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關於尋找與自我發現的寓言—《佩澤提諾》導讀

童書繪本 寓言 動物 文章 經典繪本導讀 經典繪本導讀 2017-09-16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130號

一則關於尋找與自我發現的寓言—《佩澤提諾》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尊敬的讀者朋友,您看到的是一個深度解讀的經典繪本公眾號, 每週都有2~3篇文章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本導讀的宗旨是為親子閱讀而努力、為父母深度掌握繪本精髓而奉獻。請放心關注,並期盼您的回饋!

一、內容簡介

故事敘寫了主人公佩澤提諾——一個正方形的石頭樣的小不點兒,他為了找到他自己是誰的一小塊兒的答案而踏上找尋探索的旅程。在一次次的問詢中,在一次次的艱苦跋涉中,在摔下砰砰島碎成很多的小小塊兒後,他終於明白“我就是我自己!”

一則關於尋找與自我發現的深刻寓言,讓孩子學會欣賞自己,做一個獨立自信的“小不點”!

二、繪本信息

書名:佩澤提諾

文圖:李歐·李奧尼

譯者:阿甲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適讀年齡:3-6歲7-10歲

主題繪本:認識自我

出版日期:第1版 (2011/07/01)

三、繪本導讀

【封面】

一則關於尋找與自我發現的寓言—《佩澤提諾》導讀

解析:

看到封面,這個物體的造型有些奇怪,到底是什麼呢?誰是佩澤提諾呢?誰是故事主人公呢?翻開以後發現,作者在書裡全用了這種馬賽克式的小塊拼貼的方法。人物的造型偏向於抽象類,而非具象的某一種動物。孩子看了很有自己做拼貼的興趣。

佩澤提諾有點奇怪而不易記起的名字。如果不是讀了故事,相信即使再念幾遍,我可能還是記不住這個名字。

“佩澤提諾”來源於意大利語Pezzettino,意指“小塊、小片”,言外之意是不夠大的、可能也是不起眼的。這樣就明白了,紅色的小方塊就是佩澤提諾,是本書的主人公。

看過一遍書,回頭看封面。那大個子是飛毛腿,還有那讓佩澤提諾覺悟的礫石塊。這兩樣東西可是佩澤提諾找尋探索旅程的起點和終點啊!

【環襯】

一則關於尋找與自我發現的寓言—《佩澤提諾》導讀

解析:

橙色的環襯,那可是佩澤提諾的顏色啊!一色中的,這就是本書的主色調。

橙色是界於紅色和黃色之間的混合色,又稱桔黃或桔色。橙色是歡快活潑的光輝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溫暖的色。它使人聯想到金色的秋天,豐碩的果實,是一種富足、快樂而幸福的顏色。

橙色在此的含義:陽光、活力和朝氣。這樣看來,佩澤提諾的顏色一定是橙色了。

【扉頁】

一則關於尋找與自我發現的寓言—《佩澤提諾》導讀

解析:

扉頁中顯然小橙色塊是佩澤提諾,不在有非議。左側一個酷似四不像的動物,低著頭、翹著尾巴正在和佩澤提諾進行交流著。佩澤提諾也微微踮起一角,抬起頭在說話。翠綠花崗岩般的大地證明這一點。

他們在說著什麼呢!

我們首先翻閱一遍繪本後,再回頭看扉頁就明晰了許多。這個看似動物的東西,在內頁中沒有出現過,權且當做一個集體的化身吧!小橙色塊佩澤提諾帶著“我是誰?”的疑問,詢問每一個身邊的朋友,決心去探究明白自己是什麼東西的一小塊!帶著疑問出發了!帶著決心和毅力出發啦!人們也是常常這樣問自己的!

李歐·李奧尼的書每一本都非常有哲理,人的成長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自我探索、自我思考的過程。

李奧尼的書啟發孩子認識自己,接納自己,讓孩子有自信,這一點非常重要。雖然他們現在還有點似懂非懂,但是有一天一定會因為這些書受益。

李歐.李奧尼大師極富想象力,一個個普通的色塊在他的手下變更那麼富有生命力。畫面搭配顏料的出彩渲染,造成強烈的視覺藝術效果。

【版權】

一則關於尋找與自我發現的寓言—《佩澤提諾》導讀

解析:

好喜歡書裡的小P,因為世界很大,自己很小,所以就想,我是不是屬於誰,我不是那麼孤單,而是有一個大而強壯的東西“罩”著我。

小P找尋了很久,找自己的主體,結果都不是。

後來,他才知道,我就是我,是一個完整的自己,我有很多小塊兒:我的身體、我的頭腦、我的心靈。

這個世界很大,可我再也不用害怕。

故事中的小P尋找答案-自己是誰的一小塊?答案是:我不是誰的一小塊兒,我就是我自己。

【第1畫面】

一則關於尋找與自我發現的寓言—《佩澤提諾》導讀

原文:他的名字叫佩澤提諾,我們就叫他小P吧。別的傢伙都是大個子,敢於冒險,做事兒也很漂亮。他卻是個小不點兒,而且總覺得自己肯定是什麼人身上的一小塊兒。他常常在琢磨:我會是誰的一小塊兒呢?

解析:

小P是一個近似於方形的小塊兒,他周身橘黃色,混雜著一點點不均勻。他周邊的世界看似一塊塊寶石堆砌的山丘,當然這裡作者採用了剪紙的藝術手法,不同紋理鮮豔的造型襯托著小P的存在。

小P周圍別的傢伙都是大個子,並且個個很有光彩,只有小個子的自己,所以總覺得自己是什麼人身上的一小塊!

跟周圍的大個子們比較小P很不自信,這已經成了他的心病,經常會念叨著:我會是誰的一小塊兒呢?

正像貧苦無力的我們,看到蒼茫的大地和滿眼的牛人,從心裡想能和他們掛上勾、說說話是個多體面的事。

李奧尼最懂得孩子的心,孩子長著長著,就想知道自己是誰。他的心靈在成長,他在追尋自我。

【第2畫面】

一則關於尋找與自我發現的寓言—《佩澤提諾》導讀

原文:“你好,”他問飛毛腿,“請問我會不會是你的一小塊兒?”飛毛腿覺得有點驚訝,他說:“要是我有一小塊兒不見了,怎麼還能跑的這麼快?”

解析:

看看他的朋友們,不但塊頭大,也很健壯,跑得也快,且顏色豐富,看起來是那樣的漂亮。小P開始尋找自己的歸之旅了。

而他的朋友飛毛腿卻認為自己是完整無缺的,理由是否則不會跑的那麼快。這也未必,但他特別自信。自信到驚訝的程度,怎麼會呢!

無論從體型大小,還是從內心的自信度都是鮮明的對比。

【第3畫面】

一則關於尋找與自我發現的寓言—《佩澤提諾》導讀

原文:“我是你的一小塊兒嗎?”他問大塊頭。“要是我有一小塊兒不見了,怎麼還能這麼強壯?”大塊頭回答。

解析:

說到佩澤提諾,他即不是人,也不是動物,更不是植物,他是作者畫出來的是一個橘色的擬人的小方塊兒。可是在他住的地方,別的傢伙都很有本事,他們的名字也顯示了各自的本領:飛毛腿、大塊頭、還有後來的飛得高、遊得快……

佩澤提諾,在這樣一個優秀的環境裡,自然就顯得有些失落了,逢人便問:“我是你的一小塊兒嗎?”但對方的反應都很激烈,語氣像是責備他。

這個叫“大塊頭”的就對它說:“要是我有一塊兒不見了,怎麼還能這麼強壯?”每當聽到這些話,佩澤提諾就很沮喪灰心。

【第4畫面】

一則關於尋找與自我發現的寓言—《佩澤提諾》導讀

原文:當遊得快浮出水面的時候,小P又去問他。“要是我有一小塊兒不見了,怎麼還能遊的這麼快?”遊得快說完,又一頭扎進深水裡。

解析:

小P內心依然很糾結,在大地上的找不到答案,於是就漂流倒海詢問浮出水面的‘遊得快’,同樣的回答,甚至‘遊得快’不願在理會他這樣蹊蹺的問題。

書中這些簡單的方塊,組成了人物形象,如飛的高,遊的快,還有後面的其它名字也取的很有意思。名字和自身的特長有機的結合,無形中擴大了孩子的想象力,在家中可以用些小方塊也搭出了自己記憶中的各種形象啊,如大嘴巴恐龍、小老鼠等,同時也讓孩子明白,雖然現在他很小,但是他和媽媽是一樣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的,媽媽和他的區別只是我比他大罷了。

【第5畫面】

一則關於尋找與自我發現的寓言—《佩澤提諾》導讀

原文:“上面的朋友!”小P一邊向上爬一邊向山頂漢呼喊,“我是你的一小塊兒嗎?” 山頂漢大笑:“你想啊,要是我有一小塊兒不見了,怎麼還能爬上山?”

解析:

地上的,水下的朋友都質詢過沒有結果,高山上的朋友是否就有可能!這次‘山頂漢’簡直樂開懷,太不可思議了!

這個故事很簡單,畫面乾淨鮮豔,語言也是同一邏輯結構。

這樣,我們在親子閱讀中是否秉承這樣一個理念:

1、繪本的引人之處就是那些充滿童趣的圖畫,我們在帶領孩子一起閱讀時,應更多地向孩子們展示圖畫,讓孩子通過閱讀圖畫,感受隱藏在圖畫背後的東西。

2、可選擇在情節發展的關鍵地方適當停頓,讓孩子們大膽猜想一下接下來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從而培養孩子的閱讀思考力及閱讀想象力。

3、通過豐富的閱讀拓展活動,培養孩子健康的審美情趣。

透過這三條,是否可以以此為契機做拓展,讓孩子來講述故事。這樣孩子就像我們給孩子講故事一樣會加深內容的思考和故事的關聯性,以及激揚頓挫的講述體驗。

【第6畫面】

一則關於尋找與自我發現的寓言—《佩澤提諾》導讀

原文:小P又去問飛得高。可是得到的回答還是那樣。

解析:

佩澤提諾覺得別的傢伙都是大個子,敢於冒險,做事兒也很漂亮。反觀自己就是一小不點,所以他就覺得自己肯定是別人身上的一小塊兒。他去問飛毛腿、大塊頭、遊得快、山頂漢、飛得高,從這些名字當中毫無懸念地知道他們都有自己的專長。而這些人的回答大意是:如果我缺了這一小塊兒,就不能獲得現在的成就。

他期望成為“成功的”人的一部分,期待和他們一起飛快地奔跑,在海里暢遊,在高山上仰望……很可惜,他不是任何人的一小塊兒。

小橙色塊小P自己去探尋答案!五次詢問無果,路上遇到的都是典型的各有特色的東西!地上的,水裡的,洞裡的,天上飛的,都極其具有代表性,而且他們幾個的名字也特別有意思,三個字,還朗朗上口!

孩子非常喜歡這個幾個角色。總是會學著他們回覆小方塊!

越是孩子喜歡那我們的閱讀目標就更明確了:

1、如何讓孩子欣賞圖片,從圖畫裡感知文本,培養閱讀理解能力;

2、如何讓孩子聽演結合,感受簡單重複的有趣語句;

3、讓孩子們在繪本閱讀中細心觀察、展開想象,能享受到更多的閱讀樂趣;

4、從中學習以“要是„„還„„”的句式創造對話,培養孩子們的語言能力;

5、 可以指導孩子們用彩色卡紙製作故事裡的人物,讓孩子們更好地感受故事人物形象。

【第7畫面】

一則關於尋找與自我發現的寓言—《佩澤提諾》導讀

原文:最後小P去找住在山洞裡的智多星。“智多星,”他問,“我是你的一小塊兒嗎?” “你想,要是我有一小塊兒不見了,怎麼還會這麼有智慧?”智多星迴答。“我肯定是什麼人的一小塊兒。”小P著急地喊起來,“我怎麼才能找到他呢?”“去砰砰(peng)島吧。”智多星說。

解析:

小P先後找到“飛毛腿”、“大塊頭”、“山頂漢”、“遊得快”、“飛得高”等五個朋友都不得而知。心中的鬱悶到了極點,反而越加認定自己就是什麼人的一小塊兒,性情特變得急躁起來。最後,他去找山洞裡的更有智慧的智多星!

智多星以同樣的口吻告訴他,小P不是他的一塊兒。但智多星畢竟有智慧,告訴他去砰砰島吧!那裡有比智多星更有智慧的人?小P還會繼續問詢嗎!

這個繪本故事裡的“飛毛腿”、“大塊頭”、“山頂漢”、“遊得快”、“飛得高”、“智多星”都是用彩色方塊拼成的,形成了馬賽克的視覺風格,為了讓小朋友們更好地感受這些形象,可以讓孩子嘗試馬賽克與非馬賽克兩種風格的不同貼紙才塑造孩子們心中喜愛的形象。

馬賽克,譯自MOSAIC,原意是用鑲嵌方式拼接而成的細緻裝飾。早期居住在洞穴裡的人們,為了讓地板更加堅固耐用,採用各種大理石鋪設地面,最早的馬賽克就是在這一基礎上衍生髮展起來的。馬賽克最早是一種鑲嵌藝術,以小石子、貝殼、磁磚、玻璃等有色嵌片應用在牆壁面或地板上的繪製圖案來表現的一種藝術。

【第8畫面】

一則關於尋找與自我發現的寓言—《佩澤提諾》導讀

原文:第二天一大早,小P駕著小船出發了。

解析:

最後,智慧的智多星把小P指引向了砰砰島,一個可能會令小P粉身碎骨的地方。急切地想尋找自己的小P,事不遲疑,乘著船帶著未知的好奇出發了,他決定,去尋找答案……

你看出小P在問詢過程中是怎樣面對一個個大塊頭兒嗎?比他高的,翹起腳尖昂起頭;比他低的,如水中魚,則是船身微傾府下身。足可見小P迫切的心情和尊敬對方的神態。

【第9畫面】

一則關於尋找與自我發現的寓言—《佩澤提諾》導讀

原文:在巨浪翻滾的大海上,他一路顛簸,渾身溼透,疲憊不堪,但終於來到了砰砰島。

解析:

小P一路顛簸,渾身溼透,疲憊不堪,可見其決心和毅力,終於來到了砰砰島!

小P一路艱辛,為的就是追尋那個其實就在自身的問題——我會是誰的一小塊?這種追尋也讓小P實現了從一種自我迷失到發現自己的過程。

一改出發前,平靜和緩的大海,變成翻江倒海、暗流湧動、巨浪翻滾的海面來凸顯小P的決心和毅力。小P看來是橫下一顆心,一定要弄個明白才會死心踏地了。

【第10畫面】

一則關於尋找與自我發現的寓言—《佩澤提諾》導讀

原文:多奇怪啊!除了一堆一堆的礫(li)石外,砰砰島上什麼也沒有。沒有一棵樹,沒有一葉草,就這麼說吧,一點兒有生命的東西都沒有。

解析:

一路遭遇了各種離奇後終於來到了砰砰島。而眼前的砰砰島,除了礫石外荒無任何生命,這裡很有些佛家開悟的意味。

一面是藍色翻滾的大海,一面是斑駁陸離的詭祕島。藍色讓人冷靜,斑駁的礫石讓人醒悟。

礫石指的是由暴露在地表的岩石經過風化作用而成,經水流長期搬運而成的無稜角的天然粒料。常沉積在山麓和山前地帶,礫石膠結後形成礫岩或角礫岩。而礫石往往會讓人聯想到水或是河流。

圖中多塊礫石經過膠結後形成更大不規則的石塊,白色的水系在石塊中穿梭流動。可以看到每一個大的石塊都凝結多個礫石,石塊大小不同凝結的礫石數量也不同,這是不是暗示小P 累積和聚集的道理和作用。

【第11畫面】

一則關於尋找與自我發現的寓言—《佩澤提諾》導讀

原文:小P爬上爬下,爬下爬上。最後,他實在是太累了,一磕一絆滾了下去....

解析:

小P穿過低處質感醒目清晰的斑駁礫石塊,來到色彩略顯暗淡,由更多礫石堆積的礫石山上。兩種色彩不同,但都是由多個礫石堆積而成,不同的質感、不同的色彩,只是在低窪處礫石被沖刷的更清晰和醒目而已。形狀有大有小,形狀小的並不介意自己的個頭,和大個頭們擠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和諧共生,並沒有不自信。智多星讓小P來到此處是劍有所指,還是智多星有智慧!

但小P的悟性可能並不太好,還沒有理解智多星的用意,加上長途的勞累早就顧不了那麼多了。也正是這樣,接下來的驚險卻也成就了對他最好的點撥,幫助他開悟。

上山易,下山難。又累又乏,小P 沒有挺住,腳下一不聽使喚滾下山去。

【第12畫面】

一則關於尋找與自我發現的寓言—《佩澤提諾》導讀

原文:....碎成了很多的小小塊兒!智多星說的沒錯。現在小P明白了,他和別人都一樣,也是由小塊組成的。

解析:

佩澤提諾在砰砰島爬上爬下、爬下爬上,不辭辛勞地找尋,累得摔下來,碎成許多小小塊兒。

看看傷痕累累的小P,由一個很小的小塊兒,變成了更多更小的小塊兒。原來,很小的自己與別人一樣,原本也是由很多更小的小塊兒組成的,他也終於明白智多星叫他到砰砰島的目的。

現在,他清醒地瞭解到了自己的結構,和與世界的關係。

故事至此,《佩澤提諾》可能會給我們和孩子帶來什麼呢?人不必追別人的影子,人各有異。

其實真不用向任何人證明什麼,不用拿自己去和任何人比較。我就是我自己,我接受並喜歡並不完美的自己,我們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不都是為了去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的生活之路嗎?

明白了自己就是自己!自已也是許多小方塊組成的!小小的橙色塊帶著疑問出發,帶著決心和毅力出發,不畏艱辛,戰勝困難,最後終於明白了自己就是自己!多麼了不起啊!無需太多理論和廢話,只需點到為止!用行動告知我們實踐出真知!

故事很簡單,但簡單中卻又蘊含極大的智慧。故事推進很平緩,故事平緩的敘事節奏中又蘊含生生不息的信念,給人鼓舞。

【第13畫面】

一則關於尋找與自我發現的寓言—《佩澤提諾》導讀

原文:他把碎塊兒重新聚合,恢復如初。在確定沒有落下任何一小塊兒後,他跑回到小船上。

解析:

當他一點一點的把碎塊兒撿回來,生怕不小心丟掉任何一塊兒。

他那麼珍惜地把每一個碎塊兒重新聚合,恢復如初,重新聚在一起的瞬間,他終於明白了,其實自己和別人一樣,也是由許多更小的部分組成的,他並不是任何強者的一部分,他是完整的。

這也讓小P實現了從一種迷茫地追隨到發現自己的過程。於是,他才會那麼珍惜地把每一個碎塊兒重新聚合,恢復如初,生怕不小心丟掉任何一塊兒。

然後,他帶著滿滿的收穫和珍惜返程,對於歸途的迫切超出了尋常。

你發現沒有,小P來回的畫面是相同的,那礫石堆、那翻滾的海水和稍稍傾斜的黑色小船,只是小P 的方位一上一下而已。

【第14畫面】

一則關於尋找與自我發現的寓言—《佩澤提諾》導讀

原文:整個晚上,他拼命地划船,想要儘快回到家。

解析:

圓月當空是否預示著小P走完了內心糾結的里程,完成了內心的飛躍,實現了圓滿的自己呢!

漆黑的夜空,圓月指引他踏上回程的小船,身後是照亮自己的明亮的礫石山,腳下依然是翻滾的海水,小P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寫到這,大家不妨可以想想小P此時會帶著一種怎樣的心情迴歸?他迴歸的心情肯定是無比興奮的!

網絡流傳的一句話: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

佩澤提諾因為自己的渺小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想著自己是別人身上的一小塊兒,和許多人習慣依附、習慣攀比、習慣朝著別人的目標或以別人的目標而前進差不多。但是他有找尋的意願,在找尋中他有堅定的信念。“在巨浪翻滾的大海上,他一路顛簸,渾身溼透,疲憊不堪。”很有幾幅圖都是這樣的畫面,可見他找尋之路的艱辛和他找尋的勇氣。碎成許多小小塊兒,是他的一次突破,是一次徹底的覺醒,就如人經過巨大痛苦或極大變故後的脫胎換骨一樣,走進自己的內心,又走出自己的內心。當佩澤提諾渴望認識自己,追尋自我生命的美好的時候喚醒了自己,成就自己的也只有自己。

浮游天地、滄海一粟、生命不易。無限去接近自己的內心,有追尋自己內心的勇氣,有找到去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的勇氣,那麼,真實美好的自己也必將是人世間賞心悅目的一道風景。

【第15畫面】

一則關於尋找與自我發現的寓言—《佩澤提諾》導讀

原文:他的朋友都在等著他。“我就是我自己!”他滿懷喜悅地大喊。朋友們不太明白他的意思,可是小P看起來很高興,所以他們也很高興。

解析:

朋友們都在等待小方塊歸來,小方塊高興的大喊:我就是我自己!

不由的讓人想起實踐出真知啊!如果不是親自去尋求答案,親自經歷,我想小方塊也難以領悟自己就是自己!

這繪本潛移默化教會孩子們學會正確認知自己,正確面對自己!豈止是孩子,我們成人也一樣!需要正確認識自己!有的人迷迷糊糊混沌一生,到頭來後悔自己沒有勇敢去嘗試去面對!!

在發現與收穫之後,他的第一反應便是分享——與朋友分享自己的發現和成就。至於朋友們是否一時能夠理解和明白,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因為小P完全陷入了這種奇妙的快樂之中。

我們不妨再回味一下,還記得開始的小P,那個很不自信的小塊兒,和他誤把自己作為別人的一部分而怯生生地四處尋找完整整體的時候嗎?

作為一個成人,我願意在享受著藝術大師豐富多彩畫面的同時,這樣讀這樣的故事。但這樣太深刻太晦澀的故事,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否太難理解了!

轉念一想,難道真的有必要一定要達到怎樣的目的嗎?閱讀從來都應該是很隨意很自由的事,我們只要給他們提供好的讀物就好了。

【封&底】

一則關於尋找與自我發現的寓言—《佩澤提諾》導讀

解析:

從小黑魚到田鼠阿佛到鱷魚哥尼流再到這個佩澤提諾,這許多許多作品都是對自我的認識與確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是有這樣一個重要過程,包括成人在生活、工作中也是在不斷地追尋和確認。

佩澤提諾故事中,紅色小塊塊的追尋經歷,所尋角色都是很鮮豔奪目的塊塊繪製而成的,只是它們代表了更多的含義,形狀不同,意義不同。紅色塊小P,在遇智多星時,它受到啟迪。我們在人生路上也是一樣,可能我們會給孩子啟迪,也可能我們在適當時候,需要別人的啟迪,我們就會找到全新的自己,確認獨一無二的自己。

《佩澤提諾》可能會給我們和孩子帶來什麼?能帶來什麼?——其實隨意就好。

對於孩子,內容背後深刻而清晰的思維和價值導向可能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一粒小小的種子。彩色模塊式的獨特創意手法不論是在視覺還是創意上都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算是對孩子的藝術薰陶吧!

孩子看完,其實什麼都沒有做,沒有刻意去教授,但有些東西已經進入他心,就是那種“慢慢流淌”的感覺。繪本所傳達出的小孩子也許不懂,但現在是儲備,在合適的時機他終會顯現。

對於成人,也許會帶給我們一些思維和價值上的啟發甚至是衝擊。我們也許會發現,我們自己正如同小P一樣地迷茫不知所措,隨波逐流卻不自知。我們在職場、在生活、在社交中一直缺少自己的獨立思考和發音,而尾隨在別人身後,又或者被主流價值體系禁錮得快要窒息!身心分離和疲於應對的狀態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只要靜下來細細品味,不難從中找到我們自己。

四、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