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開放中重構中國與世界關係'

"

在全球化遭遇波折,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國際經貿秩序面臨挑戰的背景下,中國加快“制度型開放”,對標國際通行的先進規則,致力建立一個以公平、透明、法制、規範為特徵的開放市場經濟體制

"

在全球化遭遇波折,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國際經貿秩序面臨挑戰的背景下,中國加快“制度型開放”,對標國際通行的先進規則,致力建立一個以公平、透明、法制、規範為特徵的開放市場經濟體制

在新一輪開放中重構中國與世界關係

文 | 張茉楠

隨著《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和《自 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以及《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19年版)》陸續出臺,中國正在形成制度型、系統性的開放新體系。業界普遍認為,將於明年施行的《外商投資法》將釋放新一輪制度化紅利。這是在全球化遭遇波折,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國際經貿秩序面臨重大挑戰背景下,中國維護全球多邊主義、自由貿易投資體系,全面深化推進制度型開放釋放的強烈信號,是在新一輪開放中重構中國與世界的關係。

“制度型開放”的方向是建立一個以公平、透明、法制清晰、規範為根本特徵的現代開放市場經濟體制,其核心是對標國際通行的先進規則。

今年3月,中國發布《外商投資法》、確定參照“競爭中性原則”進行國內改革,這些舉措是中國進行制度型開放的重要步驟。而新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2019)》以及《鼓勵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等制度性措施完善,意味著中國努力營造以制度為保障、以規則為基礎的營商環境,推進制度型開放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打造內外資平等競爭的環境

新版負面清單以及產業指導目錄較此前相比具有更顯著特徵:

首先,“清單更短,開放力度更大”。事實上,此前2018年版的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就推出了分別適用於全國(48條)和自貿試驗區(45條)的兩張負面清單,全面放寬了一二三產業市場準入,涉及金融、交通運輸、商貿流通、專業服務、製造、基礎設施、能源、資源、農業等各領域。而此次修訂關鍵在於“精簡”,對清單隻做減法,不做加法。

這意味著“清單更短,開放力度更大”將是2019年新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以及外商投資鼓勵產業指導目錄的基本原則。根據新版清單,7月30日起,中國船舶代理、城市燃氣、增值電信、油氣勘探開發等領域對外資的限制將被放寬或取消,全國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條目由48條減至40條,自貿試驗區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條目由45條減至37條。

其次,劍指重大前沿領域與產業鏈升級。2019年版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以及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優化外商投資產業和區域結構,較大幅度增加鼓勵外商投資領域,支持外資更多投向高端製造、智能製造和綠色製造。

新版鼓勵產業目錄總條目1108條,其中全國目錄415條,與2017年版相比增加67條,修改45條。全國目錄新增或修改條目80%以上屬於製造業範疇,其中新增5G核心元組件、集成電路用刻錄蝕機、芯片封裝設備、雲計算設備等條目。新增或修改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關鍵零部件等條目。

新增或修改航空航天新材料、單晶硅、大硅片等項目,均直指重大科技前沿領域。充分體現了中國鼓勵外資深入參與中國開放型經濟體系以及全球產業鏈升級的過程,不僅可以促使外商投資高度本地化,提高產品的本土適應性,與中國經濟和市場進一步深度融合,也有助於產業更充分的競爭,降低全球產業鏈成本,最終提升本土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第三,更注重制度優化和營商環境改善。截至2018年底,在中國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累計約96萬家,中國實際利用外資累計超過2.1萬億美元,外商投資已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創造投資環境方面,重點強調“增強透明度,強化產權保護,堅持依法辦事、鼓勵競爭、反對壟斷”。

參照“競爭中性原則”進行制度改革

今年3月,中國發布《外商投資法》、確定參照“競爭中性原則”進行國內改革,徹底改變以往逐案審批模式,明確取消了外國投資審批程序。外國投資者可與境內投資者在相同條件下投資,無需另經審批或受到特定的行業限制,這使外資管理制度更透明、更具可預見性,這些制度不僅充分體現了“公平透明”、“競爭中立”、“內外資一致”、“國際慣例”的原則,也是減少摩擦性成本和軟性壁壘,對標國際最佳實踐的做法。

近年中國致力於促進投資便利化進程的努力。投資便利化是國際多邊經貿治理的前沿性議題,許多國際組織正就此議題開展討論。例如OECD在《投資政策框架2015版》中強調投資便利化的意義,UNCTAD在2016年達成了《投資便利化全球行動清單》,金磚五國在2017廈門會晤時通過了《金磚國家投資便利化合作綱要》,WTO在2017年第十一屆部長級會議中也通過了《關於投資便利化的聯合部長聲明》,而中國通過一系列簡政放權,增強透明度管理以及外資領域的“放管服”改革,推動制度性改革持續深入。例如,將負面清單內投資總額10億美元以下的外資審批權限下放至省級政府,在全國推行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一口辦理”,推動投資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前不久,習近平主席在G20大阪峰會上表示,將增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新片區,鼓勵和支持上海在推進投資和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膽創新,為全國積累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經驗。事實證明,一個國家的市場越開放,營商環境越具吸引力,就越會成為全球價值窪地。

作為全球投資風向標的世界銀行《2019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總體排名比去年上升32位,位列全球第46名,首次進入前50名。同時,中國作為全球兩大經濟體之一,為改善營商環境仍在不斷努力地進行改革,被評為十大最佳改革者經濟體,也是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唯一的經濟體。

聯合國貿發會議最新發布的《2019全球FDI報告》無疑有力地印證了這一點。在逆全球化風潮愈演愈烈,以及一些主要經濟體紛紛加大投資門檻和壁壘導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持續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逆勢上漲。2018年中國吸引國際資本流入量達到1390億美元,為全球第二資本流入國。其中資本項目下的直接投資順差為1074億美元,較之2017年同比漲幅超過60%。最新商務部數據也顯示,今年1月至6月發達經濟體對華投資增長顯著。

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中國與世界之間的經濟聯繫正在悄然改變。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最新發布的“MGI中國-世界經濟依存度指數”顯示,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相對有所上升,中國對世界經濟的依存度則相對降低,世界各國也隨之開始重新審視這種關係。從經濟體量上看,中國已躋身全球大國之列,但仍有進一步與世界融合的空間。作為中間品貿易大國,中國與全球產業鏈已經形成深度互嵌格局。

根據世界銀行發佈的數據,2007年至2017年,中國在全球資本品市場的份額從5%上升到20%以上。從貿易結構和商品結構看,中國出口美國商品中電信和運輸設備及汽車零部件所佔比例增長,而紡織品和鞋類所佔比例縮減。在中端高科技產業,中國現在占主導地位,其全球份額在過去十年增長近兩倍,達到32%,在2009年超過了美國,2012年又超過了歐盟。2018年中國高科技產品進出口總額約為對外貿易總額的30.7%,出口商品裡工業品佔比超過90%,而出口的高科技產品佔比也超過了30%。

隨著中國經濟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並向價值鏈高端邁進,研發和創新密集型產業對全球投資具有巨大吸引力。目前中國已經連續多年成為全球研發增長最快的市場,研發支出全球排名第二。近年來,中國的研發開支大幅增長。國內研發開支從2000年的90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2930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但在一些核心技術上中國仍需要進口,例如半導體和光學設備。因此,在強化自身產業鏈、供應鏈彈性和控制力,加強自主研發創新外,通過優化外資結構佈局,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依然是正確的選擇。

此外,逐步邁向成熟經濟體,轉向以內需驅動為主的增長模式。國內市場大規模、多元化、階梯式需求無疑讓全球其他經濟體受益。特別是近年來,中國對高質量產品與服務的消費能力增長迅速,正逐漸從製造大國向消費大國轉變,跨國企業在中國消費市場的滲透率已經遠高於在美國市場的滲透率。新版負面清單加快推進基礎設施、金融、通信、文化等領域服務業的擴大對外開放,無疑為引入全球競爭,提高市場效率,提高消費者福利做出貢獻,在推動產業升級的同時也加速了消費升級。

中國改革開放的現代化進程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幾乎是同步的。中國因為改革開放而獲益,開放是為了更好地促動改革,加深與全球經濟的進一步整合,無論對中國還是世界都將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而在全球貿易投資保護主義趨勢增強,世界經濟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顯著上升,全球價值鏈穩定增長難度日益加大,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經濟體系根基出現動搖,“築起高牆”阻斷全球科技、資本、創新、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動的大背景下,無疑中國“敞開大門”,堅定推進開放正在成為全球化新的“中國力量”。

(作者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所首席研究員;編輯:王延春)

(本文首刊於2019年8月5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