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資金可投自家產品 銀行資管人士:別把我們想成狼

投資 公募 私募 金融 基金 金融界 2018-12-07

經過幾日消化和前期多時醞釀,業界對剛落地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已經有了充分的心理預期和業務論證。

事實上,詳細比照管理辦法和徵求意見稿,包括對股權變動報批、非標投前投後管理、投資交易分離、利益關係人行為規範、理財業務合作機構准入等,都是在原基礎上適度新增或細化的內容。而真正推翻徵求意見稿的只有一點——理財子公司自有資金投資本公司理財產品從限制到鬆綁。

“真正有變化的這一點,才能體現前期銀行的實際痛點和強烈反彈。“一名股份行資管部總經理說。

邁出與公募“平權“的關鍵一小步

“還在徵求意見的時候,我們很多銀行都反饋了不應禁止自有資金投資,因為它不符合邏輯。公募基金行業是鼓勵用自有資金參與自己發起的公募、私募及特定投資的,目的就是為了跟投資者一起共擔風險、共享收益。此外還有一些跟投機制,也是為了增強投資人對管理人的信心。而當時徵求意見稿出來對這點卻是禁止的,所以很多人都提了這條意見。”一名上市股份行資管部高管為記者還原了管理辦法落地前夜,銀行資管為自己爭取應有權力一景。

而這點也在記者對另外兩家銀行的採訪處得到了證實。銀行的大規模反饋無疑起到了扭轉局勢的作用,正式稿將 “銀行理財子公司不得用自有資金購買本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推翻,修改為“銀行理財子公司以自有資金投資於本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不得超過其自有資金的20%,不得超過單隻理財產品淨資產的10%,不得投資於分級理財產品的劣後級份額。”

也就是說,在限額的前提下,銀行理財子公司在“自有資金投資本公司理財產品”這一點上,為自己爭取到了程度有限的與公募等資管行業平權的權力。

之所以強調“程度有限”,是因為根據《基金管理公司固有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規定》, “基金管理公司固有資金投資本公司及子公司管理的單個特定客戶資產管理計劃的份額與本公司及子公司員工投資的份額合計不得超過該計劃總份額的50%。”顯然,這要比銀行理財子公司受到的限制寬鬆的多。而且,銀行理財子公司自有資產與其發行的理財產品間,毋庸置疑是絕對不可進行利益輸送的。

“也是一種進步吧。雖然相比公募、信託、保險等資管機構,銀行理財受到的規定仍舊是最嚴格的 ,但我們也能感受到在銷售門檻和渠道、投資範圍、信息披露等方面,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公募理財與公募基金之間的監管標準大方向是要趨同的。希望我們以後也有公募那樣的免稅優勢。”一名城商行資管部總經理告訴記者。

“銀行的自有資金可以投單隻理財產品淨資產的10%,其實是種跟投意識。因為在市場不好的時候,產品募集上市可能是有難度的。那麼作為管理人,以自有資金去認購單支產品一定比例能夠對其他投資者有一個示範效應,起到穩定市場、風險共擔的作用。而且,還可以促使我們銀行提高主動管理的能力。”一名華南股份行的資管部總經理告訴記者。

“別把我們想成狼”

“有人說我們是含著金鑰匙,這個我不去爭辯,看從什麼角度了;但有人說我們是全牌照,‘信託+公募+私募’,我覺得這個是最大的誤讀。別把我們想成狼,我們不可能一下子打亂整個市場,不可能的。”上述城商行資管部總經理耿直道。他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包括該行在內的幾家銀行都在招攬權益投資崗、重點項目投資崗、固定收益投資崗、集中交易崗等,每次被媒體嗅到招聘信息,類似“銀行理財子公司衝擊公募”的說法就被爆炒一輪,“每次我都一陣頭疼。”他笑稱。

如果該城商行資管總的觀點濃縮成“別把我們想成狼”,那麼這句話是所有采訪對象都會強調的共同點。“為什麼一定要說誰衝擊誰呢?資管新規出來的時候大家說非標已死,現在又說銀行理財要衝擊公募,其實我覺得都是比較主觀的看法。”上述上市行資管總說。

對於輿論漩渦中的“銀行理財子公司是超級牌照”,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明確向記者表達了否定觀點。

“雖然理財子公司的牌照範圍較廣,但這跟它在細分領域(公募、私募、信託)的競爭力,是需要區分開來討論的概念。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發展路徑,將會高度服從銀行整體發展戰略,而這在大方向就跟其他資管主體產生了偏離。這是因為理財子公司的存量業務與人員都切割自銀行 ,這決定了其與銀行內部業務條線之間的契合度,遠高於其他形態的子公司;而且短期內理財子公司側重的仍然是銀行客戶偏好的產品,應該還是以固定收益為主。”曾剛說。

而對於理財子公司衝擊信託的說法,也有受訪銀行資管人士表示否定。“你想嘛,照現在落地辦法來看,銀行理財子公司是不能直接發放貸款的。投資非標資產仍舊要藉助信託通道。”

“說到底,在非標業務中,上位法是否給予理財子公司獨立的法律主體地位是關鍵,至少現在仍舊是不明確的。信託有信託法保護,但涉及銀行理財這方面,目前的案例還不夠多,比如在一些訴訟中如何認定主體地位,都還是不確定的。資管新規下來後,我們今年都沒有投一單非標。”一位國有大行資管人士告訴記者。

他還告訴記者,照他的經驗,銀行理財今年以來遇到了優質非標資產的空缺。“其實我們沒有跟基金、信託一樣的市場化機制和專業人員,我們只是強在銷售渠道上。”該國有大行人士直言。

綜上,就不難理解銀行資管人士說的“別把我們想成狼”了。

本文源自券商中國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