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在《甜姐兒》幕後的魏於潛

甜姐兒 滬劇 藝術 柯靈 正北方網 2017-06-04
潛伏在《甜姐兒》幕後的魏於潛潛伏在《甜姐兒》幕後的魏於潛

《甜姐兒》是個話劇劇本,作者魏於潛,創作於1942年,當年底上演,導演是胡導,由黃宗英主演。後者以此劇一舉成名,最大的證明是,在以後、至今的歲月中,“甜姐兒”幾同於黃宗英的代名詞。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但在這片淪陷區中間,尚有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未被日本侵略者鯨吞。此種局面維持了4年又一個月,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強進租界,上海遂告徹底淪陷。前一段,史稱“孤島”時期,後者,則為淪陷時期。

“孤島”時期的話劇主線,是在抗戰主題下進行的。大量的話劇演出,既鍛鍊了創、導、演隊伍,也培育了一大批基本觀眾。最突出的話劇團體,自然是於伶所領導的上海劇藝社。“皖南事變”後,於奉命離滬赴港,上海劇藝社合力漸散,最後導致分裂……

到了上海淪陷時期,柯靈曾評價說:“出人意料地出現了一個話劇藝術的繁榮時期,據有些刊物的評價和記載,當時戲劇活動的規模,就上海一地而言,比過去和現在任何時候都更頻繁和龐大。”柯靈此論,出自他寫於1981年的一篇長文“‘衣帶漸寬終不悔’——上海淪陷時期戲劇文學管窺”,在以上所述處有一註解,點明所引用“有些刊物的評價和記載”,是指汪俊發表在1942年12月的《太平洋週報》上的《一年來上海劇團的變遷和演出》和洛川發表在《新東方》9卷1期上的《戲劇一年》。

署名魏於潛的劇本《甜姐兒》,正是誕生在這一時期。1942年2月,同名作者創作的話劇《寒夜曲》,改名《比翼鳥》上演於龍門大戲院。至於還被改編成越劇和滬劇,滬劇名為《大雷雨》等等,那已是若干年後的後話。

魏於潛是誰?時人均不知其名。後來(這個模糊的時間概念可長可短),終於有人知道了潛伏在《甜姐兒》幕後的魏於潛是吳琛的化名。而吳琛,正是在“孤島”時期上海劇藝社的簽約導演和總務部主任。

吳琛,本名吳朝琛,1912年生於無錫南門外蘆蕩村。曾入南洋中學讀書,未畢業即考入大同大學。後因經濟不濟而中途輟學,進入花旗銀行工作。1931年,結識趙默(後以金山盛名於世)、曹瑩等人,並由趙帶入戲劇圈。吳琛會演戲、能導戲,編過報紙副刊,還寫過長篇小說,現在又寫了劇本,是俗稱“文武昆亂不擋”的好手。至於為什麼不用已經稍有名氣的吳琛本名,而“別有用心”地給自己起一個“魏於潛”的筆名,知道的人或許有,但絕對不會多。

直到1990年,吳琛在《我的藝術經歷》一文中自己解謎:該化名的原意是委鬼迫於潛逃也。

1941年12月8日,日軍於轟炸珍珠港當日,闖入上海租界。“孤島”淪陷,由“名存”而至“實亡”。據胡導回憶:那天早上,有日軍軍車開到辣斐花園劇場,抓走了上海劇藝社的吳仞之,但不知何故稍後又放了。據胡導推斷,當時敵寇要抓的上海劇藝社吳姓負責人應該是吳琛,蓋因他原在社裡負責總務工作,“這時他恰恰離滬回無錫老家探親,這才逃過一劫。”

“逃過一劫”所言非虛,離滬返錫也是事實,但吳琛的出走,並非是偶然的“恰恰”,真實情況據本人多年後披露,是有人特意到家中報信,他才夤夜逃回無錫老家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