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拉藤德烈斯收藏的珍珠。這些珍珠繼承自她的父親約翰——田納西州第一位珍珠養殖員。

美國的“珍珠之鄉”並不是大海,甚至也不是某個沿海地區,而是距離大西洋多達400多英里(約合644千米)的田納西州。肯塔基湖(Kentucky Lake)正好坐落於田納西州與肯塔基州交界,“鳥鳴度假區、船塢與露營地”(Birdsong Resort, Marina, and Campground)的老闆鮑勃·基斯特(Bob Keast)監管著美國最後一個尚在運作的珍珠養殖場——它是這個曾盛極一時的區域性產業的最後餘暉。

田納西州人最早接觸珍珠產業是在20世紀初,但當時這些寶石並不在此地養殖。相反,田納西州只負責提供來自淡水湖和河流的原材料:當地的潛水採珠人在水中搜尋滿足條件的蚌殼(它們將被植入到其他貝類水生動物中去),並把它們賣給日本的珍珠養殖人。

想要製作一顆珍珠,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第一是一隻牡蠣或河蚌,第二是一個“異物”——亦稱刺激物、珠核或是種子。當某個異物落入上述雙殼貝類動物之中,該動物便會分泌珍珠質(即珍珠母)將其包裹起來,以此保護自己。20世紀初,日本開始人工養殖珍珠,不再通過野外捕撈貝類水生動物獲得。通過對不同“異物”的實驗,他們得出了最理想的養殖方案:由於田納西州河蚌的蚌殼比日本當地貝類生物的殼更厚,所以把它們植入到日本軟體動物中會更加便捷,也更加堅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田納西州一直是天然珍珠母的主要供應者,這些珍珠母多被投入美國服裝產業,用於製作鈕釦。二戰後,珍珠的供應不再由穿梭在田納西州淡水湖和河流的潛水採珠人獨佔鰲頭,日本的珍珠養殖者開始大量向美國出口珍珠。

"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拉藤德烈斯收藏的珍珠。這些珍珠繼承自她的父親約翰——田納西州第一位珍珠養殖員。

美國的“珍珠之鄉”並不是大海,甚至也不是某個沿海地區,而是距離大西洋多達400多英里(約合644千米)的田納西州。肯塔基湖(Kentucky Lake)正好坐落於田納西州與肯塔基州交界,“鳥鳴度假區、船塢與露營地”(Birdsong Resort, Marina, and Campground)的老闆鮑勃·基斯特(Bob Keast)監管著美國最後一個尚在運作的珍珠養殖場——它是這個曾盛極一時的區域性產業的最後餘暉。

田納西州人最早接觸珍珠產業是在20世紀初,但當時這些寶石並不在此地養殖。相反,田納西州只負責提供來自淡水湖和河流的原材料:當地的潛水採珠人在水中搜尋滿足條件的蚌殼(它們將被植入到其他貝類水生動物中去),並把它們賣給日本的珍珠養殖人。

想要製作一顆珍珠,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第一是一隻牡蠣或河蚌,第二是一個“異物”——亦稱刺激物、珠核或是種子。當某個異物落入上述雙殼貝類動物之中,該動物便會分泌珍珠質(即珍珠母)將其包裹起來,以此保護自己。20世紀初,日本開始人工養殖珍珠,不再通過野外捕撈貝類水生動物獲得。通過對不同“異物”的實驗,他們得出了最理想的養殖方案:由於田納西州河蚌的蚌殼比日本當地貝類生物的殼更厚,所以把它們植入到日本軟體動物中會更加便捷,也更加堅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田納西州一直是天然珍珠母的主要供應者,這些珍珠母多被投入美國服裝產業,用於製作鈕釦。二戰後,珍珠的供應不再由穿梭在田納西州淡水湖和河流的潛水採珠人獨佔鰲頭,日本的珍珠養殖者開始大量向美國出口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純天然的球形珍珠是最稀有的。這串塔鏈完全由來自田納西河的純天然珍珠構成,已故的約翰·拉藤德烈斯用了將近25年時間才把它們全部蒐集完成。

參與珍珠採集的並不都是專業人士。“在最紅火的那幾年,有的婦女在早上送完孩子上學、目送丈夫上班之後,會提上一個五加侖、有把手的那種塑料桶,換上泳衣,然後踏進齊腰深的水裡去抓河蚌,”基斯特說,“她一桶能賣40,50或者100美元,一次大概能撈兩三桶。我們叫它‘腳趾捕撈’。這活兒誰都能做。”

1949年,來自南達科他州的復員海軍約翰·拉藤德烈斯(John Latendresse)在田納西州自駕遊時,停在了一個淡水湖邊。他看到好多人潛在水中,在湖底搜尋著河蚌,帶給買家。約翰發現了商機,於是決定舉家遷往田納西州的小鎮卡姆登(Camden)。1954年,他在此地成立了田納西蚌殼公司(Tennessee Shell Company)。

"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拉藤德烈斯收藏的珍珠。這些珍珠繼承自她的父親約翰——田納西州第一位珍珠養殖員。

美國的“珍珠之鄉”並不是大海,甚至也不是某個沿海地區,而是距離大西洋多達400多英里(約合644千米)的田納西州。肯塔基湖(Kentucky Lake)正好坐落於田納西州與肯塔基州交界,“鳥鳴度假區、船塢與露營地”(Birdsong Resort, Marina, and Campground)的老闆鮑勃·基斯特(Bob Keast)監管著美國最後一個尚在運作的珍珠養殖場——它是這個曾盛極一時的區域性產業的最後餘暉。

田納西州人最早接觸珍珠產業是在20世紀初,但當時這些寶石並不在此地養殖。相反,田納西州只負責提供來自淡水湖和河流的原材料:當地的潛水採珠人在水中搜尋滿足條件的蚌殼(它們將被植入到其他貝類水生動物中去),並把它們賣給日本的珍珠養殖人。

想要製作一顆珍珠,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第一是一隻牡蠣或河蚌,第二是一個“異物”——亦稱刺激物、珠核或是種子。當某個異物落入上述雙殼貝類動物之中,該動物便會分泌珍珠質(即珍珠母)將其包裹起來,以此保護自己。20世紀初,日本開始人工養殖珍珠,不再通過野外捕撈貝類水生動物獲得。通過對不同“異物”的實驗,他們得出了最理想的養殖方案:由於田納西州河蚌的蚌殼比日本當地貝類生物的殼更厚,所以把它們植入到日本軟體動物中會更加便捷,也更加堅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田納西州一直是天然珍珠母的主要供應者,這些珍珠母多被投入美國服裝產業,用於製作鈕釦。二戰後,珍珠的供應不再由穿梭在田納西州淡水湖和河流的潛水採珠人獨佔鰲頭,日本的珍珠養殖者開始大量向美國出口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純天然的球形珍珠是最稀有的。這串塔鏈完全由來自田納西河的純天然珍珠構成,已故的約翰·拉藤德烈斯用了將近25年時間才把它們全部蒐集完成。

參與珍珠採集的並不都是專業人士。“在最紅火的那幾年,有的婦女在早上送完孩子上學、目送丈夫上班之後,會提上一個五加侖、有把手的那種塑料桶,換上泳衣,然後踏進齊腰深的水裡去抓河蚌,”基斯特說,“她一桶能賣40,50或者100美元,一次大概能撈兩三桶。我們叫它‘腳趾捕撈’。這活兒誰都能做。”

1949年,來自南達科他州的復員海軍約翰·拉藤德烈斯(John Latendresse)在田納西州自駕遊時,停在了一個淡水湖邊。他看到好多人潛在水中,在湖底搜尋著河蚌,帶給買家。約翰發現了商機,於是決定舉家遷往田納西州的小鎮卡姆登(Camden)。1954年,他在此地成立了田納西蚌殼公司(Tennessee Shell Company)。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位於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的珍珠檔案庫。吉娜說,條件允許後,她的父親便會在每次採收珍珠後,自己留下其中的10%到20%,以備不時之需,一直到2000年他去世。

"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拉藤德烈斯收藏的珍珠。這些珍珠繼承自她的父親約翰——田納西州第一位珍珠養殖員。

美國的“珍珠之鄉”並不是大海,甚至也不是某個沿海地區,而是距離大西洋多達400多英里(約合644千米)的田納西州。肯塔基湖(Kentucky Lake)正好坐落於田納西州與肯塔基州交界,“鳥鳴度假區、船塢與露營地”(Birdsong Resort, Marina, and Campground)的老闆鮑勃·基斯特(Bob Keast)監管著美國最後一個尚在運作的珍珠養殖場——它是這個曾盛極一時的區域性產業的最後餘暉。

田納西州人最早接觸珍珠產業是在20世紀初,但當時這些寶石並不在此地養殖。相反,田納西州只負責提供來自淡水湖和河流的原材料:當地的潛水採珠人在水中搜尋滿足條件的蚌殼(它們將被植入到其他貝類水生動物中去),並把它們賣給日本的珍珠養殖人。

想要製作一顆珍珠,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第一是一隻牡蠣或河蚌,第二是一個“異物”——亦稱刺激物、珠核或是種子。當某個異物落入上述雙殼貝類動物之中,該動物便會分泌珍珠質(即珍珠母)將其包裹起來,以此保護自己。20世紀初,日本開始人工養殖珍珠,不再通過野外捕撈貝類水生動物獲得。通過對不同“異物”的實驗,他們得出了最理想的養殖方案:由於田納西州河蚌的蚌殼比日本當地貝類生物的殼更厚,所以把它們植入到日本軟體動物中會更加便捷,也更加堅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田納西州一直是天然珍珠母的主要供應者,這些珍珠母多被投入美國服裝產業,用於製作鈕釦。二戰後,珍珠的供應不再由穿梭在田納西州淡水湖和河流的潛水採珠人獨佔鰲頭,日本的珍珠養殖者開始大量向美國出口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純天然的球形珍珠是最稀有的。這串塔鏈完全由來自田納西河的純天然珍珠構成,已故的約翰·拉藤德烈斯用了將近25年時間才把它們全部蒐集完成。

參與珍珠採集的並不都是專業人士。“在最紅火的那幾年,有的婦女在早上送完孩子上學、目送丈夫上班之後,會提上一個五加侖、有把手的那種塑料桶,換上泳衣,然後踏進齊腰深的水裡去抓河蚌,”基斯特說,“她一桶能賣40,50或者100美元,一次大概能撈兩三桶。我們叫它‘腳趾捕撈’。這活兒誰都能做。”

1949年,來自南達科他州的復員海軍約翰·拉藤德烈斯(John Latendresse)在田納西州自駕遊時,停在了一個淡水湖邊。他看到好多人潛在水中,在湖底搜尋著河蚌,帶給買家。約翰發現了商機,於是決定舉家遷往田納西州的小鎮卡姆登(Camden)。1954年,他在此地成立了田納西蚌殼公司(Tennessee Shell Company)。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位於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的珍珠檔案庫。吉娜說,條件允許後,她的父親便會在每次採收珍珠後,自己留下其中的10%到20%,以備不時之需,一直到2000年他去世。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在大學主修寶石學,圖中的她正在仔細觀察父親收集的一顆人工養殖珍珠。“時至今日,廠商依然一次就會向我們購買成百上千顆珍珠,”她說,“你們或許能借此推斷出我父親收集的珍珠總數。”

"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拉藤德烈斯收藏的珍珠。這些珍珠繼承自她的父親約翰——田納西州第一位珍珠養殖員。

美國的“珍珠之鄉”並不是大海,甚至也不是某個沿海地區,而是距離大西洋多達400多英里(約合644千米)的田納西州。肯塔基湖(Kentucky Lake)正好坐落於田納西州與肯塔基州交界,“鳥鳴度假區、船塢與露營地”(Birdsong Resort, Marina, and Campground)的老闆鮑勃·基斯特(Bob Keast)監管著美國最後一個尚在運作的珍珠養殖場——它是這個曾盛極一時的區域性產業的最後餘暉。

田納西州人最早接觸珍珠產業是在20世紀初,但當時這些寶石並不在此地養殖。相反,田納西州只負責提供來自淡水湖和河流的原材料:當地的潛水採珠人在水中搜尋滿足條件的蚌殼(它們將被植入到其他貝類水生動物中去),並把它們賣給日本的珍珠養殖人。

想要製作一顆珍珠,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第一是一隻牡蠣或河蚌,第二是一個“異物”——亦稱刺激物、珠核或是種子。當某個異物落入上述雙殼貝類動物之中,該動物便會分泌珍珠質(即珍珠母)將其包裹起來,以此保護自己。20世紀初,日本開始人工養殖珍珠,不再通過野外捕撈貝類水生動物獲得。通過對不同“異物”的實驗,他們得出了最理想的養殖方案:由於田納西州河蚌的蚌殼比日本當地貝類生物的殼更厚,所以把它們植入到日本軟體動物中會更加便捷,也更加堅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田納西州一直是天然珍珠母的主要供應者,這些珍珠母多被投入美國服裝產業,用於製作鈕釦。二戰後,珍珠的供應不再由穿梭在田納西州淡水湖和河流的潛水採珠人獨佔鰲頭,日本的珍珠養殖者開始大量向美國出口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純天然的球形珍珠是最稀有的。這串塔鏈完全由來自田納西河的純天然珍珠構成,已故的約翰·拉藤德烈斯用了將近25年時間才把它們全部蒐集完成。

參與珍珠採集的並不都是專業人士。“在最紅火的那幾年,有的婦女在早上送完孩子上學、目送丈夫上班之後,會提上一個五加侖、有把手的那種塑料桶,換上泳衣,然後踏進齊腰深的水裡去抓河蚌,”基斯特說,“她一桶能賣40,50或者100美元,一次大概能撈兩三桶。我們叫它‘腳趾捕撈’。這活兒誰都能做。”

1949年,來自南達科他州的復員海軍約翰·拉藤德烈斯(John Latendresse)在田納西州自駕遊時,停在了一個淡水湖邊。他看到好多人潛在水中,在湖底搜尋著河蚌,帶給買家。約翰發現了商機,於是決定舉家遷往田納西州的小鎮卡姆登(Camden)。1954年,他在此地成立了田納西蚌殼公司(Tennessee Shell Company)。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位於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的珍珠檔案庫。吉娜說,條件允許後,她的父親便會在每次採收珍珠後,自己留下其中的10%到20%,以備不時之需,一直到2000年他去世。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在大學主修寶石學,圖中的她正在仔細觀察父親收集的一顆人工養殖珍珠。“時至今日,廠商依然一次就會向我們購買成百上千顆珍珠,”她說,“你們或許能借此推斷出我父親收集的珍珠總數。”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的納什維爾辦公室裡的珍珠質(亦稱“珍珠母”)鈕釦。珍珠母是珍珠形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它也因此而得名:珍珠母會一層一層地逐漸包裹異物顆粒,直至珍珠形成。

20世紀60年代,約翰·拉藤德烈斯的生意迎來了黃金時期——除了出口蚌殼之外,他的珍珠買賣也進行得如火如荼,他的公司在當時為小鎮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他的女兒吉娜·拉藤德烈斯(Gina Latendresse)回憶,當時他去日本出差時遭到了別人不溫不火的調侃,這調侃徹底改變了他後來的職業生涯。“你在美國售賣來自我們國家的美麗珍珠,” 約翰·拉藤德烈斯的日本同事說,“只可惜你們不能在田納西州做珍珠養殖。”

吉娜說:“我的父親當時靈光一閃:‘你認為我不能在田納西州搞珍珠養殖嗎?等著瞧吧。’”

到了1985年,拉藤德烈斯一家人選定了養殖點——卡姆登小鎮北部的肯塔基湖,此時他們已經採收了足夠的珍珠作為存貨。一時間,美國境內數個珍珠養殖場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包括他們在田納西州的競爭對手“國家珍珠公司”(United States Pearl Company)——但拉藤德烈斯的“美利堅珍珠公司”(American Pearl Company)是其中最成功的。

"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拉藤德烈斯收藏的珍珠。這些珍珠繼承自她的父親約翰——田納西州第一位珍珠養殖員。

美國的“珍珠之鄉”並不是大海,甚至也不是某個沿海地區,而是距離大西洋多達400多英里(約合644千米)的田納西州。肯塔基湖(Kentucky Lake)正好坐落於田納西州與肯塔基州交界,“鳥鳴度假區、船塢與露營地”(Birdsong Resort, Marina, and Campground)的老闆鮑勃·基斯特(Bob Keast)監管著美國最後一個尚在運作的珍珠養殖場——它是這個曾盛極一時的區域性產業的最後餘暉。

田納西州人最早接觸珍珠產業是在20世紀初,但當時這些寶石並不在此地養殖。相反,田納西州只負責提供來自淡水湖和河流的原材料:當地的潛水採珠人在水中搜尋滿足條件的蚌殼(它們將被植入到其他貝類水生動物中去),並把它們賣給日本的珍珠養殖人。

想要製作一顆珍珠,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第一是一隻牡蠣或河蚌,第二是一個“異物”——亦稱刺激物、珠核或是種子。當某個異物落入上述雙殼貝類動物之中,該動物便會分泌珍珠質(即珍珠母)將其包裹起來,以此保護自己。20世紀初,日本開始人工養殖珍珠,不再通過野外捕撈貝類水生動物獲得。通過對不同“異物”的實驗,他們得出了最理想的養殖方案:由於田納西州河蚌的蚌殼比日本當地貝類生物的殼更厚,所以把它們植入到日本軟體動物中會更加便捷,也更加堅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田納西州一直是天然珍珠母的主要供應者,這些珍珠母多被投入美國服裝產業,用於製作鈕釦。二戰後,珍珠的供應不再由穿梭在田納西州淡水湖和河流的潛水採珠人獨佔鰲頭,日本的珍珠養殖者開始大量向美國出口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純天然的球形珍珠是最稀有的。這串塔鏈完全由來自田納西河的純天然珍珠構成,已故的約翰·拉藤德烈斯用了將近25年時間才把它們全部蒐集完成。

參與珍珠採集的並不都是專業人士。“在最紅火的那幾年,有的婦女在早上送完孩子上學、目送丈夫上班之後,會提上一個五加侖、有把手的那種塑料桶,換上泳衣,然後踏進齊腰深的水裡去抓河蚌,”基斯特說,“她一桶能賣40,50或者100美元,一次大概能撈兩三桶。我們叫它‘腳趾捕撈’。這活兒誰都能做。”

1949年,來自南達科他州的復員海軍約翰·拉藤德烈斯(John Latendresse)在田納西州自駕遊時,停在了一個淡水湖邊。他看到好多人潛在水中,在湖底搜尋著河蚌,帶給買家。約翰發現了商機,於是決定舉家遷往田納西州的小鎮卡姆登(Camden)。1954年,他在此地成立了田納西蚌殼公司(Tennessee Shell Company)。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位於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的珍珠檔案庫。吉娜說,條件允許後,她的父親便會在每次採收珍珠後,自己留下其中的10%到20%,以備不時之需,一直到2000年他去世。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在大學主修寶石學,圖中的她正在仔細觀察父親收集的一顆人工養殖珍珠。“時至今日,廠商依然一次就會向我們購買成百上千顆珍珠,”她說,“你們或許能借此推斷出我父親收集的珍珠總數。”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的納什維爾辦公室裡的珍珠質(亦稱“珍珠母”)鈕釦。珍珠母是珍珠形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它也因此而得名:珍珠母會一層一層地逐漸包裹異物顆粒,直至珍珠形成。

20世紀60年代,約翰·拉藤德烈斯的生意迎來了黃金時期——除了出口蚌殼之外,他的珍珠買賣也進行得如火如荼,他的公司在當時為小鎮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他的女兒吉娜·拉藤德烈斯(Gina Latendresse)回憶,當時他去日本出差時遭到了別人不溫不火的調侃,這調侃徹底改變了他後來的職業生涯。“你在美國售賣來自我們國家的美麗珍珠,” 約翰·拉藤德烈斯的日本同事說,“只可惜你們不能在田納西州做珍珠養殖。”

吉娜說:“我的父親當時靈光一閃:‘你認為我不能在田納西州搞珍珠養殖嗎?等著瞧吧。’”

到了1985年,拉藤德烈斯一家人選定了養殖點——卡姆登小鎮北部的肯塔基湖,此時他們已經採收了足夠的珍珠作為存貨。一時間,美國境內數個珍珠養殖場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包括他們在田納西州的競爭對手“國家珍珠公司”(United States Pearl Company)——但拉藤德烈斯的“美利堅珍珠公司”(American Pearl Company)是其中最成功的。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肩扛從田納西河中捕撈的河蚌的潛水採珠人約翰·奈仁。他幹這一行已經25年了,他的父親唐已在美國珍珠公司的營運經理的崗位上做了數十年。

"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拉藤德烈斯收藏的珍珠。這些珍珠繼承自她的父親約翰——田納西州第一位珍珠養殖員。

美國的“珍珠之鄉”並不是大海,甚至也不是某個沿海地區,而是距離大西洋多達400多英里(約合644千米)的田納西州。肯塔基湖(Kentucky Lake)正好坐落於田納西州與肯塔基州交界,“鳥鳴度假區、船塢與露營地”(Birdsong Resort, Marina, and Campground)的老闆鮑勃·基斯特(Bob Keast)監管著美國最後一個尚在運作的珍珠養殖場——它是這個曾盛極一時的區域性產業的最後餘暉。

田納西州人最早接觸珍珠產業是在20世紀初,但當時這些寶石並不在此地養殖。相反,田納西州只負責提供來自淡水湖和河流的原材料:當地的潛水採珠人在水中搜尋滿足條件的蚌殼(它們將被植入到其他貝類水生動物中去),並把它們賣給日本的珍珠養殖人。

想要製作一顆珍珠,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第一是一隻牡蠣或河蚌,第二是一個“異物”——亦稱刺激物、珠核或是種子。當某個異物落入上述雙殼貝類動物之中,該動物便會分泌珍珠質(即珍珠母)將其包裹起來,以此保護自己。20世紀初,日本開始人工養殖珍珠,不再通過野外捕撈貝類水生動物獲得。通過對不同“異物”的實驗,他們得出了最理想的養殖方案:由於田納西州河蚌的蚌殼比日本當地貝類生物的殼更厚,所以把它們植入到日本軟體動物中會更加便捷,也更加堅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田納西州一直是天然珍珠母的主要供應者,這些珍珠母多被投入美國服裝產業,用於製作鈕釦。二戰後,珍珠的供應不再由穿梭在田納西州淡水湖和河流的潛水採珠人獨佔鰲頭,日本的珍珠養殖者開始大量向美國出口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純天然的球形珍珠是最稀有的。這串塔鏈完全由來自田納西河的純天然珍珠構成,已故的約翰·拉藤德烈斯用了將近25年時間才把它們全部蒐集完成。

參與珍珠採集的並不都是專業人士。“在最紅火的那幾年,有的婦女在早上送完孩子上學、目送丈夫上班之後,會提上一個五加侖、有把手的那種塑料桶,換上泳衣,然後踏進齊腰深的水裡去抓河蚌,”基斯特說,“她一桶能賣40,50或者100美元,一次大概能撈兩三桶。我們叫它‘腳趾捕撈’。這活兒誰都能做。”

1949年,來自南達科他州的復員海軍約翰·拉藤德烈斯(John Latendresse)在田納西州自駕遊時,停在了一個淡水湖邊。他看到好多人潛在水中,在湖底搜尋著河蚌,帶給買家。約翰發現了商機,於是決定舉家遷往田納西州的小鎮卡姆登(Camden)。1954年,他在此地成立了田納西蚌殼公司(Tennessee Shell Company)。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位於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的珍珠檔案庫。吉娜說,條件允許後,她的父親便會在每次採收珍珠後,自己留下其中的10%到20%,以備不時之需,一直到2000年他去世。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在大學主修寶石學,圖中的她正在仔細觀察父親收集的一顆人工養殖珍珠。“時至今日,廠商依然一次就會向我們購買成百上千顆珍珠,”她說,“你們或許能借此推斷出我父親收集的珍珠總數。”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的納什維爾辦公室裡的珍珠質(亦稱“珍珠母”)鈕釦。珍珠母是珍珠形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它也因此而得名:珍珠母會一層一層地逐漸包裹異物顆粒,直至珍珠形成。

20世紀60年代,約翰·拉藤德烈斯的生意迎來了黃金時期——除了出口蚌殼之外,他的珍珠買賣也進行得如火如荼,他的公司在當時為小鎮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他的女兒吉娜·拉藤德烈斯(Gina Latendresse)回憶,當時他去日本出差時遭到了別人不溫不火的調侃,這調侃徹底改變了他後來的職業生涯。“你在美國售賣來自我們國家的美麗珍珠,” 約翰·拉藤德烈斯的日本同事說,“只可惜你們不能在田納西州做珍珠養殖。”

吉娜說:“我的父親當時靈光一閃:‘你認為我不能在田納西州搞珍珠養殖嗎?等著瞧吧。’”

到了1985年,拉藤德烈斯一家人選定了養殖點——卡姆登小鎮北部的肯塔基湖,此時他們已經採收了足夠的珍珠作為存貨。一時間,美國境內數個珍珠養殖場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包括他們在田納西州的競爭對手“國家珍珠公司”(United States Pearl Company)——但拉藤德烈斯的“美利堅珍珠公司”(American Pearl Company)是其中最成功的。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肩扛從田納西河中捕撈的河蚌的潛水採珠人約翰·奈仁。他幹這一行已經25年了,他的父親唐已在美國珍珠公司的營運經理的崗位上做了數十年。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奈仁打開了一個淡水河蚌,我們可以看到裡面的珍珠母。

"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拉藤德烈斯收藏的珍珠。這些珍珠繼承自她的父親約翰——田納西州第一位珍珠養殖員。

美國的“珍珠之鄉”並不是大海,甚至也不是某個沿海地區,而是距離大西洋多達400多英里(約合644千米)的田納西州。肯塔基湖(Kentucky Lake)正好坐落於田納西州與肯塔基州交界,“鳥鳴度假區、船塢與露營地”(Birdsong Resort, Marina, and Campground)的老闆鮑勃·基斯特(Bob Keast)監管著美國最後一個尚在運作的珍珠養殖場——它是這個曾盛極一時的區域性產業的最後餘暉。

田納西州人最早接觸珍珠產業是在20世紀初,但當時這些寶石並不在此地養殖。相反,田納西州只負責提供來自淡水湖和河流的原材料:當地的潛水採珠人在水中搜尋滿足條件的蚌殼(它們將被植入到其他貝類水生動物中去),並把它們賣給日本的珍珠養殖人。

想要製作一顆珍珠,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第一是一隻牡蠣或河蚌,第二是一個“異物”——亦稱刺激物、珠核或是種子。當某個異物落入上述雙殼貝類動物之中,該動物便會分泌珍珠質(即珍珠母)將其包裹起來,以此保護自己。20世紀初,日本開始人工養殖珍珠,不再通過野外捕撈貝類水生動物獲得。通過對不同“異物”的實驗,他們得出了最理想的養殖方案:由於田納西州河蚌的蚌殼比日本當地貝類生物的殼更厚,所以把它們植入到日本軟體動物中會更加便捷,也更加堅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田納西州一直是天然珍珠母的主要供應者,這些珍珠母多被投入美國服裝產業,用於製作鈕釦。二戰後,珍珠的供應不再由穿梭在田納西州淡水湖和河流的潛水採珠人獨佔鰲頭,日本的珍珠養殖者開始大量向美國出口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純天然的球形珍珠是最稀有的。這串塔鏈完全由來自田納西河的純天然珍珠構成,已故的約翰·拉藤德烈斯用了將近25年時間才把它們全部蒐集完成。

參與珍珠採集的並不都是專業人士。“在最紅火的那幾年,有的婦女在早上送完孩子上學、目送丈夫上班之後,會提上一個五加侖、有把手的那種塑料桶,換上泳衣,然後踏進齊腰深的水裡去抓河蚌,”基斯特說,“她一桶能賣40,50或者100美元,一次大概能撈兩三桶。我們叫它‘腳趾捕撈’。這活兒誰都能做。”

1949年,來自南達科他州的復員海軍約翰·拉藤德烈斯(John Latendresse)在田納西州自駕遊時,停在了一個淡水湖邊。他看到好多人潛在水中,在湖底搜尋著河蚌,帶給買家。約翰發現了商機,於是決定舉家遷往田納西州的小鎮卡姆登(Camden)。1954年,他在此地成立了田納西蚌殼公司(Tennessee Shell Company)。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位於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的珍珠檔案庫。吉娜說,條件允許後,她的父親便會在每次採收珍珠後,自己留下其中的10%到20%,以備不時之需,一直到2000年他去世。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在大學主修寶石學,圖中的她正在仔細觀察父親收集的一顆人工養殖珍珠。“時至今日,廠商依然一次就會向我們購買成百上千顆珍珠,”她說,“你們或許能借此推斷出我父親收集的珍珠總數。”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的納什維爾辦公室裡的珍珠質(亦稱“珍珠母”)鈕釦。珍珠母是珍珠形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它也因此而得名:珍珠母會一層一層地逐漸包裹異物顆粒,直至珍珠形成。

20世紀60年代,約翰·拉藤德烈斯的生意迎來了黃金時期——除了出口蚌殼之外,他的珍珠買賣也進行得如火如荼,他的公司在當時為小鎮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他的女兒吉娜·拉藤德烈斯(Gina Latendresse)回憶,當時他去日本出差時遭到了別人不溫不火的調侃,這調侃徹底改變了他後來的職業生涯。“你在美國售賣來自我們國家的美麗珍珠,” 約翰·拉藤德烈斯的日本同事說,“只可惜你們不能在田納西州做珍珠養殖。”

吉娜說:“我的父親當時靈光一閃:‘你認為我不能在田納西州搞珍珠養殖嗎?等著瞧吧。’”

到了1985年,拉藤德烈斯一家人選定了養殖點——卡姆登小鎮北部的肯塔基湖,此時他們已經採收了足夠的珍珠作為存貨。一時間,美國境內數個珍珠養殖場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包括他們在田納西州的競爭對手“國家珍珠公司”(United States Pearl Company)——但拉藤德烈斯的“美利堅珍珠公司”(American Pearl Company)是其中最成功的。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肩扛從田納西河中捕撈的河蚌的潛水採珠人約翰·奈仁。他幹這一行已經25年了,他的父親唐已在美國珍珠公司的營運經理的崗位上做了數十年。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奈仁打開了一個淡水河蚌,我們可以看到裡面的珍珠母。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身處田納西河中央的奈仁。田納西河就在鳥鳴度假區和珍珠養殖場附近。

"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拉藤德烈斯收藏的珍珠。這些珍珠繼承自她的父親約翰——田納西州第一位珍珠養殖員。

美國的“珍珠之鄉”並不是大海,甚至也不是某個沿海地區,而是距離大西洋多達400多英里(約合644千米)的田納西州。肯塔基湖(Kentucky Lake)正好坐落於田納西州與肯塔基州交界,“鳥鳴度假區、船塢與露營地”(Birdsong Resort, Marina, and Campground)的老闆鮑勃·基斯特(Bob Keast)監管著美國最後一個尚在運作的珍珠養殖場——它是這個曾盛極一時的區域性產業的最後餘暉。

田納西州人最早接觸珍珠產業是在20世紀初,但當時這些寶石並不在此地養殖。相反,田納西州只負責提供來自淡水湖和河流的原材料:當地的潛水採珠人在水中搜尋滿足條件的蚌殼(它們將被植入到其他貝類水生動物中去),並把它們賣給日本的珍珠養殖人。

想要製作一顆珍珠,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第一是一隻牡蠣或河蚌,第二是一個“異物”——亦稱刺激物、珠核或是種子。當某個異物落入上述雙殼貝類動物之中,該動物便會分泌珍珠質(即珍珠母)將其包裹起來,以此保護自己。20世紀初,日本開始人工養殖珍珠,不再通過野外捕撈貝類水生動物獲得。通過對不同“異物”的實驗,他們得出了最理想的養殖方案:由於田納西州河蚌的蚌殼比日本當地貝類生物的殼更厚,所以把它們植入到日本軟體動物中會更加便捷,也更加堅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田納西州一直是天然珍珠母的主要供應者,這些珍珠母多被投入美國服裝產業,用於製作鈕釦。二戰後,珍珠的供應不再由穿梭在田納西州淡水湖和河流的潛水採珠人獨佔鰲頭,日本的珍珠養殖者開始大量向美國出口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純天然的球形珍珠是最稀有的。這串塔鏈完全由來自田納西河的純天然珍珠構成,已故的約翰·拉藤德烈斯用了將近25年時間才把它們全部蒐集完成。

參與珍珠採集的並不都是專業人士。“在最紅火的那幾年,有的婦女在早上送完孩子上學、目送丈夫上班之後,會提上一個五加侖、有把手的那種塑料桶,換上泳衣,然後踏進齊腰深的水裡去抓河蚌,”基斯特說,“她一桶能賣40,50或者100美元,一次大概能撈兩三桶。我們叫它‘腳趾捕撈’。這活兒誰都能做。”

1949年,來自南達科他州的復員海軍約翰·拉藤德烈斯(John Latendresse)在田納西州自駕遊時,停在了一個淡水湖邊。他看到好多人潛在水中,在湖底搜尋著河蚌,帶給買家。約翰發現了商機,於是決定舉家遷往田納西州的小鎮卡姆登(Camden)。1954年,他在此地成立了田納西蚌殼公司(Tennessee Shell Company)。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位於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的珍珠檔案庫。吉娜說,條件允許後,她的父親便會在每次採收珍珠後,自己留下其中的10%到20%,以備不時之需,一直到2000年他去世。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在大學主修寶石學,圖中的她正在仔細觀察父親收集的一顆人工養殖珍珠。“時至今日,廠商依然一次就會向我們購買成百上千顆珍珠,”她說,“你們或許能借此推斷出我父親收集的珍珠總數。”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的納什維爾辦公室裡的珍珠質(亦稱“珍珠母”)鈕釦。珍珠母是珍珠形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它也因此而得名:珍珠母會一層一層地逐漸包裹異物顆粒,直至珍珠形成。

20世紀60年代,約翰·拉藤德烈斯的生意迎來了黃金時期——除了出口蚌殼之外,他的珍珠買賣也進行得如火如荼,他的公司在當時為小鎮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他的女兒吉娜·拉藤德烈斯(Gina Latendresse)回憶,當時他去日本出差時遭到了別人不溫不火的調侃,這調侃徹底改變了他後來的職業生涯。“你在美國售賣來自我們國家的美麗珍珠,” 約翰·拉藤德烈斯的日本同事說,“只可惜你們不能在田納西州做珍珠養殖。”

吉娜說:“我的父親當時靈光一閃:‘你認為我不能在田納西州搞珍珠養殖嗎?等著瞧吧。’”

到了1985年,拉藤德烈斯一家人選定了養殖點——卡姆登小鎮北部的肯塔基湖,此時他們已經採收了足夠的珍珠作為存貨。一時間,美國境內數個珍珠養殖場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包括他們在田納西州的競爭對手“國家珍珠公司”(United States Pearl Company)——但拉藤德烈斯的“美利堅珍珠公司”(American Pearl Company)是其中最成功的。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肩扛從田納西河中捕撈的河蚌的潛水採珠人約翰·奈仁。他幹這一行已經25年了,他的父親唐已在美國珍珠公司的營運經理的崗位上做了數十年。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奈仁打開了一個淡水河蚌,我們可以看到裡面的珍珠母。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身處田納西河中央的奈仁。田納西河就在鳥鳴度假區和珍珠養殖場附近。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放在甲板上的是兩種不一樣的河蚌。左邊的這個叫“heelsplitter”,另一種叫“bankclimber”。

"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拉藤德烈斯收藏的珍珠。這些珍珠繼承自她的父親約翰——田納西州第一位珍珠養殖員。

美國的“珍珠之鄉”並不是大海,甚至也不是某個沿海地區,而是距離大西洋多達400多英里(約合644千米)的田納西州。肯塔基湖(Kentucky Lake)正好坐落於田納西州與肯塔基州交界,“鳥鳴度假區、船塢與露營地”(Birdsong Resort, Marina, and Campground)的老闆鮑勃·基斯特(Bob Keast)監管著美國最後一個尚在運作的珍珠養殖場——它是這個曾盛極一時的區域性產業的最後餘暉。

田納西州人最早接觸珍珠產業是在20世紀初,但當時這些寶石並不在此地養殖。相反,田納西州只負責提供來自淡水湖和河流的原材料:當地的潛水採珠人在水中搜尋滿足條件的蚌殼(它們將被植入到其他貝類水生動物中去),並把它們賣給日本的珍珠養殖人。

想要製作一顆珍珠,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第一是一隻牡蠣或河蚌,第二是一個“異物”——亦稱刺激物、珠核或是種子。當某個異物落入上述雙殼貝類動物之中,該動物便會分泌珍珠質(即珍珠母)將其包裹起來,以此保護自己。20世紀初,日本開始人工養殖珍珠,不再通過野外捕撈貝類水生動物獲得。通過對不同“異物”的實驗,他們得出了最理想的養殖方案:由於田納西州河蚌的蚌殼比日本當地貝類生物的殼更厚,所以把它們植入到日本軟體動物中會更加便捷,也更加堅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田納西州一直是天然珍珠母的主要供應者,這些珍珠母多被投入美國服裝產業,用於製作鈕釦。二戰後,珍珠的供應不再由穿梭在田納西州淡水湖和河流的潛水採珠人獨佔鰲頭,日本的珍珠養殖者開始大量向美國出口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純天然的球形珍珠是最稀有的。這串塔鏈完全由來自田納西河的純天然珍珠構成,已故的約翰·拉藤德烈斯用了將近25年時間才把它們全部蒐集完成。

參與珍珠採集的並不都是專業人士。“在最紅火的那幾年,有的婦女在早上送完孩子上學、目送丈夫上班之後,會提上一個五加侖、有把手的那種塑料桶,換上泳衣,然後踏進齊腰深的水裡去抓河蚌,”基斯特說,“她一桶能賣40,50或者100美元,一次大概能撈兩三桶。我們叫它‘腳趾捕撈’。這活兒誰都能做。”

1949年,來自南達科他州的復員海軍約翰·拉藤德烈斯(John Latendresse)在田納西州自駕遊時,停在了一個淡水湖邊。他看到好多人潛在水中,在湖底搜尋著河蚌,帶給買家。約翰發現了商機,於是決定舉家遷往田納西州的小鎮卡姆登(Camden)。1954年,他在此地成立了田納西蚌殼公司(Tennessee Shell Company)。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位於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的珍珠檔案庫。吉娜說,條件允許後,她的父親便會在每次採收珍珠後,自己留下其中的10%到20%,以備不時之需,一直到2000年他去世。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在大學主修寶石學,圖中的她正在仔細觀察父親收集的一顆人工養殖珍珠。“時至今日,廠商依然一次就會向我們購買成百上千顆珍珠,”她說,“你們或許能借此推斷出我父親收集的珍珠總數。”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的納什維爾辦公室裡的珍珠質(亦稱“珍珠母”)鈕釦。珍珠母是珍珠形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它也因此而得名:珍珠母會一層一層地逐漸包裹異物顆粒,直至珍珠形成。

20世紀60年代,約翰·拉藤德烈斯的生意迎來了黃金時期——除了出口蚌殼之外,他的珍珠買賣也進行得如火如荼,他的公司在當時為小鎮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他的女兒吉娜·拉藤德烈斯(Gina Latendresse)回憶,當時他去日本出差時遭到了別人不溫不火的調侃,這調侃徹底改變了他後來的職業生涯。“你在美國售賣來自我們國家的美麗珍珠,” 約翰·拉藤德烈斯的日本同事說,“只可惜你們不能在田納西州做珍珠養殖。”

吉娜說:“我的父親當時靈光一閃:‘你認為我不能在田納西州搞珍珠養殖嗎?等著瞧吧。’”

到了1985年,拉藤德烈斯一家人選定了養殖點——卡姆登小鎮北部的肯塔基湖,此時他們已經採收了足夠的珍珠作為存貨。一時間,美國境內數個珍珠養殖場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包括他們在田納西州的競爭對手“國家珍珠公司”(United States Pearl Company)——但拉藤德烈斯的“美利堅珍珠公司”(American Pearl Company)是其中最成功的。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肩扛從田納西河中捕撈的河蚌的潛水採珠人約翰·奈仁。他幹這一行已經25年了,他的父親唐已在美國珍珠公司的營運經理的崗位上做了數十年。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奈仁打開了一個淡水河蚌,我們可以看到裡面的珍珠母。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身處田納西河中央的奈仁。田納西河就在鳥鳴度假區和珍珠養殖場附近。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放在甲板上的是兩種不一樣的河蚌。左邊的這個叫“heelsplitter”,另一種叫“bankclimber”。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一位潛水採珠人把這些蚌殼送到了位於卡姆登的國家珍珠公司,斯蒂芬妮·克拉菲爾德與約翰尼·皮弛正在對它們進行分揀。

拉藤德烈斯的公司剛站穩腳跟不久,田納西州的珍珠和蚌殼產業卻開始走起了下坡路。20世紀90年代,疾病殺死了許多日本牡蠣,與此同時,中國的相關產業後來居上——但中國的生產商並沒有選擇使用出產自田納西州公司的蚌殼,而是開發了新的方式,通過軟體動物身體的另一部分來培育珍珠,蚌殼的需求量於是一落千丈。在產業的黃金時期——60年代到90年代——田納西的蚌殼產業每年的產值達到5000萬美元;但現在這個數字降到了600萬。約翰·拉藤德烈斯於2000年去世後,他的家人把公司賣給了基斯特,後者把它合併到了自己的度假村裡。雖然如今這個珍珠養殖場仍在運營,但它已然變成了一個旅遊景點。

"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拉藤德烈斯收藏的珍珠。這些珍珠繼承自她的父親約翰——田納西州第一位珍珠養殖員。

美國的“珍珠之鄉”並不是大海,甚至也不是某個沿海地區,而是距離大西洋多達400多英里(約合644千米)的田納西州。肯塔基湖(Kentucky Lake)正好坐落於田納西州與肯塔基州交界,“鳥鳴度假區、船塢與露營地”(Birdsong Resort, Marina, and Campground)的老闆鮑勃·基斯特(Bob Keast)監管著美國最後一個尚在運作的珍珠養殖場——它是這個曾盛極一時的區域性產業的最後餘暉。

田納西州人最早接觸珍珠產業是在20世紀初,但當時這些寶石並不在此地養殖。相反,田納西州只負責提供來自淡水湖和河流的原材料:當地的潛水採珠人在水中搜尋滿足條件的蚌殼(它們將被植入到其他貝類水生動物中去),並把它們賣給日本的珍珠養殖人。

想要製作一顆珍珠,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第一是一隻牡蠣或河蚌,第二是一個“異物”——亦稱刺激物、珠核或是種子。當某個異物落入上述雙殼貝類動物之中,該動物便會分泌珍珠質(即珍珠母)將其包裹起來,以此保護自己。20世紀初,日本開始人工養殖珍珠,不再通過野外捕撈貝類水生動物獲得。通過對不同“異物”的實驗,他們得出了最理想的養殖方案:由於田納西州河蚌的蚌殼比日本當地貝類生物的殼更厚,所以把它們植入到日本軟體動物中會更加便捷,也更加堅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田納西州一直是天然珍珠母的主要供應者,這些珍珠母多被投入美國服裝產業,用於製作鈕釦。二戰後,珍珠的供應不再由穿梭在田納西州淡水湖和河流的潛水採珠人獨佔鰲頭,日本的珍珠養殖者開始大量向美國出口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純天然的球形珍珠是最稀有的。這串塔鏈完全由來自田納西河的純天然珍珠構成,已故的約翰·拉藤德烈斯用了將近25年時間才把它們全部蒐集完成。

參與珍珠採集的並不都是專業人士。“在最紅火的那幾年,有的婦女在早上送完孩子上學、目送丈夫上班之後,會提上一個五加侖、有把手的那種塑料桶,換上泳衣,然後踏進齊腰深的水裡去抓河蚌,”基斯特說,“她一桶能賣40,50或者100美元,一次大概能撈兩三桶。我們叫它‘腳趾捕撈’。這活兒誰都能做。”

1949年,來自南達科他州的復員海軍約翰·拉藤德烈斯(John Latendresse)在田納西州自駕遊時,停在了一個淡水湖邊。他看到好多人潛在水中,在湖底搜尋著河蚌,帶給買家。約翰發現了商機,於是決定舉家遷往田納西州的小鎮卡姆登(Camden)。1954年,他在此地成立了田納西蚌殼公司(Tennessee Shell Company)。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位於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的珍珠檔案庫。吉娜說,條件允許後,她的父親便會在每次採收珍珠後,自己留下其中的10%到20%,以備不時之需,一直到2000年他去世。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在大學主修寶石學,圖中的她正在仔細觀察父親收集的一顆人工養殖珍珠。“時至今日,廠商依然一次就會向我們購買成百上千顆珍珠,”她說,“你們或許能借此推斷出我父親收集的珍珠總數。”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的納什維爾辦公室裡的珍珠質(亦稱“珍珠母”)鈕釦。珍珠母是珍珠形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它也因此而得名:珍珠母會一層一層地逐漸包裹異物顆粒,直至珍珠形成。

20世紀60年代,約翰·拉藤德烈斯的生意迎來了黃金時期——除了出口蚌殼之外,他的珍珠買賣也進行得如火如荼,他的公司在當時為小鎮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他的女兒吉娜·拉藤德烈斯(Gina Latendresse)回憶,當時他去日本出差時遭到了別人不溫不火的調侃,這調侃徹底改變了他後來的職業生涯。“你在美國售賣來自我們國家的美麗珍珠,” 約翰·拉藤德烈斯的日本同事說,“只可惜你們不能在田納西州做珍珠養殖。”

吉娜說:“我的父親當時靈光一閃:‘你認為我不能在田納西州搞珍珠養殖嗎?等著瞧吧。’”

到了1985年,拉藤德烈斯一家人選定了養殖點——卡姆登小鎮北部的肯塔基湖,此時他們已經採收了足夠的珍珠作為存貨。一時間,美國境內數個珍珠養殖場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包括他們在田納西州的競爭對手“國家珍珠公司”(United States Pearl Company)——但拉藤德烈斯的“美利堅珍珠公司”(American Pearl Company)是其中最成功的。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肩扛從田納西河中捕撈的河蚌的潛水採珠人約翰·奈仁。他幹這一行已經25年了,他的父親唐已在美國珍珠公司的營運經理的崗位上做了數十年。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奈仁打開了一個淡水河蚌,我們可以看到裡面的珍珠母。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身處田納西河中央的奈仁。田納西河就在鳥鳴度假區和珍珠養殖場附近。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放在甲板上的是兩種不一樣的河蚌。左邊的這個叫“heelsplitter”,另一種叫“bankclimber”。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一位潛水採珠人把這些蚌殼送到了位於卡姆登的國家珍珠公司,斯蒂芬妮·克拉菲爾德與約翰尼·皮弛正在對它們進行分揀。

拉藤德烈斯的公司剛站穩腳跟不久,田納西州的珍珠和蚌殼產業卻開始走起了下坡路。20世紀90年代,疾病殺死了許多日本牡蠣,與此同時,中國的相關產業後來居上——但中國的生產商並沒有選擇使用出產自田納西州公司的蚌殼,而是開發了新的方式,通過軟體動物身體的另一部分來培育珍珠,蚌殼的需求量於是一落千丈。在產業的黃金時期——60年代到90年代——田納西的蚌殼產業每年的產值達到5000萬美元;但現在這個數字降到了600萬。約翰·拉藤德烈斯於2000年去世後,他的家人把公司賣給了基斯特,後者把它合併到了自己的度假村裡。雖然如今這個珍珠養殖場仍在運營,但它已然變成了一個旅遊景點。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這些鏽跡斑斑的抄網鉤往日曾被用於在河裡捕撈河蚌,如今它們陳列在鳥鳴珍珠博物館門口進行展出。

"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拉藤德烈斯收藏的珍珠。這些珍珠繼承自她的父親約翰——田納西州第一位珍珠養殖員。

美國的“珍珠之鄉”並不是大海,甚至也不是某個沿海地區,而是距離大西洋多達400多英里(約合644千米)的田納西州。肯塔基湖(Kentucky Lake)正好坐落於田納西州與肯塔基州交界,“鳥鳴度假區、船塢與露營地”(Birdsong Resort, Marina, and Campground)的老闆鮑勃·基斯特(Bob Keast)監管著美國最後一個尚在運作的珍珠養殖場——它是這個曾盛極一時的區域性產業的最後餘暉。

田納西州人最早接觸珍珠產業是在20世紀初,但當時這些寶石並不在此地養殖。相反,田納西州只負責提供來自淡水湖和河流的原材料:當地的潛水採珠人在水中搜尋滿足條件的蚌殼(它們將被植入到其他貝類水生動物中去),並把它們賣給日本的珍珠養殖人。

想要製作一顆珍珠,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第一是一隻牡蠣或河蚌,第二是一個“異物”——亦稱刺激物、珠核或是種子。當某個異物落入上述雙殼貝類動物之中,該動物便會分泌珍珠質(即珍珠母)將其包裹起來,以此保護自己。20世紀初,日本開始人工養殖珍珠,不再通過野外捕撈貝類水生動物獲得。通過對不同“異物”的實驗,他們得出了最理想的養殖方案:由於田納西州河蚌的蚌殼比日本當地貝類生物的殼更厚,所以把它們植入到日本軟體動物中會更加便捷,也更加堅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田納西州一直是天然珍珠母的主要供應者,這些珍珠母多被投入美國服裝產業,用於製作鈕釦。二戰後,珍珠的供應不再由穿梭在田納西州淡水湖和河流的潛水採珠人獨佔鰲頭,日本的珍珠養殖者開始大量向美國出口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純天然的球形珍珠是最稀有的。這串塔鏈完全由來自田納西河的純天然珍珠構成,已故的約翰·拉藤德烈斯用了將近25年時間才把它們全部蒐集完成。

參與珍珠採集的並不都是專業人士。“在最紅火的那幾年,有的婦女在早上送完孩子上學、目送丈夫上班之後,會提上一個五加侖、有把手的那種塑料桶,換上泳衣,然後踏進齊腰深的水裡去抓河蚌,”基斯特說,“她一桶能賣40,50或者100美元,一次大概能撈兩三桶。我們叫它‘腳趾捕撈’。這活兒誰都能做。”

1949年,來自南達科他州的復員海軍約翰·拉藤德烈斯(John Latendresse)在田納西州自駕遊時,停在了一個淡水湖邊。他看到好多人潛在水中,在湖底搜尋著河蚌,帶給買家。約翰發現了商機,於是決定舉家遷往田納西州的小鎮卡姆登(Camden)。1954年,他在此地成立了田納西蚌殼公司(Tennessee Shell Company)。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位於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的珍珠檔案庫。吉娜說,條件允許後,她的父親便會在每次採收珍珠後,自己留下其中的10%到20%,以備不時之需,一直到2000年他去世。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在大學主修寶石學,圖中的她正在仔細觀察父親收集的一顆人工養殖珍珠。“時至今日,廠商依然一次就會向我們購買成百上千顆珍珠,”她說,“你們或許能借此推斷出我父親收集的珍珠總數。”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的納什維爾辦公室裡的珍珠質(亦稱“珍珠母”)鈕釦。珍珠母是珍珠形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它也因此而得名:珍珠母會一層一層地逐漸包裹異物顆粒,直至珍珠形成。

20世紀60年代,約翰·拉藤德烈斯的生意迎來了黃金時期——除了出口蚌殼之外,他的珍珠買賣也進行得如火如荼,他的公司在當時為小鎮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他的女兒吉娜·拉藤德烈斯(Gina Latendresse)回憶,當時他去日本出差時遭到了別人不溫不火的調侃,這調侃徹底改變了他後來的職業生涯。“你在美國售賣來自我們國家的美麗珍珠,” 約翰·拉藤德烈斯的日本同事說,“只可惜你們不能在田納西州做珍珠養殖。”

吉娜說:“我的父親當時靈光一閃:‘你認為我不能在田納西州搞珍珠養殖嗎?等著瞧吧。’”

到了1985年,拉藤德烈斯一家人選定了養殖點——卡姆登小鎮北部的肯塔基湖,此時他們已經採收了足夠的珍珠作為存貨。一時間,美國境內數個珍珠養殖場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包括他們在田納西州的競爭對手“國家珍珠公司”(United States Pearl Company)——但拉藤德烈斯的“美利堅珍珠公司”(American Pearl Company)是其中最成功的。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肩扛從田納西河中捕撈的河蚌的潛水採珠人約翰·奈仁。他幹這一行已經25年了,他的父親唐已在美國珍珠公司的營運經理的崗位上做了數十年。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奈仁打開了一個淡水河蚌,我們可以看到裡面的珍珠母。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身處田納西河中央的奈仁。田納西河就在鳥鳴度假區和珍珠養殖場附近。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放在甲板上的是兩種不一樣的河蚌。左邊的這個叫“heelsplitter”,另一種叫“bankclimber”。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一位潛水採珠人把這些蚌殼送到了位於卡姆登的國家珍珠公司,斯蒂芬妮·克拉菲爾德與約翰尼·皮弛正在對它們進行分揀。

拉藤德烈斯的公司剛站穩腳跟不久,田納西州的珍珠和蚌殼產業卻開始走起了下坡路。20世紀90年代,疾病殺死了許多日本牡蠣,與此同時,中國的相關產業後來居上——但中國的生產商並沒有選擇使用出產自田納西州公司的蚌殼,而是開發了新的方式,通過軟體動物身體的另一部分來培育珍珠,蚌殼的需求量於是一落千丈。在產業的黃金時期——60年代到90年代——田納西的蚌殼產業每年的產值達到5000萬美元;但現在這個數字降到了600萬。約翰·拉藤德烈斯於2000年去世後,他的家人把公司賣給了基斯特,後者把它合併到了自己的度假村裡。雖然如今這個珍珠養殖場仍在運營,但它已然變成了一個旅遊景點。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這些鏽跡斑斑的抄網鉤往日曾被用於在河裡捕撈河蚌,如今它們陳列在鳥鳴珍珠博物館門口進行展出。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清潔蚌殼和剔除蚌肉的機器的控制開關,河蚌經過處理後,通過分揀便會被運往中國和日本等國家,在那裡,它們會被製成珠核,用於珍珠養殖。

"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拉藤德烈斯收藏的珍珠。這些珍珠繼承自她的父親約翰——田納西州第一位珍珠養殖員。

美國的“珍珠之鄉”並不是大海,甚至也不是某個沿海地區,而是距離大西洋多達400多英里(約合644千米)的田納西州。肯塔基湖(Kentucky Lake)正好坐落於田納西州與肯塔基州交界,“鳥鳴度假區、船塢與露營地”(Birdsong Resort, Marina, and Campground)的老闆鮑勃·基斯特(Bob Keast)監管著美國最後一個尚在運作的珍珠養殖場——它是這個曾盛極一時的區域性產業的最後餘暉。

田納西州人最早接觸珍珠產業是在20世紀初,但當時這些寶石並不在此地養殖。相反,田納西州只負責提供來自淡水湖和河流的原材料:當地的潛水採珠人在水中搜尋滿足條件的蚌殼(它們將被植入到其他貝類水生動物中去),並把它們賣給日本的珍珠養殖人。

想要製作一顆珍珠,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第一是一隻牡蠣或河蚌,第二是一個“異物”——亦稱刺激物、珠核或是種子。當某個異物落入上述雙殼貝類動物之中,該動物便會分泌珍珠質(即珍珠母)將其包裹起來,以此保護自己。20世紀初,日本開始人工養殖珍珠,不再通過野外捕撈貝類水生動物獲得。通過對不同“異物”的實驗,他們得出了最理想的養殖方案:由於田納西州河蚌的蚌殼比日本當地貝類生物的殼更厚,所以把它們植入到日本軟體動物中會更加便捷,也更加堅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田納西州一直是天然珍珠母的主要供應者,這些珍珠母多被投入美國服裝產業,用於製作鈕釦。二戰後,珍珠的供應不再由穿梭在田納西州淡水湖和河流的潛水採珠人獨佔鰲頭,日本的珍珠養殖者開始大量向美國出口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純天然的球形珍珠是最稀有的。這串塔鏈完全由來自田納西河的純天然珍珠構成,已故的約翰·拉藤德烈斯用了將近25年時間才把它們全部蒐集完成。

參與珍珠採集的並不都是專業人士。“在最紅火的那幾年,有的婦女在早上送完孩子上學、目送丈夫上班之後,會提上一個五加侖、有把手的那種塑料桶,換上泳衣,然後踏進齊腰深的水裡去抓河蚌,”基斯特說,“她一桶能賣40,50或者100美元,一次大概能撈兩三桶。我們叫它‘腳趾捕撈’。這活兒誰都能做。”

1949年,來自南達科他州的復員海軍約翰·拉藤德烈斯(John Latendresse)在田納西州自駕遊時,停在了一個淡水湖邊。他看到好多人潛在水中,在湖底搜尋著河蚌,帶給買家。約翰發現了商機,於是決定舉家遷往田納西州的小鎮卡姆登(Camden)。1954年,他在此地成立了田納西蚌殼公司(Tennessee Shell Company)。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位於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的珍珠檔案庫。吉娜說,條件允許後,她的父親便會在每次採收珍珠後,自己留下其中的10%到20%,以備不時之需,一直到2000年他去世。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在大學主修寶石學,圖中的她正在仔細觀察父親收集的一顆人工養殖珍珠。“時至今日,廠商依然一次就會向我們購買成百上千顆珍珠,”她說,“你們或許能借此推斷出我父親收集的珍珠總數。”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的納什維爾辦公室裡的珍珠質(亦稱“珍珠母”)鈕釦。珍珠母是珍珠形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它也因此而得名:珍珠母會一層一層地逐漸包裹異物顆粒,直至珍珠形成。

20世紀60年代,約翰·拉藤德烈斯的生意迎來了黃金時期——除了出口蚌殼之外,他的珍珠買賣也進行得如火如荼,他的公司在當時為小鎮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他的女兒吉娜·拉藤德烈斯(Gina Latendresse)回憶,當時他去日本出差時遭到了別人不溫不火的調侃,這調侃徹底改變了他後來的職業生涯。“你在美國售賣來自我們國家的美麗珍珠,” 約翰·拉藤德烈斯的日本同事說,“只可惜你們不能在田納西州做珍珠養殖。”

吉娜說:“我的父親當時靈光一閃:‘你認為我不能在田納西州搞珍珠養殖嗎?等著瞧吧。’”

到了1985年,拉藤德烈斯一家人選定了養殖點——卡姆登小鎮北部的肯塔基湖,此時他們已經採收了足夠的珍珠作為存貨。一時間,美國境內數個珍珠養殖場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包括他們在田納西州的競爭對手“國家珍珠公司”(United States Pearl Company)——但拉藤德烈斯的“美利堅珍珠公司”(American Pearl Company)是其中最成功的。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肩扛從田納西河中捕撈的河蚌的潛水採珠人約翰·奈仁。他幹這一行已經25年了,他的父親唐已在美國珍珠公司的營運經理的崗位上做了數十年。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奈仁打開了一個淡水河蚌,我們可以看到裡面的珍珠母。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身處田納西河中央的奈仁。田納西河就在鳥鳴度假區和珍珠養殖場附近。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放在甲板上的是兩種不一樣的河蚌。左邊的這個叫“heelsplitter”,另一種叫“bankclimber”。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一位潛水採珠人把這些蚌殼送到了位於卡姆登的國家珍珠公司,斯蒂芬妮·克拉菲爾德與約翰尼·皮弛正在對它們進行分揀。

拉藤德烈斯的公司剛站穩腳跟不久,田納西州的珍珠和蚌殼產業卻開始走起了下坡路。20世紀90年代,疾病殺死了許多日本牡蠣,與此同時,中國的相關產業後來居上——但中國的生產商並沒有選擇使用出產自田納西州公司的蚌殼,而是開發了新的方式,通過軟體動物身體的另一部分來培育珍珠,蚌殼的需求量於是一落千丈。在產業的黃金時期——60年代到90年代——田納西的蚌殼產業每年的產值達到5000萬美元;但現在這個數字降到了600萬。約翰·拉藤德烈斯於2000年去世後,他的家人把公司賣給了基斯特,後者把它合併到了自己的度假村裡。雖然如今這個珍珠養殖場仍在運營,但它已然變成了一個旅遊景點。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這些鏽跡斑斑的抄網鉤往日曾被用於在河裡捕撈河蚌,如今它們陳列在鳥鳴珍珠博物館門口進行展出。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清潔蚌殼和剔除蚌肉的機器的控制開關,河蚌經過處理後,通過分揀便會被運往中國和日本等國家,在那裡,它們會被製成珠核,用於珍珠養殖。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國家珍珠公司裡,一輛手推車滿載著被剔除的蚌肉。

"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拉藤德烈斯收藏的珍珠。這些珍珠繼承自她的父親約翰——田納西州第一位珍珠養殖員。

美國的“珍珠之鄉”並不是大海,甚至也不是某個沿海地區,而是距離大西洋多達400多英里(約合644千米)的田納西州。肯塔基湖(Kentucky Lake)正好坐落於田納西州與肯塔基州交界,“鳥鳴度假區、船塢與露營地”(Birdsong Resort, Marina, and Campground)的老闆鮑勃·基斯特(Bob Keast)監管著美國最後一個尚在運作的珍珠養殖場——它是這個曾盛極一時的區域性產業的最後餘暉。

田納西州人最早接觸珍珠產業是在20世紀初,但當時這些寶石並不在此地養殖。相反,田納西州只負責提供來自淡水湖和河流的原材料:當地的潛水採珠人在水中搜尋滿足條件的蚌殼(它們將被植入到其他貝類水生動物中去),並把它們賣給日本的珍珠養殖人。

想要製作一顆珍珠,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第一是一隻牡蠣或河蚌,第二是一個“異物”——亦稱刺激物、珠核或是種子。當某個異物落入上述雙殼貝類動物之中,該動物便會分泌珍珠質(即珍珠母)將其包裹起來,以此保護自己。20世紀初,日本開始人工養殖珍珠,不再通過野外捕撈貝類水生動物獲得。通過對不同“異物”的實驗,他們得出了最理想的養殖方案:由於田納西州河蚌的蚌殼比日本當地貝類生物的殼更厚,所以把它們植入到日本軟體動物中會更加便捷,也更加堅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田納西州一直是天然珍珠母的主要供應者,這些珍珠母多被投入美國服裝產業,用於製作鈕釦。二戰後,珍珠的供應不再由穿梭在田納西州淡水湖和河流的潛水採珠人獨佔鰲頭,日本的珍珠養殖者開始大量向美國出口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純天然的球形珍珠是最稀有的。這串塔鏈完全由來自田納西河的純天然珍珠構成,已故的約翰·拉藤德烈斯用了將近25年時間才把它們全部蒐集完成。

參與珍珠採集的並不都是專業人士。“在最紅火的那幾年,有的婦女在早上送完孩子上學、目送丈夫上班之後,會提上一個五加侖、有把手的那種塑料桶,換上泳衣,然後踏進齊腰深的水裡去抓河蚌,”基斯特說,“她一桶能賣40,50或者100美元,一次大概能撈兩三桶。我們叫它‘腳趾捕撈’。這活兒誰都能做。”

1949年,來自南達科他州的復員海軍約翰·拉藤德烈斯(John Latendresse)在田納西州自駕遊時,停在了一個淡水湖邊。他看到好多人潛在水中,在湖底搜尋著河蚌,帶給買家。約翰發現了商機,於是決定舉家遷往田納西州的小鎮卡姆登(Camden)。1954年,他在此地成立了田納西蚌殼公司(Tennessee Shell Company)。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位於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的珍珠檔案庫。吉娜說,條件允許後,她的父親便會在每次採收珍珠後,自己留下其中的10%到20%,以備不時之需,一直到2000年他去世。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在大學主修寶石學,圖中的她正在仔細觀察父親收集的一顆人工養殖珍珠。“時至今日,廠商依然一次就會向我們購買成百上千顆珍珠,”她說,“你們或許能借此推斷出我父親收集的珍珠總數。”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的納什維爾辦公室裡的珍珠質(亦稱“珍珠母”)鈕釦。珍珠母是珍珠形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它也因此而得名:珍珠母會一層一層地逐漸包裹異物顆粒,直至珍珠形成。

20世紀60年代,約翰·拉藤德烈斯的生意迎來了黃金時期——除了出口蚌殼之外,他的珍珠買賣也進行得如火如荼,他的公司在當時為小鎮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他的女兒吉娜·拉藤德烈斯(Gina Latendresse)回憶,當時他去日本出差時遭到了別人不溫不火的調侃,這調侃徹底改變了他後來的職業生涯。“你在美國售賣來自我們國家的美麗珍珠,” 約翰·拉藤德烈斯的日本同事說,“只可惜你們不能在田納西州做珍珠養殖。”

吉娜說:“我的父親當時靈光一閃:‘你認為我不能在田納西州搞珍珠養殖嗎?等著瞧吧。’”

到了1985年,拉藤德烈斯一家人選定了養殖點——卡姆登小鎮北部的肯塔基湖,此時他們已經採收了足夠的珍珠作為存貨。一時間,美國境內數個珍珠養殖場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包括他們在田納西州的競爭對手“國家珍珠公司”(United States Pearl Company)——但拉藤德烈斯的“美利堅珍珠公司”(American Pearl Company)是其中最成功的。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肩扛從田納西河中捕撈的河蚌的潛水採珠人約翰·奈仁。他幹這一行已經25年了,他的父親唐已在美國珍珠公司的營運經理的崗位上做了數十年。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奈仁打開了一個淡水河蚌,我們可以看到裡面的珍珠母。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身處田納西河中央的奈仁。田納西河就在鳥鳴度假區和珍珠養殖場附近。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放在甲板上的是兩種不一樣的河蚌。左邊的這個叫“heelsplitter”,另一種叫“bankclimber”。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一位潛水採珠人把這些蚌殼送到了位於卡姆登的國家珍珠公司,斯蒂芬妮·克拉菲爾德與約翰尼·皮弛正在對它們進行分揀。

拉藤德烈斯的公司剛站穩腳跟不久,田納西州的珍珠和蚌殼產業卻開始走起了下坡路。20世紀90年代,疾病殺死了許多日本牡蠣,與此同時,中國的相關產業後來居上——但中國的生產商並沒有選擇使用出產自田納西州公司的蚌殼,而是開發了新的方式,通過軟體動物身體的另一部分來培育珍珠,蚌殼的需求量於是一落千丈。在產業的黃金時期——60年代到90年代——田納西的蚌殼產業每年的產值達到5000萬美元;但現在這個數字降到了600萬。約翰·拉藤德烈斯於2000年去世後,他的家人把公司賣給了基斯特,後者把它合併到了自己的度假村裡。雖然如今這個珍珠養殖場仍在運營,但它已然變成了一個旅遊景點。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這些鏽跡斑斑的抄網鉤往日曾被用於在河裡捕撈河蚌,如今它們陳列在鳥鳴珍珠博物館門口進行展出。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清潔蚌殼和剔除蚌肉的機器的控制開關,河蚌經過處理後,通過分揀便會被運往中國和日本等國家,在那裡,它們會被製成珠核,用於珍珠養殖。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國家珍珠公司裡,一輛手推車滿載著被剔除的蚌肉。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卡姆登國家珍珠公司的倉庫中,堆放著已被清潔和分類的蚌殼。

如今,田納西州的珍珠產業規模已一縮再縮,它的未來一片渺茫。目前沒有新人能夠接手尚存的產業,比如珍珠養殖場。當年的田納西州曾同時擁有上千名潛水採珠人,但到了2018年,整個州持有相關資格證書的僅餘27人。但對於吉娜來說——她現在和母親和姐妹共同管理美利堅珍珠公司,主要業務是售賣約翰貯存的大量珍珠——保護這個行業同時也意味著保護她們家的歷史。“我們曾把這個行業的一切知識都從頭到腳地學過,”她說,“包括如何把河蚌從田納西河的淤泥中弄出來,如何把蚌殼運到海外,如何用珍珠製作首飾,以及如何把它們賣出去。我們還知道該如何在活物中培育珍珠。”

"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拉藤德烈斯收藏的珍珠。這些珍珠繼承自她的父親約翰——田納西州第一位珍珠養殖員。

美國的“珍珠之鄉”並不是大海,甚至也不是某個沿海地區,而是距離大西洋多達400多英里(約合644千米)的田納西州。肯塔基湖(Kentucky Lake)正好坐落於田納西州與肯塔基州交界,“鳥鳴度假區、船塢與露營地”(Birdsong Resort, Marina, and Campground)的老闆鮑勃·基斯特(Bob Keast)監管著美國最後一個尚在運作的珍珠養殖場——它是這個曾盛極一時的區域性產業的最後餘暉。

田納西州人最早接觸珍珠產業是在20世紀初,但當時這些寶石並不在此地養殖。相反,田納西州只負責提供來自淡水湖和河流的原材料:當地的潛水採珠人在水中搜尋滿足條件的蚌殼(它們將被植入到其他貝類水生動物中去),並把它們賣給日本的珍珠養殖人。

想要製作一顆珍珠,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第一是一隻牡蠣或河蚌,第二是一個“異物”——亦稱刺激物、珠核或是種子。當某個異物落入上述雙殼貝類動物之中,該動物便會分泌珍珠質(即珍珠母)將其包裹起來,以此保護自己。20世紀初,日本開始人工養殖珍珠,不再通過野外捕撈貝類水生動物獲得。通過對不同“異物”的實驗,他們得出了最理想的養殖方案:由於田納西州河蚌的蚌殼比日本當地貝類生物的殼更厚,所以把它們植入到日本軟體動物中會更加便捷,也更加堅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田納西州一直是天然珍珠母的主要供應者,這些珍珠母多被投入美國服裝產業,用於製作鈕釦。二戰後,珍珠的供應不再由穿梭在田納西州淡水湖和河流的潛水採珠人獨佔鰲頭,日本的珍珠養殖者開始大量向美國出口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純天然的球形珍珠是最稀有的。這串塔鏈完全由來自田納西河的純天然珍珠構成,已故的約翰·拉藤德烈斯用了將近25年時間才把它們全部蒐集完成。

參與珍珠採集的並不都是專業人士。“在最紅火的那幾年,有的婦女在早上送完孩子上學、目送丈夫上班之後,會提上一個五加侖、有把手的那種塑料桶,換上泳衣,然後踏進齊腰深的水裡去抓河蚌,”基斯特說,“她一桶能賣40,50或者100美元,一次大概能撈兩三桶。我們叫它‘腳趾捕撈’。這活兒誰都能做。”

1949年,來自南達科他州的復員海軍約翰·拉藤德烈斯(John Latendresse)在田納西州自駕遊時,停在了一個淡水湖邊。他看到好多人潛在水中,在湖底搜尋著河蚌,帶給買家。約翰發現了商機,於是決定舉家遷往田納西州的小鎮卡姆登(Camden)。1954年,他在此地成立了田納西蚌殼公司(Tennessee Shell Company)。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位於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的珍珠檔案庫。吉娜說,條件允許後,她的父親便會在每次採收珍珠後,自己留下其中的10%到20%,以備不時之需,一直到2000年他去世。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在大學主修寶石學,圖中的她正在仔細觀察父親收集的一顆人工養殖珍珠。“時至今日,廠商依然一次就會向我們購買成百上千顆珍珠,”她說,“你們或許能借此推斷出我父親收集的珍珠總數。”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的納什維爾辦公室裡的珍珠質(亦稱“珍珠母”)鈕釦。珍珠母是珍珠形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它也因此而得名:珍珠母會一層一層地逐漸包裹異物顆粒,直至珍珠形成。

20世紀60年代,約翰·拉藤德烈斯的生意迎來了黃金時期——除了出口蚌殼之外,他的珍珠買賣也進行得如火如荼,他的公司在當時為小鎮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他的女兒吉娜·拉藤德烈斯(Gina Latendresse)回憶,當時他去日本出差時遭到了別人不溫不火的調侃,這調侃徹底改變了他後來的職業生涯。“你在美國售賣來自我們國家的美麗珍珠,” 約翰·拉藤德烈斯的日本同事說,“只可惜你們不能在田納西州做珍珠養殖。”

吉娜說:“我的父親當時靈光一閃:‘你認為我不能在田納西州搞珍珠養殖嗎?等著瞧吧。’”

到了1985年,拉藤德烈斯一家人選定了養殖點——卡姆登小鎮北部的肯塔基湖,此時他們已經採收了足夠的珍珠作為存貨。一時間,美國境內數個珍珠養殖場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包括他們在田納西州的競爭對手“國家珍珠公司”(United States Pearl Company)——但拉藤德烈斯的“美利堅珍珠公司”(American Pearl Company)是其中最成功的。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肩扛從田納西河中捕撈的河蚌的潛水採珠人約翰·奈仁。他幹這一行已經25年了,他的父親唐已在美國珍珠公司的營運經理的崗位上做了數十年。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奈仁打開了一個淡水河蚌,我們可以看到裡面的珍珠母。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身處田納西河中央的奈仁。田納西河就在鳥鳴度假區和珍珠養殖場附近。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放在甲板上的是兩種不一樣的河蚌。左邊的這個叫“heelsplitter”,另一種叫“bankclimber”。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一位潛水採珠人把這些蚌殼送到了位於卡姆登的國家珍珠公司,斯蒂芬妮·克拉菲爾德與約翰尼·皮弛正在對它們進行分揀。

拉藤德烈斯的公司剛站穩腳跟不久,田納西州的珍珠和蚌殼產業卻開始走起了下坡路。20世紀90年代,疾病殺死了許多日本牡蠣,與此同時,中國的相關產業後來居上——但中國的生產商並沒有選擇使用出產自田納西州公司的蚌殼,而是開發了新的方式,通過軟體動物身體的另一部分來培育珍珠,蚌殼的需求量於是一落千丈。在產業的黃金時期——60年代到90年代——田納西的蚌殼產業每年的產值達到5000萬美元;但現在這個數字降到了600萬。約翰·拉藤德烈斯於2000年去世後,他的家人把公司賣給了基斯特,後者把它合併到了自己的度假村裡。雖然如今這個珍珠養殖場仍在運營,但它已然變成了一個旅遊景點。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這些鏽跡斑斑的抄網鉤往日曾被用於在河裡捕撈河蚌,如今它們陳列在鳥鳴珍珠博物館門口進行展出。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清潔蚌殼和剔除蚌肉的機器的控制開關,河蚌經過處理後,通過分揀便會被運往中國和日本等國家,在那裡,它們會被製成珠核,用於珍珠養殖。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國家珍珠公司裡,一輛手推車滿載著被剔除的蚌肉。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卡姆登國家珍珠公司的倉庫中,堆放著已被清潔和分類的蚌殼。

如今,田納西州的珍珠產業規模已一縮再縮,它的未來一片渺茫。目前沒有新人能夠接手尚存的產業,比如珍珠養殖場。當年的田納西州曾同時擁有上千名潛水採珠人,但到了2018年,整個州持有相關資格證書的僅餘27人。但對於吉娜來說——她現在和母親和姐妹共同管理美利堅珍珠公司,主要業務是售賣約翰貯存的大量珍珠——保護這個行業同時也意味著保護她們家的歷史。“我們曾把這個行業的一切知識都從頭到腳地學過,”她說,“包括如何把河蚌從田納西河的淤泥中弄出來,如何把蚌殼運到海外,如何用珍珠製作首飾,以及如何把它們賣出去。我們還知道該如何在活物中培育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蚌殼買家史蒂夫·海特利正在家中(他家離卡姆登不遠)測量蚌殼的大小:只有大到不能通過圓環的蚌殼才算達到了准許採收的法律標準。史蒂夫是當地潛水採珠人和日本與中國進口商的中間人。

"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拉藤德烈斯收藏的珍珠。這些珍珠繼承自她的父親約翰——田納西州第一位珍珠養殖員。

美國的“珍珠之鄉”並不是大海,甚至也不是某個沿海地區,而是距離大西洋多達400多英里(約合644千米)的田納西州。肯塔基湖(Kentucky Lake)正好坐落於田納西州與肯塔基州交界,“鳥鳴度假區、船塢與露營地”(Birdsong Resort, Marina, and Campground)的老闆鮑勃·基斯特(Bob Keast)監管著美國最後一個尚在運作的珍珠養殖場——它是這個曾盛極一時的區域性產業的最後餘暉。

田納西州人最早接觸珍珠產業是在20世紀初,但當時這些寶石並不在此地養殖。相反,田納西州只負責提供來自淡水湖和河流的原材料:當地的潛水採珠人在水中搜尋滿足條件的蚌殼(它們將被植入到其他貝類水生動物中去),並把它們賣給日本的珍珠養殖人。

想要製作一顆珍珠,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第一是一隻牡蠣或河蚌,第二是一個“異物”——亦稱刺激物、珠核或是種子。當某個異物落入上述雙殼貝類動物之中,該動物便會分泌珍珠質(即珍珠母)將其包裹起來,以此保護自己。20世紀初,日本開始人工養殖珍珠,不再通過野外捕撈貝類水生動物獲得。通過對不同“異物”的實驗,他們得出了最理想的養殖方案:由於田納西州河蚌的蚌殼比日本當地貝類生物的殼更厚,所以把它們植入到日本軟體動物中會更加便捷,也更加堅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田納西州一直是天然珍珠母的主要供應者,這些珍珠母多被投入美國服裝產業,用於製作鈕釦。二戰後,珍珠的供應不再由穿梭在田納西州淡水湖和河流的潛水採珠人獨佔鰲頭,日本的珍珠養殖者開始大量向美國出口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純天然的球形珍珠是最稀有的。這串塔鏈完全由來自田納西河的純天然珍珠構成,已故的約翰·拉藤德烈斯用了將近25年時間才把它們全部蒐集完成。

參與珍珠採集的並不都是專業人士。“在最紅火的那幾年,有的婦女在早上送完孩子上學、目送丈夫上班之後,會提上一個五加侖、有把手的那種塑料桶,換上泳衣,然後踏進齊腰深的水裡去抓河蚌,”基斯特說,“她一桶能賣40,50或者100美元,一次大概能撈兩三桶。我們叫它‘腳趾捕撈’。這活兒誰都能做。”

1949年,來自南達科他州的復員海軍約翰·拉藤德烈斯(John Latendresse)在田納西州自駕遊時,停在了一個淡水湖邊。他看到好多人潛在水中,在湖底搜尋著河蚌,帶給買家。約翰發現了商機,於是決定舉家遷往田納西州的小鎮卡姆登(Camden)。1954年,他在此地成立了田納西蚌殼公司(Tennessee Shell Company)。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位於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的珍珠檔案庫。吉娜說,條件允許後,她的父親便會在每次採收珍珠後,自己留下其中的10%到20%,以備不時之需,一直到2000年他去世。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在大學主修寶石學,圖中的她正在仔細觀察父親收集的一顆人工養殖珍珠。“時至今日,廠商依然一次就會向我們購買成百上千顆珍珠,”她說,“你們或許能借此推斷出我父親收集的珍珠總數。”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的納什維爾辦公室裡的珍珠質(亦稱“珍珠母”)鈕釦。珍珠母是珍珠形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它也因此而得名:珍珠母會一層一層地逐漸包裹異物顆粒,直至珍珠形成。

20世紀60年代,約翰·拉藤德烈斯的生意迎來了黃金時期——除了出口蚌殼之外,他的珍珠買賣也進行得如火如荼,他的公司在當時為小鎮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他的女兒吉娜·拉藤德烈斯(Gina Latendresse)回憶,當時他去日本出差時遭到了別人不溫不火的調侃,這調侃徹底改變了他後來的職業生涯。“你在美國售賣來自我們國家的美麗珍珠,” 約翰·拉藤德烈斯的日本同事說,“只可惜你們不能在田納西州做珍珠養殖。”

吉娜說:“我的父親當時靈光一閃:‘你認為我不能在田納西州搞珍珠養殖嗎?等著瞧吧。’”

到了1985年,拉藤德烈斯一家人選定了養殖點——卡姆登小鎮北部的肯塔基湖,此時他們已經採收了足夠的珍珠作為存貨。一時間,美國境內數個珍珠養殖場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包括他們在田納西州的競爭對手“國家珍珠公司”(United States Pearl Company)——但拉藤德烈斯的“美利堅珍珠公司”(American Pearl Company)是其中最成功的。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肩扛從田納西河中捕撈的河蚌的潛水採珠人約翰·奈仁。他幹這一行已經25年了,他的父親唐已在美國珍珠公司的營運經理的崗位上做了數十年。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奈仁打開了一個淡水河蚌,我們可以看到裡面的珍珠母。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身處田納西河中央的奈仁。田納西河就在鳥鳴度假區和珍珠養殖場附近。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放在甲板上的是兩種不一樣的河蚌。左邊的這個叫“heelsplitter”,另一種叫“bankclimber”。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一位潛水採珠人把這些蚌殼送到了位於卡姆登的國家珍珠公司,斯蒂芬妮·克拉菲爾德與約翰尼·皮弛正在對它們進行分揀。

拉藤德烈斯的公司剛站穩腳跟不久,田納西州的珍珠和蚌殼產業卻開始走起了下坡路。20世紀90年代,疾病殺死了許多日本牡蠣,與此同時,中國的相關產業後來居上——但中國的生產商並沒有選擇使用出產自田納西州公司的蚌殼,而是開發了新的方式,通過軟體動物身體的另一部分來培育珍珠,蚌殼的需求量於是一落千丈。在產業的黃金時期——60年代到90年代——田納西的蚌殼產業每年的產值達到5000萬美元;但現在這個數字降到了600萬。約翰·拉藤德烈斯於2000年去世後,他的家人把公司賣給了基斯特,後者把它合併到了自己的度假村裡。雖然如今這個珍珠養殖場仍在運營,但它已然變成了一個旅遊景點。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這些鏽跡斑斑的抄網鉤往日曾被用於在河裡捕撈河蚌,如今它們陳列在鳥鳴珍珠博物館門口進行展出。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清潔蚌殼和剔除蚌肉的機器的控制開關,河蚌經過處理後,通過分揀便會被運往中國和日本等國家,在那裡,它們會被製成珠核,用於珍珠養殖。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國家珍珠公司裡,一輛手推車滿載著被剔除的蚌肉。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卡姆登國家珍珠公司的倉庫中,堆放著已被清潔和分類的蚌殼。

如今,田納西州的珍珠產業規模已一縮再縮,它的未來一片渺茫。目前沒有新人能夠接手尚存的產業,比如珍珠養殖場。當年的田納西州曾同時擁有上千名潛水採珠人,但到了2018年,整個州持有相關資格證書的僅餘27人。但對於吉娜來說——她現在和母親和姐妹共同管理美利堅珍珠公司,主要業務是售賣約翰貯存的大量珍珠——保護這個行業同時也意味著保護她們家的歷史。“我們曾把這個行業的一切知識都從頭到腳地學過,”她說,“包括如何把河蚌從田納西河的淤泥中弄出來,如何把蚌殼運到海外,如何用珍珠製作首飾,以及如何把它們賣出去。我們還知道該如何在活物中培育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蚌殼買家史蒂夫·海特利正在家中(他家離卡姆登不遠)測量蚌殼的大小:只有大到不能通過圓環的蚌殼才算達到了准許採收的法律標準。史蒂夫是當地潛水採珠人和日本與中國進口商的中間人。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國家珍珠公司的陳列室內進行展出的珍珠和珍珠母。公司老闆詹姆斯·皮馳過去曾運營一個珍珠養殖場,也賣過蚌殼;他現在的主要身份是經銷商,負責售賣來自日本、中國和南太平洋地區的珍珠。

"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拉藤德烈斯收藏的珍珠。這些珍珠繼承自她的父親約翰——田納西州第一位珍珠養殖員。

美國的“珍珠之鄉”並不是大海,甚至也不是某個沿海地區,而是距離大西洋多達400多英里(約合644千米)的田納西州。肯塔基湖(Kentucky Lake)正好坐落於田納西州與肯塔基州交界,“鳥鳴度假區、船塢與露營地”(Birdsong Resort, Marina, and Campground)的老闆鮑勃·基斯特(Bob Keast)監管著美國最後一個尚在運作的珍珠養殖場——它是這個曾盛極一時的區域性產業的最後餘暉。

田納西州人最早接觸珍珠產業是在20世紀初,但當時這些寶石並不在此地養殖。相反,田納西州只負責提供來自淡水湖和河流的原材料:當地的潛水採珠人在水中搜尋滿足條件的蚌殼(它們將被植入到其他貝類水生動物中去),並把它們賣給日本的珍珠養殖人。

想要製作一顆珍珠,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第一是一隻牡蠣或河蚌,第二是一個“異物”——亦稱刺激物、珠核或是種子。當某個異物落入上述雙殼貝類動物之中,該動物便會分泌珍珠質(即珍珠母)將其包裹起來,以此保護自己。20世紀初,日本開始人工養殖珍珠,不再通過野外捕撈貝類水生動物獲得。通過對不同“異物”的實驗,他們得出了最理想的養殖方案:由於田納西州河蚌的蚌殼比日本當地貝類生物的殼更厚,所以把它們植入到日本軟體動物中會更加便捷,也更加堅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田納西州一直是天然珍珠母的主要供應者,這些珍珠母多被投入美國服裝產業,用於製作鈕釦。二戰後,珍珠的供應不再由穿梭在田納西州淡水湖和河流的潛水採珠人獨佔鰲頭,日本的珍珠養殖者開始大量向美國出口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純天然的球形珍珠是最稀有的。這串塔鏈完全由來自田納西河的純天然珍珠構成,已故的約翰·拉藤德烈斯用了將近25年時間才把它們全部蒐集完成。

參與珍珠採集的並不都是專業人士。“在最紅火的那幾年,有的婦女在早上送完孩子上學、目送丈夫上班之後,會提上一個五加侖、有把手的那種塑料桶,換上泳衣,然後踏進齊腰深的水裡去抓河蚌,”基斯特說,“她一桶能賣40,50或者100美元,一次大概能撈兩三桶。我們叫它‘腳趾捕撈’。這活兒誰都能做。”

1949年,來自南達科他州的復員海軍約翰·拉藤德烈斯(John Latendresse)在田納西州自駕遊時,停在了一個淡水湖邊。他看到好多人潛在水中,在湖底搜尋著河蚌,帶給買家。約翰發現了商機,於是決定舉家遷往田納西州的小鎮卡姆登(Camden)。1954年,他在此地成立了田納西蚌殼公司(Tennessee Shell Company)。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位於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的珍珠檔案庫。吉娜說,條件允許後,她的父親便會在每次採收珍珠後,自己留下其中的10%到20%,以備不時之需,一直到2000年他去世。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在大學主修寶石學,圖中的她正在仔細觀察父親收集的一顆人工養殖珍珠。“時至今日,廠商依然一次就會向我們購買成百上千顆珍珠,”她說,“你們或許能借此推斷出我父親收集的珍珠總數。”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的納什維爾辦公室裡的珍珠質(亦稱“珍珠母”)鈕釦。珍珠母是珍珠形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它也因此而得名:珍珠母會一層一層地逐漸包裹異物顆粒,直至珍珠形成。

20世紀60年代,約翰·拉藤德烈斯的生意迎來了黃金時期——除了出口蚌殼之外,他的珍珠買賣也進行得如火如荼,他的公司在當時為小鎮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他的女兒吉娜·拉藤德烈斯(Gina Latendresse)回憶,當時他去日本出差時遭到了別人不溫不火的調侃,這調侃徹底改變了他後來的職業生涯。“你在美國售賣來自我們國家的美麗珍珠,” 約翰·拉藤德烈斯的日本同事說,“只可惜你們不能在田納西州做珍珠養殖。”

吉娜說:“我的父親當時靈光一閃:‘你認為我不能在田納西州搞珍珠養殖嗎?等著瞧吧。’”

到了1985年,拉藤德烈斯一家人選定了養殖點——卡姆登小鎮北部的肯塔基湖,此時他們已經採收了足夠的珍珠作為存貨。一時間,美國境內數個珍珠養殖場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包括他們在田納西州的競爭對手“國家珍珠公司”(United States Pearl Company)——但拉藤德烈斯的“美利堅珍珠公司”(American Pearl Company)是其中最成功的。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肩扛從田納西河中捕撈的河蚌的潛水採珠人約翰·奈仁。他幹這一行已經25年了,他的父親唐已在美國珍珠公司的營運經理的崗位上做了數十年。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奈仁打開了一個淡水河蚌,我們可以看到裡面的珍珠母。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身處田納西河中央的奈仁。田納西河就在鳥鳴度假區和珍珠養殖場附近。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放在甲板上的是兩種不一樣的河蚌。左邊的這個叫“heelsplitter”,另一種叫“bankclimber”。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一位潛水採珠人把這些蚌殼送到了位於卡姆登的國家珍珠公司,斯蒂芬妮·克拉菲爾德與約翰尼·皮弛正在對它們進行分揀。

拉藤德烈斯的公司剛站穩腳跟不久,田納西州的珍珠和蚌殼產業卻開始走起了下坡路。20世紀90年代,疾病殺死了許多日本牡蠣,與此同時,中國的相關產業後來居上——但中國的生產商並沒有選擇使用出產自田納西州公司的蚌殼,而是開發了新的方式,通過軟體動物身體的另一部分來培育珍珠,蚌殼的需求量於是一落千丈。在產業的黃金時期——60年代到90年代——田納西的蚌殼產業每年的產值達到5000萬美元;但現在這個數字降到了600萬。約翰·拉藤德烈斯於2000年去世後,他的家人把公司賣給了基斯特,後者把它合併到了自己的度假村裡。雖然如今這個珍珠養殖場仍在運營,但它已然變成了一個旅遊景點。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這些鏽跡斑斑的抄網鉤往日曾被用於在河裡捕撈河蚌,如今它們陳列在鳥鳴珍珠博物館門口進行展出。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清潔蚌殼和剔除蚌肉的機器的控制開關,河蚌經過處理後,通過分揀便會被運往中國和日本等國家,在那裡,它們會被製成珠核,用於珍珠養殖。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國家珍珠公司裡,一輛手推車滿載著被剔除的蚌肉。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卡姆登國家珍珠公司的倉庫中,堆放著已被清潔和分類的蚌殼。

如今,田納西州的珍珠產業規模已一縮再縮,它的未來一片渺茫。目前沒有新人能夠接手尚存的產業,比如珍珠養殖場。當年的田納西州曾同時擁有上千名潛水採珠人,但到了2018年,整個州持有相關資格證書的僅餘27人。但對於吉娜來說——她現在和母親和姐妹共同管理美利堅珍珠公司,主要業務是售賣約翰貯存的大量珍珠——保護這個行業同時也意味著保護她們家的歷史。“我們曾把這個行業的一切知識都從頭到腳地學過,”她說,“包括如何把河蚌從田納西河的淤泥中弄出來,如何把蚌殼運到海外,如何用珍珠製作首飾,以及如何把它們賣出去。我們還知道該如何在活物中培育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蚌殼買家史蒂夫·海特利正在家中(他家離卡姆登不遠)測量蚌殼的大小:只有大到不能通過圓環的蚌殼才算達到了准許採收的法律標準。史蒂夫是當地潛水採珠人和日本與中國進口商的中間人。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國家珍珠公司的陳列室內進行展出的珍珠和珍珠母。公司老闆詹姆斯·皮馳過去曾運營一個珍珠養殖場,也賣過蚌殼;他現在的主要身份是經銷商,負責售賣來自日本、中國和南太平洋地區的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鳥鳴度假區珍珠博物館內的一件展品。

"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拉藤德烈斯收藏的珍珠。這些珍珠繼承自她的父親約翰——田納西州第一位珍珠養殖員。

美國的“珍珠之鄉”並不是大海,甚至也不是某個沿海地區,而是距離大西洋多達400多英里(約合644千米)的田納西州。肯塔基湖(Kentucky Lake)正好坐落於田納西州與肯塔基州交界,“鳥鳴度假區、船塢與露營地”(Birdsong Resort, Marina, and Campground)的老闆鮑勃·基斯特(Bob Keast)監管著美國最後一個尚在運作的珍珠養殖場——它是這個曾盛極一時的區域性產業的最後餘暉。

田納西州人最早接觸珍珠產業是在20世紀初,但當時這些寶石並不在此地養殖。相反,田納西州只負責提供來自淡水湖和河流的原材料:當地的潛水採珠人在水中搜尋滿足條件的蚌殼(它們將被植入到其他貝類水生動物中去),並把它們賣給日本的珍珠養殖人。

想要製作一顆珍珠,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第一是一隻牡蠣或河蚌,第二是一個“異物”——亦稱刺激物、珠核或是種子。當某個異物落入上述雙殼貝類動物之中,該動物便會分泌珍珠質(即珍珠母)將其包裹起來,以此保護自己。20世紀初,日本開始人工養殖珍珠,不再通過野外捕撈貝類水生動物獲得。通過對不同“異物”的實驗,他們得出了最理想的養殖方案:由於田納西州河蚌的蚌殼比日本當地貝類生物的殼更厚,所以把它們植入到日本軟體動物中會更加便捷,也更加堅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田納西州一直是天然珍珠母的主要供應者,這些珍珠母多被投入美國服裝產業,用於製作鈕釦。二戰後,珍珠的供應不再由穿梭在田納西州淡水湖和河流的潛水採珠人獨佔鰲頭,日本的珍珠養殖者開始大量向美國出口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純天然的球形珍珠是最稀有的。這串塔鏈完全由來自田納西河的純天然珍珠構成,已故的約翰·拉藤德烈斯用了將近25年時間才把它們全部蒐集完成。

參與珍珠採集的並不都是專業人士。“在最紅火的那幾年,有的婦女在早上送完孩子上學、目送丈夫上班之後,會提上一個五加侖、有把手的那種塑料桶,換上泳衣,然後踏進齊腰深的水裡去抓河蚌,”基斯特說,“她一桶能賣40,50或者100美元,一次大概能撈兩三桶。我們叫它‘腳趾捕撈’。這活兒誰都能做。”

1949年,來自南達科他州的復員海軍約翰·拉藤德烈斯(John Latendresse)在田納西州自駕遊時,停在了一個淡水湖邊。他看到好多人潛在水中,在湖底搜尋著河蚌,帶給買家。約翰發現了商機,於是決定舉家遷往田納西州的小鎮卡姆登(Camden)。1954年,他在此地成立了田納西蚌殼公司(Tennessee Shell Company)。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位於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的珍珠檔案庫。吉娜說,條件允許後,她的父親便會在每次採收珍珠後,自己留下其中的10%到20%,以備不時之需,一直到2000年他去世。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在大學主修寶石學,圖中的她正在仔細觀察父親收集的一顆人工養殖珍珠。“時至今日,廠商依然一次就會向我們購買成百上千顆珍珠,”她說,“你們或許能借此推斷出我父親收集的珍珠總數。”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的納什維爾辦公室裡的珍珠質(亦稱“珍珠母”)鈕釦。珍珠母是珍珠形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它也因此而得名:珍珠母會一層一層地逐漸包裹異物顆粒,直至珍珠形成。

20世紀60年代,約翰·拉藤德烈斯的生意迎來了黃金時期——除了出口蚌殼之外,他的珍珠買賣也進行得如火如荼,他的公司在當時為小鎮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他的女兒吉娜·拉藤德烈斯(Gina Latendresse)回憶,當時他去日本出差時遭到了別人不溫不火的調侃,這調侃徹底改變了他後來的職業生涯。“你在美國售賣來自我們國家的美麗珍珠,” 約翰·拉藤德烈斯的日本同事說,“只可惜你們不能在田納西州做珍珠養殖。”

吉娜說:“我的父親當時靈光一閃:‘你認為我不能在田納西州搞珍珠養殖嗎?等著瞧吧。’”

到了1985年,拉藤德烈斯一家人選定了養殖點——卡姆登小鎮北部的肯塔基湖,此時他們已經採收了足夠的珍珠作為存貨。一時間,美國境內數個珍珠養殖場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包括他們在田納西州的競爭對手“國家珍珠公司”(United States Pearl Company)——但拉藤德烈斯的“美利堅珍珠公司”(American Pearl Company)是其中最成功的。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肩扛從田納西河中捕撈的河蚌的潛水採珠人約翰·奈仁。他幹這一行已經25年了,他的父親唐已在美國珍珠公司的營運經理的崗位上做了數十年。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奈仁打開了一個淡水河蚌,我們可以看到裡面的珍珠母。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身處田納西河中央的奈仁。田納西河就在鳥鳴度假區和珍珠養殖場附近。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放在甲板上的是兩種不一樣的河蚌。左邊的這個叫“heelsplitter”,另一種叫“bankclimber”。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一位潛水採珠人把這些蚌殼送到了位於卡姆登的國家珍珠公司,斯蒂芬妮·克拉菲爾德與約翰尼·皮弛正在對它們進行分揀。

拉藤德烈斯的公司剛站穩腳跟不久,田納西州的珍珠和蚌殼產業卻開始走起了下坡路。20世紀90年代,疾病殺死了許多日本牡蠣,與此同時,中國的相關產業後來居上——但中國的生產商並沒有選擇使用出產自田納西州公司的蚌殼,而是開發了新的方式,通過軟體動物身體的另一部分來培育珍珠,蚌殼的需求量於是一落千丈。在產業的黃金時期——60年代到90年代——田納西的蚌殼產業每年的產值達到5000萬美元;但現在這個數字降到了600萬。約翰·拉藤德烈斯於2000年去世後,他的家人把公司賣給了基斯特,後者把它合併到了自己的度假村裡。雖然如今這個珍珠養殖場仍在運營,但它已然變成了一個旅遊景點。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這些鏽跡斑斑的抄網鉤往日曾被用於在河裡捕撈河蚌,如今它們陳列在鳥鳴珍珠博物館門口進行展出。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清潔蚌殼和剔除蚌肉的機器的控制開關,河蚌經過處理後,通過分揀便會被運往中國和日本等國家,在那裡,它們會被製成珠核,用於珍珠養殖。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國家珍珠公司裡,一輛手推車滿載著被剔除的蚌肉。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卡姆登國家珍珠公司的倉庫中,堆放著已被清潔和分類的蚌殼。

如今,田納西州的珍珠產業規模已一縮再縮,它的未來一片渺茫。目前沒有新人能夠接手尚存的產業,比如珍珠養殖場。當年的田納西州曾同時擁有上千名潛水採珠人,但到了2018年,整個州持有相關資格證書的僅餘27人。但對於吉娜來說——她現在和母親和姐妹共同管理美利堅珍珠公司,主要業務是售賣約翰貯存的大量珍珠——保護這個行業同時也意味著保護她們家的歷史。“我們曾把這個行業的一切知識都從頭到腳地學過,”她說,“包括如何把河蚌從田納西河的淤泥中弄出來,如何把蚌殼運到海外,如何用珍珠製作首飾,以及如何把它們賣出去。我們還知道該如何在活物中培育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蚌殼買家史蒂夫·海特利正在家中(他家離卡姆登不遠)測量蚌殼的大小:只有大到不能通過圓環的蚌殼才算達到了准許採收的法律標準。史蒂夫是當地潛水採珠人和日本與中國進口商的中間人。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國家珍珠公司的陳列室內進行展出的珍珠和珍珠母。公司老闆詹姆斯·皮馳過去曾運營一個珍珠養殖場,也賣過蚌殼;他現在的主要身份是經銷商,負責售賣來自日本、中國和南太平洋地區的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鳥鳴度假區珍珠博物館內的一件展品。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詹姆斯·皮馳在自己的辦公室裡,端著兩扇被珍珠母包裹的蚌殼。“我希望一切能回到以前的樣子,但時光無法倒流。”他在談到當地的珍珠產業時說。

"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拉藤德烈斯收藏的珍珠。這些珍珠繼承自她的父親約翰——田納西州第一位珍珠養殖員。

美國的“珍珠之鄉”並不是大海,甚至也不是某個沿海地區,而是距離大西洋多達400多英里(約合644千米)的田納西州。肯塔基湖(Kentucky Lake)正好坐落於田納西州與肯塔基州交界,“鳥鳴度假區、船塢與露營地”(Birdsong Resort, Marina, and Campground)的老闆鮑勃·基斯特(Bob Keast)監管著美國最後一個尚在運作的珍珠養殖場——它是這個曾盛極一時的區域性產業的最後餘暉。

田納西州人最早接觸珍珠產業是在20世紀初,但當時這些寶石並不在此地養殖。相反,田納西州只負責提供來自淡水湖和河流的原材料:當地的潛水採珠人在水中搜尋滿足條件的蚌殼(它們將被植入到其他貝類水生動物中去),並把它們賣給日本的珍珠養殖人。

想要製作一顆珍珠,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第一是一隻牡蠣或河蚌,第二是一個“異物”——亦稱刺激物、珠核或是種子。當某個異物落入上述雙殼貝類動物之中,該動物便會分泌珍珠質(即珍珠母)將其包裹起來,以此保護自己。20世紀初,日本開始人工養殖珍珠,不再通過野外捕撈貝類水生動物獲得。通過對不同“異物”的實驗,他們得出了最理想的養殖方案:由於田納西州河蚌的蚌殼比日本當地貝類生物的殼更厚,所以把它們植入到日本軟體動物中會更加便捷,也更加堅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田納西州一直是天然珍珠母的主要供應者,這些珍珠母多被投入美國服裝產業,用於製作鈕釦。二戰後,珍珠的供應不再由穿梭在田納西州淡水湖和河流的潛水採珠人獨佔鰲頭,日本的珍珠養殖者開始大量向美國出口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純天然的球形珍珠是最稀有的。這串塔鏈完全由來自田納西河的純天然珍珠構成,已故的約翰·拉藤德烈斯用了將近25年時間才把它們全部蒐集完成。

參與珍珠採集的並不都是專業人士。“在最紅火的那幾年,有的婦女在早上送完孩子上學、目送丈夫上班之後,會提上一個五加侖、有把手的那種塑料桶,換上泳衣,然後踏進齊腰深的水裡去抓河蚌,”基斯特說,“她一桶能賣40,50或者100美元,一次大概能撈兩三桶。我們叫它‘腳趾捕撈’。這活兒誰都能做。”

1949年,來自南達科他州的復員海軍約翰·拉藤德烈斯(John Latendresse)在田納西州自駕遊時,停在了一個淡水湖邊。他看到好多人潛在水中,在湖底搜尋著河蚌,帶給買家。約翰發現了商機,於是決定舉家遷往田納西州的小鎮卡姆登(Camden)。1954年,他在此地成立了田納西蚌殼公司(Tennessee Shell Company)。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位於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的珍珠檔案庫。吉娜說,條件允許後,她的父親便會在每次採收珍珠後,自己留下其中的10%到20%,以備不時之需,一直到2000年他去世。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在大學主修寶石學,圖中的她正在仔細觀察父親收集的一顆人工養殖珍珠。“時至今日,廠商依然一次就會向我們購買成百上千顆珍珠,”她說,“你們或許能借此推斷出我父親收集的珍珠總數。”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的納什維爾辦公室裡的珍珠質(亦稱“珍珠母”)鈕釦。珍珠母是珍珠形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它也因此而得名:珍珠母會一層一層地逐漸包裹異物顆粒,直至珍珠形成。

20世紀60年代,約翰·拉藤德烈斯的生意迎來了黃金時期——除了出口蚌殼之外,他的珍珠買賣也進行得如火如荼,他的公司在當時為小鎮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他的女兒吉娜·拉藤德烈斯(Gina Latendresse)回憶,當時他去日本出差時遭到了別人不溫不火的調侃,這調侃徹底改變了他後來的職業生涯。“你在美國售賣來自我們國家的美麗珍珠,” 約翰·拉藤德烈斯的日本同事說,“只可惜你們不能在田納西州做珍珠養殖。”

吉娜說:“我的父親當時靈光一閃:‘你認為我不能在田納西州搞珍珠養殖嗎?等著瞧吧。’”

到了1985年,拉藤德烈斯一家人選定了養殖點——卡姆登小鎮北部的肯塔基湖,此時他們已經採收了足夠的珍珠作為存貨。一時間,美國境內數個珍珠養殖場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包括他們在田納西州的競爭對手“國家珍珠公司”(United States Pearl Company)——但拉藤德烈斯的“美利堅珍珠公司”(American Pearl Company)是其中最成功的。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肩扛從田納西河中捕撈的河蚌的潛水採珠人約翰·奈仁。他幹這一行已經25年了,他的父親唐已在美國珍珠公司的營運經理的崗位上做了數十年。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奈仁打開了一個淡水河蚌,我們可以看到裡面的珍珠母。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身處田納西河中央的奈仁。田納西河就在鳥鳴度假區和珍珠養殖場附近。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放在甲板上的是兩種不一樣的河蚌。左邊的這個叫“heelsplitter”,另一種叫“bankclimber”。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一位潛水採珠人把這些蚌殼送到了位於卡姆登的國家珍珠公司,斯蒂芬妮·克拉菲爾德與約翰尼·皮弛正在對它們進行分揀。

拉藤德烈斯的公司剛站穩腳跟不久,田納西州的珍珠和蚌殼產業卻開始走起了下坡路。20世紀90年代,疾病殺死了許多日本牡蠣,與此同時,中國的相關產業後來居上——但中國的生產商並沒有選擇使用出產自田納西州公司的蚌殼,而是開發了新的方式,通過軟體動物身體的另一部分來培育珍珠,蚌殼的需求量於是一落千丈。在產業的黃金時期——60年代到90年代——田納西的蚌殼產業每年的產值達到5000萬美元;但現在這個數字降到了600萬。約翰·拉藤德烈斯於2000年去世後,他的家人把公司賣給了基斯特,後者把它合併到了自己的度假村裡。雖然如今這個珍珠養殖場仍在運營,但它已然變成了一個旅遊景點。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這些鏽跡斑斑的抄網鉤往日曾被用於在河裡捕撈河蚌,如今它們陳列在鳥鳴珍珠博物館門口進行展出。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清潔蚌殼和剔除蚌肉的機器的控制開關,河蚌經過處理後,通過分揀便會被運往中國和日本等國家,在那裡,它們會被製成珠核,用於珍珠養殖。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國家珍珠公司裡,一輛手推車滿載著被剔除的蚌肉。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卡姆登國家珍珠公司的倉庫中,堆放著已被清潔和分類的蚌殼。

如今,田納西州的珍珠產業規模已一縮再縮,它的未來一片渺茫。目前沒有新人能夠接手尚存的產業,比如珍珠養殖場。當年的田納西州曾同時擁有上千名潛水採珠人,但到了2018年,整個州持有相關資格證書的僅餘27人。但對於吉娜來說——她現在和母親和姐妹共同管理美利堅珍珠公司,主要業務是售賣約翰貯存的大量珍珠——保護這個行業同時也意味著保護她們家的歷史。“我們曾把這個行業的一切知識都從頭到腳地學過,”她說,“包括如何把河蚌從田納西河的淤泥中弄出來,如何把蚌殼運到海外,如何用珍珠製作首飾,以及如何把它們賣出去。我們還知道該如何在活物中培育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蚌殼買家史蒂夫·海特利正在家中(他家離卡姆登不遠)測量蚌殼的大小:只有大到不能通過圓環的蚌殼才算達到了准許採收的法律標準。史蒂夫是當地潛水採珠人和日本與中國進口商的中間人。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國家珍珠公司的陳列室內進行展出的珍珠和珍珠母。公司老闆詹姆斯·皮馳過去曾運營一個珍珠養殖場,也賣過蚌殼;他現在的主要身份是經銷商,負責售賣來自日本、中國和南太平洋地區的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鳥鳴度假區珍珠博物館內的一件展品。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詹姆斯·皮馳在自己的辦公室裡,端著兩扇被珍珠母包裹的蚌殼。“我希望一切能回到以前的樣子,但時光無法倒流。”他在談到當地的珍珠產業時說。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芭芭拉·朵兒是卡姆登本地人,她手上的純天然球形珍珠是她已故的兒子尤金·貝克——他曾每日潛入水中搜尋蚌殼——在田納西州派勒特山附近找到的。

"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拉藤德烈斯收藏的珍珠。這些珍珠繼承自她的父親約翰——田納西州第一位珍珠養殖員。

美國的“珍珠之鄉”並不是大海,甚至也不是某個沿海地區,而是距離大西洋多達400多英里(約合644千米)的田納西州。肯塔基湖(Kentucky Lake)正好坐落於田納西州與肯塔基州交界,“鳥鳴度假區、船塢與露營地”(Birdsong Resort, Marina, and Campground)的老闆鮑勃·基斯特(Bob Keast)監管著美國最後一個尚在運作的珍珠養殖場——它是這個曾盛極一時的區域性產業的最後餘暉。

田納西州人最早接觸珍珠產業是在20世紀初,但當時這些寶石並不在此地養殖。相反,田納西州只負責提供來自淡水湖和河流的原材料:當地的潛水採珠人在水中搜尋滿足條件的蚌殼(它們將被植入到其他貝類水生動物中去),並把它們賣給日本的珍珠養殖人。

想要製作一顆珍珠,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第一是一隻牡蠣或河蚌,第二是一個“異物”——亦稱刺激物、珠核或是種子。當某個異物落入上述雙殼貝類動物之中,該動物便會分泌珍珠質(即珍珠母)將其包裹起來,以此保護自己。20世紀初,日本開始人工養殖珍珠,不再通過野外捕撈貝類水生動物獲得。通過對不同“異物”的實驗,他們得出了最理想的養殖方案:由於田納西州河蚌的蚌殼比日本當地貝類生物的殼更厚,所以把它們植入到日本軟體動物中會更加便捷,也更加堅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田納西州一直是天然珍珠母的主要供應者,這些珍珠母多被投入美國服裝產業,用於製作鈕釦。二戰後,珍珠的供應不再由穿梭在田納西州淡水湖和河流的潛水採珠人獨佔鰲頭,日本的珍珠養殖者開始大量向美國出口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純天然的球形珍珠是最稀有的。這串塔鏈完全由來自田納西河的純天然珍珠構成,已故的約翰·拉藤德烈斯用了將近25年時間才把它們全部蒐集完成。

參與珍珠採集的並不都是專業人士。“在最紅火的那幾年,有的婦女在早上送完孩子上學、目送丈夫上班之後,會提上一個五加侖、有把手的那種塑料桶,換上泳衣,然後踏進齊腰深的水裡去抓河蚌,”基斯特說,“她一桶能賣40,50或者100美元,一次大概能撈兩三桶。我們叫它‘腳趾捕撈’。這活兒誰都能做。”

1949年,來自南達科他州的復員海軍約翰·拉藤德烈斯(John Latendresse)在田納西州自駕遊時,停在了一個淡水湖邊。他看到好多人潛在水中,在湖底搜尋著河蚌,帶給買家。約翰發現了商機,於是決定舉家遷往田納西州的小鎮卡姆登(Camden)。1954年,他在此地成立了田納西蚌殼公司(Tennessee Shell Company)。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位於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的珍珠檔案庫。吉娜說,條件允許後,她的父親便會在每次採收珍珠後,自己留下其中的10%到20%,以備不時之需,一直到2000年他去世。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在大學主修寶石學,圖中的她正在仔細觀察父親收集的一顆人工養殖珍珠。“時至今日,廠商依然一次就會向我們購買成百上千顆珍珠,”她說,“你們或許能借此推斷出我父親收集的珍珠總數。”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吉娜的納什維爾辦公室裡的珍珠質(亦稱“珍珠母”)鈕釦。珍珠母是珍珠形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它也因此而得名:珍珠母會一層一層地逐漸包裹異物顆粒,直至珍珠形成。

20世紀60年代,約翰·拉藤德烈斯的生意迎來了黃金時期——除了出口蚌殼之外,他的珍珠買賣也進行得如火如荼,他的公司在當時為小鎮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他的女兒吉娜·拉藤德烈斯(Gina Latendresse)回憶,當時他去日本出差時遭到了別人不溫不火的調侃,這調侃徹底改變了他後來的職業生涯。“你在美國售賣來自我們國家的美麗珍珠,” 約翰·拉藤德烈斯的日本同事說,“只可惜你們不能在田納西州做珍珠養殖。”

吉娜說:“我的父親當時靈光一閃:‘你認為我不能在田納西州搞珍珠養殖嗎?等著瞧吧。’”

到了1985年,拉藤德烈斯一家人選定了養殖點——卡姆登小鎮北部的肯塔基湖,此時他們已經採收了足夠的珍珠作為存貨。一時間,美國境內數個珍珠養殖場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包括他們在田納西州的競爭對手“國家珍珠公司”(United States Pearl Company)——但拉藤德烈斯的“美利堅珍珠公司”(American Pearl Company)是其中最成功的。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肩扛從田納西河中捕撈的河蚌的潛水採珠人約翰·奈仁。他幹這一行已經25年了,他的父親唐已在美國珍珠公司的營運經理的崗位上做了數十年。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奈仁打開了一個淡水河蚌,我們可以看到裡面的珍珠母。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身處田納西河中央的奈仁。田納西河就在鳥鳴度假區和珍珠養殖場附近。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放在甲板上的是兩種不一樣的河蚌。左邊的這個叫“heelsplitter”,另一種叫“bankclimber”。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一位潛水採珠人把這些蚌殼送到了位於卡姆登的國家珍珠公司,斯蒂芬妮·克拉菲爾德與約翰尼·皮弛正在對它們進行分揀。

拉藤德烈斯的公司剛站穩腳跟不久,田納西州的珍珠和蚌殼產業卻開始走起了下坡路。20世紀90年代,疾病殺死了許多日本牡蠣,與此同時,中國的相關產業後來居上——但中國的生產商並沒有選擇使用出產自田納西州公司的蚌殼,而是開發了新的方式,通過軟體動物身體的另一部分來培育珍珠,蚌殼的需求量於是一落千丈。在產業的黃金時期——60年代到90年代——田納西的蚌殼產業每年的產值達到5000萬美元;但現在這個數字降到了600萬。約翰·拉藤德烈斯於2000年去世後,他的家人把公司賣給了基斯特,後者把它合併到了自己的度假村裡。雖然如今這個珍珠養殖場仍在運營,但它已然變成了一個旅遊景點。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這些鏽跡斑斑的抄網鉤往日曾被用於在河裡捕撈河蚌,如今它們陳列在鳥鳴珍珠博物館門口進行展出。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清潔蚌殼和剔除蚌肉的機器的控制開關,河蚌經過處理後,通過分揀便會被運往中國和日本等國家,在那裡,它們會被製成珠核,用於珍珠養殖。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國家珍珠公司裡,一輛手推車滿載著被剔除的蚌肉。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卡姆登國家珍珠公司的倉庫中,堆放著已被清潔和分類的蚌殼。

如今,田納西州的珍珠產業規模已一縮再縮,它的未來一片渺茫。目前沒有新人能夠接手尚存的產業,比如珍珠養殖場。當年的田納西州曾同時擁有上千名潛水採珠人,但到了2018年,整個州持有相關資格證書的僅餘27人。但對於吉娜來說——她現在和母親和姐妹共同管理美利堅珍珠公司,主要業務是售賣約翰貯存的大量珍珠——保護這個行業同時也意味著保護她們家的歷史。“我們曾把這個行業的一切知識都從頭到腳地學過,”她說,“包括如何把河蚌從田納西河的淤泥中弄出來,如何把蚌殼運到海外,如何用珍珠製作首飾,以及如何把它們賣出去。我們還知道該如何在活物中培育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蚌殼買家史蒂夫·海特利正在家中(他家離卡姆登不遠)測量蚌殼的大小:只有大到不能通過圓環的蚌殼才算達到了准許採收的法律標準。史蒂夫是當地潛水採珠人和日本與中國進口商的中間人。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國家珍珠公司的陳列室內進行展出的珍珠和珍珠母。公司老闆詹姆斯·皮馳過去曾運營一個珍珠養殖場,也賣過蚌殼;他現在的主要身份是經銷商,負責售賣來自日本、中國和南太平洋地區的珍珠。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鳥鳴度假區珍珠博物館內的一件展品。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詹姆斯·皮馳在自己的辦公室裡,端著兩扇被珍珠母包裹的蚌殼。“我希望一切能回到以前的樣子,但時光無法倒流。”他在談到當地的珍珠產業時說。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芭芭拉·朵兒是卡姆登本地人,她手上的純天然球形珍珠是她已故的兒子尤金·貝克——他曾每日潛入水中搜尋蚌殼——在田納西州派勒特山附近找到的。

美國田納西州珍珠養殖人:鼎盛時期,一桶河蚌賣100美元

鳥鳴度假區珍珠博物館的展品。每個容器中都有一顆在田納西河中人工養殖的珍珠,和一顆用於培育該珍珠的珠核。

文中的所有圖片均來自瑪吉·香農(Maggie Shannon)。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