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差點成為天主教國家?



日本差點成為天主教國家?


作者: 白晝

一提起日本的宗教,人們首先應該會想到他們本土的神道教,有關天照大神、神社、叢雲劍的傳說在中國也是有所流傳。

其次,人們可能會想到佛教,想到聖德太子、一休和尚等一系列歷史人物。

確實,現今的日本深受佛教和道教的影響。但你是否知道,來自遙遠亞歐大陸西部的天主教曾經深深植根於這塊土地,甚至在天主教的輝煌時期,有傳教士放言,十年可使日本成為天主教國家?

其實,始於16世紀40年代,止於1639年德川幕府鎖國禁教,這段“切支丹的世紀”(即是天主教的世紀)就見證了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故事,從這裡講起……



一、偉大的傳教士—聖·沙勿略

日本差點成為天主教國家?


▲沙勿略東方傳教


耶穌會是天主教的一支修會,由羅耀拉在1534年創立,並在此後20年內遍佈世界各地。方濟各 · 沙勿略是耶穌會第一批會士,出生貴族,學業優異,22歲時已被任命為博韋學院亞里士多德哲學講師。

1549年8月15日,沙勿略一行人抵達鹿兒島,揭開了日本基督教史的序幕。

日本差點成為天主教國家?


▲沙勿略東方傳教線路圖——在他十多年的福傳生涯裡,勸導了三萬多人領洗入教,福傳旅程超過數千裡,涉足大半東亞


在鹿兒島,沙勿略走上街頭開始傳教。然而,由於說教者的教理、風度、服裝、容貌、奇特的動作以及用他們從未聽過的語言讀書時的奇妙發音,使日本民眾起了輕蔑的揶揄的情緒。

有人大笑,還有人說,“我不懂這夥人說的東西”。還有人嘲笑、辱罵神父說出的語詞,“這個傢伙說的真是老糊塗的昏話。”還有人問,“這個男人神經正常嗎?他不是胡說八道吧?”

巨大的挫折沒有打擊傳道士們。為了解決語言的巨大障礙,他們以極大的熱情開始學習日本語言。沙勿略還在初信的本地教徒的幫助下,用日本語譯寫了最初的教理書。

在教士們的努力下,鹿兒島的基督教信徒在不久後就發展到百餘人。

然而,傳教士們得罪了鹿兒島的領主島津氏,他們沒有答應為其聯繫與葡萄牙人的貿易,只希望在合適的時機前往京都面見天皇。

因為,沙勿略認為,日本有著規範的等級與文明的國民,是實現基督教千年王國的理想之地。只需要取得日本“國王”的許可,天主教就可以在日本自由而繁榮的發展。

很快,島津氏翻臉,下令將所有接受神父教義的人處以死刑。神父們不能像以往那樣公開傳教,也再也沒有人來聽取他們的佈道。苦心經營一年多的全部成果幾乎在頃刻間化為烏有。

1550年8月,為打開局面,沙勿略取道平戶、山口,開始了前往京都的漫長旅行。由於沒有人引見,沙勿略沒有見到後奈良天皇,僅僅在京都呆了十一天,就永遠的離開了這裡。


日本差點成為天主教國家?


▲日本現在的宗教分佈情況


京都之行雖然失敗了,但並非毫無意義。這次長途跋涉使得沙勿略對日本的政治現狀有了更清醒的認識,並促使他調整以往過於理想化的傳教策略

在此,日本社會的真實面貌已經在沙勿略眼前慢慢顯明,此時的日本處在“下克上”的時代,世俗權力高於一切,手握兵權的將軍不把天皇放在眼裡,實力雄厚的大名不聽將軍使喚,各種宗教也自成勢力,混亂無比

想要如沙勿略最初設想的那樣,通過名義上的元首天皇取得日本傳教事業一勞永逸的順利是不可能的,想在這樣的日本傳播新的外來宗教,能否獲得地方實權人物的保護,顯然成為外國傳教士能否立足或生存的關鍵所在,而為各地大名聯絡與葡萄牙商人的交易則成為神父們打開傳教局面,獲得傳教許可的主要策略。

但沙勿略沒有機會實踐他的新傳教策略了,1552年,他為了瞭解日本人口中最優等的文化,乘船到中國,卻不幸染上瘧疾,由於缺乏醫藥,他的身體每況愈下,終於逝世,享年46歲,被天主教會追認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

日本差點成為天主教國家?


▲沙勿略病逝於中國上川島




二、繁榮昌盛與隱憂


沙勿略新傳教策略的核心就在於抓住日本地方領主,後來的傳教士們也的確做到了。

在戰國時代,戰爭頻繁,傳教士們對日本統治者投其所好,進行了經濟軍事的支援。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各領主紛紛表示對基督教的好感

此時傳入日本近20年的天主教走入了日本霸主織田信長的視野,天主教所代表的先進技術和對下層百姓的吸引力得到信長的認可。

於是他對天主教表示好感,天主教也很快作出迴應。1569年4月,弗洛伊德拜訪著手統一戰爭的霸主織田信長,與之取得良好的友誼,並從信長那裡獲得公開的傳教許可令。

日本差點成為天主教國家?


▲傳教士們乘坐商船


就在接下來這段時期,日本耶穌會的傳教事業蓬勃發展。從信徒的人數來看,1570年2萬多人,1582年15萬人,1590年達20至24萬人,人數迅速增長。

另外,除了各階層百姓,許多權勢人物也受洗入教。繼大村純忠之後,先後有豐後的大友宗麟、肥前的有馬義貞、有馬晴信父子和筑前的黑田孝高,甚至明智光秀的女兒也皈依了天主教,可見天主教發展之迅猛。

但也需要承認,天主教的蓬勃發展不僅在於其與日本上層的利益交換,也在於其具有吸引一般日本民眾的資本。

戰國時代是日本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之一,連年不斷的戰爭使土地荒蕪,民不聊生,餓殍遍野。

人們原本的信奉佛教已聲名狼藉,他們渴望一種新的信仰以填補精神上的空虛。而天主教之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以及傳教士救濟難民、創設醫院等一系列慈善活動,正好與日本民眾追求現世幸福的宗教意識相吻合,因而使天主教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日本差點成為天主教國家?


▲日本大名迎接葡萄牙商船


織田信長在1582年的本能寺之變中被叛臣明智光秀殺害,使天主教失去了在日本最大的保護傘

繼承信長霸業的是著名的豐臣秀吉,他於1585年和1587年先後平定了四國和九州,逐漸接近全國統一。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已經逐漸發展壯大的日本天主教會成為讓豐臣秀吉忌憚的勢力。

1587年7月25日,豐臣秀吉下令剝奪了基督教大名高山右近的領地,並且發佈了著名的傳教士驅逐令《伴天連追放令》。“伴天連”即是日本傳教士的葡萄牙語音譯。

這道驅逐令直接影響到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日本天主教的生存狀態,但是,這個命令沒有強令基督教徒重新改宗,而且在命令傳教士離開日本的同時,還表示對其人身安全提供保護。

因此這道命令才被許多學者恰如其分地稱為驅逐令而不是禁教令。其次,命令重申歡迎外國商人來日貿易,將貿易與傳教區別對待,這給了足夠的政治空間讓傳教士們滯留日本。

當然,這一點也與1591年葡萄牙商館中斷生絲供應要挾豐臣秀吉有關。

1598年8月,豐臣秀吉因病離開人世,幕府的實權很快落入德川家康手中。政權的更迭緩和了教會的艱難處境,教會一度與家康關係良好。但家康的目的卻單純只是為了長期的貿易。

1601年,羅德里格斯神父被德川家康任命為他個人駐長崎的貿易代理,負責進口中國生絲的價格談判與交易。天主教開始淪為統治者的貿易工具,對於這一點,傳教士們心知肚明,卻又無可奈何。

據《1607年日本諸事》記載,這年日本的基督教徒有75萬人。長崎取代了當時的澳門和馬尼拉,成為“遠東的羅馬”。

必須要明白的是,江戶早期教會的發展並不代表著基督教地位的穩固,僅僅只是德川對其利用價值的肯定而已。



三、天主教時代落幕


日本差點成為天主教國家?


▲電影《沉默》劇照—講述了17世紀初天主教徒在日本受迫害的歷史


前面也說過,天主教對日本統治者的吸引力,其一就在於他們能為日本提供優良的火器裝備和貿易往來

但是,就在最後切支丹世紀的最後幾十年,日本有了新的替代者——英國人和葡萄牙人,他們只為貿易而來,不以傳教為目的

傳教士們終於喪失了他們賴以生存的最後籌碼,德川家康打消了後顧之憂,對於傳教士和基督教徒的迫害逐步升級,一連串的殉教事件接連發生。

日本差點成為天主教國家?


▲電影《沉默》劇照


在“切支丹的世紀”的最後30年裡,耶穌會遭遇了最大的挫折直至禁絕。1612年(慶長17年)8月,德川家康下達第一次全國禁教令,命令將各地教堂毀壞,逮捕教徒並強迫他們改宗。此後,德川幕府不斷髮布禁教令。

如果說之前幕府的所有行為都是隻為禁教不為鎖國,那麼自三代將軍德川家光起,開始形成日本的鎖國體制。

自1633年(寬永10年)至1639年(寬永16年),德川家光先後下達五次“寬永鎖國令”。

這五次鎖國令,不僅禁止了天主教的信仰與傳播,而且連日本人出海和海外日本人回國也要處以極刑,到後來連通信與贈答禮物也被視作違法行為

鎖國時期,日本國內的天主教徒受到血腥鎮壓,數量急劇下降。潛伏著的天主教徒在最後爆發了島原、天草之亂,起義軍公開對抗禁教令,懸掛天主聖像,扯起繪有十字架的戰旗。這無疑誘發並強化了幕府由來已久的仇外與恐外心理。

1639年,傳教士以外的所有葡萄牙人也被趕出日本,所有的葡萄牙船隻也被禁止入境。至此,禁教和鎖國政策最終完成,而日本早期基督教史也落下帷幕……


作者: 白晝 編輯: Thomas (唐)

—(End 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