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不給孩子講《海的女兒》這種童話”這位媽媽的吐槽火了

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這幾天因為一位家長不經意間的一番吐槽,被熱烈爭議的網友刷上了熱搜。


“我從來不給孩子講《海的女兒》這種童話”這位媽媽的吐槽火了


這位媽媽表示,從來沒給女兒講過《海的女兒》這種經典童話。

雖然我還不確定我女兒聽不聽得懂這個故事和我說的話,但我當時立刻告訴她,別學小美人魚,她們魚類智力不高,你是人類女孩,你有腦子,沒有任何人值得你付出生命。


這位家長進而質疑,就為了一個只見過一眼的男人,付出太多,換取這樣的愛情是否值得;認為王子公主式童話不適合講給女孩聽,因為“她們不是隻能年輕美麗柔善可期,也不是隻能有嫁給王子這一種結局”。


“我從來不給孩子講《海的女兒》這種童話”這位媽媽的吐槽火了


用世俗的眼光重新打量經典童話,往往都能找到“違和”的不合時宜感。今天的中國家長,在解讀經典話童話名著的時候,讓孩子更加接近於日新月異的社會現實,無可厚非。


“我從來不給孩子講《海的女兒》這種童話”這位媽媽的吐槽火了


以《海的女兒》為例,這篇將近200年前出自丹麥的隔世之作,與今天中國家長教育孩子、塑造孩子的訴求相比,都有值得重新闡釋的意義。經典童話作為藝術作品,本身是一成不變的,但是物理空間、時間在變,必然會產生一種距離感。

但是文學就是文學,童話畢竟是童話。它照見現實,又與現實保持著藝術的距離。今天的中國家長不“唯”世界經典童話,但如何不“畏”這些經典的文學作品,也是需要有一定的超脫感的。否則這與“把孩子與髒水一起倒掉”,別無二致。

這位家長例舉的《龜兔賽跑》故事,也是這個道理。家長認為這個寓言很反智,告訴女兒,“如果你明知道自己是烏龜,遇到一隻不知天高地厚的兔子來挑釁,你不要和它比賽跑,你和它比游泳”。


“我從來不給孩子講《海的女兒》這種童話”這位媽媽的吐槽火了


從生存學來講,理是這個理,但確實俗了點。《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不是講尺有所長、寸有所短的道理,也不是講智商高低、爭強好勝的制服術,而是一種堅持不懈的樸素道理。如果這樣的寓言都不能被今天的世俗所包容的話,人與人之間便只剩下價值、而不復有純樸的價值觀存在了。

家長把這些經典的文學藝術拿出來,探討與啟發一下反向思維可以,但是一本正經地把這些都當成與現實世界格格不入的“歪理”來反對,不讓孩子接觸這樣的經典作品,這恐怕就不是真為孩子好了,反而是給孩子打開一扇世俗哲學的窗口,卻關上了經典的大門。儘管這些門外的風景,未必盡善盡美。


“我從來不給孩子講《海的女兒》這種童話”這位媽媽的吐槽火了


然而透過這場爭論,帶給社會的啟示意義也是客觀存在的。諸如安徒生童話之類的經典文學作品,如何在讓孩子欣賞到世界名著精華的同時,又能將這些文學作品誕生的時代背景、文化背景加以提示詮釋,這是童書出版機構的新命題,也是應有之義。童話名著,因為時空轉換、價值取向多元等因素,過去奉為經典的,很多慢慢積累了一些需要重新解讀的元素。有些用今人的思維與價值觀去衡量,也會有讓人感到漸次不適的感覺。

因此,既不讓家長和孩子在名著的光環下囫圇吞棗,又不至於讓名著的精華被世俗的目光所排拒,這是一項需要“補救”的工作。既補上經典童話與時代的節奏,又別錯過這些長期沉澱的經典之美。


“我從來不給孩子講《海的女兒》這種童話”這位媽媽的吐槽火了


要讓孩子們不唯經典,也不畏經典。既不在經典的童話中幻想,也不要在世俗中自以為是。可以不像海的女兒一樣痴情,但不要不相信愛情。或許名著帶給我們的是啟發,而非思維認知的全部。


來源:全媒體總編室

責編:王子墨

編輯:張永群、邢妍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