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消費 陳碧婷

儘管插曲不斷,貓眼仍然會於幾天之後在港交所敲鐘。從美團的一個板塊,到在線票務市場老大,如今成為涉足影視全產業鏈的行業巨頭。

貓眼獨立史

貓眼的成長,得益於騰訊和美團的流量扶持,得益於光線傳媒影視資源的外溢,背後更是有著無處不在的騰訊阿里之爭。但這個例子最典型之處在於,貓眼是如何在巨頭意志之下儘可能獨立成長的?

王興放手

主流消費人群中,還有誰會去電影院的櫃檯買票嗎?

絕大多數的場景是,在手機上打開微信、支付寶或者是美團(大眾點評),買好之後到電影院取票進場。

這一場景的逐漸成熟,催生了貓眼、淘票票等在線票務平臺的成長。貓眼,作為這一市場的老大,短短几年時間就成長為“獨角獸”。

貓眼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電影票務平臺。截止到2018年9月30日,在線電影票務的滲透率達到85.5%;2017年在線電影票務交易額達到460億元,預計2020年將達到1101億元。在這一市場中,貓眼的市場份額為61.3%,為第二名淘票票的兩倍。

貓眼獨立史

貓眼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電影社區。截止到2018年9月30日,貓眼積累了22億次電影預告片播放、1.58億條電影評分和7060萬條評論。

它還是中國最大的國產片主控發行方,《捉妖記2》《羞羞的鐵拳》都是其代表作;是中國第二大在線現場票務平臺,目前已覆蓋150個城市的2000家場館及活動運營方。

但是,鮮為人知的是,貓眼之所以能夠逐步成長為巨頭,源於王興的“放手”。

彼時,網票網等早期在線票務平臺已經開始探索市場,深陷燒錢大戰的美團需要更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於是,美團的電影票板塊於2012年獨立運營,2013年推出應用程序貓眼,2015年成立獨立法人實體,並接手大眾點評的娛樂業務,2016年從美團點評正式剝離。

如果沒有逐步獨立,貓眼後期的融資、收購、業務拓展,故事不可能如此宏大。

王興為貓眼找到的下家是光線傳媒。藉此,美團點評(3690.HK)套現數十億元,退居二股東。

貓眼獨立史

王長田接力

2016年5月,光線傳媒(300251.SZ)及其控股股東收購貓眼57.4%的股份,代價為1.76億股光線傳媒股票和23.83億元現金。彼時,貓眼估值83.33億元。

一年之後,光線控股斥資17.76億元進一步收購貓眼19.7%的股權,估值升為90億元。

光線傳媒控股貓眼後,把持有的捷通無限68.55%股權轉讓給貓眼。捷通無限正是網票網的運營實體。

光線傳媒是中國實力最強的民營電影公司。2014年-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前25位,光線傳媒主導的項目數量僅次於中國電影(600977.SH),在民營電影公司中排名第一。

貓眼獨立史

光線傳媒的加持,對貓眼的業務拓展具有決定性意義。

在此之前,貓眼只是一家在線票務平臺。光線傳媒控股前後,貓眼涉足娛樂內容服務,短短兩年時間就成長為中國最大的國產片主控發行方。

在電影生態中,【製作方-發行方-院線-影院-觀眾】的閉環,貓眼的在線票務服務連接影院與觀眾,貓眼專業版輔助了發行、院線和影院環節的專業人士,現在,又要掌控制作與發行。

2018年前三季度,貓眼與光線傳媒聯合出品的電影或電視劇,佔貓眼所有作品的8.7%;來自光線的收益1.03億元,佔公司娛樂內容服務板塊總收益11.32%。

近年公司參與的爆款項目《熊出沒·變形記》《春嬌救志明》《大鬧天竺》等,都出自光線傳媒。

2019年,公司計劃投資40-50部電影,其中與光線聯合的項目有4-5部。

騰訊、美團助力

即便是併購了網票網,在2017年之前,相比於自己的追趕者淘票票(阿里影業1060.HK)等,貓眼談不上優勢,偶爾還會被反超。

根據易觀發佈的相關報告,2017年暑期在線票務市場的競爭格局為:淘票票30.94%,貓眼29.72%,微影21.84%,百度糯米9.71%,其他7.80%。

貓眼獨立史

直到2017年9月,貓眼收購微影和瑞海方圓,才真正坐穩在線票務市場的頭把交易。

微影旗下包含微票兒和格瓦拉,是騰訊一手扶持起來的在線票務平臺;瑞海方圓是微信支付電影及現場娛樂票務服務入口的獨家代理商。

至此,貓眼的市場份額躍升至2018年的61.3%。

儘管美團在貓眼中退居二股東,但美團與貓眼的戰略合作,仍然在美團和大眾點評中為貓眼保留了流量入口。

2015年-2018年前三季度,美團點評為貓眼帶來的平均月活躍用戶分別為3180萬、4980萬、6620萬、7220萬,為貓眼自有用戶的十倍以上。同期,美團點評為貓眼帶來的交易額分別為102.20億元、121.90億元、173.60億元、153.33億元,同樣佔到了貓眼交易額的絕大部分。

拿下微影和瑞海方圓,讓貓眼成為騰訊系平臺中唯一的在線票務入口,這一獨家優勢同樣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流量。

2017年和2018年前三季度,微信和QQ給貓眼帶來的平均月活躍用戶分別為4340萬、5560萬,帶來的收益分別為16.44億元和77.37億元。

在美團點評和微信QQ面前,貓眼的自有流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2018年前三季度,貓眼自有應用程序的平均月活躍用戶只佔公司總量的5%。

這也形成了貓眼對美團點評和騰訊的重度依賴。

貓眼獨立史

2017年10月,騰訊斥資10億收購貓眼4.9%的股權。貓眼估值201.98億元。最終,騰訊在貓眼中的持股比例為11.23%。

至此,貓眼背後真正形成光線傳媒、美團點評、騰訊(0700.HK)三大巨頭鼎力支持的局面。

自成帝國

但是,對於貓眼來說,只是作為巨頭的流量出口,顯然不能滿足其野心。

貓眼在通過併購成為在線票務市場的老大後,正在內容端複製其模式。

2016年入局,兩年時間就成為中國最大的國產片主控發行方,其主控的大項目包括:2016年的《我不是潘金蓮》《驢得水》《情聖》,2017年的《大鬧天竺》《羞羞的鐵拳》,2018年的《捉妖記2》《後來的我們》《邪不壓正》《李茶的姑媽》。

2016年、2017年、2018年前三季度,貓眼分別參與制作了4、11、16部電影,其中的3、6、8部錄得虧損——這正說明了影視行業的高風險。

不過,即便大部分項目虧損,但只要有少數幾部賺錢了,就能讓整個業務板塊實現正向盈利。

2016年、2017年、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電影製作板塊的淨利潤分別為120萬元、2790萬元、4910萬元——這也說明了影視行業的高回報。

一家幫人賣電影票的公司,最終可以通過拍電影來掙錢。

對於在短期內很難靠在線票務盈利的貓眼來說,通過內容來掙錢,無異於在自家後院裡發現了一座金礦。

此前,貓眼已經投資了3家影視製作公司,分別為上海橙芯影視(20%)、上海敉辣影視(20%)、北京耀影發行(25%),以及寧波唱享樂府(30%)。

上海橙芯影視背後是製作人、導演楊丹,其代表作包括《大聖歸來》《九層妖塔》。上海敉辣影視背後為製片人胡昕,代表作為《錦繡未央》。北京耀影發行背後是耀萊影城。寧波唱享樂府背後是音樂人盧中強。

貓眼獨立史

貓眼在IPO招股書中披露,正在開展歡喜傳媒(1003.HK)15%股份的收購案。甯浩、徐崢均為歡喜傳媒創始人,另外,歡喜傳媒還簽下了王家衛、陳可辛、賈樟柯等導演。

除此之外,貓眼還披露了4家影視公司的收購意向,其中有兩家2017年的淨利潤突破2000萬。

成長的煩惱

有光線傳媒、美團、騰訊三巨頭支撐,在線票務和內容生產兩大優勢互補,但貓眼距離穩定盈利,仍有一段距離。

2015年-2018年前三季度,貓眼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97億元、13.78億元、25.48億元、30.62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2.98億元、-5.08億元、-7610萬元、-1.44億元,報告期虧損超2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前三季度,貓眼的經營性現金突然惡化,暴降233.47%至-14.34億元。

貓眼的主要盈利模式是在每張電影票中提成4%-8%,近年毛利率高達60%以上,但是一直無法盈利,主要原因是銷售和營銷開支較高。

這正順應了巨頭們的思路:通過不斷燒錢做推廣獲取用戶,首要考慮因素是市場份額,而不是盈利。

貓眼獨立史

畢竟,在線票務市場,即便第一名貓眼收購了第三名微影和第四名格瓦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老大,但競爭仍硝煙未散。

一方面,淘票票的燒錢力度從未停止;另外,當騰訊、美團聯合光線傳媒扶持起了貓眼,民營電影市場的另一巨頭華誼兄弟(300027.SZ),也投向了阿里陣營。

可以預見,在線電影票務市場的座次爭奪告一段落,在線現場票務將成為下一個戰場。

中國現場娛樂市場2012年的交易額為430億元,2017年增長為646億元,預計到2022年將達到2602億元。而且,這個市場的在線票務滲透率,2012年為11.9%,2017年也僅為38.6%。

這將是一片不亞於在線電影票務的藍海。

但是,在這個市場中,老大大麥網狠狠壓制著老二貓眼。大麥網前身為中國票務在線,由阿里整合大文娛資源扶持而來。

貓眼獨立史

除了貓眼自身的盈利需求與白熱化的行業競爭,公司做大過程中積累的高額商譽,也成為潛在的風險。

截至2018年9月30日,貓眼商譽餘額為44.52億元,佔其總資產的一半,主要為2017年收購微影所致。2017年和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的商譽減值虧損分別為4690萬元和6280萬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