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縣,隸屬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位於黑龍江省中部,小興安嶺南麓,松花江中游北岸,地理座標東經128°7′30″—129°24′30″,北緯45°52′30″—46°37′30″之間。東與依蘭縣為鄰,西與木蘭縣毗鄰,南與松花江為界與方正、賓縣隔江相望,北以平頂山分水嶺為界與鐵力市、慶安縣接壤,屬大陸性季風氣候。

哈爾濱市通河縣概況

截止2015年全縣面積2040平方公里,15個鄉鎮,174個行政村,12個居委會。年末總戶數171422戶,總人口573771人。[1]

通河生態旅遊得天獨厚,正在開發的旅遊景區有鏵子山景區、岔林河漂流區、二龍潭溼地觀光區、烏龍國家森林公園、大通河休閒度假區。被評為中國文明縣城、中國小城鎮建設重點縣、省級衛生城。

2018年9月28日,第十六屆中國國際糧油產品及設備技術展示交易會開幕式上授予通河縣“中國原生態稻米之鄉”榮譽稱號。

通河縣,原名大通縣,以境內大通河得名。後因與青海省大通縣重名,改稱通河縣。此地早在周以前為肅慎地;戰國時期屬貉地;漢時屆沙地;後漢、三國時期為扶余奴隸制王國的屬地;晉仍之;後魏、北齊時期屆勿吉地;暗時屬靺鞨黑水部,唐時屬黑水靺鞨;遼時為生女真地;金屬上京會寧府。一元時為或赤廳分地,屬合蘭府水達達等路;明時屬於奴兒干都司統轄;清初為呼蘭副都統轄地,乾隆年間於此地設置崇古爾庫站(即三站),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於三站設大通縣,轄境包括通河和方正兩縣,隸屬於吉林依蘭店,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東北實行行省制,以松花江為吉林、黑龍江兩省的省界,通河縣改隸黑龍江省,為綏化府所轄、民國三年(1914年)將縣治移至岔林河東岸,因與甘肅省大通縣重名,改名通河縣,隸屬黑龍江省為三等縣,同年將本縣部分行政區域劃歸鳳山鎮沒治局所轄。偽滿洲國成立後,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一日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劃東北為十四省,通河縣劃屬新設的三江省所轄,康德六年(1939年)六月撤銷鳳山縣,將其併入通河縣。東北光復後,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公佈東北新省區方案,將偽三江、東安兩省合併為合江省,通河縣為合江省所轄。全國解放後,恢復東三省,通河劃屬黑龍江省管轄。[3]清代屬呼蘭城守尉轄地。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

吉林將軍於松花江北借地設站,其中“ 崇古爾庫站”,即今通河縣三站鄉駐地。清末,1906年2月15日(清光緒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吉林將軍奏準,於崇古爾庫站設置大通縣,隸屬依蘭府管轄。同年9月1日(農曆七月初三日),知縣張熙“開用關防任事”。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9月1日,清朝政府在崇右爾庫站(今三站)設置大通縣。隸屬吉林省依蘭府管轄。張熙為首任知縣。1909年(清·宣統元年)4月1日重新勘界,大通縣隸屬黑龍江省管轄,縣衙遷至岔林河口現通河鎮。1914年(民國3年)5月15日,根據北京政府內務部通令,黑龍江省大通縣改為通河縣(因與甘肅省大通縣重名),縣名延用至今。1908年6月24日(光緒三十四年五月二十六日),硃批,仍以松花江為天然界線,“吉省湯原、大通兩縣所屬江北地方”,“改歸江省管轄”。大通縣劃歸黑龍江省興東道管轄。1909年(清宣統元年),將江南方正泡地方劃出,設置方正縣。中華民國成立後,1912年6月,裁撤興東道,大通縣由黑龍江省直轄。因與青海省大通縣重名,奉令於1914年4月將大通縣改為通河縣,同時將縣署遷至岔林河口“縣治城基”(今通河鎮)。同年6月,改隸綏蘭道。1929年1月1日,將境內北部鳳山鎮劃出,設置鳳山設治局。[4]1932年4月29日,日本關東軍61炮艦聯隊侵佔通河,駐通守軍黑龍江邊防軍第三旅步兵第五團與日本侵略軍激戰七晝夜,三戰通河城,團長吳凌漢、副團長張興華等愛國官兵在保衛通河城中英勇犧牲,在得不到增援的情況下敗退。5月4日,政府縣長路克遵見守城無望、拒絕與日本人合作,燒燬縣政府重要檔案70餘卷,棄官攜縣政府印章隻身出城(夜晚騎馬從通河鎮東大門離開通河,下落不明),從此通河城陷落。日本人在通河成立“通河縣公署”偽政府,從此統治通河,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國政府投降,通河人民才結束日本人的黑暗統治。1933年10月改縣。同年2月,裁撤綏蘭道,縣、局均由黑龍江省直轄。時為三等縣。東北淪陷後,初隸黑龍江省,1934年12月改隸三江省管轄。1939年6月,撤銷鳳山縣,併入通河縣。1945年8月15日偽政府倒臺後,通河縣由偽政權遺留下來的舊官吏及偽警察繼續統治通河人民。1945年8月20日,蘇聯紅軍在歸國抗聯人員的帶領下進駐通河,扶持由偽官吏及警察組成的“通河縣臨時地方治安維持會”。局勢穩定後蘇軍留下一個通訊班駐通河。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劃歸合江省管轄。1946年2月6日,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三五九旅七一八團及松江地區部隊進駐通河縣城鄉。至此通河縣解放,通河縣人民獲得自由。中共中央東北局北滿分局書記、吉黑軍區政委陳雲(中央政治局委員)、吉黑軍區司令員高崗(中央政治局委員)及中共松江省、松江軍區的領導隨大軍進駐通河縣,中共北滿分局北滿軍區機關及中共松江省委、省軍區機關隨後進駐通河城辦公。1946年2月7日,中共通河縣委、縣民主政府成立。隸屬中共合江省工委、合江省政府。1946年4月下旬,中共北滿分局,吉黑軍區(北滿軍區)機關及松江省、松江省軍區機關撤離通河進入哈爾濱。1946年6月,通河縣由合江省劃歸松江省管轄,中共通河縣委、縣政府隸屬中共松江省委、省政府二分區(哈北)地委、哈北專員公署。1946年8月,中共哈北地委、地行署撤消,中共通河縣委、縣政府由松江省委、省政府直接領導。1946年8月,劃歸松江省管轄。[5]1949年7月,通河縣民主政府改稱為縣人民政府。1954年8月,松江省建制撤消,併入黑龍江省,通河縣委、縣政府隸屬中共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直轄。1955年3月,通河縣人民政府改稱通河縣人民委員會。1956年3月,中共綏化地委、綏化專員公署成立,通河縣委、縣政府隸屬於綏化地委、綏化專員公署。1958年8月,通河縣委、縣政府隸屬於松花江地委、松花江專員公署。1958年8月,改隸松花江專區。[6]

1960年4月,中共通河縣委、縣政府劃歸中共哈爾濱市委、市政府領導。1965年8月,通河縣劃歸松花江地區管轄。1967年4月,經省革命委員會、省軍區、松花江軍分區批准,成立通河縣革命委員會,取代了縣委、縣人民委員會的領導權。1969年3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成立中共通河縣革命委員會核心小組,開展黨的工作。1970年9月,通河縣召開了第四次黨代表大會,恢復了縣委、但未設工作機構,仍於縣革命委員會合屬辦公。1973年6月,根據省委指示,恢復縣委工作機構,縣委及工作機構於縣革委分設。1980年9月,通河縣召開了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會議取消縣革命委員會,成立了通河縣人民政府。[7]

1992年,通河縣位於黑龍江省中部,松花江中游北岸。東鄰依蘭縣,南與方正縣、賓縣以江為界,西與木蘭縣毗連,北與慶安縣、鐵力市接壤。通河縣總面積5675平方公里。共轄15個鄉、鎮。1992年末通河縣總人口23.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1萬人;朝鮮、滿、回、蒙古等少數民族人口占3.2%。縣政府駐地通河鎮。

通河縣生態環境保護完好,自然資源豐富,極具開發潛力和後發優勢。通河自然資源豐富,有石英石、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資源,其中石英儲量為83萬噸,含硅純度達99.97%,被譽為“透明黃金”。境內有高產工業油流,儲量億噸以上。森林面積42萬公頃,覆蓋率達74%,活木蓄積量4000萬立方米。名貴藥材有人蔘、刺五加、五味子等123種。主要旅遊景點有鏵子山森林公園、二龍潭景區、岔林河漂流、烏龍國際狩獵場等,其中烏龍國際狩獵場為全國八大狩獵場和十大森林公園之一,鏵子山森林公園為國家AAA級景區。[9]

通河縣境內水澤豐沛,河流縱橫,泡澤星羅棋佈,松花江為通河縣南部過境河流,多年平均徑流量483.8億立方米,流經縣域123公里,除松花江外,較大的河流有16條,即:岔林河、西北河、小古洞河、大古洞河、濃濃河、富拉渾河、烏拉渾河、大通河、沙河子、轉心湖河、小橋河、頭道河、小通河、林子河、西二道河、四道河,均為松花江一級支流。通河縣有四大水系(濃濃河、大通河、岔林河、西北河),中小河流27條,泡澤275個,水面43萬畝,27條河流。通河縣境內較大的泡澤有躍進泡、哈什哈泡,最大水面42.95平方公里,蓄水量7621萬立方米,正常水面30.29平方公里,蓄水量4611萬立方米。河網密度0.4公里/平方公里,地表水年均徑流量15.2億立方。通河縣多年平均地表徑流深270毫米,摺合徑流量15.2億立方米。

林業

通河縣林業資源得天獨厚,是全國綠化模範縣。境內有省森工系統所屬清河林業局、興隆林業局70%作業區和縣屬林業局,全縣森林面積4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4.1%,活立木蓄積量4000萬立方米,年採伐量45萬立方米,是黑龍江省重要林業生產基地。境內有紅松、落葉松、水曲柳、黃菠蘿、胡桃秋等珍貴樹種165種;有蕨菜、薇菜、猴頭等各類山野菜及食用菌60多種;有獐、鹿、丹頂鶴、雁類等珍稀野生動物百餘種;有野生珍貴藥材123種,佔全國中藥材普查重點品種的三分之一,蘊藏量7000萬公斤,其中刺五加、滿山紅、黃柏、五味子的寄生蘊藏量均達千萬公斤以上。五味子人工種植面積3.5萬畝,開發五味子、刺五加系列產品精深加工前景廣闊。

礦產

礦產資源豐富,石英儲量和質量局全省之最,應用於國防工業、電子激光領域、建築裝飾及製作高檔工藝品。通河縣位於伊春-延壽多金屬礦帶中部,轄區內山脈花崗岩體居多,蘊含大理岩、石英、鐵礦、鉬礦、褐釔鈮礦、銅礦等多種礦藏。2009年花崗岩批准開採礦點22處;已探明大理岩礦點1處,儲量716.57萬噸,礦石品位氧化鈣含量45%-51%,氧化鎂含量小於1.5%,二氧化硅含量小於3%,屬高鈣低鎂的碳酸鹽,可廣泛用於生產水泥、工業造紙;有裸露石英礦點20餘處,已探明的7處礦點石英儲量為90.78萬噸,二氧化硅含量在98.58%-99.98%之間,國內罕見,是光伏、電子產業所需的高端材料,寶通石英公司生產的光學石英玻璃片曾被應用於神州七號航天員訓練設備;超貧磁鐵礦儲量8000萬噸,平均品位7.05%。自湧泉遍佈山林,偏硅酸型、弱鹼型、含鍶型天然礦泉水儲量豐富,極具開發潛力。[10]

能源

油氣資源豐富,2009年,大慶油田有限公司在通河實施石油勘探27年,打成方4、方6、方402三口高產油井,並已進行試採,預測石油儲量3000萬噸以上;打成方3、方401兩口氣井,其中方3井天然氣儲量達51億立方米。勘探工作仍在進行中,有望2010年提交油氣儲量。風能資源比較豐富。根據30年氣象資料記錄,年平均風速為4.0米/秒,年3?25米/秒風速為4728小時,風力發電理想區域116公里,發電裝機容量可達120萬千瓦以上,可建設超百萬千瓦的風力發電基地。航電資源位置優越,境內有2處松花江航電工程,其中烏鴉泡航電樞紐工程在“十二五”期內啟動。核電選址條件理想。分別與華能、大唐黑龍江發電有限公司簽訂了核電站開發建設合作協議,華能在黑龍江省選中的4處位置中通河佔了2處。

通河縣是黑龍江省松花江畔一顆璀璨的明珠,境內山川秀麗,森 林茂盛、河湖密佈、生態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有大森林、大溼地、大江河、大草原。在通河縣的旅遊資源中,地文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天象與氣候景觀都是豐富的旅遊資源。岔林河漂流,二龍潭溼地,烏拉渾國家森林公元,抗聯遺址都極具開發價值。通河力爭建設成為具有鮮明特色的生態旅遊名城。

猴石山冰湖旅遊區。該旅遊區距縣城北部40公里的鳳山鎮,這裡山勢陡峭,巍峨壯觀,最高海拔900多米,其冰湖為自然形成,景色壯麗,是哈爾濱周邊市縣森林旅遊的一絕,這裡青山連著綠水,綠水連著白冰,是夏季難尋的自然景觀,是登山、觀冰、戲水難得的旅遊勝地。

二龍潭景區,是松花江沿岸最大的內陸水面,坐落在通河縣東部距縣城20公里,是由躍進泡(妖精泡)和哈什哈泡組成,平均水深2米,其中妖精泡水最深處4—6米,其水域面積1.8萬畝,周長20餘公里,水域年產鯉、鯽魚達50萬斤。是通河縣最大的水產養殖基地,二龍潭水面煙波浩渺,一望無際,岸邊有大面積的綠色溼地,棲息著20多種珍禽。來此遊湖,撈魚野餐,猶如到了江南水鄉。

紫龍湖度假村。該度假村距縣城35公里的祥順鎮東部,佔地面積120畝,集種、養、遊為一體。景區內有果樹園區,珍禽養殖場,家兔散養區,可供遊人觀賞和狩獵;湖區水面60畝,建有垂釣池、龍鳳閣、鴛鴦樓、望魚樓供遊人垂釣和乘涼歇息,紫龍湖供遊人划船、游泳。

青峰山莊。該山莊是哈爾濱市新開發的“森林蒸汽小火車”兩日三遊的重要景點和宿營地之一。該山莊設有“青峰驛站”,“青楊之王”、“林間棧橋”等景點,看稀有花草,採林間蘑菇,嘗天然野果,在篝火旁歌舞,會給遊人留下終生難忘的回憶。

鏵子山旅遊度假村。該村距縣城西北15公里,這裡山峰疊嶂、山勢陡峭、巍峨壯觀,西觀頂峰似農家耕地犁鏵,故得名鏵子山。它是通河的象徵,是通河群山的代表,斷壁有鏵山大佛之傳說,山間峭壁處有一塊伸至崖外十餘米的石板,其內可容納50餘人,人稱望月臺;該景區有度假村,可供遊人吃、住和娛樂。有梅花鹿馴養場一座,場內有成年鹿200餘隻,可供遊人觀賞。山路小橋、青山綠水,是該渡假村的奇觀。

岔林河漂流。岔林河漂流地距縣城北30公里,乘車一個多小時即到。通鳳公路兩側的風光令人心曠神怡。到岔林河漂流處,山水相映,兩岸山峰獨特,水勢時急時緩,清澈見底,游魚可見。遊人乘艇漂流,山過、水濺、蝶飛、雲動。岔林河全長90餘里可漂流,現已開發三段,年接待遊客3萬人次。山產品和冷水魚屬純天然綠色食品供遊人食用。通河現已開發“一日遊”“二日遊”“三日遊”和“自助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