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志華:製造業強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

同濟大學 經濟 材料科學 新能源汽車 財經國家週刊 2017-04-22

財經決策第一號ENNweekly«長按可複製)

文/《財經國家週刊》陳少智

如何應對製造業國際分工大格局中的變局和挑戰,是未來幾年中國經濟中的一個關鍵點。

鍾志華:製造業強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

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融合正在發生深遠的影響,國際金融危機以後,各國都在重新思考這場由信息技術帶來的工業革命。

中國此時正面臨來自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雙重擠壓。一方面發達國家要實現再工業化,美國、德國、日本等一些主要的工業發達國家相繼推出戰略,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也從參與全球產業再分工,到承接產業以及資本的轉移,再到拓展國際市場空間。

為此,從2016年起,國家在製造強國戰略第一階段陸續發佈了中國製造2025“1+X”規劃體系。標誌著頂層設計基本完成,《中國製造2025》已全面轉入實施階段。

同濟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志華認為,中國製造有沒有能力適應挑戰贏得未來,關鍵就看中國製造企業能否通過科技創新重塑中國工業的比較優勢。

製造業的智慧轉型離不開技術的支持

究竟有哪些重大技術在為製造業的轉型提供著重要支撐?鍾志華認為,需要關注包括信息技術、嵌入式系統、移動技術、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在內的這8個方面的內容。這些技術相互影響和作用下,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給製造業帶來革命性變化。

“當然在不同的領域,比如說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家居,各個領域的智慧化程度是不一樣的,對於中國來說,實際上就是基於現有的基礎再往前走一步,來開展具體的研發和產業化的落實。”鍾志華說。

例如3D打印,作為一種製造業創新發展的新的趨勢,3D打印集材料、設計、製造一體化,其未來的發展和影響程度可能會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就像過去3D打印的優勢一直被認為是在製作樣機或是特殊零部件方面,但是隨著各種新材料和技術進步,3D打印完全可以勝任都市制造的生產需要。它對傳統設計理念和機理的顛覆,或許正是像深圳這樣製造業發達區域向下一階段製造業高地轉型支柱領域。

鍾志華:製造業強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

跨不過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制造業都不強

事實上,如果重新審視製造業,除了技術的不斷進步外,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制造業軟實力來增加中國製造主動權,尤其是要正確的認識製造業和服務業對一個國家的強大程度到底是什麼關係。

鍾志華表示,製造業和服務業不可能絕對分開,就算是服務型製造業,或者說圍繞製造業的服務業,它的核心依然是製造業。圍繞製造業的服務業發展得越多,整個製造業的板塊影響就越大。但是如果沒有製造業,其它的板塊就沒有支撐,實體經濟就沒有支撐,經濟就會產生很大的泡沫。服務業佔比雖然會不斷上升,但部分面向製造業的高端服務業,仍然以製造業為基礎,就像新能源車或者是醫療器械,如果說沒有製造,這一領域的服務業就不會存在。

鍾志華:製造業強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

同時,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在工業化的進程中,許多國家都將面臨著中等收入陷阱這一歷史性的考驗,而要跨過這個陷阱,製造業無疑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國際案例來看,沒有跨過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大多數都是製造業不強的國家。”鍾志華表示。

將製造業的轉型融入高校的人才培養體系

中國要想實現彎道超車,最大的瓶頸之一則是人才培養。這就要求中國的高校思考如何圍繞製造的轉型設立人才培養方案和體系。

鍾志華將人才培養模型分了三個座標:行業、專業以及學歷。“在這樣的一個模型下,我們可以從更大範圍來思考這個問題,但從學歷這個軸來看,我們不僅需要更多的高學歷者,同時中低學歷的人才是我們更加缺乏的。”

例如,在創新方面成果轉化的掣肘為何一直存在,很最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原來的人才評價導向是理論導向,而工程應用的導向太弱,致使有很多應用技術無人開發。由此可見,中低端人才的培養實際上是推進智慧產業更快發展的一個核心要素。

一所高校的實踐

人才建設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跨學科、接地氣,同濟大學的一些實踐或許值得借鑑。

據鍾志華介紹,同濟大學的國際合作非常有特色,建成了首箇中德工業4.0的智能工廠,這個智能工廠的實驗室主要涵蓋了離散型製造和流程工業兩大板塊,而且是跨學科包括機械、控制、軟件等等。“這個實驗室的建造是基於國際合作的一些先進的經驗,並以此對接國家戰略,所以我們下面的不同的實驗室實際上是與不同的國家、不同企業展開合作的一個載體或成果。”

同濟大學在一流大學建設的方案中諸多板塊的工作也都與製造業密切相關。例如,“智能型新能源汽車”協同創新基地,就由同濟大學與上汽集團共同打造了一個國內最大的綜合性的檢測和標準實驗基地。

鍾志華:製造業強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

對此鍾志華表示:“要建設一個製造強國,任務還是非常艱鉅的,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我們也會繼續努力跟企業、政府一起合作,把面向智慧製造的人才培養工作進一步做好。”

向原創作者致敬

任何事宜請後臺留言

或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喜歡的朋友請多多分享

長按指紋自動識別二維碼即刻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