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產業生態圈www.ecosports.cn

被朋友圈「誤讀」的校園體育

校園體育,已然成為體育人朋友圈的一股雞湯與雞血,然而,我們絕不該把校園體育看得過於簡單了。在青春與汗水的熱血之外,還有更多值得探討的“真相”。

文/ 蕭 深 編輯/ 郭 陽

現在有一類體育文章發在朋友圈十有八九會火,那就是寫校園體育。從NCAA到甲子園,從CUBA到大足聯賽,從耐高到HBL,寫一篇流量爆一次。所以,主編約我寫一篇稿子,來聊聊校園體育。

一看這標題,就知道接下來會潑一盆冷水,但這盆冷水不是潑向校園體育。

被朋友圈「誤讀」的校園體育

校園體育好,單是青春和汗水這兩樣就夠了,這叫“喚起不同人群的共同回憶”,簡稱“共情”。上面提到的幾個賽事,拿出來多數都是一等一的IP。能煽情、能賺錢、能成為熱點,三者佔其一就了不得。像NCAA這種一切盡在掌握的,想低調也不可能。

老百姓願意花著錢追,廣告主願意玩了命投,這就是體育商業的本質和極致,也是校園體育能獲得熱捧的原因。即便拋開商業不說,像甲子園這種成為文化現象的,哪怕是HBL這種成為校園話題的,都是體育和教育結合的傳世佳作。

所以,這些比賽怎麼吹都不為過,也值得尋找探討的角度反覆跟進。

被朋友圈「誤讀」的校園體育

問題是,吹了之後往往馬上接一句“對我們有什麼啟示?”而這類反思總能讓人想起關於中國足球的反思之路,不斷反思,卻難有實質性幫助。

說起來,校園體育這個命題既簡單又複雜,對參與者來說,什麼意義、發展之類的完全不用考慮,自己感興趣就好,感受到體育的熱血就好。但如果想拿這個做大事,就要看得深一些。

被朋友圈「誤讀」的校園體育

這幾年寫海內外校園體育的文章不算少,一開始集中說文化,後來轉向談商業,最後繞來繞去都離不開體育直男詞彙庫最愛用的兩個字:牛逼!說到底,就是講別人如何厲害,然後問我們為啥沒有。

這種思路也不能說就完全錯了,但應該說沒觸及本質。而本質就兩個:體育和國策。第一個看起來很小,第二個聽起來特大。要把事情幹好,這兩頭都不能丟。

“體育”這個詞用得是不是準確可以再議,但競技層面的東西確實是關鍵。美國的NCAA和日本的甲子園,當然可以看作是文化現象,但對項目本身最具體直接的作用還是人才培養和明星打造。長週期流水線運作,實際自下而上形成青訓和商業兩套體系。

被朋友圈「誤讀」的校園體育

特別是美國,商業體系的鏈條從高中一直貫穿到職業,既可是大學反哺四大聯盟,也能是聯盟助推學校發展。往大了說,校園體育奠定了美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基礎。

項目的基礎奠定乃至升級換代也離不開學校,因為戰術思想上美國大學能領時代之先。

寫NCAA籃球的很多,從北卡的迪恩-史密斯說到杜克的老K,像我的解說搭檔殳海老師就有很多好觀點。至於NCAA橄欖球,我自己的文章反覆講了,大學和職業戰術體系的融合對於NFL到底有多大作用,而且不止於賽場維度。

由是,“體育”這塊今天不展開,重點說說“國策”。

被朋友圈「誤讀」的校園體育

美國和日本的共性之一,是體育、教育、軍事、愛國這四大元素的深度結合。這裡頭有個邏輯,是要身體和精神培養兩手抓。沿著這個邏輯就會發現,學校是最好的平臺,集體項目是最好的載體。

再加上橄欖球是美國第一大運動,日本的前兩大運動是棒球和足球。所以對美日來說,他們的大學橄欖球和中學棒球為什麼如此重要,也不用多做解釋。

把體育放到教育中,這是一個層次。另一層是國家從戰略層面對體育的操作,美國尤其如此。

被朋友圈「誤讀」的校園體育

航母上的NCAA比賽

今年超級碗專欄裡我寫過這樣一段:美國體育的成功,是國家長期主導的體育戰略的成功;文化結合軍事,培養愛國主義和國民精神;教育紮根大學,打牢社會基礎。進而言之,美國體育的成功絕不只是狹義體育維度的成功,而是全方位的收穫。

往更深了說,體育的至高地位是在國家戰略裡發揮重要作用,要麼經濟要麼文化。發達的體育和娛樂產業都是現代大工業體系的產物,超級碗、好萊塢都是如此。大工業體系的良性運轉,一定會提升經濟發展和文化認同,而這兩件事幾乎是制定所有戰略和政策的重要目標。

這才是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體育發達背後的東西,校園體育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它的發展有賴於整個體系的完備,並不能簡單概括引申為“校園體育發達,所以職業體育發達”。拿中國臺灣的HBL來說,它的成功就沒有帶動臺灣職業體育的成功。

核心原因(但不是全部),是中國臺灣的經濟實力和產業結構支撐不了現代體育發展的要求,只靠文化沒有工業支撐的體育不會做大做強。自下而上的東西過去相對分析得較多,它的價值當然不該忽略,但自上而下的東西更該引起重視。

被朋友圈「誤讀」的校園體育

自上而下的東西換到我們的語境下,就叫 “國策”。體育在中國特殊歷史時期發揮的特殊作用,其實應該多講。改革開放前,體育更多扮演提高國民體質、輸出國家形象、推動外交關係的角色。改革開放後,重點落在推動經濟發展層面。

比方說辦大賽,對國內而言最根本和直接的一條是催動房價提升。從北京亞運到北京奧運再到廣州亞運,最後結果絕不是落在一個“民族自信心和認同感加強”上面,而是具體作用到了經濟上,所以才能叫“奧運經濟”。而拉高房價這一點,在美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辦奧運的案例中也有充分體現。

這方面的作用之後還會繼續發揮,北京張家口冬奧以及杭州亞運就在眼前。但只發揮這種作用遠遠不夠。論歷史發展階段,中國體育沒能跟經濟保持同步。專業到職業的跨越儘管存在各種問題,但步子終究賣了出去,然而職業到產業的轉型還沒有完成,光靠投錢也完成不了。

被朋友圈「誤讀」的校園體育

過去幾年的中國體育產業改革,就經濟方面的政策引導,還是以房地產為主,互聯網和創投為輔。且不說這三條路現在有兩個都遇到了困難,單論新時代國內國際環境下的形勢變化,文化和思想不可能不重視。教育和體育的結合,會在裡面起到不小的影響。

抬到這個高度看問題,就會理解本文為什麼不把CUBA和NBA、耐高和甲子園做詳細的比較分析,以及為什麼不簡單下結論,說“中國沒有這種文化”(雖然這個結論未必就沒有道理)。

誠然,我們在專業性和細節上還有巨大的差距,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續做別人可能看不見的微小工作。但與此同時還需要有另一類人,他們負責在戰略甚至大戰略維度掌舵操盤,看到幾十年以後的東西。

被朋友圈「誤讀」的校園體育


被朋友圈「誤讀」的校園體育

體育產業生態圈www.ecosports.cn原創稿件,歡迎轉發,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尋求轉載請添加圈妹微信(ID:quanmei20)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