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攔手門武術,首批非遺,中國武術中的上乘功夫

天津 武術 河南 文化 大興 散打 明朝 海河 北京民俗 2019-07-12

天津是一個有性格的城市,明朝因漕運建城而興,也曾因八國聯軍侵佔而低迷,但是天津這個城市因為堅韌的性格、不屈不撓的精神再次在新的時代中重新站起來了,如今的天津是一個人口超過千萬的綜合性大都市,北方經濟中心,更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

天津攔手門武術,首批非遺,中國武術中的上乘功夫

天津東臨渤海灣,北靠燕山腳,海河貫穿全城,天津獨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天津衛獨特的精神面貌,同樣也孕育了獨特技術風格和文化特徵攔手門武術。

天津攔手門武術,首批非遺,中國武術中的上乘功夫

攔手門是李金剛在明末清初時候創立的傳統武術流派,其武術風格特點可以概括為“練養相兼、行氣催力、剛柔相濟、內外合一、以攻代守、上下互動。”對於李金剛創立攔手門有幾種說法,其中之一是李金剛融合了攔路拳和練手拳兩種武術進而創立了攔手門武術。

天津攔手門武術,首批非遺,中國武術中的上乘功夫

據說明末將軍鄭海寧根據常年在戰場上打仗的經驗創造了攔路拳,1644年鄭海寧來到天津,偶然看到李金剛他們在那裡練功,但是不得要領,於是將軍主動教授他們攔路拳,主要功課有拳、刀、棍、搶、棒、爪功、臂功、樁功等,這便為攔手門的創建打下了基礎。

天津攔手門武術,首批非遺,中國武術中的上乘功夫

練手拳的融入也緣起於天妃宮廟,河南鄭天興、鄭天隆兄弟是嵩山少林寺練手拳的嫡傳,哥哥鄭天興原以販賣牲口為生,經常往來於天津河南兩地,一日正當他途徑天妃宮廟時恰好看見李金剛眾人在練拳,一時興起便上前切磋拳法,李金剛等人十分佩服鄭天興的功夫,當即磕頭拜師請鄭天興傳授功夫,鄭天興在大直沽指導李金剛等人三餘年後方才離開。

練手拳的融入也緣起於天妃宮廟,河南鄭天興、鄭天隆兄弟是嵩山少林寺練手拳的嫡傳,哥哥鄭天興原以販賣牲口為生,經常往來於天津河南兩地,一日正當他途徑天妃宮廟時恰好看見李金剛眾人在練拳,一時興起便上前切磋拳法,李金剛等人十分佩服鄭天興的功夫,當即磕頭拜師請鄭天興傳授功夫,鄭天興在大直沽指導李金剛等人三餘年後方才離開。

天津攔手門武術,首批非遺,中國武術中的上乘功夫

後來,弟弟鄭天隆到天津大直沽尋找哥哥,看到李金剛等人的功夫十分熟悉,上前詢問方知他們的功夫確實受教於自己的哥哥鄭天興,鄭天隆又幫他們補全了所學的武藝。李金剛和眾人勤學苦練,悉心研究,終將攔路拳和練手拳融合起來,創立了攔手門武藝,在天妃宮廟收徒傳藝,從此李金剛也被奉為攔手門武術第一代宗師。

天津攔手門武術,首批非遺,中國武術中的上乘功夫

自攔手門創立後傳至第四代傳人手中,由著名的攔手“四大興”創建攔手習武場“弓箭房”,隨後又開辦了德晟鏢局,第五代攔手門人馮仲元、劉長海、程雲清等在河東錦衣衛橋創辦武英國術館,第六代攔手門傳人張文慶在河東沈莊子上坡創辦“武英國術社”,為天津培養了一大批武術人才。後來,1952年建國後,因天津有散打擂臺賽,使用攔手門的劉萬福獲得冠軍,由此攔手門名聲大噪,遠播海外。

天津攔手門武術,首批非遺,中國武術中的上乘功夫

攔手門武術傳承,之前大都是通過師傅口傳身授。不光是攔手門,很多武術都缺乏詳盡的文字記錄,所以武術如何推廣傳承一直面臨困境。

天津攔手門武術,首批非遺,中國武術中的上乘功夫

2007年6月攔手門武術經天津市批准,確立為“天津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11 年經又成為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辦法總是多於困難,傳承在於堅持,經過攔手門傳承人的不懈努力,攔手門的技藝得以完全保存下來,讓我們可以看到百年前江湖人的熱血和真性情。

文/袁宇倩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投稿 / 認識民俗君,請加微信:beijingminsu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