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阿里”化?

2018年底,起風了。

中國互聯網掀起產業互聯網的熱潮,新風口真的來了嗎?

在5月21日舉辦的“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雲南省副省長陳舜表示,判斷風口是否來了可以從兩個角度看:第一,從微觀角度看,不是搞專業的人來搞專業;第二,從宏觀角度來看,不同專業的人都來搞同一件事情。

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判斷,從市場增長從人口紅利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營銷模式從流量驅動,轉向口碑驅動”“新興技術從概念走向落地”這三個趨勢來看,產業進化的序幕已經打開。

騰訊研究院與騰訊雲聯合發佈的《數字中國指數報告(2019)》報告顯示,中國數字化進程從消費互聯網為主導,轉向產業互聯網主導,產業互聯網已經進入發展黃金期,中國數字化進程開始轉向產業互聯網主導。

可以說,2019年,風真的來了。

轉型232天,成績如何?

消費互聯網的“尖子生”騰訊,在經過2018年“930變革”之後,選擇擁抱產業互聯網,並組建了兩個新的事業群,一個是To C的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一個是To B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

湯道生說,“CSIG是騰訊To B戰略的對外窗口,其他事業群則是強大的火力軍團。現在,各個業務團隊都會主動找到CSIG,探討如何將業務能力對外輸出。”

目前,騰訊的產業互聯網的業務主要包括騰訊雲、智慧零售、智慧出行、智慧醫療、騰訊安全、企業微信,以及為產業互聯網提供技術支撐的騰訊技術部門。

從宣佈架構調整到5月21日,232天時間裡,騰訊是否有水土不服?對此,騰訊各業務線負責人在峰會上亮出了成績單和未來的戰略規劃。

一、騰訊雲:邁過三道關,撬動紅利

騰訊雲總裁邱躍鵬認為,雲計算是產業互聯網的標配,雲計算的發展要邁過三道關:規模效應、產業價值和產業升級。

其中,規模效應和產業價值代表雲計算廠商的技術和產品實力,騰訊雲目前全網服務器總量已經超過100萬臺,帶寬峰值也突破了100T。目前,騰訊雲擁有超過200種IaaS、PaaS、SaaS產品,超過90種行業解決方案。

第三道關是產業升級,是在產品創新的基礎上提出產業升級的整體解決方案。例如智慧文旅案例“遊雲南”,包括一箇中心,兩個平臺,三類端口和五套體系,政府能借此更好地管理商家和旅遊企業,用戶可以直接通過App和小程序,購買門票、找廁所、看景區實時直播,獲取語音導覽,通過AI識別花草等。

據邱躍鵬介紹,現在騰訊雲的主要客戶主要來自遊戲、視頻等消費互聯網領域。未來,金融、政府服務和出海將是騰訊雲的重點。

騰訊雲國際業務總經理魏偉在接受億歐採訪時表示,在出海業務上,騰訊雲現在在全球擁有53個可用區,2019年將交付已啟動建設可用區超10個。

二、智慧零售:依託小程序

騰訊智慧零售模式主要是通過小程序,與萬達、沃爾瑪、優衣庫等等傳統商家合作。

騰訊副總裁林璟驊現場以萬達廣場為例,稱與萬達廣場合作之後,在停車場、大門等入口設有提醒用戶掃碼進入小程序的提醒,一方面用戶可以通過小程序得到萬達廣場裡面推廣的信息、門店的信息,另一方面也能通過手機導購為店家導流。合作之後,全國萬達廣告小程序用戶4000萬,優惠券有效率超50%,店鋪客流提升30-50%。

未來,騰訊智慧零售的可操作模式將是“現有業態的客流數字化”和把商業向線上延展,藉此幫助企業積累數字資產、掌控供應鏈。

三、智慧出行:生態化服務聚合模式,最終實現人性化服務目標

騰訊的智慧出行戰略被分為三塊:車聯網、智慧4S店、車載微信等更好的人車交互體驗;自動駕駛、“5G車路協同”解決方案等解決車與環境關係;在車的服務化上,基於汽車雲和LBS的智慧出行服務解決方案,幫助車企向服務化轉型。

此外,騰訊副總裁鍾翔平透露,騰訊在出行生態方面也有所行動,騰訊與長安、一汽、東風等車企出資共建的共享出行公司,與廣汽合資建設的出行服務平臺,也即將上線。

四、智慧醫療:科技主力醫療

騰訊醫療服務的對象包含醫生和患者,用技術手段幫用戶掛號,幫醫生看病。

騰訊副總裁丁珂表示,患者方面,截止到2019年5月,60%的醫院為患者提供了微信生態上的各類智慧醫療服務,過去一年,大概有1.1億的用戶使用了各類微信上的醫療服務。

醫院方面,騰訊AI導診已接入近300家醫院,累計提供了470萬次精確的導診服務。AI影像輔助醫生閱片2.7億張,服務近160萬名患者,提示高風險21萬次;AI輔診累計分析門診病歷800多萬份,提示高風險16萬次。

未來,騰訊希望做好三件事情:注重增強自身能力建設,為行業供應創新動力;注重生態開放,為產業鏈注入新活力;注重科技向善,用科技助力醫療更有溫度。

五、騰訊安全:具備從被動防禦到主動規劃的思維

騰訊副總裁丁珂認為,從消費互聯網轉型產業互聯網,安全的主體、形態、思維均發生變化,企業在面對安全問題時,需要完成從被動防禦到主動規劃的思維調整。

騰訊御見安全中心主要用於保護雲上租戶安全,通過這個安全中心,用戶可以實時智能掃描全網風險輿情,一旦發現威脅,安全中心可以快速生成報告並對用戶反饋,並協助其對威脅進行處置和修復。

六、企業微信:從“企業專屬連接器”延伸到企業外部

騰訊微信事業群副總裁黃鐵鳴指出,企業微信在2016年發佈時,定位是“企業專屬連接器”,未來,企業微信要延伸到企業外部,讓每一個企業員工都成為企業服務的窗口。

據介紹,目前企業微信總共開放了13類231個接口,有1萬7千家的合作企業、450萬個應用和系統接入了企業微信。

七、騰訊技術能力:AI

騰訊目前擁有的技術能力,主要是人工智能。

騰訊公司副總裁姚星介紹道,目前騰訊有兩大實驗室矩陣:人工智能實驗室矩陣和前沿科技的實驗室矩陣。人工智能實驗室矩陣包括:騰訊優圖實驗室、微信人工智能團隊、騰訊AI Lab-深圳以及騰訊AI Lab-西雅圖;基於前沿科技的實驗室矩陣,涵蓋機器人、量子計算、5G、邊緣計算、IoT和音視頻技術等。

在產業互聯網領域,騰訊AI能力主要用於農業、工業、零售、醫療等各個行業方案的推進。

想要收割雲紅利,事實卻不如意

作為產業互聯網中的關鍵一環,騰訊雲的地位不言而喻。

2018年Q3,騰訊曾對外披露雲服務營收,但是在2018年Q4、2019年Q1,騰訊雲收入並未對外公佈。

在最新的2019年Q1財報中,騰訊將“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單列,為218億元,同比增長44%,增長主要受商業支付及雲服務的收入增加推動。

為何騰訊雲一而再再而三地從財報中缺席?作者認為原因有二:

一是騰訊雲不會將其作為獨立的雲業務來看,而是將其作為產業互聯網整體佈局的基礎設施,是騰訊To B業務的一部分。對比將業務拆分的金山集團和規劃獨立上市的浪潮雲,騰訊或許暫無將雲業務拆分的打算。

二是雲業務營收不如人意,無法對外公示。

邱躍鵬會上表示,未來金融、政務服務、出海將是重要發展方向。但是,這三個領域的競爭者也不在少數。

比如說金融,阿里雲、金山雲虎視眈眈,金山雲近期就與小米金融等合作,發力金融科技;政務雲方面,華為雲、浪潮雲各佔山頭;在海外業務方面,阿里雲、UCloud的也在加速出海,更何況還有亞馬遜AWS、微軟Azure這些國際競爭對手。若想要既保持遊戲、社交方面的優勢,又開拓新領域收割雲紅利,騰訊雲還需繼續深化技術、服務等多項能力。

▌破局產業互聯網,騰訊賭生態

騰訊如何做產業互聯網?騰訊總裁劉熾平給出的答案是“生態”。

三巨頭BAT中,阿里最喜歡講生態,騰訊的特點是“連接器”,馬化騰去年曾在公開信中表示,要做好“連接器”和“工具箱”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接口和工具。

然而今年,騰訊一改慣例,將“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騰訊雲+未來峰會”和“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三場峰會整合為“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把“合作伙伴”變為“全球生態”,也開始講“生態”了。

正如劉熾平所說:“在這個大會裡,我們最強調的是生態,因為我們看到數字世界的生態與物理世界的生態在不斷趨同,而且越來越緊密的融合在一起。”他強調:“騰訊要從開放生態演化到生態開放。”

以前,騰訊內部各業務線是單打獨鬥,日後,騰訊將不止於“以開放來促成生態”,更會“以生態方式來進行開放”,希望成為各行業數字生態的“共建者”,而不是傳統互聯網行業所扮演的“顛覆者”角色。

“生態”兩字也凸顯出騰訊對產業數字化轉型潮流的預判。騰訊認為,隨著數字化進程推進,泛互聯網生態逐漸發展到數字生態,與實體產業、線下社會不斷更緊密地結合起來。

在騰訊內部,由CSIG統籌產業互聯網主線,各業務線之間不再單一作戰,強調協調合作。在騰訊外部,將To C和To B業務合作伙伴、投資公司生態夥伴整合到一起,共同為產業升級提供最優方案。

“騰訊希望內外部生態相互交融,合作伙伴之間彼此互動。過去騰訊依靠單個產品進行對外開放,未來會整合公司內部各個產品與業務,並結合外部合作伙伴的能力,來給產業提供最優的解決方案。我們相信,To B業務生態能為To C產品和服務提供更多應用場景,同時產業客戶的數字化轉型升級,也會反哺個人用戶,幫助他們提升生活品質,”劉熾平說道。

相同的對手,不同的生態路徑,最後是AT還是TA?

作為老對手,在結束上半場消費互聯網領域爭奪戰之後,A、T之間又拉開了To B爭奪戰。

在對產業互聯網的大方向判斷上,阿里和騰訊都強調技術能力輸出。

對此,湯道生表示,騰訊接下來會開放中臺。

“騰訊接下來會將技術和數據中臺能力進一步開放,技術中臺包通信中臺、AI中臺、安全中臺等,數據中臺設備括包括用戶中臺、內容中臺、應用中臺等。企業與開發者可以靈活地把這些技術整合到業務場景中。”

阿里通過中臺對外輸出,阿里雲智能平臺成為阿里所有技術、產品to B服務的唯一輸出口,包括釘釘、新零售的核心技術和新產品等,打通阿里巴巴集團和阿里雲的底層技術,用戶通過阿里雲可以使用與阿里巴巴集團一模一樣的底層技術服務。

兩家企業的不同之處在於生態,雖然都在強調生態重要性,但是建生態圈的方式不同。

一反消費互聯網常態,擅長單兵作戰的騰訊開始直接投資合作伙伴,入資SaaS服務商,例如投資有贊、微盟、東華軟件等。

相反,阿里則開始強調自己不做SaaS和被集成,走起了經銷商道路。例如,阿里雲在全國鋪設了全國總經銷商、區域一級代理商和運營商三大渠道,意欲實現從一二線到五六線城市的全面覆蓋和整體把控。

從1998年前後BAT、網易新浪等互聯網巨頭誕生,到2018年的數萬億市場規模,中國互聯網從無到有是20年。

不妨大膽預測一下,產業互聯網的發展也將是一個週期。

相同的對手,不同的路徑。風口過後,誰是贏家?

或許十年,便可見輸贏。

產業互聯網勢不可擋。面對翻天覆地變化,企業到底該怎麼做?如何以新技術創造更多價值?樹立競爭優勢?6月13日,億歐於上海舉辦2019全球新經濟年會之【產業互聯網峰會】以全球化視角尋覓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之道,敬請關注!

此次峰會還將以“巨頭高瞻遠矚+一線落地直擊”的形式,邀請騰訊、阿里巴巴、百度、京東、小米、美團點評、字節跳動、用友、金蝶、慧聰、優客工場為代表的產業巨頭代表,分享在產業互聯網布局過程中的挫折問題、改造經驗、戰略思路等。智慧碰撞,助力產業前行。

本次大會得到了產業媒體中國IDC圈、CSDN、企業網D1Net、第一財經、人稱T客、B2B內參、動點科技、3W產業媒體中心、中國軟件網、愛分析、產業家的大力支持,也得到合作伙伴阿拉丁、CIO時代學院、雲沃客、媒介匣、商越、寒武創投、賽意產業基金的大力支持,資源豐富,大咖雲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