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最初叫什麼名字?所表達的意思,聖旨中常常會念到'

"

凡是去到首都北京的人,天安門是必須瞻仰和遊覽的地方。這是一座巧奪天工的宏偉建築,它金碧輝煌,莊嚴雄偉,氣勢磅礴,無與倫比,既向人們訴說著這座建築厚重的歷史,也昭示著一個大國的威儀。

"

凡是去到首都北京的人,天安門是必須瞻仰和遊覽的地方。這是一座巧奪天工的宏偉建築,它金碧輝煌,莊嚴雄偉,氣勢磅礴,無與倫比,既向人們訴說著這座建築厚重的歷史,也昭示著一個大國的威儀。

天安門最初叫什麼名字?所表達的意思,聖旨中常常會念到

(天安門近照)

那麼,天安門是什麼時候建造的?他最初的名字又叫什麼呢?

天安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

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後,曾召集天下能工巧匠和20餘萬民夫,修建南京城。洪武25年,朱元璋著手在金水橋外建造端門和承天門。朱元璋死後,朱棣以“靖難”之名,揮師南下,用武力奪取了侄兒朱允炆的皇帝寶座。

為了對付北方少數民族的威脅,朱棣萌生了遷都北京的念頭。永樂十四年,他召集工匠開工修建北京宮殿。永樂十九年,朱棣正式遷都北京。

也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北京的天安門得以修建。天安門原名為承天門,寓“奉天承運,受命於天”之意,建於永樂十八年,其設計者是當時的建築大師蒯祥。

蒯祥是江蘇省吳縣香山漁帆村人,出身於一個木匠的家庭,他父親就是當時有名的大工匠,曾參與朱元璋南京城的修建。蒯祥受其父的影響,從小就對建築深深著迷,及至成年時,其工匠技藝就很高了。

據傳蒯祥在16歲時便“能主大營繕”,享有“巧匠”美譽。蒯祥在宮殿的樑柱上畫龍時,雙手各拿一支畫筆,左右開弓,不一會兒,兩條飛騰的龍便同時畫好,而且“合之如一”。

永樂十五年,30出頭的蒯祥奉詔來到北京,被任命為“營繕所臣”,承擔宮廷的修建任務。他以高超的技藝和出眾的才華完成了承天門的設計和施工。建成之後的承天門受到朝野稱讚,蒯祥也被當時的百姓譽為“魯班在世”。明成祖朱棣也龍顏大悅,稱他為“蒯魯班”。

"

凡是去到首都北京的人,天安門是必須瞻仰和遊覽的地方。這是一座巧奪天工的宏偉建築,它金碧輝煌,莊嚴雄偉,氣勢磅礴,無與倫比,既向人們訴說著這座建築厚重的歷史,也昭示著一個大國的威儀。

天安門最初叫什麼名字?所表達的意思,聖旨中常常會念到

(天安門近照)

那麼,天安門是什麼時候建造的?他最初的名字又叫什麼呢?

天安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

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後,曾召集天下能工巧匠和20餘萬民夫,修建南京城。洪武25年,朱元璋著手在金水橋外建造端門和承天門。朱元璋死後,朱棣以“靖難”之名,揮師南下,用武力奪取了侄兒朱允炆的皇帝寶座。

為了對付北方少數民族的威脅,朱棣萌生了遷都北京的念頭。永樂十四年,他召集工匠開工修建北京宮殿。永樂十九年,朱棣正式遷都北京。

也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北京的天安門得以修建。天安門原名為承天門,寓“奉天承運,受命於天”之意,建於永樂十八年,其設計者是當時的建築大師蒯祥。

蒯祥是江蘇省吳縣香山漁帆村人,出身於一個木匠的家庭,他父親就是當時有名的大工匠,曾參與朱元璋南京城的修建。蒯祥受其父的影響,從小就對建築深深著迷,及至成年時,其工匠技藝就很高了。

據傳蒯祥在16歲時便“能主大營繕”,享有“巧匠”美譽。蒯祥在宮殿的樑柱上畫龍時,雙手各拿一支畫筆,左右開弓,不一會兒,兩條飛騰的龍便同時畫好,而且“合之如一”。

永樂十五年,30出頭的蒯祥奉詔來到北京,被任命為“營繕所臣”,承擔宮廷的修建任務。他以高超的技藝和出眾的才華完成了承天門的設計和施工。建成之後的承天門受到朝野稱讚,蒯祥也被當時的百姓譽為“魯班在世”。明成祖朱棣也龍顏大悅,稱他為“蒯魯班”。

天安門最初叫什麼名字?所表達的意思,聖旨中常常會念到

(朱棣像)

承天門是當時皇城的正門,是一座黃瓦飛簷三層樓閣、四面透風的5座木牌坊,完全複製了南京的承天門,牌門正中高懸著“承天之門”匾額。

承天門命運多舛,飽經滄桑,在歷史上幾度被毀又幾度重建,終於成為了如今恢弘壯麗的天安門。

明英宗天順元年7月7日,承天門城樓遭雷擊起火,木質牌坊在大火中毀於一旦,成化元年被修復。明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攻進北京城,“先運薪木積於內殿,縱火發炮,擊毀諸宮殿,通夕火光燭天。須臾,九門錐樓皆火發,城外草場亦燃,與宮中火光相映”。承天門在這場人禍中毀壞殆盡,只剩下殘垣斷壁。

清朝順治八年,皇帝發佈詔令,重新修繕承天門,經6年建成,並將其改名為天安門,在原來“奉天承運,受命於天”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國泰民安,長治久安”的寓意。並用滿、蒙、漢三種文字刻寫匾額。後來去除了蒙文,在辛亥革命後,匾額上的滿文也被去除了,只留下漢文書寫的“天安門”。

修葺後的天安門整體建築為九開間,進深為五開間,重簷六排柱子,前後帶廊、歇山屋頂。廣場兩側的宮牆外,集中佈置著當時的中央各行政機構,包括六部、宗人府、鴻臚寺以及欽天監等。

"

凡是去到首都北京的人,天安門是必須瞻仰和遊覽的地方。這是一座巧奪天工的宏偉建築,它金碧輝煌,莊嚴雄偉,氣勢磅礴,無與倫比,既向人們訴說著這座建築厚重的歷史,也昭示著一個大國的威儀。

天安門最初叫什麼名字?所表達的意思,聖旨中常常會念到

(天安門近照)

那麼,天安門是什麼時候建造的?他最初的名字又叫什麼呢?

天安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

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後,曾召集天下能工巧匠和20餘萬民夫,修建南京城。洪武25年,朱元璋著手在金水橋外建造端門和承天門。朱元璋死後,朱棣以“靖難”之名,揮師南下,用武力奪取了侄兒朱允炆的皇帝寶座。

為了對付北方少數民族的威脅,朱棣萌生了遷都北京的念頭。永樂十四年,他召集工匠開工修建北京宮殿。永樂十九年,朱棣正式遷都北京。

也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北京的天安門得以修建。天安門原名為承天門,寓“奉天承運,受命於天”之意,建於永樂十八年,其設計者是當時的建築大師蒯祥。

蒯祥是江蘇省吳縣香山漁帆村人,出身於一個木匠的家庭,他父親就是當時有名的大工匠,曾參與朱元璋南京城的修建。蒯祥受其父的影響,從小就對建築深深著迷,及至成年時,其工匠技藝就很高了。

據傳蒯祥在16歲時便“能主大營繕”,享有“巧匠”美譽。蒯祥在宮殿的樑柱上畫龍時,雙手各拿一支畫筆,左右開弓,不一會兒,兩條飛騰的龍便同時畫好,而且“合之如一”。

永樂十五年,30出頭的蒯祥奉詔來到北京,被任命為“營繕所臣”,承擔宮廷的修建任務。他以高超的技藝和出眾的才華完成了承天門的設計和施工。建成之後的承天門受到朝野稱讚,蒯祥也被當時的百姓譽為“魯班在世”。明成祖朱棣也龍顏大悅,稱他為“蒯魯班”。

天安門最初叫什麼名字?所表達的意思,聖旨中常常會念到

(朱棣像)

承天門是當時皇城的正門,是一座黃瓦飛簷三層樓閣、四面透風的5座木牌坊,完全複製了南京的承天門,牌門正中高懸著“承天之門”匾額。

承天門命運多舛,飽經滄桑,在歷史上幾度被毀又幾度重建,終於成為了如今恢弘壯麗的天安門。

明英宗天順元年7月7日,承天門城樓遭雷擊起火,木質牌坊在大火中毀於一旦,成化元年被修復。明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攻進北京城,“先運薪木積於內殿,縱火發炮,擊毀諸宮殿,通夕火光燭天。須臾,九門錐樓皆火發,城外草場亦燃,與宮中火光相映”。承天門在這場人禍中毀壞殆盡,只剩下殘垣斷壁。

清朝順治八年,皇帝發佈詔令,重新修繕承天門,經6年建成,並將其改名為天安門,在原來“奉天承運,受命於天”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國泰民安,長治久安”的寓意。並用滿、蒙、漢三種文字刻寫匾額。後來去除了蒙文,在辛亥革命後,匾額上的滿文也被去除了,只留下漢文書寫的“天安門”。

修葺後的天安門整體建築為九開間,進深為五開間,重簷六排柱子,前後帶廊、歇山屋頂。廣場兩側的宮牆外,集中佈置著當時的中央各行政機構,包括六部、宗人府、鴻臚寺以及欽天監等。

天安門最初叫什麼名字?所表達的意思,聖旨中常常會念到

(故宮鳥瞰圖)

​在這次修建天安門的過程中,設計者向皇帝建議:“龍是喜水之物,凡有龍之處,必得有水,讓龍得水才能發揮神威。”

於是天安門前就出現了一條長數百米, 寬10多米的護城河,河上架設了七座蟠龍浮雕的石橋,這就是現在的金水河和金水橋。實際上,金水河的修建具有更為實際的作用,那就是為其後的火災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明清時期的天安門廣場,遠沒有現在這樣寬廣,它被高大的宮牆合圍,形成一個狹長的封閉庭院,面積只有11 萬平方米。

在明清時期的天安門前,還有一個金榜廊,用於科考揭榜,凡是經殿試高中的狀元,都在這裡金榜題名。

這金榜是由皇帝親自簽發的,成為“欽定皇榜”,張貼在金榜廊內,榜廊兩側還有龍棚,中了前三甲的舉子,都要在龍棚裡接受祝賀,以示皇帝重賢納才,為朝廷選材不拘一格。不過,這些建築都在無情的大火中毀於一旦,再也不見其蹤影了。

現在的天安門重新煥發了青春,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氣象,其莊嚴的佈局、磅礴的氣勢,無不彰顯著勃勃生機。其前面的廣場東西寬500米,南北長880米,總面積達44 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成為了當今世界最大的城中廣場。

如今的天安門,已經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更是全體中華兒女凝聚力和向心力標誌。

(參考資料:《明史》《清史稿》《天安門的歷史》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