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A股歷史:27年A股市場發展中,湧現出的7種盈利模式

繼"滬港通"、"深港通"後,中國股市又啟動了"滬倫通"。我們可以看到"滬港通"解決了證券投資項下人民幣輸出和迴流的問題。而"滬倫通"解決了的是:人民幣輸出到倫敦離岸市場,讓倫敦的人民幣迴流到上海,而載體則是滬股、倫股。我們可以窺見中國股市開始進入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重要時期。

主要表現為國外資本將進入證券市場,財務報表日趨國際化,投資理念、操作方法也在逐漸與國際接軌,隨著股市的快速發展,其市場規模、投資者人數及構成也在發生者重要變化,比如:投資者主體由以前的散戶為主轉變為以投資機構為主,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數量與規模大幅擴張,政府對股市管理的角色開始轉換,政策面更趨於市場化的管理政策,中國股市進一步向前健康發展。

而個人投資者在股市的投資中,我們也要根據股市的發展,而適機調整自己"盈利模式",以便更好的適應在A股市場的生存。但預知未來如何,我們首先要回顧歷史:本文總結了股票市場成立27年以來,歷史上湧現的7類盈利模式。希望對讀者調整自己的盈利模式,有些許參考或者啟發意義找。

坐莊式的盈利模式

解密A股歷史:27年A股市場發展中,湧現出的7種盈利模式

1996一2001年上半年中國股票二級市場是莊股的天下,坐莊成為獲取高額投資收益的最佳盈利模式,至今這些莊家仍身在其中。為何在中國市場上這種盈利模式會成為主流盈利模式?這種模式又會有怎樣的前景?

國內的一些證券公司及基金的研究機構對此有如下的研究結論。如:中信證券金融商品開發小組、大成基金投資管理部、融泰創業投資公司的研究指出,造成這種現象是與中國市場的實際背景緊密聯繫的。

莊股市場的形成,與三個因素有關:

其一是市場規模比較小

其二是信息高度不對稱

其三是監管不嚴格

其四是價值體系問題

即上市公司同股不同權,內部交易不止,在這樣的市場裡,怎樣尋找找價值中樞?沒有價值體系,自然談不上投資。投資機構要想盈利,就只能用資金來控制價格,也就是所謂做莊;同時,對於股票市場上的各種機構來說,各機構的資金成本不同,面對的壓力也迥然不同。

基金是壓力最小的,成本只比一般散戶略高,用通俗的話說,就是隻輸時間不輸錢。

其他機構則不然,券商有大量的委託理財,有保底問題,即使不保底,也有預期收益的壓力;

民間機構有大量抵押融資,要付較高的利息,兩者的逐利衝動都比基金強烈。

在中國股票市場仍處於初級階段的市場背景下,面對這種壓力,各類投資機構要生存,要獲得超額利潤,就會選擇坐莊的盈利模式。

分散投資式的盈利模式

所謂分散投資是在股票投資的過程選擇不同的行業背景、同行業中不同的企業進行投資,以規避非系統風險。具體的投資方法是:購買股票的企業行業要分散,不要集中購買同一行業企業的股票。

否則,遭遇行業性不景氣,本行業股價受不景氣的影響會全部大幅下跌,使投資者蒙受極大損失;

購買股票的企業單位要分散,不要把全部資金投資於一個企業的股票,即使該企業目前經營業績很好也要避免這種情況;

投資時間要分散,購買股票前應當先了解一下各種股票的派息時間,購買股票時可按派息時間岔開選擇購買;

投資區域也要分散,由於各地的企業會受當地市場、稅賦、法律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應分散投資。

但目前我國是"政策市",股市存在比較顯著的"羊群行為",這導致系統性風險在總風險中佔有較大的比例,因此組合投資常常達不到分散風險的實際效果。

因此分散投資的盈利模式多數適合於有大規模資金的私人和機構投資者,但受制於管理成本和跟蹤成本的不斷上升,即使是專業機構投資者,通常也需要將投資組合中的股票數目降低到10只以下。對於中小投資者而言,如果盲目持有過多數量的股票,則因個人力量所限,不但達不到分散風險的目的,反而可能招致巨大損失。

集中投資式的盈利模式

在1999年"5·19"行情與2000年春的牛市時期,"精選個股、集中投資"的自下而上選股方法大行其道,輝煌一時。

據很多營業部統計,採用集中投資方式的客戶業績表現普遍優於分散投資者。在2003年分散投資法的流行期,也同時存在集中投資的盈利模式。從基金的經營業績來看,集中投資也更有利。從隨機抽樣的基金投資業績表現統計表,可以觀察到基金在2002年12月31日及2003年6月30日公告的持股數量,當基金持股數量由2002年明顯下降轉為集中持股後,淨值普遍增長。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集中投資又將長勝不敗。在我國股票市場上,由於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缺陷,粉飾性報表屢見不鮮,因此,採用長期集中投資也有可能踩上地雷,如上市公司東方電子2000年股價由最高的27.8元/股,一路下跌至2003年的4元/股,三年跌幅達595%。某機構於2000年投資於東方電子,長期集中持有,結果帶來鉅額虧損,導致公司破產,公司總經理失蹤。

部分基金選擇的動量模式

解密A股歷史:27年A股市場發展中,湧現出的7種盈利模式

此模式緣於美國股票市場,主要有技術動量模式和價格動量模式。

技術動量模式主要思想是:總結市場上各種短期有較高的市場認可度的買入信號,比如中國股市2003年下半年的市場,市場特點是到達年線後就回落,回到二十天線後就反彈,這應該屬於考察期內準確度較高的信號,總結信號後,調整各種參數,選擇好期間,通過計算機完全進行程序化、機械化的交易。

根據投資機構測算結果表明,這種模式如果成功概率能達到70%,就是比較成功;價格動量模式主要是指,先統計上季度最強的二十隻股,然後在本季度納入組合,持股一季度後沽出,下季度仍然如是,再購入上季度最強的二十隻股,如此循環往復。其原理是:經過統計,在美國股市上季度最強的品種下季度儘管很難再成為最強的,但通常仍是強勢股,會強於大盤,也就是說,用這種方式至少可能跑盈大盤。國內目前已經有基金在嘗試這種模式,但這種模式對技術分析要求較高。

相對集中模式

這種投資模式介於坐莊與分散投資之間,是指將資金相對集中在少數幾隻股中,所持倉位佔股票流通盤大約20%一30%,結合市場熱點環境,進行階段性操作。與坐莊的主要差別是不謀求高度控盤,預期盈利也不是做莊所謀求的的暴利,也不進行長期運作。只要有題材配合,股價上漲20一30%就獲利了結。這種模式是為了化解流動性風險。

短線投機的盈利模式

解密A股歷史:27年A股市場發展中,湧現出的7種盈利模式

這種盈利模式就是找幾個品種,在利好支撐下,通過一些方式造出氣勢,在市場人氣最旺時,快速進行買賣操作,幾天就完成一個操作週期,但總體持倉量不大。

波段操作的盈利模式

這種模式是結合企業基本面的變化和股票價格的變化,追蹤大盤走勢,在中長期投資的基礎上追求波段利潤。歷史上,如2003年的二級市場處於1300點到1700點的區域內盤整,使得該模式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也使其成為2003年最基本的一種盈利模式。

對以上各類盈利模式進行簡要評估:

1、基於"持股數量角度"而言的集中投資與分散投資的盈利模式

集中投資和分散投資本身並沒有優劣之分,採取何種投資方式主要取決於當時的市場環境和投資者的風險與收益預期。從成熟股票市場的經驗來看,基於資產配置的組合投資策略佔據了市場主流。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認為:非相關風險可以通過多元化的組合投資方式化解。組合投資策略具體又可分為資產配置、行業配置、個股選擇三個層次。

資產配置是從宏觀角度的戰略性投資策略,指投資者在股票、債券、現金三個投資方向進行的戰略性選擇;

行業配置是從中觀角度,以公司行業屬性為依據的股票資產領域內的選擇過程;個股選擇是從微觀角度的具體股票品種選擇。按照構建投資組合的順序,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兩種完全不同的選股方法。"自下而上"是按照個股選擇一行業配置一資產配置的先後順序來構建投資組合,"自上而下"則是按照資產配置一行業配置一個股選擇的順序來構建投資組合。

一般來說,在股票市場不同階段,投資者的盈利模式是上述兩種不同選股思路的混合物。

2、基於投資理念和投資行為不同的其他盈利模式

坐莊式的盈利模式,這種投資行為短期還可能成為一種主要的盈利模式,但獲利難度將不斷提高,一方面因為法律上的限制,另一方面,經過市場反覆上漲下跌的不斷洗禮,風險將日益加大,其生存空間也越來越小。越來越多的以作莊為盈利模式的投資機構也將認識到做莊的風險性,轉而採用更規範、更先進的盈利模式。當然,做莊還是有可能成功的,但需要將坐莊變成一種長期投資,即成為長莊。國內市場也出現了一些長莊,但目前還難以判斷其前景,坐長莊要取得投資成功,從本質上必須像巴菲特一樣對所投資的對象進行深入的分析與跟蹤,保證所投資企業業績真實,又具有持續成長性。因此要想做莊,就得有長期投資的準備。

關於基金的動量模式、波段操作等並不是與A股現階段的股票市場的發展密不可分的、長期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因此要提出一種長期的、有效的最佳盈利模式,必須結合未來A股市場的成熟度,結合在西方成熟市場上己被驗證了的、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來進行研究。鑑於此,參見筆者此前寫的文章《從投資大佬的智慧中學習,提煉出適合散戶的二級市場盈利模式》

該文中已經梳理出目前為止,適合個人投資者在A股市場博弈的最佳盈利模式,僅供參考。

總之,盈利模式在操作方法上本身沒有定式,但有一個最重要的核心,也就是贏利模式的"道":就是用西方股票市場驗證過的"價值投資"的方法,來選擇合適的價值投資標的。

此外,再根據當時的市場行情配合使用不同的"術":也就是操作方法。來因時因地因勢制宜,在A股市場上進行博弈,具體"價值選股的操作方法"可以查看筆者的相關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