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
"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經濟有周期,投資有冷熱,但總有行業獨具一格,穿越週期,無懼波動。

2018年,根據投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VC/PE市場數據報告》顯示,VC/PE募集完成基金共858支,同比下降27.1%,募集總規模1116.35億美元,同比驟降60.16%。

同年,國內醫療健康產業VC/PE投資金額為704.5億元,較上年大漲101.7%,其中融資過億人民幣的融資案例為166起,漲幅超過60%。

港交所對於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新政,科創板推出,醫保支付改革、審批制度改革等利好政策出臺,以及創新藥為主的公司逐漸進入了臨床二期、三期或者上市階段,市場逐漸走向成熟,投資人也漸漸雀躍起來。

"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經濟有周期,投資有冷熱,但總有行業獨具一格,穿越週期,無懼波動。

2018年,根據投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VC/PE市場數據報告》顯示,VC/PE募集完成基金共858支,同比下降27.1%,募集總規模1116.35億美元,同比驟降60.16%。

同年,國內醫療健康產業VC/PE投資金額為704.5億元,較上年大漲101.7%,其中融資過億人民幣的融資案例為166起,漲幅超過60%。

港交所對於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新政,科創板推出,醫保支付改革、審批制度改革等利好政策出臺,以及創新藥為主的公司逐漸進入了臨床二期、三期或者上市階段,市場逐漸走向成熟,投資人也漸漸雀躍起來。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但想要在這個有門檻、抗週期的行業中有所斬獲,絕非易事。賽富亞洲投資基金資深合夥人徐航在接受艾問獨家專訪時表示,與互聯網行業的高爆發性不同,醫藥健康行業是個慢行業,要有足夠的耐心,要能耐得住寂寞,但它的好處大家也都看得很清楚,這個行業會更穩健,不太受週期影響。“投一個本身是有技術含量、有門檻的東西,講實話挺難顆粒無收的。”

徐航

曾就讀八年制的協和醫科大學,後棄醫從商,92年加入高盛,躋身華爾街。曾擔任凱雷集團亞洲併購基金副總裁,TVG Capital Partners的董事總經理等職務,並曾經擔任兩家高科技創業公司的首席財務官 。2007年5月作為合夥人加入賽富,現任資深合夥人,負責大健康產業投資。

艾問:從2007年加入賽富到現在,您認為醫療領域投資最明顯的變化是什麼?

徐航:變化其實蠻多的。一個是行業比之前要成熟多了,最早開始做的時候,很多機會其實是那種Pre-IPO割韭菜的,多數情況下公司的產品乏善可陳,銷售模式也都比較粗放,渠道為王,只要你能夠看清公司的銷售能力、它的渠道,判斷一下它上市的可行性,就能有不錯的回報。但現在市場的專業性越來越強, 國家政策的演變,政府監管的不斷升級,使之前那種模式就越來越難走了,產品和技術變得越來越重要。

與此相對應,大健康投資方向也開始向創新型企業傾斜。但是醫療行業自身的特殊性——產業鏈複雜,高度監管,專業壁壘高,信息不透明,這樣的產業生態決定了創新型企業在完成研發到應用再到商業化的過程中充滿了不確定性,也對投資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因為市場現在比較熱,很多人湧進來,還是會有不少人自認為能看懂,或者招幾個有技術背景的人就可以投,但其實還是要有積累才可以,這個行業裡坑還是蠻多的,稍有不慎就會踩進去。

"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經濟有周期,投資有冷熱,但總有行業獨具一格,穿越週期,無懼波動。

2018年,根據投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VC/PE市場數據報告》顯示,VC/PE募集完成基金共858支,同比下降27.1%,募集總規模1116.35億美元,同比驟降60.16%。

同年,國內醫療健康產業VC/PE投資金額為704.5億元,較上年大漲101.7%,其中融資過億人民幣的融資案例為166起,漲幅超過60%。

港交所對於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新政,科創板推出,醫保支付改革、審批制度改革等利好政策出臺,以及創新藥為主的公司逐漸進入了臨床二期、三期或者上市階段,市場逐漸走向成熟,投資人也漸漸雀躍起來。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但想要在這個有門檻、抗週期的行業中有所斬獲,絕非易事。賽富亞洲投資基金資深合夥人徐航在接受艾問獨家專訪時表示,與互聯網行業的高爆發性不同,醫藥健康行業是個慢行業,要有足夠的耐心,要能耐得住寂寞,但它的好處大家也都看得很清楚,這個行業會更穩健,不太受週期影響。“投一個本身是有技術含量、有門檻的東西,講實話挺難顆粒無收的。”

徐航

曾就讀八年制的協和醫科大學,後棄醫從商,92年加入高盛,躋身華爾街。曾擔任凱雷集團亞洲併購基金副總裁,TVG Capital Partners的董事總經理等職務,並曾經擔任兩家高科技創業公司的首席財務官 。2007年5月作為合夥人加入賽富,現任資深合夥人,負責大健康產業投資。

艾問:從2007年加入賽富到現在,您認為醫療領域投資最明顯的變化是什麼?

徐航:變化其實蠻多的。一個是行業比之前要成熟多了,最早開始做的時候,很多機會其實是那種Pre-IPO割韭菜的,多數情況下公司的產品乏善可陳,銷售模式也都比較粗放,渠道為王,只要你能夠看清公司的銷售能力、它的渠道,判斷一下它上市的可行性,就能有不錯的回報。但現在市場的專業性越來越強, 國家政策的演變,政府監管的不斷升級,使之前那種模式就越來越難走了,產品和技術變得越來越重要。

與此相對應,大健康投資方向也開始向創新型企業傾斜。但是醫療行業自身的特殊性——產業鏈複雜,高度監管,專業壁壘高,信息不透明,這樣的產業生態決定了創新型企業在完成研發到應用再到商業化的過程中充滿了不確定性,也對投資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因為市場現在比較熱,很多人湧進來,還是會有不少人自認為能看懂,或者招幾個有技術背景的人就可以投,但其實還是要有積累才可以,這個行業裡坑還是蠻多的,稍有不慎就會踩進去。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圖片來源:投資家


艾問:賽富在醫療大健康方面的投資項目或者比重會明顯增加嗎?

徐航:從整體來說目前還沒有,但有一個比較大的變化是我們現在有了專注大健康的基金。早年都是藉助整個公司的力量來幫助我們完成這方面的投資,現在市場變得越來越專業化,所以我們也在逐步加強核心團隊的力量。主基金會保持大約30%的資金投到大健康領域,有些項目只依靠小基金是吃不下來的,所以它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係。

身處泡沫之中,還投嗎?

有投資人感嘆,“很早之前,可能專門關注醫療醫藥的只有30-40個投資人,而現在擁有醫療投資方向的機構至少有800家。”相比於2015年之後,願意參與到行業中的投資機構明顯變多了。

競爭加劇的結果對於醫藥類創業公司意味著獲得更多的融資,但對於投資人而言就不是那麼好的消息了,因為這意味著更高的估值。市場中一家公司兩輪之間的估值平均翻三四倍的現象變得越來越常見。

"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經濟有周期,投資有冷熱,但總有行業獨具一格,穿越週期,無懼波動。

2018年,根據投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VC/PE市場數據報告》顯示,VC/PE募集完成基金共858支,同比下降27.1%,募集總規模1116.35億美元,同比驟降60.16%。

同年,國內醫療健康產業VC/PE投資金額為704.5億元,較上年大漲101.7%,其中融資過億人民幣的融資案例為166起,漲幅超過60%。

港交所對於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新政,科創板推出,醫保支付改革、審批制度改革等利好政策出臺,以及創新藥為主的公司逐漸進入了臨床二期、三期或者上市階段,市場逐漸走向成熟,投資人也漸漸雀躍起來。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但想要在這個有門檻、抗週期的行業中有所斬獲,絕非易事。賽富亞洲投資基金資深合夥人徐航在接受艾問獨家專訪時表示,與互聯網行業的高爆發性不同,醫藥健康行業是個慢行業,要有足夠的耐心,要能耐得住寂寞,但它的好處大家也都看得很清楚,這個行業會更穩健,不太受週期影響。“投一個本身是有技術含量、有門檻的東西,講實話挺難顆粒無收的。”

徐航

曾就讀八年制的協和醫科大學,後棄醫從商,92年加入高盛,躋身華爾街。曾擔任凱雷集團亞洲併購基金副總裁,TVG Capital Partners的董事總經理等職務,並曾經擔任兩家高科技創業公司的首席財務官 。2007年5月作為合夥人加入賽富,現任資深合夥人,負責大健康產業投資。

艾問:從2007年加入賽富到現在,您認為醫療領域投資最明顯的變化是什麼?

徐航:變化其實蠻多的。一個是行業比之前要成熟多了,最早開始做的時候,很多機會其實是那種Pre-IPO割韭菜的,多數情況下公司的產品乏善可陳,銷售模式也都比較粗放,渠道為王,只要你能夠看清公司的銷售能力、它的渠道,判斷一下它上市的可行性,就能有不錯的回報。但現在市場的專業性越來越強, 國家政策的演變,政府監管的不斷升級,使之前那種模式就越來越難走了,產品和技術變得越來越重要。

與此相對應,大健康投資方向也開始向創新型企業傾斜。但是醫療行業自身的特殊性——產業鏈複雜,高度監管,專業壁壘高,信息不透明,這樣的產業生態決定了創新型企業在完成研發到應用再到商業化的過程中充滿了不確定性,也對投資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因為市場現在比較熱,很多人湧進來,還是會有不少人自認為能看懂,或者招幾個有技術背景的人就可以投,但其實還是要有積累才可以,這個行業裡坑還是蠻多的,稍有不慎就會踩進去。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圖片來源:投資家


艾問:賽富在醫療大健康方面的投資項目或者比重會明顯增加嗎?

徐航:從整體來說目前還沒有,但有一個比較大的變化是我們現在有了專注大健康的基金。早年都是藉助整個公司的力量來幫助我們完成這方面的投資,現在市場變得越來越專業化,所以我們也在逐步加強核心團隊的力量。主基金會保持大約30%的資金投到大健康領域,有些項目只依靠小基金是吃不下來的,所以它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係。

身處泡沫之中,還投嗎?

有投資人感嘆,“很早之前,可能專門關注醫療醫藥的只有30-40個投資人,而現在擁有醫療投資方向的機構至少有800家。”相比於2015年之後,願意參與到行業中的投資機構明顯變多了。

競爭加劇的結果對於醫藥類創業公司意味著獲得更多的融資,但對於投資人而言就不是那麼好的消息了,因為這意味著更高的估值。市場中一家公司兩輪之間的估值平均翻三四倍的現象變得越來越常見。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高估值並沒有澆滅投資人熱情,國家對創新藥的註冊和使用的鼓勵政策,以及創新藥企上市的幾個成功案例,讓大家更加期待創新藥投資的高回報。但在估值上由於好的資產相對較少,而期待新進入市場的資金量很大,很難說得清是泡沫先來,還是創新先到。

艾問:數據顯示,生物醫療行業在過去5年的投資案例數量和投資金額年複合增長率約為40%,僅次於IT行業,醫療行業的投資過熱會導致其脫離軌道或者出現泡沫嗎?

徐航:我覺得是局部過熱,大家現在很多時候選擇無視後期的風險。比如研發新藥的公司,在美國是可以有爆發式增長的,估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比肩互聯網公司。但是在國內,一個新藥從臨床前到一期,再到二期三期臨床,千辛萬苦三期成功拿到藥證以後想著要快速變現了,但其實還要繼續“跨欄”。拿到證以後,要組建銷售團隊、進醫保、拿物價、進院招標,一系列的門檻還有很多。

還有一個問題是很多新藥扎堆,因為國內市場很多的創新其實是邊緣性創新,類似的藥有一堆會出來,這樣本土藥企之間就會形成非常激烈的競爭。本來國內新藥市場就比美國整體規模小很多,又面臨眾多的限速帶和激烈的潛在競爭,其估值體系是不能照搬美國的。

"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經濟有周期,投資有冷熱,但總有行業獨具一格,穿越週期,無懼波動。

2018年,根據投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VC/PE市場數據報告》顯示,VC/PE募集完成基金共858支,同比下降27.1%,募集總規模1116.35億美元,同比驟降60.16%。

同年,國內醫療健康產業VC/PE投資金額為704.5億元,較上年大漲101.7%,其中融資過億人民幣的融資案例為166起,漲幅超過60%。

港交所對於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新政,科創板推出,醫保支付改革、審批制度改革等利好政策出臺,以及創新藥為主的公司逐漸進入了臨床二期、三期或者上市階段,市場逐漸走向成熟,投資人也漸漸雀躍起來。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但想要在這個有門檻、抗週期的行業中有所斬獲,絕非易事。賽富亞洲投資基金資深合夥人徐航在接受艾問獨家專訪時表示,與互聯網行業的高爆發性不同,醫藥健康行業是個慢行業,要有足夠的耐心,要能耐得住寂寞,但它的好處大家也都看得很清楚,這個行業會更穩健,不太受週期影響。“投一個本身是有技術含量、有門檻的東西,講實話挺難顆粒無收的。”

徐航

曾就讀八年制的協和醫科大學,後棄醫從商,92年加入高盛,躋身華爾街。曾擔任凱雷集團亞洲併購基金副總裁,TVG Capital Partners的董事總經理等職務,並曾經擔任兩家高科技創業公司的首席財務官 。2007年5月作為合夥人加入賽富,現任資深合夥人,負責大健康產業投資。

艾問:從2007年加入賽富到現在,您認為醫療領域投資最明顯的變化是什麼?

徐航:變化其實蠻多的。一個是行業比之前要成熟多了,最早開始做的時候,很多機會其實是那種Pre-IPO割韭菜的,多數情況下公司的產品乏善可陳,銷售模式也都比較粗放,渠道為王,只要你能夠看清公司的銷售能力、它的渠道,判斷一下它上市的可行性,就能有不錯的回報。但現在市場的專業性越來越強, 國家政策的演變,政府監管的不斷升級,使之前那種模式就越來越難走了,產品和技術變得越來越重要。

與此相對應,大健康投資方向也開始向創新型企業傾斜。但是醫療行業自身的特殊性——產業鏈複雜,高度監管,專業壁壘高,信息不透明,這樣的產業生態決定了創新型企業在完成研發到應用再到商業化的過程中充滿了不確定性,也對投資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因為市場現在比較熱,很多人湧進來,還是會有不少人自認為能看懂,或者招幾個有技術背景的人就可以投,但其實還是要有積累才可以,這個行業裡坑還是蠻多的,稍有不慎就會踩進去。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圖片來源:投資家


艾問:賽富在醫療大健康方面的投資項目或者比重會明顯增加嗎?

徐航:從整體來說目前還沒有,但有一個比較大的變化是我們現在有了專注大健康的基金。早年都是藉助整個公司的力量來幫助我們完成這方面的投資,現在市場變得越來越專業化,所以我們也在逐步加強核心團隊的力量。主基金會保持大約30%的資金投到大健康領域,有些項目只依靠小基金是吃不下來的,所以它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係。

身處泡沫之中,還投嗎?

有投資人感嘆,“很早之前,可能專門關注醫療醫藥的只有30-40個投資人,而現在擁有醫療投資方向的機構至少有800家。”相比於2015年之後,願意參與到行業中的投資機構明顯變多了。

競爭加劇的結果對於醫藥類創業公司意味著獲得更多的融資,但對於投資人而言就不是那麼好的消息了,因為這意味著更高的估值。市場中一家公司兩輪之間的估值平均翻三四倍的現象變得越來越常見。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高估值並沒有澆滅投資人熱情,國家對創新藥的註冊和使用的鼓勵政策,以及創新藥企上市的幾個成功案例,讓大家更加期待創新藥投資的高回報。但在估值上由於好的資產相對較少,而期待新進入市場的資金量很大,很難說得清是泡沫先來,還是創新先到。

艾問:數據顯示,生物醫療行業在過去5年的投資案例數量和投資金額年複合增長率約為40%,僅次於IT行業,醫療行業的投資過熱會導致其脫離軌道或者出現泡沫嗎?

徐航:我覺得是局部過熱,大家現在很多時候選擇無視後期的風險。比如研發新藥的公司,在美國是可以有爆發式增長的,估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比肩互聯網公司。但是在國內,一個新藥從臨床前到一期,再到二期三期臨床,千辛萬苦三期成功拿到藥證以後想著要快速變現了,但其實還要繼續“跨欄”。拿到證以後,要組建銷售團隊、進醫保、拿物價、進院招標,一系列的門檻還有很多。

還有一個問題是很多新藥扎堆,因為國內市場很多的創新其實是邊緣性創新,類似的藥有一堆會出來,這樣本土藥企之間就會形成非常激烈的競爭。本來國內新藥市場就比美國整體規模小很多,又面臨眾多的限速帶和激烈的潛在競爭,其估值體系是不能照搬美國的。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艾問:如果選擇性無視這些風險會造成什麼結果?

徐航:一個是會導致一些好公司的估值在某個時點嚴重偏離它本身的價值,還有一批起鬨的公司就更不要說了,整個市場都比較浮躁。另一個是如果二級市場也在前期選擇無視這種風險的話,後邊大家會吃到股價腰斬的苦果的,這樣的市場表現也會傳導到一級市場,影響整個行業。這是我比較擔心的。

但反過來講,階段性的泡沫對市場發展是有促進作用的,如果沒有足夠回報的話,大家也不會往上衝,就像當年互聯網的發展也經歷過這個階段,所以不完全是壞事。

艾問:目前局部過熱的市場,您會投嗎?

徐航:會有選擇性地投,對於一些市場熱點,我們有時會投一些相關領域的項目。比如我們最近投了一個公司叫太美醫療,是一個IT平臺類型的公司,給整個醫藥研發的過程去賦能,把產業內的所有參與者用技術平臺連接起來,提高效率。

"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經濟有周期,投資有冷熱,但總有行業獨具一格,穿越週期,無懼波動。

2018年,根據投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VC/PE市場數據報告》顯示,VC/PE募集完成基金共858支,同比下降27.1%,募集總規模1116.35億美元,同比驟降60.16%。

同年,國內醫療健康產業VC/PE投資金額為704.5億元,較上年大漲101.7%,其中融資過億人民幣的融資案例為166起,漲幅超過60%。

港交所對於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新政,科創板推出,醫保支付改革、審批制度改革等利好政策出臺,以及創新藥為主的公司逐漸進入了臨床二期、三期或者上市階段,市場逐漸走向成熟,投資人也漸漸雀躍起來。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但想要在這個有門檻、抗週期的行業中有所斬獲,絕非易事。賽富亞洲投資基金資深合夥人徐航在接受艾問獨家專訪時表示,與互聯網行業的高爆發性不同,醫藥健康行業是個慢行業,要有足夠的耐心,要能耐得住寂寞,但它的好處大家也都看得很清楚,這個行業會更穩健,不太受週期影響。“投一個本身是有技術含量、有門檻的東西,講實話挺難顆粒無收的。”

徐航

曾就讀八年制的協和醫科大學,後棄醫從商,92年加入高盛,躋身華爾街。曾擔任凱雷集團亞洲併購基金副總裁,TVG Capital Partners的董事總經理等職務,並曾經擔任兩家高科技創業公司的首席財務官 。2007年5月作為合夥人加入賽富,現任資深合夥人,負責大健康產業投資。

艾問:從2007年加入賽富到現在,您認為醫療領域投資最明顯的變化是什麼?

徐航:變化其實蠻多的。一個是行業比之前要成熟多了,最早開始做的時候,很多機會其實是那種Pre-IPO割韭菜的,多數情況下公司的產品乏善可陳,銷售模式也都比較粗放,渠道為王,只要你能夠看清公司的銷售能力、它的渠道,判斷一下它上市的可行性,就能有不錯的回報。但現在市場的專業性越來越強, 國家政策的演變,政府監管的不斷升級,使之前那種模式就越來越難走了,產品和技術變得越來越重要。

與此相對應,大健康投資方向也開始向創新型企業傾斜。但是醫療行業自身的特殊性——產業鏈複雜,高度監管,專業壁壘高,信息不透明,這樣的產業生態決定了創新型企業在完成研發到應用再到商業化的過程中充滿了不確定性,也對投資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因為市場現在比較熱,很多人湧進來,還是會有不少人自認為能看懂,或者招幾個有技術背景的人就可以投,但其實還是要有積累才可以,這個行業裡坑還是蠻多的,稍有不慎就會踩進去。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圖片來源:投資家


艾問:賽富在醫療大健康方面的投資項目或者比重會明顯增加嗎?

徐航:從整體來說目前還沒有,但有一個比較大的變化是我們現在有了專注大健康的基金。早年都是藉助整個公司的力量來幫助我們完成這方面的投資,現在市場變得越來越專業化,所以我們也在逐步加強核心團隊的力量。主基金會保持大約30%的資金投到大健康領域,有些項目只依靠小基金是吃不下來的,所以它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係。

身處泡沫之中,還投嗎?

有投資人感嘆,“很早之前,可能專門關注醫療醫藥的只有30-40個投資人,而現在擁有醫療投資方向的機構至少有800家。”相比於2015年之後,願意參與到行業中的投資機構明顯變多了。

競爭加劇的結果對於醫藥類創業公司意味著獲得更多的融資,但對於投資人而言就不是那麼好的消息了,因為這意味著更高的估值。市場中一家公司兩輪之間的估值平均翻三四倍的現象變得越來越常見。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高估值並沒有澆滅投資人熱情,國家對創新藥的註冊和使用的鼓勵政策,以及創新藥企上市的幾個成功案例,讓大家更加期待創新藥投資的高回報。但在估值上由於好的資產相對較少,而期待新進入市場的資金量很大,很難說得清是泡沫先來,還是創新先到。

艾問:數據顯示,生物醫療行業在過去5年的投資案例數量和投資金額年複合增長率約為40%,僅次於IT行業,醫療行業的投資過熱會導致其脫離軌道或者出現泡沫嗎?

徐航:我覺得是局部過熱,大家現在很多時候選擇無視後期的風險。比如研發新藥的公司,在美國是可以有爆發式增長的,估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比肩互聯網公司。但是在國內,一個新藥從臨床前到一期,再到二期三期臨床,千辛萬苦三期成功拿到藥證以後想著要快速變現了,但其實還要繼續“跨欄”。拿到證以後,要組建銷售團隊、進醫保、拿物價、進院招標,一系列的門檻還有很多。

還有一個問題是很多新藥扎堆,因為國內市場很多的創新其實是邊緣性創新,類似的藥有一堆會出來,這樣本土藥企之間就會形成非常激烈的競爭。本來國內新藥市場就比美國整體規模小很多,又面臨眾多的限速帶和激烈的潛在競爭,其估值體系是不能照搬美國的。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艾問:如果選擇性無視這些風險會造成什麼結果?

徐航:一個是會導致一些好公司的估值在某個時點嚴重偏離它本身的價值,還有一批起鬨的公司就更不要說了,整個市場都比較浮躁。另一個是如果二級市場也在前期選擇無視這種風險的話,後邊大家會吃到股價腰斬的苦果的,這樣的市場表現也會傳導到一級市場,影響整個行業。這是我比較擔心的。

但反過來講,階段性的泡沫對市場發展是有促進作用的,如果沒有足夠回報的話,大家也不會往上衝,就像當年互聯網的發展也經歷過這個階段,所以不完全是壞事。

艾問:目前局部過熱的市場,您會投嗎?

徐航:會有選擇性地投,對於一些市場熱點,我們有時會投一些相關領域的項目。比如我們最近投了一個公司叫太美醫療,是一個IT平臺類型的公司,給整個醫藥研發的過程去賦能,把產業內的所有參與者用技術平臺連接起來,提高效率。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好公司每一輪都貴,怎麼投?

根據火石研究院《2018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資分析報告》顯示,去年行業內過億元融資數量同比增長61.2%,過億元融資規模更是較上年同期大漲114%。

資金在向頭部聚集,龍頭企業獲得的溢價越來越高。特別是對於一個增長相對穩健的行業來說,小公司的成長空間非常有限,與其押注小公司的逆襲,投資人更願意相信頭部企業帶來的回報。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好公司的估值可能也已經跑到了其真實價值的前面。

艾問:投資圈的新人總希望尋找到所謂的“投資法則”,您認為在醫療領域有法則嗎?

徐航:很難說有什麼法則,如果一定要說出來也是大實話——“合理的價格投好的公司”。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很難。剛才講這些年來市場的變化,其中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競爭激烈多了。我們早年的投資其實競爭很少,作為投資者的議價能力相對比較高。但現在有個很明顯的趨勢,就是資金向頭部聚攏。大家看好的公司,它融資的頻率和數額都會明顯高於行業內的第二名、第三名,好的公司基本上每一步都貴。之前可以基於撿便宜的心理,但是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下就很難了,所以不再是求便宜了,而是相對合理的價錢投好的公司。

"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經濟有周期,投資有冷熱,但總有行業獨具一格,穿越週期,無懼波動。

2018年,根據投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VC/PE市場數據報告》顯示,VC/PE募集完成基金共858支,同比下降27.1%,募集總規模1116.35億美元,同比驟降60.16%。

同年,國內醫療健康產業VC/PE投資金額為704.5億元,較上年大漲101.7%,其中融資過億人民幣的融資案例為166起,漲幅超過60%。

港交所對於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新政,科創板推出,醫保支付改革、審批制度改革等利好政策出臺,以及創新藥為主的公司逐漸進入了臨床二期、三期或者上市階段,市場逐漸走向成熟,投資人也漸漸雀躍起來。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但想要在這個有門檻、抗週期的行業中有所斬獲,絕非易事。賽富亞洲投資基金資深合夥人徐航在接受艾問獨家專訪時表示,與互聯網行業的高爆發性不同,醫藥健康行業是個慢行業,要有足夠的耐心,要能耐得住寂寞,但它的好處大家也都看得很清楚,這個行業會更穩健,不太受週期影響。“投一個本身是有技術含量、有門檻的東西,講實話挺難顆粒無收的。”

徐航

曾就讀八年制的協和醫科大學,後棄醫從商,92年加入高盛,躋身華爾街。曾擔任凱雷集團亞洲併購基金副總裁,TVG Capital Partners的董事總經理等職務,並曾經擔任兩家高科技創業公司的首席財務官 。2007年5月作為合夥人加入賽富,現任資深合夥人,負責大健康產業投資。

艾問:從2007年加入賽富到現在,您認為醫療領域投資最明顯的變化是什麼?

徐航:變化其實蠻多的。一個是行業比之前要成熟多了,最早開始做的時候,很多機會其實是那種Pre-IPO割韭菜的,多數情況下公司的產品乏善可陳,銷售模式也都比較粗放,渠道為王,只要你能夠看清公司的銷售能力、它的渠道,判斷一下它上市的可行性,就能有不錯的回報。但現在市場的專業性越來越強, 國家政策的演變,政府監管的不斷升級,使之前那種模式就越來越難走了,產品和技術變得越來越重要。

與此相對應,大健康投資方向也開始向創新型企業傾斜。但是醫療行業自身的特殊性——產業鏈複雜,高度監管,專業壁壘高,信息不透明,這樣的產業生態決定了創新型企業在完成研發到應用再到商業化的過程中充滿了不確定性,也對投資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因為市場現在比較熱,很多人湧進來,還是會有不少人自認為能看懂,或者招幾個有技術背景的人就可以投,但其實還是要有積累才可以,這個行業裡坑還是蠻多的,稍有不慎就會踩進去。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圖片來源:投資家


艾問:賽富在醫療大健康方面的投資項目或者比重會明顯增加嗎?

徐航:從整體來說目前還沒有,但有一個比較大的變化是我們現在有了專注大健康的基金。早年都是藉助整個公司的力量來幫助我們完成這方面的投資,現在市場變得越來越專業化,所以我們也在逐步加強核心團隊的力量。主基金會保持大約30%的資金投到大健康領域,有些項目只依靠小基金是吃不下來的,所以它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係。

身處泡沫之中,還投嗎?

有投資人感嘆,“很早之前,可能專門關注醫療醫藥的只有30-40個投資人,而現在擁有醫療投資方向的機構至少有800家。”相比於2015年之後,願意參與到行業中的投資機構明顯變多了。

競爭加劇的結果對於醫藥類創業公司意味著獲得更多的融資,但對於投資人而言就不是那麼好的消息了,因為這意味著更高的估值。市場中一家公司兩輪之間的估值平均翻三四倍的現象變得越來越常見。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高估值並沒有澆滅投資人熱情,國家對創新藥的註冊和使用的鼓勵政策,以及創新藥企上市的幾個成功案例,讓大家更加期待創新藥投資的高回報。但在估值上由於好的資產相對較少,而期待新進入市場的資金量很大,很難說得清是泡沫先來,還是創新先到。

艾問:數據顯示,生物醫療行業在過去5年的投資案例數量和投資金額年複合增長率約為40%,僅次於IT行業,醫療行業的投資過熱會導致其脫離軌道或者出現泡沫嗎?

徐航:我覺得是局部過熱,大家現在很多時候選擇無視後期的風險。比如研發新藥的公司,在美國是可以有爆發式增長的,估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比肩互聯網公司。但是在國內,一個新藥從臨床前到一期,再到二期三期臨床,千辛萬苦三期成功拿到藥證以後想著要快速變現了,但其實還要繼續“跨欄”。拿到證以後,要組建銷售團隊、進醫保、拿物價、進院招標,一系列的門檻還有很多。

還有一個問題是很多新藥扎堆,因為國內市場很多的創新其實是邊緣性創新,類似的藥有一堆會出來,這樣本土藥企之間就會形成非常激烈的競爭。本來國內新藥市場就比美國整體規模小很多,又面臨眾多的限速帶和激烈的潛在競爭,其估值體系是不能照搬美國的。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艾問:如果選擇性無視這些風險會造成什麼結果?

徐航:一個是會導致一些好公司的估值在某個時點嚴重偏離它本身的價值,還有一批起鬨的公司就更不要說了,整個市場都比較浮躁。另一個是如果二級市場也在前期選擇無視這種風險的話,後邊大家會吃到股價腰斬的苦果的,這樣的市場表現也會傳導到一級市場,影響整個行業。這是我比較擔心的。

但反過來講,階段性的泡沫對市場發展是有促進作用的,如果沒有足夠回報的話,大家也不會往上衝,就像當年互聯網的發展也經歷過這個階段,所以不完全是壞事。

艾問:目前局部過熱的市場,您會投嗎?

徐航:會有選擇性地投,對於一些市場熱點,我們有時會投一些相關領域的項目。比如我們最近投了一個公司叫太美醫療,是一個IT平臺類型的公司,給整個醫藥研發的過程去賦能,把產業內的所有參與者用技術平臺連接起來,提高效率。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好公司每一輪都貴,怎麼投?

根據火石研究院《2018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資分析報告》顯示,去年行業內過億元融資數量同比增長61.2%,過億元融資規模更是較上年同期大漲114%。

資金在向頭部聚集,龍頭企業獲得的溢價越來越高。特別是對於一個增長相對穩健的行業來說,小公司的成長空間非常有限,與其押注小公司的逆襲,投資人更願意相信頭部企業帶來的回報。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好公司的估值可能也已經跑到了其真實價值的前面。

艾問:投資圈的新人總希望尋找到所謂的“投資法則”,您認為在醫療領域有法則嗎?

徐航:很難說有什麼法則,如果一定要說出來也是大實話——“合理的價格投好的公司”。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很難。剛才講這些年來市場的變化,其中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競爭激烈多了。我們早年的投資其實競爭很少,作為投資者的議價能力相對比較高。但現在有個很明顯的趨勢,就是資金向頭部聚攏。大家看好的公司,它融資的頻率和數額都會明顯高於行業內的第二名、第三名,好的公司基本上每一步都貴。之前可以基於撿便宜的心理,但是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下就很難了,所以不再是求便宜了,而是相對合理的價錢投好的公司。

艾問賽富徐航:估值高有泡沫,爆炸性機會少,大健康產業怎麼投?

艾問:您投資是一直秉持著這個原則嗎?

徐航:我們之前走過一些彎路,可能有些時候太看重估值。現在我們定的一個原則是:不單純以估值直接否決一個項目。特別是對於我們高度關注的領域,之前會因為談了之後認為估值太高,我們就不往下談了。後來發現這是有問題的,因為現在的大環境下,基本上好的公司一定是貴的,在每一個階段都是貴的,關鍵你要看它的發展潛力值不值這個價錢,公司做起來以後是不是能夠拿到足夠好的回報。

艾問:2019年下半年,賽富在醫療健康領域的計劃和目標是什麼?

徐航:我們大健康基金一期投下來效果非常好,八家被投企業都在快速發展,其中有五家企業近期都準備申報上市材料,我們下半年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啟動二期基金的募集工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