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抗戰名將和他們的經典戰例——佟麟閣與盧溝橋抗戰

國共抗戰名將和他們的經典戰例——佟麟閣與盧溝橋抗戰

佟麟閣將軍像。

佟麟閣20歲時投筆從戎,入伍於馮玉祥麾下,轉戰南北,剿匪平藩,屢立戰功,深為馮玉祥器重,先後任連長,營長,團長,師長等職。1930年中原大戰馮玉祥討蔣失敗後不久,佟麟閣與馮玉祥卸甲歸田,總結以往鬥爭的經驗教訓,尋求救國之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製造了九一八事變,炮轟瀋陽北大營,燃起侵略中國的戰火。1932年佟麟閣應29軍軍長宋哲元的邀請,出山任職,1933年日軍佔山海關後,宋哲元任命佟麟閣為張家口警備司令,安定後方。 2月,日寇向長城各口——獨石口、古北口、喜峰口進犯,中國駐軍奮起抗戰,29軍奉命在喜峰口抗擊日寇,前方將士在前線激戰時,佟麟閣在後方積極備戰,維持局勢,保障供給,使前線將士無後顧之憂,保證了長城前線戰鬥的勝利。1933年5月,馮玉祥在張家口組織察哈爾抗日同盟軍,佟麟閣任同盟軍第一軍軍長兼代察省主席,領導對日作戰,保衛察省,收復失地。同盟軍被迫撤銷後,佟麟閣深感抗日之志未遂,退居北平香山,以待報國之機。

宋哲元擔任冀察政務委員長後,任命佟麟閣為29軍副軍長兼軍事訓練團團長,負責軍事,坐鎮南苑。佟麟閣曾對部下說:“中央如下令抗日,麟閣若不身先士卒者,君等可執往天安門前,挖我兩眼,割我兩耳。”有志抗日救國的青年,仰慕佟將軍堅決抗日的聲譽,紛紛趕來參加29軍。七七事變爆發後,佟麟閣以副軍長之職負責軍事指揮,以軍部名義向全軍官司兵發出命令:凡是日軍進犯,堅決抵抗,誓與盧溝橋共存亡,不得後退一步。時人在《北平時報》贊佟麟閣說:“佟副軍長善治軍,第二十九軍紀律嚴明,勇於作戰,而於老百姓秋毫不犯,佟將軍訓練之力也。”“軍士於烈日守城,各隊前置水一桶,用開水以止渴,商民感激欲泣,敬獻西瓜,堅決不受,對老百姓恭而有禮,殺敵則勇猛武倫,堪稱模範軍人”。

1937年7月28日,日軍向北平發動總攻擊,進犯南苑,時任第29軍副軍長的佟麟閣與132師師長趙登禹指揮29軍死守南苑,佟麟閣被機槍射中腿部,部下勸其退下,他執意不肯,仍帶傷率部激戰。與日軍從拂曉戰至中午,頭部又再受重傷,終因流血過多壯烈殉國,時年45歲。

佟麟閣是全面抗戰爆發後捐軀疆場的高級將領,馮玉祥將軍聞訊後,懷悲寫下《吊佟趙》一詩,悼念佟麟閣和一同犧牲的趙登禹將軍。佟麟閣骨骸尋獲後,夫人彭靜智及子女含悲收斂,隱姓埋名,寄厝於北平柏林寺,寺中方丈出於對將軍抗日愛國的敬慕,即使是北平淪陷,也始終嚴守祕密,其靈柩前只擺放著“先府君胡口口之靈”的牌位,直到抗戰勝利後國奠於香山。1937年7月31日,國民政府追贈為佟麟閣陸軍上將。1946年7月28日,國民政府又以隆重的國葬,將佟麟閣將軍的靈柩從柏林寺移葬於北平香山的蘭澗溝的坡地上,1947年3月13日,佟麟閣生前在北京居住過的南溝浴大街被命名為佟麟閣路。毛澤東同志曾高度評價:“給了全中國人以崇高偉大的模範”。1979年8月,中共北京市委追認佟麟閣將軍為抗日陣亡革命烈士,並將其墓修葺一新。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

國共抗戰名將和他們的經典戰例——佟麟閣與盧溝橋抗戰

盧溝橋抗戰歷史照片。

1937年(中華民國二十六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在北平(今北京)西南盧溝橋挑起事端,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中國軍隊奮起抗擊日軍侵略的作戰。亦稱“七七抗戰”。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後,逐步把侵略勢力擴張到了平津附近。其華北駐屯軍5000餘人,駐平津地區及豐臺至山海關鐵路沿線;冀東偽保安隊1.7萬餘人,駐通縣等地;偽蒙軍4萬餘人,駐察北(今河北 張家口以北)。中國軍隊第29軍軍長宋哲元轄四個步兵師及一個騎兵師、兩個保安旅,駐守平津及任丘、河間等地。

1935年,日本策劃華北五省自治的陰謀未逞,遂準備以武力攻佔平津,進而奪取整個華北。

1937年7月7日夜,駐豐臺日軍詭稱演習中“失蹤”一名士兵,無理要求進宛平城搜查。遭拒絕後,即向城西盧溝橋地區發起攻擊,企圖首先截斷北平南面通道,攻佔北平。當地中國駐軍第37師第110旅第219團奮起抗擊,並於8日夜奪回了龍王廟及鐵路橋,向八寶山以南、長辛店以北地區反擊,打擊了日軍氣焰 (見彩圖)。當日中國共產黨發出《中共中央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號召全民族抗戰。南京國民黨政府懼怕事態擴大,命令部隊只許抵抗,不許出擊,並與日軍談判,委屈求和。

10日,得到增援後的日軍,再次發起進攻,受挫。11日,日本首相近衛文麿召開內閣會議,決定增兵華北:調關東軍之酒井、鈴木旅團,駐朝鮮第20師團,分別向華北開進;在海軍配合下進攻平津。17日蔣介石表示準備應戰,但又說不放棄和談。24日幾路日軍進逼北平,25日在華北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指揮下發起進攻,至27日先後攻佔廊坊、寶珠寺、團河等地。28日守軍反擊,一度收復豐臺。日軍主力在航空兵配合下猛攻南苑,守軍傷亡甚眾,副軍長佟麟閣、師長趙登禹陣亡,遂放棄南苑等地,撤向保定。29日,北平陷落。同日,日軍分路進犯天津、大沽。守軍反擊,並圍攻日軍東局子軍用機場及海光寺兵營,後遭日軍陸空聯合攻擊,不支,退向馬廠。30日,天津失守。

國共抗戰名將和他們的經典戰例——佟麟閣與盧溝橋抗戰

盧溝橋抗戰歷史照片。

盧溝橋抗戰的歷史意義

一、結束了割地賠款的慣例

盧溝橋抗戰盧溝橋抗戰為中國對侵略者割地賠款的慣例畫上了句號。

翻開中國的近代史,就會發現簡直是一部中日外交痛史。自1879年日本吞併琉球群島之後,面對日本的每次入侵,大打日本大勝,小打日本小勝,這個東瀛的小國竟變成了對中國的征服者。1894年甲午戰後,隨著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日本獲得了大量賠款,佔領了臺灣,從此就沒有停止過對中國的侵略。

1900年,日本參與了八國聯軍對中國的入侵。

1914年,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失敗,日本乘機侵佔了中國的山東和青島。

1915年,日本借支持袁世凱做皇帝,強迫袁接受了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1931年,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強佔了中國128萬平方公里領土,相當於日本本土3.5倍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

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取得了駐軍上海的特權。

1933年2月,日軍又佔領熱河省,3月10-11日,侵略者雖然在長城抗戰中遭二十九軍大刀隊重創,但仍通過《塘沽協定》《何梅協定》等不平等條約佔領了長城以北、冀東二十二個縣的大片中國領土。

日本侵略者每次挑起戰火,割地、賠款幾乎已成為中國政府的外交慣例。但是,侵略者的欲壑是永遠填不滿的,其滅亡中國的野心也是不會改變的,1937年7月7日,終於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但這次侵略者卻在盧溝橋頭遭到了中國軍隊的迎頭痛擊,隨後發展成為全國的抗戰,使日本帝國主義妄圖通過合法手段佔領中國華北的企圖變成了泡影。

二、 拉開了國、共兩黨攜手抗日的帷幕

由於日本侵略者在九一八事變中嚐到了甜頭,其東京大本營(參謀本部)曾預言:中國政府是腐敗昏庸、四分五裂的,老百姓更是貪生怕死。一旦發生(支那事變)不到三個月,中國人就會妥協的坐到談判桌上,(中國)會逐步成為日本的殖民地,但侵略者這一次卻錯估了形勢。

七七事變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讚揚馮治安部英勇殺敵與國土共存亡的精神,要求南京政府和全國民眾援助宋哲元的二十九軍。在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的時刻,國共兩黨親密合作,抵抗日寇的進攻,全國人民和軍隊,驅除日寇出中國,為保衛國土流盡最後一滴血!

7月8日,蔣介石也從廬山牯嶺電示宋哲元:宛平城應固守勿退,並須全體動員,已備事態擴大。同日下午,蔣又在廬山海寒寺電令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孫連仲:率該軍兩師隊伍沿平漢路趕赴保定馳援駐北平的第二十九軍。

9日,毛澤東、朱德、彭德懷、賀龍聯名致電南京政府,要求在全國動員進行抗日,為紅軍請纓抗戰。

12日,蔣介石從牯嶺電勉宋哲元:率部全力抗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16日,宋哲元從山東樂陵到天津(在今南京路98號)對二十九軍發佈了戰字第一號作戰命令。

17日,中共代表周恩來、秦邦憲、林伯渠在廬山向蔣介石面交了《中共中央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中共中央表示:執行孫中山倡導的三民主義,邊區蘇維埃政府改稱特區政府,取消紅軍番號改稱國民革命軍。指示各地黨組織:促成抗日統一戰線,擴大救亡運動。

當天,蔣介石就盧溝橋事變在廬山發表講話,申明瞭中國政府的立場:決不允許把北平變成第二個瀋陽,如果不能和平解決,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 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蔣介石在廬山的講話,受到了全國人民的歡迎。

8月13日,日本海軍陸戰隊進攻上海虹橋機場,第二天,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

8月22日,中共召開洛川會議,通過《抗日救國十大綱領》。25日,陝北紅軍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彭德懷分任正副總指揮。

9月22日,國民黨通信社發表了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承認了中共的合法地位,國共兩黨聯合抗日的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10月,決定在華南成立新四軍。中華兒女從此開始了在白山黑水、長城內外、黃河流域、大江南北、東南沿海的全面抗戰,把侵略者淹沒在中華民族的血海之中。

國共抗戰名將和他們的經典戰例——佟麟閣與盧溝橋抗戰

盧溝橋抗戰歷史照片。

三、 使世界真正認識中國人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錯估了中國軍民勇於犧牲的決心和士氣,認為中國歷史上就是一個實行愚民教育、重文輕武的國家。政府軟弱無能,百姓像一盤散沙,一觸即潰,已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當年蒙古、滿清都能征服中國,日本一旦出兵,中國幾個月內即可滅亡,他們是懷著對中華民族的種族歧視發動七七事變的,他們低估了中國人。 駐守華北的第二十九軍是愛國將領馮玉祥的“西北軍”舊部,該軍既有光榮的愛國傳統,早年又受過中國共產黨的影響,該軍駐守北平的第三十七師師長馮治安將軍、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將軍都是堅定的抗日派。1933年的長城抗戰中,時任第三十七師一零九旅旅長兼喜峰口前敵總指揮趙登禹,在隊伍裝備落後的情況下,親自帶領大刀隊同日軍血戰三日,十六歲的戰士王金寶一個人砍殺了13個鬼子後還生擒了一個。是役致使數千鬼子的人頭落地,3月10日夜,大刀隊僅生還23人,首次開創了中國軍人戰勝日本侵略者的先河,連皇軍都驚呼遇到了頑強的對手,打出了二十九軍的威風,增長了中國人的志氣。

盧溝橋抗戰的悲壯不僅震動了南京國民政府,也極大的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日激情,向全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團結抗戰的決心。

四、使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走向了正軌

拉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帷幕。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開端,七七盧溝橋事變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東方的起點。

世界反法西斯的主戰場。中國進入全國抗戰階段後,日本投入中國的總兵力198萬人,當時日本全國的兵力是287萬人,約佔日本全部兵力的70%。中國抵抗日本法西斯的時間最長,付出的代價最大。

有力的支援了蘇、美兩國的反法西斯戰爭。日本投重兵予中國戰場,無力抽兵“北上”和“南下”既解除了蘇聯的東、西兩線作戰之憂,又使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贏得了反攻的時間。抗戰後期,中國十萬遠征軍又出兵緬甸,打通滇緬公路,救出了深陷日軍包圍已陷入絕境的英軍。

為建立國際統一戰線作出了重要貢獻,奠定了國際四強的基礎。

1944年10月在中、美、英華盛頓橡膠園會議和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由於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起的重要作用,終於進入了五大國的行列。

發生在七十年前的盧溝橋抗戰,開闢了中國歷史的新進程,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促成了國、共兩黨的團結抗日,它顯示出了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使全世界改用和以前不同的眼光看待中國人,為國捐軀的抗日英雄們,不論原是哪個黨派,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應該牢記歷史的經驗教訓,珍惜先烈們用血的代價取得的勝利。

來源:新華軍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