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國家何以興旺?

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個"傍美定律"—— 從二次大戰結束迄今,後發國家現代化成功的充分且必要條件是:該國當政者面臨重大外部威脅,並選擇美國作為抵禦這一威脅的保障。

韓國和日本看上去是最成功的正面例子——它們一無佔主導的西方文化;二無民主;三無憲政,一個在二戰被打的落花流水,另一個在朝鮮戰爭中遭滅頂之災。然而它們終究還是成為了發達經濟體,其中緣由似乎都是因為抱了美國"大腿"。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再看印度和菲律賓兩個反面例子——它們接受了宗主國的法律制度和文化,高比例的英語人口,尤其是菲律賓,文化幾乎全盤西化,基督徒占人口絕大多數。但在獨立後的現代化進程中,它們顯然是失敗者。且不仔細展開說這兩個國家,就連成功"抱大腿"的日韓現在也一個面臨著"失去的二十年",另一個深陷"政府信任危機"。

這不禁讓人深思——效仿西方國家的制度和模式真的能走向成功嗎?

有關國家如何才能興旺,數學家科布(C. W. Cobb)和經濟學家保羅·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似乎更有發言權。二者提出了國家發展中一個極為根本的理論——生產力函數。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國家的發展取決於三個因素:勞動力、資本投入、科技。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就是以勞動力,或者說"人口紅利"起家的,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低成本的勞動力為企業創造利潤,這無疑是中國崛起的第一階段。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國有體制"被打破,各路人馬紛紛"下海"創業,投資建廠,中國經濟再次煥發"第二春",修路、造房、建廠、購置機器設備、擴大生產,即為資本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那麼這兩條路現在還能行得通麼?

從人口來看,似乎行不通。自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出生率一直平穩下降,人口增長的"劉易斯拐點"已過,依賴廉價勞動力大量供給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看看農民工、製造業一線勞動者近20年來飛漲的工資水平就知道現在要改弦易轍了。

中國人口出生率(單位:‰)

"

01 國家何以興旺?

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個"傍美定律"—— 從二次大戰結束迄今,後發國家現代化成功的充分且必要條件是:該國當政者面臨重大外部威脅,並選擇美國作為抵禦這一威脅的保障。

韓國和日本看上去是最成功的正面例子——它們一無佔主導的西方文化;二無民主;三無憲政,一個在二戰被打的落花流水,另一個在朝鮮戰爭中遭滅頂之災。然而它們終究還是成為了發達經濟體,其中緣由似乎都是因為抱了美國"大腿"。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再看印度和菲律賓兩個反面例子——它們接受了宗主國的法律制度和文化,高比例的英語人口,尤其是菲律賓,文化幾乎全盤西化,基督徒占人口絕大多數。但在獨立後的現代化進程中,它們顯然是失敗者。且不仔細展開說這兩個國家,就連成功"抱大腿"的日韓現在也一個面臨著"失去的二十年",另一個深陷"政府信任危機"。

這不禁讓人深思——效仿西方國家的制度和模式真的能走向成功嗎?

有關國家如何才能興旺,數學家科布(C. W. Cobb)和經濟學家保羅·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似乎更有發言權。二者提出了國家發展中一個極為根本的理論——生產力函數。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國家的發展取決於三個因素:勞動力、資本投入、科技。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就是以勞動力,或者說"人口紅利"起家的,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低成本的勞動力為企業創造利潤,這無疑是中國崛起的第一階段。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國有體制"被打破,各路人馬紛紛"下海"創業,投資建廠,中國經濟再次煥發"第二春",修路、造房、建廠、購置機器設備、擴大生產,即為資本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那麼這兩條路現在還能行得通麼?

從人口來看,似乎行不通。自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出生率一直平穩下降,人口增長的"劉易斯拐點"已過,依賴廉價勞動力大量供給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看看農民工、製造業一線勞動者近20年來飛漲的工資水平就知道現在要改弦易轍了。

中國人口出生率(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那靠資本投入呢?似乎也很難走。2009年"四萬億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無疑是巨大的,然而到了14、15年,儘管M2增量還是很大(儘管增速不算高,但基數大導致增量大),但對經濟的拉動效應已然不明顯,這就是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

M2和GDP同比增速(單位:%)

"

01 國家何以興旺?

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個"傍美定律"—— 從二次大戰結束迄今,後發國家現代化成功的充分且必要條件是:該國當政者面臨重大外部威脅,並選擇美國作為抵禦這一威脅的保障。

韓國和日本看上去是最成功的正面例子——它們一無佔主導的西方文化;二無民主;三無憲政,一個在二戰被打的落花流水,另一個在朝鮮戰爭中遭滅頂之災。然而它們終究還是成為了發達經濟體,其中緣由似乎都是因為抱了美國"大腿"。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再看印度和菲律賓兩個反面例子——它們接受了宗主國的法律制度和文化,高比例的英語人口,尤其是菲律賓,文化幾乎全盤西化,基督徒占人口絕大多數。但在獨立後的現代化進程中,它們顯然是失敗者。且不仔細展開說這兩個國家,就連成功"抱大腿"的日韓現在也一個面臨著"失去的二十年",另一個深陷"政府信任危機"。

這不禁讓人深思——效仿西方國家的制度和模式真的能走向成功嗎?

有關國家如何才能興旺,數學家科布(C. W. Cobb)和經濟學家保羅·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似乎更有發言權。二者提出了國家發展中一個極為根本的理論——生產力函數。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國家的發展取決於三個因素:勞動力、資本投入、科技。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就是以勞動力,或者說"人口紅利"起家的,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低成本的勞動力為企業創造利潤,這無疑是中國崛起的第一階段。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國有體制"被打破,各路人馬紛紛"下海"創業,投資建廠,中國經濟再次煥發"第二春",修路、造房、建廠、購置機器設備、擴大生產,即為資本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那麼這兩條路現在還能行得通麼?

從人口來看,似乎行不通。自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出生率一直平穩下降,人口增長的"劉易斯拐點"已過,依賴廉價勞動力大量供給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看看農民工、製造業一線勞動者近20年來飛漲的工資水平就知道現在要改弦易轍了。

中國人口出生率(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那靠資本投入呢?似乎也很難走。2009年"四萬億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無疑是巨大的,然而到了14、15年,儘管M2增量還是很大(儘管增速不算高,但基數大導致增量大),但對經濟的拉動效應已然不明顯,這就是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

M2和GDP同比增速(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既然人口、投資通通都不行,那麼唯一出路就是科技了。

02 科技的"風口"在哪裡

科技革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第一反應可能是蒸汽機、電力革命等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的概念。事實上二戰後,技術的發展對於生產力的提升不像一、二次工業革命那樣有跨越式的增長,而是漸進階梯式地推動生產力逐級上升。

二戰後我們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開闢了信息時代。信息時代有幾個重要特點:首先,引入了信息處理技術,從而使產業的自動化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其次,仰賴於及時而快速的通信設施,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信息傳遞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最後,信息和計算機與人類進行深度結合,甚至參與了人類的知覺活動、概念活動和原動性活動,儘可能把人類從繁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技術變革

"

01 國家何以興旺?

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個"傍美定律"—— 從二次大戰結束迄今,後發國家現代化成功的充分且必要條件是:該國當政者面臨重大外部威脅,並選擇美國作為抵禦這一威脅的保障。

韓國和日本看上去是最成功的正面例子——它們一無佔主導的西方文化;二無民主;三無憲政,一個在二戰被打的落花流水,另一個在朝鮮戰爭中遭滅頂之災。然而它們終究還是成為了發達經濟體,其中緣由似乎都是因為抱了美國"大腿"。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再看印度和菲律賓兩個反面例子——它們接受了宗主國的法律制度和文化,高比例的英語人口,尤其是菲律賓,文化幾乎全盤西化,基督徒占人口絕大多數。但在獨立後的現代化進程中,它們顯然是失敗者。且不仔細展開說這兩個國家,就連成功"抱大腿"的日韓現在也一個面臨著"失去的二十年",另一個深陷"政府信任危機"。

這不禁讓人深思——效仿西方國家的制度和模式真的能走向成功嗎?

有關國家如何才能興旺,數學家科布(C. W. Cobb)和經濟學家保羅·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似乎更有發言權。二者提出了國家發展中一個極為根本的理論——生產力函數。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國家的發展取決於三個因素:勞動力、資本投入、科技。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就是以勞動力,或者說"人口紅利"起家的,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低成本的勞動力為企業創造利潤,這無疑是中國崛起的第一階段。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國有體制"被打破,各路人馬紛紛"下海"創業,投資建廠,中國經濟再次煥發"第二春",修路、造房、建廠、購置機器設備、擴大生產,即為資本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那麼這兩條路現在還能行得通麼?

從人口來看,似乎行不通。自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出生率一直平穩下降,人口增長的"劉易斯拐點"已過,依賴廉價勞動力大量供給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看看農民工、製造業一線勞動者近20年來飛漲的工資水平就知道現在要改弦易轍了。

中國人口出生率(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那靠資本投入呢?似乎也很難走。2009年"四萬億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無疑是巨大的,然而到了14、15年,儘管M2增量還是很大(儘管增速不算高,但基數大導致增量大),但對經濟的拉動效應已然不明顯,這就是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

M2和GDP同比增速(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既然人口、投資通通都不行,那麼唯一出路就是科技了。

02 科技的"風口"在哪裡

科技革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第一反應可能是蒸汽機、電力革命等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的概念。事實上二戰後,技術的發展對於生產力的提升不像一、二次工業革命那樣有跨越式的增長,而是漸進階梯式地推動生產力逐級上升。

二戰後我們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開闢了信息時代。信息時代有幾個重要特點:首先,引入了信息處理技術,從而使產業的自動化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其次,仰賴於及時而快速的通信設施,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信息傳遞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最後,信息和計算機與人類進行深度結合,甚至參與了人類的知覺活動、概念活動和原動性活動,儘可能把人類從繁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技術變革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越聲研究依據公開資料整理)

偉人誠不欺我也,馬克思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遙看對岸的"燈塔國",我們無法否認,正是因為科技的發展,才帶來了百年基業常青。從美股走勢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長牛"、"慢牛"背後,都是領先世界的技術實力在為其"撐腰"。

美國標普500走勢與技術發展的關係

"

01 國家何以興旺?

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個"傍美定律"—— 從二次大戰結束迄今,後發國家現代化成功的充分且必要條件是:該國當政者面臨重大外部威脅,並選擇美國作為抵禦這一威脅的保障。

韓國和日本看上去是最成功的正面例子——它們一無佔主導的西方文化;二無民主;三無憲政,一個在二戰被打的落花流水,另一個在朝鮮戰爭中遭滅頂之災。然而它們終究還是成為了發達經濟體,其中緣由似乎都是因為抱了美國"大腿"。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再看印度和菲律賓兩個反面例子——它們接受了宗主國的法律制度和文化,高比例的英語人口,尤其是菲律賓,文化幾乎全盤西化,基督徒占人口絕大多數。但在獨立後的現代化進程中,它們顯然是失敗者。且不仔細展開說這兩個國家,就連成功"抱大腿"的日韓現在也一個面臨著"失去的二十年",另一個深陷"政府信任危機"。

這不禁讓人深思——效仿西方國家的制度和模式真的能走向成功嗎?

有關國家如何才能興旺,數學家科布(C. W. Cobb)和經濟學家保羅·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似乎更有發言權。二者提出了國家發展中一個極為根本的理論——生產力函數。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國家的發展取決於三個因素:勞動力、資本投入、科技。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就是以勞動力,或者說"人口紅利"起家的,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低成本的勞動力為企業創造利潤,這無疑是中國崛起的第一階段。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國有體制"被打破,各路人馬紛紛"下海"創業,投資建廠,中國經濟再次煥發"第二春",修路、造房、建廠、購置機器設備、擴大生產,即為資本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那麼這兩條路現在還能行得通麼?

從人口來看,似乎行不通。自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出生率一直平穩下降,人口增長的"劉易斯拐點"已過,依賴廉價勞動力大量供給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看看農民工、製造業一線勞動者近20年來飛漲的工資水平就知道現在要改弦易轍了。

中國人口出生率(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那靠資本投入呢?似乎也很難走。2009年"四萬億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無疑是巨大的,然而到了14、15年,儘管M2增量還是很大(儘管增速不算高,但基數大導致增量大),但對經濟的拉動效應已然不明顯,這就是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

M2和GDP同比增速(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既然人口、投資通通都不行,那麼唯一出路就是科技了。

02 科技的"風口"在哪裡

科技革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第一反應可能是蒸汽機、電力革命等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的概念。事實上二戰後,技術的發展對於生產力的提升不像一、二次工業革命那樣有跨越式的增長,而是漸進階梯式地推動生產力逐級上升。

二戰後我們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開闢了信息時代。信息時代有幾個重要特點:首先,引入了信息處理技術,從而使產業的自動化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其次,仰賴於及時而快速的通信設施,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信息傳遞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最後,信息和計算機與人類進行深度結合,甚至參與了人類的知覺活動、概念活動和原動性活動,儘可能把人類從繁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技術變革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越聲研究依據公開資料整理)

偉人誠不欺我也,馬克思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遙看對岸的"燈塔國",我們無法否認,正是因為科技的發展,才帶來了百年基業常青。從美股走勢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長牛"、"慢牛"背後,都是領先世界的技術實力在為其"撐腰"。

美國標普500走勢與技術發展的關係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事實上,A股歷史上的兩輪大牛市,背後並非都是由於經濟基本面的變化,也是科技週期引領的。07年的牛市是以房地產、基建產業鏈為主導的重工業引領的;而15年恰逢經濟經濟"L型"探底,經濟增速換擋,但牛市恰恰是在這時孕育的。15年牛市背後是"互聯網+"帶來的產業互聯和產業智能化預期所推動的。除了這兩輪大牛市,1996-2001年的互聯網革命也給A股帶來了長達5年的"長牛"。可以說,每輪牛市背後,科技週期的引領作用無處不在。

上證指數走勢

"

01 國家何以興旺?

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個"傍美定律"—— 從二次大戰結束迄今,後發國家現代化成功的充分且必要條件是:該國當政者面臨重大外部威脅,並選擇美國作為抵禦這一威脅的保障。

韓國和日本看上去是最成功的正面例子——它們一無佔主導的西方文化;二無民主;三無憲政,一個在二戰被打的落花流水,另一個在朝鮮戰爭中遭滅頂之災。然而它們終究還是成為了發達經濟體,其中緣由似乎都是因為抱了美國"大腿"。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再看印度和菲律賓兩個反面例子——它們接受了宗主國的法律制度和文化,高比例的英語人口,尤其是菲律賓,文化幾乎全盤西化,基督徒占人口絕大多數。但在獨立後的現代化進程中,它們顯然是失敗者。且不仔細展開說這兩個國家,就連成功"抱大腿"的日韓現在也一個面臨著"失去的二十年",另一個深陷"政府信任危機"。

這不禁讓人深思——效仿西方國家的制度和模式真的能走向成功嗎?

有關國家如何才能興旺,數學家科布(C. W. Cobb)和經濟學家保羅·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似乎更有發言權。二者提出了國家發展中一個極為根本的理論——生產力函數。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國家的發展取決於三個因素:勞動力、資本投入、科技。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就是以勞動力,或者說"人口紅利"起家的,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低成本的勞動力為企業創造利潤,這無疑是中國崛起的第一階段。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國有體制"被打破,各路人馬紛紛"下海"創業,投資建廠,中國經濟再次煥發"第二春",修路、造房、建廠、購置機器設備、擴大生產,即為資本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那麼這兩條路現在還能行得通麼?

從人口來看,似乎行不通。自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出生率一直平穩下降,人口增長的"劉易斯拐點"已過,依賴廉價勞動力大量供給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看看農民工、製造業一線勞動者近20年來飛漲的工資水平就知道現在要改弦易轍了。

中國人口出生率(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那靠資本投入呢?似乎也很難走。2009年"四萬億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無疑是巨大的,然而到了14、15年,儘管M2增量還是很大(儘管增速不算高,但基數大導致增量大),但對經濟的拉動效應已然不明顯,這就是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

M2和GDP同比增速(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既然人口、投資通通都不行,那麼唯一出路就是科技了。

02 科技的"風口"在哪裡

科技革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第一反應可能是蒸汽機、電力革命等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的概念。事實上二戰後,技術的發展對於生產力的提升不像一、二次工業革命那樣有跨越式的增長,而是漸進階梯式地推動生產力逐級上升。

二戰後我們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開闢了信息時代。信息時代有幾個重要特點:首先,引入了信息處理技術,從而使產業的自動化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其次,仰賴於及時而快速的通信設施,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信息傳遞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最後,信息和計算機與人類進行深度結合,甚至參與了人類的知覺活動、概念活動和原動性活動,儘可能把人類從繁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技術變革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越聲研究依據公開資料整理)

偉人誠不欺我也,馬克思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遙看對岸的"燈塔國",我們無法否認,正是因為科技的發展,才帶來了百年基業常青。從美股走勢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長牛"、"慢牛"背後,都是領先世界的技術實力在為其"撐腰"。

美國標普500走勢與技術發展的關係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事實上,A股歷史上的兩輪大牛市,背後並非都是由於經濟基本面的變化,也是科技週期引領的。07年的牛市是以房地產、基建產業鏈為主導的重工業引領的;而15年恰逢經濟經濟"L型"探底,經濟增速換擋,但牛市恰恰是在這時孕育的。15年牛市背後是"互聯網+"帶來的產業互聯和產業智能化預期所推動的。除了這兩輪大牛市,1996-2001年的互聯網革命也給A股帶來了長達5年的"長牛"。可以說,每輪牛市背後,科技週期的引領作用無處不在。

上證指數走勢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而如今我們站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尾巴上,正看著第四次科技革命向我們迎面走來。第四次科技革命就是以智能化為代表的各類技術,比如物聯網、AI技術、人機交互等。

第四次工業革命

"

01 國家何以興旺?

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個"傍美定律"—— 從二次大戰結束迄今,後發國家現代化成功的充分且必要條件是:該國當政者面臨重大外部威脅,並選擇美國作為抵禦這一威脅的保障。

韓國和日本看上去是最成功的正面例子——它們一無佔主導的西方文化;二無民主;三無憲政,一個在二戰被打的落花流水,另一個在朝鮮戰爭中遭滅頂之災。然而它們終究還是成為了發達經濟體,其中緣由似乎都是因為抱了美國"大腿"。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再看印度和菲律賓兩個反面例子——它們接受了宗主國的法律制度和文化,高比例的英語人口,尤其是菲律賓,文化幾乎全盤西化,基督徒占人口絕大多數。但在獨立後的現代化進程中,它們顯然是失敗者。且不仔細展開說這兩個國家,就連成功"抱大腿"的日韓現在也一個面臨著"失去的二十年",另一個深陷"政府信任危機"。

這不禁讓人深思——效仿西方國家的制度和模式真的能走向成功嗎?

有關國家如何才能興旺,數學家科布(C. W. Cobb)和經濟學家保羅·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似乎更有發言權。二者提出了國家發展中一個極為根本的理論——生產力函數。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國家的發展取決於三個因素:勞動力、資本投入、科技。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就是以勞動力,或者說"人口紅利"起家的,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低成本的勞動力為企業創造利潤,這無疑是中國崛起的第一階段。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國有體制"被打破,各路人馬紛紛"下海"創業,投資建廠,中國經濟再次煥發"第二春",修路、造房、建廠、購置機器設備、擴大生產,即為資本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那麼這兩條路現在還能行得通麼?

從人口來看,似乎行不通。自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出生率一直平穩下降,人口增長的"劉易斯拐點"已過,依賴廉價勞動力大量供給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看看農民工、製造業一線勞動者近20年來飛漲的工資水平就知道現在要改弦易轍了。

中國人口出生率(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那靠資本投入呢?似乎也很難走。2009年"四萬億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無疑是巨大的,然而到了14、15年,儘管M2增量還是很大(儘管增速不算高,但基數大導致增量大),但對經濟的拉動效應已然不明顯,這就是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

M2和GDP同比增速(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既然人口、投資通通都不行,那麼唯一出路就是科技了。

02 科技的"風口"在哪裡

科技革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第一反應可能是蒸汽機、電力革命等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的概念。事實上二戰後,技術的發展對於生產力的提升不像一、二次工業革命那樣有跨越式的增長,而是漸進階梯式地推動生產力逐級上升。

二戰後我們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開闢了信息時代。信息時代有幾個重要特點:首先,引入了信息處理技術,從而使產業的自動化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其次,仰賴於及時而快速的通信設施,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信息傳遞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最後,信息和計算機與人類進行深度結合,甚至參與了人類的知覺活動、概念活動和原動性活動,儘可能把人類從繁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技術變革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越聲研究依據公開資料整理)

偉人誠不欺我也,馬克思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遙看對岸的"燈塔國",我們無法否認,正是因為科技的發展,才帶來了百年基業常青。從美股走勢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長牛"、"慢牛"背後,都是領先世界的技術實力在為其"撐腰"。

美國標普500走勢與技術發展的關係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事實上,A股歷史上的兩輪大牛市,背後並非都是由於經濟基本面的變化,也是科技週期引領的。07年的牛市是以房地產、基建產業鏈為主導的重工業引領的;而15年恰逢經濟經濟"L型"探底,經濟增速換擋,但牛市恰恰是在這時孕育的。15年牛市背後是"互聯網+"帶來的產業互聯和產業智能化預期所推動的。除了這兩輪大牛市,1996-2001年的互聯網革命也給A股帶來了長達5年的"長牛"。可以說,每輪牛市背後,科技週期的引領作用無處不在。

上證指數走勢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而如今我們站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尾巴上,正看著第四次科技革命向我們迎面走來。第四次科技革命就是以智能化為代表的各類技術,比如物聯網、AI技術、人機交互等。

第四次工業革命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新華科技)

不過要實現這些技術的應用場景,光靠技術本身還不行。比如說我的傳感技術再牛X也不過是提升了單個及其的識別精準度而已,無法實現機器之間無需人為操控的溝通與配合,也就無法實現萬物互聯。再比如說我的AI算法優化得再好,沒有高頻次、及時的數據輸入,空有強大的運算力也得不出任何結果。而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方向,那就是這些技術的基礎——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必須率先發展起來,對第四次技術革命的種種設想才能實現。

03 信息革命5G先行

說到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5G敢認第二,恐怕沒人敢認第一。

4G時代滿足了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通信需求;而5G時代,除了對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流量密度、時延、峰值速率、移動性等方面均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連接需求正在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擴展到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5G創新性地運用了大規模天線陣列、波束成形、毫米波等技術,極大程度提高了通信的速率、質量和抗干擾能力。也是未來萬物互聯、人機交互所依賴的新一代通信技術。

5G技術

"

01 國家何以興旺?

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個"傍美定律"—— 從二次大戰結束迄今,後發國家現代化成功的充分且必要條件是:該國當政者面臨重大外部威脅,並選擇美國作為抵禦這一威脅的保障。

韓國和日本看上去是最成功的正面例子——它們一無佔主導的西方文化;二無民主;三無憲政,一個在二戰被打的落花流水,另一個在朝鮮戰爭中遭滅頂之災。然而它們終究還是成為了發達經濟體,其中緣由似乎都是因為抱了美國"大腿"。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再看印度和菲律賓兩個反面例子——它們接受了宗主國的法律制度和文化,高比例的英語人口,尤其是菲律賓,文化幾乎全盤西化,基督徒占人口絕大多數。但在獨立後的現代化進程中,它們顯然是失敗者。且不仔細展開說這兩個國家,就連成功"抱大腿"的日韓現在也一個面臨著"失去的二十年",另一個深陷"政府信任危機"。

這不禁讓人深思——效仿西方國家的制度和模式真的能走向成功嗎?

有關國家如何才能興旺,數學家科布(C. W. Cobb)和經濟學家保羅·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似乎更有發言權。二者提出了國家發展中一個極為根本的理論——生產力函數。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國家的發展取決於三個因素:勞動力、資本投入、科技。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就是以勞動力,或者說"人口紅利"起家的,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低成本的勞動力為企業創造利潤,這無疑是中國崛起的第一階段。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國有體制"被打破,各路人馬紛紛"下海"創業,投資建廠,中國經濟再次煥發"第二春",修路、造房、建廠、購置機器設備、擴大生產,即為資本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那麼這兩條路現在還能行得通麼?

從人口來看,似乎行不通。自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出生率一直平穩下降,人口增長的"劉易斯拐點"已過,依賴廉價勞動力大量供給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看看農民工、製造業一線勞動者近20年來飛漲的工資水平就知道現在要改弦易轍了。

中國人口出生率(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那靠資本投入呢?似乎也很難走。2009年"四萬億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無疑是巨大的,然而到了14、15年,儘管M2增量還是很大(儘管增速不算高,但基數大導致增量大),但對經濟的拉動效應已然不明顯,這就是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

M2和GDP同比增速(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既然人口、投資通通都不行,那麼唯一出路就是科技了。

02 科技的"風口"在哪裡

科技革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第一反應可能是蒸汽機、電力革命等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的概念。事實上二戰後,技術的發展對於生產力的提升不像一、二次工業革命那樣有跨越式的增長,而是漸進階梯式地推動生產力逐級上升。

二戰後我們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開闢了信息時代。信息時代有幾個重要特點:首先,引入了信息處理技術,從而使產業的自動化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其次,仰賴於及時而快速的通信設施,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信息傳遞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最後,信息和計算機與人類進行深度結合,甚至參與了人類的知覺活動、概念活動和原動性活動,儘可能把人類從繁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技術變革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越聲研究依據公開資料整理)

偉人誠不欺我也,馬克思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遙看對岸的"燈塔國",我們無法否認,正是因為科技的發展,才帶來了百年基業常青。從美股走勢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長牛"、"慢牛"背後,都是領先世界的技術實力在為其"撐腰"。

美國標普500走勢與技術發展的關係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事實上,A股歷史上的兩輪大牛市,背後並非都是由於經濟基本面的變化,也是科技週期引領的。07年的牛市是以房地產、基建產業鏈為主導的重工業引領的;而15年恰逢經濟經濟"L型"探底,經濟增速換擋,但牛市恰恰是在這時孕育的。15年牛市背後是"互聯網+"帶來的產業互聯和產業智能化預期所推動的。除了這兩輪大牛市,1996-2001年的互聯網革命也給A股帶來了長達5年的"長牛"。可以說,每輪牛市背後,科技週期的引領作用無處不在。

上證指數走勢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而如今我們站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尾巴上,正看著第四次科技革命向我們迎面走來。第四次科技革命就是以智能化為代表的各類技術,比如物聯網、AI技術、人機交互等。

第四次工業革命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新華科技)

不過要實現這些技術的應用場景,光靠技術本身還不行。比如說我的傳感技術再牛X也不過是提升了單個及其的識別精準度而已,無法實現機器之間無需人為操控的溝通與配合,也就無法實現萬物互聯。再比如說我的AI算法優化得再好,沒有高頻次、及時的數據輸入,空有強大的運算力也得不出任何結果。而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方向,那就是這些技術的基礎——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必須率先發展起來,對第四次技術革命的種種設想才能實現。

03 信息革命5G先行

說到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5G敢認第二,恐怕沒人敢認第一。

4G時代滿足了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通信需求;而5G時代,除了對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流量密度、時延、峰值速率、移動性等方面均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連接需求正在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擴展到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5G創新性地運用了大規模天線陣列、波束成形、毫米波等技術,極大程度提高了通信的速率、質量和抗干擾能力。也是未來萬物互聯、人機交互所依賴的新一代通信技術。

5G技術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NEXT TECH)

也許聰明的你會反問:我們國家把未來經濟的增長都押注在5G上可行嗎?當然,除了5G外,我們還有許多高新技術有待發展,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等,但5G卻是這頂科技皇冠上最為耀眼的明珠,毫無懸念地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

事實上,我們有發展5G的底氣。中國在全球5G競賽中的領先有目共睹。據相關統計,我國提交的5G國際標準文稿佔全球的32%,主導標準化項目佔比達40% ,推進速度、推進質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全球5G準備度排名

"

01 國家何以興旺?

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個"傍美定律"—— 從二次大戰結束迄今,後發國家現代化成功的充分且必要條件是:該國當政者面臨重大外部威脅,並選擇美國作為抵禦這一威脅的保障。

韓國和日本看上去是最成功的正面例子——它們一無佔主導的西方文化;二無民主;三無憲政,一個在二戰被打的落花流水,另一個在朝鮮戰爭中遭滅頂之災。然而它們終究還是成為了發達經濟體,其中緣由似乎都是因為抱了美國"大腿"。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再看印度和菲律賓兩個反面例子——它們接受了宗主國的法律制度和文化,高比例的英語人口,尤其是菲律賓,文化幾乎全盤西化,基督徒占人口絕大多數。但在獨立後的現代化進程中,它們顯然是失敗者。且不仔細展開說這兩個國家,就連成功"抱大腿"的日韓現在也一個面臨著"失去的二十年",另一個深陷"政府信任危機"。

這不禁讓人深思——效仿西方國家的制度和模式真的能走向成功嗎?

有關國家如何才能興旺,數學家科布(C. W. Cobb)和經濟學家保羅·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似乎更有發言權。二者提出了國家發展中一個極為根本的理論——生產力函數。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國家的發展取決於三個因素:勞動力、資本投入、科技。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就是以勞動力,或者說"人口紅利"起家的,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低成本的勞動力為企業創造利潤,這無疑是中國崛起的第一階段。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國有體制"被打破,各路人馬紛紛"下海"創業,投資建廠,中國經濟再次煥發"第二春",修路、造房、建廠、購置機器設備、擴大生產,即為資本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那麼這兩條路現在還能行得通麼?

從人口來看,似乎行不通。自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出生率一直平穩下降,人口增長的"劉易斯拐點"已過,依賴廉價勞動力大量供給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看看農民工、製造業一線勞動者近20年來飛漲的工資水平就知道現在要改弦易轍了。

中國人口出生率(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那靠資本投入呢?似乎也很難走。2009年"四萬億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無疑是巨大的,然而到了14、15年,儘管M2增量還是很大(儘管增速不算高,但基數大導致增量大),但對經濟的拉動效應已然不明顯,這就是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

M2和GDP同比增速(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既然人口、投資通通都不行,那麼唯一出路就是科技了。

02 科技的"風口"在哪裡

科技革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第一反應可能是蒸汽機、電力革命等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的概念。事實上二戰後,技術的發展對於生產力的提升不像一、二次工業革命那樣有跨越式的增長,而是漸進階梯式地推動生產力逐級上升。

二戰後我們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開闢了信息時代。信息時代有幾個重要特點:首先,引入了信息處理技術,從而使產業的自動化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其次,仰賴於及時而快速的通信設施,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信息傳遞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最後,信息和計算機與人類進行深度結合,甚至參與了人類的知覺活動、概念活動和原動性活動,儘可能把人類從繁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技術變革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越聲研究依據公開資料整理)

偉人誠不欺我也,馬克思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遙看對岸的"燈塔國",我們無法否認,正是因為科技的發展,才帶來了百年基業常青。從美股走勢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長牛"、"慢牛"背後,都是領先世界的技術實力在為其"撐腰"。

美國標普500走勢與技術發展的關係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事實上,A股歷史上的兩輪大牛市,背後並非都是由於經濟基本面的變化,也是科技週期引領的。07年的牛市是以房地產、基建產業鏈為主導的重工業引領的;而15年恰逢經濟經濟"L型"探底,經濟增速換擋,但牛市恰恰是在這時孕育的。15年牛市背後是"互聯網+"帶來的產業互聯和產業智能化預期所推動的。除了這兩輪大牛市,1996-2001年的互聯網革命也給A股帶來了長達5年的"長牛"。可以說,每輪牛市背後,科技週期的引領作用無處不在。

上證指數走勢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而如今我們站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尾巴上,正看著第四次科技革命向我們迎面走來。第四次科技革命就是以智能化為代表的各類技術,比如物聯網、AI技術、人機交互等。

第四次工業革命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新華科技)

不過要實現這些技術的應用場景,光靠技術本身還不行。比如說我的傳感技術再牛X也不過是提升了單個及其的識別精準度而已,無法實現機器之間無需人為操控的溝通與配合,也就無法實現萬物互聯。再比如說我的AI算法優化得再好,沒有高頻次、及時的數據輸入,空有強大的運算力也得不出任何結果。而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方向,那就是這些技術的基礎——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必須率先發展起來,對第四次技術革命的種種設想才能實現。

03 信息革命5G先行

說到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5G敢認第二,恐怕沒人敢認第一。

4G時代滿足了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通信需求;而5G時代,除了對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流量密度、時延、峰值速率、移動性等方面均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連接需求正在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擴展到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5G創新性地運用了大規模天線陣列、波束成形、毫米波等技術,極大程度提高了通信的速率、質量和抗干擾能力。也是未來萬物互聯、人機交互所依賴的新一代通信技術。

5G技術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NEXT TECH)

也許聰明的你會反問:我們國家把未來經濟的增長都押注在5G上可行嗎?當然,除了5G外,我們還有許多高新技術有待發展,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等,但5G卻是這頂科技皇冠上最為耀眼的明珠,毫無懸念地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

事實上,我們有發展5G的底氣。中國在全球5G競賽中的領先有目共睹。據相關統計,我國提交的5G國際標準文稿佔全球的32%,主導標準化項目佔比達40% ,推進速度、推進質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全球5G準備度排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A National Spectrum Strategy to Lead in 5G, CTIA)

從專利的角度看,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去年年底發佈的5G專利報告,華為、中興、OPPO和中國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這四家公司,一共擁有全球36%的5G標準必要專利(5G SEP)。這個數字,是中國公司在4G專利中佔比的兩倍多。相比之下,包括高通和英特爾在內的美國科技巨頭,只持有14%的關鍵5G專利。可見,中國5G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各企業5G專利技術持有數量

"

01 國家何以興旺?

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個"傍美定律"—— 從二次大戰結束迄今,後發國家現代化成功的充分且必要條件是:該國當政者面臨重大外部威脅,並選擇美國作為抵禦這一威脅的保障。

韓國和日本看上去是最成功的正面例子——它們一無佔主導的西方文化;二無民主;三無憲政,一個在二戰被打的落花流水,另一個在朝鮮戰爭中遭滅頂之災。然而它們終究還是成為了發達經濟體,其中緣由似乎都是因為抱了美國"大腿"。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再看印度和菲律賓兩個反面例子——它們接受了宗主國的法律制度和文化,高比例的英語人口,尤其是菲律賓,文化幾乎全盤西化,基督徒占人口絕大多數。但在獨立後的現代化進程中,它們顯然是失敗者。且不仔細展開說這兩個國家,就連成功"抱大腿"的日韓現在也一個面臨著"失去的二十年",另一個深陷"政府信任危機"。

這不禁讓人深思——效仿西方國家的制度和模式真的能走向成功嗎?

有關國家如何才能興旺,數學家科布(C. W. Cobb)和經濟學家保羅·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似乎更有發言權。二者提出了國家發展中一個極為根本的理論——生產力函數。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國家的發展取決於三個因素:勞動力、資本投入、科技。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就是以勞動力,或者說"人口紅利"起家的,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低成本的勞動力為企業創造利潤,這無疑是中國崛起的第一階段。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國有體制"被打破,各路人馬紛紛"下海"創業,投資建廠,中國經濟再次煥發"第二春",修路、造房、建廠、購置機器設備、擴大生產,即為資本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那麼這兩條路現在還能行得通麼?

從人口來看,似乎行不通。自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出生率一直平穩下降,人口增長的"劉易斯拐點"已過,依賴廉價勞動力大量供給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看看農民工、製造業一線勞動者近20年來飛漲的工資水平就知道現在要改弦易轍了。

中國人口出生率(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那靠資本投入呢?似乎也很難走。2009年"四萬億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無疑是巨大的,然而到了14、15年,儘管M2增量還是很大(儘管增速不算高,但基數大導致增量大),但對經濟的拉動效應已然不明顯,這就是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

M2和GDP同比增速(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既然人口、投資通通都不行,那麼唯一出路就是科技了。

02 科技的"風口"在哪裡

科技革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第一反應可能是蒸汽機、電力革命等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的概念。事實上二戰後,技術的發展對於生產力的提升不像一、二次工業革命那樣有跨越式的增長,而是漸進階梯式地推動生產力逐級上升。

二戰後我們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開闢了信息時代。信息時代有幾個重要特點:首先,引入了信息處理技術,從而使產業的自動化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其次,仰賴於及時而快速的通信設施,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信息傳遞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最後,信息和計算機與人類進行深度結合,甚至參與了人類的知覺活動、概念活動和原動性活動,儘可能把人類從繁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技術變革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越聲研究依據公開資料整理)

偉人誠不欺我也,馬克思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遙看對岸的"燈塔國",我們無法否認,正是因為科技的發展,才帶來了百年基業常青。從美股走勢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長牛"、"慢牛"背後,都是領先世界的技術實力在為其"撐腰"。

美國標普500走勢與技術發展的關係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事實上,A股歷史上的兩輪大牛市,背後並非都是由於經濟基本面的變化,也是科技週期引領的。07年的牛市是以房地產、基建產業鏈為主導的重工業引領的;而15年恰逢經濟經濟"L型"探底,經濟增速換擋,但牛市恰恰是在這時孕育的。15年牛市背後是"互聯網+"帶來的產業互聯和產業智能化預期所推動的。除了這兩輪大牛市,1996-2001年的互聯網革命也給A股帶來了長達5年的"長牛"。可以說,每輪牛市背後,科技週期的引領作用無處不在。

上證指數走勢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而如今我們站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尾巴上,正看著第四次科技革命向我們迎面走來。第四次科技革命就是以智能化為代表的各類技術,比如物聯網、AI技術、人機交互等。

第四次工業革命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新華科技)

不過要實現這些技術的應用場景,光靠技術本身還不行。比如說我的傳感技術再牛X也不過是提升了單個及其的識別精準度而已,無法實現機器之間無需人為操控的溝通與配合,也就無法實現萬物互聯。再比如說我的AI算法優化得再好,沒有高頻次、及時的數據輸入,空有強大的運算力也得不出任何結果。而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方向,那就是這些技術的基礎——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必須率先發展起來,對第四次技術革命的種種設想才能實現。

03 信息革命5G先行

說到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5G敢認第二,恐怕沒人敢認第一。

4G時代滿足了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通信需求;而5G時代,除了對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流量密度、時延、峰值速率、移動性等方面均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連接需求正在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擴展到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5G創新性地運用了大規模天線陣列、波束成形、毫米波等技術,極大程度提高了通信的速率、質量和抗干擾能力。也是未來萬物互聯、人機交互所依賴的新一代通信技術。

5G技術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NEXT TECH)

也許聰明的你會反問:我們國家把未來經濟的增長都押注在5G上可行嗎?當然,除了5G外,我們還有許多高新技術有待發展,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等,但5G卻是這頂科技皇冠上最為耀眼的明珠,毫無懸念地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

事實上,我們有發展5G的底氣。中國在全球5G競賽中的領先有目共睹。據相關統計,我國提交的5G國際標準文稿佔全球的32%,主導標準化項目佔比達40% ,推進速度、推進質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全球5G準備度排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A National Spectrum Strategy to Lead in 5G, CTIA)

從專利的角度看,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去年年底發佈的5G專利報告,華為、中興、OPPO和中國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這四家公司,一共擁有全球36%的5G標準必要專利(5G SEP)。這個數字,是中國公司在4G專利中佔比的兩倍多。相比之下,包括高通和英特爾在內的美國科技巨頭,只持有14%的關鍵5G專利。可見,中國5G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各企業5G專利技術持有數量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ho is leading the 5G patent race, IPlytics)

那麼國內5G誰佔鰲頭呢?毫無疑問——華為!

04 5G的"帶頭大哥"——華為

說起華為,大家應該不陌生。運營商業務是華為故事的起點,在經歷2G起步、3G追趕、4G同步後,並實現5G超越。公司的通信設備產品完整佈局基站接入網,傳輸網以及核心網絡全產業鏈。經過4G多年的積累,2017年華為首次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電信設備運營商,2018年運營商業務收入2940億元。

消費者業務亦是華為另一顆樹上結出的碩果。華為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硬件,向外輻射手機配件、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產品等硬件終端,以及互聯網應用等,建立了相對完整和豐富的生態,也為後續IoT應用場景打下基礎。

企業業務方面,華為基於在運營商業務中積累的能力,拓展ICT 產業,攜手上萬家公司合作

共贏一起分享成功成果。通過"無處不在的聯接+數字平臺+無所不及的智能",致力於做數字中國的底座。

最後則是車聯網業務,這將是一個全新的業務單元。華為正在佈局汽車行業的業務內容和業務邊界,並致力於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零部件供應商。據機構樂觀預計,這塊業務2025年有望達到500億美元。

華為業務的起承轉合

"

01 國家何以興旺?

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個"傍美定律"—— 從二次大戰結束迄今,後發國家現代化成功的充分且必要條件是:該國當政者面臨重大外部威脅,並選擇美國作為抵禦這一威脅的保障。

韓國和日本看上去是最成功的正面例子——它們一無佔主導的西方文化;二無民主;三無憲政,一個在二戰被打的落花流水,另一個在朝鮮戰爭中遭滅頂之災。然而它們終究還是成為了發達經濟體,其中緣由似乎都是因為抱了美國"大腿"。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再看印度和菲律賓兩個反面例子——它們接受了宗主國的法律制度和文化,高比例的英語人口,尤其是菲律賓,文化幾乎全盤西化,基督徒占人口絕大多數。但在獨立後的現代化進程中,它們顯然是失敗者。且不仔細展開說這兩個國家,就連成功"抱大腿"的日韓現在也一個面臨著"失去的二十年",另一個深陷"政府信任危機"。

這不禁讓人深思——效仿西方國家的制度和模式真的能走向成功嗎?

有關國家如何才能興旺,數學家科布(C. W. Cobb)和經濟學家保羅·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似乎更有發言權。二者提出了國家發展中一個極為根本的理論——生產力函數。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國家的發展取決於三個因素:勞動力、資本投入、科技。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就是以勞動力,或者說"人口紅利"起家的,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低成本的勞動力為企業創造利潤,這無疑是中國崛起的第一階段。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國有體制"被打破,各路人馬紛紛"下海"創業,投資建廠,中國經濟再次煥發"第二春",修路、造房、建廠、購置機器設備、擴大生產,即為資本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那麼這兩條路現在還能行得通麼?

從人口來看,似乎行不通。自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出生率一直平穩下降,人口增長的"劉易斯拐點"已過,依賴廉價勞動力大量供給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看看農民工、製造業一線勞動者近20年來飛漲的工資水平就知道現在要改弦易轍了。

中國人口出生率(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那靠資本投入呢?似乎也很難走。2009年"四萬億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無疑是巨大的,然而到了14、15年,儘管M2增量還是很大(儘管增速不算高,但基數大導致增量大),但對經濟的拉動效應已然不明顯,這就是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

M2和GDP同比增速(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既然人口、投資通通都不行,那麼唯一出路就是科技了。

02 科技的"風口"在哪裡

科技革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第一反應可能是蒸汽機、電力革命等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的概念。事實上二戰後,技術的發展對於生產力的提升不像一、二次工業革命那樣有跨越式的增長,而是漸進階梯式地推動生產力逐級上升。

二戰後我們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開闢了信息時代。信息時代有幾個重要特點:首先,引入了信息處理技術,從而使產業的自動化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其次,仰賴於及時而快速的通信設施,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信息傳遞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最後,信息和計算機與人類進行深度結合,甚至參與了人類的知覺活動、概念活動和原動性活動,儘可能把人類從繁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技術變革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越聲研究依據公開資料整理)

偉人誠不欺我也,馬克思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遙看對岸的"燈塔國",我們無法否認,正是因為科技的發展,才帶來了百年基業常青。從美股走勢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長牛"、"慢牛"背後,都是領先世界的技術實力在為其"撐腰"。

美國標普500走勢與技術發展的關係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事實上,A股歷史上的兩輪大牛市,背後並非都是由於經濟基本面的變化,也是科技週期引領的。07年的牛市是以房地產、基建產業鏈為主導的重工業引領的;而15年恰逢經濟經濟"L型"探底,經濟增速換擋,但牛市恰恰是在這時孕育的。15年牛市背後是"互聯網+"帶來的產業互聯和產業智能化預期所推動的。除了這兩輪大牛市,1996-2001年的互聯網革命也給A股帶來了長達5年的"長牛"。可以說,每輪牛市背後,科技週期的引領作用無處不在。

上證指數走勢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而如今我們站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尾巴上,正看著第四次科技革命向我們迎面走來。第四次科技革命就是以智能化為代表的各類技術,比如物聯網、AI技術、人機交互等。

第四次工業革命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新華科技)

不過要實現這些技術的應用場景,光靠技術本身還不行。比如說我的傳感技術再牛X也不過是提升了單個及其的識別精準度而已,無法實現機器之間無需人為操控的溝通與配合,也就無法實現萬物互聯。再比如說我的AI算法優化得再好,沒有高頻次、及時的數據輸入,空有強大的運算力也得不出任何結果。而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方向,那就是這些技術的基礎——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必須率先發展起來,對第四次技術革命的種種設想才能實現。

03 信息革命5G先行

說到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5G敢認第二,恐怕沒人敢認第一。

4G時代滿足了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通信需求;而5G時代,除了對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流量密度、時延、峰值速率、移動性等方面均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連接需求正在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擴展到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5G創新性地運用了大規模天線陣列、波束成形、毫米波等技術,極大程度提高了通信的速率、質量和抗干擾能力。也是未來萬物互聯、人機交互所依賴的新一代通信技術。

5G技術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NEXT TECH)

也許聰明的你會反問:我們國家把未來經濟的增長都押注在5G上可行嗎?當然,除了5G外,我們還有許多高新技術有待發展,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等,但5G卻是這頂科技皇冠上最為耀眼的明珠,毫無懸念地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

事實上,我們有發展5G的底氣。中國在全球5G競賽中的領先有目共睹。據相關統計,我國提交的5G國際標準文稿佔全球的32%,主導標準化項目佔比達40% ,推進速度、推進質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全球5G準備度排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A National Spectrum Strategy to Lead in 5G, CTIA)

從專利的角度看,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去年年底發佈的5G專利報告,華為、中興、OPPO和中國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這四家公司,一共擁有全球36%的5G標準必要專利(5G SEP)。這個數字,是中國公司在4G專利中佔比的兩倍多。相比之下,包括高通和英特爾在內的美國科技巨頭,只持有14%的關鍵5G專利。可見,中國5G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各企業5G專利技術持有數量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ho is leading the 5G patent race, IPlytics)

那麼國內5G誰佔鰲頭呢?毫無疑問——華為!

04 5G的"帶頭大哥"——華為

說起華為,大家應該不陌生。運營商業務是華為故事的起點,在經歷2G起步、3G追趕、4G同步後,並實現5G超越。公司的通信設備產品完整佈局基站接入網,傳輸網以及核心網絡全產業鏈。經過4G多年的積累,2017年華為首次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電信設備運營商,2018年運營商業務收入2940億元。

消費者業務亦是華為另一顆樹上結出的碩果。華為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硬件,向外輻射手機配件、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產品等硬件終端,以及互聯網應用等,建立了相對完整和豐富的生態,也為後續IoT應用場景打下基礎。

企業業務方面,華為基於在運營商業務中積累的能力,拓展ICT 產業,攜手上萬家公司合作

共贏一起分享成功成果。通過"無處不在的聯接+數字平臺+無所不及的智能",致力於做數字中國的底座。

最後則是車聯網業務,這將是一個全新的業務單元。華為正在佈局汽車行業的業務內容和業務邊界,並致力於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零部件供應商。據機構樂觀預計,這塊業務2025年有望達到500億美元。

華為業務的起承轉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國金證券)

那麼這位"帶頭大哥"究竟有多強大?簡單來說就是以一己之力挑戰眾多世界高科技企業的"怪獸"企業,是世界上唯一能做到在通信領域上下游全佈局的公司,是唯一可以獨立完成5G 網絡建設的廠商。可想而知其產業鏈環節間的協同性是何等"變態"。

華為與全球通訊行業知名公司對比

"

01 國家何以興旺?

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個"傍美定律"—— 從二次大戰結束迄今,後發國家現代化成功的充分且必要條件是:該國當政者面臨重大外部威脅,並選擇美國作為抵禦這一威脅的保障。

韓國和日本看上去是最成功的正面例子——它們一無佔主導的西方文化;二無民主;三無憲政,一個在二戰被打的落花流水,另一個在朝鮮戰爭中遭滅頂之災。然而它們終究還是成為了發達經濟體,其中緣由似乎都是因為抱了美國"大腿"。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再看印度和菲律賓兩個反面例子——它們接受了宗主國的法律制度和文化,高比例的英語人口,尤其是菲律賓,文化幾乎全盤西化,基督徒占人口絕大多數。但在獨立後的現代化進程中,它們顯然是失敗者。且不仔細展開說這兩個國家,就連成功"抱大腿"的日韓現在也一個面臨著"失去的二十年",另一個深陷"政府信任危機"。

這不禁讓人深思——效仿西方國家的制度和模式真的能走向成功嗎?

有關國家如何才能興旺,數學家科布(C. W. Cobb)和經濟學家保羅·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似乎更有發言權。二者提出了國家發展中一個極為根本的理論——生產力函數。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國家的發展取決於三個因素:勞動力、資本投入、科技。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就是以勞動力,或者說"人口紅利"起家的,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低成本的勞動力為企業創造利潤,這無疑是中國崛起的第一階段。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國有體制"被打破,各路人馬紛紛"下海"創業,投資建廠,中國經濟再次煥發"第二春",修路、造房、建廠、購置機器設備、擴大生產,即為資本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那麼這兩條路現在還能行得通麼?

從人口來看,似乎行不通。自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出生率一直平穩下降,人口增長的"劉易斯拐點"已過,依賴廉價勞動力大量供給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看看農民工、製造業一線勞動者近20年來飛漲的工資水平就知道現在要改弦易轍了。

中國人口出生率(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那靠資本投入呢?似乎也很難走。2009年"四萬億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無疑是巨大的,然而到了14、15年,儘管M2增量還是很大(儘管增速不算高,但基數大導致增量大),但對經濟的拉動效應已然不明顯,這就是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

M2和GDP同比增速(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既然人口、投資通通都不行,那麼唯一出路就是科技了。

02 科技的"風口"在哪裡

科技革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第一反應可能是蒸汽機、電力革命等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的概念。事實上二戰後,技術的發展對於生產力的提升不像一、二次工業革命那樣有跨越式的增長,而是漸進階梯式地推動生產力逐級上升。

二戰後我們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開闢了信息時代。信息時代有幾個重要特點:首先,引入了信息處理技術,從而使產業的自動化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其次,仰賴於及時而快速的通信設施,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信息傳遞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最後,信息和計算機與人類進行深度結合,甚至參與了人類的知覺活動、概念活動和原動性活動,儘可能把人類從繁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技術變革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越聲研究依據公開資料整理)

偉人誠不欺我也,馬克思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遙看對岸的"燈塔國",我們無法否認,正是因為科技的發展,才帶來了百年基業常青。從美股走勢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長牛"、"慢牛"背後,都是領先世界的技術實力在為其"撐腰"。

美國標普500走勢與技術發展的關係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事實上,A股歷史上的兩輪大牛市,背後並非都是由於經濟基本面的變化,也是科技週期引領的。07年的牛市是以房地產、基建產業鏈為主導的重工業引領的;而15年恰逢經濟經濟"L型"探底,經濟增速換擋,但牛市恰恰是在這時孕育的。15年牛市背後是"互聯網+"帶來的產業互聯和產業智能化預期所推動的。除了這兩輪大牛市,1996-2001年的互聯網革命也給A股帶來了長達5年的"長牛"。可以說,每輪牛市背後,科技週期的引領作用無處不在。

上證指數走勢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而如今我們站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尾巴上,正看著第四次科技革命向我們迎面走來。第四次科技革命就是以智能化為代表的各類技術,比如物聯網、AI技術、人機交互等。

第四次工業革命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新華科技)

不過要實現這些技術的應用場景,光靠技術本身還不行。比如說我的傳感技術再牛X也不過是提升了單個及其的識別精準度而已,無法實現機器之間無需人為操控的溝通與配合,也就無法實現萬物互聯。再比如說我的AI算法優化得再好,沒有高頻次、及時的數據輸入,空有強大的運算力也得不出任何結果。而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方向,那就是這些技術的基礎——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必須率先發展起來,對第四次技術革命的種種設想才能實現。

03 信息革命5G先行

說到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5G敢認第二,恐怕沒人敢認第一。

4G時代滿足了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通信需求;而5G時代,除了對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流量密度、時延、峰值速率、移動性等方面均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連接需求正在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擴展到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5G創新性地運用了大規模天線陣列、波束成形、毫米波等技術,極大程度提高了通信的速率、質量和抗干擾能力。也是未來萬物互聯、人機交互所依賴的新一代通信技術。

5G技術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NEXT TECH)

也許聰明的你會反問:我們國家把未來經濟的增長都押注在5G上可行嗎?當然,除了5G外,我們還有許多高新技術有待發展,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等,但5G卻是這頂科技皇冠上最為耀眼的明珠,毫無懸念地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

事實上,我們有發展5G的底氣。中國在全球5G競賽中的領先有目共睹。據相關統計,我國提交的5G國際標準文稿佔全球的32%,主導標準化項目佔比達40% ,推進速度、推進質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全球5G準備度排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A National Spectrum Strategy to Lead in 5G, CTIA)

從專利的角度看,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去年年底發佈的5G專利報告,華為、中興、OPPO和中國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這四家公司,一共擁有全球36%的5G標準必要專利(5G SEP)。這個數字,是中國公司在4G專利中佔比的兩倍多。相比之下,包括高通和英特爾在內的美國科技巨頭,只持有14%的關鍵5G專利。可見,中國5G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各企業5G專利技術持有數量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ho is leading the 5G patent race, IPlytics)

那麼國內5G誰佔鰲頭呢?毫無疑問——華為!

04 5G的"帶頭大哥"——華為

說起華為,大家應該不陌生。運營商業務是華為故事的起點,在經歷2G起步、3G追趕、4G同步後,並實現5G超越。公司的通信設備產品完整佈局基站接入網,傳輸網以及核心網絡全產業鏈。經過4G多年的積累,2017年華為首次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電信設備運營商,2018年運營商業務收入2940億元。

消費者業務亦是華為另一顆樹上結出的碩果。華為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硬件,向外輻射手機配件、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產品等硬件終端,以及互聯網應用等,建立了相對完整和豐富的生態,也為後續IoT應用場景打下基礎。

企業業務方面,華為基於在運營商業務中積累的能力,拓展ICT 產業,攜手上萬家公司合作

共贏一起分享成功成果。通過"無處不在的聯接+數字平臺+無所不及的智能",致力於做數字中國的底座。

最後則是車聯網業務,這將是一個全新的業務單元。華為正在佈局汽車行業的業務內容和業務邊界,並致力於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零部件供應商。據機構樂觀預計,這塊業務2025年有望達到500億美元。

華為業務的起承轉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國金證券)

那麼這位"帶頭大哥"究竟有多強大?簡單來說就是以一己之力挑戰眾多世界高科技企業的"怪獸"企業,是世界上唯一能做到在通信領域上下游全佈局的公司,是唯一可以獨立完成5G 網絡建設的廠商。可想而知其產業鏈環節間的協同性是何等"變態"。

華為與全球通訊行業知名公司對比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百科新生活)

正是這樣一位從不"偏科"的通信領域"全才",讓中國科技挺直了脊樑骨。

我們不妨再欣賞一下這位"帶頭大哥"的風采:

華為從為中國農村地區供應電信設備起步,目前,中國依舊是華為最大市場。隨後,華為擴張到了其他發展中市場,並在歐洲電信市場拿下大量份額。華為依舊在170多個國家運營,僱傭了18萬名員工。這短短30年出頭的增長速度足以碾壓各種全球"巨頭"。

華為營收增長(分地區)

"

01 國家何以興旺?

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個"傍美定律"—— 從二次大戰結束迄今,後發國家現代化成功的充分且必要條件是:該國當政者面臨重大外部威脅,並選擇美國作為抵禦這一威脅的保障。

韓國和日本看上去是最成功的正面例子——它們一無佔主導的西方文化;二無民主;三無憲政,一個在二戰被打的落花流水,另一個在朝鮮戰爭中遭滅頂之災。然而它們終究還是成為了發達經濟體,其中緣由似乎都是因為抱了美國"大腿"。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再看印度和菲律賓兩個反面例子——它們接受了宗主國的法律制度和文化,高比例的英語人口,尤其是菲律賓,文化幾乎全盤西化,基督徒占人口絕大多數。但在獨立後的現代化進程中,它們顯然是失敗者。且不仔細展開說這兩個國家,就連成功"抱大腿"的日韓現在也一個面臨著"失去的二十年",另一個深陷"政府信任危機"。

這不禁讓人深思——效仿西方國家的制度和模式真的能走向成功嗎?

有關國家如何才能興旺,數學家科布(C. W. Cobb)和經濟學家保羅·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似乎更有發言權。二者提出了國家發展中一個極為根本的理論——生產力函數。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國家的發展取決於三個因素:勞動力、資本投入、科技。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就是以勞動力,或者說"人口紅利"起家的,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低成本的勞動力為企業創造利潤,這無疑是中國崛起的第一階段。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國有體制"被打破,各路人馬紛紛"下海"創業,投資建廠,中國經濟再次煥發"第二春",修路、造房、建廠、購置機器設備、擴大生產,即為資本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那麼這兩條路現在還能行得通麼?

從人口來看,似乎行不通。自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出生率一直平穩下降,人口增長的"劉易斯拐點"已過,依賴廉價勞動力大量供給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看看農民工、製造業一線勞動者近20年來飛漲的工資水平就知道現在要改弦易轍了。

中國人口出生率(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那靠資本投入呢?似乎也很難走。2009年"四萬億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無疑是巨大的,然而到了14、15年,儘管M2增量還是很大(儘管增速不算高,但基數大導致增量大),但對經濟的拉動效應已然不明顯,這就是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

M2和GDP同比增速(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既然人口、投資通通都不行,那麼唯一出路就是科技了。

02 科技的"風口"在哪裡

科技革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第一反應可能是蒸汽機、電力革命等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的概念。事實上二戰後,技術的發展對於生產力的提升不像一、二次工業革命那樣有跨越式的增長,而是漸進階梯式地推動生產力逐級上升。

二戰後我們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開闢了信息時代。信息時代有幾個重要特點:首先,引入了信息處理技術,從而使產業的自動化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其次,仰賴於及時而快速的通信設施,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信息傳遞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最後,信息和計算機與人類進行深度結合,甚至參與了人類的知覺活動、概念活動和原動性活動,儘可能把人類從繁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技術變革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越聲研究依據公開資料整理)

偉人誠不欺我也,馬克思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遙看對岸的"燈塔國",我們無法否認,正是因為科技的發展,才帶來了百年基業常青。從美股走勢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長牛"、"慢牛"背後,都是領先世界的技術實力在為其"撐腰"。

美國標普500走勢與技術發展的關係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事實上,A股歷史上的兩輪大牛市,背後並非都是由於經濟基本面的變化,也是科技週期引領的。07年的牛市是以房地產、基建產業鏈為主導的重工業引領的;而15年恰逢經濟經濟"L型"探底,經濟增速換擋,但牛市恰恰是在這時孕育的。15年牛市背後是"互聯網+"帶來的產業互聯和產業智能化預期所推動的。除了這兩輪大牛市,1996-2001年的互聯網革命也給A股帶來了長達5年的"長牛"。可以說,每輪牛市背後,科技週期的引領作用無處不在。

上證指數走勢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而如今我們站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尾巴上,正看著第四次科技革命向我們迎面走來。第四次科技革命就是以智能化為代表的各類技術,比如物聯網、AI技術、人機交互等。

第四次工業革命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新華科技)

不過要實現這些技術的應用場景,光靠技術本身還不行。比如說我的傳感技術再牛X也不過是提升了單個及其的識別精準度而已,無法實現機器之間無需人為操控的溝通與配合,也就無法實現萬物互聯。再比如說我的AI算法優化得再好,沒有高頻次、及時的數據輸入,空有強大的運算力也得不出任何結果。而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方向,那就是這些技術的基礎——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必須率先發展起來,對第四次技術革命的種種設想才能實現。

03 信息革命5G先行

說到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5G敢認第二,恐怕沒人敢認第一。

4G時代滿足了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通信需求;而5G時代,除了對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流量密度、時延、峰值速率、移動性等方面均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連接需求正在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擴展到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5G創新性地運用了大規模天線陣列、波束成形、毫米波等技術,極大程度提高了通信的速率、質量和抗干擾能力。也是未來萬物互聯、人機交互所依賴的新一代通信技術。

5G技術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NEXT TECH)

也許聰明的你會反問:我們國家把未來經濟的增長都押注在5G上可行嗎?當然,除了5G外,我們還有許多高新技術有待發展,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等,但5G卻是這頂科技皇冠上最為耀眼的明珠,毫無懸念地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

事實上,我們有發展5G的底氣。中國在全球5G競賽中的領先有目共睹。據相關統計,我國提交的5G國際標準文稿佔全球的32%,主導標準化項目佔比達40% ,推進速度、推進質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全球5G準備度排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A National Spectrum Strategy to Lead in 5G, CTIA)

從專利的角度看,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去年年底發佈的5G專利報告,華為、中興、OPPO和中國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這四家公司,一共擁有全球36%的5G標準必要專利(5G SEP)。這個數字,是中國公司在4G專利中佔比的兩倍多。相比之下,包括高通和英特爾在內的美國科技巨頭,只持有14%的關鍵5G專利。可見,中國5G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各企業5G專利技術持有數量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ho is leading the 5G patent race, IPlytics)

那麼國內5G誰佔鰲頭呢?毫無疑問——華為!

04 5G的"帶頭大哥"——華為

說起華為,大家應該不陌生。運營商業務是華為故事的起點,在經歷2G起步、3G追趕、4G同步後,並實現5G超越。公司的通信設備產品完整佈局基站接入網,傳輸網以及核心網絡全產業鏈。經過4G多年的積累,2017年華為首次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電信設備運營商,2018年運營商業務收入2940億元。

消費者業務亦是華為另一顆樹上結出的碩果。華為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硬件,向外輻射手機配件、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產品等硬件終端,以及互聯網應用等,建立了相對完整和豐富的生態,也為後續IoT應用場景打下基礎。

企業業務方面,華為基於在運營商業務中積累的能力,拓展ICT 產業,攜手上萬家公司合作

共贏一起分享成功成果。通過"無處不在的聯接+數字平臺+無所不及的智能",致力於做數字中國的底座。

最後則是車聯網業務,這將是一個全新的業務單元。華為正在佈局汽車行業的業務內容和業務邊界,並致力於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零部件供應商。據機構樂觀預計,這塊業務2025年有望達到500億美元。

華為業務的起承轉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國金證券)

那麼這位"帶頭大哥"究竟有多強大?簡單來說就是以一己之力挑戰眾多世界高科技企業的"怪獸"企業,是世界上唯一能做到在通信領域上下游全佈局的公司,是唯一可以獨立完成5G 網絡建設的廠商。可想而知其產業鏈環節間的協同性是何等"變態"。

華為與全球通訊行業知名公司對比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百科新生活)

正是這樣一位從不"偏科"的通信領域"全才",讓中國科技挺直了脊樑骨。

我們不妨再欣賞一下這位"帶頭大哥"的風采:

華為從為中國農村地區供應電信設備起步,目前,中國依舊是華為最大市場。隨後,華為擴張到了其他發展中市場,並在歐洲電信市場拿下大量份額。華為依舊在170多個國家運營,僱傭了18萬名員工。這短短30年出頭的增長速度足以碾壓各種全球"巨頭"。

華為營收增長(分地區)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從研發費用來看,華為的研發預算位居中國科技公司之首,去年投入了130億美元開發自主技術,超過了英特爾公司,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研發預算幾乎一樣多,更是超過了阿狸、騰訊、中興、百度的總和。華為約有8萬名員工從事研發工作,佔據員工總量的45%。

華為2017年研發費用情況

"

01 國家何以興旺?

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個"傍美定律"—— 從二次大戰結束迄今,後發國家現代化成功的充分且必要條件是:該國當政者面臨重大外部威脅,並選擇美國作為抵禦這一威脅的保障。

韓國和日本看上去是最成功的正面例子——它們一無佔主導的西方文化;二無民主;三無憲政,一個在二戰被打的落花流水,另一個在朝鮮戰爭中遭滅頂之災。然而它們終究還是成為了發達經濟體,其中緣由似乎都是因為抱了美國"大腿"。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再看印度和菲律賓兩個反面例子——它們接受了宗主國的法律制度和文化,高比例的英語人口,尤其是菲律賓,文化幾乎全盤西化,基督徒占人口絕大多數。但在獨立後的現代化進程中,它們顯然是失敗者。且不仔細展開說這兩個國家,就連成功"抱大腿"的日韓現在也一個面臨著"失去的二十年",另一個深陷"政府信任危機"。

這不禁讓人深思——效仿西方國家的制度和模式真的能走向成功嗎?

有關國家如何才能興旺,數學家科布(C. W. Cobb)和經濟學家保羅·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似乎更有發言權。二者提出了國家發展中一個極為根本的理論——生產力函數。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國家的發展取決於三個因素:勞動力、資本投入、科技。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就是以勞動力,或者說"人口紅利"起家的,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低成本的勞動力為企業創造利潤,這無疑是中國崛起的第一階段。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國有體制"被打破,各路人馬紛紛"下海"創業,投資建廠,中國經濟再次煥發"第二春",修路、造房、建廠、購置機器設備、擴大生產,即為資本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那麼這兩條路現在還能行得通麼?

從人口來看,似乎行不通。自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出生率一直平穩下降,人口增長的"劉易斯拐點"已過,依賴廉價勞動力大量供給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看看農民工、製造業一線勞動者近20年來飛漲的工資水平就知道現在要改弦易轍了。

中國人口出生率(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那靠資本投入呢?似乎也很難走。2009年"四萬億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無疑是巨大的,然而到了14、15年,儘管M2增量還是很大(儘管增速不算高,但基數大導致增量大),但對經濟的拉動效應已然不明顯,這就是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

M2和GDP同比增速(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既然人口、投資通通都不行,那麼唯一出路就是科技了。

02 科技的"風口"在哪裡

科技革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第一反應可能是蒸汽機、電力革命等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的概念。事實上二戰後,技術的發展對於生產力的提升不像一、二次工業革命那樣有跨越式的增長,而是漸進階梯式地推動生產力逐級上升。

二戰後我們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開闢了信息時代。信息時代有幾個重要特點:首先,引入了信息處理技術,從而使產業的自動化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其次,仰賴於及時而快速的通信設施,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信息傳遞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最後,信息和計算機與人類進行深度結合,甚至參與了人類的知覺活動、概念活動和原動性活動,儘可能把人類從繁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技術變革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越聲研究依據公開資料整理)

偉人誠不欺我也,馬克思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遙看對岸的"燈塔國",我們無法否認,正是因為科技的發展,才帶來了百年基業常青。從美股走勢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長牛"、"慢牛"背後,都是領先世界的技術實力在為其"撐腰"。

美國標普500走勢與技術發展的關係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事實上,A股歷史上的兩輪大牛市,背後並非都是由於經濟基本面的變化,也是科技週期引領的。07年的牛市是以房地產、基建產業鏈為主導的重工業引領的;而15年恰逢經濟經濟"L型"探底,經濟增速換擋,但牛市恰恰是在這時孕育的。15年牛市背後是"互聯網+"帶來的產業互聯和產業智能化預期所推動的。除了這兩輪大牛市,1996-2001年的互聯網革命也給A股帶來了長達5年的"長牛"。可以說,每輪牛市背後,科技週期的引領作用無處不在。

上證指數走勢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而如今我們站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尾巴上,正看著第四次科技革命向我們迎面走來。第四次科技革命就是以智能化為代表的各類技術,比如物聯網、AI技術、人機交互等。

第四次工業革命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新華科技)

不過要實現這些技術的應用場景,光靠技術本身還不行。比如說我的傳感技術再牛X也不過是提升了單個及其的識別精準度而已,無法實現機器之間無需人為操控的溝通與配合,也就無法實現萬物互聯。再比如說我的AI算法優化得再好,沒有高頻次、及時的數據輸入,空有強大的運算力也得不出任何結果。而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方向,那就是這些技術的基礎——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必須率先發展起來,對第四次技術革命的種種設想才能實現。

03 信息革命5G先行

說到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5G敢認第二,恐怕沒人敢認第一。

4G時代滿足了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通信需求;而5G時代,除了對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流量密度、時延、峰值速率、移動性等方面均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連接需求正在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擴展到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5G創新性地運用了大規模天線陣列、波束成形、毫米波等技術,極大程度提高了通信的速率、質量和抗干擾能力。也是未來萬物互聯、人機交互所依賴的新一代通信技術。

5G技術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NEXT TECH)

也許聰明的你會反問:我們國家把未來經濟的增長都押注在5G上可行嗎?當然,除了5G外,我們還有許多高新技術有待發展,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等,但5G卻是這頂科技皇冠上最為耀眼的明珠,毫無懸念地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

事實上,我們有發展5G的底氣。中國在全球5G競賽中的領先有目共睹。據相關統計,我國提交的5G國際標準文稿佔全球的32%,主導標準化項目佔比達40% ,推進速度、推進質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全球5G準備度排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A National Spectrum Strategy to Lead in 5G, CTIA)

從專利的角度看,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去年年底發佈的5G專利報告,華為、中興、OPPO和中國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這四家公司,一共擁有全球36%的5G標準必要專利(5G SEP)。這個數字,是中國公司在4G專利中佔比的兩倍多。相比之下,包括高通和英特爾在內的美國科技巨頭,只持有14%的關鍵5G專利。可見,中國5G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各企業5G專利技術持有數量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ho is leading the 5G patent race, IPlytics)

那麼國內5G誰佔鰲頭呢?毫無疑問——華為!

04 5G的"帶頭大哥"——華為

說起華為,大家應該不陌生。運營商業務是華為故事的起點,在經歷2G起步、3G追趕、4G同步後,並實現5G超越。公司的通信設備產品完整佈局基站接入網,傳輸網以及核心網絡全產業鏈。經過4G多年的積累,2017年華為首次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電信設備運營商,2018年運營商業務收入2940億元。

消費者業務亦是華為另一顆樹上結出的碩果。華為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硬件,向外輻射手機配件、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產品等硬件終端,以及互聯網應用等,建立了相對完整和豐富的生態,也為後續IoT應用場景打下基礎。

企業業務方面,華為基於在運營商業務中積累的能力,拓展ICT 產業,攜手上萬家公司合作

共贏一起分享成功成果。通過"無處不在的聯接+數字平臺+無所不及的智能",致力於做數字中國的底座。

最後則是車聯網業務,這將是一個全新的業務單元。華為正在佈局汽車行業的業務內容和業務邊界,並致力於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零部件供應商。據機構樂觀預計,這塊業務2025年有望達到500億美元。

華為業務的起承轉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國金證券)

那麼這位"帶頭大哥"究竟有多強大?簡單來說就是以一己之力挑戰眾多世界高科技企業的"怪獸"企業,是世界上唯一能做到在通信領域上下游全佈局的公司,是唯一可以獨立完成5G 網絡建設的廠商。可想而知其產業鏈環節間的協同性是何等"變態"。

華為與全球通訊行業知名公司對比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百科新生活)

正是這樣一位從不"偏科"的通信領域"全才",讓中國科技挺直了脊樑骨。

我們不妨再欣賞一下這位"帶頭大哥"的風采:

華為從為中國農村地區供應電信設備起步,目前,中國依舊是華為最大市場。隨後,華為擴張到了其他發展中市場,並在歐洲電信市場拿下大量份額。華為依舊在170多個國家運營,僱傭了18萬名員工。這短短30年出頭的增長速度足以碾壓各種全球"巨頭"。

華為營收增長(分地區)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從研發費用來看,華為的研發預算位居中國科技公司之首,去年投入了130億美元開發自主技術,超過了英特爾公司,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研發預算幾乎一樣多,更是超過了阿狸、騰訊、中興、百度的總和。華為約有8萬名員工從事研發工作,佔據員工總量的45%。

華為2017年研發費用情況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從電信設備市場份額看,2015年華為就已成為了全球最大網絡設備製造商。這些設備包括基站、路由器、調制解調器以及交換機。迎頭趕上西方廠商數十年的發展。

電信設備市場份額(以營收計)

"

01 國家何以興旺?

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個"傍美定律"—— 從二次大戰結束迄今,後發國家現代化成功的充分且必要條件是:該國當政者面臨重大外部威脅,並選擇美國作為抵禦這一威脅的保障。

韓國和日本看上去是最成功的正面例子——它們一無佔主導的西方文化;二無民主;三無憲政,一個在二戰被打的落花流水,另一個在朝鮮戰爭中遭滅頂之災。然而它們終究還是成為了發達經濟體,其中緣由似乎都是因為抱了美國"大腿"。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再看印度和菲律賓兩個反面例子——它們接受了宗主國的法律制度和文化,高比例的英語人口,尤其是菲律賓,文化幾乎全盤西化,基督徒占人口絕大多數。但在獨立後的現代化進程中,它們顯然是失敗者。且不仔細展開說這兩個國家,就連成功"抱大腿"的日韓現在也一個面臨著"失去的二十年",另一個深陷"政府信任危機"。

這不禁讓人深思——效仿西方國家的制度和模式真的能走向成功嗎?

有關國家如何才能興旺,數學家科布(C. W. Cobb)和經濟學家保羅·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似乎更有發言權。二者提出了國家發展中一個極為根本的理論——生產力函數。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國家的發展取決於三個因素:勞動力、資本投入、科技。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就是以勞動力,或者說"人口紅利"起家的,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低成本的勞動力為企業創造利潤,這無疑是中國崛起的第一階段。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國有體制"被打破,各路人馬紛紛"下海"創業,投資建廠,中國經濟再次煥發"第二春",修路、造房、建廠、購置機器設備、擴大生產,即為資本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那麼這兩條路現在還能行得通麼?

從人口來看,似乎行不通。自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出生率一直平穩下降,人口增長的"劉易斯拐點"已過,依賴廉價勞動力大量供給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看看農民工、製造業一線勞動者近20年來飛漲的工資水平就知道現在要改弦易轍了。

中國人口出生率(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那靠資本投入呢?似乎也很難走。2009年"四萬億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無疑是巨大的,然而到了14、15年,儘管M2增量還是很大(儘管增速不算高,但基數大導致增量大),但對經濟的拉動效應已然不明顯,這就是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

M2和GDP同比增速(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既然人口、投資通通都不行,那麼唯一出路就是科技了。

02 科技的"風口"在哪裡

科技革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第一反應可能是蒸汽機、電力革命等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的概念。事實上二戰後,技術的發展對於生產力的提升不像一、二次工業革命那樣有跨越式的增長,而是漸進階梯式地推動生產力逐級上升。

二戰後我們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開闢了信息時代。信息時代有幾個重要特點:首先,引入了信息處理技術,從而使產業的自動化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其次,仰賴於及時而快速的通信設施,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信息傳遞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最後,信息和計算機與人類進行深度結合,甚至參與了人類的知覺活動、概念活動和原動性活動,儘可能把人類從繁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技術變革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越聲研究依據公開資料整理)

偉人誠不欺我也,馬克思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遙看對岸的"燈塔國",我們無法否認,正是因為科技的發展,才帶來了百年基業常青。從美股走勢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長牛"、"慢牛"背後,都是領先世界的技術實力在為其"撐腰"。

美國標普500走勢與技術發展的關係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事實上,A股歷史上的兩輪大牛市,背後並非都是由於經濟基本面的變化,也是科技週期引領的。07年的牛市是以房地產、基建產業鏈為主導的重工業引領的;而15年恰逢經濟經濟"L型"探底,經濟增速換擋,但牛市恰恰是在這時孕育的。15年牛市背後是"互聯網+"帶來的產業互聯和產業智能化預期所推動的。除了這兩輪大牛市,1996-2001年的互聯網革命也給A股帶來了長達5年的"長牛"。可以說,每輪牛市背後,科技週期的引領作用無處不在。

上證指數走勢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而如今我們站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尾巴上,正看著第四次科技革命向我們迎面走來。第四次科技革命就是以智能化為代表的各類技術,比如物聯網、AI技術、人機交互等。

第四次工業革命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新華科技)

不過要實現這些技術的應用場景,光靠技術本身還不行。比如說我的傳感技術再牛X也不過是提升了單個及其的識別精準度而已,無法實現機器之間無需人為操控的溝通與配合,也就無法實現萬物互聯。再比如說我的AI算法優化得再好,沒有高頻次、及時的數據輸入,空有強大的運算力也得不出任何結果。而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方向,那就是這些技術的基礎——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必須率先發展起來,對第四次技術革命的種種設想才能實現。

03 信息革命5G先行

說到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5G敢認第二,恐怕沒人敢認第一。

4G時代滿足了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通信需求;而5G時代,除了對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流量密度、時延、峰值速率、移動性等方面均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連接需求正在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擴展到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5G創新性地運用了大規模天線陣列、波束成形、毫米波等技術,極大程度提高了通信的速率、質量和抗干擾能力。也是未來萬物互聯、人機交互所依賴的新一代通信技術。

5G技術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NEXT TECH)

也許聰明的你會反問:我們國家把未來經濟的增長都押注在5G上可行嗎?當然,除了5G外,我們還有許多高新技術有待發展,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等,但5G卻是這頂科技皇冠上最為耀眼的明珠,毫無懸念地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

事實上,我們有發展5G的底氣。中國在全球5G競賽中的領先有目共睹。據相關統計,我國提交的5G國際標準文稿佔全球的32%,主導標準化項目佔比達40% ,推進速度、推進質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全球5G準備度排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A National Spectrum Strategy to Lead in 5G, CTIA)

從專利的角度看,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去年年底發佈的5G專利報告,華為、中興、OPPO和中國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這四家公司,一共擁有全球36%的5G標準必要專利(5G SEP)。這個數字,是中國公司在4G專利中佔比的兩倍多。相比之下,包括高通和英特爾在內的美國科技巨頭,只持有14%的關鍵5G專利。可見,中國5G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各企業5G專利技術持有數量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ho is leading the 5G patent race, IPlytics)

那麼國內5G誰佔鰲頭呢?毫無疑問——華為!

04 5G的"帶頭大哥"——華為

說起華為,大家應該不陌生。運營商業務是華為故事的起點,在經歷2G起步、3G追趕、4G同步後,並實現5G超越。公司的通信設備產品完整佈局基站接入網,傳輸網以及核心網絡全產業鏈。經過4G多年的積累,2017年華為首次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電信設備運營商,2018年運營商業務收入2940億元。

消費者業務亦是華為另一顆樹上結出的碩果。華為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硬件,向外輻射手機配件、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產品等硬件終端,以及互聯網應用等,建立了相對完整和豐富的生態,也為後續IoT應用場景打下基礎。

企業業務方面,華為基於在運營商業務中積累的能力,拓展ICT 產業,攜手上萬家公司合作

共贏一起分享成功成果。通過"無處不在的聯接+數字平臺+無所不及的智能",致力於做數字中國的底座。

最後則是車聯網業務,這將是一個全新的業務單元。華為正在佈局汽車行業的業務內容和業務邊界,並致力於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零部件供應商。據機構樂觀預計,這塊業務2025年有望達到500億美元。

華為業務的起承轉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國金證券)

那麼這位"帶頭大哥"究竟有多強大?簡單來說就是以一己之力挑戰眾多世界高科技企業的"怪獸"企業,是世界上唯一能做到在通信領域上下游全佈局的公司,是唯一可以獨立完成5G 網絡建設的廠商。可想而知其產業鏈環節間的協同性是何等"變態"。

華為與全球通訊行業知名公司對比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百科新生活)

正是這樣一位從不"偏科"的通信領域"全才",讓中國科技挺直了脊樑骨。

我們不妨再欣賞一下這位"帶頭大哥"的風采:

華為從為中國農村地區供應電信設備起步,目前,中國依舊是華為最大市場。隨後,華為擴張到了其他發展中市場,並在歐洲電信市場拿下大量份額。華為依舊在170多個國家運營,僱傭了18萬名員工。這短短30年出頭的增長速度足以碾壓各種全球"巨頭"。

華為營收增長(分地區)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從研發費用來看,華為的研發預算位居中國科技公司之首,去年投入了130億美元開發自主技術,超過了英特爾公司,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研發預算幾乎一樣多,更是超過了阿狸、騰訊、中興、百度的總和。華為約有8萬名員工從事研發工作,佔據員工總量的45%。

華為2017年研發費用情況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從電信設備市場份額看,2015年華為就已成為了全球最大網絡設備製造商。這些設備包括基站、路由器、調制解調器以及交換機。迎頭趕上西方廠商數十年的發展。

電信設備市場份額(以營收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智能手機方面,華為2018年已經趕超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供應商,僅次於三星電子。華為P20等手機採用了一流的攝影技術,協助改變了中國製造設備的廉價仿製品形象。

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以營收計)

"

01 國家何以興旺?

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個"傍美定律"—— 從二次大戰結束迄今,後發國家現代化成功的充分且必要條件是:該國當政者面臨重大外部威脅,並選擇美國作為抵禦這一威脅的保障。

韓國和日本看上去是最成功的正面例子——它們一無佔主導的西方文化;二無民主;三無憲政,一個在二戰被打的落花流水,另一個在朝鮮戰爭中遭滅頂之災。然而它們終究還是成為了發達經濟體,其中緣由似乎都是因為抱了美國"大腿"。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再看印度和菲律賓兩個反面例子——它們接受了宗主國的法律制度和文化,高比例的英語人口,尤其是菲律賓,文化幾乎全盤西化,基督徒占人口絕大多數。但在獨立後的現代化進程中,它們顯然是失敗者。且不仔細展開說這兩個國家,就連成功"抱大腿"的日韓現在也一個面臨著"失去的二十年",另一個深陷"政府信任危機"。

這不禁讓人深思——效仿西方國家的制度和模式真的能走向成功嗎?

有關國家如何才能興旺,數學家科布(C. W. Cobb)和經濟學家保羅·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似乎更有發言權。二者提出了國家發展中一個極為根本的理論——生產力函數。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國家的發展取決於三個因素:勞動力、資本投入、科技。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就是以勞動力,或者說"人口紅利"起家的,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低成本的勞動力為企業創造利潤,這無疑是中國崛起的第一階段。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國有體制"被打破,各路人馬紛紛"下海"創業,投資建廠,中國經濟再次煥發"第二春",修路、造房、建廠、購置機器設備、擴大生產,即為資本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那麼這兩條路現在還能行得通麼?

從人口來看,似乎行不通。自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出生率一直平穩下降,人口增長的"劉易斯拐點"已過,依賴廉價勞動力大量供給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看看農民工、製造業一線勞動者近20年來飛漲的工資水平就知道現在要改弦易轍了。

中國人口出生率(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那靠資本投入呢?似乎也很難走。2009年"四萬億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無疑是巨大的,然而到了14、15年,儘管M2增量還是很大(儘管增速不算高,但基數大導致增量大),但對經濟的拉動效應已然不明顯,這就是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

M2和GDP同比增速(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既然人口、投資通通都不行,那麼唯一出路就是科技了。

02 科技的"風口"在哪裡

科技革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第一反應可能是蒸汽機、電力革命等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的概念。事實上二戰後,技術的發展對於生產力的提升不像一、二次工業革命那樣有跨越式的增長,而是漸進階梯式地推動生產力逐級上升。

二戰後我們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開闢了信息時代。信息時代有幾個重要特點:首先,引入了信息處理技術,從而使產業的自動化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其次,仰賴於及時而快速的通信設施,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信息傳遞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最後,信息和計算機與人類進行深度結合,甚至參與了人類的知覺活動、概念活動和原動性活動,儘可能把人類從繁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技術變革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越聲研究依據公開資料整理)

偉人誠不欺我也,馬克思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遙看對岸的"燈塔國",我們無法否認,正是因為科技的發展,才帶來了百年基業常青。從美股走勢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長牛"、"慢牛"背後,都是領先世界的技術實力在為其"撐腰"。

美國標普500走勢與技術發展的關係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事實上,A股歷史上的兩輪大牛市,背後並非都是由於經濟基本面的變化,也是科技週期引領的。07年的牛市是以房地產、基建產業鏈為主導的重工業引領的;而15年恰逢經濟經濟"L型"探底,經濟增速換擋,但牛市恰恰是在這時孕育的。15年牛市背後是"互聯網+"帶來的產業互聯和產業智能化預期所推動的。除了這兩輪大牛市,1996-2001年的互聯網革命也給A股帶來了長達5年的"長牛"。可以說,每輪牛市背後,科技週期的引領作用無處不在。

上證指數走勢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而如今我們站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尾巴上,正看著第四次科技革命向我們迎面走來。第四次科技革命就是以智能化為代表的各類技術,比如物聯網、AI技術、人機交互等。

第四次工業革命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新華科技)

不過要實現這些技術的應用場景,光靠技術本身還不行。比如說我的傳感技術再牛X也不過是提升了單個及其的識別精準度而已,無法實現機器之間無需人為操控的溝通與配合,也就無法實現萬物互聯。再比如說我的AI算法優化得再好,沒有高頻次、及時的數據輸入,空有強大的運算力也得不出任何結果。而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方向,那就是這些技術的基礎——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必須率先發展起來,對第四次技術革命的種種設想才能實現。

03 信息革命5G先行

說到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5G敢認第二,恐怕沒人敢認第一。

4G時代滿足了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通信需求;而5G時代,除了對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流量密度、時延、峰值速率、移動性等方面均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連接需求正在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擴展到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5G創新性地運用了大規模天線陣列、波束成形、毫米波等技術,極大程度提高了通信的速率、質量和抗干擾能力。也是未來萬物互聯、人機交互所依賴的新一代通信技術。

5G技術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NEXT TECH)

也許聰明的你會反問:我們國家把未來經濟的增長都押注在5G上可行嗎?當然,除了5G外,我們還有許多高新技術有待發展,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等,但5G卻是這頂科技皇冠上最為耀眼的明珠,毫無懸念地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

事實上,我們有發展5G的底氣。中國在全球5G競賽中的領先有目共睹。據相關統計,我國提交的5G國際標準文稿佔全球的32%,主導標準化項目佔比達40% ,推進速度、推進質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全球5G準備度排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A National Spectrum Strategy to Lead in 5G, CTIA)

從專利的角度看,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去年年底發佈的5G專利報告,華為、中興、OPPO和中國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這四家公司,一共擁有全球36%的5G標準必要專利(5G SEP)。這個數字,是中國公司在4G專利中佔比的兩倍多。相比之下,包括高通和英特爾在內的美國科技巨頭,只持有14%的關鍵5G專利。可見,中國5G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各企業5G專利技術持有數量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ho is leading the 5G patent race, IPlytics)

那麼國內5G誰佔鰲頭呢?毫無疑問——華為!

04 5G的"帶頭大哥"——華為

說起華為,大家應該不陌生。運營商業務是華為故事的起點,在經歷2G起步、3G追趕、4G同步後,並實現5G超越。公司的通信設備產品完整佈局基站接入網,傳輸網以及核心網絡全產業鏈。經過4G多年的積累,2017年華為首次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電信設備運營商,2018年運營商業務收入2940億元。

消費者業務亦是華為另一顆樹上結出的碩果。華為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硬件,向外輻射手機配件、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產品等硬件終端,以及互聯網應用等,建立了相對完整和豐富的生態,也為後續IoT應用場景打下基礎。

企業業務方面,華為基於在運營商業務中積累的能力,拓展ICT 產業,攜手上萬家公司合作

共贏一起分享成功成果。通過"無處不在的聯接+數字平臺+無所不及的智能",致力於做數字中國的底座。

最後則是車聯網業務,這將是一個全新的業務單元。華為正在佈局汽車行業的業務內容和業務邊界,並致力於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零部件供應商。據機構樂觀預計,這塊業務2025年有望達到500億美元。

華為業務的起承轉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國金證券)

那麼這位"帶頭大哥"究竟有多強大?簡單來說就是以一己之力挑戰眾多世界高科技企業的"怪獸"企業,是世界上唯一能做到在通信領域上下游全佈局的公司,是唯一可以獨立完成5G 網絡建設的廠商。可想而知其產業鏈環節間的協同性是何等"變態"。

華為與全球通訊行業知名公司對比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百科新生活)

正是這樣一位從不"偏科"的通信領域"全才",讓中國科技挺直了脊樑骨。

我們不妨再欣賞一下這位"帶頭大哥"的風采:

華為從為中國農村地區供應電信設備起步,目前,中國依舊是華為最大市場。隨後,華為擴張到了其他發展中市場,並在歐洲電信市場拿下大量份額。華為依舊在170多個國家運營,僱傭了18萬名員工。這短短30年出頭的增長速度足以碾壓各種全球"巨頭"。

華為營收增長(分地區)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從研發費用來看,華為的研發預算位居中國科技公司之首,去年投入了130億美元開發自主技術,超過了英特爾公司,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研發預算幾乎一樣多,更是超過了阿狸、騰訊、中興、百度的總和。華為約有8萬名員工從事研發工作,佔據員工總量的45%。

華為2017年研發費用情況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從電信設備市場份額看,2015年華為就已成為了全球最大網絡設備製造商。這些設備包括基站、路由器、調制解調器以及交換機。迎頭趕上西方廠商數十年的發展。

電信設備市場份額(以營收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智能手機方面,華為2018年已經趕超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供應商,僅次於三星電子。華為P20等手機採用了一流的攝影技術,協助改變了中國製造設備的廉價仿製品形象。

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以營收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這就是華為的全部了嗎?不!強大的不僅是表象,更是其內部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華為對每位員工都是多維度激勵的,不僅有傳統的獎金、補貼激勵,更是有按年算的股權(虛擬股)分紅,總而言之就是多勞多得,公司以此綁定了員工與公司的利益。此外,華為的整個工作環境也都是結果導向的,領導風格相對務實,有助於留住實實在在、踏實肯幹的員工。公司還會提供給員工良好的事業發展和培訓機會,帶給員工看得見、摸得著的晉升空間,而非停留在"畫餅"層面。這也切實有助於激發員工的工作慾望。對華為人來講,晚上9點到家是occasionlly,10點到家是always,11點到家是sometimes。

華為的激勵體系

"

01 國家何以興旺?

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個"傍美定律"—— 從二次大戰結束迄今,後發國家現代化成功的充分且必要條件是:該國當政者面臨重大外部威脅,並選擇美國作為抵禦這一威脅的保障。

韓國和日本看上去是最成功的正面例子——它們一無佔主導的西方文化;二無民主;三無憲政,一個在二戰被打的落花流水,另一個在朝鮮戰爭中遭滅頂之災。然而它們終究還是成為了發達經濟體,其中緣由似乎都是因為抱了美國"大腿"。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再看印度和菲律賓兩個反面例子——它們接受了宗主國的法律制度和文化,高比例的英語人口,尤其是菲律賓,文化幾乎全盤西化,基督徒占人口絕大多數。但在獨立後的現代化進程中,它們顯然是失敗者。且不仔細展開說這兩個國家,就連成功"抱大腿"的日韓現在也一個面臨著"失去的二十年",另一個深陷"政府信任危機"。

這不禁讓人深思——效仿西方國家的制度和模式真的能走向成功嗎?

有關國家如何才能興旺,數學家科布(C. W. Cobb)和經濟學家保羅·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似乎更有發言權。二者提出了國家發展中一個極為根本的理論——生產力函數。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國家的發展取決於三個因素:勞動力、資本投入、科技。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就是以勞動力,或者說"人口紅利"起家的,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低成本的勞動力為企業創造利潤,這無疑是中國崛起的第一階段。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國有體制"被打破,各路人馬紛紛"下海"創業,投資建廠,中國經濟再次煥發"第二春",修路、造房、建廠、購置機器設備、擴大生產,即為資本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那麼這兩條路現在還能行得通麼?

從人口來看,似乎行不通。自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出生率一直平穩下降,人口增長的"劉易斯拐點"已過,依賴廉價勞動力大量供給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看看農民工、製造業一線勞動者近20年來飛漲的工資水平就知道現在要改弦易轍了。

中國人口出生率(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那靠資本投入呢?似乎也很難走。2009年"四萬億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無疑是巨大的,然而到了14、15年,儘管M2增量還是很大(儘管增速不算高,但基數大導致增量大),但對經濟的拉動效應已然不明顯,這就是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

M2和GDP同比增速(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既然人口、投資通通都不行,那麼唯一出路就是科技了。

02 科技的"風口"在哪裡

科技革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第一反應可能是蒸汽機、電力革命等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的概念。事實上二戰後,技術的發展對於生產力的提升不像一、二次工業革命那樣有跨越式的增長,而是漸進階梯式地推動生產力逐級上升。

二戰後我們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開闢了信息時代。信息時代有幾個重要特點:首先,引入了信息處理技術,從而使產業的自動化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其次,仰賴於及時而快速的通信設施,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信息傳遞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最後,信息和計算機與人類進行深度結合,甚至參與了人類的知覺活動、概念活動和原動性活動,儘可能把人類從繁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技術變革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越聲研究依據公開資料整理)

偉人誠不欺我也,馬克思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遙看對岸的"燈塔國",我們無法否認,正是因為科技的發展,才帶來了百年基業常青。從美股走勢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長牛"、"慢牛"背後,都是領先世界的技術實力在為其"撐腰"。

美國標普500走勢與技術發展的關係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事實上,A股歷史上的兩輪大牛市,背後並非都是由於經濟基本面的變化,也是科技週期引領的。07年的牛市是以房地產、基建產業鏈為主導的重工業引領的;而15年恰逢經濟經濟"L型"探底,經濟增速換擋,但牛市恰恰是在這時孕育的。15年牛市背後是"互聯網+"帶來的產業互聯和產業智能化預期所推動的。除了這兩輪大牛市,1996-2001年的互聯網革命也給A股帶來了長達5年的"長牛"。可以說,每輪牛市背後,科技週期的引領作用無處不在。

上證指數走勢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而如今我們站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尾巴上,正看著第四次科技革命向我們迎面走來。第四次科技革命就是以智能化為代表的各類技術,比如物聯網、AI技術、人機交互等。

第四次工業革命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新華科技)

不過要實現這些技術的應用場景,光靠技術本身還不行。比如說我的傳感技術再牛X也不過是提升了單個及其的識別精準度而已,無法實現機器之間無需人為操控的溝通與配合,也就無法實現萬物互聯。再比如說我的AI算法優化得再好,沒有高頻次、及時的數據輸入,空有強大的運算力也得不出任何結果。而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方向,那就是這些技術的基礎——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必須率先發展起來,對第四次技術革命的種種設想才能實現。

03 信息革命5G先行

說到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5G敢認第二,恐怕沒人敢認第一。

4G時代滿足了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通信需求;而5G時代,除了對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流量密度、時延、峰值速率、移動性等方面均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連接需求正在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擴展到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5G創新性地運用了大規模天線陣列、波束成形、毫米波等技術,極大程度提高了通信的速率、質量和抗干擾能力。也是未來萬物互聯、人機交互所依賴的新一代通信技術。

5G技術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NEXT TECH)

也許聰明的你會反問:我們國家把未來經濟的增長都押注在5G上可行嗎?當然,除了5G外,我們還有許多高新技術有待發展,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等,但5G卻是這頂科技皇冠上最為耀眼的明珠,毫無懸念地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

事實上,我們有發展5G的底氣。中國在全球5G競賽中的領先有目共睹。據相關統計,我國提交的5G國際標準文稿佔全球的32%,主導標準化項目佔比達40% ,推進速度、推進質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全球5G準備度排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A National Spectrum Strategy to Lead in 5G, CTIA)

從專利的角度看,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去年年底發佈的5G專利報告,華為、中興、OPPO和中國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這四家公司,一共擁有全球36%的5G標準必要專利(5G SEP)。這個數字,是中國公司在4G專利中佔比的兩倍多。相比之下,包括高通和英特爾在內的美國科技巨頭,只持有14%的關鍵5G專利。可見,中國5G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各企業5G專利技術持有數量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ho is leading the 5G patent race, IPlytics)

那麼國內5G誰佔鰲頭呢?毫無疑問——華為!

04 5G的"帶頭大哥"——華為

說起華為,大家應該不陌生。運營商業務是華為故事的起點,在經歷2G起步、3G追趕、4G同步後,並實現5G超越。公司的通信設備產品完整佈局基站接入網,傳輸網以及核心網絡全產業鏈。經過4G多年的積累,2017年華為首次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電信設備運營商,2018年運營商業務收入2940億元。

消費者業務亦是華為另一顆樹上結出的碩果。華為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硬件,向外輻射手機配件、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產品等硬件終端,以及互聯網應用等,建立了相對完整和豐富的生態,也為後續IoT應用場景打下基礎。

企業業務方面,華為基於在運營商業務中積累的能力,拓展ICT 產業,攜手上萬家公司合作

共贏一起分享成功成果。通過"無處不在的聯接+數字平臺+無所不及的智能",致力於做數字中國的底座。

最後則是車聯網業務,這將是一個全新的業務單元。華為正在佈局汽車行業的業務內容和業務邊界,並致力於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零部件供應商。據機構樂觀預計,這塊業務2025年有望達到500億美元。

華為業務的起承轉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國金證券)

那麼這位"帶頭大哥"究竟有多強大?簡單來說就是以一己之力挑戰眾多世界高科技企業的"怪獸"企業,是世界上唯一能做到在通信領域上下游全佈局的公司,是唯一可以獨立完成5G 網絡建設的廠商。可想而知其產業鏈環節間的協同性是何等"變態"。

華為與全球通訊行業知名公司對比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百科新生活)

正是這樣一位從不"偏科"的通信領域"全才",讓中國科技挺直了脊樑骨。

我們不妨再欣賞一下這位"帶頭大哥"的風采:

華為從為中國農村地區供應電信設備起步,目前,中國依舊是華為最大市場。隨後,華為擴張到了其他發展中市場,並在歐洲電信市場拿下大量份額。華為依舊在170多個國家運營,僱傭了18萬名員工。這短短30年出頭的增長速度足以碾壓各種全球"巨頭"。

華為營收增長(分地區)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從研發費用來看,華為的研發預算位居中國科技公司之首,去年投入了130億美元開發自主技術,超過了英特爾公司,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研發預算幾乎一樣多,更是超過了阿狸、騰訊、中興、百度的總和。華為約有8萬名員工從事研發工作,佔據員工總量的45%。

華為2017年研發費用情況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從電信設備市場份額看,2015年華為就已成為了全球最大網絡設備製造商。這些設備包括基站、路由器、調制解調器以及交換機。迎頭趕上西方廠商數十年的發展。

電信設備市場份額(以營收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智能手機方面,華為2018年已經趕超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供應商,僅次於三星電子。華為P20等手機採用了一流的攝影技術,協助改變了中國製造設備的廉價仿製品形象。

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以營收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這就是華為的全部了嗎?不!強大的不僅是表象,更是其內部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華為對每位員工都是多維度激勵的,不僅有傳統的獎金、補貼激勵,更是有按年算的股權(虛擬股)分紅,總而言之就是多勞多得,公司以此綁定了員工與公司的利益。此外,華為的整個工作環境也都是結果導向的,領導風格相對務實,有助於留住實實在在、踏實肯幹的員工。公司還會提供給員工良好的事業發展和培訓機會,帶給員工看得見、摸得著的晉升空間,而非停留在"畫餅"層面。這也切實有助於激發員工的工作慾望。對華為人來講,晚上9點到家是occasionlly,10點到家是always,11點到家是sometimes。

華為的激勵體系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中信建投)

管理模式方面,華為精心打造了DSTE框架,涵蓋了從戰略制定到戰略評估的全部環節,創造了一個"閉環"。這套體系覆蓋了包括規劃、收益與成本分析、可行性分析、資源調配、運營管理、績效評估與評價、反饋在內的多個環節,全方位、多角度、無死角地抓住從戰略的提出到改進的方方面面,堪稱管理與內控的典範。

華為的DSTE框架

"

01 國家何以興旺?

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個"傍美定律"—— 從二次大戰結束迄今,後發國家現代化成功的充分且必要條件是:該國當政者面臨重大外部威脅,並選擇美國作為抵禦這一威脅的保障。

韓國和日本看上去是最成功的正面例子——它們一無佔主導的西方文化;二無民主;三無憲政,一個在二戰被打的落花流水,另一個在朝鮮戰爭中遭滅頂之災。然而它們終究還是成為了發達經濟體,其中緣由似乎都是因為抱了美國"大腿"。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再看印度和菲律賓兩個反面例子——它們接受了宗主國的法律制度和文化,高比例的英語人口,尤其是菲律賓,文化幾乎全盤西化,基督徒占人口絕大多數。但在獨立後的現代化進程中,它們顯然是失敗者。且不仔細展開說這兩個國家,就連成功"抱大腿"的日韓現在也一個面臨著"失去的二十年",另一個深陷"政府信任危機"。

這不禁讓人深思——效仿西方國家的制度和模式真的能走向成功嗎?

有關國家如何才能興旺,數學家科布(C. W. Cobb)和經濟學家保羅·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似乎更有發言權。二者提出了國家發展中一個極為根本的理論——生產力函數。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國家的發展取決於三個因素:勞動力、資本投入、科技。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就是以勞動力,或者說"人口紅利"起家的,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低成本的勞動力為企業創造利潤,這無疑是中國崛起的第一階段。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國有體制"被打破,各路人馬紛紛"下海"創業,投資建廠,中國經濟再次煥發"第二春",修路、造房、建廠、購置機器設備、擴大生產,即為資本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那麼這兩條路現在還能行得通麼?

從人口來看,似乎行不通。自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出生率一直平穩下降,人口增長的"劉易斯拐點"已過,依賴廉價勞動力大量供給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看看農民工、製造業一線勞動者近20年來飛漲的工資水平就知道現在要改弦易轍了。

中國人口出生率(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那靠資本投入呢?似乎也很難走。2009年"四萬億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無疑是巨大的,然而到了14、15年,儘管M2增量還是很大(儘管增速不算高,但基數大導致增量大),但對經濟的拉動效應已然不明顯,這就是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

M2和GDP同比增速(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既然人口、投資通通都不行,那麼唯一出路就是科技了。

02 科技的"風口"在哪裡

科技革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第一反應可能是蒸汽機、電力革命等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的概念。事實上二戰後,技術的發展對於生產力的提升不像一、二次工業革命那樣有跨越式的增長,而是漸進階梯式地推動生產力逐級上升。

二戰後我們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開闢了信息時代。信息時代有幾個重要特點:首先,引入了信息處理技術,從而使產業的自動化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其次,仰賴於及時而快速的通信設施,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信息傳遞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最後,信息和計算機與人類進行深度結合,甚至參與了人類的知覺活動、概念活動和原動性活動,儘可能把人類從繁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技術變革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越聲研究依據公開資料整理)

偉人誠不欺我也,馬克思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遙看對岸的"燈塔國",我們無法否認,正是因為科技的發展,才帶來了百年基業常青。從美股走勢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長牛"、"慢牛"背後,都是領先世界的技術實力在為其"撐腰"。

美國標普500走勢與技術發展的關係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事實上,A股歷史上的兩輪大牛市,背後並非都是由於經濟基本面的變化,也是科技週期引領的。07年的牛市是以房地產、基建產業鏈為主導的重工業引領的;而15年恰逢經濟經濟"L型"探底,經濟增速換擋,但牛市恰恰是在這時孕育的。15年牛市背後是"互聯網+"帶來的產業互聯和產業智能化預期所推動的。除了這兩輪大牛市,1996-2001年的互聯網革命也給A股帶來了長達5年的"長牛"。可以說,每輪牛市背後,科技週期的引領作用無處不在。

上證指數走勢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而如今我們站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尾巴上,正看著第四次科技革命向我們迎面走來。第四次科技革命就是以智能化為代表的各類技術,比如物聯網、AI技術、人機交互等。

第四次工業革命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新華科技)

不過要實現這些技術的應用場景,光靠技術本身還不行。比如說我的傳感技術再牛X也不過是提升了單個及其的識別精準度而已,無法實現機器之間無需人為操控的溝通與配合,也就無法實現萬物互聯。再比如說我的AI算法優化得再好,沒有高頻次、及時的數據輸入,空有強大的運算力也得不出任何結果。而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方向,那就是這些技術的基礎——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必須率先發展起來,對第四次技術革命的種種設想才能實現。

03 信息革命5G先行

說到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5G敢認第二,恐怕沒人敢認第一。

4G時代滿足了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通信需求;而5G時代,除了對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流量密度、時延、峰值速率、移動性等方面均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連接需求正在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擴展到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5G創新性地運用了大規模天線陣列、波束成形、毫米波等技術,極大程度提高了通信的速率、質量和抗干擾能力。也是未來萬物互聯、人機交互所依賴的新一代通信技術。

5G技術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NEXT TECH)

也許聰明的你會反問:我們國家把未來經濟的增長都押注在5G上可行嗎?當然,除了5G外,我們還有許多高新技術有待發展,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等,但5G卻是這頂科技皇冠上最為耀眼的明珠,毫無懸念地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

事實上,我們有發展5G的底氣。中國在全球5G競賽中的領先有目共睹。據相關統計,我國提交的5G國際標準文稿佔全球的32%,主導標準化項目佔比達40% ,推進速度、推進質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全球5G準備度排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A National Spectrum Strategy to Lead in 5G, CTIA)

從專利的角度看,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去年年底發佈的5G專利報告,華為、中興、OPPO和中國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這四家公司,一共擁有全球36%的5G標準必要專利(5G SEP)。這個數字,是中國公司在4G專利中佔比的兩倍多。相比之下,包括高通和英特爾在內的美國科技巨頭,只持有14%的關鍵5G專利。可見,中國5G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各企業5G專利技術持有數量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ho is leading the 5G patent race, IPlytics)

那麼國內5G誰佔鰲頭呢?毫無疑問——華為!

04 5G的"帶頭大哥"——華為

說起華為,大家應該不陌生。運營商業務是華為故事的起點,在經歷2G起步、3G追趕、4G同步後,並實現5G超越。公司的通信設備產品完整佈局基站接入網,傳輸網以及核心網絡全產業鏈。經過4G多年的積累,2017年華為首次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電信設備運營商,2018年運營商業務收入2940億元。

消費者業務亦是華為另一顆樹上結出的碩果。華為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硬件,向外輻射手機配件、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產品等硬件終端,以及互聯網應用等,建立了相對完整和豐富的生態,也為後續IoT應用場景打下基礎。

企業業務方面,華為基於在運營商業務中積累的能力,拓展ICT 產業,攜手上萬家公司合作

共贏一起分享成功成果。通過"無處不在的聯接+數字平臺+無所不及的智能",致力於做數字中國的底座。

最後則是車聯網業務,這將是一個全新的業務單元。華為正在佈局汽車行業的業務內容和業務邊界,並致力於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零部件供應商。據機構樂觀預計,這塊業務2025年有望達到500億美元。

華為業務的起承轉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國金證券)

那麼這位"帶頭大哥"究竟有多強大?簡單來說就是以一己之力挑戰眾多世界高科技企業的"怪獸"企業,是世界上唯一能做到在通信領域上下游全佈局的公司,是唯一可以獨立完成5G 網絡建設的廠商。可想而知其產業鏈環節間的協同性是何等"變態"。

華為與全球通訊行業知名公司對比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百科新生活)

正是這樣一位從不"偏科"的通信領域"全才",讓中國科技挺直了脊樑骨。

我們不妨再欣賞一下這位"帶頭大哥"的風采:

華為從為中國農村地區供應電信設備起步,目前,中國依舊是華為最大市場。隨後,華為擴張到了其他發展中市場,並在歐洲電信市場拿下大量份額。華為依舊在170多個國家運營,僱傭了18萬名員工。這短短30年出頭的增長速度足以碾壓各種全球"巨頭"。

華為營收增長(分地區)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從研發費用來看,華為的研發預算位居中國科技公司之首,去年投入了130億美元開發自主技術,超過了英特爾公司,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研發預算幾乎一樣多,更是超過了阿狸、騰訊、中興、百度的總和。華為約有8萬名員工從事研發工作,佔據員工總量的45%。

華為2017年研發費用情況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從電信設備市場份額看,2015年華為就已成為了全球最大網絡設備製造商。這些設備包括基站、路由器、調制解調器以及交換機。迎頭趕上西方廠商數十年的發展。

電信設備市場份額(以營收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智能手機方面,華為2018年已經趕超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供應商,僅次於三星電子。華為P20等手機採用了一流的攝影技術,協助改變了中國製造設備的廉價仿製品形象。

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以營收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這就是華為的全部了嗎?不!強大的不僅是表象,更是其內部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華為對每位員工都是多維度激勵的,不僅有傳統的獎金、補貼激勵,更是有按年算的股權(虛擬股)分紅,總而言之就是多勞多得,公司以此綁定了員工與公司的利益。此外,華為的整個工作環境也都是結果導向的,領導風格相對務實,有助於留住實實在在、踏實肯幹的員工。公司還會提供給員工良好的事業發展和培訓機會,帶給員工看得見、摸得著的晉升空間,而非停留在"畫餅"層面。這也切實有助於激發員工的工作慾望。對華為人來講,晚上9點到家是occasionlly,10點到家是always,11點到家是sometimes。

華為的激勵體系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中信建投)

管理模式方面,華為精心打造了DSTE框架,涵蓋了從戰略制定到戰略評估的全部環節,創造了一個"閉環"。這套體系覆蓋了包括規劃、收益與成本分析、可行性分析、資源調配、運營管理、績效評估與評價、反饋在內的多個環節,全方位、多角度、無死角地抓住從戰略的提出到改進的方方面面,堪稱管理與內控的典範。

華為的DSTE框架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中信建投)

可以說,正是有了這樣的內部體系,華為才能在通信市場上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光有"帶頭大哥"的匹夫之勇就足以平天下了嗎?我們繼續往下看。

05 "大哥"背後的"小弟"們

在講"小弟"之前,我們不妨先看一下5G的產業鏈。整個產業鏈相對冗長和複雜,涉及到的材料、元器件、設備、配套相對較多。因此整個產業的投資能帶動許許多多產業環節景氣度的提升。處於篇幅限制,這裡就不各環節展開細講,僅僅是對各個產業環節做個大體的介紹。

5G產業鏈

"

01 國家何以興旺?

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個"傍美定律"—— 從二次大戰結束迄今,後發國家現代化成功的充分且必要條件是:該國當政者面臨重大外部威脅,並選擇美國作為抵禦這一威脅的保障。

韓國和日本看上去是最成功的正面例子——它們一無佔主導的西方文化;二無民主;三無憲政,一個在二戰被打的落花流水,另一個在朝鮮戰爭中遭滅頂之災。然而它們終究還是成為了發達經濟體,其中緣由似乎都是因為抱了美國"大腿"。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再看印度和菲律賓兩個反面例子——它們接受了宗主國的法律制度和文化,高比例的英語人口,尤其是菲律賓,文化幾乎全盤西化,基督徒占人口絕大多數。但在獨立後的現代化進程中,它們顯然是失敗者。且不仔細展開說這兩個國家,就連成功"抱大腿"的日韓現在也一個面臨著"失去的二十年",另一個深陷"政府信任危機"。

這不禁讓人深思——效仿西方國家的制度和模式真的能走向成功嗎?

有關國家如何才能興旺,數學家科布(C. W. Cobb)和經濟學家保羅·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似乎更有發言權。二者提出了國家發展中一個極為根本的理論——生產力函數。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國家的發展取決於三個因素:勞動力、資本投入、科技。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就是以勞動力,或者說"人口紅利"起家的,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低成本的勞動力為企業創造利潤,這無疑是中國崛起的第一階段。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國有體制"被打破,各路人馬紛紛"下海"創業,投資建廠,中國經濟再次煥發"第二春",修路、造房、建廠、購置機器設備、擴大生產,即為資本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那麼這兩條路現在還能行得通麼?

從人口來看,似乎行不通。自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出生率一直平穩下降,人口增長的"劉易斯拐點"已過,依賴廉價勞動力大量供給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看看農民工、製造業一線勞動者近20年來飛漲的工資水平就知道現在要改弦易轍了。

中國人口出生率(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那靠資本投入呢?似乎也很難走。2009年"四萬億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無疑是巨大的,然而到了14、15年,儘管M2增量還是很大(儘管增速不算高,但基數大導致增量大),但對經濟的拉動效應已然不明顯,這就是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

M2和GDP同比增速(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既然人口、投資通通都不行,那麼唯一出路就是科技了。

02 科技的"風口"在哪裡

科技革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第一反應可能是蒸汽機、電力革命等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的概念。事實上二戰後,技術的發展對於生產力的提升不像一、二次工業革命那樣有跨越式的增長,而是漸進階梯式地推動生產力逐級上升。

二戰後我們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開闢了信息時代。信息時代有幾個重要特點:首先,引入了信息處理技術,從而使產業的自動化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其次,仰賴於及時而快速的通信設施,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信息傳遞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最後,信息和計算機與人類進行深度結合,甚至參與了人類的知覺活動、概念活動和原動性活動,儘可能把人類從繁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技術變革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越聲研究依據公開資料整理)

偉人誠不欺我也,馬克思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遙看對岸的"燈塔國",我們無法否認,正是因為科技的發展,才帶來了百年基業常青。從美股走勢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長牛"、"慢牛"背後,都是領先世界的技術實力在為其"撐腰"。

美國標普500走勢與技術發展的關係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事實上,A股歷史上的兩輪大牛市,背後並非都是由於經濟基本面的變化,也是科技週期引領的。07年的牛市是以房地產、基建產業鏈為主導的重工業引領的;而15年恰逢經濟經濟"L型"探底,經濟增速換擋,但牛市恰恰是在這時孕育的。15年牛市背後是"互聯網+"帶來的產業互聯和產業智能化預期所推動的。除了這兩輪大牛市,1996-2001年的互聯網革命也給A股帶來了長達5年的"長牛"。可以說,每輪牛市背後,科技週期的引領作用無處不在。

上證指數走勢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而如今我們站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尾巴上,正看著第四次科技革命向我們迎面走來。第四次科技革命就是以智能化為代表的各類技術,比如物聯網、AI技術、人機交互等。

第四次工業革命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新華科技)

不過要實現這些技術的應用場景,光靠技術本身還不行。比如說我的傳感技術再牛X也不過是提升了單個及其的識別精準度而已,無法實現機器之間無需人為操控的溝通與配合,也就無法實現萬物互聯。再比如說我的AI算法優化得再好,沒有高頻次、及時的數據輸入,空有強大的運算力也得不出任何結果。而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方向,那就是這些技術的基礎——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必須率先發展起來,對第四次技術革命的種種設想才能實現。

03 信息革命5G先行

說到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5G敢認第二,恐怕沒人敢認第一。

4G時代滿足了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通信需求;而5G時代,除了對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流量密度、時延、峰值速率、移動性等方面均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連接需求正在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擴展到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5G創新性地運用了大規模天線陣列、波束成形、毫米波等技術,極大程度提高了通信的速率、質量和抗干擾能力。也是未來萬物互聯、人機交互所依賴的新一代通信技術。

5G技術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NEXT TECH)

也許聰明的你會反問:我們國家把未來經濟的增長都押注在5G上可行嗎?當然,除了5G外,我們還有許多高新技術有待發展,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等,但5G卻是這頂科技皇冠上最為耀眼的明珠,毫無懸念地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

事實上,我們有發展5G的底氣。中國在全球5G競賽中的領先有目共睹。據相關統計,我國提交的5G國際標準文稿佔全球的32%,主導標準化項目佔比達40% ,推進速度、推進質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全球5G準備度排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A National Spectrum Strategy to Lead in 5G, CTIA)

從專利的角度看,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去年年底發佈的5G專利報告,華為、中興、OPPO和中國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這四家公司,一共擁有全球36%的5G標準必要專利(5G SEP)。這個數字,是中國公司在4G專利中佔比的兩倍多。相比之下,包括高通和英特爾在內的美國科技巨頭,只持有14%的關鍵5G專利。可見,中國5G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各企業5G專利技術持有數量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ho is leading the 5G patent race, IPlytics)

那麼國內5G誰佔鰲頭呢?毫無疑問——華為!

04 5G的"帶頭大哥"——華為

說起華為,大家應該不陌生。運營商業務是華為故事的起點,在經歷2G起步、3G追趕、4G同步後,並實現5G超越。公司的通信設備產品完整佈局基站接入網,傳輸網以及核心網絡全產業鏈。經過4G多年的積累,2017年華為首次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電信設備運營商,2018年運營商業務收入2940億元。

消費者業務亦是華為另一顆樹上結出的碩果。華為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硬件,向外輻射手機配件、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產品等硬件終端,以及互聯網應用等,建立了相對完整和豐富的生態,也為後續IoT應用場景打下基礎。

企業業務方面,華為基於在運營商業務中積累的能力,拓展ICT 產業,攜手上萬家公司合作

共贏一起分享成功成果。通過"無處不在的聯接+數字平臺+無所不及的智能",致力於做數字中國的底座。

最後則是車聯網業務,這將是一個全新的業務單元。華為正在佈局汽車行業的業務內容和業務邊界,並致力於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零部件供應商。據機構樂觀預計,這塊業務2025年有望達到500億美元。

華為業務的起承轉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國金證券)

那麼這位"帶頭大哥"究竟有多強大?簡單來說就是以一己之力挑戰眾多世界高科技企業的"怪獸"企業,是世界上唯一能做到在通信領域上下游全佈局的公司,是唯一可以獨立完成5G 網絡建設的廠商。可想而知其產業鏈環節間的協同性是何等"變態"。

華為與全球通訊行業知名公司對比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百科新生活)

正是這樣一位從不"偏科"的通信領域"全才",讓中國科技挺直了脊樑骨。

我們不妨再欣賞一下這位"帶頭大哥"的風采:

華為從為中國農村地區供應電信設備起步,目前,中國依舊是華為最大市場。隨後,華為擴張到了其他發展中市場,並在歐洲電信市場拿下大量份額。華為依舊在170多個國家運營,僱傭了18萬名員工。這短短30年出頭的增長速度足以碾壓各種全球"巨頭"。

華為營收增長(分地區)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從研發費用來看,華為的研發預算位居中國科技公司之首,去年投入了130億美元開發自主技術,超過了英特爾公司,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研發預算幾乎一樣多,更是超過了阿狸、騰訊、中興、百度的總和。華為約有8萬名員工從事研發工作,佔據員工總量的45%。

華為2017年研發費用情況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從電信設備市場份額看,2015年華為就已成為了全球最大網絡設備製造商。這些設備包括基站、路由器、調制解調器以及交換機。迎頭趕上西方廠商數十年的發展。

電信設備市場份額(以營收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智能手機方面,華為2018年已經趕超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供應商,僅次於三星電子。華為P20等手機採用了一流的攝影技術,協助改變了中國製造設備的廉價仿製品形象。

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以營收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這就是華為的全部了嗎?不!強大的不僅是表象,更是其內部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華為對每位員工都是多維度激勵的,不僅有傳統的獎金、補貼激勵,更是有按年算的股權(虛擬股)分紅,總而言之就是多勞多得,公司以此綁定了員工與公司的利益。此外,華為的整個工作環境也都是結果導向的,領導風格相對務實,有助於留住實實在在、踏實肯幹的員工。公司還會提供給員工良好的事業發展和培訓機會,帶給員工看得見、摸得著的晉升空間,而非停留在"畫餅"層面。這也切實有助於激發員工的工作慾望。對華為人來講,晚上9點到家是occasionlly,10點到家是always,11點到家是sometimes。

華為的激勵體系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中信建投)

管理模式方面,華為精心打造了DSTE框架,涵蓋了從戰略制定到戰略評估的全部環節,創造了一個"閉環"。這套體系覆蓋了包括規劃、收益與成本分析、可行性分析、資源調配、運營管理、績效評估與評價、反饋在內的多個環節,全方位、多角度、無死角地抓住從戰略的提出到改進的方方面面,堪稱管理與內控的典範。

華為的DSTE框架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中信建投)

可以說,正是有了這樣的內部體系,華為才能在通信市場上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光有"帶頭大哥"的匹夫之勇就足以平天下了嗎?我們繼續往下看。

05 "大哥"背後的"小弟"們

在講"小弟"之前,我們不妨先看一下5G的產業鏈。整個產業鏈相對冗長和複雜,涉及到的材料、元器件、設備、配套相對較多。因此整個產業的投資能帶動許許多多產業環節景氣度的提升。處於篇幅限制,這裡就不各環節展開細講,僅僅是對各個產業環節做個大體的介紹。

5G產業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新材料在線)

網絡規劃設計:處於產業鏈最上游的支撐層,對網絡建設進行統一籌備和規劃,包括基於覆蓋和容量規劃的基站選址、無線參數規劃等,並通過模擬仿真對規劃設計的效果進行驗證。5G網絡規劃需要擁有3D場景建模、高精度射線追蹤模型、網絡覆蓋和速率仿真建模、網絡容量和用戶體驗建模等關鍵能力。

基站濾波器:濾波器是基礎層射頻模塊的關鍵部件,長期來看,由於介質濾波器具有體積小、介電數高、損耗小特點,或將取代腔體濾波器成為主流。

射頻器件:無線射頻主要由許多個射頻器件組成,這些射頻器件主要是負責將電磁波信號與射頻信號進行轉換。

芯片:射頻芯片負責無線通信,應用處理器就是傳統意義的CPU和GPU,基帶芯片負責對無線通信的收發信號進行數字信號處理,在整個系統中的位置介於前兩者之間。目前5G芯片領域美國仍佔據主導優勢,但同時中國芯片製造商也在尋求更大的發展。

基站天線:基站天線是基站設備與終端用戶之間的信息能量轉換器,需求主要來自運營商和設備商,受需求量和技術結構升級影響天線預計量價齊升。

基站PCB:5G時代天線集成度要求顯著變高,AAU需要在更小的尺寸內集成更多的組件,需要採用更多層的PCB技術,因此單個基站的PCB用量將會顯著增加,技術壁壘全面提升。並且5G基站的發射功率較4G大幅擴大,要求PCB用基材全面升級PCB的加工難度也會顯著提升。

主設備:5G時代迎來了運營商ICT轉型和融合,全球設備廠商數量從2G的14-15家,下降至3G時代的6-7家,目前只剩下4家(華為、愛立信、諾基亞和中興四家)。4家設備商中以華為產業鏈佈局最廣,不僅涉及5G、還包含AI、雲、軟件、芯片開發以及物聯網。

SDN/NFV:NFV負責各種網元的虛擬化,而SDN負責網絡本身的虛擬化。SDN和NFV將是5G核心網中的關鍵技術,兩者在網絡層面互不依賴,SDN更偏向硬件分離管理,NFV偏向部分傳統硬件功能的軟件化。

光模塊:光模塊的主要功能是在光通信網絡中實現光電信號的轉換,主要包括光信號發射端和接收端兩大部分。以建設初期每年建設45萬座基站,CRAN部署測算,前傳網、接入層、匯聚層和核心層新增需求分別90萬、18萬、7萬和0.3萬隻。

小基站:小基站信號發射覆蓋半徑較小,適合小範圍精確覆蓋,作為宏基站的有效補充。

應用和場景:5G憑藉超高可靠性和超低時延的卓越性能推動超高清視頻、自動駕駛、智慧城市等產業的發展。

梳理完產業鏈,或許大家會有疑惑:5G真的能支撐起國家經濟的發展嗎?把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放在5G上真的合適嗎?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來看看IHS關於5G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的預估。根據IHS評估,全球實際GDP將以2.9%的年平均增長率增長,其中5G將貢獻0.2%的增長。從2020年到2035年,5G為年度GDP創造的貢獻達3萬億美元。從比較的角度來看,此期間5G對全球實際GDP的總體貢獻預計將相當於印度目前的GDP。

5G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度貢獻值(單位:十億美元)

"

01 國家何以興旺?

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個"傍美定律"—— 從二次大戰結束迄今,後發國家現代化成功的充分且必要條件是:該國當政者面臨重大外部威脅,並選擇美國作為抵禦這一威脅的保障。

韓國和日本看上去是最成功的正面例子——它們一無佔主導的西方文化;二無民主;三無憲政,一個在二戰被打的落花流水,另一個在朝鮮戰爭中遭滅頂之災。然而它們終究還是成為了發達經濟體,其中緣由似乎都是因為抱了美國"大腿"。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再看印度和菲律賓兩個反面例子——它們接受了宗主國的法律制度和文化,高比例的英語人口,尤其是菲律賓,文化幾乎全盤西化,基督徒占人口絕大多數。但在獨立後的現代化進程中,它們顯然是失敗者。且不仔細展開說這兩個國家,就連成功"抱大腿"的日韓現在也一個面臨著"失去的二十年",另一個深陷"政府信任危機"。

這不禁讓人深思——效仿西方國家的制度和模式真的能走向成功嗎?

有關國家如何才能興旺,數學家科布(C. W. Cobb)和經濟學家保羅·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似乎更有發言權。二者提出了國家發展中一個極為根本的理論——生產力函數。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國家的發展取決於三個因素:勞動力、資本投入、科技。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就是以勞動力,或者說"人口紅利"起家的,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低成本的勞動力為企業創造利潤,這無疑是中國崛起的第一階段。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國有體制"被打破,各路人馬紛紛"下海"創業,投資建廠,中國經濟再次煥發"第二春",修路、造房、建廠、購置機器設備、擴大生產,即為資本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那麼這兩條路現在還能行得通麼?

從人口來看,似乎行不通。自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出生率一直平穩下降,人口增長的"劉易斯拐點"已過,依賴廉價勞動力大量供給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看看農民工、製造業一線勞動者近20年來飛漲的工資水平就知道現在要改弦易轍了。

中國人口出生率(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那靠資本投入呢?似乎也很難走。2009年"四萬億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無疑是巨大的,然而到了14、15年,儘管M2增量還是很大(儘管增速不算高,但基數大導致增量大),但對經濟的拉動效應已然不明顯,這就是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

M2和GDP同比增速(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既然人口、投資通通都不行,那麼唯一出路就是科技了。

02 科技的"風口"在哪裡

科技革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第一反應可能是蒸汽機、電力革命等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的概念。事實上二戰後,技術的發展對於生產力的提升不像一、二次工業革命那樣有跨越式的增長,而是漸進階梯式地推動生產力逐級上升。

二戰後我們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開闢了信息時代。信息時代有幾個重要特點:首先,引入了信息處理技術,從而使產業的自動化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其次,仰賴於及時而快速的通信設施,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信息傳遞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最後,信息和計算機與人類進行深度結合,甚至參與了人類的知覺活動、概念活動和原動性活動,儘可能把人類從繁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技術變革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越聲研究依據公開資料整理)

偉人誠不欺我也,馬克思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遙看對岸的"燈塔國",我們無法否認,正是因為科技的發展,才帶來了百年基業常青。從美股走勢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長牛"、"慢牛"背後,都是領先世界的技術實力在為其"撐腰"。

美國標普500走勢與技術發展的關係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事實上,A股歷史上的兩輪大牛市,背後並非都是由於經濟基本面的變化,也是科技週期引領的。07年的牛市是以房地產、基建產業鏈為主導的重工業引領的;而15年恰逢經濟經濟"L型"探底,經濟增速換擋,但牛市恰恰是在這時孕育的。15年牛市背後是"互聯網+"帶來的產業互聯和產業智能化預期所推動的。除了這兩輪大牛市,1996-2001年的互聯網革命也給A股帶來了長達5年的"長牛"。可以說,每輪牛市背後,科技週期的引領作用無處不在。

上證指數走勢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而如今我們站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尾巴上,正看著第四次科技革命向我們迎面走來。第四次科技革命就是以智能化為代表的各類技術,比如物聯網、AI技術、人機交互等。

第四次工業革命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新華科技)

不過要實現這些技術的應用場景,光靠技術本身還不行。比如說我的傳感技術再牛X也不過是提升了單個及其的識別精準度而已,無法實現機器之間無需人為操控的溝通與配合,也就無法實現萬物互聯。再比如說我的AI算法優化得再好,沒有高頻次、及時的數據輸入,空有強大的運算力也得不出任何結果。而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方向,那就是這些技術的基礎——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必須率先發展起來,對第四次技術革命的種種設想才能實現。

03 信息革命5G先行

說到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5G敢認第二,恐怕沒人敢認第一。

4G時代滿足了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通信需求;而5G時代,除了對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流量密度、時延、峰值速率、移動性等方面均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連接需求正在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擴展到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5G創新性地運用了大規模天線陣列、波束成形、毫米波等技術,極大程度提高了通信的速率、質量和抗干擾能力。也是未來萬物互聯、人機交互所依賴的新一代通信技術。

5G技術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NEXT TECH)

也許聰明的你會反問:我們國家把未來經濟的增長都押注在5G上可行嗎?當然,除了5G外,我們還有許多高新技術有待發展,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等,但5G卻是這頂科技皇冠上最為耀眼的明珠,毫無懸念地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

事實上,我們有發展5G的底氣。中國在全球5G競賽中的領先有目共睹。據相關統計,我國提交的5G國際標準文稿佔全球的32%,主導標準化項目佔比達40% ,推進速度、推進質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全球5G準備度排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A National Spectrum Strategy to Lead in 5G, CTIA)

從專利的角度看,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去年年底發佈的5G專利報告,華為、中興、OPPO和中國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這四家公司,一共擁有全球36%的5G標準必要專利(5G SEP)。這個數字,是中國公司在4G專利中佔比的兩倍多。相比之下,包括高通和英特爾在內的美國科技巨頭,只持有14%的關鍵5G專利。可見,中國5G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各企業5G專利技術持有數量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ho is leading the 5G patent race, IPlytics)

那麼國內5G誰佔鰲頭呢?毫無疑問——華為!

04 5G的"帶頭大哥"——華為

說起華為,大家應該不陌生。運營商業務是華為故事的起點,在經歷2G起步、3G追趕、4G同步後,並實現5G超越。公司的通信設備產品完整佈局基站接入網,傳輸網以及核心網絡全產業鏈。經過4G多年的積累,2017年華為首次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電信設備運營商,2018年運營商業務收入2940億元。

消費者業務亦是華為另一顆樹上結出的碩果。華為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硬件,向外輻射手機配件、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產品等硬件終端,以及互聯網應用等,建立了相對完整和豐富的生態,也為後續IoT應用場景打下基礎。

企業業務方面,華為基於在運營商業務中積累的能力,拓展ICT 產業,攜手上萬家公司合作

共贏一起分享成功成果。通過"無處不在的聯接+數字平臺+無所不及的智能",致力於做數字中國的底座。

最後則是車聯網業務,這將是一個全新的業務單元。華為正在佈局汽車行業的業務內容和業務邊界,並致力於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零部件供應商。據機構樂觀預計,這塊業務2025年有望達到500億美元。

華為業務的起承轉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國金證券)

那麼這位"帶頭大哥"究竟有多強大?簡單來說就是以一己之力挑戰眾多世界高科技企業的"怪獸"企業,是世界上唯一能做到在通信領域上下游全佈局的公司,是唯一可以獨立完成5G 網絡建設的廠商。可想而知其產業鏈環節間的協同性是何等"變態"。

華為與全球通訊行業知名公司對比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百科新生活)

正是這樣一位從不"偏科"的通信領域"全才",讓中國科技挺直了脊樑骨。

我們不妨再欣賞一下這位"帶頭大哥"的風采:

華為從為中國農村地區供應電信設備起步,目前,中國依舊是華為最大市場。隨後,華為擴張到了其他發展中市場,並在歐洲電信市場拿下大量份額。華為依舊在170多個國家運營,僱傭了18萬名員工。這短短30年出頭的增長速度足以碾壓各種全球"巨頭"。

華為營收增長(分地區)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從研發費用來看,華為的研發預算位居中國科技公司之首,去年投入了130億美元開發自主技術,超過了英特爾公司,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研發預算幾乎一樣多,更是超過了阿狸、騰訊、中興、百度的總和。華為約有8萬名員工從事研發工作,佔據員工總量的45%。

華為2017年研發費用情況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從電信設備市場份額看,2015年華為就已成為了全球最大網絡設備製造商。這些設備包括基站、路由器、調制解調器以及交換機。迎頭趕上西方廠商數十年的發展。

電信設備市場份額(以營收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智能手機方面,華為2018年已經趕超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供應商,僅次於三星電子。華為P20等手機採用了一流的攝影技術,協助改變了中國製造設備的廉價仿製品形象。

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以營收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這就是華為的全部了嗎?不!強大的不僅是表象,更是其內部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華為對每位員工都是多維度激勵的,不僅有傳統的獎金、補貼激勵,更是有按年算的股權(虛擬股)分紅,總而言之就是多勞多得,公司以此綁定了員工與公司的利益。此外,華為的整個工作環境也都是結果導向的,領導風格相對務實,有助於留住實實在在、踏實肯幹的員工。公司還會提供給員工良好的事業發展和培訓機會,帶給員工看得見、摸得著的晉升空間,而非停留在"畫餅"層面。這也切實有助於激發員工的工作慾望。對華為人來講,晚上9點到家是occasionlly,10點到家是always,11點到家是sometimes。

華為的激勵體系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中信建投)

管理模式方面,華為精心打造了DSTE框架,涵蓋了從戰略制定到戰略評估的全部環節,創造了一個"閉環"。這套體系覆蓋了包括規劃、收益與成本分析、可行性分析、資源調配、運營管理、績效評估與評價、反饋在內的多個環節,全方位、多角度、無死角地抓住從戰略的提出到改進的方方面面,堪稱管理與內控的典範。

華為的DSTE框架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中信建投)

可以說,正是有了這樣的內部體系,華為才能在通信市場上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光有"帶頭大哥"的匹夫之勇就足以平天下了嗎?我們繼續往下看。

05 "大哥"背後的"小弟"們

在講"小弟"之前,我們不妨先看一下5G的產業鏈。整個產業鏈相對冗長和複雜,涉及到的材料、元器件、設備、配套相對較多。因此整個產業的投資能帶動許許多多產業環節景氣度的提升。處於篇幅限制,這裡就不各環節展開細講,僅僅是對各個產業環節做個大體的介紹。

5G產業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新材料在線)

網絡規劃設計:處於產業鏈最上游的支撐層,對網絡建設進行統一籌備和規劃,包括基於覆蓋和容量規劃的基站選址、無線參數規劃等,並通過模擬仿真對規劃設計的效果進行驗證。5G網絡規劃需要擁有3D場景建模、高精度射線追蹤模型、網絡覆蓋和速率仿真建模、網絡容量和用戶體驗建模等關鍵能力。

基站濾波器:濾波器是基礎層射頻模塊的關鍵部件,長期來看,由於介質濾波器具有體積小、介電數高、損耗小特點,或將取代腔體濾波器成為主流。

射頻器件:無線射頻主要由許多個射頻器件組成,這些射頻器件主要是負責將電磁波信號與射頻信號進行轉換。

芯片:射頻芯片負責無線通信,應用處理器就是傳統意義的CPU和GPU,基帶芯片負責對無線通信的收發信號進行數字信號處理,在整個系統中的位置介於前兩者之間。目前5G芯片領域美國仍佔據主導優勢,但同時中國芯片製造商也在尋求更大的發展。

基站天線:基站天線是基站設備與終端用戶之間的信息能量轉換器,需求主要來自運營商和設備商,受需求量和技術結構升級影響天線預計量價齊升。

基站PCB:5G時代天線集成度要求顯著變高,AAU需要在更小的尺寸內集成更多的組件,需要採用更多層的PCB技術,因此單個基站的PCB用量將會顯著增加,技術壁壘全面提升。並且5G基站的發射功率較4G大幅擴大,要求PCB用基材全面升級PCB的加工難度也會顯著提升。

主設備:5G時代迎來了運營商ICT轉型和融合,全球設備廠商數量從2G的14-15家,下降至3G時代的6-7家,目前只剩下4家(華為、愛立信、諾基亞和中興四家)。4家設備商中以華為產業鏈佈局最廣,不僅涉及5G、還包含AI、雲、軟件、芯片開發以及物聯網。

SDN/NFV:NFV負責各種網元的虛擬化,而SDN負責網絡本身的虛擬化。SDN和NFV將是5G核心網中的關鍵技術,兩者在網絡層面互不依賴,SDN更偏向硬件分離管理,NFV偏向部分傳統硬件功能的軟件化。

光模塊:光模塊的主要功能是在光通信網絡中實現光電信號的轉換,主要包括光信號發射端和接收端兩大部分。以建設初期每年建設45萬座基站,CRAN部署測算,前傳網、接入層、匯聚層和核心層新增需求分別90萬、18萬、7萬和0.3萬隻。

小基站:小基站信號發射覆蓋半徑較小,適合小範圍精確覆蓋,作為宏基站的有效補充。

應用和場景:5G憑藉超高可靠性和超低時延的卓越性能推動超高清視頻、自動駕駛、智慧城市等產業的發展。

梳理完產業鏈,或許大家會有疑惑:5G真的能支撐起國家經濟的發展嗎?把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放在5G上真的合適嗎?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來看看IHS關於5G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的預估。根據IHS評估,全球實際GDP將以2.9%的年平均增長率增長,其中5G將貢獻0.2%的增長。從2020年到2035年,5G為年度GDP創造的貢獻達3萬億美元。從比較的角度來看,此期間5G對全球實際GDP的總體貢獻預計將相當於印度目前的GDP。

5G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度貢獻值(單位:十億美元)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IHS)

分國家來看,到2035年,5G價值鏈本身將創造3.5萬億美元經濟產出,同時創造2200萬個工作崗位。鑑於人口和投入的相對規模,5G將在中國創造出最多的工作崗位就不足為奇了。分析還顯示上述七個國家的投入將如何影響世界其它地區。許多發展中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正直接跨躍舊的技術,變得更加移動化,5G將對這些移動驅動型經濟體產生重要的經濟影響。美國是對5G投入最多的國家,5G在世界其它地區所創造的經濟活動規模略高於其在美國的規模。

2035年全球5G價值鏈的產出和就業機會

"

01 國家何以興旺?

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個"傍美定律"—— 從二次大戰結束迄今,後發國家現代化成功的充分且必要條件是:該國當政者面臨重大外部威脅,並選擇美國作為抵禦這一威脅的保障。

韓國和日本看上去是最成功的正面例子——它們一無佔主導的西方文化;二無民主;三無憲政,一個在二戰被打的落花流水,另一個在朝鮮戰爭中遭滅頂之災。然而它們終究還是成為了發達經濟體,其中緣由似乎都是因為抱了美國"大腿"。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再看印度和菲律賓兩個反面例子——它們接受了宗主國的法律制度和文化,高比例的英語人口,尤其是菲律賓,文化幾乎全盤西化,基督徒占人口絕大多數。但在獨立後的現代化進程中,它們顯然是失敗者。且不仔細展開說這兩個國家,就連成功"抱大腿"的日韓現在也一個面臨著"失去的二十年",另一個深陷"政府信任危機"。

這不禁讓人深思——效仿西方國家的制度和模式真的能走向成功嗎?

有關國家如何才能興旺,數學家科布(C. W. Cobb)和經濟學家保羅·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似乎更有發言權。二者提出了國家發展中一個極為根本的理論——生產力函數。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國家的發展取決於三個因素:勞動力、資本投入、科技。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就是以勞動力,或者說"人口紅利"起家的,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低成本的勞動力為企業創造利潤,這無疑是中國崛起的第一階段。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國有體制"被打破,各路人馬紛紛"下海"創業,投資建廠,中國經濟再次煥發"第二春",修路、造房、建廠、購置機器設備、擴大生產,即為資本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那麼這兩條路現在還能行得通麼?

從人口來看,似乎行不通。自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出生率一直平穩下降,人口增長的"劉易斯拐點"已過,依賴廉價勞動力大量供給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看看農民工、製造業一線勞動者近20年來飛漲的工資水平就知道現在要改弦易轍了。

中國人口出生率(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那靠資本投入呢?似乎也很難走。2009年"四萬億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無疑是巨大的,然而到了14、15年,儘管M2增量還是很大(儘管增速不算高,但基數大導致增量大),但對經濟的拉動效應已然不明顯,這就是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

M2和GDP同比增速(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既然人口、投資通通都不行,那麼唯一出路就是科技了。

02 科技的"風口"在哪裡

科技革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第一反應可能是蒸汽機、電力革命等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的概念。事實上二戰後,技術的發展對於生產力的提升不像一、二次工業革命那樣有跨越式的增長,而是漸進階梯式地推動生產力逐級上升。

二戰後我們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開闢了信息時代。信息時代有幾個重要特點:首先,引入了信息處理技術,從而使產業的自動化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其次,仰賴於及時而快速的通信設施,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信息傳遞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最後,信息和計算機與人類進行深度結合,甚至參與了人類的知覺活動、概念活動和原動性活動,儘可能把人類從繁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技術變革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越聲研究依據公開資料整理)

偉人誠不欺我也,馬克思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遙看對岸的"燈塔國",我們無法否認,正是因為科技的發展,才帶來了百年基業常青。從美股走勢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長牛"、"慢牛"背後,都是領先世界的技術實力在為其"撐腰"。

美國標普500走勢與技術發展的關係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事實上,A股歷史上的兩輪大牛市,背後並非都是由於經濟基本面的變化,也是科技週期引領的。07年的牛市是以房地產、基建產業鏈為主導的重工業引領的;而15年恰逢經濟經濟"L型"探底,經濟增速換擋,但牛市恰恰是在這時孕育的。15年牛市背後是"互聯網+"帶來的產業互聯和產業智能化預期所推動的。除了這兩輪大牛市,1996-2001年的互聯網革命也給A股帶來了長達5年的"長牛"。可以說,每輪牛市背後,科技週期的引領作用無處不在。

上證指數走勢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而如今我們站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尾巴上,正看著第四次科技革命向我們迎面走來。第四次科技革命就是以智能化為代表的各類技術,比如物聯網、AI技術、人機交互等。

第四次工業革命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新華科技)

不過要實現這些技術的應用場景,光靠技術本身還不行。比如說我的傳感技術再牛X也不過是提升了單個及其的識別精準度而已,無法實現機器之間無需人為操控的溝通與配合,也就無法實現萬物互聯。再比如說我的AI算法優化得再好,沒有高頻次、及時的數據輸入,空有強大的運算力也得不出任何結果。而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方向,那就是這些技術的基礎——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必須率先發展起來,對第四次技術革命的種種設想才能實現。

03 信息革命5G先行

說到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5G敢認第二,恐怕沒人敢認第一。

4G時代滿足了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通信需求;而5G時代,除了對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流量密度、時延、峰值速率、移動性等方面均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連接需求正在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擴展到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5G創新性地運用了大規模天線陣列、波束成形、毫米波等技術,極大程度提高了通信的速率、質量和抗干擾能力。也是未來萬物互聯、人機交互所依賴的新一代通信技術。

5G技術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NEXT TECH)

也許聰明的你會反問:我們國家把未來經濟的增長都押注在5G上可行嗎?當然,除了5G外,我們還有許多高新技術有待發展,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等,但5G卻是這頂科技皇冠上最為耀眼的明珠,毫無懸念地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

事實上,我們有發展5G的底氣。中國在全球5G競賽中的領先有目共睹。據相關統計,我國提交的5G國際標準文稿佔全球的32%,主導標準化項目佔比達40% ,推進速度、推進質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全球5G準備度排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A National Spectrum Strategy to Lead in 5G, CTIA)

從專利的角度看,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去年年底發佈的5G專利報告,華為、中興、OPPO和中國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這四家公司,一共擁有全球36%的5G標準必要專利(5G SEP)。這個數字,是中國公司在4G專利中佔比的兩倍多。相比之下,包括高通和英特爾在內的美國科技巨頭,只持有14%的關鍵5G專利。可見,中國5G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各企業5G專利技術持有數量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ho is leading the 5G patent race, IPlytics)

那麼國內5G誰佔鰲頭呢?毫無疑問——華為!

04 5G的"帶頭大哥"——華為

說起華為,大家應該不陌生。運營商業務是華為故事的起點,在經歷2G起步、3G追趕、4G同步後,並實現5G超越。公司的通信設備產品完整佈局基站接入網,傳輸網以及核心網絡全產業鏈。經過4G多年的積累,2017年華為首次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電信設備運營商,2018年運營商業務收入2940億元。

消費者業務亦是華為另一顆樹上結出的碩果。華為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硬件,向外輻射手機配件、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產品等硬件終端,以及互聯網應用等,建立了相對完整和豐富的生態,也為後續IoT應用場景打下基礎。

企業業務方面,華為基於在運營商業務中積累的能力,拓展ICT 產業,攜手上萬家公司合作

共贏一起分享成功成果。通過"無處不在的聯接+數字平臺+無所不及的智能",致力於做數字中國的底座。

最後則是車聯網業務,這將是一個全新的業務單元。華為正在佈局汽車行業的業務內容和業務邊界,並致力於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零部件供應商。據機構樂觀預計,這塊業務2025年有望達到500億美元。

華為業務的起承轉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國金證券)

那麼這位"帶頭大哥"究竟有多強大?簡單來說就是以一己之力挑戰眾多世界高科技企業的"怪獸"企業,是世界上唯一能做到在通信領域上下游全佈局的公司,是唯一可以獨立完成5G 網絡建設的廠商。可想而知其產業鏈環節間的協同性是何等"變態"。

華為與全球通訊行業知名公司對比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百科新生活)

正是這樣一位從不"偏科"的通信領域"全才",讓中國科技挺直了脊樑骨。

我們不妨再欣賞一下這位"帶頭大哥"的風采:

華為從為中國農村地區供應電信設備起步,目前,中國依舊是華為最大市場。隨後,華為擴張到了其他發展中市場,並在歐洲電信市場拿下大量份額。華為依舊在170多個國家運營,僱傭了18萬名員工。這短短30年出頭的增長速度足以碾壓各種全球"巨頭"。

華為營收增長(分地區)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從研發費用來看,華為的研發預算位居中國科技公司之首,去年投入了130億美元開發自主技術,超過了英特爾公司,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研發預算幾乎一樣多,更是超過了阿狸、騰訊、中興、百度的總和。華為約有8萬名員工從事研發工作,佔據員工總量的45%。

華為2017年研發費用情況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從電信設備市場份額看,2015年華為就已成為了全球最大網絡設備製造商。這些設備包括基站、路由器、調制解調器以及交換機。迎頭趕上西方廠商數十年的發展。

電信設備市場份額(以營收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智能手機方面,華為2018年已經趕超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供應商,僅次於三星電子。華為P20等手機採用了一流的攝影技術,協助改變了中國製造設備的廉價仿製品形象。

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以營收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這就是華為的全部了嗎?不!強大的不僅是表象,更是其內部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華為對每位員工都是多維度激勵的,不僅有傳統的獎金、補貼激勵,更是有按年算的股權(虛擬股)分紅,總而言之就是多勞多得,公司以此綁定了員工與公司的利益。此外,華為的整個工作環境也都是結果導向的,領導風格相對務實,有助於留住實實在在、踏實肯幹的員工。公司還會提供給員工良好的事業發展和培訓機會,帶給員工看得見、摸得著的晉升空間,而非停留在"畫餅"層面。這也切實有助於激發員工的工作慾望。對華為人來講,晚上9點到家是occasionlly,10點到家是always,11點到家是sometimes。

華為的激勵體系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中信建投)

管理模式方面,華為精心打造了DSTE框架,涵蓋了從戰略制定到戰略評估的全部環節,創造了一個"閉環"。這套體系覆蓋了包括規劃、收益與成本分析、可行性分析、資源調配、運營管理、績效評估與評價、反饋在內的多個環節,全方位、多角度、無死角地抓住從戰略的提出到改進的方方面面,堪稱管理與內控的典範。

華為的DSTE框架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中信建投)

可以說,正是有了這樣的內部體系,華為才能在通信市場上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光有"帶頭大哥"的匹夫之勇就足以平天下了嗎?我們繼續往下看。

05 "大哥"背後的"小弟"們

在講"小弟"之前,我們不妨先看一下5G的產業鏈。整個產業鏈相對冗長和複雜,涉及到的材料、元器件、設備、配套相對較多。因此整個產業的投資能帶動許許多多產業環節景氣度的提升。處於篇幅限制,這裡就不各環節展開細講,僅僅是對各個產業環節做個大體的介紹。

5G產業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新材料在線)

網絡規劃設計:處於產業鏈最上游的支撐層,對網絡建設進行統一籌備和規劃,包括基於覆蓋和容量規劃的基站選址、無線參數規劃等,並通過模擬仿真對規劃設計的效果進行驗證。5G網絡規劃需要擁有3D場景建模、高精度射線追蹤模型、網絡覆蓋和速率仿真建模、網絡容量和用戶體驗建模等關鍵能力。

基站濾波器:濾波器是基礎層射頻模塊的關鍵部件,長期來看,由於介質濾波器具有體積小、介電數高、損耗小特點,或將取代腔體濾波器成為主流。

射頻器件:無線射頻主要由許多個射頻器件組成,這些射頻器件主要是負責將電磁波信號與射頻信號進行轉換。

芯片:射頻芯片負責無線通信,應用處理器就是傳統意義的CPU和GPU,基帶芯片負責對無線通信的收發信號進行數字信號處理,在整個系統中的位置介於前兩者之間。目前5G芯片領域美國仍佔據主導優勢,但同時中國芯片製造商也在尋求更大的發展。

基站天線:基站天線是基站設備與終端用戶之間的信息能量轉換器,需求主要來自運營商和設備商,受需求量和技術結構升級影響天線預計量價齊升。

基站PCB:5G時代天線集成度要求顯著變高,AAU需要在更小的尺寸內集成更多的組件,需要採用更多層的PCB技術,因此單個基站的PCB用量將會顯著增加,技術壁壘全面提升。並且5G基站的發射功率較4G大幅擴大,要求PCB用基材全面升級PCB的加工難度也會顯著提升。

主設備:5G時代迎來了運營商ICT轉型和融合,全球設備廠商數量從2G的14-15家,下降至3G時代的6-7家,目前只剩下4家(華為、愛立信、諾基亞和中興四家)。4家設備商中以華為產業鏈佈局最廣,不僅涉及5G、還包含AI、雲、軟件、芯片開發以及物聯網。

SDN/NFV:NFV負責各種網元的虛擬化,而SDN負責網絡本身的虛擬化。SDN和NFV將是5G核心網中的關鍵技術,兩者在網絡層面互不依賴,SDN更偏向硬件分離管理,NFV偏向部分傳統硬件功能的軟件化。

光模塊:光模塊的主要功能是在光通信網絡中實現光電信號的轉換,主要包括光信號發射端和接收端兩大部分。以建設初期每年建設45萬座基站,CRAN部署測算,前傳網、接入層、匯聚層和核心層新增需求分別90萬、18萬、7萬和0.3萬隻。

小基站:小基站信號發射覆蓋半徑較小,適合小範圍精確覆蓋,作為宏基站的有效補充。

應用和場景:5G憑藉超高可靠性和超低時延的卓越性能推動超高清視頻、自動駕駛、智慧城市等產業的發展。

梳理完產業鏈,或許大家會有疑惑:5G真的能支撐起國家經濟的發展嗎?把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放在5G上真的合適嗎?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來看看IHS關於5G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的預估。根據IHS評估,全球實際GDP將以2.9%的年平均增長率增長,其中5G將貢獻0.2%的增長。從2020年到2035年,5G為年度GDP創造的貢獻達3萬億美元。從比較的角度來看,此期間5G對全球實際GDP的總體貢獻預計將相當於印度目前的GDP。

5G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度貢獻值(單位:十億美元)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IHS)

分國家來看,到2035年,5G價值鏈本身將創造3.5萬億美元經濟產出,同時創造2200萬個工作崗位。鑑於人口和投入的相對規模,5G將在中國創造出最多的工作崗位就不足為奇了。分析還顯示上述七個國家的投入將如何影響世界其它地區。許多發展中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正直接跨躍舊的技術,變得更加移動化,5G將對這些移動驅動型經濟體產生重要的經濟影響。美國是對5G投入最多的國家,5G在世界其它地區所創造的經濟活動規模略高於其在美國的規模。

2035年全球5G價值鏈的產出和就業機會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IHS)

但從中國的角度看,按照2020年5G正式商用算起,預計當年將帶動約4840億元的直接產出,2025年、2030年將分別增長到3.3萬億元、6.3萬億元,十年間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9%。在間接產出方面,2020年、2025年和2030年,5G將分別帶動1.2萬億、6.3萬億和10.6萬億元的間接經濟產出,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4%。此外,預計2030年5G將帶動超過800萬人就業,主要來自於電信運營和互聯網服務企業創造的就業機會。

中國2020-2030年5G直接經濟產出和間接經濟產出預測

"

01 國家何以興旺?

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個"傍美定律"—— 從二次大戰結束迄今,後發國家現代化成功的充分且必要條件是:該國當政者面臨重大外部威脅,並選擇美國作為抵禦這一威脅的保障。

韓國和日本看上去是最成功的正面例子——它們一無佔主導的西方文化;二無民主;三無憲政,一個在二戰被打的落花流水,另一個在朝鮮戰爭中遭滅頂之災。然而它們終究還是成為了發達經濟體,其中緣由似乎都是因為抱了美國"大腿"。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再看印度和菲律賓兩個反面例子——它們接受了宗主國的法律制度和文化,高比例的英語人口,尤其是菲律賓,文化幾乎全盤西化,基督徒占人口絕大多數。但在獨立後的現代化進程中,它們顯然是失敗者。且不仔細展開說這兩個國家,就連成功"抱大腿"的日韓現在也一個面臨著"失去的二十年",另一個深陷"政府信任危機"。

這不禁讓人深思——效仿西方國家的制度和模式真的能走向成功嗎?

有關國家如何才能興旺,數學家科布(C. W. Cobb)和經濟學家保羅·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似乎更有發言權。二者提出了國家發展中一個極為根本的理論——生產力函數。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國家的發展取決於三個因素:勞動力、資本投入、科技。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就是以勞動力,或者說"人口紅利"起家的,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低成本的勞動力為企業創造利潤,這無疑是中國崛起的第一階段。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國有體制"被打破,各路人馬紛紛"下海"創業,投資建廠,中國經濟再次煥發"第二春",修路、造房、建廠、購置機器設備、擴大生產,即為資本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那麼這兩條路現在還能行得通麼?

從人口來看,似乎行不通。自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出生率一直平穩下降,人口增長的"劉易斯拐點"已過,依賴廉價勞動力大量供給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看看農民工、製造業一線勞動者近20年來飛漲的工資水平就知道現在要改弦易轍了。

中國人口出生率(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那靠資本投入呢?似乎也很難走。2009年"四萬億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無疑是巨大的,然而到了14、15年,儘管M2增量還是很大(儘管增速不算高,但基數大導致增量大),但對經濟的拉動效應已然不明顯,這就是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

M2和GDP同比增速(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既然人口、投資通通都不行,那麼唯一出路就是科技了。

02 科技的"風口"在哪裡

科技革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第一反應可能是蒸汽機、電力革命等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的概念。事實上二戰後,技術的發展對於生產力的提升不像一、二次工業革命那樣有跨越式的增長,而是漸進階梯式地推動生產力逐級上升。

二戰後我們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開闢了信息時代。信息時代有幾個重要特點:首先,引入了信息處理技術,從而使產業的自動化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其次,仰賴於及時而快速的通信設施,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信息傳遞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最後,信息和計算機與人類進行深度結合,甚至參與了人類的知覺活動、概念活動和原動性活動,儘可能把人類從繁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技術變革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越聲研究依據公開資料整理)

偉人誠不欺我也,馬克思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遙看對岸的"燈塔國",我們無法否認,正是因為科技的發展,才帶來了百年基業常青。從美股走勢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長牛"、"慢牛"背後,都是領先世界的技術實力在為其"撐腰"。

美國標普500走勢與技術發展的關係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事實上,A股歷史上的兩輪大牛市,背後並非都是由於經濟基本面的變化,也是科技週期引領的。07年的牛市是以房地產、基建產業鏈為主導的重工業引領的;而15年恰逢經濟經濟"L型"探底,經濟增速換擋,但牛市恰恰是在這時孕育的。15年牛市背後是"互聯網+"帶來的產業互聯和產業智能化預期所推動的。除了這兩輪大牛市,1996-2001年的互聯網革命也給A股帶來了長達5年的"長牛"。可以說,每輪牛市背後,科技週期的引領作用無處不在。

上證指數走勢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而如今我們站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尾巴上,正看著第四次科技革命向我們迎面走來。第四次科技革命就是以智能化為代表的各類技術,比如物聯網、AI技術、人機交互等。

第四次工業革命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新華科技)

不過要實現這些技術的應用場景,光靠技術本身還不行。比如說我的傳感技術再牛X也不過是提升了單個及其的識別精準度而已,無法實現機器之間無需人為操控的溝通與配合,也就無法實現萬物互聯。再比如說我的AI算法優化得再好,沒有高頻次、及時的數據輸入,空有強大的運算力也得不出任何結果。而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方向,那就是這些技術的基礎——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必須率先發展起來,對第四次技術革命的種種設想才能實現。

03 信息革命5G先行

說到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5G敢認第二,恐怕沒人敢認第一。

4G時代滿足了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通信需求;而5G時代,除了對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流量密度、時延、峰值速率、移動性等方面均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連接需求正在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擴展到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5G創新性地運用了大規模天線陣列、波束成形、毫米波等技術,極大程度提高了通信的速率、質量和抗干擾能力。也是未來萬物互聯、人機交互所依賴的新一代通信技術。

5G技術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NEXT TECH)

也許聰明的你會反問:我們國家把未來經濟的增長都押注在5G上可行嗎?當然,除了5G外,我們還有許多高新技術有待發展,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等,但5G卻是這頂科技皇冠上最為耀眼的明珠,毫無懸念地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

事實上,我們有發展5G的底氣。中國在全球5G競賽中的領先有目共睹。據相關統計,我國提交的5G國際標準文稿佔全球的32%,主導標準化項目佔比達40% ,推進速度、推進質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全球5G準備度排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A National Spectrum Strategy to Lead in 5G, CTIA)

從專利的角度看,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去年年底發佈的5G專利報告,華為、中興、OPPO和中國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這四家公司,一共擁有全球36%的5G標準必要專利(5G SEP)。這個數字,是中國公司在4G專利中佔比的兩倍多。相比之下,包括高通和英特爾在內的美國科技巨頭,只持有14%的關鍵5G專利。可見,中國5G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各企業5G專利技術持有數量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ho is leading the 5G patent race, IPlytics)

那麼國內5G誰佔鰲頭呢?毫無疑問——華為!

04 5G的"帶頭大哥"——華為

說起華為,大家應該不陌生。運營商業務是華為故事的起點,在經歷2G起步、3G追趕、4G同步後,並實現5G超越。公司的通信設備產品完整佈局基站接入網,傳輸網以及核心網絡全產業鏈。經過4G多年的積累,2017年華為首次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電信設備運營商,2018年運營商業務收入2940億元。

消費者業務亦是華為另一顆樹上結出的碩果。華為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硬件,向外輻射手機配件、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產品等硬件終端,以及互聯網應用等,建立了相對完整和豐富的生態,也為後續IoT應用場景打下基礎。

企業業務方面,華為基於在運營商業務中積累的能力,拓展ICT 產業,攜手上萬家公司合作

共贏一起分享成功成果。通過"無處不在的聯接+數字平臺+無所不及的智能",致力於做數字中國的底座。

最後則是車聯網業務,這將是一個全新的業務單元。華為正在佈局汽車行業的業務內容和業務邊界,並致力於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零部件供應商。據機構樂觀預計,這塊業務2025年有望達到500億美元。

華為業務的起承轉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國金證券)

那麼這位"帶頭大哥"究竟有多強大?簡單來說就是以一己之力挑戰眾多世界高科技企業的"怪獸"企業,是世界上唯一能做到在通信領域上下游全佈局的公司,是唯一可以獨立完成5G 網絡建設的廠商。可想而知其產業鏈環節間的協同性是何等"變態"。

華為與全球通訊行業知名公司對比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百科新生活)

正是這樣一位從不"偏科"的通信領域"全才",讓中國科技挺直了脊樑骨。

我們不妨再欣賞一下這位"帶頭大哥"的風采:

華為從為中國農村地區供應電信設備起步,目前,中國依舊是華為最大市場。隨後,華為擴張到了其他發展中市場,並在歐洲電信市場拿下大量份額。華為依舊在170多個國家運營,僱傭了18萬名員工。這短短30年出頭的增長速度足以碾壓各種全球"巨頭"。

華為營收增長(分地區)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從研發費用來看,華為的研發預算位居中國科技公司之首,去年投入了130億美元開發自主技術,超過了英特爾公司,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研發預算幾乎一樣多,更是超過了阿狸、騰訊、中興、百度的總和。華為約有8萬名員工從事研發工作,佔據員工總量的45%。

華為2017年研發費用情況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從電信設備市場份額看,2015年華為就已成為了全球最大網絡設備製造商。這些設備包括基站、路由器、調制解調器以及交換機。迎頭趕上西方廠商數十年的發展。

電信設備市場份額(以營收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智能手機方面,華為2018年已經趕超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供應商,僅次於三星電子。華為P20等手機採用了一流的攝影技術,協助改變了中國製造設備的廉價仿製品形象。

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以營收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這就是華為的全部了嗎?不!強大的不僅是表象,更是其內部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華為對每位員工都是多維度激勵的,不僅有傳統的獎金、補貼激勵,更是有按年算的股權(虛擬股)分紅,總而言之就是多勞多得,公司以此綁定了員工與公司的利益。此外,華為的整個工作環境也都是結果導向的,領導風格相對務實,有助於留住實實在在、踏實肯幹的員工。公司還會提供給員工良好的事業發展和培訓機會,帶給員工看得見、摸得著的晉升空間,而非停留在"畫餅"層面。這也切實有助於激發員工的工作慾望。對華為人來講,晚上9點到家是occasionlly,10點到家是always,11點到家是sometimes。

華為的激勵體系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中信建投)

管理模式方面,華為精心打造了DSTE框架,涵蓋了從戰略制定到戰略評估的全部環節,創造了一個"閉環"。這套體系覆蓋了包括規劃、收益與成本分析、可行性分析、資源調配、運營管理、績效評估與評價、反饋在內的多個環節,全方位、多角度、無死角地抓住從戰略的提出到改進的方方面面,堪稱管理與內控的典範。

華為的DSTE框架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中信建投)

可以說,正是有了這樣的內部體系,華為才能在通信市場上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光有"帶頭大哥"的匹夫之勇就足以平天下了嗎?我們繼續往下看。

05 "大哥"背後的"小弟"們

在講"小弟"之前,我們不妨先看一下5G的產業鏈。整個產業鏈相對冗長和複雜,涉及到的材料、元器件、設備、配套相對較多。因此整個產業的投資能帶動許許多多產業環節景氣度的提升。處於篇幅限制,這裡就不各環節展開細講,僅僅是對各個產業環節做個大體的介紹。

5G產業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新材料在線)

網絡規劃設計:處於產業鏈最上游的支撐層,對網絡建設進行統一籌備和規劃,包括基於覆蓋和容量規劃的基站選址、無線參數規劃等,並通過模擬仿真對規劃設計的效果進行驗證。5G網絡規劃需要擁有3D場景建模、高精度射線追蹤模型、網絡覆蓋和速率仿真建模、網絡容量和用戶體驗建模等關鍵能力。

基站濾波器:濾波器是基礎層射頻模塊的關鍵部件,長期來看,由於介質濾波器具有體積小、介電數高、損耗小特點,或將取代腔體濾波器成為主流。

射頻器件:無線射頻主要由許多個射頻器件組成,這些射頻器件主要是負責將電磁波信號與射頻信號進行轉換。

芯片:射頻芯片負責無線通信,應用處理器就是傳統意義的CPU和GPU,基帶芯片負責對無線通信的收發信號進行數字信號處理,在整個系統中的位置介於前兩者之間。目前5G芯片領域美國仍佔據主導優勢,但同時中國芯片製造商也在尋求更大的發展。

基站天線:基站天線是基站設備與終端用戶之間的信息能量轉換器,需求主要來自運營商和設備商,受需求量和技術結構升級影響天線預計量價齊升。

基站PCB:5G時代天線集成度要求顯著變高,AAU需要在更小的尺寸內集成更多的組件,需要採用更多層的PCB技術,因此單個基站的PCB用量將會顯著增加,技術壁壘全面提升。並且5G基站的發射功率較4G大幅擴大,要求PCB用基材全面升級PCB的加工難度也會顯著提升。

主設備:5G時代迎來了運營商ICT轉型和融合,全球設備廠商數量從2G的14-15家,下降至3G時代的6-7家,目前只剩下4家(華為、愛立信、諾基亞和中興四家)。4家設備商中以華為產業鏈佈局最廣,不僅涉及5G、還包含AI、雲、軟件、芯片開發以及物聯網。

SDN/NFV:NFV負責各種網元的虛擬化,而SDN負責網絡本身的虛擬化。SDN和NFV將是5G核心網中的關鍵技術,兩者在網絡層面互不依賴,SDN更偏向硬件分離管理,NFV偏向部分傳統硬件功能的軟件化。

光模塊:光模塊的主要功能是在光通信網絡中實現光電信號的轉換,主要包括光信號發射端和接收端兩大部分。以建設初期每年建設45萬座基站,CRAN部署測算,前傳網、接入層、匯聚層和核心層新增需求分別90萬、18萬、7萬和0.3萬隻。

小基站:小基站信號發射覆蓋半徑較小,適合小範圍精確覆蓋,作為宏基站的有效補充。

應用和場景:5G憑藉超高可靠性和超低時延的卓越性能推動超高清視頻、自動駕駛、智慧城市等產業的發展。

梳理完產業鏈,或許大家會有疑惑:5G真的能支撐起國家經濟的發展嗎?把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放在5G上真的合適嗎?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來看看IHS關於5G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的預估。根據IHS評估,全球實際GDP將以2.9%的年平均增長率增長,其中5G將貢獻0.2%的增長。從2020年到2035年,5G為年度GDP創造的貢獻達3萬億美元。從比較的角度來看,此期間5G對全球實際GDP的總體貢獻預計將相當於印度目前的GDP。

5G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度貢獻值(單位:十億美元)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IHS)

分國家來看,到2035年,5G價值鏈本身將創造3.5萬億美元經濟產出,同時創造2200萬個工作崗位。鑑於人口和投入的相對規模,5G將在中國創造出最多的工作崗位就不足為奇了。分析還顯示上述七個國家的投入將如何影響世界其它地區。許多發展中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正直接跨躍舊的技術,變得更加移動化,5G將對這些移動驅動型經濟體產生重要的經濟影響。美國是對5G投入最多的國家,5G在世界其它地區所創造的經濟活動規模略高於其在美國的規模。

2035年全球5G價值鏈的產出和就業機會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IHS)

但從中國的角度看,按照2020年5G正式商用算起,預計當年將帶動約4840億元的直接產出,2025年、2030年將分別增長到3.3萬億元、6.3萬億元,十年間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9%。在間接產出方面,2020年、2025年和2030年,5G將分別帶動1.2萬億、6.3萬億和10.6萬億元的間接經濟產出,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4%。此外,預計2030年5G將帶動超過800萬人就業,主要來自於電信運營和互聯網服務企業創造的就業機會。

中國2020-2030年5G直接經濟產出和間接經濟產出預測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中國信通院、前瞻產業研究院)

另據《經濟參考報》引援業內人士分析,未來幾年5G新基建投資建設高潮將延續,全國總投資規模將達1.2萬億元;到2030年,中國約6%的GDP將會由5G產業直接貢獻,可謂是不折不扣的穩增長"神器"。

最後,我們再次強調,華為是國內5G領域最大的玩家,因此華為產業鏈也將在國內整體5G建設佔絕對主導地位。試想,僅華為一家企業2018年中國營收在行業內佔比已經超過50%,再加上其背後廣闊的供應鏈,試問還有誰能懷疑其給我們國家帶來的經濟增長貢獻呢?

接下來就是華為產業鏈的"幕後英雄"們閃亮登場!當然,我們是以A股投資為導向的,所以相關的標的也都是A股的上市公司,其他地區或非上市公司這裡便不再梳理,感興趣的可以另行關注。

華為產業鏈國內標的全梳理

"

01 國家何以興旺?

市場上一直流傳著一個"傍美定律"—— 從二次大戰結束迄今,後發國家現代化成功的充分且必要條件是:該國當政者面臨重大外部威脅,並選擇美國作為抵禦這一威脅的保障。

韓國和日本看上去是最成功的正面例子——它們一無佔主導的西方文化;二無民主;三無憲政,一個在二戰被打的落花流水,另一個在朝鮮戰爭中遭滅頂之災。然而它們終究還是成為了發達經濟體,其中緣由似乎都是因為抱了美國"大腿"。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再看印度和菲律賓兩個反面例子——它們接受了宗主國的法律制度和文化,高比例的英語人口,尤其是菲律賓,文化幾乎全盤西化,基督徒占人口絕大多數。但在獨立後的現代化進程中,它們顯然是失敗者。且不仔細展開說這兩個國家,就連成功"抱大腿"的日韓現在也一個面臨著"失去的二十年",另一個深陷"政府信任危機"。

這不禁讓人深思——效仿西方國家的制度和模式真的能走向成功嗎?

有關國家如何才能興旺,數學家科布(C. W. Cobb)和經濟學家保羅·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似乎更有發言權。二者提出了國家發展中一個極為根本的理論——生產力函數。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國家的發展取決於三個因素:勞動力、資本投入、科技。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就是以勞動力,或者說"人口紅利"起家的,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低成本的勞動力為企業創造利潤,這無疑是中國崛起的第一階段。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國有體制"被打破,各路人馬紛紛"下海"創業,投資建廠,中國經濟再次煥發"第二春",修路、造房、建廠、購置機器設備、擴大生產,即為資本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那麼這兩條路現在還能行得通麼?

從人口來看,似乎行不通。自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出生率一直平穩下降,人口增長的"劉易斯拐點"已過,依賴廉價勞動力大量供給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看看農民工、製造業一線勞動者近20年來飛漲的工資水平就知道現在要改弦易轍了。

中國人口出生率(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那靠資本投入呢?似乎也很難走。2009年"四萬億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無疑是巨大的,然而到了14、15年,儘管M2增量還是很大(儘管增速不算高,但基數大導致增量大),但對經濟的拉動效應已然不明顯,這就是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

M2和GDP同比增速(單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既然人口、投資通通都不行,那麼唯一出路就是科技了。

02 科技的"風口"在哪裡

科技革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第一反應可能是蒸汽機、電力革命等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的概念。事實上二戰後,技術的發展對於生產力的提升不像一、二次工業革命那樣有跨越式的增長,而是漸進階梯式地推動生產力逐級上升。

二戰後我們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開闢了信息時代。信息時代有幾個重要特點:首先,引入了信息處理技術,從而使產業的自動化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其次,仰賴於及時而快速的通信設施,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信息傳遞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最後,信息和計算機與人類進行深度結合,甚至參與了人類的知覺活動、概念活動和原動性活動,儘可能把人類從繁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技術變革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越聲研究依據公開資料整理)

偉人誠不欺我也,馬克思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遙看對岸的"燈塔國",我們無法否認,正是因為科技的發展,才帶來了百年基業常青。從美股走勢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長牛"、"慢牛"背後,都是領先世界的技術實力在為其"撐腰"。

美國標普500走勢與技術發展的關係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事實上,A股歷史上的兩輪大牛市,背後並非都是由於經濟基本面的變化,也是科技週期引領的。07年的牛市是以房地產、基建產業鏈為主導的重工業引領的;而15年恰逢經濟經濟"L型"探底,經濟增速換擋,但牛市恰恰是在這時孕育的。15年牛市背後是"互聯網+"帶來的產業互聯和產業智能化預期所推動的。除了這兩輪大牛市,1996-2001年的互聯網革命也給A股帶來了長達5年的"長牛"。可以說,每輪牛市背後,科技週期的引領作用無處不在。

上證指數走勢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IND)

而如今我們站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尾巴上,正看著第四次科技革命向我們迎面走來。第四次科技革命就是以智能化為代表的各類技術,比如物聯網、AI技術、人機交互等。

第四次工業革命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新華科技)

不過要實現這些技術的應用場景,光靠技術本身還不行。比如說我的傳感技術再牛X也不過是提升了單個及其的識別精準度而已,無法實現機器之間無需人為操控的溝通與配合,也就無法實現萬物互聯。再比如說我的AI算法優化得再好,沒有高頻次、及時的數據輸入,空有強大的運算力也得不出任何結果。而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方向,那就是這些技術的基礎——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必須率先發展起來,對第四次技術革命的種種設想才能實現。

03 信息革命5G先行

說到高頻、低延遲的通信技術,5G敢認第二,恐怕沒人敢認第一。

4G時代滿足了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通信需求;而5G時代,除了對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流量密度、時延、峰值速率、移動性等方面均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連接需求正在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擴展到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5G創新性地運用了大規模天線陣列、波束成形、毫米波等技術,極大程度提高了通信的速率、質量和抗干擾能力。也是未來萬物互聯、人機交互所依賴的新一代通信技術。

5G技術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NEXT TECH)

也許聰明的你會反問:我們國家把未來經濟的增長都押注在5G上可行嗎?當然,除了5G外,我們還有許多高新技術有待發展,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等,但5G卻是這頂科技皇冠上最為耀眼的明珠,毫無懸念地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

事實上,我們有發展5G的底氣。中國在全球5G競賽中的領先有目共睹。據相關統計,我國提交的5G國際標準文稿佔全球的32%,主導標準化項目佔比達40% ,推進速度、推進質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全球5G準備度排名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A National Spectrum Strategy to Lead in 5G, CTIA)

從專利的角度看,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去年年底發佈的5G專利報告,華為、中興、OPPO和中國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這四家公司,一共擁有全球36%的5G標準必要專利(5G SEP)。這個數字,是中國公司在4G專利中佔比的兩倍多。相比之下,包括高通和英特爾在內的美國科技巨頭,只持有14%的關鍵5G專利。可見,中國5G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各企業5G專利技術持有數量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Who is leading the 5G patent race, IPlytics)

那麼國內5G誰佔鰲頭呢?毫無疑問——華為!

04 5G的"帶頭大哥"——華為

說起華為,大家應該不陌生。運營商業務是華為故事的起點,在經歷2G起步、3G追趕、4G同步後,並實現5G超越。公司的通信設備產品完整佈局基站接入網,傳輸網以及核心網絡全產業鏈。經過4G多年的積累,2017年華為首次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電信設備運營商,2018年運營商業務收入2940億元。

消費者業務亦是華為另一顆樹上結出的碩果。華為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硬件,向外輻射手機配件、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產品等硬件終端,以及互聯網應用等,建立了相對完整和豐富的生態,也為後續IoT應用場景打下基礎。

企業業務方面,華為基於在運營商業務中積累的能力,拓展ICT 產業,攜手上萬家公司合作

共贏一起分享成功成果。通過"無處不在的聯接+數字平臺+無所不及的智能",致力於做數字中國的底座。

最後則是車聯網業務,這將是一個全新的業務單元。華為正在佈局汽車行業的業務內容和業務邊界,並致力於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零部件供應商。據機構樂觀預計,這塊業務2025年有望達到500億美元。

華為業務的起承轉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國金證券)

那麼這位"帶頭大哥"究竟有多強大?簡單來說就是以一己之力挑戰眾多世界高科技企業的"怪獸"企業,是世界上唯一能做到在通信領域上下游全佈局的公司,是唯一可以獨立完成5G 網絡建設的廠商。可想而知其產業鏈環節間的協同性是何等"變態"。

華為與全球通訊行業知名公司對比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百科新生活)

正是這樣一位從不"偏科"的通信領域"全才",讓中國科技挺直了脊樑骨。

我們不妨再欣賞一下這位"帶頭大哥"的風采:

華為從為中國農村地區供應電信設備起步,目前,中國依舊是華為最大市場。隨後,華為擴張到了其他發展中市場,並在歐洲電信市場拿下大量份額。華為依舊在170多個國家運營,僱傭了18萬名員工。這短短30年出頭的增長速度足以碾壓各種全球"巨頭"。

華為營收增長(分地區)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從研發費用來看,華為的研發預算位居中國科技公司之首,去年投入了130億美元開發自主技術,超過了英特爾公司,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研發預算幾乎一樣多,更是超過了阿狸、騰訊、中興、百度的總和。華為約有8萬名員工從事研發工作,佔據員工總量的45%。

華為2017年研發費用情況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從電信設備市場份額看,2015年華為就已成為了全球最大網絡設備製造商。這些設備包括基站、路由器、調制解調器以及交換機。迎頭趕上西方廠商數十年的發展。

電信設備市場份額(以營收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智能手機方面,華為2018年已經趕超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供應商,僅次於三星電子。華為P20等手機採用了一流的攝影技術,協助改變了中國製造設備的廉價仿製品形象。

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以營收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EEPW)

這就是華為的全部了嗎?不!強大的不僅是表象,更是其內部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華為對每位員工都是多維度激勵的,不僅有傳統的獎金、補貼激勵,更是有按年算的股權(虛擬股)分紅,總而言之就是多勞多得,公司以此綁定了員工與公司的利益。此外,華為的整個工作環境也都是結果導向的,領導風格相對務實,有助於留住實實在在、踏實肯幹的員工。公司還會提供給員工良好的事業發展和培訓機會,帶給員工看得見、摸得著的晉升空間,而非停留在"畫餅"層面。這也切實有助於激發員工的工作慾望。對華為人來講,晚上9點到家是occasionlly,10點到家是always,11點到家是sometimes。

華為的激勵體系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中信建投)

管理模式方面,華為精心打造了DSTE框架,涵蓋了從戰略制定到戰略評估的全部環節,創造了一個"閉環"。這套體系覆蓋了包括規劃、收益與成本分析、可行性分析、資源調配、運營管理、績效評估與評價、反饋在內的多個環節,全方位、多角度、無死角地抓住從戰略的提出到改進的方方面面,堪稱管理與內控的典範。

華為的DSTE框架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中信建投)

可以說,正是有了這樣的內部體系,華為才能在通信市場上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光有"帶頭大哥"的匹夫之勇就足以平天下了嗎?我們繼續往下看。

05 "大哥"背後的"小弟"們

在講"小弟"之前,我們不妨先看一下5G的產業鏈。整個產業鏈相對冗長和複雜,涉及到的材料、元器件、設備、配套相對較多。因此整個產業的投資能帶動許許多多產業環節景氣度的提升。處於篇幅限制,這裡就不各環節展開細講,僅僅是對各個產業環節做個大體的介紹。

5G產業鏈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新材料在線)

網絡規劃設計:處於產業鏈最上游的支撐層,對網絡建設進行統一籌備和規劃,包括基於覆蓋和容量規劃的基站選址、無線參數規劃等,並通過模擬仿真對規劃設計的效果進行驗證。5G網絡規劃需要擁有3D場景建模、高精度射線追蹤模型、網絡覆蓋和速率仿真建模、網絡容量和用戶體驗建模等關鍵能力。

基站濾波器:濾波器是基礎層射頻模塊的關鍵部件,長期來看,由於介質濾波器具有體積小、介電數高、損耗小特點,或將取代腔體濾波器成為主流。

射頻器件:無線射頻主要由許多個射頻器件組成,這些射頻器件主要是負責將電磁波信號與射頻信號進行轉換。

芯片:射頻芯片負責無線通信,應用處理器就是傳統意義的CPU和GPU,基帶芯片負責對無線通信的收發信號進行數字信號處理,在整個系統中的位置介於前兩者之間。目前5G芯片領域美國仍佔據主導優勢,但同時中國芯片製造商也在尋求更大的發展。

基站天線:基站天線是基站設備與終端用戶之間的信息能量轉換器,需求主要來自運營商和設備商,受需求量和技術結構升級影響天線預計量價齊升。

基站PCB:5G時代天線集成度要求顯著變高,AAU需要在更小的尺寸內集成更多的組件,需要採用更多層的PCB技術,因此單個基站的PCB用量將會顯著增加,技術壁壘全面提升。並且5G基站的發射功率較4G大幅擴大,要求PCB用基材全面升級PCB的加工難度也會顯著提升。

主設備:5G時代迎來了運營商ICT轉型和融合,全球設備廠商數量從2G的14-15家,下降至3G時代的6-7家,目前只剩下4家(華為、愛立信、諾基亞和中興四家)。4家設備商中以華為產業鏈佈局最廣,不僅涉及5G、還包含AI、雲、軟件、芯片開發以及物聯網。

SDN/NFV:NFV負責各種網元的虛擬化,而SDN負責網絡本身的虛擬化。SDN和NFV將是5G核心網中的關鍵技術,兩者在網絡層面互不依賴,SDN更偏向硬件分離管理,NFV偏向部分傳統硬件功能的軟件化。

光模塊:光模塊的主要功能是在光通信網絡中實現光電信號的轉換,主要包括光信號發射端和接收端兩大部分。以建設初期每年建設45萬座基站,CRAN部署測算,前傳網、接入層、匯聚層和核心層新增需求分別90萬、18萬、7萬和0.3萬隻。

小基站:小基站信號發射覆蓋半徑較小,適合小範圍精確覆蓋,作為宏基站的有效補充。

應用和場景:5G憑藉超高可靠性和超低時延的卓越性能推動超高清視頻、自動駕駛、智慧城市等產業的發展。

梳理完產業鏈,或許大家會有疑惑:5G真的能支撐起國家經濟的發展嗎?把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放在5G上真的合適嗎?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來看看IHS關於5G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的預估。根據IHS評估,全球實際GDP將以2.9%的年平均增長率增長,其中5G將貢獻0.2%的增長。從2020年到2035年,5G為年度GDP創造的貢獻達3萬億美元。從比較的角度來看,此期間5G對全球實際GDP的總體貢獻預計將相當於印度目前的GDP。

5G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度貢獻值(單位:十億美元)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IHS)

分國家來看,到2035年,5G價值鏈本身將創造3.5萬億美元經濟產出,同時創造2200萬個工作崗位。鑑於人口和投入的相對規模,5G將在中國創造出最多的工作崗位就不足為奇了。分析還顯示上述七個國家的投入將如何影響世界其它地區。許多發展中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正直接跨躍舊的技術,變得更加移動化,5G將對這些移動驅動型經濟體產生重要的經濟影響。美國是對5G投入最多的國家,5G在世界其它地區所創造的經濟活動規模略高於其在美國的規模。

2035年全球5G價值鏈的產出和就業機會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IHS)

但從中國的角度看,按照2020年5G正式商用算起,預計當年將帶動約4840億元的直接產出,2025年、2030年將分別增長到3.3萬億元、6.3萬億元,十年間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9%。在間接產出方面,2020年、2025年和2030年,5G將分別帶動1.2萬億、6.3萬億和10.6萬億元的間接經濟產出,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4%。此外,預計2030年5G將帶動超過800萬人就業,主要來自於電信運營和互聯網服務企業創造的就業機會。

中國2020-2030年5G直接經濟產出和間接經濟產出預測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數據來源:中國信通院、前瞻產業研究院)

另據《經濟參考報》引援業內人士分析,未來幾年5G新基建投資建設高潮將延續,全國總投資規模將達1.2萬億元;到2030年,中國約6%的GDP將會由5G產業直接貢獻,可謂是不折不扣的穩增長"神器"。

最後,我們再次強調,華為是國內5G領域最大的玩家,因此華為產業鏈也將在國內整體5G建設佔絕對主導地位。試想,僅華為一家企業2018年中國營收在行業內佔比已經超過50%,再加上其背後廣闊的供應鏈,試問還有誰能懷疑其給我們國家帶來的經濟增長貢獻呢?

接下來就是華為產業鏈的"幕後英雄"們閃亮登場!當然,我們是以A股投資為導向的,所以相關的標的也都是A股的上市公司,其他地區或非上市公司這裡便不再梳理,感興趣的可以另行關注。

華為產業鏈國內標的全梳理

萬字雄文帶你研判這一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論華為與5G的終極邏輯

(資料來源:冷眼財經,越聲研究根據其他公開資料整理)

有關華為產業鏈的機會,洋洋灑灑萬字長文,這次就先說到這。下次有機會再跟大家詳細講解一些核心標的,希望各位投資者繼續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