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祖斌:股市下跌是為了養老金抄底嗎?

投資 美股 金融 中投公司 證券之星 2017-05-17

最近股市下跌不少,尤其是一大批股票居然跌破了去年股災3.0的那個低點,令較多投資人損失慘重。股市為什麼跌,很顯然主要因素是監管,否則為什麼股市和債市一起跌?金融去槓桿化解中國的宏觀風險,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對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包括普通的投資人缺乏必要的溝通,這可能是欠妥的。2000多年前,孟子就指出,治大國若烹小鮮。為什麼不能先強調政策取向,並不斷吹風,再讓各類新政策逐步到位呢?前幾年中國的利率市場化就很聰明,最後利率非市場化和利率化實現了無縫對接,而且也未引起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

不管怎麼說,股市和債市在政策取向明確後,都大概率會迎來上漲。不過有趣的是,在股市下跌的過程中,有不少人認為股市的下跌是為了迎接養老金的入市。不難發現,在股市中,有太多太多智商在115以上,學歷不低,甚至在自己的領域都有過人之處的人,對股市會產生各類非常荒唐的想法。這也是股市對多數人來說基本上不可能賺到可觀收益的證明之一。本文講講股市本次下跌是否只是為了迎接養入金入市的一種安排:

首先,不要高估監管機關的影響力,股市漲跌自有其運行規律。

貨幣緊縮一般股市會下跌,比說如2011年,典型的股債雙殺的年份,年末很多私募股票基金的砍倉,據說砸出了大概2139點的底部。但為什麼美國股市2002年或是2003年至2006或是2007年的連續大概15次或是17次加息的過程中,美國股市不斷上漲,並在2007年創了歷史新高?為什麼2006年和2007年中國股市在央行不斷的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的過程中,不斷上漲,2年上漲達5倍?為什麼在2008年央行不斷的降準降息的過程中,股市反而不斷暴跌?基本上不存在能準確預測股市漲跌的單個指標或是政策。

不僅不能高估監管機關的影響力,還不能高估監管機關的判斷力。據至少一個公開出版物中記錄的信息,在2005年,有大概是交易所或是證監會,通知券商,為即將出現的股市大漲做好準備。因為當時中國要搞股改,結果股改政策一公佈,幾乎所有的人都當作利空(反正我不記得任何人在股改政策公佈後說這是利好),因為十送三被當作打發叫花子的伎倆,即使送這麼少,還有人發表公開文章,指責這是國有資產流失。但等到股市漲起來以後,幾乎所有的人都把這當作“黃金十年”的重要因素之一。

腦子清楚一點,要搞清楚監管機關是要順應經濟規律、市場規律和經濟客觀情況、客觀規律,做出有利於經濟和市場發展的舉措,而不是在市場中玩一下,涮存在感。非要攪得市場動盪,那是要付出代價的。

其次,監管機關的工作任務未必是一致的。

在中國,既有交易所的債券市場,也有銀行間的債券市場,為什麼這兩個市場不合並呢?中國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對房地產調控,或是房價上漲,想法是一樣的嗎?交易所和證監會對股市的心思是一樣的嗎?只能說有時候是一樣的,有時候是不一樣的。那麼如果本次股市下跌真是為了養老金入市創造一個低點,那麼銀監會、證監會祭出監管大旗,股市和債市下當,當了市場人人討厭的惡人,只是為了養老金區區一兩千億資金在股市中抄個小底,這個代價未免大了一些。更何況,銀監會等監管機關,憑什麼為你養老金的利益服務?

第三,以小市民和小農思維來衡量國家政策取向,是比較可笑的。

國家大事,任何一個新的政策,都會牽扯到方方面面,好心都可能辦成大錯事。以上說監管機關的工作任務未必是一致的,但除非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國務院層面的統一安排。遺憾的是,很多小市民和小農思維的人(不是說有上億的資產,有一線城市的戶籍他就不是小市民了,毛澤東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當管理員一個月工資只有8個銀元,或是在井崗山打仗的時候,哪有什麼鉅額資產?),卻喜歡臆想國家層面會搞這種小市民或小農思維的與民爭小利的下作安排。一個國家未必不會做下作的事,比如國民黨1940年代,或是德國魏瑪共和國時期,在山窮水盡的情況下,濫發紙幣,但結果是什麼呢?是國家實現了大治和長治久安嗎?恰恰相反。

一個國家,特別是中國這樣的大國,要有基本的尊嚴和權威,這樣在政令的推行上,才會有儘可能低的成本貫徹下去,因為廣大的企業和居民相信這些東西。否則的話,發佈的政令沒有人執行,強硬推動又成本巨大,這個政府就要面臨空花前月下的挑戰。

養老金真正能進股市的,目前恐怕也就是一兩千億元的小錢罷了,和國家隊的資金比起來,也不過十分之一。真的各方面整齊的行動砸盤,上證指數不過下跌10%,一兩千億的入市資金,不過省了一兩百億的成本,付出的成本遠遠不止這個數字。而且養老金預期建倉目標,比如四大銀行,格力電器,上汽集團,茅臺,這樣的公司在最近的股市下跌中,恰恰是上漲的。當然,很多小市民和小農們,是不會注意到這種事實的。

第四,一把劍一般都有兩面刃。

假如真的各方面中國政府能調動的資源一起行動,把股市砸下去,為的是讓養老金低位買進,那麼國家隊的兩三萬億持倉會不會受到損失?QFII和滬股通資金,也就是外資,會不會趁機低位入市?總不能禁止它們買進吧?股市下跌導致的一些加槓桿的賬戶爆倉,讓相關的金融機構受到損失,這個責任由誰來承擔?股市下跌引發國外媒體和部分金融機構唱空中國股市,引發人民幣匯率的下跌,這個結果又該如何應對?保險公司(特別是國有保險公司),還有國有的大券商,大型公募基金公司,它們的持倉市值必然也會在股市的下跌中受到損失,這些機構會喜迎股市的下跌,還是罵聲一片?各類比較有影響力的機構投資者,難道甘當砧板上的魚肉而毫無怨言?

第五,養老金的投資賺錢並不是主要目的。

在中國要做點實事很難,有成績當然是好事,但一旦有失誤或是犯了錯誤,必然會有各類愚蠢的媒體和公知上竄下跳,破口大罵,比如前幾年中投公司在海外的投資,只要是暫時的浮虧或是失誤,必然會被廣泛報道,不明真相的蠢老百姓們也會隨聲附和,大肆批評,但曾經的浮虧大幅盈利,基本上沒有人報道。不可否認,最近幾年中國一股很可能受外國基金會操縱的歪風颳得比較厲害。鐵道部功勞很大,居然只是因為一起動車事故,還不是高鐵事故,鐵道部居然就取消了。在大肆炒作的所謂國企高管高薪天理不容的推波助瀾之下,國企高管薪資巨幅下降。堂堂的工行行長稅前年薪居然只有大概60萬元,但這些高管如果跳槽到民企,薪資很容易就是N級跳。在這種環境下,大量的地方養老金在銀行存款的低收益中年年貶值,就是不投資本市場。即使真的投資資本市場,為了保住飯碗,為了未來的仕途,可以比較確定的是,決策人不會較大規模投資股市,不論股市跌得有多低,機會多麼好。作為一箇中國人,應當瞭解這個國情。

有時候對股市中的各類奇葩想法感到啼笑皆非,但正因為有大量這種愚蠢的股市消費者,我這種人才能在中國股市不斷獲得超額收益,氣什麼呢?我應該高興才是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