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經濟日報

從各地試點情況來看,長期護理保險有效提升了廣大失能人員的生活質量,並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化經辦、市場化服務供給”的基本格局。

長護險在籌資、推廣、服務等方面存在不少困難亟待解決。

自2016年6月份《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印發(以下簡稱《意見》)以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實施已滿3年。

從各地試點情況來看,長護險有效提升了廣大失能人員的生活質量,並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化經辦、市場化服務供給”的基本格局。不過,長護險在籌資、推廣、服務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難點,亟待解決。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60週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約2.5億,佔總人口的17.9%。隨著老齡化社會加快來臨,如何破解養老困局,讓老年人老有所依,失能老人有人護理,正在考驗著各方智慧。

從近幾年的相關政策來看,長護險不斷被提及,政策支持力度有增無減。今年6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談到,要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4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到要推動形成符合國情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框架,鼓勵發展商業性長期護理保險產品,為參保人提供個性化長期照護服務。

不僅如此,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已明確提出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

長護險頻頻出現在政府文件中,並給予相關優惠政策,其受重視程度可見一斑,但試點滿3年的長護險制度,仍然處在探索階段。究其原因,業內人士認為,各地試點的籌資渠道有所不同,長護險保障範圍、受益規模、服務水平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市場推廣也較薄弱。

長護險發展也離不開機構的參與。《意見》指出,在試點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可以探索委託管理、購買以及定製護理服務和護理產品等多種實施路徑、方法,在確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監控前提下,積極發揮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等各類社會力量的作用。

2018年7月份發佈的《關於促進護理服務業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發展商業護理保險,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支持商業保險機構開發長期護理商業保險,以及與老年護理服務相關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積極發展多樣化、多層次、規範化的商業護理保險服務,探索建立商業保險公司與提供老年護理服務機構合作的機制。

“對於保險公司來說,提供養老護理服務有明顯優勢。一方面,通過商業保險公司運營可以利用其較強的專業能力和管理能力,為被保險人提供更專業的經辦服務和護理服務;另一方面,險企能夠發揮自己專業性的特點,設計好產品,管理好資金,並提供優質的長期護理服務,同時滿足多樣化的護理服務需求。”某保險公司產品經理表示。

據悉,截至2018年11月份,有13個試點城市的商業保險機構參與了35個長期護理保險項目,覆蓋人數為4647萬人,長護基金規模47億元。以泰康保險為例,先後經辦了湖北省荊門市等8個國家試點城市和10餘個地級試點城市的長期護理保險服務工作,服務人口超過1000萬人,累計支付護理待遇4000多萬元。

不過,目前各試點地區投資是以當地醫保基金劃撥和財政補貼為主,但由於基本醫保已經承載了較大的支出壓力,未來長護險籌資渠道還要進一步拓展。

此外,有市場人士分析指出,長護險涉及養老、護理等一系列的鏈條服務,而眼下產品設計、護理員培訓以及居家社區照護服務標準等還未形成完善成熟的供給體系,保險公司自然也要考慮風控問題,審慎參與。因此,長護險擴面提質亟需各環節統一推進。

在近日舉行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三週年——實踐探索與經驗總結的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建議,長護險應在社會保險框架下建立獨立險種,由財政和單位合理分擔籌資,明確個人繳費責任;要立足經濟發展水平來思考設計,堅持基本可持續,與社會養老銜接,推動長期護理保險與家庭贍養、社會福利等相銜接,發揮社會保險適度普惠的作用;同時創新長期護理的服務模式,優先將失獨家庭老人納入重點保障,綜合協調、監督管理和統籌推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