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洪:潘建偉讓中國領跑量子通信,但量子計算與美國差距不小

通信 潘建偉 量子計算 大學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 2017-09-13

9月9日,被外界譽為“中國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揭曉了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獎,得主分別為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和北京大學教授許晨陽。每個獎項獎金100萬美元,由李彥宏、馬化騰、丁磊、徐小平等著名企業家和投資人捐贈。

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首席科學家丁洪曾在去年擔任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的輪值主席。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內的5家媒體採訪時,丁洪表示,“未來科學大獎”想要弘揚的科學精神,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尤其是年輕人的發展非常重要。一個國家如果缺乏了科學精神,就會出現很多“可笑”的現象,這也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和健康。

丁洪也與媒體分享了一個有趣的經歷:去年,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的生命科學家頒給了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隨後,他前往香港作報告時,感受到這了個獎項造成的“震動”:香港深刻體會到內地企業家在視野和科學上的廣度。丁洪希望,未來也能出現來自臺灣的獲獎者。

這次,丁洪代表本屆參與評選的15名科學委員會成員宣讀了“物質科學獎”得主、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教授的獲獎評語:獎勵他在量子光學技術方面的創造性貢獻,使基於量子密鑰分發的安全通信成為現實可能。

隨後,丁洪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量子信息主要包括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兩個方面,雖然潘建偉的工作讓中國在量子通信方面最走到了世界最前,但在量子計算這個更廣闊的領域,中國仍落後美國,且差距不小。目前,中國正在斥巨資建設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希望集中這個領域的力量,縮小差距,甚至在未來走在前沿。

不過,丁洪認為,整體來說,中國在物理學研究上與美國的差距,要小於其他一些學科,比如計算機和生物。“而在高溫超導領域,差距就更小了,我們有很多工作超過了美國。”丁洪說道。

中國在銅基高溫超導、鐵基高溫超導上曾做出舉世矚目的突破,世界頂級學術雜誌《科學》為此做過專題報道。去年9月,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教授憑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和單層鐵硒超導領域的突出貢獻,摘得首屆物質科學獎。而丁洪在2007放棄“美國夢”,作為首批“千人計劃”專家回國時,加入的也是中科院的高溫超導團隊。2008年,丁洪在鐵基超導體中首次觀察到s-波超導序參量。

在丁洪看來,中國之所以能在該領域發展良好,主要得益於三方面的因素。

首先,中國政府對高溫超導領域給予了高度重視,科研經費比較充裕,做的人很多。其次,以2017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趙忠賢為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起到了表率作用,激勵了許多年輕科學家。最後,中國的高溫超導團隊非常團結,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機制,也吸引了許多海外學者回國。

那麼,被國家高度重視的高溫超導技術,具體能應用到哪些領域,進而改變人們的生活呢?丁洪舉例道,目前量子計算機最被看好的一種路徑,就採用了超導比特。而如果利用超導實現了磁約束核聚變,等於是“一勞永逸”地解決了能源問題。此外,高溫超導在磁懸浮技術方面也很有潛力。“超導不發熱,可以通大電流,產生強磁場”,因此,超導一個很重要的用處就是做電磁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