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中國債市十年漫談(下)

*本文節選自The Attractor Advises 創始人石磊於2017年8月在領金智庫《債券交易培訓》中發表的精彩觀點。

本次分享主要通過從市場、投資和研究三個方面梳理了中國債市近些年來的變化,並以此對中國債市的未來進行展望。

演講嘉賓

石磊

The Attractor Advises 創始人

曾任平安證券固定收益部執行總經理。金融40人論壇青年論壇成員,廣東省財政廳債務融資顧問。曾獲2009、2010年遠見杯中國宏觀預測第一名。為領金智庫專家委員。

石磊:中國債市十年漫談(下)

一、中國債市的變化

1.市場角度

以往:中國的債券市場只有利率債,且利率債的最大決定因素是央行。回購養券使得中國的信用債定價中,信用利差不是一個真正的信用風險利差,而是一個流動性利差。

同時,過去兩年,債券的“牛市”使得資金盲目進場。

到2016年底:市場資金緊縮,便出現爆倉。

2.投資角度

十年前:債市的投資機構中,商業銀行佔絕對主體,其他投資機構需要揣摩商業銀行的思維。

央行調控,主要控制信貸額度,在此調控下,商業銀行餘錢但無法放貸,於是購入債券,造成債市買家增多,買方力量增強,利率下行,形成債券 “牛市”。

如今:央行不再使用純量化的形式去調控,而更多地是量價結合來調控;

利率市場化後,商業銀行不再主要侷限於信貸額度的調整,有更多表內表外的工具,也有分析投資邏輯;

特別在2013年後,券商委外的出現、基金的變強大,以及私募的加入,使得市場上投資方的多元化,也使得其中的邏輯和信息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衍生品“以小博大”的交易特性,使得一些小的交易主體能夠引導市場的價格;另外,衍生品交易工具更多的加入,也整個衍生品的定價比原傳統現券的定價要更加準確和領先。

再者,債券和商品這兩個市場聯動得越來越緊密,投資者從純債的投資視角轉變為一個更加宏觀的、更加強調自然組合的視角。

3.研究角度

十年前:商業銀行作為參與主體,將閒置資金投於債市,利率低,且主動性的交易機會少。

如今:紅利消失,平穩發展期;

模式成熟,債市成為資產配置工具;

把握主動性:主動管理負債,主動管理敞口方向;

同時,人才更富有競爭性。

石磊:中國債市十年漫談(下)

二、對中國債市的展望

(1)增加股債結合:

債市品種中,純債品種相對成熟,不僅有國外原有的純債品種,而且國內可能發散得更多,因此國內的純債品種發展相對成熟,但是股債結合,甚至股票和商品、債券三者結合的品種較少。同時,市場存在 “營養不良”的現象,政策方向上要“去槓桿”,即控制債務。

因此,多推股債結合。

(2)要增加股本,股權類的債券:

與上述提到的股債結合,該類型產品的波動性、交易性很強。

那麼,除了股債結合,還有很多商品和債券結合的功能,特別是在商品週期和債券週期交錯的環境下,有大量的民營企業或者大量的實業需要用這些工具來去管理風險,股本,股權類的債券會應運而生。

(3)培養複合型的人才:

投資交易角度的多元化,分析和投資工具的多元化,窗口數量的增加,中國債券市場波動可能會加大,這就要求市場上更多地培養能應對更復雜情形的人才。

(4)信用債發生變化:

信用債未來會越來越像股票,會越來越像權益的敞口,尤其是中低等級的信用債,與目前的資金利率類似,會越來越低;

信用的定價和流動性的定價會越來越分離;

信用風險越來越大,風險定價越來越多地參照權益類的風險定價,而不再是流動性的風險。

(5)市場間關聯加大:

隨著中國債券市場的開放,且開放速度比預期要快,加快了信息和資金的交換,債券市場的博弈性也會越來越強;

整個內外部的外匯市場和利率市場的聯繫會迅速加強;

虛假信息不會再有;

國內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的聯繫也會日趨密切。

(6)業務的變化和轉型:

整個市場的波動性和信用風險急劇地上升,使得實質性的套息空間被壓縮,因此純套利性的業務會慢慢萎縮;

隨著“去槓桿”影響下金融資產的增速下降,交易性投行要遠遠勝過產品性投行;

與固定收益相關的投行業務也會發生很大的轉型。

石磊:中國債市十年漫談(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