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大幕山巔的“富竹”夢'

通山 竹子 創業 投資 合作社 林建華 香城都市報 2019-08-02
"

香城都市報(全媒體記者 張大樂 夏正峰 程昌宗)

在機器設備的轟鳴聲中,一根根竹子被破開變成條,然後進入流水線,變成竹籤、竹筷……23日,記者來到海拔500米左右的通山大幕山巔的一處扶貧車間,52歲的企業負責人曾慶春正在抽檢成品質量。

去年10月,帶著返鄉創業、帶動鄉鄰的決心,在外打拼了半輩子的曾慶春投資300萬元,在大幕山巔建起了這個佔地10餘畝的竹製品加工廠。

"

香城都市報(全媒體記者 張大樂 夏正峰 程昌宗)

在機器設備的轟鳴聲中,一根根竹子被破開變成條,然後進入流水線,變成竹籤、竹筷……23日,記者來到海拔500米左右的通山大幕山巔的一處扶貧車間,52歲的企業負責人曾慶春正在抽檢成品質量。

去年10月,帶著返鄉創業、帶動鄉鄰的決心,在外打拼了半輩子的曾慶春投資300萬元,在大幕山巔建起了這個佔地10餘畝的竹製品加工廠。

通山大幕山巔的“富竹”夢

“大幕山有2萬多畝竹林,由於山區交通不便,砍伐、運輸成本太高,近年來竹子並未給村民帶來效益。”曾慶春說,他要做的就是通過竹製品加工,讓漫山遍野的竹子產生經濟效益,給村民帶來實惠。

說幹就幹,曾慶春的創業計劃得到了通山縣國有林場管理局局長徐輝的支持。大幕山村是一個林場帶村的特殊行政村,村民多以外出務工為生,由於缺乏投資開發,守著滿山的竹子卻無計可施。

今年春節後,依託當地豐富的竹子資源,通山縣阿眷竹製品合作社正式投產運營。曾慶春說,目前車間內有6條生產線,滿負荷狀態下日消耗竹子可達40噸。

"

香城都市報(全媒體記者 張大樂 夏正峰 程昌宗)

在機器設備的轟鳴聲中,一根根竹子被破開變成條,然後進入流水線,變成竹籤、竹筷……23日,記者來到海拔500米左右的通山大幕山巔的一處扶貧車間,52歲的企業負責人曾慶春正在抽檢成品質量。

去年10月,帶著返鄉創業、帶動鄉鄰的決心,在外打拼了半輩子的曾慶春投資300萬元,在大幕山巔建起了這個佔地10餘畝的竹製品加工廠。

通山大幕山巔的“富竹”夢

“大幕山有2萬多畝竹林,由於山區交通不便,砍伐、運輸成本太高,近年來竹子並未給村民帶來效益。”曾慶春說,他要做的就是通過竹製品加工,讓漫山遍野的竹子產生經濟效益,給村民帶來實惠。

說幹就幹,曾慶春的創業計劃得到了通山縣國有林場管理局局長徐輝的支持。大幕山村是一個林場帶村的特殊行政村,村民多以外出務工為生,由於缺乏投資開發,守著滿山的竹子卻無計可施。

今年春節後,依託當地豐富的竹子資源,通山縣阿眷竹製品合作社正式投產運營。曾慶春說,目前車間內有6條生產線,滿負荷狀態下日消耗竹子可達40噸。

通山大幕山巔的“富竹”夢

60歲的車間工人周細英是附近村民,原是2014年建檔的精準扶貧戶。今年正月,周細英和愛人曾憲金來到合作社車間上班,每個月加起來能拿到8000餘元工資。周細英告訴記者,車間裡有近30名工人,除了幾名技工以外都是本地村民,最低收入都在每月3000元以上,高峰期時可以拿到近6000元。

36歲的本村媳婦林建華從四川嫁過來,在福建打工多年,聽說當地建起了竹製品加工廠且開出了較高的工資後,毅然辭掉企業工作,來到扶貧車間上班。“在家門口上班,還能拿到不低於沿海企業的工資,又能顧得上家裡的孩子,真是太好了。”

"

香城都市報(全媒體記者 張大樂 夏正峰 程昌宗)

在機器設備的轟鳴聲中,一根根竹子被破開變成條,然後進入流水線,變成竹籤、竹筷……23日,記者來到海拔500米左右的通山大幕山巔的一處扶貧車間,52歲的企業負責人曾慶春正在抽檢成品質量。

去年10月,帶著返鄉創業、帶動鄉鄰的決心,在外打拼了半輩子的曾慶春投資300萬元,在大幕山巔建起了這個佔地10餘畝的竹製品加工廠。

通山大幕山巔的“富竹”夢

“大幕山有2萬多畝竹林,由於山區交通不便,砍伐、運輸成本太高,近年來竹子並未給村民帶來效益。”曾慶春說,他要做的就是通過竹製品加工,讓漫山遍野的竹子產生經濟效益,給村民帶來實惠。

說幹就幹,曾慶春的創業計劃得到了通山縣國有林場管理局局長徐輝的支持。大幕山村是一個林場帶村的特殊行政村,村民多以外出務工為生,由於缺乏投資開發,守著滿山的竹子卻無計可施。

今年春節後,依託當地豐富的竹子資源,通山縣阿眷竹製品合作社正式投產運營。曾慶春說,目前車間內有6條生產線,滿負荷狀態下日消耗竹子可達40噸。

通山大幕山巔的“富竹”夢

60歲的車間工人周細英是附近村民,原是2014年建檔的精準扶貧戶。今年正月,周細英和愛人曾憲金來到合作社車間上班,每個月加起來能拿到8000餘元工資。周細英告訴記者,車間裡有近30名工人,除了幾名技工以外都是本地村民,最低收入都在每月3000元以上,高峰期時可以拿到近6000元。

36歲的本村媳婦林建華從四川嫁過來,在福建打工多年,聽說當地建起了竹製品加工廠且開出了較高的工資後,毅然辭掉企業工作,來到扶貧車間上班。“在家門口上班,還能拿到不低於沿海企業的工資,又能顧得上家裡的孩子,真是太好了。”

通山大幕山巔的“富竹”夢

年幼喪父的曾慶春飽嘗生活困苦之艱辛,好心的鄉鄰不時搭把手才得以長大成人。他說,如今給車間工人開的工資標準在全縣同行業都是最高的,這麼做的原因也是盡力反哺村民。

曾慶春算了一筆賬,車間工人穩定在30人左右,砍竹隊成員約30人,生產高峰期可以達到80人,截至目前已經開出工資110萬餘元,全部進了當地村民荷包。

"

香城都市報(全媒體記者 張大樂 夏正峰 程昌宗)

在機器設備的轟鳴聲中,一根根竹子被破開變成條,然後進入流水線,變成竹籤、竹筷……23日,記者來到海拔500米左右的通山大幕山巔的一處扶貧車間,52歲的企業負責人曾慶春正在抽檢成品質量。

去年10月,帶著返鄉創業、帶動鄉鄰的決心,在外打拼了半輩子的曾慶春投資300萬元,在大幕山巔建起了這個佔地10餘畝的竹製品加工廠。

通山大幕山巔的“富竹”夢

“大幕山有2萬多畝竹林,由於山區交通不便,砍伐、運輸成本太高,近年來竹子並未給村民帶來效益。”曾慶春說,他要做的就是通過竹製品加工,讓漫山遍野的竹子產生經濟效益,給村民帶來實惠。

說幹就幹,曾慶春的創業計劃得到了通山縣國有林場管理局局長徐輝的支持。大幕山村是一個林場帶村的特殊行政村,村民多以外出務工為生,由於缺乏投資開發,守著滿山的竹子卻無計可施。

今年春節後,依託當地豐富的竹子資源,通山縣阿眷竹製品合作社正式投產運營。曾慶春說,目前車間內有6條生產線,滿負荷狀態下日消耗竹子可達40噸。

通山大幕山巔的“富竹”夢

60歲的車間工人周細英是附近村民,原是2014年建檔的精準扶貧戶。今年正月,周細英和愛人曾憲金來到合作社車間上班,每個月加起來能拿到8000餘元工資。周細英告訴記者,車間裡有近30名工人,除了幾名技工以外都是本地村民,最低收入都在每月3000元以上,高峰期時可以拿到近6000元。

36歲的本村媳婦林建華從四川嫁過來,在福建打工多年,聽說當地建起了竹製品加工廠且開出了較高的工資後,毅然辭掉企業工作,來到扶貧車間上班。“在家門口上班,還能拿到不低於沿海企業的工資,又能顧得上家裡的孩子,真是太好了。”

通山大幕山巔的“富竹”夢

年幼喪父的曾慶春飽嘗生活困苦之艱辛,好心的鄉鄰不時搭把手才得以長大成人。他說,如今給車間工人開的工資標準在全縣同行業都是最高的,這麼做的原因也是盡力反哺村民。

曾慶春算了一筆賬,車間工人穩定在30人左右,砍竹隊成員約30人,生產高峰期可以達到80人,截至目前已經開出工資110萬餘元,全部進了當地村民荷包。

通山大幕山巔的“富竹”夢

對於未來,曾慶春謀劃著能從筍製品、竹工藝品加工等方面多做文章,進一步擴大竹產品附加值,做大做強企業,讓大幕山的竹子能真正帶富一方百姓。

更多咸寧本地新聞,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香城都市報(或公眾號搜索:xcdsbgfwx)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