26歲的生日。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今年5月初我帶著2個剛剛入行的同事自駕了甘南藏區然後又轉戰到昌都看薩普最後反走川藏線回成都,路上遇到了騎行的人也遇到了徒步的人。其中這樣一個小夥子很讓我印象深刻,他面蒙紗巾,只露一雙眼睛,揹著旅行包,手中還拿了一根登山杖。我們的車經過他的身邊,故意把車開的很慢,因為我的同事想拍張他的照片,他看到我們,並沒有拒絕我們的拍照請求,還主動和我們聊了起來。通過聊天得知:他是從上海出發的,即將大學畢業,從朋友的口中聽過這是一條特別美麗的路,在安撫好父母長輩後就獨自出發了。邊走邊停,走到理塘已經好幾個月了,這算是送給自己的畢業禮吧,畢竟走過這條路後自己肯定會成長許多。我們拿出水和麵包送給他,結果被婉言拒絕,看著那孤獨的身影,我想這條路上到底承載過多少人的夢想?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今早刷新聞的時候看見這麼一條有關徒步川藏線的資訊,某戶外機構組織了這麼一群特殊的驢友徒步川藏線,到底有多特殊,不是說隊員是什麼老董啊、富二代啊,而是10歲左右的小娃娃,他們之中最大的11歲,最小的7歲。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從成都出發,經汶川、甘孜、林芝、拉薩、日喀則最後抵達珠穆朗瑪峰的山腳下,全程3000公里,歷時25天。他們每天的任務是這樣的,最少要徒步30公里以上,目標達成後可以搭車到達目的地。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個莫大的挑戰,不說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就有數十座,在他們走的這條路線中還有世界上海拔第一高的公路特長隧道,全程約12公里的雀兒山隧道。雀兒山海拔6168米,每年有8個月被積雪覆蓋。“風吹石頭跑,四季不長草,一步三喘氣,夏天穿棉襖”是這裡的寫照,因此被稱作“川藏第一險”。平時我們開車在路過隧道的時候都會覺得裡面很涼快,那在這條隧道中便不單單只是涼快了,缺氧、極寒是形容它最好的詞彙。大一點的孩子們說他們不能停也不敢停,就那麼一直走著,因為年齡更小的妹妹還在堅持,而小一點年齡的孩子就跟著大孩子一直走。走出洞口的那一刻大家都癱軟在路邊,連維護隧道的公路工作人員都大吃一驚。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在行程中領隊的主要任務就是起一個帶頭的作用,保障孩子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不會提供額外的照料,所以每3個孩子會組成小隊伍,相互打氣。完成30公里的目標後可以搭車,有時同行的車輛很少,孩子們只能繼續徒步前往目的地,走到住宿地已經晚上11點了,為了第二天不再成為最後一個,他們天還沒亮便繼續出發了。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這群小傢伙在這次行程中交到了朋友、強健了體魄、遇到過善良的人也經歷過失望、收穫了感動也得到了祝福。

看完這個新聞忽然間我想起3年前的一則新聞,是一位父親帶著自己年僅4歲的女兒徒步川藏線,當時網上的爭議很大,我們先來還原一下事情的經過哈。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4歲的小女孩叫雯雯,她的父親就姑且稱為虎爸吧。虎爸說“我也不知道我們這種方式到底對不對,只是覺得她現在應該盡情地玩耍,感受這個世界。有些東西是老師和課本教不了的。”所以當時的雯雯並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在幼兒園中度過自己的童年,而是一年有6、7個月都在路上。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她不會累嗎?

小孩子嘛,畢竟體力有限,有時雯雯累得坐在路邊任虎爸如何呼喊也不起來,虎爸便拋下雯雯頭也不回的向遠方走去。雯雯只好忍著勞累小碎步的跑著去追爸爸,這時虎爸會默默牽起女兒的小手繼續走在藍天白雲下。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她不會感到害怕嗎?

當然會了,川藏上天氣說變就變,電閃雷鳴豆大的冰雹令雯雯十分害怕,這時虎爸會停下趕路,帶著女兒躲雨休息再拿出畫板讓雯雯畫畫,因為每次雯雯接觸到畫板就會心情沉靜許多。

在翻越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口時,儘管雯雯之前的徒步經驗很豐富,但還是出現了高反的症狀,頭暈、臉色發白,渾身癱軟。虎爸趕緊搭順風車送雯雯回到小賣部,在吃了巧克力喝了水,雯雯狀態好轉後又繼續挑戰折多山口了。

"

去年9月末有一個北京妹子加到我的微信,表示自己要徒步川藏線,問我是否有什麼建議。眼看著國慶即將到來,她要是再準備一段時間的裝備估計得10月中旬才能踏上這段中國人的景觀大道。我的建議當然是不要去徒步啦,為什麼呢?當時的折多山已經開始下雪,不適合純徒了,最好的窗口期是在每年的5月份。之後好長時間也沒有再諮詢我,偶然間翻看微信好友運動步數時,原來她真的去了。已經走過瀘定,而且即將堅定不移的朝著心中的聖城走下去,可能是想以這種方式紀念自己即將逝去的青春吧,她在川藏線上度過了自己26歲的生日。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今年5月初我帶著2個剛剛入行的同事自駕了甘南藏區然後又轉戰到昌都看薩普最後反走川藏線回成都,路上遇到了騎行的人也遇到了徒步的人。其中這樣一個小夥子很讓我印象深刻,他面蒙紗巾,只露一雙眼睛,揹著旅行包,手中還拿了一根登山杖。我們的車經過他的身邊,故意把車開的很慢,因為我的同事想拍張他的照片,他看到我們,並沒有拒絕我們的拍照請求,還主動和我們聊了起來。通過聊天得知:他是從上海出發的,即將大學畢業,從朋友的口中聽過這是一條特別美麗的路,在安撫好父母長輩後就獨自出發了。邊走邊停,走到理塘已經好幾個月了,這算是送給自己的畢業禮吧,畢竟走過這條路後自己肯定會成長許多。我們拿出水和麵包送給他,結果被婉言拒絕,看著那孤獨的身影,我想這條路上到底承載過多少人的夢想?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今早刷新聞的時候看見這麼一條有關徒步川藏線的資訊,某戶外機構組織了這麼一群特殊的驢友徒步川藏線,到底有多特殊,不是說隊員是什麼老董啊、富二代啊,而是10歲左右的小娃娃,他們之中最大的11歲,最小的7歲。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從成都出發,經汶川、甘孜、林芝、拉薩、日喀則最後抵達珠穆朗瑪峰的山腳下,全程3000公里,歷時25天。他們每天的任務是這樣的,最少要徒步30公里以上,目標達成後可以搭車到達目的地。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個莫大的挑戰,不說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就有數十座,在他們走的這條路線中還有世界上海拔第一高的公路特長隧道,全程約12公里的雀兒山隧道。雀兒山海拔6168米,每年有8個月被積雪覆蓋。“風吹石頭跑,四季不長草,一步三喘氣,夏天穿棉襖”是這裡的寫照,因此被稱作“川藏第一險”。平時我們開車在路過隧道的時候都會覺得裡面很涼快,那在這條隧道中便不單單只是涼快了,缺氧、極寒是形容它最好的詞彙。大一點的孩子們說他們不能停也不敢停,就那麼一直走著,因為年齡更小的妹妹還在堅持,而小一點年齡的孩子就跟著大孩子一直走。走出洞口的那一刻大家都癱軟在路邊,連維護隧道的公路工作人員都大吃一驚。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在行程中領隊的主要任務就是起一個帶頭的作用,保障孩子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不會提供額外的照料,所以每3個孩子會組成小隊伍,相互打氣。完成30公里的目標後可以搭車,有時同行的車輛很少,孩子們只能繼續徒步前往目的地,走到住宿地已經晚上11點了,為了第二天不再成為最後一個,他們天還沒亮便繼續出發了。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這群小傢伙在這次行程中交到了朋友、強健了體魄、遇到過善良的人也經歷過失望、收穫了感動也得到了祝福。

看完這個新聞忽然間我想起3年前的一則新聞,是一位父親帶著自己年僅4歲的女兒徒步川藏線,當時網上的爭議很大,我們先來還原一下事情的經過哈。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4歲的小女孩叫雯雯,她的父親就姑且稱為虎爸吧。虎爸說“我也不知道我們這種方式到底對不對,只是覺得她現在應該盡情地玩耍,感受這個世界。有些東西是老師和課本教不了的。”所以當時的雯雯並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在幼兒園中度過自己的童年,而是一年有6、7個月都在路上。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她不會累嗎?

小孩子嘛,畢竟體力有限,有時雯雯累得坐在路邊任虎爸如何呼喊也不起來,虎爸便拋下雯雯頭也不回的向遠方走去。雯雯只好忍著勞累小碎步的跑著去追爸爸,這時虎爸會默默牽起女兒的小手繼續走在藍天白雲下。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她不會感到害怕嗎?

當然會了,川藏上天氣說變就變,電閃雷鳴豆大的冰雹令雯雯十分害怕,這時虎爸會停下趕路,帶著女兒躲雨休息再拿出畫板讓雯雯畫畫,因為每次雯雯接觸到畫板就會心情沉靜許多。

在翻越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口時,儘管雯雯之前的徒步經驗很豐富,但還是出現了高反的症狀,頭暈、臉色發白,渾身癱軟。虎爸趕緊搭順風車送雯雯回到小賣部,在吃了巧克力喝了水,雯雯狀態好轉後又繼續挑戰折多山口了。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在我們廣大網友的眼中,這樣的父親不算是合格的父親,畢竟孩子太小了,但是虎爸說“這點困難,跟她將來人生中要面對的挑戰比起來,不算什麼。現在城市裡的小孩生活太安逸了,得讓他們吃吃苦,才會懂得珍惜,學會獨立。”

"

去年9月末有一個北京妹子加到我的微信,表示自己要徒步川藏線,問我是否有什麼建議。眼看著國慶即將到來,她要是再準備一段時間的裝備估計得10月中旬才能踏上這段中國人的景觀大道。我的建議當然是不要去徒步啦,為什麼呢?當時的折多山已經開始下雪,不適合純徒了,最好的窗口期是在每年的5月份。之後好長時間也沒有再諮詢我,偶然間翻看微信好友運動步數時,原來她真的去了。已經走過瀘定,而且即將堅定不移的朝著心中的聖城走下去,可能是想以這種方式紀念自己即將逝去的青春吧,她在川藏線上度過了自己26歲的生日。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今年5月初我帶著2個剛剛入行的同事自駕了甘南藏區然後又轉戰到昌都看薩普最後反走川藏線回成都,路上遇到了騎行的人也遇到了徒步的人。其中這樣一個小夥子很讓我印象深刻,他面蒙紗巾,只露一雙眼睛,揹著旅行包,手中還拿了一根登山杖。我們的車經過他的身邊,故意把車開的很慢,因為我的同事想拍張他的照片,他看到我們,並沒有拒絕我們的拍照請求,還主動和我們聊了起來。通過聊天得知:他是從上海出發的,即將大學畢業,從朋友的口中聽過這是一條特別美麗的路,在安撫好父母長輩後就獨自出發了。邊走邊停,走到理塘已經好幾個月了,這算是送給自己的畢業禮吧,畢竟走過這條路後自己肯定會成長許多。我們拿出水和麵包送給他,結果被婉言拒絕,看著那孤獨的身影,我想這條路上到底承載過多少人的夢想?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今早刷新聞的時候看見這麼一條有關徒步川藏線的資訊,某戶外機構組織了這麼一群特殊的驢友徒步川藏線,到底有多特殊,不是說隊員是什麼老董啊、富二代啊,而是10歲左右的小娃娃,他們之中最大的11歲,最小的7歲。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從成都出發,經汶川、甘孜、林芝、拉薩、日喀則最後抵達珠穆朗瑪峰的山腳下,全程3000公里,歷時25天。他們每天的任務是這樣的,最少要徒步30公里以上,目標達成後可以搭車到達目的地。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個莫大的挑戰,不說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就有數十座,在他們走的這條路線中還有世界上海拔第一高的公路特長隧道,全程約12公里的雀兒山隧道。雀兒山海拔6168米,每年有8個月被積雪覆蓋。“風吹石頭跑,四季不長草,一步三喘氣,夏天穿棉襖”是這裡的寫照,因此被稱作“川藏第一險”。平時我們開車在路過隧道的時候都會覺得裡面很涼快,那在這條隧道中便不單單只是涼快了,缺氧、極寒是形容它最好的詞彙。大一點的孩子們說他們不能停也不敢停,就那麼一直走著,因為年齡更小的妹妹還在堅持,而小一點年齡的孩子就跟著大孩子一直走。走出洞口的那一刻大家都癱軟在路邊,連維護隧道的公路工作人員都大吃一驚。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在行程中領隊的主要任務就是起一個帶頭的作用,保障孩子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不會提供額外的照料,所以每3個孩子會組成小隊伍,相互打氣。完成30公里的目標後可以搭車,有時同行的車輛很少,孩子們只能繼續徒步前往目的地,走到住宿地已經晚上11點了,為了第二天不再成為最後一個,他們天還沒亮便繼續出發了。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這群小傢伙在這次行程中交到了朋友、強健了體魄、遇到過善良的人也經歷過失望、收穫了感動也得到了祝福。

看完這個新聞忽然間我想起3年前的一則新聞,是一位父親帶著自己年僅4歲的女兒徒步川藏線,當時網上的爭議很大,我們先來還原一下事情的經過哈。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4歲的小女孩叫雯雯,她的父親就姑且稱為虎爸吧。虎爸說“我也不知道我們這種方式到底對不對,只是覺得她現在應該盡情地玩耍,感受這個世界。有些東西是老師和課本教不了的。”所以當時的雯雯並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在幼兒園中度過自己的童年,而是一年有6、7個月都在路上。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她不會累嗎?

小孩子嘛,畢竟體力有限,有時雯雯累得坐在路邊任虎爸如何呼喊也不起來,虎爸便拋下雯雯頭也不回的向遠方走去。雯雯只好忍著勞累小碎步的跑著去追爸爸,這時虎爸會默默牽起女兒的小手繼續走在藍天白雲下。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她不會感到害怕嗎?

當然會了,川藏上天氣說變就變,電閃雷鳴豆大的冰雹令雯雯十分害怕,這時虎爸會停下趕路,帶著女兒躲雨休息再拿出畫板讓雯雯畫畫,因為每次雯雯接觸到畫板就會心情沉靜許多。

在翻越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口時,儘管雯雯之前的徒步經驗很豐富,但還是出現了高反的症狀,頭暈、臉色發白,渾身癱軟。虎爸趕緊搭順風車送雯雯回到小賣部,在吃了巧克力喝了水,雯雯狀態好轉後又繼續挑戰折多山口了。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在我們廣大網友的眼中,這樣的父親不算是合格的父親,畢竟孩子太小了,但是虎爸說“這點困難,跟她將來人生中要面對的挑戰比起來,不算什麼。現在城市裡的小孩生活太安逸了,得讓他們吃吃苦,才會懂得珍惜,學會獨立。”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之前一直以為川藏線是一群30多歲成年人的世界,後來,北京的妹子出現了、慶祝畢業旅行的小夥出現了、平均年齡10歲的童子軍出現了、4歲的雯雯出現了,再到後來新聞報道過獨腿小夥子走在川藏線上、身患疾病的坐著輪椅的姑娘走在川藏線上……這些人拉低了川藏線驢友年齡平均值和降低了我們的焦慮(因為健康的人一直缺少徒步川藏線的勇氣)。

"

去年9月末有一個北京妹子加到我的微信,表示自己要徒步川藏線,問我是否有什麼建議。眼看著國慶即將到來,她要是再準備一段時間的裝備估計得10月中旬才能踏上這段中國人的景觀大道。我的建議當然是不要去徒步啦,為什麼呢?當時的折多山已經開始下雪,不適合純徒了,最好的窗口期是在每年的5月份。之後好長時間也沒有再諮詢我,偶然間翻看微信好友運動步數時,原來她真的去了。已經走過瀘定,而且即將堅定不移的朝著心中的聖城走下去,可能是想以這種方式紀念自己即將逝去的青春吧,她在川藏線上度過了自己26歲的生日。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今年5月初我帶著2個剛剛入行的同事自駕了甘南藏區然後又轉戰到昌都看薩普最後反走川藏線回成都,路上遇到了騎行的人也遇到了徒步的人。其中這樣一個小夥子很讓我印象深刻,他面蒙紗巾,只露一雙眼睛,揹著旅行包,手中還拿了一根登山杖。我們的車經過他的身邊,故意把車開的很慢,因為我的同事想拍張他的照片,他看到我們,並沒有拒絕我們的拍照請求,還主動和我們聊了起來。通過聊天得知:他是從上海出發的,即將大學畢業,從朋友的口中聽過這是一條特別美麗的路,在安撫好父母長輩後就獨自出發了。邊走邊停,走到理塘已經好幾個月了,這算是送給自己的畢業禮吧,畢竟走過這條路後自己肯定會成長許多。我們拿出水和麵包送給他,結果被婉言拒絕,看著那孤獨的身影,我想這條路上到底承載過多少人的夢想?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今早刷新聞的時候看見這麼一條有關徒步川藏線的資訊,某戶外機構組織了這麼一群特殊的驢友徒步川藏線,到底有多特殊,不是說隊員是什麼老董啊、富二代啊,而是10歲左右的小娃娃,他們之中最大的11歲,最小的7歲。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從成都出發,經汶川、甘孜、林芝、拉薩、日喀則最後抵達珠穆朗瑪峰的山腳下,全程3000公里,歷時25天。他們每天的任務是這樣的,最少要徒步30公里以上,目標達成後可以搭車到達目的地。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個莫大的挑戰,不說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就有數十座,在他們走的這條路線中還有世界上海拔第一高的公路特長隧道,全程約12公里的雀兒山隧道。雀兒山海拔6168米,每年有8個月被積雪覆蓋。“風吹石頭跑,四季不長草,一步三喘氣,夏天穿棉襖”是這裡的寫照,因此被稱作“川藏第一險”。平時我們開車在路過隧道的時候都會覺得裡面很涼快,那在這條隧道中便不單單只是涼快了,缺氧、極寒是形容它最好的詞彙。大一點的孩子們說他們不能停也不敢停,就那麼一直走著,因為年齡更小的妹妹還在堅持,而小一點年齡的孩子就跟著大孩子一直走。走出洞口的那一刻大家都癱軟在路邊,連維護隧道的公路工作人員都大吃一驚。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在行程中領隊的主要任務就是起一個帶頭的作用,保障孩子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不會提供額外的照料,所以每3個孩子會組成小隊伍,相互打氣。完成30公里的目標後可以搭車,有時同行的車輛很少,孩子們只能繼續徒步前往目的地,走到住宿地已經晚上11點了,為了第二天不再成為最後一個,他們天還沒亮便繼續出發了。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這群小傢伙在這次行程中交到了朋友、強健了體魄、遇到過善良的人也經歷過失望、收穫了感動也得到了祝福。

看完這個新聞忽然間我想起3年前的一則新聞,是一位父親帶著自己年僅4歲的女兒徒步川藏線,當時網上的爭議很大,我們先來還原一下事情的經過哈。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4歲的小女孩叫雯雯,她的父親就姑且稱為虎爸吧。虎爸說“我也不知道我們這種方式到底對不對,只是覺得她現在應該盡情地玩耍,感受這個世界。有些東西是老師和課本教不了的。”所以當時的雯雯並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在幼兒園中度過自己的童年,而是一年有6、7個月都在路上。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她不會累嗎?

小孩子嘛,畢竟體力有限,有時雯雯累得坐在路邊任虎爸如何呼喊也不起來,虎爸便拋下雯雯頭也不回的向遠方走去。雯雯只好忍著勞累小碎步的跑著去追爸爸,這時虎爸會默默牽起女兒的小手繼續走在藍天白雲下。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她不會感到害怕嗎?

當然會了,川藏上天氣說變就變,電閃雷鳴豆大的冰雹令雯雯十分害怕,這時虎爸會停下趕路,帶著女兒躲雨休息再拿出畫板讓雯雯畫畫,因為每次雯雯接觸到畫板就會心情沉靜許多。

在翻越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口時,儘管雯雯之前的徒步經驗很豐富,但還是出現了高反的症狀,頭暈、臉色發白,渾身癱軟。虎爸趕緊搭順風車送雯雯回到小賣部,在吃了巧克力喝了水,雯雯狀態好轉後又繼續挑戰折多山口了。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在我們廣大網友的眼中,這樣的父親不算是合格的父親,畢竟孩子太小了,但是虎爸說“這點困難,跟她將來人生中要面對的挑戰比起來,不算什麼。現在城市裡的小孩生活太安逸了,得讓他們吃吃苦,才會懂得珍惜,學會獨立。”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之前一直以為川藏線是一群30多歲成年人的世界,後來,北京的妹子出現了、慶祝畢業旅行的小夥出現了、平均年齡10歲的童子軍出現了、4歲的雯雯出現了,再到後來新聞報道過獨腿小夥子走在川藏線上、身患疾病的坐著輪椅的姑娘走在川藏線上……這些人拉低了川藏線驢友年齡平均值和降低了我們的焦慮(因為健康的人一直缺少徒步川藏線的勇氣)。

川藏線徒步驢友低齡化,最小4歲,過山口癱軟走不動路

至於走在這條路上的人群越來越年輕到底是對還是錯,我想每個人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就如雯雯來說,很多人可能會說這不是一個負責人的爸爸,孩子那麼小,每天進行高強度的運動對孩子的成長髮育是不利的,但是她的爸爸卻是站在塑造孩子品格的角度上來看待這場漫長的旅行。我們既然不能改變些什麼,不如祝福,不如幫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