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不起”的基層民營兒科?

投資 移動互聯網 創業 大學 生之文 2017-05-30

“惹不起”的基層民營兒科?

文 戴徵清 2017年5月27日

筆者近日基層民營兒科“整編”創業項目經小範圍融資嘗試,發現“很難”,沒人願/敢“碰”。目前國內尚無試圖直接“整編”基層民營兒科的投融資項目,都還停留在外圍周邊增值服務階段。基層民營兒科似乎是“惹不起”的主,什麼情況?作為中國最早開展基層民營兒科發展幫扶項目(泰博兒科到泰博醫療)的主要親歷者,我來解析一下。

基層民營兒科融資難的原因

第一,行外人敬畏兒科。

兒科是啞科,行外人是不敢說懂的,家長也是(不敢靠百度)。多數投資人都不是兒科醫師,不會投“自己不懂的行業”。而且賺孩子的錢,社會道德風險壓力最大,能不碰就不碰。兒科醫師在中國是稀缺資源,醫生本就不好控制,投資人又何必去惹兒科?

第二,中國民營醫療機構名聲普遍不好。

不僅僅是PT系所致,公眾對民營醫療機構(含其中的醫生老闆)普遍的第一認知是賺錢養家的“商人”,其後才是治病救人的醫生。

第三,民營醫療機構老闆很難融合。

只當“草頭王”,堅守“一畝三分地”,是民營醫療機構老闆的普遍意識。尤其基層兒科,往往是十幾幾十年甚至兩代人“打拼”才積累了一定的“人氣”,光是情感上就很難割捨自己的品牌家業;你幫他發展,他可以花成千上萬的錢;但你說要整編他,這就觸及了他的“底線”。

當前出現了一些基層診所經營管理公司,或者是所謂的連鎖加盟,也有一些線下機構間的互動合作,但都不涉及資本層面,每家機構都是堅守獨立的,相當於“獨聯體”。

第四,移動互聯網界(空)和基層民營兒科醫療實體界(地)存在諸多“鴻溝”。

移動互聯網界具有“空軍”屬性,經歷了前幾年的過熱後,紛紛被迫轉向補投實體,就像美軍被迫出動地面部隊攻佔伊拉克阿富汗那樣;但由於互聯網創始人往往缺乏“陸軍”基因,線下新開的“空降部隊”實體很難和“地頭蛇”抗衡,經營慘烈;繼而又開始“拉攏”線下實體“加盟”。筆者曾經歷的健身行業目前走的就是這個曲折線路,而醫療移動互聯網界的“空地一體化”,主要還停留在具有官方屬性的“醫聯體”、公立醫生依賴的“醫生聯盟”以及軟件服務性質的“互聯網醫院”層面。

基層民營兒科實體界的老闆,普遍對移動互聯網軟件的認知是非常淺顯的,儘管他們非常渴望用網絡軟件來提高經營效率;對於互聯網創業公司的股權配置也是九十九個牴觸,普遍還是那種傳統企業的投資佔股思維。

以上兩界雖然“想相親相愛”,但“空地融合”因為意識、模式、利益、執行力等反差而舉步維艱,基本上是靠市場推著走,就像多數診所的發展是靠病人推著走,多數醫療互聯網公司是靠所謂“小步快跑”。

基層民營兒科融資融合之路

第一,將對兒科的“敬畏心”轉換為“半公益心”。

正如泰博醫療掌門人郭總那樣,幫助佔據七八成兒科病人的基層民營兒科醫療機構規範診療,正規發展,其實是在救孩子。那麼多“祖國的花朵”成天落在一幫不專業的醫生手裡,不是一件好事。

第二,基層兒科醫療機構的名聲總體還是好的。

人類具有愛護幼小生命的本能,在基層所有專科醫療中,兒科醫生相對還是最好的一個群體。這一個基本認知,投資人應該有。

第三,基層民營兒科的老闆普遍身心疲憊想解脫,不是不可以被融合。

公立(尤綜合)醫院兒科醫師累、收入低、風險大,基層兒科“大戶們”每天接診病人數動輒過百,遠超公立醫院兒科醫師,他們也很累,想解脫是普遍現象。只要你能幫他們藉助現有巨大的病人量,妥善培養出一批合格“接班人”,把規模做大,效益做好,能持續經營發展,最後全身而退,不當大股東,(過幾年到時候)他們會接受的。

第四,移動互聯網的“翅膀”與線下兒科實體的“腳掌”必然“合體”,必定成功。

1. 移動互聯網是繞不開的,基層民營兒科離開這個,就是個“土八路”,沒前途,更不要說他們很快就會感受到來自官方層面規範診療、合法經營、合法執業的壓力,絕大多數現在的基層民營兒科若不轉型升級合法,將在10年內徹底消亡。

2. 基層民營兒科是繞不開的,他們是地方實力派,政府兒科下沉動作不可能很快,醫療互聯網創業公司不解決落地問題,永遠是“空軍”。

3. 目前在全國範圍內找出100家3人以上“兒科”醫生團隊,兒科日門診量在200人以上的民營機構,一年後再找出1000家,是非常容易的。這些機構,可以算是基層兒科裡的“高中生”,他們,也唯有他們,能夠有機會“上大學”,把灰色執業經營的狀態洗白,最終成為基層兒科的正規軍,並補充公立兒科醫療保健服務資源的不足,造福至少1億基層兒童。

“惹不起”的基層民營兒科?

最後, 配上以上中國基層兒科發展路線圖,供各位讀者參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