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殺慕尼黑》十天票房5千萬“後摔跤時代”體育電影何時迎爆款

文 | 翟笑千

在怪獸和正青春的我們威力仍在、黑衣人勢頭不減,小千和胡迪左右國內電影市場的當下,一部俄羅斯體育電影正在獨自美麗。

2017年12月,俄羅斯人民的觀影熱情被點燃。根據體育歷史真實事件改編,講述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前蘇聯三秒絕殺美國男籃的一事的《絕殺慕尼黑》登陸俄羅斯院線,在引起本土民眾巨大轟動的同時,也以30億盧布(約合3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成績成為俄羅斯本土影史票房冠軍。

《絕殺慕尼黑》十天票房5千萬“後摔跤時代”體育電影何時迎爆款

一年半後,這部頭頂光環的影片來到中國市場。豆瓣評分8.3分、貓眼專業版評分9.6分,在口碑市場絕對屬於佼佼者的《絕殺慕尼黑》,截至發稿前,上映10天票房突破5千萬,表現較為平庸。

回溯中國電影市場出現的體育電影,其實並不在少數,但國內的《大灌籃》《激戰》和《破風》,以及國外的《摔跤吧!爸爸》卻成為了為數不多的,真正能取得口碑票房雙豐收的作品。顯而易見的是,《摔跤吧!爸爸》後便鮮少再有體育電影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

而當下,無論是《絕殺慕尼黑》還是體育電影,都顯然被低估了

《絕殺慕尼黑》口碑決勝:迴歸最原始的體育電影力量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美蘇爭霸格局漸顯,在雙方局勢進入白熱化階段的1972年,迎來了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

彼時的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制霸賽場36年的美國籃球隊對戰前蘇聯男籃,從哪個方面來看,都已不再單單只是一場籃球賽事,更像是政治軍事延伸在外的賽場較量。出乎意料的是,前蘇聯籃球隊最終以51:50擊敗了美國隊,首摘奧運會金牌,這場賽事也隨即成為傳奇。

當然,能成為俄羅斯本土影史票房冠軍,將俄羅斯觀眾帶進並牢牢地粘在影院座位上的《絕殺慕尼黑》,背後並不只是一段國家和歷史意義能簡單概括的。

《絕殺慕尼黑》十天票房5千萬“後摔跤時代”體育電影何時迎爆款

以真實事件為故事藍本的《絕殺慕尼黑》,採用傳記體的形式還原了當年的慕尼黑奧運會美蘇籃球總決賽。影片沒有單一關注個體的成長,而是以更宏大、多面的視角記述並藝術還原了當年比賽的來龍去脈。體育競賽外殼的包裹下,影片的精神內核實則是這場體育競技給本土民眾帶來的國家自豪感,其藉助原蘇美籃球隊之間的博弈,凸顯了蘇聯人團結友愛、不言放棄的優良品質。

“美國隊早晚有一天會被打敗,我覺得最好是輸給我們。”為祖國而戰是《絕殺慕尼黑》的熱血所在,但又不僅僅是該片的全部燃點。對於中國觀眾而言,如若只是看俄羅斯的激昂歷史,顯然並不足以為其打下高分,《絕殺慕尼黑》的聰明在於,始於歷史卻又不蔽塞於單純的對政治局勢的隱喻,而是做到了對體育力量的原始迴歸。

具體來看,《絕殺慕尼黑》的故事內容和情節其實極其簡單明瞭,打籃球是片中所有人物的出發點,但由於時代背景的特殊性,讓這場球賽充滿變數與未知。

《絕殺慕尼黑》十天票房5千萬“後摔跤時代”體育電影何時迎爆款

《絕殺慕尼黑》主要圍繞三個人物展開,一個是教練加蘭任,為攢夠錢送兒子出國治病的他需要一份工作,而擔任籃球隊教練、贏得冠軍拿到獎勵成為他的必要選擇。在這一過程中,加蘭任要面對上面的壓力、球隊最初的毫無凝聚力和信任感,以及家庭與事業的平衡性,既是父親又是教練的他在和球隊共同成長的過程中,初衷改變,基於體育競技的熱血,打贏這場比賽逐漸成為他的心之歸屬。

籃球隊隊員亞歷山大,因患有極為罕見的心臟腫瘤而命不久矣,但在籃球和生命之間,他毅然選擇了籃球,這之中除了自身的毅力外,女友、教練以及隊友們的理解與支持,無疑給這條人物線條注入了更為溫情和充滿人性之善的力量。

與此同時,作為一項集體運動,集體凝聚力無疑是一個籃球隊的關鍵,謝爾蓋成為了團隊的靈魂人物。膝蓋損傷的王牌球員謝爾蓋,訓練結束後一個人默默加練,不顧一切的奮勇精神和一顆想贏的心,讓他成為了這個團隊的熱血領袖。

《絕殺慕尼黑》十天票房5千萬“後摔跤時代”體育電影何時迎爆款

雖然刪減了約12分鐘的時長,但並不影響觀眾對《絕殺慕尼黑》的觀感。整部電影涉及眾多性格各異但特徵鮮明的角色,每個角色都擴充了影片的表現空間,且不過分煽情、不強調所謂主旋律的該片,以並不嚴肅的筆調,帶領觀眾體驗了一場純粹的體育賽事,還原最熱血的體育力量。直到比賽最後一刻,勝負才有了超脫於一場比賽的意義。

基於影片體現出來的團隊合作、奮力拼搏和永不言敗的精神內核,國家體育總局甚至下發《通知》,要求國家隊組織觀看《絕殺慕尼黑》。同時,吳京、韓寒等明星也紛紛加入該片的自來水大軍。但即便如此,《絕殺慕尼黑》在中國內地的票房成績也並不亮眼,似乎體育類型的電影在《摔跤吧!爸爸》便再無爆款。

《摔跤吧!爸爸》後再無爆款,體育題材何時迎來風口?

目前來看,《絕殺慕尼黑》口碑市場和票房市場的兩個極端分數,在某種程度上也佐證了體育電影在國內影市的“魚與熊掌不能兼得”。

對比《絕殺慕尼黑》與《摔跤吧!爸爸》不難發現,兩部電影隨同樣以體育項目為承載,但故事主題和精神內核卻完全不同。

《摔跤吧!爸爸》以小見大,通過對個體的成長和親情的描述,展現父女情、女性意識覺醒等精神內核,這種精神層面的普適性和共鳴感自然能取得國內觀眾的青睞。

《絕殺慕尼黑》雖然人物線條飽滿、立體,也包含了濃重的民族情結,但基於民族和歷史的差異性,國內觀眾並未找到共鳴,且該片的體育內核雖然足夠熱血、主題高度也相對更為高級,但類型感強烈的壁壘卻也隔絕了更大眾市場的觀眾。

《絕殺慕尼黑》十天票房5千萬“後摔跤時代”體育電影何時迎爆款

在全球影史上,體育電影一直是無法忽視的類型電影,《洛奇》《弱點》《光輝歲月》《百萬美元寶貝》《鐵拳》等影片都能斬獲一批批影迷的芳心,併成為國際各大電影節獎項的座上賓。但在中國電影市場,這一類型影片的生存現狀卻顯得過於窘迫。

放眼國內市場,談到中國體育電影的開篇,還要追溯到1934年孫瑜執導的《體育皇后》,以女性視角切入,通過女孩與體育的羈絆而呈現其成長曆程的該片,對於中國體育電影史有著劃時代的意義。《體育皇后》後,謝晉的《女籃五號》、張暖忻的《沙鷗》等一系列體育影片,乘著新中國的暖風,在幾代人心中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

《絕殺慕尼黑》十天票房5千萬“後摔跤時代”體育電影何時迎爆款

再看近十年來的體育電影市場,雖然出現了《大灌籃》《翻滾吧!阿信》《極速天使》《新天生一對》以及《激戰》《破風》等體育題材的影片,但這一市場整體總量欠佳,口碑與票房具佳、能帶動觀眾觀影熱情的作品更是寥寥。

其中,《大灌籃》票房1.13億元,但豆瓣評分5.3分;《激戰》票房1.17億,豆瓣評分7.8分;《破風》票房1.45億,豆瓣評分7.2分。而像《翻滾吧!阿信》《我是馬布裡》等影片則幾乎沒有市場存在感。

與此同時,國外體育電影的引進也並不理想。除了2017年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影市斬獲12.99億票房外,《飛鷹艾迪》《鐵拳》《最後一球》《花滑女王》《奎迪:英雄再起》等體育類引進片均難以讓觀眾市場買賬。且《摔跤吧!爸爸》的市場討論也並非集中在體育主題上,而是集中在印度女性的處境與父女情。顯然,國內的體育類型片尚未真正成熟。

《絕殺慕尼黑》十天票房5千萬“後摔跤時代”體育電影何時迎爆款

無法忽視的是,隨著近年來國產影片成功例子的題材類型越來越廣泛,電影人也有了更多的自信。當下,由陳可辛操刀的《李娜》和《中國女排》都在趕來的路上,《中國乒乓》也傳來開拍消息。雖然體育電影的市場生態尚未建立,前景也充滿未知數,但正如永不言棄的體育精神,體育電影也始終在努力。

EN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