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腦發育“黃金期”就這3年,3歲前別讓奶奶帶孩子!

文 | 軒軒媽

週末去看望朋友小艾,上個月,她剛剛從一家500強企業辭職了,從年薪30萬的白領,正式轉型為全職媽媽。

小艾的兒子一歲半了,我問她為什麼選擇這個時候辭職,她婆婆不是去年就來幫他們帶孩子了嗎?她嘆口氣說:“我再不親自帶就來不及了。”

小艾說,婆婆是很疼愛孫子,但寵過了頭,孩子已經出現了很多問題。

一歲半了,走路還走不穩,因為婆婆永遠都把孩子抱在懷裡;孩子不肯吃飯,婆婆追著喂,每天還要給好幾次零食。小艾給兒子買了幾套繪本,婆婆趁她不在家全扔了,還數落她:“孩子才那麼小你就讓他學習,你這當媽的也太狠心了。”

眼看著兒子各方面發展越來越落後,沒禮貌,不懂規矩,脾氣暴躁,小艾終於狠狠心辭了職,親自上陣收拾爛攤子。

雖然老人帶孩子盡心盡力,但大多數老年人都是隻管“養”,不管“教”。他們更關注孩子是否吃飽穿暖,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進行早期教育。

中國有句老話說“三歲看老”,0-3歲是孩子人生中的關鍵時期,如果這時把孩子丟給老人,對孩子的智力發展、行為能力、性格養成等方面,都可能產生重大影響。

最近看到一則演講視頻,很震撼,和大家分享其中的一些觀點,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孩子大腦發育“黃金期”就這3年,3歲前別讓奶奶帶孩子!

演講者羅斯高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他和他的團隊一起,花了37年,研究農村兒童教育對未來中國發展的影響。

研究結果如何呢?

調查研究發現,中國93%的城市孩子讀過高中,這個比例甚至高於美國;而在中國農村,有63%的孩子一天高中都沒上過,包括職中、職高。

孩子大腦發育“黃金期”就這3年,3歲前別讓奶奶帶孩子!

為什麼近三分之一的農村孩子沒有讀高中?是初中沒讀好嗎,甚至是小學沒讀好?

答案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嚴重——根源在於0-3歲嬰幼兒階段認知能力低下。

現在中國3歲以下的孩子,有一半出生在農村。

孩子大腦發育“黃金期”就這3年,3歲前別讓奶奶帶孩子!

可怕的是,超過一半在農村出生的孩子,3歲前認知發育緩慢,智力低於標準水平。

孩子大腦發育“黃金期”就這3年,3歲前別讓奶奶帶孩子!

3歲孩子認知能力低下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孩子今後的學習會遇到困難。

羅斯高提到了著名的“1000天假設”——我們的大腦、認知、IQ,90%是0-3歲的發育決定的。

孩子大腦發育“黃金期”就這3年,3歲前別讓奶奶帶孩子!

認知能力包括知覺、專注力、運動能力、語言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情緒調節能力等等,而這些能力都會在3歲前基本成型。

“3歲之後有很多其他能力的發展,非IQ能力會發揮出來。但是到了3歲,基本上我們的腦子已經定型了,不能再提高,或者說很難再提高了。”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James Heckman,曾精確計算出一份投資、回報比:

  • 在0-3歲的孩子身上投資一塊錢,就會有18塊錢回來;

  • 3-4歲,投資一塊,賺回7塊;

  • 小學後,投資一塊,賺回3塊;

  • 大學裡,投資一塊只能賺回一塊;

  • 成年人是負的。

孩子大腦發育“黃金期”就這3年,3歲前別讓奶奶帶孩子!

所以說,在孩子3歲之前對他們進行的投資,是最划算的。

當然,這裡的“投資”並不僅僅指經濟,還包含了更多層面的投入,比如對孩子的早期教育、陪伴等等。

孩子大腦發育“黃金期”就這3年,3歲前別讓奶奶帶孩子!

那麼,什麼樣的陪伴才是有效的呢?

很多父母認為,陪伴就是把孩子帶在身邊,和孩子在一起就可以了,無論自己是在打麻將,或是玩手機、看電視。

孩子大腦發育“黃金期”就這3年,3歲前別讓奶奶帶孩子!

一位同事說,她常把好的育兒知識分享到家人的微信群,然而大多數親戚卻不屑一顧:“我們工作這麼辛苦,能把孩子養大就不容易了,哪有這麼多講究?”

同事無奈地搖搖頭說:“我就是出身農村,希望我們家的下一代可以有更多人走出來,但似乎很難改變他們的觀念。”

羅斯高教授在調研中發現,農村父母愛孩子的程度,和城裡的父母沒什麼兩樣,他們也希望孩子好,95%的媽媽和奶奶都說希望孩子能上大學,甚至還有17%的父母表示希望孩子讀到博士。

羅斯高問他們,如果可以花錢讓孩子的未來更好,你願意花錢嗎?100%的人說當然願意!

既然父母都有如此強烈的意願和期望,為什麼仍有一大半的孩子初中後就輟學?

羅斯高認為,原因在於教育意識上的錯誤,教育方法上的匱乏

他問這些媽媽:你昨天有沒有讀書給你的孩子聽?回答“有”的比例只有4%。

其他人的反應是什麼呢?她們會笑,那種笑就好像有人問她們,有沒有每天給你的小魚和小烏龜讀書一樣。可是她們的孩子,此刻不正像是她們養的魚和烏龜嗎?

羅斯高團隊統計到,近80%的農村家庭沒有任何兒童讀物,或僅有一本;超過70%的家庭兒童讀物少於兩本。

孩子大腦發育“黃金期”就這3年,3歲前別讓奶奶帶孩子!

這些父母從未想過給孩子讀書,在他們眼中,3歲孩子怎麼可能和讀書聯繫起來呢。

過去在農村,父母只要保證孩子吃飽、健康就可以了,因為長大後還是種地。

而現在,他們希望孩子讀大學讀博士,可還是沒想過要給孩子讀書;他們喜歡和孩子玩,卻不知道怎麼陪孩子玩,更不知道如何給孩子正確的早教,高質量的陪伴。

我願意為孩子傾盡所有,可為什麼我怎麼做都沒效果?

這樣的困惑,城市中的父母又何嘗沒有呢?

孩子大腦發育“黃金期”就這3年,3歲前別讓奶奶帶孩子!

為了做出改變,羅斯高團隊開始在農村給0-3歲孩子的父母上課,課程內容就是教他們怎麼陪孩子玩。

每星期上一次課,給媽媽們發兩個玩具和一本繪本,讓她們回去陪孩子玩,陪孩子看書,第二個星期來收,然後再發新的玩具和繪本。

孩子大腦發育“黃金期”就這3年,3歲前別讓奶奶帶孩子!

經過6個月的干預,上了26次課,近半數參與家庭的孩子,認知發展恢復到正常水平。那麼,另一半沒有做到的家庭,問題出在哪裡?

羅斯高說:“答案是一個詞——奶奶。”

孩子大腦發育“黃金期”就這3年,3歲前別讓奶奶帶孩子!

孩子的認知能力完全恢復的家庭,媽媽都在家。

中國留守兒童的問題已經非常嚴重,為了生計,很多媽媽剛生下孩子就外出打工,把孩子丟給老人撫養,甚至幾年都不回來看孩子一眼。

城市裡亦如此,年輕人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老人被迫成了帶孩子的主力軍。尤其是雙職工家庭,爸爸媽媽下班後已精疲力盡,為了睡個好覺,孩子晚上還是跟奶奶或外婆睡,更別提每天陪孩子讀半小時書,或者講一個睡前故事了。

老年人大多很難接受最新的育兒理念,也缺少學習途徑,再加上擔心帶不好孫子被兒女責怪,把所有的心思花在了餵養上,極盡寵愛。

我在聽知名兒科專家張思萊的講座時,張奶奶很誠懇地說:“我希望有更多老年人能來聽我講課,現在真正在帶孩子的大多是我們這輩人。我也幫女兒帶孩子,但你們不是我,我是專門研究這個的,所以建議你們能多學習。”

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老人幫忙帶孩子是情分,不是本分。身為父母,真正有義務對孩子負責的,是我們自己,任何人都不能代替。

孩子的幼年時期,不但是智力開發的關鍵階段,也是父母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最佳時機。

我並不是提倡大家都做全職媽媽,陪伴孩子最重要的不在於時間多長,而在於質量。

在家時放下手機,多陪孩子讀一本書,玩一個遊戲,多聽聽孩子的心聲,多說一句“我愛你”,你才能成為真正的父母。


親寶寶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

親寶寶APP,記錄寶寶成長,分享科學育兒知識,一家人的親子空間,歡迎下載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