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
"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50年代,天津陸續建成了中山門、王串場、西南樓、佟樓、吳家窯、丁字沽、唐家口共七大片工人新村,解決了數十萬工人及家屬的住房困難。在當時那種經濟條件下,為這麼多工人解決住房困難,在全國城市中並不多見。

關於王串場這個名字的來由,傳說是當初一個叫王串子的人,在自家農田邊開闢出一個打穀場,時間長了叫成了“王串場”。天津人有個習慣,城外的開窪野地,以方位冠名,所以有了延續至今的南開、西開,王串場地區,又叫“東開”。

八國聯軍入侵天津時,武衛前軍聶士成曾在王串場駐防。當時這一帶除了高粱地、大開窪就是亂葬崗子,還有大大小小的水坑,到處長著半人高的野草。亂屍崗子裡的野狗紅著眼睛,吐著舌頭到處亂跑,見著人就追著咬。

"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50年代,天津陸續建成了中山門、王串場、西南樓、佟樓、吳家窯、丁字沽、唐家口共七大片工人新村,解決了數十萬工人及家屬的住房困難。在當時那種經濟條件下,為這麼多工人解決住房困難,在全國城市中並不多見。

關於王串場這個名字的來由,傳說是當初一個叫王串子的人,在自家農田邊開闢出一個打穀場,時間長了叫成了“王串場”。天津人有個習慣,城外的開窪野地,以方位冠名,所以有了延續至今的南開、西開,王串場地區,又叫“東開”。

八國聯軍入侵天津時,武衛前軍聶士成曾在王串場駐防。當時這一帶除了高粱地、大開窪就是亂葬崗子,還有大大小小的水坑,到處長著半人高的野草。亂屍崗子裡的野狗紅著眼睛,吐著舌頭到處亂跑,見著人就追著咬。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錦衣衛橋

最早在建設工人新村之前,王串場有一處鐵路職工宿舍,原來是日本鐵路職工家屬宿舍,一共三十多間房子。日本投降後,院牆和門窗都被拆光了。因為房少人多,一間房子被人們用碎磚頭隔開後住四、五家,每一家住的地方也就三四平米,夏天屋裡是成群的蒼蠅蚊子,到了冬天大開窪的西北風可著勁兒往屋裡灌。房子少窗沒門,只能用草袋子和麻袋片掛在門窗上擋風。宿舍前面是一片高粱地,後面是一片墳地,經常發生搶劫案件。

這附近有一條金鐘河。這條河從金鋼橋口起,往北經過小關大街、錦衣衛橋、王串場、廢城防河,進入天津縣。名義上是河,實際是汙水溝。兩岸的工廠和住戶的髒水、廢水,由下水道管子和水簸箕,不斷地流到河裡。水流不動,就窩在那裡,成了一彎彎黑色的死水,裡面扔著死貓、死狗。夏季太陽一晒,汙水中散發著燻人的臭氣,生出好多蚊子、綠豆蠅和蛆蟲。

在修建王串場工人新村之前,金鐘河市區一段(從金鋼橋口到廢城防河)被用土填平,修建下水道、抽水房、防潮閘門,排洩原來流到金鐘河裡的髒水、廢水和雨水。原來河的位置,改成了馬路。

"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50年代,天津陸續建成了中山門、王串場、西南樓、佟樓、吳家窯、丁字沽、唐家口共七大片工人新村,解決了數十萬工人及家屬的住房困難。在當時那種經濟條件下,為這麼多工人解決住房困難,在全國城市中並不多見。

關於王串場這個名字的來由,傳說是當初一個叫王串子的人,在自家農田邊開闢出一個打穀場,時間長了叫成了“王串場”。天津人有個習慣,城外的開窪野地,以方位冠名,所以有了延續至今的南開、西開,王串場地區,又叫“東開”。

八國聯軍入侵天津時,武衛前軍聶士成曾在王串場駐防。當時這一帶除了高粱地、大開窪就是亂葬崗子,還有大大小小的水坑,到處長著半人高的野草。亂屍崗子裡的野狗紅著眼睛,吐著舌頭到處亂跑,見著人就追著咬。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錦衣衛橋

最早在建設工人新村之前,王串場有一處鐵路職工宿舍,原來是日本鐵路職工家屬宿舍,一共三十多間房子。日本投降後,院牆和門窗都被拆光了。因為房少人多,一間房子被人們用碎磚頭隔開後住四、五家,每一家住的地方也就三四平米,夏天屋裡是成群的蒼蠅蚊子,到了冬天大開窪的西北風可著勁兒往屋裡灌。房子少窗沒門,只能用草袋子和麻袋片掛在門窗上擋風。宿舍前面是一片高粱地,後面是一片墳地,經常發生搶劫案件。

這附近有一條金鐘河。這條河從金鋼橋口起,往北經過小關大街、錦衣衛橋、王串場、廢城防河,進入天津縣。名義上是河,實際是汙水溝。兩岸的工廠和住戶的髒水、廢水,由下水道管子和水簸箕,不斷地流到河裡。水流不動,就窩在那裡,成了一彎彎黑色的死水,裡面扔著死貓、死狗。夏季太陽一晒,汙水中散發著燻人的臭氣,生出好多蚊子、綠豆蠅和蛆蟲。

在修建王串場工人新村之前,金鐘河市區一段(從金鋼橋口到廢城防河)被用土填平,修建下水道、抽水房、防潮閘門,排洩原來流到金鐘河裡的髒水、廢水和雨水。原來河的位置,改成了馬路。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王串場工人新村

為建設工人新村,天津市長黃敬邀請二十多位老工人和勞動模範座談,談到住房現狀以及如何解決住房問題,建設什麼標準的住房最合適。黃敬市長就一平方米造價多少錢最合算,什麼材料最適用,建成能住多少年,建造面積能解決多少戶工人住房困難,工、料、錢款的來源和出處等問題,和工人們商討。又徵求了幹部和工程技術人員的意見。

王串場工人新村共建房屋萬餘間,其中有三千餘間由鐵路局、電工二廠兩單位自行施工,其餘房屋由建房單位——搬運公司、運輸公司、郵政局、電業局、橡膠配件廠、天津紡織機械廠等委託天津建築公司代辦。

1952年6月,王串場工人新村正式開工。開工典禮時,黃敬市長來到工地,向大家介紹他去北京向毛主席彙報天津要為工人蓋房的情況。毛主席讓他轉告工人同志們說,將來生產發展了,還要蓋樓房。全場一片歡騰,黃敬同志等持杴破土刨槽。

"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50年代,天津陸續建成了中山門、王串場、西南樓、佟樓、吳家窯、丁字沽、唐家口共七大片工人新村,解決了數十萬工人及家屬的住房困難。在當時那種經濟條件下,為這麼多工人解決住房困難,在全國城市中並不多見。

關於王串場這個名字的來由,傳說是當初一個叫王串子的人,在自家農田邊開闢出一個打穀場,時間長了叫成了“王串場”。天津人有個習慣,城外的開窪野地,以方位冠名,所以有了延續至今的南開、西開,王串場地區,又叫“東開”。

八國聯軍入侵天津時,武衛前軍聶士成曾在王串場駐防。當時這一帶除了高粱地、大開窪就是亂葬崗子,還有大大小小的水坑,到處長著半人高的野草。亂屍崗子裡的野狗紅著眼睛,吐著舌頭到處亂跑,見著人就追著咬。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錦衣衛橋

最早在建設工人新村之前,王串場有一處鐵路職工宿舍,原來是日本鐵路職工家屬宿舍,一共三十多間房子。日本投降後,院牆和門窗都被拆光了。因為房少人多,一間房子被人們用碎磚頭隔開後住四、五家,每一家住的地方也就三四平米,夏天屋裡是成群的蒼蠅蚊子,到了冬天大開窪的西北風可著勁兒往屋裡灌。房子少窗沒門,只能用草袋子和麻袋片掛在門窗上擋風。宿舍前面是一片高粱地,後面是一片墳地,經常發生搶劫案件。

這附近有一條金鐘河。這條河從金鋼橋口起,往北經過小關大街、錦衣衛橋、王串場、廢城防河,進入天津縣。名義上是河,實際是汙水溝。兩岸的工廠和住戶的髒水、廢水,由下水道管子和水簸箕,不斷地流到河裡。水流不動,就窩在那裡,成了一彎彎黑色的死水,裡面扔著死貓、死狗。夏季太陽一晒,汙水中散發著燻人的臭氣,生出好多蚊子、綠豆蠅和蛆蟲。

在修建王串場工人新村之前,金鐘河市區一段(從金鋼橋口到廢城防河)被用土填平,修建下水道、抽水房、防潮閘門,排洩原來流到金鐘河裡的髒水、廢水和雨水。原來河的位置,改成了馬路。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王串場工人新村

為建設工人新村,天津市長黃敬邀請二十多位老工人和勞動模範座談,談到住房現狀以及如何解決住房問題,建設什麼標準的住房最合適。黃敬市長就一平方米造價多少錢最合算,什麼材料最適用,建成能住多少年,建造面積能解決多少戶工人住房困難,工、料、錢款的來源和出處等問題,和工人們商討。又徵求了幹部和工程技術人員的意見。

王串場工人新村共建房屋萬餘間,其中有三千餘間由鐵路局、電工二廠兩單位自行施工,其餘房屋由建房單位——搬運公司、運輸公司、郵政局、電業局、橡膠配件廠、天津紡織機械廠等委託天津建築公司代辦。

1952年6月,王串場工人新村正式開工。開工典禮時,黃敬市長來到工地,向大家介紹他去北京向毛主席彙報天津要為工人蓋房的情況。毛主席讓他轉告工人同志們說,將來生產發展了,還要蓋樓房。全場一片歡騰,黃敬同志等持杴破土刨槽。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王串場工人新村

在施工過程中,當時的先進工作者瓦工傅鴻賓,領著工人推廣循環砌磚法;學習東北“謝萬福木工流水作業法”的張世忠小組,也使用了他們所創造的新工具,推行流水作業法;相關建房單位的職工和家屬紛紛組織起來,參加義務勞動,提高了建設速度。修建鐵路職工宿舍時,鐵道部滕代遠部長親自到王串場,視察宿舍的修建情況。

王串場工人新村建成後,住進了成千上萬戶職工家屬。這裡除了平房,還有部分三層、五層磚木結構的“筒子樓”,走廊兩邊每家一間房,每層樓有一個公共的廚房、盥洗池和衛生間。環繞住宅區,是新修建的平坦光潔的柏油馬路。路旁栽種著整齊的楊柳。因為這裡當時屬於郊外,樹木繁茂,空氣分外新鮮。新建了百貨商店、醫院、公共汽車站、郵電局、劇場、圖書館、大食堂、大合社、菜市場、露天電影院和十幾所中小學校。初建時,工人新村領先全國。

王串場從南到北,分別是真理道、正義道、幸福道、富強道、增產道、革新道;自西向東,分別是一號路、二號路……一直到七號路。七號路又被稱為紅星路。道和路把新村分成若干方塊,每個方塊叫一個“段”,一共三十一個段。段內有若干列平房,一溜幾間至十幾間蓋,每列叫一排。

"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50年代,天津陸續建成了中山門、王串場、西南樓、佟樓、吳家窯、丁字沽、唐家口共七大片工人新村,解決了數十萬工人及家屬的住房困難。在當時那種經濟條件下,為這麼多工人解決住房困難,在全國城市中並不多見。

關於王串場這個名字的來由,傳說是當初一個叫王串子的人,在自家農田邊開闢出一個打穀場,時間長了叫成了“王串場”。天津人有個習慣,城外的開窪野地,以方位冠名,所以有了延續至今的南開、西開,王串場地區,又叫“東開”。

八國聯軍入侵天津時,武衛前軍聶士成曾在王串場駐防。當時這一帶除了高粱地、大開窪就是亂葬崗子,還有大大小小的水坑,到處長著半人高的野草。亂屍崗子裡的野狗紅著眼睛,吐著舌頭到處亂跑,見著人就追著咬。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錦衣衛橋

最早在建設工人新村之前,王串場有一處鐵路職工宿舍,原來是日本鐵路職工家屬宿舍,一共三十多間房子。日本投降後,院牆和門窗都被拆光了。因為房少人多,一間房子被人們用碎磚頭隔開後住四、五家,每一家住的地方也就三四平米,夏天屋裡是成群的蒼蠅蚊子,到了冬天大開窪的西北風可著勁兒往屋裡灌。房子少窗沒門,只能用草袋子和麻袋片掛在門窗上擋風。宿舍前面是一片高粱地,後面是一片墳地,經常發生搶劫案件。

這附近有一條金鐘河。這條河從金鋼橋口起,往北經過小關大街、錦衣衛橋、王串場、廢城防河,進入天津縣。名義上是河,實際是汙水溝。兩岸的工廠和住戶的髒水、廢水,由下水道管子和水簸箕,不斷地流到河裡。水流不動,就窩在那裡,成了一彎彎黑色的死水,裡面扔著死貓、死狗。夏季太陽一晒,汙水中散發著燻人的臭氣,生出好多蚊子、綠豆蠅和蛆蟲。

在修建王串場工人新村之前,金鐘河市區一段(從金鋼橋口到廢城防河)被用土填平,修建下水道、抽水房、防潮閘門,排洩原來流到金鐘河裡的髒水、廢水和雨水。原來河的位置,改成了馬路。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王串場工人新村

為建設工人新村,天津市長黃敬邀請二十多位老工人和勞動模範座談,談到住房現狀以及如何解決住房問題,建設什麼標準的住房最合適。黃敬市長就一平方米造價多少錢最合算,什麼材料最適用,建成能住多少年,建造面積能解決多少戶工人住房困難,工、料、錢款的來源和出處等問題,和工人們商討。又徵求了幹部和工程技術人員的意見。

王串場工人新村共建房屋萬餘間,其中有三千餘間由鐵路局、電工二廠兩單位自行施工,其餘房屋由建房單位——搬運公司、運輸公司、郵政局、電業局、橡膠配件廠、天津紡織機械廠等委託天津建築公司代辦。

1952年6月,王串場工人新村正式開工。開工典禮時,黃敬市長來到工地,向大家介紹他去北京向毛主席彙報天津要為工人蓋房的情況。毛主席讓他轉告工人同志們說,將來生產發展了,還要蓋樓房。全場一片歡騰,黃敬同志等持杴破土刨槽。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王串場工人新村

在施工過程中,當時的先進工作者瓦工傅鴻賓,領著工人推廣循環砌磚法;學習東北“謝萬福木工流水作業法”的張世忠小組,也使用了他們所創造的新工具,推行流水作業法;相關建房單位的職工和家屬紛紛組織起來,參加義務勞動,提高了建設速度。修建鐵路職工宿舍時,鐵道部滕代遠部長親自到王串場,視察宿舍的修建情況。

王串場工人新村建成後,住進了成千上萬戶職工家屬。這裡除了平房,還有部分三層、五層磚木結構的“筒子樓”,走廊兩邊每家一間房,每層樓有一個公共的廚房、盥洗池和衛生間。環繞住宅區,是新修建的平坦光潔的柏油馬路。路旁栽種著整齊的楊柳。因為這裡當時屬於郊外,樹木繁茂,空氣分外新鮮。新建了百貨商店、醫院、公共汽車站、郵電局、劇場、圖書館、大食堂、大合社、菜市場、露天電影院和十幾所中小學校。初建時,工人新村領先全國。

王串場從南到北,分別是真理道、正義道、幸福道、富強道、增產道、革新道;自西向東,分別是一號路、二號路……一直到七號路。七號路又被稱為紅星路。道和路把新村分成若干方塊,每個方塊叫一個“段”,一共三十一個段。段內有若干列平房,一溜幾間至十幾間蓋,每列叫一排。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50年代,天津陸續建成了中山門、王串場、西南樓、佟樓、吳家窯、丁字沽、唐家口共七大片工人新村,解決了數十萬工人及家屬的住房困難。在當時那種經濟條件下,為這麼多工人解決住房困難,在全國城市中並不多見。

關於王串場這個名字的來由,傳說是當初一個叫王串子的人,在自家農田邊開闢出一個打穀場,時間長了叫成了“王串場”。天津人有個習慣,城外的開窪野地,以方位冠名,所以有了延續至今的南開、西開,王串場地區,又叫“東開”。

八國聯軍入侵天津時,武衛前軍聶士成曾在王串場駐防。當時這一帶除了高粱地、大開窪就是亂葬崗子,還有大大小小的水坑,到處長著半人高的野草。亂屍崗子裡的野狗紅著眼睛,吐著舌頭到處亂跑,見著人就追著咬。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錦衣衛橋

最早在建設工人新村之前,王串場有一處鐵路職工宿舍,原來是日本鐵路職工家屬宿舍,一共三十多間房子。日本投降後,院牆和門窗都被拆光了。因為房少人多,一間房子被人們用碎磚頭隔開後住四、五家,每一家住的地方也就三四平米,夏天屋裡是成群的蒼蠅蚊子,到了冬天大開窪的西北風可著勁兒往屋裡灌。房子少窗沒門,只能用草袋子和麻袋片掛在門窗上擋風。宿舍前面是一片高粱地,後面是一片墳地,經常發生搶劫案件。

這附近有一條金鐘河。這條河從金鋼橋口起,往北經過小關大街、錦衣衛橋、王串場、廢城防河,進入天津縣。名義上是河,實際是汙水溝。兩岸的工廠和住戶的髒水、廢水,由下水道管子和水簸箕,不斷地流到河裡。水流不動,就窩在那裡,成了一彎彎黑色的死水,裡面扔著死貓、死狗。夏季太陽一晒,汙水中散發著燻人的臭氣,生出好多蚊子、綠豆蠅和蛆蟲。

在修建王串場工人新村之前,金鐘河市區一段(從金鋼橋口到廢城防河)被用土填平,修建下水道、抽水房、防潮閘門,排洩原來流到金鐘河裡的髒水、廢水和雨水。原來河的位置,改成了馬路。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王串場工人新村

為建設工人新村,天津市長黃敬邀請二十多位老工人和勞動模範座談,談到住房現狀以及如何解決住房問題,建設什麼標準的住房最合適。黃敬市長就一平方米造價多少錢最合算,什麼材料最適用,建成能住多少年,建造面積能解決多少戶工人住房困難,工、料、錢款的來源和出處等問題,和工人們商討。又徵求了幹部和工程技術人員的意見。

王串場工人新村共建房屋萬餘間,其中有三千餘間由鐵路局、電工二廠兩單位自行施工,其餘房屋由建房單位——搬運公司、運輸公司、郵政局、電業局、橡膠配件廠、天津紡織機械廠等委託天津建築公司代辦。

1952年6月,王串場工人新村正式開工。開工典禮時,黃敬市長來到工地,向大家介紹他去北京向毛主席彙報天津要為工人蓋房的情況。毛主席讓他轉告工人同志們說,將來生產發展了,還要蓋樓房。全場一片歡騰,黃敬同志等持杴破土刨槽。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王串場工人新村

在施工過程中,當時的先進工作者瓦工傅鴻賓,領著工人推廣循環砌磚法;學習東北“謝萬福木工流水作業法”的張世忠小組,也使用了他們所創造的新工具,推行流水作業法;相關建房單位的職工和家屬紛紛組織起來,參加義務勞動,提高了建設速度。修建鐵路職工宿舍時,鐵道部滕代遠部長親自到王串場,視察宿舍的修建情況。

王串場工人新村建成後,住進了成千上萬戶職工家屬。這裡除了平房,還有部分三層、五層磚木結構的“筒子樓”,走廊兩邊每家一間房,每層樓有一個公共的廚房、盥洗池和衛生間。環繞住宅區,是新修建的平坦光潔的柏油馬路。路旁栽種著整齊的楊柳。因為這裡當時屬於郊外,樹木繁茂,空氣分外新鮮。新建了百貨商店、醫院、公共汽車站、郵電局、劇場、圖書館、大食堂、大合社、菜市場、露天電影院和十幾所中小學校。初建時,工人新村領先全國。

王串場從南到北,分別是真理道、正義道、幸福道、富強道、增產道、革新道;自西向東,分別是一號路、二號路……一直到七號路。七號路又被稱為紅星路。道和路把新村分成若干方塊,每個方塊叫一個“段”,一共三十一個段。段內有若干列平房,一溜幾間至十幾間蓋,每列叫一排。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王串場工人新村

王串場工人新村建成後,附近仍有很多農田、水坑。男孩夏天在坑邊抄老赫,膽大的下去游泳,冬天在坑上滑冰。真理道邊上的水坑,還有一個冰窖,冬天取冰,夏天出售天然冰。

80年代到90年代,王串場工人新村的危舊平房大部分拆遷改建成樓房,形成公共設施齊全、綠地公園秀麗的街坊式住宅建築群。隨著新住宅的建設,這一片區人口逐漸增加到12萬,仍是天津人口最密集的區域,飲食、副食、生活服務網點也達到了一百多個。

平房小院,門口壘著小煤池子,牆上貼著煤餅子,院內停著二八自行車,牆角堆著大白菜,坑窪不平的地面常有積水,院子中間一張小桌子,是街坊鄰里聊天下棋的地方……老工人新村的生活場景,如今只能去記憶裡尋找,作為一段歷史,它與五大道的小洋樓、八大里的幹部宿舍、老城裡以及老城區的平房衚衕,共同構建起了天津人的集體記憶。(文:何玉新,部分圖片:劉長福)

"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50年代,天津陸續建成了中山門、王串場、西南樓、佟樓、吳家窯、丁字沽、唐家口共七大片工人新村,解決了數十萬工人及家屬的住房困難。在當時那種經濟條件下,為這麼多工人解決住房困難,在全國城市中並不多見。

關於王串場這個名字的來由,傳說是當初一個叫王串子的人,在自家農田邊開闢出一個打穀場,時間長了叫成了“王串場”。天津人有個習慣,城外的開窪野地,以方位冠名,所以有了延續至今的南開、西開,王串場地區,又叫“東開”。

八國聯軍入侵天津時,武衛前軍聶士成曾在王串場駐防。當時這一帶除了高粱地、大開窪就是亂葬崗子,還有大大小小的水坑,到處長著半人高的野草。亂屍崗子裡的野狗紅著眼睛,吐著舌頭到處亂跑,見著人就追著咬。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錦衣衛橋

最早在建設工人新村之前,王串場有一處鐵路職工宿舍,原來是日本鐵路職工家屬宿舍,一共三十多間房子。日本投降後,院牆和門窗都被拆光了。因為房少人多,一間房子被人們用碎磚頭隔開後住四、五家,每一家住的地方也就三四平米,夏天屋裡是成群的蒼蠅蚊子,到了冬天大開窪的西北風可著勁兒往屋裡灌。房子少窗沒門,只能用草袋子和麻袋片掛在門窗上擋風。宿舍前面是一片高粱地,後面是一片墳地,經常發生搶劫案件。

這附近有一條金鐘河。這條河從金鋼橋口起,往北經過小關大街、錦衣衛橋、王串場、廢城防河,進入天津縣。名義上是河,實際是汙水溝。兩岸的工廠和住戶的髒水、廢水,由下水道管子和水簸箕,不斷地流到河裡。水流不動,就窩在那裡,成了一彎彎黑色的死水,裡面扔著死貓、死狗。夏季太陽一晒,汙水中散發著燻人的臭氣,生出好多蚊子、綠豆蠅和蛆蟲。

在修建王串場工人新村之前,金鐘河市區一段(從金鋼橋口到廢城防河)被用土填平,修建下水道、抽水房、防潮閘門,排洩原來流到金鐘河裡的髒水、廢水和雨水。原來河的位置,改成了馬路。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王串場工人新村

為建設工人新村,天津市長黃敬邀請二十多位老工人和勞動模範座談,談到住房現狀以及如何解決住房問題,建設什麼標準的住房最合適。黃敬市長就一平方米造價多少錢最合算,什麼材料最適用,建成能住多少年,建造面積能解決多少戶工人住房困難,工、料、錢款的來源和出處等問題,和工人們商討。又徵求了幹部和工程技術人員的意見。

王串場工人新村共建房屋萬餘間,其中有三千餘間由鐵路局、電工二廠兩單位自行施工,其餘房屋由建房單位——搬運公司、運輸公司、郵政局、電業局、橡膠配件廠、天津紡織機械廠等委託天津建築公司代辦。

1952年6月,王串場工人新村正式開工。開工典禮時,黃敬市長來到工地,向大家介紹他去北京向毛主席彙報天津要為工人蓋房的情況。毛主席讓他轉告工人同志們說,將來生產發展了,還要蓋樓房。全場一片歡騰,黃敬同志等持杴破土刨槽。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王串場工人新村

在施工過程中,當時的先進工作者瓦工傅鴻賓,領著工人推廣循環砌磚法;學習東北“謝萬福木工流水作業法”的張世忠小組,也使用了他們所創造的新工具,推行流水作業法;相關建房單位的職工和家屬紛紛組織起來,參加義務勞動,提高了建設速度。修建鐵路職工宿舍時,鐵道部滕代遠部長親自到王串場,視察宿舍的修建情況。

王串場工人新村建成後,住進了成千上萬戶職工家屬。這裡除了平房,還有部分三層、五層磚木結構的“筒子樓”,走廊兩邊每家一間房,每層樓有一個公共的廚房、盥洗池和衛生間。環繞住宅區,是新修建的平坦光潔的柏油馬路。路旁栽種著整齊的楊柳。因為這裡當時屬於郊外,樹木繁茂,空氣分外新鮮。新建了百貨商店、醫院、公共汽車站、郵電局、劇場、圖書館、大食堂、大合社、菜市場、露天電影院和十幾所中小學校。初建時,工人新村領先全國。

王串場從南到北,分別是真理道、正義道、幸福道、富強道、增產道、革新道;自西向東,分別是一號路、二號路……一直到七號路。七號路又被稱為紅星路。道和路把新村分成若干方塊,每個方塊叫一個“段”,一共三十一個段。段內有若干列平房,一溜幾間至十幾間蓋,每列叫一排。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王串場工人新村

王串場工人新村建成後,附近仍有很多農田、水坑。男孩夏天在坑邊抄老赫,膽大的下去游泳,冬天在坑上滑冰。真理道邊上的水坑,還有一個冰窖,冬天取冰,夏天出售天然冰。

80年代到90年代,王串場工人新村的危舊平房大部分拆遷改建成樓房,形成公共設施齊全、綠地公園秀麗的街坊式住宅建築群。隨著新住宅的建設,這一片區人口逐漸增加到12萬,仍是天津人口最密集的區域,飲食、副食、生活服務網點也達到了一百多個。

平房小院,門口壘著小煤池子,牆上貼著煤餅子,院內停著二八自行車,牆角堆著大白菜,坑窪不平的地面常有積水,院子中間一張小桌子,是街坊鄰里聊天下棋的地方……老工人新村的生活場景,如今只能去記憶裡尋找,作為一段歷史,它與五大道的小洋樓、八大里的幹部宿舍、老城裡以及老城區的平房衚衕,共同構建起了天津人的集體記憶。(文:何玉新,部分圖片:劉長福)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50年代,天津陸續建成了中山門、王串場、西南樓、佟樓、吳家窯、丁字沽、唐家口共七大片工人新村,解決了數十萬工人及家屬的住房困難。在當時那種經濟條件下,為這麼多工人解決住房困難,在全國城市中並不多見。

關於王串場這個名字的來由,傳說是當初一個叫王串子的人,在自家農田邊開闢出一個打穀場,時間長了叫成了“王串場”。天津人有個習慣,城外的開窪野地,以方位冠名,所以有了延續至今的南開、西開,王串場地區,又叫“東開”。

八國聯軍入侵天津時,武衛前軍聶士成曾在王串場駐防。當時這一帶除了高粱地、大開窪就是亂葬崗子,還有大大小小的水坑,到處長著半人高的野草。亂屍崗子裡的野狗紅著眼睛,吐著舌頭到處亂跑,見著人就追著咬。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錦衣衛橋

最早在建設工人新村之前,王串場有一處鐵路職工宿舍,原來是日本鐵路職工家屬宿舍,一共三十多間房子。日本投降後,院牆和門窗都被拆光了。因為房少人多,一間房子被人們用碎磚頭隔開後住四、五家,每一家住的地方也就三四平米,夏天屋裡是成群的蒼蠅蚊子,到了冬天大開窪的西北風可著勁兒往屋裡灌。房子少窗沒門,只能用草袋子和麻袋片掛在門窗上擋風。宿舍前面是一片高粱地,後面是一片墳地,經常發生搶劫案件。

這附近有一條金鐘河。這條河從金鋼橋口起,往北經過小關大街、錦衣衛橋、王串場、廢城防河,進入天津縣。名義上是河,實際是汙水溝。兩岸的工廠和住戶的髒水、廢水,由下水道管子和水簸箕,不斷地流到河裡。水流不動,就窩在那裡,成了一彎彎黑色的死水,裡面扔著死貓、死狗。夏季太陽一晒,汙水中散發著燻人的臭氣,生出好多蚊子、綠豆蠅和蛆蟲。

在修建王串場工人新村之前,金鐘河市區一段(從金鋼橋口到廢城防河)被用土填平,修建下水道、抽水房、防潮閘門,排洩原來流到金鐘河裡的髒水、廢水和雨水。原來河的位置,改成了馬路。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王串場工人新村

為建設工人新村,天津市長黃敬邀請二十多位老工人和勞動模範座談,談到住房現狀以及如何解決住房問題,建設什麼標準的住房最合適。黃敬市長就一平方米造價多少錢最合算,什麼材料最適用,建成能住多少年,建造面積能解決多少戶工人住房困難,工、料、錢款的來源和出處等問題,和工人們商討。又徵求了幹部和工程技術人員的意見。

王串場工人新村共建房屋萬餘間,其中有三千餘間由鐵路局、電工二廠兩單位自行施工,其餘房屋由建房單位——搬運公司、運輸公司、郵政局、電業局、橡膠配件廠、天津紡織機械廠等委託天津建築公司代辦。

1952年6月,王串場工人新村正式開工。開工典禮時,黃敬市長來到工地,向大家介紹他去北京向毛主席彙報天津要為工人蓋房的情況。毛主席讓他轉告工人同志們說,將來生產發展了,還要蓋樓房。全場一片歡騰,黃敬同志等持杴破土刨槽。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王串場工人新村

在施工過程中,當時的先進工作者瓦工傅鴻賓,領著工人推廣循環砌磚法;學習東北“謝萬福木工流水作業法”的張世忠小組,也使用了他們所創造的新工具,推行流水作業法;相關建房單位的職工和家屬紛紛組織起來,參加義務勞動,提高了建設速度。修建鐵路職工宿舍時,鐵道部滕代遠部長親自到王串場,視察宿舍的修建情況。

王串場工人新村建成後,住進了成千上萬戶職工家屬。這裡除了平房,還有部分三層、五層磚木結構的“筒子樓”,走廊兩邊每家一間房,每層樓有一個公共的廚房、盥洗池和衛生間。環繞住宅區,是新修建的平坦光潔的柏油馬路。路旁栽種著整齊的楊柳。因為這裡當時屬於郊外,樹木繁茂,空氣分外新鮮。新建了百貨商店、醫院、公共汽車站、郵電局、劇場、圖書館、大食堂、大合社、菜市場、露天電影院和十幾所中小學校。初建時,工人新村領先全國。

王串場從南到北,分別是真理道、正義道、幸福道、富強道、增產道、革新道;自西向東,分別是一號路、二號路……一直到七號路。七號路又被稱為紅星路。道和路把新村分成若干方塊,每個方塊叫一個“段”,一共三十一個段。段內有若干列平房,一溜幾間至十幾間蓋,每列叫一排。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王串場工人新村

王串場工人新村建成後,附近仍有很多農田、水坑。男孩夏天在坑邊抄老赫,膽大的下去游泳,冬天在坑上滑冰。真理道邊上的水坑,還有一個冰窖,冬天取冰,夏天出售天然冰。

80年代到90年代,王串場工人新村的危舊平房大部分拆遷改建成樓房,形成公共設施齊全、綠地公園秀麗的街坊式住宅建築群。隨著新住宅的建設,這一片區人口逐漸增加到12萬,仍是天津人口最密集的區域,飲食、副食、生活服務網點也達到了一百多個。

平房小院,門口壘著小煤池子,牆上貼著煤餅子,院內停著二八自行車,牆角堆著大白菜,坑窪不平的地面常有積水,院子中間一張小桌子,是街坊鄰里聊天下棋的地方……老工人新村的生活場景,如今只能去記憶裡尋找,作為一段歷史,它與五大道的小洋樓、八大里的幹部宿舍、老城裡以及老城區的平房衚衕,共同構建起了天津人的集體記憶。(文:何玉新,部分圖片:劉長福)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王串場前世今生,曾是高粱地、大開窪,工人新村初建時全國一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