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和寵妃水火不容,死後卻被埋在一起,後世對兩人評價很高

皇后和寵妃水火不容,死後卻被埋在一起,後世對兩人評價很高

民間一直有“三個女人一臺戲”的說法,後宮之中,女子又何止三人,再加上只有一個真正的男人,涉及到個人的寵愛和家族的利益,戲份就更多了。所以,在封建王朝中,後宮的是非最多,爭鬥也最多,尤其以皇后和寵妃的關係最難處理。按理來說,皇后是六宮之主,是當之無愧的女主人,但寵妃依仗著皇帝,很難抑制自己的野心,甚至想取而代之當上皇后,這就造成了雙方水火不容的矛盾。

這種矛盾,在太平盛世的時候有,在王朝末日帝國斜陽之下也有。比如明朝崇禎帝朱由檢時期,明明已經內憂外患,但後宮之中依舊紛擾不斷,並沒有停息的跡象。爭鬥的主角,一位是崇禎的周皇后,一位是寵妃田貴妃。

皇后和寵妃水火不容,死後卻被埋在一起,後世對兩人評價很高

說起二人的淵源,那就是從朱由檢還是信王時開始的。當時朱由檢已經到了適婚年齡,他的父親明光宗朱常洛與生母劉氏早已去世,由他的哥哥天啟帝朱由校及皇嫂張皇后做主,為他選妃。按照明朝中後期的規矩,王室宗親的妻妾也從民間選出,並且選擇一妻二妾,周皇后、田貴妃還有一個袁貴妃就是此時成為了三名候選者。

在明朝,封建禮教對女性的束縛達到了頂點。妻和妾都是朱由檢的女人,但地位卻是天壤之別,於是三人之間誰能成為信王妃,就非常重要了。因為周皇后當時年紀最小,身體羸弱,包括天啟帝朱由校和張皇后在內都不看好她,而更傾向於田貴妃。但執掌皇太后印璽,在宮中幾十年默默無聞,從不多話的劉太妃卻意外發話:“周氏年紀雖小,始終還是要長大的!”

皇后和寵妃水火不容,死後卻被埋在一起,後世對兩人評價很高

本來,周氏在三人之中排名最末,就因為祖母輩的劉太妃一句話,讓她當上了信王妃。但是,這件事卻在周皇后與田貴妃心中埋下了裂痕,周皇后始終耿耿於懷,總是想法設法打擊田貴妃。

如果朱由檢只當一輩子親王,兩人也就在王府中爭風吃醋,但後來天啟帝暴卒,又沒有子嗣,只能讓信王朱由檢繼承皇位,這就讓兩人的矛盾愈演愈烈。

朱由檢對於周皇后非常敬重,周皇后也確實有母儀天下的風範,不但縮減後宮開支,還拿出積蓄捐助軍餉。兩人夫唱婦隨,清理了魏忠賢一黨,也在極力挽救內憂外患的大明王朝。但朱由檢愛的卻是田貴妃,這一點遭到了皇后的忌恨。

皇后和寵妃水火不容,死後卻被埋在一起,後世對兩人評價很高

田貴妃確實也很有資本,她能文能武,可以陪著朱由檢吟詩作對,也能騎馬涉獵,甚至連蹴鞠的技術也非常高超。至於說琴棋書畫,更是樣樣精通。有一次,在欣賞完田貴妃高超的琴藝之後,崇禎大發感慨,對周皇后說:同為女人,怎麼田貴妃的彈琴就這麼好聽呢?

這話十分尷尬,但周皇后卻巧妙地化解了:臣妾都是出自儒家,懂的都是桑蠶耕種,不知道貴妃是從哪裡學來這麼好的琴藝。

這一句話點醒了崇禎,雖然田貴妃家世清白,是經過正兒八經的選妃進入信王府的。但這種琴藝,確實應該是江南之地的煙花女子才最為擅長,田貴妃又是來自於揚州,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經歷嗎?

直到田貴妃百般解釋後,並讓自己的繼母進宮才算是水落石出。原來,田貴妃的母親死後,她的父親田弘遇娶了一名琴師作填房,這才讓田貴妃得到了悉心的點撥。

皇后和寵妃水火不容,死後卻被埋在一起,後世對兩人評價很高

在崇禎十三年,雙方關係達到冰點,從一件事上可以看出端倪。當年元旦,嬪妃都要去向皇后朝賀,周皇后卻故意讓田貴妃待在交泰殿外等候。等到別的妃嬪都已經進殿朝賀完畢,周皇后才讓吹了老半天寒風的田貴妃入宮,並且不發一言。

受了委屈的田貴妃回宮後向崇禎告狀,崇禎也為了這件事對周皇后爭執,並且極為罕見地打了周皇后,將其推倒在地。周皇后以絕食表示抗議,崇禎為了維護皇后的權威,只能委婉道歉,並將田貴妃關入冷宮,三個月後才放了出來。為了讓田貴妃失寵,周皇后甚至讓自己的父親周奎去江南採買美女,陳圓圓就是周奎引薦入宮的。

皇后和寵妃水火不容,死後卻被埋在一起,後世對兩人評價很高

其實,周皇后和田貴妃都不是紅顏禍水,她們都是心地善良、憂國憂民的女子。在國難當頭,她們從不替自己的親人謀求私利,也不縱容皇帝聲色犬馬,而且帶頭節儉。皇后拿出積蓄犒賞將士,田貴妃更是素面朝天,不施粉黛。她們之間,也沒有立太子之類的爭議,更多還是女人之間為了丈夫寵愛的鬥爭。只是沒想到,鬥到最後,兩人殊途同歸,死後還埋在一起。

田貴妃是在連連痛失愛子後,於崇禎十五年病逝,被安葬在貴妃園寢。按理說,皇帝駕崩後是和皇后安葬,妃子在專門的園寢。然而,崇禎和周皇后是自縊殉國的,帝陵並沒有準備。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後,下令打開田貴妃的陵寢,將崇禎和周皇后一起葬入。從此,這座本該是貴妃的園寢,就變成了崇禎的思陵。生前爭鬥不休的兩位女子,卻因家國動盪,世事變遷,死後還埋在同一墓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