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體育 雞湯 夜宵 何潔的瘦身花路 情感研習所 2019-09-01
"
"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有個朋友最近在健身,喜歡每天在朋友圈裡發一段雞湯,再配上一張美好的肉體圖。

我問他這是在做什麼。

他說:“減肥太難了,每天給自己打打雞血,這樣比較有動力。”

我想,像他一樣“樂觀”的人應該不在少數吧,想盡辦法尋找動力,讓自己堅持下去。

以前我會認為他還挺勵志,但看了《微習慣》這本書後,顛覆了我的想法,只能感慨一句:

初衷沒錯,只可惜用錯了方法。

因為想靠動力來讓自己堅持,可能壓根就靠不住。

這樣南轅北轍,只會讓自己在自律的道路上,越走越艱難。

為什麼會這樣呢?

今天就結合《微習慣》一書,和大家一起來聊聊,究竟要如何正確地養成一個好習慣,成為自律的人。

"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有個朋友最近在健身,喜歡每天在朋友圈裡發一段雞湯,再配上一張美好的肉體圖。

我問他這是在做什麼。

他說:“減肥太難了,每天給自己打打雞血,這樣比較有動力。”

我想,像他一樣“樂觀”的人應該不在少數吧,想盡辦法尋找動力,讓自己堅持下去。

以前我會認為他還挺勵志,但看了《微習慣》這本書後,顛覆了我的想法,只能感慨一句:

初衷沒錯,只可惜用錯了方法。

因為想靠動力來讓自己堅持,可能壓根就靠不住。

這樣南轅北轍,只會讓自己在自律的道路上,越走越艱難。

為什麼會這樣呢?

今天就結合《微習慣》一書,和大家一起來聊聊,究竟要如何正確地養成一個好習慣,成為自律的人。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01 想找點動力讓自己變得自律?你錯了!

為什麼動力不可靠?

這還得從大腦的運行原理說起。

建立習慣,其實就是用重複來改變大腦的過程。而大腦會抗拒改變,除非我們能給大腦一些回報,那它就會更願意重複做某一件事情。

也就是說,要想建立習慣,我們要做到兩點:重複和回報

但是,動力並不能給我們持續的力量,讓我們把這件事情重複下去。

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動力會在重複中逐漸削弱。

也許不少人有過這樣的體驗。

在每年1月1日的時候,制定好一年的計劃,每天要運動半小時、早睡早起。但1月還沒過完,不少人的計劃就已經中斷了。

明明我們享受到了運動、早睡早起帶來的好處;明明我們堅持了也快1個月,不是說21天養成一個習慣嗎?

為什麼我們還是會中斷呢?

因為有實驗發現,我們的情緒在重複中,會越來越平靜。

但是如果我們是靠動力讓自己堅持下去的,那就不得不每天都鬥志昂揚,這麼平靜的情緒,哪能起到打雞血的作用呀?

於是,我們就陷入到了一個無解的循環當中:

習慣建立需要重複——越重複情緒越平靜——越平靜越沒有動力——越沒動力越沒法重複——沒法重複,習慣建立失敗

"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有個朋友最近在健身,喜歡每天在朋友圈裡發一段雞湯,再配上一張美好的肉體圖。

我問他這是在做什麼。

他說:“減肥太難了,每天給自己打打雞血,這樣比較有動力。”

我想,像他一樣“樂觀”的人應該不在少數吧,想盡辦法尋找動力,讓自己堅持下去。

以前我會認為他還挺勵志,但看了《微習慣》這本書後,顛覆了我的想法,只能感慨一句:

初衷沒錯,只可惜用錯了方法。

因為想靠動力來讓自己堅持,可能壓根就靠不住。

這樣南轅北轍,只會讓自己在自律的道路上,越走越艱難。

為什麼會這樣呢?

今天就結合《微習慣》一書,和大家一起來聊聊,究竟要如何正確地養成一個好習慣,成為自律的人。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01 想找點動力讓自己變得自律?你錯了!

為什麼動力不可靠?

這還得從大腦的運行原理說起。

建立習慣,其實就是用重複來改變大腦的過程。而大腦會抗拒改變,除非我們能給大腦一些回報,那它就會更願意重複做某一件事情。

也就是說,要想建立習慣,我們要做到兩點:重複和回報

但是,動力並不能給我們持續的力量,讓我們把這件事情重複下去。

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動力會在重複中逐漸削弱。

也許不少人有過這樣的體驗。

在每年1月1日的時候,制定好一年的計劃,每天要運動半小時、早睡早起。但1月還沒過完,不少人的計劃就已經中斷了。

明明我們享受到了運動、早睡早起帶來的好處;明明我們堅持了也快1個月,不是說21天養成一個習慣嗎?

為什麼我們還是會中斷呢?

因為有實驗發現,我們的情緒在重複中,會越來越平靜。

但是如果我們是靠動力讓自己堅持下去的,那就不得不每天都鬥志昂揚,這麼平靜的情緒,哪能起到打雞血的作用呀?

於是,我們就陷入到了一個無解的循環當中:

習慣建立需要重複——越重複情緒越平靜——越平靜越沒有動力——越沒動力越沒法重複——沒法重複,習慣建立失敗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第二,我們無法保證時刻都動力充足。

當我們動力十足的時候,壓根不需要消耗意志力,就能自覺行動。

比如我們剛剛加入一個早起打卡群,正憧憬著自己早起的自律生活,動力十足。這時候,我們無需掙扎,一到5點就自覺起床、打卡。

可是如果哪一天,朋友約你吃夜宵,你不得不中斷早睡早起,這時候你會如何選擇呢?

我想大部分人就會選擇去吃夜宵了吧,心想:“就一次,沒關係。”

結果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最後這個習慣又泡湯了。

畢竟和朋友吃夜宵的快樂,比早睡早起的快樂來得更快也更簡單。

所以說,要想靠動力堅持下去,我們不僅得動力十足,還得保證自律的動力,比吃喝玩樂的動力更強。

可問題是,動力沒有辦法根據我們的需求來培養。

當我們累了、病了、心情不好或者是遇到更好玩的事情的時候,就很難激發動力。

換句話說,只有在我們狀態好的時候,才有可能通過激發自己的動力,讓自己堅持下去。

這麼說來,動力就是一個很不穩定的因素,畢竟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時時刻刻都能保持精力充沛。

所以,要想形成一個穩定、長期的習慣,我們不能只把希望寄託在一個不穩定的因素上。

"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有個朋友最近在健身,喜歡每天在朋友圈裡發一段雞湯,再配上一張美好的肉體圖。

我問他這是在做什麼。

他說:“減肥太難了,每天給自己打打雞血,這樣比較有動力。”

我想,像他一樣“樂觀”的人應該不在少數吧,想盡辦法尋找動力,讓自己堅持下去。

以前我會認為他還挺勵志,但看了《微習慣》這本書後,顛覆了我的想法,只能感慨一句:

初衷沒錯,只可惜用錯了方法。

因為想靠動力來讓自己堅持,可能壓根就靠不住。

這樣南轅北轍,只會讓自己在自律的道路上,越走越艱難。

為什麼會這樣呢?

今天就結合《微習慣》一書,和大家一起來聊聊,究竟要如何正確地養成一個好習慣,成為自律的人。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01 想找點動力讓自己變得自律?你錯了!

為什麼動力不可靠?

這還得從大腦的運行原理說起。

建立習慣,其實就是用重複來改變大腦的過程。而大腦會抗拒改變,除非我們能給大腦一些回報,那它就會更願意重複做某一件事情。

也就是說,要想建立習慣,我們要做到兩點:重複和回報

但是,動力並不能給我們持續的力量,讓我們把這件事情重複下去。

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動力會在重複中逐漸削弱。

也許不少人有過這樣的體驗。

在每年1月1日的時候,制定好一年的計劃,每天要運動半小時、早睡早起。但1月還沒過完,不少人的計劃就已經中斷了。

明明我們享受到了運動、早睡早起帶來的好處;明明我們堅持了也快1個月,不是說21天養成一個習慣嗎?

為什麼我們還是會中斷呢?

因為有實驗發現,我們的情緒在重複中,會越來越平靜。

但是如果我們是靠動力讓自己堅持下去的,那就不得不每天都鬥志昂揚,這麼平靜的情緒,哪能起到打雞血的作用呀?

於是,我們就陷入到了一個無解的循環當中:

習慣建立需要重複——越重複情緒越平靜——越平靜越沒有動力——越沒動力越沒法重複——沒法重複,習慣建立失敗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第二,我們無法保證時刻都動力充足。

當我們動力十足的時候,壓根不需要消耗意志力,就能自覺行動。

比如我們剛剛加入一個早起打卡群,正憧憬著自己早起的自律生活,動力十足。這時候,我們無需掙扎,一到5點就自覺起床、打卡。

可是如果哪一天,朋友約你吃夜宵,你不得不中斷早睡早起,這時候你會如何選擇呢?

我想大部分人就會選擇去吃夜宵了吧,心想:“就一次,沒關係。”

結果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最後這個習慣又泡湯了。

畢竟和朋友吃夜宵的快樂,比早睡早起的快樂來得更快也更簡單。

所以說,要想靠動力堅持下去,我們不僅得動力十足,還得保證自律的動力,比吃喝玩樂的動力更強。

可問題是,動力沒有辦法根據我們的需求來培養。

當我們累了、病了、心情不好或者是遇到更好玩的事情的時候,就很難激發動力。

換句話說,只有在我們狀態好的時候,才有可能通過激發自己的動力,讓自己堅持下去。

這麼說來,動力就是一個很不穩定的因素,畢竟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時時刻刻都能保持精力充沛。

所以,要想形成一個穩定、長期的習慣,我們不能只把希望寄託在一個不穩定的因素上。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02 意志力比動力更可靠

那我們要靠什麼來讓自己形成一個穩定的習慣呢?

《微習慣》一書的作者斯蒂芬·蓋斯認為,意志力比動力更可靠。

因為相比動力而言,意志力像肌肉一樣,可以按照我們的需求被強化。

什麼意思呢?

比如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鍛鍊的動力不足,我們很容易說服自己:“那就下次再鍛鍊吧。”

但是意志力不一樣,也許我們不想鍛鍊,但是我們克服負面情緒,讓自己行動起來的能力很強,我們依然會在狀態不好的時候堅持鍛鍊。

而這種對抗負面情緒、讓自己行動起來的能力,是可以靠刻意練習來增強的。

但有一點我們要注意的是,意志力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它也容易被消耗。如果意志力消耗過度,那一樣無法培養出習慣。

所以說,意志力可靠,但前提是我們沒有把它消耗殆盡。

作者斯蒂芬·蓋斯認為引起意志力損耗的原因有努力程度、感知難度、消極情緒和主觀疲勞等因素。

如果我們能夠成功克服這些障礙,自律就指日可待了。

"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有個朋友最近在健身,喜歡每天在朋友圈裡發一段雞湯,再配上一張美好的肉體圖。

我問他這是在做什麼。

他說:“減肥太難了,每天給自己打打雞血,這樣比較有動力。”

我想,像他一樣“樂觀”的人應該不在少數吧,想盡辦法尋找動力,讓自己堅持下去。

以前我會認為他還挺勵志,但看了《微習慣》這本書後,顛覆了我的想法,只能感慨一句:

初衷沒錯,只可惜用錯了方法。

因為想靠動力來讓自己堅持,可能壓根就靠不住。

這樣南轅北轍,只會讓自己在自律的道路上,越走越艱難。

為什麼會這樣呢?

今天就結合《微習慣》一書,和大家一起來聊聊,究竟要如何正確地養成一個好習慣,成為自律的人。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01 想找點動力讓自己變得自律?你錯了!

為什麼動力不可靠?

這還得從大腦的運行原理說起。

建立習慣,其實就是用重複來改變大腦的過程。而大腦會抗拒改變,除非我們能給大腦一些回報,那它就會更願意重複做某一件事情。

也就是說,要想建立習慣,我們要做到兩點:重複和回報

但是,動力並不能給我們持續的力量,讓我們把這件事情重複下去。

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動力會在重複中逐漸削弱。

也許不少人有過這樣的體驗。

在每年1月1日的時候,制定好一年的計劃,每天要運動半小時、早睡早起。但1月還沒過完,不少人的計劃就已經中斷了。

明明我們享受到了運動、早睡早起帶來的好處;明明我們堅持了也快1個月,不是說21天養成一個習慣嗎?

為什麼我們還是會中斷呢?

因為有實驗發現,我們的情緒在重複中,會越來越平靜。

但是如果我們是靠動力讓自己堅持下去的,那就不得不每天都鬥志昂揚,這麼平靜的情緒,哪能起到打雞血的作用呀?

於是,我們就陷入到了一個無解的循環當中:

習慣建立需要重複——越重複情緒越平靜——越平靜越沒有動力——越沒動力越沒法重複——沒法重複,習慣建立失敗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第二,我們無法保證時刻都動力充足。

當我們動力十足的時候,壓根不需要消耗意志力,就能自覺行動。

比如我們剛剛加入一個早起打卡群,正憧憬著自己早起的自律生活,動力十足。這時候,我們無需掙扎,一到5點就自覺起床、打卡。

可是如果哪一天,朋友約你吃夜宵,你不得不中斷早睡早起,這時候你會如何選擇呢?

我想大部分人就會選擇去吃夜宵了吧,心想:“就一次,沒關係。”

結果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最後這個習慣又泡湯了。

畢竟和朋友吃夜宵的快樂,比早睡早起的快樂來得更快也更簡單。

所以說,要想靠動力堅持下去,我們不僅得動力十足,還得保證自律的動力,比吃喝玩樂的動力更強。

可問題是,動力沒有辦法根據我們的需求來培養。

當我們累了、病了、心情不好或者是遇到更好玩的事情的時候,就很難激發動力。

換句話說,只有在我們狀態好的時候,才有可能通過激發自己的動力,讓自己堅持下去。

這麼說來,動力就是一個很不穩定的因素,畢竟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時時刻刻都能保持精力充沛。

所以,要想形成一個穩定、長期的習慣,我們不能只把希望寄託在一個不穩定的因素上。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02 意志力比動力更可靠

那我們要靠什麼來讓自己形成一個穩定的習慣呢?

《微習慣》一書的作者斯蒂芬·蓋斯認為,意志力比動力更可靠。

因為相比動力而言,意志力像肌肉一樣,可以按照我們的需求被強化。

什麼意思呢?

比如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鍛鍊的動力不足,我們很容易說服自己:“那就下次再鍛鍊吧。”

但是意志力不一樣,也許我們不想鍛鍊,但是我們克服負面情緒,讓自己行動起來的能力很強,我們依然會在狀態不好的時候堅持鍛鍊。

而這種對抗負面情緒、讓自己行動起來的能力,是可以靠刻意練習來增強的。

但有一點我們要注意的是,意志力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它也容易被消耗。如果意志力消耗過度,那一樣無法培養出習慣。

所以說,意志力可靠,但前提是我們沒有把它消耗殆盡。

作者斯蒂芬·蓋斯認為引起意志力損耗的原因有努力程度、感知難度、消極情緒和主觀疲勞等因素。

如果我們能夠成功克服這些障礙,自律就指日可待了。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03 微習慣,對抗意志力損耗

作者斯蒂芬·蓋斯發現,能避免意志力損耗的一種習慣是——微習慣。

什麼是微習慣呢?就是把你想要養成的新習慣,縮減成一個微小的步驟。

比如你的目標是每天要跑半個小時,你就可以把目標縮減成每天跑5分鐘。

如果你的目標是每天要寫3000字的文章,那你不妨把目標縮減成每天寫50個字。

也許你會笑話,每天跑5分鐘、寫50字,有用麼?

你還別不相信,作者斯蒂芬·蓋斯就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還真的有用。

斯蒂芬曾經也立下flag要每天堅持鍛鍊30分鐘,但每次要運動的時候,他想到要辛辛苦苦30分鐘,就什麼都不想做。那時候他覺得自己失敗透了。

有一天他想,既然不能運動30分鐘,那我就做一個俯臥撐得了。

而正是這一個俯臥撐,給他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兩年後,他擁有了夢想中的體格,寫的文章是過去的4倍,讀的書是過去的10倍。

為什麼微習慣一個俯臥撐,能帶來這麼多良性的連鎖反應呢?

第一,微習慣小到我們只需要用很少的意志力,就能讓自己完成一件事。

前面我們說到,要想靠意志力培養某個習慣,我們就要避免消耗過多的意志力。

而微習慣,剛好可以克服這些問題:

努力程度:做一個俯臥撐、看2頁書、寫50個字,這些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行為,只需要非常少的努力。感知難度:一旦我們開始做某件事的時候,這件事情的難度就會比想象中降低。比如我們決定開始讀一頁書,那我們會發現,再多讀幾頁,也並不是難事。消極情緒:如果你想玩遊戲,但是規定自己每天要讀一個小時,你可能會為自己失去了遊戲的樂趣而不開心。但如果你用微習慣,規定自己每天只讀2頁書就行了,那讀書的時間短到你根本感覺不到不開心。

主觀疲勞:我們有足夠的能量去做一個俯臥撐、讀2頁書,所以幾乎不存在完不成目標的情況,也就能大大緩解主觀疲勞。

所以,微習慣幾乎不要消耗我們的意志力,就能讓我們輕鬆完成目標任務。

"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有個朋友最近在健身,喜歡每天在朋友圈裡發一段雞湯,再配上一張美好的肉體圖。

我問他這是在做什麼。

他說:“減肥太難了,每天給自己打打雞血,這樣比較有動力。”

我想,像他一樣“樂觀”的人應該不在少數吧,想盡辦法尋找動力,讓自己堅持下去。

以前我會認為他還挺勵志,但看了《微習慣》這本書後,顛覆了我的想法,只能感慨一句:

初衷沒錯,只可惜用錯了方法。

因為想靠動力來讓自己堅持,可能壓根就靠不住。

這樣南轅北轍,只會讓自己在自律的道路上,越走越艱難。

為什麼會這樣呢?

今天就結合《微習慣》一書,和大家一起來聊聊,究竟要如何正確地養成一個好習慣,成為自律的人。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01 想找點動力讓自己變得自律?你錯了!

為什麼動力不可靠?

這還得從大腦的運行原理說起。

建立習慣,其實就是用重複來改變大腦的過程。而大腦會抗拒改變,除非我們能給大腦一些回報,那它就會更願意重複做某一件事情。

也就是說,要想建立習慣,我們要做到兩點:重複和回報

但是,動力並不能給我們持續的力量,讓我們把這件事情重複下去。

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動力會在重複中逐漸削弱。

也許不少人有過這樣的體驗。

在每年1月1日的時候,制定好一年的計劃,每天要運動半小時、早睡早起。但1月還沒過完,不少人的計劃就已經中斷了。

明明我們享受到了運動、早睡早起帶來的好處;明明我們堅持了也快1個月,不是說21天養成一個習慣嗎?

為什麼我們還是會中斷呢?

因為有實驗發現,我們的情緒在重複中,會越來越平靜。

但是如果我們是靠動力讓自己堅持下去的,那就不得不每天都鬥志昂揚,這麼平靜的情緒,哪能起到打雞血的作用呀?

於是,我們就陷入到了一個無解的循環當中:

習慣建立需要重複——越重複情緒越平靜——越平靜越沒有動力——越沒動力越沒法重複——沒法重複,習慣建立失敗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第二,我們無法保證時刻都動力充足。

當我們動力十足的時候,壓根不需要消耗意志力,就能自覺行動。

比如我們剛剛加入一個早起打卡群,正憧憬著自己早起的自律生活,動力十足。這時候,我們無需掙扎,一到5點就自覺起床、打卡。

可是如果哪一天,朋友約你吃夜宵,你不得不中斷早睡早起,這時候你會如何選擇呢?

我想大部分人就會選擇去吃夜宵了吧,心想:“就一次,沒關係。”

結果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最後這個習慣又泡湯了。

畢竟和朋友吃夜宵的快樂,比早睡早起的快樂來得更快也更簡單。

所以說,要想靠動力堅持下去,我們不僅得動力十足,還得保證自律的動力,比吃喝玩樂的動力更強。

可問題是,動力沒有辦法根據我們的需求來培養。

當我們累了、病了、心情不好或者是遇到更好玩的事情的時候,就很難激發動力。

換句話說,只有在我們狀態好的時候,才有可能通過激發自己的動力,讓自己堅持下去。

這麼說來,動力就是一個很不穩定的因素,畢竟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時時刻刻都能保持精力充沛。

所以,要想形成一個穩定、長期的習慣,我們不能只把希望寄託在一個不穩定的因素上。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02 意志力比動力更可靠

那我們要靠什麼來讓自己形成一個穩定的習慣呢?

《微習慣》一書的作者斯蒂芬·蓋斯認為,意志力比動力更可靠。

因為相比動力而言,意志力像肌肉一樣,可以按照我們的需求被強化。

什麼意思呢?

比如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鍛鍊的動力不足,我們很容易說服自己:“那就下次再鍛鍊吧。”

但是意志力不一樣,也許我們不想鍛鍊,但是我們克服負面情緒,讓自己行動起來的能力很強,我們依然會在狀態不好的時候堅持鍛鍊。

而這種對抗負面情緒、讓自己行動起來的能力,是可以靠刻意練習來增強的。

但有一點我們要注意的是,意志力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它也容易被消耗。如果意志力消耗過度,那一樣無法培養出習慣。

所以說,意志力可靠,但前提是我們沒有把它消耗殆盡。

作者斯蒂芬·蓋斯認為引起意志力損耗的原因有努力程度、感知難度、消極情緒和主觀疲勞等因素。

如果我們能夠成功克服這些障礙,自律就指日可待了。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03 微習慣,對抗意志力損耗

作者斯蒂芬·蓋斯發現,能避免意志力損耗的一種習慣是——微習慣。

什麼是微習慣呢?就是把你想要養成的新習慣,縮減成一個微小的步驟。

比如你的目標是每天要跑半個小時,你就可以把目標縮減成每天跑5分鐘。

如果你的目標是每天要寫3000字的文章,那你不妨把目標縮減成每天寫50個字。

也許你會笑話,每天跑5分鐘、寫50字,有用麼?

你還別不相信,作者斯蒂芬·蓋斯就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還真的有用。

斯蒂芬曾經也立下flag要每天堅持鍛鍊30分鐘,但每次要運動的時候,他想到要辛辛苦苦30分鐘,就什麼都不想做。那時候他覺得自己失敗透了。

有一天他想,既然不能運動30分鐘,那我就做一個俯臥撐得了。

而正是這一個俯臥撐,給他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兩年後,他擁有了夢想中的體格,寫的文章是過去的4倍,讀的書是過去的10倍。

為什麼微習慣一個俯臥撐,能帶來這麼多良性的連鎖反應呢?

第一,微習慣小到我們只需要用很少的意志力,就能讓自己完成一件事。

前面我們說到,要想靠意志力培養某個習慣,我們就要避免消耗過多的意志力。

而微習慣,剛好可以克服這些問題:

努力程度:做一個俯臥撐、看2頁書、寫50個字,這些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行為,只需要非常少的努力。感知難度:一旦我們開始做某件事的時候,這件事情的難度就會比想象中降低。比如我們決定開始讀一頁書,那我們會發現,再多讀幾頁,也並不是難事。消極情緒:如果你想玩遊戲,但是規定自己每天要讀一個小時,你可能會為自己失去了遊戲的樂趣而不開心。但如果你用微習慣,規定自己每天只讀2頁書就行了,那讀書的時間短到你根本感覺不到不開心。

主觀疲勞:我們有足夠的能量去做一個俯臥撐、讀2頁書,所以幾乎不存在完不成目標的情況,也就能大大緩解主觀疲勞。

所以,微習慣幾乎不要消耗我們的意志力,就能讓我們輕鬆完成目標任務。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第二,在完成為目標之後,我們很有可能會繼續完成額外的環節。

作者斯蒂芬決定要做一個俯臥撐之後,他擺好俯臥撐的姿勢,發現這和他鍛鍊30分鐘擺的姿勢一模一樣。

做了一個之後,他覺得反正姿勢都擺好了,那就多做幾個吧。

做完俯臥撐之後,他又決定做一個引體向上,畢竟1個動作,也沒什麼好拒絕的。於是他準備了引體向上的器材,做完一個之後,又做了好幾個。

就這樣,他覺得自己的肌肉活動開了,又陸續做了其他運動。

而所有動作做完之後,運動時間遠遠超過了30分鐘。

你看,當我們的目標是鍛鍊30分鐘的時候,總是無法完成。但當我們決定只做一個俯臥撐的時候,反而超額完成了。

因為我們的大腦很討厭變化,如果突然間讓它發生巨大的改變,它會產生牴觸心理。

但如果我們只讓他每次改變一點點,那大腦就會比較有安全感,畢竟只是向舒適區外邁出一小步,實在不舒服,還能邁回舒適區嘛,所以它會願意去嘗試。

而通過一次一點點的嘗試,大腦會逐漸適應,那我們的舒適區就會越拖越寬,我們也更容易超額完成目標。

所以,這一個小小的微習慣,會給我們帶來繼續做下去的慣性。

"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有個朋友最近在健身,喜歡每天在朋友圈裡發一段雞湯,再配上一張美好的肉體圖。

我問他這是在做什麼。

他說:“減肥太難了,每天給自己打打雞血,這樣比較有動力。”

我想,像他一樣“樂觀”的人應該不在少數吧,想盡辦法尋找動力,讓自己堅持下去。

以前我會認為他還挺勵志,但看了《微習慣》這本書後,顛覆了我的想法,只能感慨一句:

初衷沒錯,只可惜用錯了方法。

因為想靠動力來讓自己堅持,可能壓根就靠不住。

這樣南轅北轍,只會讓自己在自律的道路上,越走越艱難。

為什麼會這樣呢?

今天就結合《微習慣》一書,和大家一起來聊聊,究竟要如何正確地養成一個好習慣,成為自律的人。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01 想找點動力讓自己變得自律?你錯了!

為什麼動力不可靠?

這還得從大腦的運行原理說起。

建立習慣,其實就是用重複來改變大腦的過程。而大腦會抗拒改變,除非我們能給大腦一些回報,那它就會更願意重複做某一件事情。

也就是說,要想建立習慣,我們要做到兩點:重複和回報

但是,動力並不能給我們持續的力量,讓我們把這件事情重複下去。

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動力會在重複中逐漸削弱。

也許不少人有過這樣的體驗。

在每年1月1日的時候,制定好一年的計劃,每天要運動半小時、早睡早起。但1月還沒過完,不少人的計劃就已經中斷了。

明明我們享受到了運動、早睡早起帶來的好處;明明我們堅持了也快1個月,不是說21天養成一個習慣嗎?

為什麼我們還是會中斷呢?

因為有實驗發現,我們的情緒在重複中,會越來越平靜。

但是如果我們是靠動力讓自己堅持下去的,那就不得不每天都鬥志昂揚,這麼平靜的情緒,哪能起到打雞血的作用呀?

於是,我們就陷入到了一個無解的循環當中:

習慣建立需要重複——越重複情緒越平靜——越平靜越沒有動力——越沒動力越沒法重複——沒法重複,習慣建立失敗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第二,我們無法保證時刻都動力充足。

當我們動力十足的時候,壓根不需要消耗意志力,就能自覺行動。

比如我們剛剛加入一個早起打卡群,正憧憬著自己早起的自律生活,動力十足。這時候,我們無需掙扎,一到5點就自覺起床、打卡。

可是如果哪一天,朋友約你吃夜宵,你不得不中斷早睡早起,這時候你會如何選擇呢?

我想大部分人就會選擇去吃夜宵了吧,心想:“就一次,沒關係。”

結果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最後這個習慣又泡湯了。

畢竟和朋友吃夜宵的快樂,比早睡早起的快樂來得更快也更簡單。

所以說,要想靠動力堅持下去,我們不僅得動力十足,還得保證自律的動力,比吃喝玩樂的動力更強。

可問題是,動力沒有辦法根據我們的需求來培養。

當我們累了、病了、心情不好或者是遇到更好玩的事情的時候,就很難激發動力。

換句話說,只有在我們狀態好的時候,才有可能通過激發自己的動力,讓自己堅持下去。

這麼說來,動力就是一個很不穩定的因素,畢竟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時時刻刻都能保持精力充沛。

所以,要想形成一個穩定、長期的習慣,我們不能只把希望寄託在一個不穩定的因素上。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02 意志力比動力更可靠

那我們要靠什麼來讓自己形成一個穩定的習慣呢?

《微習慣》一書的作者斯蒂芬·蓋斯認為,意志力比動力更可靠。

因為相比動力而言,意志力像肌肉一樣,可以按照我們的需求被強化。

什麼意思呢?

比如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鍛鍊的動力不足,我們很容易說服自己:“那就下次再鍛鍊吧。”

但是意志力不一樣,也許我們不想鍛鍊,但是我們克服負面情緒,讓自己行動起來的能力很強,我們依然會在狀態不好的時候堅持鍛鍊。

而這種對抗負面情緒、讓自己行動起來的能力,是可以靠刻意練習來增強的。

但有一點我們要注意的是,意志力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它也容易被消耗。如果意志力消耗過度,那一樣無法培養出習慣。

所以說,意志力可靠,但前提是我們沒有把它消耗殆盡。

作者斯蒂芬·蓋斯認為引起意志力損耗的原因有努力程度、感知難度、消極情緒和主觀疲勞等因素。

如果我們能夠成功克服這些障礙,自律就指日可待了。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03 微習慣,對抗意志力損耗

作者斯蒂芬·蓋斯發現,能避免意志力損耗的一種習慣是——微習慣。

什麼是微習慣呢?就是把你想要養成的新習慣,縮減成一個微小的步驟。

比如你的目標是每天要跑半個小時,你就可以把目標縮減成每天跑5分鐘。

如果你的目標是每天要寫3000字的文章,那你不妨把目標縮減成每天寫50個字。

也許你會笑話,每天跑5分鐘、寫50字,有用麼?

你還別不相信,作者斯蒂芬·蓋斯就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還真的有用。

斯蒂芬曾經也立下flag要每天堅持鍛鍊30分鐘,但每次要運動的時候,他想到要辛辛苦苦30分鐘,就什麼都不想做。那時候他覺得自己失敗透了。

有一天他想,既然不能運動30分鐘,那我就做一個俯臥撐得了。

而正是這一個俯臥撐,給他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兩年後,他擁有了夢想中的體格,寫的文章是過去的4倍,讀的書是過去的10倍。

為什麼微習慣一個俯臥撐,能帶來這麼多良性的連鎖反應呢?

第一,微習慣小到我們只需要用很少的意志力,就能讓自己完成一件事。

前面我們說到,要想靠意志力培養某個習慣,我們就要避免消耗過多的意志力。

而微習慣,剛好可以克服這些問題:

努力程度:做一個俯臥撐、看2頁書、寫50個字,這些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行為,只需要非常少的努力。感知難度:一旦我們開始做某件事的時候,這件事情的難度就會比想象中降低。比如我們決定開始讀一頁書,那我們會發現,再多讀幾頁,也並不是難事。消極情緒:如果你想玩遊戲,但是規定自己每天要讀一個小時,你可能會為自己失去了遊戲的樂趣而不開心。但如果你用微習慣,規定自己每天只讀2頁書就行了,那讀書的時間短到你根本感覺不到不開心。

主觀疲勞:我們有足夠的能量去做一個俯臥撐、讀2頁書,所以幾乎不存在完不成目標的情況,也就能大大緩解主觀疲勞。

所以,微習慣幾乎不要消耗我們的意志力,就能讓我們輕鬆完成目標任務。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第二,在完成為目標之後,我們很有可能會繼續完成額外的環節。

作者斯蒂芬決定要做一個俯臥撐之後,他擺好俯臥撐的姿勢,發現這和他鍛鍊30分鐘擺的姿勢一模一樣。

做了一個之後,他覺得反正姿勢都擺好了,那就多做幾個吧。

做完俯臥撐之後,他又決定做一個引體向上,畢竟1個動作,也沒什麼好拒絕的。於是他準備了引體向上的器材,做完一個之後,又做了好幾個。

就這樣,他覺得自己的肌肉活動開了,又陸續做了其他運動。

而所有動作做完之後,運動時間遠遠超過了30分鐘。

你看,當我們的目標是鍛鍊30分鐘的時候,總是無法完成。但當我們決定只做一個俯臥撐的時候,反而超額完成了。

因為我們的大腦很討厭變化,如果突然間讓它發生巨大的改變,它會產生牴觸心理。

但如果我們只讓他每次改變一點點,那大腦就會比較有安全感,畢竟只是向舒適區外邁出一小步,實在不舒服,還能邁回舒適區嘛,所以它會願意去嘗試。

而通過一次一點點的嘗試,大腦會逐漸適應,那我們的舒適區就會越拖越寬,我們也更容易超額完成目標。

所以,這一個小小的微習慣,會給我們帶來繼續做下去的慣性。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04 培養微習慣的三大策略

那我們究竟要如何培養自己的微習慣呢?

作者在書中把它整理成8個步驟和8大注意事項,我在這給大家總結成三個方面。

想要更細緻的瞭解,歡迎大家閱讀《微習慣》一書。

1.選擇適合我們的微習慣

為什麼大多數時候,我們設定的目標都會失敗呢?

因為我們總是會習慣性地高估自己的自控力。

比如我們設定目標的時候,沒有把動力、精力不足等情況考慮進去,總覺得自己每天都是激情滿滿的,所以拍拍腦袋就決定個,那每天都跑5公里吧。

當自己加班很累,但是為了完成目標而不得不勉強自己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時,我們想要繼續行動的慾望就會越來越低。

簡單來說,我們失敗,是因為我們的慾望和能力不匹配。

所以在制定微習慣計劃的時候,我們不要盲目跟風,一定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把習慣縮小到最小,小到就算我們累到不想動,也能輕易完成。

比如,你覺得每天寫50個字,對你來說都有難度。那你就再縮小範圍,要求自己每天都打開Word文檔寫一個字就行。

這樣微小的目標,才不會對我們的大腦產生威脅感。

"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有個朋友最近在健身,喜歡每天在朋友圈裡發一段雞湯,再配上一張美好的肉體圖。

我問他這是在做什麼。

他說:“減肥太難了,每天給自己打打雞血,這樣比較有動力。”

我想,像他一樣“樂觀”的人應該不在少數吧,想盡辦法尋找動力,讓自己堅持下去。

以前我會認為他還挺勵志,但看了《微習慣》這本書後,顛覆了我的想法,只能感慨一句:

初衷沒錯,只可惜用錯了方法。

因為想靠動力來讓自己堅持,可能壓根就靠不住。

這樣南轅北轍,只會讓自己在自律的道路上,越走越艱難。

為什麼會這樣呢?

今天就結合《微習慣》一書,和大家一起來聊聊,究竟要如何正確地養成一個好習慣,成為自律的人。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01 想找點動力讓自己變得自律?你錯了!

為什麼動力不可靠?

這還得從大腦的運行原理說起。

建立習慣,其實就是用重複來改變大腦的過程。而大腦會抗拒改變,除非我們能給大腦一些回報,那它就會更願意重複做某一件事情。

也就是說,要想建立習慣,我們要做到兩點:重複和回報

但是,動力並不能給我們持續的力量,讓我們把這件事情重複下去。

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動力會在重複中逐漸削弱。

也許不少人有過這樣的體驗。

在每年1月1日的時候,制定好一年的計劃,每天要運動半小時、早睡早起。但1月還沒過完,不少人的計劃就已經中斷了。

明明我們享受到了運動、早睡早起帶來的好處;明明我們堅持了也快1個月,不是說21天養成一個習慣嗎?

為什麼我們還是會中斷呢?

因為有實驗發現,我們的情緒在重複中,會越來越平靜。

但是如果我們是靠動力讓自己堅持下去的,那就不得不每天都鬥志昂揚,這麼平靜的情緒,哪能起到打雞血的作用呀?

於是,我們就陷入到了一個無解的循環當中:

習慣建立需要重複——越重複情緒越平靜——越平靜越沒有動力——越沒動力越沒法重複——沒法重複,習慣建立失敗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第二,我們無法保證時刻都動力充足。

當我們動力十足的時候,壓根不需要消耗意志力,就能自覺行動。

比如我們剛剛加入一個早起打卡群,正憧憬著自己早起的自律生活,動力十足。這時候,我們無需掙扎,一到5點就自覺起床、打卡。

可是如果哪一天,朋友約你吃夜宵,你不得不中斷早睡早起,這時候你會如何選擇呢?

我想大部分人就會選擇去吃夜宵了吧,心想:“就一次,沒關係。”

結果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最後這個習慣又泡湯了。

畢竟和朋友吃夜宵的快樂,比早睡早起的快樂來得更快也更簡單。

所以說,要想靠動力堅持下去,我們不僅得動力十足,還得保證自律的動力,比吃喝玩樂的動力更強。

可問題是,動力沒有辦法根據我們的需求來培養。

當我們累了、病了、心情不好或者是遇到更好玩的事情的時候,就很難激發動力。

換句話說,只有在我們狀態好的時候,才有可能通過激發自己的動力,讓自己堅持下去。

這麼說來,動力就是一個很不穩定的因素,畢竟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時時刻刻都能保持精力充沛。

所以,要想形成一個穩定、長期的習慣,我們不能只把希望寄託在一個不穩定的因素上。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02 意志力比動力更可靠

那我們要靠什麼來讓自己形成一個穩定的習慣呢?

《微習慣》一書的作者斯蒂芬·蓋斯認為,意志力比動力更可靠。

因為相比動力而言,意志力像肌肉一樣,可以按照我們的需求被強化。

什麼意思呢?

比如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鍛鍊的動力不足,我們很容易說服自己:“那就下次再鍛鍊吧。”

但是意志力不一樣,也許我們不想鍛鍊,但是我們克服負面情緒,讓自己行動起來的能力很強,我們依然會在狀態不好的時候堅持鍛鍊。

而這種對抗負面情緒、讓自己行動起來的能力,是可以靠刻意練習來增強的。

但有一點我們要注意的是,意志力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它也容易被消耗。如果意志力消耗過度,那一樣無法培養出習慣。

所以說,意志力可靠,但前提是我們沒有把它消耗殆盡。

作者斯蒂芬·蓋斯認為引起意志力損耗的原因有努力程度、感知難度、消極情緒和主觀疲勞等因素。

如果我們能夠成功克服這些障礙,自律就指日可待了。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03 微習慣,對抗意志力損耗

作者斯蒂芬·蓋斯發現,能避免意志力損耗的一種習慣是——微習慣。

什麼是微習慣呢?就是把你想要養成的新習慣,縮減成一個微小的步驟。

比如你的目標是每天要跑半個小時,你就可以把目標縮減成每天跑5分鐘。

如果你的目標是每天要寫3000字的文章,那你不妨把目標縮減成每天寫50個字。

也許你會笑話,每天跑5分鐘、寫50字,有用麼?

你還別不相信,作者斯蒂芬·蓋斯就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還真的有用。

斯蒂芬曾經也立下flag要每天堅持鍛鍊30分鐘,但每次要運動的時候,他想到要辛辛苦苦30分鐘,就什麼都不想做。那時候他覺得自己失敗透了。

有一天他想,既然不能運動30分鐘,那我就做一個俯臥撐得了。

而正是這一個俯臥撐,給他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兩年後,他擁有了夢想中的體格,寫的文章是過去的4倍,讀的書是過去的10倍。

為什麼微習慣一個俯臥撐,能帶來這麼多良性的連鎖反應呢?

第一,微習慣小到我們只需要用很少的意志力,就能讓自己完成一件事。

前面我們說到,要想靠意志力培養某個習慣,我們就要避免消耗過多的意志力。

而微習慣,剛好可以克服這些問題:

努力程度:做一個俯臥撐、看2頁書、寫50個字,這些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行為,只需要非常少的努力。感知難度:一旦我們開始做某件事的時候,這件事情的難度就會比想象中降低。比如我們決定開始讀一頁書,那我們會發現,再多讀幾頁,也並不是難事。消極情緒:如果你想玩遊戲,但是規定自己每天要讀一個小時,你可能會為自己失去了遊戲的樂趣而不開心。但如果你用微習慣,規定自己每天只讀2頁書就行了,那讀書的時間短到你根本感覺不到不開心。

主觀疲勞:我們有足夠的能量去做一個俯臥撐、讀2頁書,所以幾乎不存在完不成目標的情況,也就能大大緩解主觀疲勞。

所以,微習慣幾乎不要消耗我們的意志力,就能讓我們輕鬆完成目標任務。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第二,在完成為目標之後,我們很有可能會繼續完成額外的環節。

作者斯蒂芬決定要做一個俯臥撐之後,他擺好俯臥撐的姿勢,發現這和他鍛鍊30分鐘擺的姿勢一模一樣。

做了一個之後,他覺得反正姿勢都擺好了,那就多做幾個吧。

做完俯臥撐之後,他又決定做一個引體向上,畢竟1個動作,也沒什麼好拒絕的。於是他準備了引體向上的器材,做完一個之後,又做了好幾個。

就這樣,他覺得自己的肌肉活動開了,又陸續做了其他運動。

而所有動作做完之後,運動時間遠遠超過了30分鐘。

你看,當我們的目標是鍛鍊30分鐘的時候,總是無法完成。但當我們決定只做一個俯臥撐的時候,反而超額完成了。

因為我們的大腦很討厭變化,如果突然間讓它發生巨大的改變,它會產生牴觸心理。

但如果我們只讓他每次改變一點點,那大腦就會比較有安全感,畢竟只是向舒適區外邁出一小步,實在不舒服,還能邁回舒適區嘛,所以它會願意去嘗試。

而通過一次一點點的嘗試,大腦會逐漸適應,那我們的舒適區就會越拖越寬,我們也更容易超額完成目標。

所以,這一個小小的微習慣,會給我們帶來繼續做下去的慣性。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04 培養微習慣的三大策略

那我們究竟要如何培養自己的微習慣呢?

作者在書中把它整理成8個步驟和8大注意事項,我在這給大家總結成三個方面。

想要更細緻的瞭解,歡迎大家閱讀《微習慣》一書。

1.選擇適合我們的微習慣

為什麼大多數時候,我們設定的目標都會失敗呢?

因為我們總是會習慣性地高估自己的自控力。

比如我們設定目標的時候,沒有把動力、精力不足等情況考慮進去,總覺得自己每天都是激情滿滿的,所以拍拍腦袋就決定個,那每天都跑5公里吧。

當自己加班很累,但是為了完成目標而不得不勉強自己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時,我們想要繼續行動的慾望就會越來越低。

簡單來說,我們失敗,是因為我們的慾望和能力不匹配。

所以在制定微習慣計劃的時候,我們不要盲目跟風,一定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把習慣縮小到最小,小到就算我們累到不想動,也能輕易完成。

比如,你覺得每天寫50個字,對你來說都有難度。那你就再縮小範圍,要求自己每天都打開Word文檔寫一個字就行。

這樣微小的目標,才不會對我們的大腦產生威脅感。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2.挖掘微習慣背後的價值

很多時候我們堅持不下去,是因為短時間內看不到回報,我們不知道這樣做下去還有什麼意義。

所以,要想堅持微習慣,我們還需要挖掘這個習慣背後的真實價值。

找到真實價值的方法也很簡單,多問幾個為什麼。

比如我們想養成早起的習慣,那你可以這樣問自己:

我想早睡早起。為什麼?

因為早睡早起可以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好。為什麼?

這樣就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學習、工作。為什麼?

這樣就能提升自己,讓自己更值錢,讓家人過得更幸福。

你看,通過深入挖掘,我們就發現,早起其實不單單是盲目跟風,而是我們想要提升自己,讓家人過得更好。

那這就是一個內在的動力。

如果我們養成某個習慣,是為了外界的評價,比如名人好像都早起,所以我早起打卡看上去也會很厲害。

這種外在動力,就很難讓你堅持下去。

"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有個朋友最近在健身,喜歡每天在朋友圈裡發一段雞湯,再配上一張美好的肉體圖。

我問他這是在做什麼。

他說:“減肥太難了,每天給自己打打雞血,這樣比較有動力。”

我想,像他一樣“樂觀”的人應該不在少數吧,想盡辦法尋找動力,讓自己堅持下去。

以前我會認為他還挺勵志,但看了《微習慣》這本書後,顛覆了我的想法,只能感慨一句:

初衷沒錯,只可惜用錯了方法。

因為想靠動力來讓自己堅持,可能壓根就靠不住。

這樣南轅北轍,只會讓自己在自律的道路上,越走越艱難。

為什麼會這樣呢?

今天就結合《微習慣》一書,和大家一起來聊聊,究竟要如何正確地養成一個好習慣,成為自律的人。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01 想找點動力讓自己變得自律?你錯了!

為什麼動力不可靠?

這還得從大腦的運行原理說起。

建立習慣,其實就是用重複來改變大腦的過程。而大腦會抗拒改變,除非我們能給大腦一些回報,那它就會更願意重複做某一件事情。

也就是說,要想建立習慣,我們要做到兩點:重複和回報

但是,動力並不能給我們持續的力量,讓我們把這件事情重複下去。

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動力會在重複中逐漸削弱。

也許不少人有過這樣的體驗。

在每年1月1日的時候,制定好一年的計劃,每天要運動半小時、早睡早起。但1月還沒過完,不少人的計劃就已經中斷了。

明明我們享受到了運動、早睡早起帶來的好處;明明我們堅持了也快1個月,不是說21天養成一個習慣嗎?

為什麼我們還是會中斷呢?

因為有實驗發現,我們的情緒在重複中,會越來越平靜。

但是如果我們是靠動力讓自己堅持下去的,那就不得不每天都鬥志昂揚,這麼平靜的情緒,哪能起到打雞血的作用呀?

於是,我們就陷入到了一個無解的循環當中:

習慣建立需要重複——越重複情緒越平靜——越平靜越沒有動力——越沒動力越沒法重複——沒法重複,習慣建立失敗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第二,我們無法保證時刻都動力充足。

當我們動力十足的時候,壓根不需要消耗意志力,就能自覺行動。

比如我們剛剛加入一個早起打卡群,正憧憬著自己早起的自律生活,動力十足。這時候,我們無需掙扎,一到5點就自覺起床、打卡。

可是如果哪一天,朋友約你吃夜宵,你不得不中斷早睡早起,這時候你會如何選擇呢?

我想大部分人就會選擇去吃夜宵了吧,心想:“就一次,沒關係。”

結果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最後這個習慣又泡湯了。

畢竟和朋友吃夜宵的快樂,比早睡早起的快樂來得更快也更簡單。

所以說,要想靠動力堅持下去,我們不僅得動力十足,還得保證自律的動力,比吃喝玩樂的動力更強。

可問題是,動力沒有辦法根據我們的需求來培養。

當我們累了、病了、心情不好或者是遇到更好玩的事情的時候,就很難激發動力。

換句話說,只有在我們狀態好的時候,才有可能通過激發自己的動力,讓自己堅持下去。

這麼說來,動力就是一個很不穩定的因素,畢竟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時時刻刻都能保持精力充沛。

所以,要想形成一個穩定、長期的習慣,我們不能只把希望寄託在一個不穩定的因素上。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02 意志力比動力更可靠

那我們要靠什麼來讓自己形成一個穩定的習慣呢?

《微習慣》一書的作者斯蒂芬·蓋斯認為,意志力比動力更可靠。

因為相比動力而言,意志力像肌肉一樣,可以按照我們的需求被強化。

什麼意思呢?

比如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鍛鍊的動力不足,我們很容易說服自己:“那就下次再鍛鍊吧。”

但是意志力不一樣,也許我們不想鍛鍊,但是我們克服負面情緒,讓自己行動起來的能力很強,我們依然會在狀態不好的時候堅持鍛鍊。

而這種對抗負面情緒、讓自己行動起來的能力,是可以靠刻意練習來增強的。

但有一點我們要注意的是,意志力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它也容易被消耗。如果意志力消耗過度,那一樣無法培養出習慣。

所以說,意志力可靠,但前提是我們沒有把它消耗殆盡。

作者斯蒂芬·蓋斯認為引起意志力損耗的原因有努力程度、感知難度、消極情緒和主觀疲勞等因素。

如果我們能夠成功克服這些障礙,自律就指日可待了。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03 微習慣,對抗意志力損耗

作者斯蒂芬·蓋斯發現,能避免意志力損耗的一種習慣是——微習慣。

什麼是微習慣呢?就是把你想要養成的新習慣,縮減成一個微小的步驟。

比如你的目標是每天要跑半個小時,你就可以把目標縮減成每天跑5分鐘。

如果你的目標是每天要寫3000字的文章,那你不妨把目標縮減成每天寫50個字。

也許你會笑話,每天跑5分鐘、寫50字,有用麼?

你還別不相信,作者斯蒂芬·蓋斯就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還真的有用。

斯蒂芬曾經也立下flag要每天堅持鍛鍊30分鐘,但每次要運動的時候,他想到要辛辛苦苦30分鐘,就什麼都不想做。那時候他覺得自己失敗透了。

有一天他想,既然不能運動30分鐘,那我就做一個俯臥撐得了。

而正是這一個俯臥撐,給他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兩年後,他擁有了夢想中的體格,寫的文章是過去的4倍,讀的書是過去的10倍。

為什麼微習慣一個俯臥撐,能帶來這麼多良性的連鎖反應呢?

第一,微習慣小到我們只需要用很少的意志力,就能讓自己完成一件事。

前面我們說到,要想靠意志力培養某個習慣,我們就要避免消耗過多的意志力。

而微習慣,剛好可以克服這些問題:

努力程度:做一個俯臥撐、看2頁書、寫50個字,這些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行為,只需要非常少的努力。感知難度:一旦我們開始做某件事的時候,這件事情的難度就會比想象中降低。比如我們決定開始讀一頁書,那我們會發現,再多讀幾頁,也並不是難事。消極情緒:如果你想玩遊戲,但是規定自己每天要讀一個小時,你可能會為自己失去了遊戲的樂趣而不開心。但如果你用微習慣,規定自己每天只讀2頁書就行了,那讀書的時間短到你根本感覺不到不開心。

主觀疲勞:我們有足夠的能量去做一個俯臥撐、讀2頁書,所以幾乎不存在完不成目標的情況,也就能大大緩解主觀疲勞。

所以,微習慣幾乎不要消耗我們的意志力,就能讓我們輕鬆完成目標任務。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第二,在完成為目標之後,我們很有可能會繼續完成額外的環節。

作者斯蒂芬決定要做一個俯臥撐之後,他擺好俯臥撐的姿勢,發現這和他鍛鍊30分鐘擺的姿勢一模一樣。

做了一個之後,他覺得反正姿勢都擺好了,那就多做幾個吧。

做完俯臥撐之後,他又決定做一個引體向上,畢竟1個動作,也沒什麼好拒絕的。於是他準備了引體向上的器材,做完一個之後,又做了好幾個。

就這樣,他覺得自己的肌肉活動開了,又陸續做了其他運動。

而所有動作做完之後,運動時間遠遠超過了30分鐘。

你看,當我們的目標是鍛鍊30分鐘的時候,總是無法完成。但當我們決定只做一個俯臥撐的時候,反而超額完成了。

因為我們的大腦很討厭變化,如果突然間讓它發生巨大的改變,它會產生牴觸心理。

但如果我們只讓他每次改變一點點,那大腦就會比較有安全感,畢竟只是向舒適區外邁出一小步,實在不舒服,還能邁回舒適區嘛,所以它會願意去嘗試。

而通過一次一點點的嘗試,大腦會逐漸適應,那我們的舒適區就會越拖越寬,我們也更容易超額完成目標。

所以,這一個小小的微習慣,會給我們帶來繼續做下去的慣性。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04 培養微習慣的三大策略

那我們究竟要如何培養自己的微習慣呢?

作者在書中把它整理成8個步驟和8大注意事項,我在這給大家總結成三個方面。

想要更細緻的瞭解,歡迎大家閱讀《微習慣》一書。

1.選擇適合我們的微習慣

為什麼大多數時候,我們設定的目標都會失敗呢?

因為我們總是會習慣性地高估自己的自控力。

比如我們設定目標的時候,沒有把動力、精力不足等情況考慮進去,總覺得自己每天都是激情滿滿的,所以拍拍腦袋就決定個,那每天都跑5公里吧。

當自己加班很累,但是為了完成目標而不得不勉強自己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時,我們想要繼續行動的慾望就會越來越低。

簡單來說,我們失敗,是因為我們的慾望和能力不匹配。

所以在制定微習慣計劃的時候,我們不要盲目跟風,一定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把習慣縮小到最小,小到就算我們累到不想動,也能輕易完成。

比如,你覺得每天寫50個字,對你來說都有難度。那你就再縮小範圍,要求自己每天都打開Word文檔寫一個字就行。

這樣微小的目標,才不會對我們的大腦產生威脅感。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2.挖掘微習慣背後的價值

很多時候我們堅持不下去,是因為短時間內看不到回報,我們不知道這樣做下去還有什麼意義。

所以,要想堅持微習慣,我們還需要挖掘這個習慣背後的真實價值。

找到真實價值的方法也很簡單,多問幾個為什麼。

比如我們想養成早起的習慣,那你可以這樣問自己:

我想早睡早起。為什麼?

因為早睡早起可以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好。為什麼?

這樣就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學習、工作。為什麼?

這樣就能提升自己,讓自己更值錢,讓家人過得更幸福。

你看,通過深入挖掘,我們就發現,早起其實不單單是盲目跟風,而是我們想要提升自己,讓家人過得更好。

那這就是一個內在的動力。

如果我們養成某個習慣,是為了外界的評價,比如名人好像都早起,所以我早起打卡看上去也會很厲害。

這種外在動力,就很難讓你堅持下去。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3.擺脫自己的高期待值,再用多餘的精力來超額完成

也許我們順利執行微習慣之後,會發現這實在是太簡單了!於是忍不住給自己要給自己提高目標。

如果你也是這樣想的,趕緊停下來!

過高的期待值,會消耗你更多的意志力。況且如果我們無法完成新的目標時,我們會再次感到沮喪,然後中斷目標。

這樣前期的努力就都白費了。

所以,哪怕你之前可以做到每天寫1500字,現在的目標是每天50字,你也不要輕易把目標改為1500字。

你要告訴自己,我可以讓自己超額完成,寫到1500字。但如果我只寫了50字,我也很棒,因為我完成目標了!

正如作者所說,我們要把期待和精力放在堅持目標上,而不是對任務量抱有較高的期待。

"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有個朋友最近在健身,喜歡每天在朋友圈裡發一段雞湯,再配上一張美好的肉體圖。

我問他這是在做什麼。

他說:“減肥太難了,每天給自己打打雞血,這樣比較有動力。”

我想,像他一樣“樂觀”的人應該不在少數吧,想盡辦法尋找動力,讓自己堅持下去。

以前我會認為他還挺勵志,但看了《微習慣》這本書後,顛覆了我的想法,只能感慨一句:

初衷沒錯,只可惜用錯了方法。

因為想靠動力來讓自己堅持,可能壓根就靠不住。

這樣南轅北轍,只會讓自己在自律的道路上,越走越艱難。

為什麼會這樣呢?

今天就結合《微習慣》一書,和大家一起來聊聊,究竟要如何正確地養成一個好習慣,成為自律的人。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01 想找點動力讓自己變得自律?你錯了!

為什麼動力不可靠?

這還得從大腦的運行原理說起。

建立習慣,其實就是用重複來改變大腦的過程。而大腦會抗拒改變,除非我們能給大腦一些回報,那它就會更願意重複做某一件事情。

也就是說,要想建立習慣,我們要做到兩點:重複和回報

但是,動力並不能給我們持續的力量,讓我們把這件事情重複下去。

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動力會在重複中逐漸削弱。

也許不少人有過這樣的體驗。

在每年1月1日的時候,制定好一年的計劃,每天要運動半小時、早睡早起。但1月還沒過完,不少人的計劃就已經中斷了。

明明我們享受到了運動、早睡早起帶來的好處;明明我們堅持了也快1個月,不是說21天養成一個習慣嗎?

為什麼我們還是會中斷呢?

因為有實驗發現,我們的情緒在重複中,會越來越平靜。

但是如果我們是靠動力讓自己堅持下去的,那就不得不每天都鬥志昂揚,這麼平靜的情緒,哪能起到打雞血的作用呀?

於是,我們就陷入到了一個無解的循環當中:

習慣建立需要重複——越重複情緒越平靜——越平靜越沒有動力——越沒動力越沒法重複——沒法重複,習慣建立失敗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第二,我們無法保證時刻都動力充足。

當我們動力十足的時候,壓根不需要消耗意志力,就能自覺行動。

比如我們剛剛加入一個早起打卡群,正憧憬著自己早起的自律生活,動力十足。這時候,我們無需掙扎,一到5點就自覺起床、打卡。

可是如果哪一天,朋友約你吃夜宵,你不得不中斷早睡早起,這時候你會如何選擇呢?

我想大部分人就會選擇去吃夜宵了吧,心想:“就一次,沒關係。”

結果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最後這個習慣又泡湯了。

畢竟和朋友吃夜宵的快樂,比早睡早起的快樂來得更快也更簡單。

所以說,要想靠動力堅持下去,我們不僅得動力十足,還得保證自律的動力,比吃喝玩樂的動力更強。

可問題是,動力沒有辦法根據我們的需求來培養。

當我們累了、病了、心情不好或者是遇到更好玩的事情的時候,就很難激發動力。

換句話說,只有在我們狀態好的時候,才有可能通過激發自己的動力,讓自己堅持下去。

這麼說來,動力就是一個很不穩定的因素,畢竟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時時刻刻都能保持精力充沛。

所以,要想形成一個穩定、長期的習慣,我們不能只把希望寄託在一個不穩定的因素上。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02 意志力比動力更可靠

那我們要靠什麼來讓自己形成一個穩定的習慣呢?

《微習慣》一書的作者斯蒂芬·蓋斯認為,意志力比動力更可靠。

因為相比動力而言,意志力像肌肉一樣,可以按照我們的需求被強化。

什麼意思呢?

比如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鍛鍊的動力不足,我們很容易說服自己:“那就下次再鍛鍊吧。”

但是意志力不一樣,也許我們不想鍛鍊,但是我們克服負面情緒,讓自己行動起來的能力很強,我們依然會在狀態不好的時候堅持鍛鍊。

而這種對抗負面情緒、讓自己行動起來的能力,是可以靠刻意練習來增強的。

但有一點我們要注意的是,意志力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它也容易被消耗。如果意志力消耗過度,那一樣無法培養出習慣。

所以說,意志力可靠,但前提是我們沒有把它消耗殆盡。

作者斯蒂芬·蓋斯認為引起意志力損耗的原因有努力程度、感知難度、消極情緒和主觀疲勞等因素。

如果我們能夠成功克服這些障礙,自律就指日可待了。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03 微習慣,對抗意志力損耗

作者斯蒂芬·蓋斯發現,能避免意志力損耗的一種習慣是——微習慣。

什麼是微習慣呢?就是把你想要養成的新習慣,縮減成一個微小的步驟。

比如你的目標是每天要跑半個小時,你就可以把目標縮減成每天跑5分鐘。

如果你的目標是每天要寫3000字的文章,那你不妨把目標縮減成每天寫50個字。

也許你會笑話,每天跑5分鐘、寫50字,有用麼?

你還別不相信,作者斯蒂芬·蓋斯就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還真的有用。

斯蒂芬曾經也立下flag要每天堅持鍛鍊30分鐘,但每次要運動的時候,他想到要辛辛苦苦30分鐘,就什麼都不想做。那時候他覺得自己失敗透了。

有一天他想,既然不能運動30分鐘,那我就做一個俯臥撐得了。

而正是這一個俯臥撐,給他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兩年後,他擁有了夢想中的體格,寫的文章是過去的4倍,讀的書是過去的10倍。

為什麼微習慣一個俯臥撐,能帶來這麼多良性的連鎖反應呢?

第一,微習慣小到我們只需要用很少的意志力,就能讓自己完成一件事。

前面我們說到,要想靠意志力培養某個習慣,我們就要避免消耗過多的意志力。

而微習慣,剛好可以克服這些問題:

努力程度:做一個俯臥撐、看2頁書、寫50個字,這些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行為,只需要非常少的努力。感知難度:一旦我們開始做某件事的時候,這件事情的難度就會比想象中降低。比如我們決定開始讀一頁書,那我們會發現,再多讀幾頁,也並不是難事。消極情緒:如果你想玩遊戲,但是規定自己每天要讀一個小時,你可能會為自己失去了遊戲的樂趣而不開心。但如果你用微習慣,規定自己每天只讀2頁書就行了,那讀書的時間短到你根本感覺不到不開心。

主觀疲勞:我們有足夠的能量去做一個俯臥撐、讀2頁書,所以幾乎不存在完不成目標的情況,也就能大大緩解主觀疲勞。

所以,微習慣幾乎不要消耗我們的意志力,就能讓我們輕鬆完成目標任務。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第二,在完成為目標之後,我們很有可能會繼續完成額外的環節。

作者斯蒂芬決定要做一個俯臥撐之後,他擺好俯臥撐的姿勢,發現這和他鍛鍊30分鐘擺的姿勢一模一樣。

做了一個之後,他覺得反正姿勢都擺好了,那就多做幾個吧。

做完俯臥撐之後,他又決定做一個引體向上,畢竟1個動作,也沒什麼好拒絕的。於是他準備了引體向上的器材,做完一個之後,又做了好幾個。

就這樣,他覺得自己的肌肉活動開了,又陸續做了其他運動。

而所有動作做完之後,運動時間遠遠超過了30分鐘。

你看,當我們的目標是鍛鍊30分鐘的時候,總是無法完成。但當我們決定只做一個俯臥撐的時候,反而超額完成了。

因為我們的大腦很討厭變化,如果突然間讓它發生巨大的改變,它會產生牴觸心理。

但如果我們只讓他每次改變一點點,那大腦就會比較有安全感,畢竟只是向舒適區外邁出一小步,實在不舒服,還能邁回舒適區嘛,所以它會願意去嘗試。

而通過一次一點點的嘗試,大腦會逐漸適應,那我們的舒適區就會越拖越寬,我們也更容易超額完成目標。

所以,這一個小小的微習慣,會給我們帶來繼續做下去的慣性。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04 培養微習慣的三大策略

那我們究竟要如何培養自己的微習慣呢?

作者在書中把它整理成8個步驟和8大注意事項,我在這給大家總結成三個方面。

想要更細緻的瞭解,歡迎大家閱讀《微習慣》一書。

1.選擇適合我們的微習慣

為什麼大多數時候,我們設定的目標都會失敗呢?

因為我們總是會習慣性地高估自己的自控力。

比如我們設定目標的時候,沒有把動力、精力不足等情況考慮進去,總覺得自己每天都是激情滿滿的,所以拍拍腦袋就決定個,那每天都跑5公里吧。

當自己加班很累,但是為了完成目標而不得不勉強自己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時,我們想要繼續行動的慾望就會越來越低。

簡單來說,我們失敗,是因為我們的慾望和能力不匹配。

所以在制定微習慣計劃的時候,我們不要盲目跟風,一定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把習慣縮小到最小,小到就算我們累到不想動,也能輕易完成。

比如,你覺得每天寫50個字,對你來說都有難度。那你就再縮小範圍,要求自己每天都打開Word文檔寫一個字就行。

這樣微小的目標,才不會對我們的大腦產生威脅感。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2.挖掘微習慣背後的價值

很多時候我們堅持不下去,是因為短時間內看不到回報,我們不知道這樣做下去還有什麼意義。

所以,要想堅持微習慣,我們還需要挖掘這個習慣背後的真實價值。

找到真實價值的方法也很簡單,多問幾個為什麼。

比如我們想養成早起的習慣,那你可以這樣問自己:

我想早睡早起。為什麼?

因為早睡早起可以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好。為什麼?

這樣就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學習、工作。為什麼?

這樣就能提升自己,讓自己更值錢,讓家人過得更幸福。

你看,通過深入挖掘,我們就發現,早起其實不單單是盲目跟風,而是我們想要提升自己,讓家人過得更好。

那這就是一個內在的動力。

如果我們養成某個習慣,是為了外界的評價,比如名人好像都早起,所以我早起打卡看上去也會很厲害。

這種外在動力,就很難讓你堅持下去。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3.擺脫自己的高期待值,再用多餘的精力來超額完成

也許我們順利執行微習慣之後,會發現這實在是太簡單了!於是忍不住給自己要給自己提高目標。

如果你也是這樣想的,趕緊停下來!

過高的期待值,會消耗你更多的意志力。況且如果我們無法完成新的目標時,我們會再次感到沮喪,然後中斷目標。

這樣前期的努力就都白費了。

所以,哪怕你之前可以做到每天寫1500字,現在的目標是每天50字,你也不要輕易把目標改為1500字。

你要告訴自己,我可以讓自己超額完成,寫到1500字。但如果我只寫了50字,我也很棒,因為我完成目標了!

正如作者所說,我們要把期待和精力放在堅持目標上,而不是對任務量抱有較高的期待。

“自律30天后,我崩潰了”:這樣做,不用自虐也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文章有點長,給大家總結幾個要點:

1.要想成為一個自律的人,我們不能光靠“打雞血”讓自己動力十足,而是要培養自己的意志力。

2.微習慣是訓練意志力,避免意志力消耗過多的方式。

3.想要養成微習慣,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①找到和我們意志力相匹配的微習慣

②找到微習慣的內在價值,讓自己更有動力堅持下去

③擺脫自己的高期待,不要總想著提高目標任務量,把精力放在“堅持”這件事兒上

你還想培養哪些微習慣?

歡迎留言立下flag,我們互相監督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