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執拗不聽勸?一個簡單的溝通小技巧,很管用

從一個難搞的小女娃說起……

國外有一位爸爸叫庫普,他的女兒5歲時還吃奶嘴,有些奶嘴被咬爛得不成樣還要咬。被旁人質疑為什麼女兒這麼大還要吃奶嘴,爸爸苦惱不已,採用了各種辦法也沒能戒掉,比如買玩具交換、把奶嘴全部綁在氫氣球帶走、強硬地讓女兒把奶嘴上交……都以失敗而告終。


孩子執拗不聽勸?一個簡單的溝通小技巧,很管用


最後,爸爸有一天無意中跟女兒提到,自己1歲的時候,主動把奶嘴交給爺爺後,就再也沒再吃奶嘴了。這時,女兒也主動交出了奶嘴……就這樣,戒了4年也沒成功的奶嘴,終於成功了。

▶親子溝通低效、孩子不聽勸?一個很常見的原因

有時,孩子只是想自己決定,而不是別的。美國堪薩斯大學Pamela J. Mendonca等人發現,自我控制感,能讓孩子的行為更積極。在研究中,研究者讓孩子們選擇一些健康的食物堅持吃一段時間,A組是被建議選擇的,而B組自己選擇。


孩子執拗不聽勸?一個簡單的溝通小技巧,很管用


在孩子們吃健康食物期間,B組孩子還經常被提醒——食物是他們自己選擇的。結果,B組孩子的行為和結果更積極。

除此之外,孩子們“自己選擇”後,常常會覺得自己的主意最特別。

舉個例子,一位媽媽帶兩個孩子到玩具店買玩具,姐妹倆看上了一個布娃娃玩具,姐姐選擇了紅色,妹妹選擇了綠色。姐姐在媽媽結賬時有些猶豫,她似乎覺得綠色的更好看。可是來不及了,媽媽已經結賬。走出店門時,妹妹向姐姐炫耀她的綠色布娃娃玩具很美,姐姐也不想落後,她儘量詳細地向妹妹描述,她的紅色布娃娃玩具到底有多美,紅色的裙子上面鑲著星星、紅色的高跟鞋很可愛……說著說著,姐姐也真的覺得紅色的比綠色的更美。


孩子執拗不聽勸?一個簡單的溝通小技巧,很管用


這便是人的心理自我保護機制,自己選的東西最特別。當孩子們自己做出決定和選擇後,會帶來積極的行為。就像文章開頭的小女孩一樣,當她擁有自己決定的權利的時候,戒奶嘴的難題就輕鬆地解決了。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屢說不聽,可以試試讓孩子自己決定。

可是,如果讓孩子自己決定,孩子提出的主意與父母的想法衝突,怎麼辦?

▶為了提高溝通效率,爸媽們可以這樣做

孩子們過於年幼,難以有清晰的想法,並且有時孩子的想法也可能讓父母為難,比如有父母讓孩子不要吃糖,孩子卻決定去吃冰淇淋。這時父母可以讓孩子“做選擇”,可是,父母們讓孩子做選擇,也需要重視技巧的。心理學上有個詞叫“過度的自由”,什麼意思?過多的選擇,會讓孩子們選擇後的滿意度反而下降。


孩子執拗不聽勸?一個簡單的溝通小技巧,很管用


這好比一個小朋友在一大堆的童話繪本面前做選擇,有白雪公主、小紅帽、灰姑娘、豌豆公主……等十多本;相比之下,你如果讓一個孩子只在兩本童話繪本面前做選擇,比如只有白雪公主和小紅帽。當孩子在十多本繪本面前選擇一本後,會比孩子在兩本繪本面前選一本,前者後悔的概率更大。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如何把這個技巧運用在與孩子們的溝通中呢?

當小朋友在屋裡扔球,影響了下層樓的鄰居時,大人可以讓孩子做選擇:“你可以選擇在屋裡滾球,或在戶外扔球。”當小朋友在圖書館追逐喧譁,影響了別人閱讀,大人可以讓孩子做選擇:“你可以選擇在圖書館外面追逐喧譁,或在圖書館裡靜靜閱讀。”當小朋友晚上拒絕睡覺時,大人可以讓孩子做選擇:“你可以選擇再玩5分鐘就睡覺,或者選擇馬上睡覺。”當小朋友總想看電視時,大人也可以讓孩子做選擇:“ 你可以先把作業寫完,然後看電視20分鐘;或者現在就看電視20分鐘,接下來兩天都不能看任何電視。”


所以,讓孩子“二選一”能提高溝通效率。


孩子執拗不聽勸?一個簡單的溝通小技巧,很管用


有爸爸曾經問我,這樣的做法,會不會有些嚴厲了。其實父母們在養育孩子時,不能脫離“規則”。“規則”就是一些不能違反的做法,比如孩子不能影響別人,到了晚上規定的時間就要睡覺,作業必須完成等。如同大人們必須遵守社會規則一樣,一旦違反,不僅破壞了自律,也會給自己帶來一些“後遺症”。比如影響別人,會帶來不良的人際關係、又比如不能按時睡覺,會影響第二天的作息……所以,父母給孩子建立“規則”是有必要的。無論什麼年齡的孩子都需要有一套行為規則。在行為規則的基礎上讓孩子選擇,能讓親子溝通更高效。就像美國育兒專家克萊爾.勒納所說的,當父母給孩子們選擇,孩子們會感覺自己有“權力”控制局面,繼而會推動孩子更積極地行動。

▶困境:讓孩子“二選一”時,孩子們兩個都選或兩個都不選,咋破?

我家孩子也曾經有這樣的行為。

有一次,我讓女兒收拾玩具,女兒拒絕,她說“我不要收拾玩具”。我給了她兩個選擇,選擇一是收拾玩具後,我帶她到商場玩滑梯;選擇二是先到商場玩滑梯,回家後收拾玩具。結果,女兒兩個都不要。可是當我收拾完玩具,她就後悔了,她說,“媽媽,我想玩滑梯。”我說:“對不起,你已經錯過了機會,明天才能有選擇的機會。”

第二天玩完玩具後,她爽快了選擇了第一個選項。後來我在鼓勵她收拾玩具時,每次給她的選擇都不一樣,有時是閱讀繪本,有時是做兔子小手工……隨著她選擇的次數越來越多,孩子也慢慢地養成了收拾玩具的習慣。


孩子執拗不聽勸?一個簡單的溝通小技巧,很管用


擇“優”是人性,即使遇上熊孩子嘴硬,那麼就讓他們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吧,經驗會讓他們在下次為自己做更合適的選擇的。值得一提的是,父母們在給孩子設置選擇時,最好能挑選一些孩子可能會喜歡、同時父母也接受的選項。

很多時候,孩子們因為擁有選擇的權利而變得積極;也因為選擇有限,孩子們反而會更容易快樂……

關鍵字:親子溝通、育兒互動、溝通技巧、行為習慣、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