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宮闕”——甘谷天門山!

來源;甘谷生活網企鵝號

天上

宮闕

文︱牛勃

讀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至“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對高處不勝寒並未多少恐懼,卻是對瓊樓玉宇的天上宮闕格外神往。但神往歸神往,真要見到,自知沒什麼可能。


“天上宮闕”——甘谷天門山!


甘谷縣城南有天門山,甘谷八景,首一景為“天門春曉“,天門山風景之奇,由此可見一斑。讓人百思不解的是在寬闊平曠的渭河川道,怎麼就拔地而起這麼一座兩百多米刀劈斧削般的山來,讓人不管在近在遠,都得仰起頭,梗直了脖子去看。名天門山者國內有好幾處,除個別喻其形狀外,其餘大多因高而起,此門接天,天有多高門有多高,自然山就有多高。天門山上多神廟,大多以祀泰山神為主,其神廟多曰天齊宮,其意有二,一指泰山神靖國勘亂,功可齊天;二指山巔神廟高與天齊,不論哪一種,一個字:高。


“天上宮闕”——甘谷天門山!


天門山為隴上名山,清鞏建豐《伏羌縣誌》“天門春曉”條下載:“邑南主山,三峰挺秀,若筆架然。春月芳草萋芊,山花絢爛,遊人陟中峰登眺攬勝。”山要名,或奇秀,或高峻,尤以二者兼俱為妙。天門山之秀首秀在春,每年仲春,漫山綠波盪漾,而半山杏花,如雲如霧,亦如未融之雪,綠白相映,別具風韻,這是山下遠眺。及頂,漫山杏花如雪恍眼,蜂鳴之聲蓋過人語,人遊其中,那景況,豈一個心曠神怡了得。放眼北望,臥龍西來,緹群東走,渭水如帶,一川錦繡。甘谷縣城如此精緻,高樓民房相互軒邈,現代城市萬千氣象讓人胸襟開闊,“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油然而生。

因“三峰挺秀,若筆架然”,天門山亦曰筆架山。造化之奇,妙不可言。天門山以勘輿言為甘谷主山,以筆架為一邑文脈,文風昌盛當在情理之中。天賜之地,奇果如此,甘谷自明代始即為甘肅三大文化縣之一,翰林進士摩肩接踵,文人學士不勝枚舉,至當代,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高考升學率和上線人數連續十九年名列天水之冠;文化上以戲曲創作而言,不演則已,一演直奔國家大劇院而去,讓人不刮目相看都不行。以山為筆架,甘谷人有這種想象,更有這種氣度,可謂天門不負甘谷,甘谷自然亦不負天門。甘谷縣對天門山大規模的開發保護是不是投桃報李的君子行為不論,僅從感情而言,甘谷人理當對這座天賜名區有所作為。


“天上宮闕”——甘谷天門山!


高是真高,看慣了便熟視無睹。天門山秀美,天門山高峻,秀美過,高峻過,身在福中不知福,也就那麼回事了。對天門山的重新認識源於一次偶然的發現。


“天上宮闕”——甘谷天門山!


那是一個漆黑的晚上,就連山下的路燈不知怎麼也滅了。乍一抬頭,半天之中,一片燈火輝煌,天門山頂樓宇宮殿,真有一種瓊樓玉宇之感。在一片漆黑中,在高高的天空上,那景緻實在讓人震撼。天是漆黑的天,殿是通明的殿,天那麼遠,又那麼近,殿是那麼奇,又是那麼幻。燈火輝煌中的天上宮闕,比真正的瓊樓玉宇還要好看,還要有一種莫名的神奇。我不知道蘇軾想象中“高處不勝寒”的瓊樓玉宇是如何的景緻,但如此景緻,恐怕真是連當年蘇軾也絕難想象。一千年的時光似乎很長,洞穿時空的隧道,一千年的時光又似乎很短。把酒問青天,青天何在?起舞弄清影,詩人何在?歲月的風颳走了很多,刮不走的是他們的智慧、思想、情感和瑰麗的想象。詩詞裝扮的唐宋遠去了,詩意盎然的唐宋在中國人心中卻松柏常青。我無法走進文化巨匠的內心世界,只能站在漆黑的夜裡仰望這天上的宮闕,領略瓊樓玉宇穿越千古的神韻。


“天上宮闕”——甘谷天門山!


因為詩歌,因為蘇軾,文化的穿越不僅沒有因時光褪色,反倒表現出別樣的風采。天門山的美是四季之美,每個季節各有側重,“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天門山的美是多層次的美、變化的美,如果說白天的天門山給人以可觸可感的真實的美的話,夜晚的天門山則給人極富想象的奇幻之美。那種真實而空靈,邈遠而目前的情景,讓人想到很多,瓊樓玉宇、天上宮闕,甚至音樂舞蹈,甚至《春江花月夜》。自打那次意外的發現後,對天門山的夜景的神往似乎蓋過了對天門山白天的鐘情。白天的天門山是秀美的,夜晚的天門山呢?除了秀美,更有許多宗教般的奇幻與空靈。夜空裡,萬籟俱寂,天上瓊樓玉宇,不遠處,一彎新月,那種晨露滌心的靜美,真讓人有種羽化而仙的感覺。

看了多少年天門山,到今天才知道從未真正看透過。對一座真正的名山來說,要看透幾乎是沒可能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去讀,去悟,去感知,如此,或許冥冥之中會有所得。因為,無論如何去參悟,我們總在地上,而宮闕,就在天上。

作者簡介:牛勃︱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戲劇家協會會員、甘谷縣文廣局局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