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泛娛樂”到“新文創”:打造中國特色文化符號——專訪騰訊集團副總裁兼騰訊影業CEO程武

2011年,商業維度的“泛娛樂”讓不同行業的企業看到如何進行基於IP的跨界衍生。2018年,文化層面的“新文創”促進商業力量和文化機構的連接,打造更有深度的中國文化符號。發展一年來,“新文創”取得了哪些發展成果?騰訊影業日後的發展是如何規劃的?當下又面臨著怎樣的困境和短板?針對這些問題,光明日報媒體記者專訪了騰訊集團副總裁兼騰訊影業CEO程武,探尋騰訊影業在利用企業自身力量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和中國年輕人蔘與國際文化交流的努力。

“新文創”助推文旅融合新發展

文創產業蘊含豐厚的文化內涵,浸潤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承載著更多的社會責任。基於這樣的理念,“新文創”堅定了凝聚多種主體機構、升級廣泛文化層面、多方聯動助力開發的決心。在過去一年的時間裡,騰訊彙集了影視、遊戲、文學、動漫、音樂等眾多內容業務,調用了雲、AI、小程序等許多數字化工具,深度聯動了故宮博物院、敦煌研究院、法國國家博物館等各類文化機構,開發具體的影視和互動娛樂項目,努力擔負“融合科技和文化”“連接傳統和未來”的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旅文助理”的案例,為“新文創”的發展尋找到了較好的契合點。通過開通騰訊數字化助手,包括人工智能、人臉識別、雲支付等,騰訊集團把騰訊電競、騰訊遊戲、閱文集團、騰訊影業與雲南文旅板塊發展結合起來,助力麗江數字化旅遊。程武介紹說:“我們通過閱文集團幫助雲南打造新的文化創意旅遊場景,通過英雄聯盟幫助當地發展高效的電競文化……這種動員多平臺的整合力量實現雲南旅遊業發展和當地文化傳播的做法,為今後文旅融合提供思路借鑑。”在程武看來,“文化和旅遊是非常好的結合,選擇一個有歷史內涵的地點,再結合‘新文創’往往能夠更加打動人”。

主旋律和現實題材是佈局重點

騰訊影業不孤立做影視,而是依託互聯網平臺建立開放的內容生態。程武介紹,騰訊影業不“關起門來自己做”,而是願意把互聯網內容和聯動能力開放到整個產業。成立3年來,通過與30多個戰略伙伴的合作,騰訊影業已經參與28部電影在國內和全球的上映,以及9部劇集的上線。據悉,在接下來的3-5年中,騰訊影業初步規劃的電影電視劇項目接近100個。自2018年提出打造“古龍武俠”“國際探索”“東方故事”“時代旋律”“青春能量”“次元破壁”六大文化系列的長線佈局以來,騰訊影業跟隨時代變化進行內容調整。

從6月17日舉辦的2019騰訊影業年度發佈會公佈的片單來看,接近二分之一的項目是現實主義題材,其中有超過三分之一是展現時代旋律的作品。《緊急救援》反映了中國救援打撈群體的英雄事蹟和精神風貌,《我和我的祖國》講述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全民記憶和感人瞬間。另外,依託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騰訊影業致力於東方故事的創意表現和國際表達。去年,張藝謀的《影》代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和太極走出了國門;今年,為慶祝故宮600週年,騰訊影業計劃拍攝體現大國工匠精神的電視劇《故宮如夢》。

與此同時,程武認為,“不僅要從炎黃子孫、長城、故宮、四大名著、武俠等中國特有的東西中挖掘創意助力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去,我們也希望把國外優秀的工業體系和生產技術引進來,實現二者結合,講好中國故事。”

提升電影工業化程度成為關鍵

作為一家互聯網科技文化公司,騰訊影業依託大數據挖掘和用戶畫像抓取的核心競爭力,能夠很好地瞭解用戶的興趣點,提高優質內容的成功率。但作為一家剛成立三年的“新兵”公司,騰訊影業也面臨著諸多發展困境。程武表示,“在電影工業化的發展程度上,我們還基本處在手工作坊的晚期和工業化的早期,這是騰訊影業的短板,也是整個行業的短板。工業化需要有不同環節的優秀人才、非常好的工業化生產流程,以及共識的語言和標準,才能得以實現。”從之前熱映的《流浪地球》到即將上映的《情有獨鍾》,我們通過這些電影看到了中國電影在工業化方向上的努力和進步,但是還未形成系統化的規模和進程。

電影工業化程度低的背後,當然也逃脫不開優秀電影人才缺乏的現狀。為了補齊這個短板,騰訊影業一直在投入時間和精力。據程武介紹,騰訊影業成立第一年就舉辦了青年人才創新大賽,發掘影視行業有潛力的青年演員。“作為一家新公司,我們的長期投入可能沒有直接的回報,但是在這個創意驅動和人才驅動的行業,我們不僅努力尋找和助力優秀人才,更希望培養人才。”程武說道。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牛夢笛 通訊員胡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