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微信運動的誤區:日行一萬步並不代表運動步數

體育 微信 軟件 計步器 呼吸道疾病 心血管病 跑步 協和胖大夫潘慧 2019-06-16

隨著微信運動【注】以及運動手環的普及,每日在朋友圈晒步數或是給小夥伴步數點贊似乎已成為人們生活的新常態。的確,各類手機計步軟件的盛行,不僅使平日沒有時間做有氧運動的朋友們通過記錄步數來保證運動量,同時帶動很多平常很少鍛鍊的長輩加入晒步數促健康的健步一族。送手環,送運動,送健康逐漸成為一種社會新風尚,這也說明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運動,關注健康。

但是,很多人走進了一些運動誤區,比如:一萬步就夠了,不必額外走更多;為了超過“目標”小夥伴運動而運動;頁面顯示步數達標,今日的運動量就達標了等等。下面就來介紹一些方法,讓熱愛健步運動的朋友們能夠合理根據計步軟件的提示,科學計劃完成每日運動量。

走出微信運動的誤區:日行一萬步並不代表運動步數

一、“一萬步”≠一萬步

“日行一萬步”已成為眾所周知的健身口號,微信運動中也將一萬步以上標記為黃色,而不足一萬步顯示為綠色,“一萬步”似乎已成為衡量百姓運動的一項常規指標。很多朋友誤以為只要每日步行達到一萬步,即可滿足健康運動量,熟知這“一萬步”很有說法。

生活步數並不等於運動步數。生活步數是指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法避免的步行運動,比如早晨起身去洗手間,從單位門口走到自己的辦公桌前,去吃飯去購物等或者很多從事服務行業的銷售人員或服務生的每日步行等。這些步行速度偏慢,強度較低,走路姿勢往往也不正確,所以以上這類步行並不是有效地或者說對健康有益的步行。

走出微信運動的誤區:日行一萬步並不代表運動步數

很多朋友忙碌一天,一看手機發現今日步數已達一萬步,就很欣慰,認為自己的日運動量達標了,其實不然。據調查顯示,成年人的每日生活步數平均約2000-3000步(特殊職業者除外),也就是說我們的一萬步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不可避免的生活步數,這部分步數沒有起到增益健康的作用。

二、手機抖一抖,數字變化了

很多朋友認為微信運動或是其他計步軟件可以精確的記錄我們的步行數字,於是很在乎手機上數字的大小,有時候將幾百甚至幾十步的差別和體重計上數字變化一樣看重。那麼就讓我們從手機計步器的原理方面,分析一下這些數字是如何產生的。

走出微信運動的誤區:日行一萬步並不代表運動步數

大多數手機內置震動傳感器或協助處理器,可以根據這些設備的感應運動產生的加速度大小及時間間隔來統計步數。簡單說來,就是根據步行或跑步時的人體重心變化來計數的,也就是說一次震動就可被記錄為一步。這麼說來,一次深蹲、一次彎腰撿東西、行駛在顛簸的路面上等引起重心變化的運動都可被我們的手機誤認為邁出了一步。

據我所知,很多朋友為了能晒出漂亮的微信運動成績單,常常通過蹦蹦跳跳或是搖動手機來“增加步數”。

可見手機計步軟件的精確度並不是很高,其記錄的數字只是步數的大致範圍,不可以單純地盲目相信數字來衡量我們一日的步行量。

走出微信運動的誤區:日行一萬步並不代表運動步數

三、“為了超過你,我也是蠻拼的”

微信運動的普及,無疑調動了廣大群眾對於健步走的積極性,人們越來越熱衷於晒成績、拼步數。但這份運動成績單中往往隱藏著一種隱形競爭,很多朋友為了將自己的排名靠前,儘可能的多運動刷成績甚至以其他方法(如前文所述)增加數字提前排名,這就聰明反被聰明誤了。

運動收益並不隨著運動強度或運動頻率的增加而增加,而運動風險或運動所帶來的副作用反而會增加。因此,運動最重要的是量體裁衣,因地制宜。尤其對於有心血管疾病、腰脫或關節炎等運動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的朋友,選擇自身實際情況所能耐受的運動量最為重要。

走出微信運動的誤區:日行一萬步並不代表運動步數

舉個例子來說,一位健康成年人每日走步8000(步頻步數姿勢正確)最為適宜,而對於一位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3000-5000步已屬不錯。因此,在我們盲目關注微信運動排名及步數的同時,不要忘記衡量自身基礎健康狀況,記錄適合自己的步數才最重要。

綜上幾點微信運動的誤區,你是否中槍了呢?微信運動確實調動了大眾運動的積極性,能夠幫助監督、督促我們進行有規律的日常步行有氧運動,但要合理認識其功能,更要結合自身情況,抱以坦誠而對自身健康負責任的態度去走步。小夥伴們,讓我們走起來吧!

注:微信運動是微信新版本推出的一個公眾號,功能是記錄你每日運動步數,可以晒運動成績單,與好友PK運動量,查看朋友圈運動排名等。

走出微信運動的誤區:日行一萬步並不代表運動步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