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65%的人在瞎理財,你躺槍了嗎?

投資 保險 經濟 金融 讀書 華創兆豐投資諮詢 2018-12-01

人生所需要的金錢是有限的,金錢只有被使用才能發揮其意義,理財的本質是為了實現財務自由,是為了能夠隨心所欲度過自己在人間的日子。出乎意料的是中國竟然有65%的人在瞎理財!

據消費者金融素養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近65%的人理財知識水平不夠。

“如果下個月有一筆約等於三個月收入的意外支出”一題中,只有34.06%的消費者選擇了“完全可以”能全額支付這筆費用。換言之,超過65%的人沒有充足現金流。

38.09%的消費者在選擇金融產品或服務時會仔細閱讀合同條款,51.74%的消費者簡要閱讀合同條款,還有10.18%的消費者根本不閱讀。

閱讀完金融產品或服務的合同條款後,65.48%的消費者表示大致理解,13.88%的消費者表示不太理解。

可見,在中國,有超過一半的投資者在瞎理財。

什麼叫“瞎理財”?

1.追漲殺跌,貪婪和恐懼作祟。

2.把所有錢存在“最保險”的銀行,可惜利率遠不及通貨膨脹率。

3.“全情投入”,將所有錢拿來炒股。

4.什麼產品火投什麼,只懂跟風不懂行情。

5.太能花/太吝嗇,凡事不能“太過”。

正確的理財觀

我們都知道理財的重要性,但未必用對方法。那麼在現實的環境之下,要讓理財真的為我所用,我們必須知道哪些規則?

1.買股票不是理財

股票是理財的一個手段,絕非目的。

“我們投資並不是為了擊敗市場、發筆橫財,或者賺取儘可能高的回報,金錢的本身不是最終目標,而只是實現其他終極目標的手段。”

2.抑制慾望,增加被動收入

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這將決定你要花多少錢,適當抑制慾望並沒錯。你得賺多少錢實現它?這將決定你需要多少錢,可以增加被動收入。

3.切莫有時間工作,沒時間賺錢

“等有了錢再理財吧。”談到理財,這句話說得最多。

理財與你的收入高低並不衝突,只在於你想不想理財。

4.最大的風險不是死得太早,而是活得太長

規劃我們退休後的投資組合,是人生中最棘手的財務難題之一。

如今人均壽命為80歲,未來人的壽命還會更長,退休後20年,我們靠什麼養老?

除了社保,有一個源源不斷的現金噴泉是最佳解決之道。

可能一筆儲蓄,最好每年有些收益;一幢可供出租的房產;或者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每年自有分紅——這些都是被動收入。

5.別指望保險賺錢

保險提供一個機會,用小錢把風險轉移出去。從經濟角度,保險是分攤意外事故損失和提供經濟保障的一種非常有效的財務安排。

6.賺自己能賺的錢

投資市場的錢並不好賺:完全靠投資“發財”可謂鳳毛麟角,依靠一份自己的事業改變財富的速度甚至靠譜一些。

有時候投資的意義不在於賺錢,而是避免變窮。

7.能把錢守住就是賺了錢

理財的目的不是創造財富。理財的首要目標是保證財富不貶值,其次是力求財富的穩定增長。

任何生活在當今中國的人都知道,在通貨膨脹的環境下,錢正在無形變少,但錯誤的投資可能比通脹更暴戾。

保住本錢的訣竅是懂得什麼時候按兵不動保存實力,什麼時候出手賺取收益。

8.投什麼比什麼時候出手更重要

每個理財產品總是在收益、風險和流動性上糾結不已。而一項投資賺錢能力越強,冒的風險就越大。幸好投資可以很“花心”,專業人士稱之為資產配置,是為了分散風險。

分散風險不是買很多。真正的分散是要在不同的資產類別中進行配置,並根據自身的需求以及市場趨勢的變動進行調整,這才是有價值的分散。

9.投資最可怕的敵人是你的情緒

在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副總經理秦紅與投資者們的交流中,她發現投資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深刻的影響著投資行為。

往回看,我們總會知道那個歷史最高點和之後巨大的下跌;但是身在其中之時,卻永遠無法預測市場走勢。上漲之後“再創新高”固然令人愉悅,卻遠沒有下跌的記憶來得深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