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啟財稅|初創公司什麼時候或者什麼情況下應該找財務顧問?

投資 IPO 財經 木啟財稅 2017-06-07

初創公司什麼時候或者什麼情況下應該找財務顧問?

木啟財稅|初創公司什麼時候或者什麼情況下應該找財務顧問?

木啟君最近混知乎的時候看到這個問題挺有代表性的,就結合一些具體的實務經驗與大家分享一下心得:

初創公司大致兩類——

  1. 第一類是“題材構思型“——通常是賣概念、等天使等VC、想上市的公司,如一些新概念的apps

  2. 第二類是“踏實耕耘型“——即實實在在做生意,從低做起找業務賺利潤的公司

題材構思型

對於第一類構思型公司,木啟君認為應該從一開始引入財務諮詢顧問。理由如下:

這類公司通常目標指向IPO,還沒有啥業務,就開始寫企劃書、找天使、做企業價值評估,為的是通過他們的嶄新概念吸引投資者進場。

對此,吸引投資、進入資本市場是這類公司的根本。而在PE進場後如何能在云云大鱷的資本市場裡,保護原始股東的利益和稅收負擔成為關鍵。

這時候,一個有經驗的諮詢顧問能協助初創企業的原始股東在投資者進場前搭建精明有效的企業架構(例如,應該由個人持股還是境外公司持股,搭建多少層海外控股公司等),這些都會直接影響日後可能面臨的巨大稅收負擔,以及不久將來的IPO架構搭建。

另外,投行PE經驗老練,在談判、盡調、評估、重組過程中,如果初創企業的諮詢顧問從一開始熟悉其經營情況,將更有效協助其尋求更佳回報方案。

踏實耕耘型

對於第二類踏實耕耘型的初創公司,木啟君意見是,初始起步階段可以先忽略過多的財務系統或企業架構的細節。理由如下:

這類公司的起步資源和社會網絡都相對有限,以傳統的收入與成本構成的利潤為主導。一開始幾乎沒有像樣的網站沒有企業郵箱甚至沒有獨立的財務人員,但這些不妨礙他們老實賺錢。 應先集中精力在市場研究、推廣、增進業務方面,由於公司規模不大,有時候為了儘可能拓展市場份額,難免採用簡單粗暴直接的思維模式。若太早完善財務架構的搭建,對業務談判很可能造成制約。

當業務發展到一定階段,股東對企業未來前景信心增強,此時是聘請財務顧問協助完善規範財務稅務系統以及重組股權架構的最佳時機。好處在:

  1. 由於此時公司賬面金額不高,通過重設新公司、或者重組原有公司架構所產生的股權轉讓所得的稅負相對較低。在此需特別指出,重組公司架構應與公司財務正規化同時進行,由於大部分初創公司初始起步階段難免存在不完全入賬的情況,倘若在公司業務賬冊完善後(完全入賬後公司的評估價值將大幅度增高)再作股權重組,此重組產生的股權轉讓所得將產生巨大的所得稅稅負。

  2. 另外,當企業業務步入穩定階段,此時也是股東需要對外宣傳的時機。公司正規化後,股東、公司形象好,有利於公司對外宣傳、吸引投資者、申請有關稅收優惠。

木啟財稅|初創公司什麼時候或者什麼情況下應該找財務顧問?

舉個例子——

初創公司只是以個體戶或者小規模納稅人開始發展,繼而經過兩三年後公司業務開始增長,此時公司可以考慮重設規範有限責任公司。如果有跨境業務的可考慮由境外公司持股,這樣能夠便於日後進一步的稅務籌劃(如轉讓定價籌劃、申請股息分紅稅收優惠、上市計劃等)並且對收匯、吸引投資者都有絕對優勢。


原創作者:木啟君@吾系四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