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繼明

中國足球把體能當田徑練會引發一場“革命”嗎?

寫下此題目,我腦海裡第一反應非“此乃起死回生之策,中國足球從此將脫胎換骨,速返亞洲一流……”,而是成千上萬只“草和泥織成的馬狀物”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噹奔騰之勢撲面而來。

嘛意思?

若閣下真沒聽懂,我可先“虛擬”下某些“專家”、“半專家”,及部分“不明真相群眾”看完、甚至沒看完本帖,即迫不及待“噴”出似是而非、似曾相似之“高論”。若閣下還有耐心,可看看如下“高論”稍後是否會如期、甚至毫釐不差出現在留言區裡。

“外行”,“根本不懂足球”;“足球體能和田徑根本是兩回事”,“足球跑動重心低,和田徑不一樣”,“足球的跑皆10、20米衝刺,急停、變向,根本用不著練100米跑”;“19歲前不適合練力量”,“歐洲足球青訓16歲也不練器械(力量)”,“中國足球一天跑一個馬拉松也沒用”,“歐洲足球早不測12分鐘跑了,現在都測YOYO(折返跑)了”;“足球靠的是預判、選位,速度沒有用”,“你老說速度、力量,足球不是舉重隊和田徑隊”,“12分鐘跑毀了中國足球”,“臥推、深蹲早老掉牙了,現在世界潮流是練核心力量(腰腹)”,“你根本沒真正踢過球”……

多年來,就是這些似是而非半吊子們每每“蝗蟲”般的偏見和鼓譟,先將中國足球唯一刻苦點的體能訓練——“12分鐘跑”扼殺在半路上,然後再以“以賽代練”,“技術至上”,“一切推給5年、10年,甚至20年後青訓”,“一切交給洋帥、外援、歸化球員”種種懶漢、懦夫思維和“拍腦袋”決定,直接把中國足球帶進無可救藥的高速下坡路。

中國足球把體能當田徑練會引發一場“革命”嗎?

OK,筆下無意在此與眾噴激戰、以證明他們如何荒唐、弱智,誤人子弟、誤國誤民,而是欲拋磚引玉、略詳細點說明如何將足球體能當成田徑來練,方能真正改變中國足球、尤其各級國足手不能縛雞,肩無法扛鼎,足不會疾走,動輒下半場“單口喘”的軟、慢、散,方能不靠洋帥、歸化球員,也能重返“亞洲一流”,躋身世少賽、世青賽、奧運會、世界盃。

若根本問題就出現在訓練、尤其是體能訓練上,此已是挽救中國足球於萬劫不復之最後一招?

為什麼要把足球體能當田徑來練?

田徑訓練有三大特點。一、“項目”多,“跑跳投”包括了人類基本運動能力的各個方面;二、有清晰無比的數據,“跑”有距離和精確到秒、十分之一秒,甚至1%的計時。“跳”的高和遠皆精確到釐米。“投”精確到釐米,深蹲臥推精確到公斤。一是一,二是二,來不得半點虛假、糊弄、偷懶耍滑。三、田徑“更高、更快、更強”的精髓,需不斷提高成績數據,從而達到更高、乃至最高水準。

而自中國足球2000年取消“12分鐘跑”至今20年裡,體能訓練“兒戲化”恰恰體現在這三個方面。一、體能訓練“項目”太少。“跑”只有少量衝刺和中距離跑(比準備活動量稍大),“投”只有健身房中小重量、次數很少的臥推、深蹲,“跳”幾乎沒有;二、幾乎沒任何數據;三、幾乎沒任何提高體能數據的近遠期目標、手段。很多隊都把所謂“高強度分組賽”當成練體能的重要手段。

以跑跑停停、甚至走走停停的“隊內分組賽”能練出體能來,鴨子早就飛上天了?

其實中國足球歷史上曾有過至少三段“練田徑式體能訓練”的成功“碎片”,遺憾的是沒認真總結、堅持下來後,已被種種“前不夠村、後不夠店”、“13不靠”的“理論”和實踐所取代。

成功碎片一、90年代奪得世界盃、奧運會亞軍那撥中國女足,有13、14歲才開始踢球、但之前在少體校練過800米跑的劉愛玲,18歲才正式踢球、但標槍破過省紀錄的董秋豔,邊路快馬吳偉英、韋海英的100米跑達到了12秒左右,還有打過籃球、扔過鐵餅的……體能和身體素質一流。

成功碎片二、李應發所率“十連冠”遼寧隊,最重要成功經驗之一即:有高水平的“十大體能數據(30米、100、400米、12分鐘跑,立定跳遠、十級跳、左右腳單腿跳,深蹲、臥推)”,其中100米跑李華筠能跑到11秒1。1980年12月的一次測試全隊17人僅王軍和替補門將哈維在13秒之外,12秒內4人,12秒6之內10人(高升12秒03,幾年後提高到11秒5,高升臥推100公斤、深蹲180公斤,俯臥式跳高1米86,12分鐘跑3674米的數據中國足球至今無人能望其項背)。遼寧隊1990年擊敗有三大巴西外援、5名日本國腳的尼桑隊亞俱杯奪冠,高豐文率有付玉斌、李華筠、高升等多名遼寧球員的國家隊1990年世界盃預選賽小組賽淘汰伊朗,“六強賽”“只差一步到羅馬”皆與苦練體能有直接關係。據多年後李應發親口講述,遼寧隊“十連冠”後期他沒繼續狠抓體能的原因,一是作為俱樂部比賽奪得亞俱杯已到頭了,二是國內一枝獨秀的遼寧隊遭遇獲勝後“待遇瓶頸”:寥寥無幾的獎金封頂,球員分房只有居住權、沒所有權,若轉會房子收回……導致球隊失去進步動力。

中國足球把體能當田徑練會引發一場“革命”嗎?

成功碎片三、70年代末北京隊國腳劉利福穿著膠鞋100米跑11秒多,說起如今某球員跑12秒多即被冠以“快馬”他不屑一顧,他說當年北京隊沈祥福等多人100米都能跑11秒多……劉利福1977年代表國足上海出戰美國“宇宙隊”打進1比1平的國足進球,並中場穿了貝利一個襠而受到球王讚揚。簡單說,那是一個心無旁騖,玩命練體能、基本功的年代(只是缺大賽經驗)。

若能有數據比較下這三個“碎片”時期與當下中國足球體能水平,肯定顯示的是一條逐年“每況愈下”的直線。若還能畫一個40年來中國足球體能數據與大賽成績的曲線圖,兩條線對應關係絕對屬亦步亦趨。

但為什麼自職業化以來,中國足球幾乎窮盡一切所謂的“改革”手段:主客場、自由轉會、“從娃娃抓起”、引進外援洋帥、“強力推進青訓體系”、外援洋帥不靈再引進世界名帥、世界級球星,“足球特長進高考、中考”,直至最後“歸化外國球員”,無一奏效後卻從沒人想到應從最基礎、最根本和最決定性的體能抓起、從把體能當田徑練起?

因為自從急功近利的中國足球決策者把所有“(獲勝)希望”和“(失敗)責任”全一股腦“推”給洋帥和外援,“一推六二五”落了個“甩手掌櫃的”真清閒後,他們也同時失去了對國家隊、中超、中甲球隊發現和糾正問題的話語權,即便他們意識到、準備好體能從田徑練起,裡皮、希丁克、卡納瓦羅……及其體能團隊也會當成耳旁風置之不理,而從國青、國少到整個青訓,從沒有過有詳細體能數據要求的《中國足球青少年訓練大綱》(我見到中國舉重協會祕書長錢光鑑主編的《中國舉重青少年訓練大綱》,其中有各年齡組跑跳投各項體能詳細達標標準)說明他們對體能從理論到實踐皆“一蒙六二五”,根本沒想法、沒要求。

而洋帥、外教因以下幾個原因近年來更把中國足球體能直接做成一鍋“半生不熟”的“夾生飯”。

誰是當今中超球隊時間最長的洋帥?——執教廣州富力四年的斯托伊科維奇。在一個洋帥執教中超(中甲)絕大多數不超過兩個賽季的年代,不得不也“急功近利”的洋帥當務之急乃指揮好比賽,維持好隊員的體能、避免受傷,他沒有耐心、沒時間、也沒必要去“提高”隊員體能。另一個原因是,歐美、非洲球員的優秀體能是天生的,加後天從小在學校和下課後“瘋跑”出來的,除C羅自覺“加班加點”練成“超人”,一般球員體能都沒問題,高水平球隊主教練皆無須為體能操心,更無須從ABC練起。連續把國青、國少帶進溝裡的前阿賈克斯青訓主管瑞克林克就是明證,他甚至認為“12分鐘跑”跑到2800米就很好了,結果那屆國青前所未有連輸3場,球員70分鐘後大面積抽筋、“單口喘”,但他離開中國後帶貝斯克塔斯連續土耳其杯奪冠。黃種人天生力量、速度差,學校體育課幾乎等於“零”,課餘全做作業了,青訓再沒好好練,幾乎“一窮二白”,瑞克林克對此一無所知、仍按歐洲規律行事,直接等於“找死”,而他至今都沒明白“是怎麼死的”。

包括裡皮、卡納瓦羅、貝尼特斯……在內的洋帥們只有一個窗口期——12月底到1月底——可集中雕琢、提高國足、中超、中甲隊員體能(11月中賽季結束,放假到12月中),但近年這一寶貴窗口期都被中超、中甲隊用於勞民傷財、扯蛋般的“海外拉練”了。我曾剖析過中超隊典型的“海外拉練”“扯蛋”過程:12月中集結,沒主教練、沒體能教練,先由本土教練率隊訓練10天左右(內容可以想象),月底赴歐洲與洋帥、體能教練匯合,三週時間打3場左右熱身賽(歐洲賽季中根本沒正經隊可約),刨去路上、倒時差、準備比賽、賽後恢復,時間支離破碎,再訓練場地、設施不完備,根本練不了什麼。一月底回國,二月初春節,放假一週,再集結就已是亞冠預選賽、小組賽,中超新賽季了。

賽季中每週一賽、有時還雙賽,只能恢復、保持體能。年復一年,國足、中超、中甲球員何時集中苦練、提高體能?

中小學體育課不練、課餘不練,青訓不練,洋帥也不練……中國球員從未“正經”練過體能?

所以貌似“傻大黑粗”的馮瀟霆、劉奕鳴、石柯被伊朗隊阿茲蒙一個強力衝擊即土崩瓦解、露出“軟如鼻涕膿如醬”本色,實屬必然。裡皮千萬別對他仨“懷恨在心”、“永不再用”,換別人很可能會更糟。

中國足球把體能當田徑練會引發一場“革命”嗎?

那中超該何時、如何苦練和提高體能?

建議中超、中甲、中乙球隊冬歇期取消海外拉練,用30—40天時間按當年李應發所率遼寧隊體能訓練的“十大田徑項目(或更多)” ,聘請田徑、力量教練在田徑場、健身房系統訓練一個月,設立增長指標、並至少在冬訓開始、中間、結束前測數據三次。

若中國球員真的從未“正式”練過體能,正規練“跑跳投”會有立竿見影、提高效果將非常明顯。當年中國舉重隊總教練黃強輝為中國青年男排練力量,一個冬訓某隊員彈跳增長了17釐米。1965年冬訓,黃強輝還曾為年維泗所率戚務生、徐根寶、高豐文……那支國足練過力量,多年後年指導仍大嘆“受益匪淺”。那支平均年齡23歲的國足1966年金邊“亞洲新興力量運動會”與剛世界盃上淘汰意大利進8強的朝鮮隊戰至難解難分,雖0比1告負,但場面絲毫不落下風,朝鮮隊最後多人抽筋,國足只一人抽筋。2004年雅典奧運會前,中國舉重協會祕書長錢光鑑為女子摔跤75公斤級王旭惡補力量,她腿部力量增長了100多公斤,帶沙袋爬繩,上肢力量突飛猛進,奧運會力克各路強手一舉奪冠。

“跑跳投”多項體能訓練、及記錄數據的優勢和意義還在於,各項目間增長會互相促進、不斷引發連鎖效應。如力量可遠射、可對抗,速度可爭取時間,力量和速度的增長,必然帶來彈跳的提高,三者共同提高能在場上爭取到更多時間和更大空間來從容佈防、射門、頭球……。70年代廣東足球名宿、後出任過廣東省體委主任的董良田曾對我親口講過個“0.1秒的故事”:董良田曾短期抓過廣東跳水隊,老高中生董良田以自由落體加速度每秒9.8米的道理啟發隊員練力量、彈跳,若增加的彈跳能讓你空中多停留0.1秒,就有近1米的垂直空間去完成、完善動作……那些年廣東跳水成績斐然。

由此亦不難想象,若一支(成年)足球隊10名場上隊員的力量、速度、彈跳平均增長10公斤、0.5秒、5釐米會是個什麼結果?兩年、三年連續增長又會如何?已如“草上飛”般的韋世豪(現更多是天賦)、王剛100米速度再快0.5秒,中國隊12分鐘跑平均成績提高到3500米(不過是三級運動員水平)又會是如何一番景象?

——至少亞少賽、亞青賽、奧運會、世界盃預選賽出線沒商量?

別說此乃“吹牛×”、異想天開、做白日夢,一個數字化的時代,體能數據是實打實的,而若能分成15個田徑指標的體能數據全面增長之深遠意義,絕對是無論如何估量都不過分、都不是“吹牛”。

“比賽是訓練的鏡子”是個永不過時的真理,它適合任何項目。

不信你看看40歲的“亞洲驅逐艦”帕奎奧是如何備戰7月20日對瑟曼的拳王爭霸賽的:早晨5公里跑,上午1000個仰臥起坐,下午與不同陪練對打30——40回合(比賽最多12個回合),快速擊打吊球、打沙袋、跳繩……再仰臥起坐1000個。每逢大賽,帕奎奧都每天這麼練近兩個月。如今,已40歲的帕奎奧唯一不同的是苦練一週會休息一天。

這個故事與足球、田徑無關,針對性不強?那就最後再講一個業餘踢球的田徑高手“制服”職業球員的。

中國明星足球隊對陣香港明星隊,“亞洲飛人”、三級跳17米34亞洲紀錄創造者鄒振先防守香港前職業球員尹志強,尹志強(米雪丈夫)曾參加過香港隊1985年“5.19”世界盃預選賽工體2比1淘汰中國隊一役,速度、彈跳、力量一流的鄒振先上半場將尹志強防的寸步難行,打前鋒的尹志強無奈下半場改打了後衛……

中國足球把體能當田徑練會引發一場“革命”嗎?

此故事不是白講的。據透露,鄒振先已被新聘為國家體育總局足球田徑青少年混合基地督導。

把中國足球體能當成田徑來練是中國足球“最後的希望”,它還很可能是除高考、中考改革解放體育、足球“生產力”外的一場“足球革命”,它將像一場暴風驟雨般一掃中國足球軟、懶、散的“娘娘腔”,為中國足球及其它諸多項目注入無限活力和陽剛之氣,而本文和鄒振先給中國足球練體能不約而同的巧合很可能並非偶然,而是一場轟轟烈烈“足球革命”“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序幕。

讓更多人張開雙臂迎接這場革命的到來吧!

末了還要說一句,本帖留言區虛位以待千軍萬馬只“草和泥織成的馬狀物”的到來,真理不辨不明,言者無罪,儘管放馬過來。

中國足球把體能當田徑練會引發一場“革命”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