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與基督教到底是什麼關係?

天主教 基督教 正教會 亨利八世 清風明月逍遙客 2017-05-24

天主教與基督教是一個時常混淆的兩個概念,這兩個概念若不是教徒,很難進行辨認。瞭解基督宗教,是人們瞭解西方普世文化的窗口,而釐清中文語境中的相關概念,是瞭解基督宗教的前提。

天主教與基督教到底是什麼關係?

從外觀上看,天主教堂多呈現出藝術感觀

在中文語境中,當人們談起“基督教”時,一般具有兩重含義,第一層含義是廣義,即Christianism,指包括全世界所有信仰耶穌基督的宗教,一般主要包括羅馬天主教(Roman Catholicism)、東正教(Orthodox Christianity)和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後產生的新教(Protestantism)。第二層含義則特指新教(Protestantism)。

無論是天主教、還是東正教和新教,他們都有一段共同的記憶,即公元1054年東西羅馬帝國分裂前的教會歷史。從他們的教主耶穌訓道至公元1054年,今天的亞平寧半島、小亞細亞、巴爾幹半島存在著很多信仰耶穌的教會,相傳他們都是耶穌的弟子門在傳教時建立的。

這些教會當時的關係是相互支持、相互協助,為了確立明確的信仰,各地的教會負責人(後來演變為主教)在1000年間一起開過七次會議,這些會議被稱為“大公會議”(Ecumenical Councils)。這七次大公會議確定了今天全世界所有基督宗教(Christianism)的信理。

例如,我們現在一談到西方文化就會想到《聖經》(Holy Bible),其中分為舊約(Old Testament)和新約(New Testament)兩個部分,舊約是希伯來人的《聖經》,而新約的篇目就是在公元397年由迦太基大公會議(Council of Carthage)確定的。

天主教與基督教到底是什麼關係?

東正教堂內部一般是沒有座椅的

但是由於地域文化的影響,地理位置更靠近西方的教會受到拉丁文化的影響,因此在教會傳統中遵循拉丁禮,而地理位置更靠近亞洲的教會受到了希臘文化的影響,因此在教會傳統中遵循希臘禮,前者就演變為天主教,而後者則演變為今天的東正教,而東正教又被稱為希臘正教會。

其中,天主教在教會體制上遵循“聖統制”,即各地的天主教會以羅馬主教為尊,受羅馬教宗管理,神權事務由羅馬教宗授權,在天主教會看來,羅馬教宗就是上帝在世的代表,是繼承了耶穌門徒的傳統,上帝授權他來管理教會。而東正教各個教區相對獨立,傳統上君士坦丁主教和莫斯科主教在眾主教中最尊,所以又被稱為“牧首”(patriarch)。天主教與基督教到底是什麼關係?

新教教堂內部佈局比較簡單

然而,隨著天主教在歐洲的權力不但擴大,教會也伴隨著腐敗,因此當時德國天主教奧斯定會修士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提出了“九十五條論綱”,公開挑戰羅馬教廷的權威,挑戰羅馬的神學壟斷。在路德的影響下,當時的瑞士神學家讓·加爾文(Jean Calvin)在路德基礎上提出了更為激進的改革主張,自此在歐洲大陸上產生了一批追隨路德和加爾文主張的人,這就是新教的來源。因此,新教被稱為“Protestantism”,其直譯應該稱為“誓反教”。

當時的英國國王亨利八世(Henry VII)欲休妻,而根據羅馬天主教的傳統,教宗當時並沒有批准,一怒之下的亨利八世宣佈全英國的天主教會脫離羅馬教廷的管理“另起爐灶”。獨立於羅馬的英國天主教會,後來被稱為“普世聖公會”(Anglicanism),又被稱為“安立甘宗”或“普世聖公宗”。

但是,由於在歐洲大陸加爾文的神學主張引起了軒然大波,英國本土也產生了追隨加爾文主義的一些流派,主張對聖公會中保留的繁雜的教會禮儀和神學傳統進行簡化,這就是著名的清教徒運動,清教徒的宗教主張也就是美國立國時的思想基石。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天主教與基督教的關係是伴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產生變化的。在公元1054年以前,基督教會是統一的。東西羅馬帝國分裂後,基督教會分為了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十五世紀宗教改革後,宗教改革神學家們因為反對教廷而分裂出了新教,即狹義的基督教。隨著時間的發展,基督教由分為了三大流派,追隨路德的信義宗、追隨加爾文的歸正宗和跟隨亨利八世獨立的普世聖公宗。

v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