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父親在天山犧牲43年後,我終於找到了他的安葬地'

"

口述|楊芳

謹以此文緬懷我的父親楊曉海烈士。

獨庫公路——一條英雄之路,全長561公里,連接南北疆,橫亙崇山峻嶺、穿越深山峽谷,連接眾多少數民族聚居區。它的貫通,使得南北疆路程由原來的1000多公里縮短了近一半,堪稱是中國公路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

為了修建這條公路,數萬名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指戰員奮戰十年,硬生生地在連黃羊都望而卻步的達阪上修建了通途。10年間,有168名解放軍指戰員因塌方、滾石、雪崩、泥石流等原因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永遠長眠於喬爾瑪烈士陵園。

我的父親楊曉海就是其中一位。

在兒時模糊的記憶裡,父親遙遠又親切,讓人思念又無法觸及。從母親及身邊親人日常交流的隻言片語中,父親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偉岸高大,他那為了祖國的國防建設事業勇於奉獻、不怕犧牲的精神深深的感動著我,留給我無盡的思念。

爸爸與媽媽於1971年成婚,兩家相距不到兩公里,也算是知根知底。1973年8月15日,隨著我的呱呱落地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新的歡聲笑語,在那個物質匱乏,生活相對艱苦的年代,爸爸媽媽苦並快樂著,一家人憧憬著日後的美好生活。

1974年夏,遵照毛主席“要把天山搞活”的指示,爸爸隨部隊奉命從湖北千里轉戰新疆修建天山獨庫國防公路。

"

口述|楊芳

謹以此文緬懷我的父親楊曉海烈士。

獨庫公路——一條英雄之路,全長561公里,連接南北疆,橫亙崇山峻嶺、穿越深山峽谷,連接眾多少數民族聚居區。它的貫通,使得南北疆路程由原來的1000多公里縮短了近一半,堪稱是中國公路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

為了修建這條公路,數萬名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指戰員奮戰十年,硬生生地在連黃羊都望而卻步的達阪上修建了通途。10年間,有168名解放軍指戰員因塌方、滾石、雪崩、泥石流等原因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永遠長眠於喬爾瑪烈士陵園。

我的父親楊曉海就是其中一位。

在兒時模糊的記憶裡,父親遙遠又親切,讓人思念又無法觸及。從母親及身邊親人日常交流的隻言片語中,父親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偉岸高大,他那為了祖國的國防建設事業勇於奉獻、不怕犧牲的精神深深的感動著我,留給我無盡的思念。

爸爸與媽媽於1971年成婚,兩家相距不到兩公里,也算是知根知底。1973年8月15日,隨著我的呱呱落地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新的歡聲笑語,在那個物質匱乏,生活相對艱苦的年代,爸爸媽媽苦並快樂著,一家人憧憬著日後的美好生活。

1974年夏,遵照毛主席“要把天山搞活”的指示,爸爸隨部隊奉命從湖北千里轉戰新疆修建天山獨庫國防公路。

追憶|父親在天山犧牲43年後,我終於找到了他的安葬地

楊曉海(右一)與戰友合影(圖片由王木廷提供)

兩年後的夏天,縣民政局的同志陪同部隊來人一行,帶著爸爸的骨灰盒來到我家裡。爸爸犧牲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擊潰了我們這個本就窘困的家庭。在處理好父親的身後之事,媽媽成天以淚洗面,家裡失去了頂樑柱,彷彿天都塌下來了。

爺爺去世較早,父親長期在部隊,家中為此欠下了不少債務,生活本就捉襟見肘,國家發放的撫卹金由奶奶還清家中債務後已所剩無幾。此後我和母親孤兒寡母相依為命,打我記事起,父親就成了腦海裡模糊的記憶……

看著別人家其樂融融,我只能把對父親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底。小時候和小夥伴們發生糾紛時,他們叫我沒有爸爸的“野孩子”,為此我不知在母親的懷裡哭過多少回,母親安慰我說:“你爸爸是為國犧牲的解放軍戰士”。在集體生產的年代,母親每天要去生產隊裡出工,我在家日常生活無人照顧,幾年後母親無奈帶著我回到了孃家,在外公外婆及幾個舅舅的照顧幫襯下,我和母親艱難的生活才有所起色。

父親犧牲後,我成了母親繼續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她為了給我更多的愛,有意識地迴避親戚朋友們各種熱心介紹,不願重組家庭。夜深人靜時,她常把父親發黃的老照片拿在手中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嘴裡嘟啷說著什麼。

直到10年後的1986年,在熱心人多次開導和撮合下,母親方才同意與時年50歲的黃老師重組了家庭。

1996年,我大學畢業留在了武漢,後來認識了和父親一樣從事道路勘察設計施工工作的愛人,在武昌楊園街鐵四院附近有了屬於我自己的小家。2001年,我和愛人僱人將父親的墓地修繕一新,每年祭祀親人的日子,我們都會到墓前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

隨著年齡增長,我對父親的思念之情愈發強烈。到他生前生活為之戰鬥的地方看一看,是我一直以來的最大心願。苦於年代久遠、通訊不暢,記憶裡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信息,只知道他為了國家國防建設犧牲在新疆天山。

可天山太大了,猶如大海撈針,該何處去尋我父親的安葬地呢?

直到今年,在伊犁州退役軍人事務局與今日頭條等社會各界力量發起的“尋找烈士後人”活動中,父親生前的戰友及志願者通過各種途徑,終於找到了他的出生地黃陂區祁家灣街道大楊寨村,並與我取得了聯繫。

"

口述|楊芳

謹以此文緬懷我的父親楊曉海烈士。

獨庫公路——一條英雄之路,全長561公里,連接南北疆,橫亙崇山峻嶺、穿越深山峽谷,連接眾多少數民族聚居區。它的貫通,使得南北疆路程由原來的1000多公里縮短了近一半,堪稱是中國公路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

為了修建這條公路,數萬名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指戰員奮戰十年,硬生生地在連黃羊都望而卻步的達阪上修建了通途。10年間,有168名解放軍指戰員因塌方、滾石、雪崩、泥石流等原因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永遠長眠於喬爾瑪烈士陵園。

我的父親楊曉海就是其中一位。

在兒時模糊的記憶裡,父親遙遠又親切,讓人思念又無法觸及。從母親及身邊親人日常交流的隻言片語中,父親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偉岸高大,他那為了祖國的國防建設事業勇於奉獻、不怕犧牲的精神深深的感動著我,留給我無盡的思念。

爸爸與媽媽於1971年成婚,兩家相距不到兩公里,也算是知根知底。1973年8月15日,隨著我的呱呱落地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新的歡聲笑語,在那個物質匱乏,生活相對艱苦的年代,爸爸媽媽苦並快樂著,一家人憧憬著日後的美好生活。

1974年夏,遵照毛主席“要把天山搞活”的指示,爸爸隨部隊奉命從湖北千里轉戰新疆修建天山獨庫國防公路。

追憶|父親在天山犧牲43年後,我終於找到了他的安葬地

楊曉海(右一)與戰友合影(圖片由王木廷提供)

兩年後的夏天,縣民政局的同志陪同部隊來人一行,帶著爸爸的骨灰盒來到我家裡。爸爸犧牲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擊潰了我們這個本就窘困的家庭。在處理好父親的身後之事,媽媽成天以淚洗面,家裡失去了頂樑柱,彷彿天都塌下來了。

爺爺去世較早,父親長期在部隊,家中為此欠下了不少債務,生活本就捉襟見肘,國家發放的撫卹金由奶奶還清家中債務後已所剩無幾。此後我和母親孤兒寡母相依為命,打我記事起,父親就成了腦海裡模糊的記憶……

看著別人家其樂融融,我只能把對父親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底。小時候和小夥伴們發生糾紛時,他們叫我沒有爸爸的“野孩子”,為此我不知在母親的懷裡哭過多少回,母親安慰我說:“你爸爸是為國犧牲的解放軍戰士”。在集體生產的年代,母親每天要去生產隊裡出工,我在家日常生活無人照顧,幾年後母親無奈帶著我回到了孃家,在外公外婆及幾個舅舅的照顧幫襯下,我和母親艱難的生活才有所起色。

父親犧牲後,我成了母親繼續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她為了給我更多的愛,有意識地迴避親戚朋友們各種熱心介紹,不願重組家庭。夜深人靜時,她常把父親發黃的老照片拿在手中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嘴裡嘟啷說著什麼。

直到10年後的1986年,在熱心人多次開導和撮合下,母親方才同意與時年50歲的黃老師重組了家庭。

1996年,我大學畢業留在了武漢,後來認識了和父親一樣從事道路勘察設計施工工作的愛人,在武昌楊園街鐵四院附近有了屬於我自己的小家。2001年,我和愛人僱人將父親的墓地修繕一新,每年祭祀親人的日子,我們都會到墓前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

隨著年齡增長,我對父親的思念之情愈發強烈。到他生前生活為之戰鬥的地方看一看,是我一直以來的最大心願。苦於年代久遠、通訊不暢,記憶裡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信息,只知道他為了國家國防建設犧牲在新疆天山。

可天山太大了,猶如大海撈針,該何處去尋我父親的安葬地呢?

直到今年,在伊犁州退役軍人事務局與今日頭條等社會各界力量發起的“尋找烈士後人”活動中,父親生前的戰友及志願者通過各種途徑,終於找到了他的出生地黃陂區祁家灣街道大楊寨村,並與我取得了聯繫。

追憶|父親在天山犧牲43年後,我終於找到了他的安葬地

今日頭條推送的信息

從他生前戰友的講述或網上他們的回憶文章裡,父親的模樣在我腦袋裡,越來越清晰。

父親風趣睿智、秉性耿直、做事幹練,戰友們形容他像《亮劍》裡的李雲龍。作為基建工程兵12支隊112團3營7連連長的父親,1974年夏隨部隊開赴新疆獨(山子)庫(車)國防公路工地,帶領連隊義無反顧地承擔了最困難的“飛線”施工任務,為了國家的國防建設事業,戰嚴寒、鬥酷暑。

1976年7月15日,因塌方事故,他永遠留在了天山深處。之後,為了紀念他和另外167位位修築獨庫公路而犧牲的官兵,當地政府在新疆伊犁州喀什河畔,修築了喬爾瑪烈士陵園。

"

口述|楊芳

謹以此文緬懷我的父親楊曉海烈士。

獨庫公路——一條英雄之路,全長561公里,連接南北疆,橫亙崇山峻嶺、穿越深山峽谷,連接眾多少數民族聚居區。它的貫通,使得南北疆路程由原來的1000多公里縮短了近一半,堪稱是中國公路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

為了修建這條公路,數萬名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指戰員奮戰十年,硬生生地在連黃羊都望而卻步的達阪上修建了通途。10年間,有168名解放軍指戰員因塌方、滾石、雪崩、泥石流等原因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永遠長眠於喬爾瑪烈士陵園。

我的父親楊曉海就是其中一位。

在兒時模糊的記憶裡,父親遙遠又親切,讓人思念又無法觸及。從母親及身邊親人日常交流的隻言片語中,父親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偉岸高大,他那為了祖國的國防建設事業勇於奉獻、不怕犧牲的精神深深的感動著我,留給我無盡的思念。

爸爸與媽媽於1971年成婚,兩家相距不到兩公里,也算是知根知底。1973年8月15日,隨著我的呱呱落地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新的歡聲笑語,在那個物質匱乏,生活相對艱苦的年代,爸爸媽媽苦並快樂著,一家人憧憬著日後的美好生活。

1974年夏,遵照毛主席“要把天山搞活”的指示,爸爸隨部隊奉命從湖北千里轉戰新疆修建天山獨庫國防公路。

追憶|父親在天山犧牲43年後,我終於找到了他的安葬地

楊曉海(右一)與戰友合影(圖片由王木廷提供)

兩年後的夏天,縣民政局的同志陪同部隊來人一行,帶著爸爸的骨灰盒來到我家裡。爸爸犧牲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擊潰了我們這個本就窘困的家庭。在處理好父親的身後之事,媽媽成天以淚洗面,家裡失去了頂樑柱,彷彿天都塌下來了。

爺爺去世較早,父親長期在部隊,家中為此欠下了不少債務,生活本就捉襟見肘,國家發放的撫卹金由奶奶還清家中債務後已所剩無幾。此後我和母親孤兒寡母相依為命,打我記事起,父親就成了腦海裡模糊的記憶……

看著別人家其樂融融,我只能把對父親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底。小時候和小夥伴們發生糾紛時,他們叫我沒有爸爸的“野孩子”,為此我不知在母親的懷裡哭過多少回,母親安慰我說:“你爸爸是為國犧牲的解放軍戰士”。在集體生產的年代,母親每天要去生產隊裡出工,我在家日常生活無人照顧,幾年後母親無奈帶著我回到了孃家,在外公外婆及幾個舅舅的照顧幫襯下,我和母親艱難的生活才有所起色。

父親犧牲後,我成了母親繼續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她為了給我更多的愛,有意識地迴避親戚朋友們各種熱心介紹,不願重組家庭。夜深人靜時,她常把父親發黃的老照片拿在手中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嘴裡嘟啷說著什麼。

直到10年後的1986年,在熱心人多次開導和撮合下,母親方才同意與時年50歲的黃老師重組了家庭。

1996年,我大學畢業留在了武漢,後來認識了和父親一樣從事道路勘察設計施工工作的愛人,在武昌楊園街鐵四院附近有了屬於我自己的小家。2001年,我和愛人僱人將父親的墓地修繕一新,每年祭祀親人的日子,我們都會到墓前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

隨著年齡增長,我對父親的思念之情愈發強烈。到他生前生活為之戰鬥的地方看一看,是我一直以來的最大心願。苦於年代久遠、通訊不暢,記憶裡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信息,只知道他為了國家國防建設犧牲在新疆天山。

可天山太大了,猶如大海撈針,該何處去尋我父親的安葬地呢?

直到今年,在伊犁州退役軍人事務局與今日頭條等社會各界力量發起的“尋找烈士後人”活動中,父親生前的戰友及志願者通過各種途徑,終於找到了他的出生地黃陂區祁家灣街道大楊寨村,並與我取得了聯繫。

追憶|父親在天山犧牲43年後,我終於找到了他的安葬地

今日頭條推送的信息

從他生前戰友的講述或網上他們的回憶文章裡,父親的模樣在我腦袋裡,越來越清晰。

父親風趣睿智、秉性耿直、做事幹練,戰友們形容他像《亮劍》裡的李雲龍。作為基建工程兵12支隊112團3營7連連長的父親,1974年夏隨部隊開赴新疆獨(山子)庫(車)國防公路工地,帶領連隊義無反顧地承擔了最困難的“飛線”施工任務,為了國家的國防建設事業,戰嚴寒、鬥酷暑。

1976年7月15日,因塌方事故,他永遠留在了天山深處。之後,為了紀念他和另外167位位修築獨庫公路而犧牲的官兵,當地政府在新疆伊犁州喀什河畔,修築了喬爾瑪烈士陵園。

追憶|父親在天山犧牲43年後,我終於找到了他的安葬地

楊曉海烈士之墓

我急切地希望能儘快去新疆喬爾瑪烈士陵園為父親掃墓。與管理處聯繫後,我得知由於氣候原因,獨庫公路即將於冬季封路,我會在明年氣候條件允許時抽出時間遠赴天山,到父親生前戰鬥過的地方看看,到烈士陵園為他獻上花籃,以告慰他的在天之靈,實現我多年的心願。

楊芳 2019年9月


緬懷先烈功績,告慰先烈英靈,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今日頭條公益尋人發起“尋找烈士後人”項目,與伊犁州退役軍人事務局合作,共同為烈士尋找親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體接力尋找烈士後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日頭條誠邀全國各地媒體一起參與到“尋找烈士後人媒體志願服務團 ”中來。

如有烈士後人相關線索,或希望共同參與尋找烈士後人的媒體,歡迎聯繫頭條尋人(郵箱:[email protected];電話:010-58341776、010—83434485)

"

口述|楊芳

謹以此文緬懷我的父親楊曉海烈士。

獨庫公路——一條英雄之路,全長561公里,連接南北疆,橫亙崇山峻嶺、穿越深山峽谷,連接眾多少數民族聚居區。它的貫通,使得南北疆路程由原來的1000多公里縮短了近一半,堪稱是中國公路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

為了修建這條公路,數萬名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指戰員奮戰十年,硬生生地在連黃羊都望而卻步的達阪上修建了通途。10年間,有168名解放軍指戰員因塌方、滾石、雪崩、泥石流等原因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永遠長眠於喬爾瑪烈士陵園。

我的父親楊曉海就是其中一位。

在兒時模糊的記憶裡,父親遙遠又親切,讓人思念又無法觸及。從母親及身邊親人日常交流的隻言片語中,父親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偉岸高大,他那為了祖國的國防建設事業勇於奉獻、不怕犧牲的精神深深的感動著我,留給我無盡的思念。

爸爸與媽媽於1971年成婚,兩家相距不到兩公里,也算是知根知底。1973年8月15日,隨著我的呱呱落地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新的歡聲笑語,在那個物質匱乏,生活相對艱苦的年代,爸爸媽媽苦並快樂著,一家人憧憬著日後的美好生活。

1974年夏,遵照毛主席“要把天山搞活”的指示,爸爸隨部隊奉命從湖北千里轉戰新疆修建天山獨庫國防公路。

追憶|父親在天山犧牲43年後,我終於找到了他的安葬地

楊曉海(右一)與戰友合影(圖片由王木廷提供)

兩年後的夏天,縣民政局的同志陪同部隊來人一行,帶著爸爸的骨灰盒來到我家裡。爸爸犧牲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擊潰了我們這個本就窘困的家庭。在處理好父親的身後之事,媽媽成天以淚洗面,家裡失去了頂樑柱,彷彿天都塌下來了。

爺爺去世較早,父親長期在部隊,家中為此欠下了不少債務,生活本就捉襟見肘,國家發放的撫卹金由奶奶還清家中債務後已所剩無幾。此後我和母親孤兒寡母相依為命,打我記事起,父親就成了腦海裡模糊的記憶……

看著別人家其樂融融,我只能把對父親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底。小時候和小夥伴們發生糾紛時,他們叫我沒有爸爸的“野孩子”,為此我不知在母親的懷裡哭過多少回,母親安慰我說:“你爸爸是為國犧牲的解放軍戰士”。在集體生產的年代,母親每天要去生產隊裡出工,我在家日常生活無人照顧,幾年後母親無奈帶著我回到了孃家,在外公外婆及幾個舅舅的照顧幫襯下,我和母親艱難的生活才有所起色。

父親犧牲後,我成了母親繼續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她為了給我更多的愛,有意識地迴避親戚朋友們各種熱心介紹,不願重組家庭。夜深人靜時,她常把父親發黃的老照片拿在手中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嘴裡嘟啷說著什麼。

直到10年後的1986年,在熱心人多次開導和撮合下,母親方才同意與時年50歲的黃老師重組了家庭。

1996年,我大學畢業留在了武漢,後來認識了和父親一樣從事道路勘察設計施工工作的愛人,在武昌楊園街鐵四院附近有了屬於我自己的小家。2001年,我和愛人僱人將父親的墓地修繕一新,每年祭祀親人的日子,我們都會到墓前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

隨著年齡增長,我對父親的思念之情愈發強烈。到他生前生活為之戰鬥的地方看一看,是我一直以來的最大心願。苦於年代久遠、通訊不暢,記憶裡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信息,只知道他為了國家國防建設犧牲在新疆天山。

可天山太大了,猶如大海撈針,該何處去尋我父親的安葬地呢?

直到今年,在伊犁州退役軍人事務局與今日頭條等社會各界力量發起的“尋找烈士後人”活動中,父親生前的戰友及志願者通過各種途徑,終於找到了他的出生地黃陂區祁家灣街道大楊寨村,並與我取得了聯繫。

追憶|父親在天山犧牲43年後,我終於找到了他的安葬地

今日頭條推送的信息

從他生前戰友的講述或網上他們的回憶文章裡,父親的模樣在我腦袋裡,越來越清晰。

父親風趣睿智、秉性耿直、做事幹練,戰友們形容他像《亮劍》裡的李雲龍。作為基建工程兵12支隊112團3營7連連長的父親,1974年夏隨部隊開赴新疆獨(山子)庫(車)國防公路工地,帶領連隊義無反顧地承擔了最困難的“飛線”施工任務,為了國家的國防建設事業,戰嚴寒、鬥酷暑。

1976年7月15日,因塌方事故,他永遠留在了天山深處。之後,為了紀念他和另外167位位修築獨庫公路而犧牲的官兵,當地政府在新疆伊犁州喀什河畔,修築了喬爾瑪烈士陵園。

追憶|父親在天山犧牲43年後,我終於找到了他的安葬地

楊曉海烈士之墓

我急切地希望能儘快去新疆喬爾瑪烈士陵園為父親掃墓。與管理處聯繫後,我得知由於氣候原因,獨庫公路即將於冬季封路,我會在明年氣候條件允許時抽出時間遠赴天山,到父親生前戰鬥過的地方看看,到烈士陵園為他獻上花籃,以告慰他的在天之靈,實現我多年的心願。

楊芳 2019年9月


緬懷先烈功績,告慰先烈英靈,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今日頭條公益尋人發起“尋找烈士後人”項目,與伊犁州退役軍人事務局合作,共同為烈士尋找親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體接力尋找烈士後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日頭條誠邀全國各地媒體一起參與到“尋找烈士後人媒體志願服務團 ”中來。

如有烈士後人相關線索,或希望共同參與尋找烈士後人的媒體,歡迎聯繫頭條尋人(郵箱:[email protected];電話:010-58341776、010—83434485)

追憶|父親在天山犧牲43年後,我終於找到了他的安葬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