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業報記者 郭宇

"

中國工業報記者 郭宇

「特稿」遭遇財務風暴 通用電氣進入整合階段

近日的通用電氣(下稱GE)正遭遇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

8月15日當天收盤,通用電氣股價下跌11.4%,市值蒸發89.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31億元),這一天股價出現斷崖式下跌的原因是因為,會計專家馬科波洛斯發佈了一份長達175頁的報告,指責通用電氣財務欺詐,稱涉嫌欺詐金額達380億美元。馬科波洛斯也因此被更多人認識,其在美國華爾街已經非常有知名度。那就是他曾手撕金融巨騙麥道夫,即美國曆史上最大的金融騙局之一——“麥道夫欺詐案”,並因此一戰成名。因此,這份財務報告產生的影響可想而知,通用電氣很快進行了反駁。

175頁財務指控直逼GE

馬科波洛斯175頁的報告非常詳細,他在其中歷數了通用電氣的幾宗罪:公司會計違規行為涉及金額高達380億美元,相當於最新市值的54%以上;存在185億美元保險準備金缺口;公司隱瞞了鉅額損失率,其真實的現金狀況遠比該公司披露的要糟糕等等。

報告稱:“這是我的會計團隊在過去9年中處理的第9份保險詐騙案,可這是最大的,甚至比安然和世通公司加起來還要大。通用380億美元的會計欺詐金額佔GE市值的40%以上,遠比安然公司或世通公司的會計欺詐嚴重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提到,為了防止分析師分析並比較其不同時點的報告,GE每2至4年就更換報告的格式。總之,在馬科波洛斯看來,“我的團隊過去7個月一直在分析通用電氣的會計賬目,我們認為所遇到的380億美元欺詐案只是冰山一角。”

反駁稱報告是憑空捏造

中國工業報針對此事件進行了核實,近日獲得了GE的一份澄清報告。GE就馬科波洛斯對財務報表指控的迴應包括,未見過馬科波洛斯先生,也沒有任何形式的聯繫。此人是為某些不具名的對衝基金工作並拿了他們的錢是廣為人知的事實,也是華爾街日報之前報道過的。這些對衝基金通常受到自身利益的驅使會嘗試做空一家公司的股票而令市場產生不必要的波動。

然而對於有意波動股價一事馬科波洛斯倒是沒有否認,之前有媒體報道,一家美國中型對衝基金向馬科波洛斯支付了費用,調查通用電氣的財務情況。報告發布前該基金的客戶就獲得了報告,並且押注股價下跌。

在報告發布之後,多名通用電氣董事會及管理層成員增持GE股票,表明對公司的財務健康及未來有充分信心。

業績下滑整合步伐加快

公開資料顯示,GE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技術和服務業務的跨國公司,從飛機發動機、發電設備到金融服務,從醫療造影、電視節目到塑料無一不是業界佼佼者。目前,公司業務遍及世界上100多個國家,GE在中國的歷史已超過一個世紀,中國市場已經成為GE市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並非全球市場都如中國市場如此穩定。

從企業的全球市場來看,電力業務低迷、重組成本超預期,拖累了工業巨擘通用電氣公司的業績。在大幅下調了2017全年的盈利預期後,多家機構下調了GE的評級。GE不僅經歷了歷史上最嚴重的業績滑坡,而且市值還不斷縮水,以至於在2018年6月被正式踢出道瓊斯指數成份股。從7月31日,GE發佈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財務報告,再度出現財務虧損。

GE全球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拉里·卡爾普表示:“第二季度,公司首要戰略目標的執行得到穩步推進。受發電及可再生能源集團的主要影響及航空集團的部分影響,公司利潤率收縮,但2019年上半年的利潤率仍符合全年預期。我們將電網解決方案部門的設備和服務業務併入可再生能源集團,以提供全價值鏈的清潔能源解決方案,並將電網解決方案部門的軟件業務併入已獨立運營的GE數字集團,由此產生了非現金商譽減損支出。”

GE從一家積極併購的企業開始剝離一些非核心業務,並將重心重新迴歸到工業領域,業務收縮戰略開始於2015年4月。在此後的近兩年時間內,GE出售了大部分的金融業務以及家電部門。同時,它也斥資97億歐元收購阿爾斯通的電力電網業務。2017年6月,GE出售照明事業;2017年9月,GE出售工業解決方案業務給ABB,同月又售出水處理及工藝過程處理業務;2018年,GE的機車製造業務、工業燃氣發電機業務以及GE數字化業務也相繼被出售;2019年3月,GE的生物製藥以及鐵路部門也被售賣出去了。

今年2月通用電氣宣佈,它計劃將所有公司的可再生能源和電網資產整合為一個簡化的可再生能源業務,從而加強對不斷增長的可再生能源市場的關注。種種跡象表明GE正在加快整合步伐。

記者手記:前車之鑑近年來種種跡象表明,GE這家工業巨頭正在經歷業績增長困境。企業自身也認為迫切需要做出一些大的、有針對性的改變。一直在全面涉足各個領域的通用電氣集團,開始謀求迴歸工業製造的老本行,並整合可再生能源等核心業務。實際上,通用的轉型動作有些慢了,已經在紅海中駛出很遠的這艘巨輪想掉頭並非易事,整合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這正在成為企業的負擔。歷史上並非沒有前車之鑑,摩托羅拉、諾基亞都曾經是製造業領域的佼佼者,在當時的時代似乎沒有同行可以替代。然而市場的競爭是殘酷的,守舊不求創新,拋棄核心業務對企業帶來的災難將是破壞性的。對企業的另一種警示,就是重視信譽。且不論這份馬科波洛斯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可以肯定的是,將要開始的長期調查將消耗企業更多的能量,這對投資者的信心又是一次打擊。這不由得讓人想到美國的安然公司破產案,這家知名的電力、天然氣以及電訊公司,做假賬使得其以破產告終。安然公司的崩潰並不僅僅是因為假賬,也不全是高層的腐敗,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急功近利,信譽損失殆盡。高利潤下所帶來的鋌而走險,顯然是一步錯棋,近年日本製造企業造假新聞也令業界瞠目結舌,東芝財務造假、神戶制鋼產品數據造假、三菱材料兩子公司產品數據造假。歷史的經驗教訓不斷在敲響警鐘,不論在資本市場還是實體經濟市場信譽就是企業最後的生命線,中國製造企業需要引以為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