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中國的大學生來說,伴隨他們大學生活的校園卡往往是最深刻的記憶烙印,並與老師、課堂一起成為維繫高校與學生這一共同體的重要紐帶。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校園卡所攜帶的密集數據也成為高校管理和決策的重要依據。因此,從教育信息化1.0到2.0,校園一卡通作為數字校園、智慧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高校的重視。

從某種角度來說,各種校園卡合體集成並附加越來越多功能的校園一卡通的進化,正是由高校日新月異的更高需求以及產業界激烈的競爭共同推動的。伴隨移動支付在國內的廣泛使用,互聯網企業正在以一種特別的方式進入高校信息化領域,虛擬一卡通正在逐漸取代過去的實體卡,這種趨勢也改變著一卡通產業與服務。

"

對於中國的大學生來說,伴隨他們大學生活的校園卡往往是最深刻的記憶烙印,並與老師、課堂一起成為維繫高校與學生這一共同體的重要紐帶。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校園卡所攜帶的密集數據也成為高校管理和決策的重要依據。因此,從教育信息化1.0到2.0,校園一卡通作為數字校園、智慧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高校的重視。

從某種角度來說,各種校園卡合體集成並附加越來越多功能的校園一卡通的進化,正是由高校日新月異的更高需求以及產業界激烈的競爭共同推動的。伴隨移動支付在國內的廣泛使用,互聯網企業正在以一種特別的方式進入高校信息化領域,虛擬一卡通正在逐漸取代過去的實體卡,這種趨勢也改變著一卡通產業與服務。

校園一卡通江湖暗戰


群雄逐鹿

校園一卡通的市場空間到底有多大,我們可以從某廠商的招股說明書上一窺究竟。

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當前全國高等院校2000多所,以每家高校在一卡通項目上平均投入300萬元左右計算,按照目前全國高等院校數量,理論上市場份額已超過70億元。目前尚有50%以上的校園未實施一卡通,即尚有30多億元左右市場空間,另外高校一卡通每年維護費用的空間約有7~8億元。據瞭解,高校一卡通系統通常5年左右就需要重新建設或者升級,因此,高校一卡通市場具有持續的增長空間。

顯而易見,校園一卡通是典型的ToB業務,雖然在整個"教育產業"中份額並不大,但具有營銷目標明確、中標金額巨大、更換頻率固定等市場屬性,對於所有的教育集成廠商來說無疑都是巨大的誘惑。

傳統一卡通項目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最早發端於高校的食堂收費系統,湧現了南開太陽、瀋陽先達、瀋陽寶石、蘭大小精靈、鄭州新開普等致力於食堂消費系統的強勢公司;90年代末,由於校園機房管理系統的興起,許多學校紛紛在校內發放上機卡,又出現瞭如北京昊星、泰利德等公司,在機房系統佔有了很大份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些不同場景的校園卡應用是相互獨立運行存在的。

隨著教育信息化需求不斷提高,新技術更新換代,越來越多的供應商加入到校園一卡通的戰局中來,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目前國內一些大型的系統集成商都把校園一卡通納入了自己的業務範圍,如清華同方、聯想、浪潮、北大方正、東軟、太極計算機、東大金智等。

巨頭入局

BAT等互聯網巨頭的入局,著實讓傳統的一卡通廠商緊張了一把。面對這些站在完全不同資源維度,並必然帶來新的的遊戲規則和玩法的"野蠻人"跨入一卡通領域,對傳統廠商,是挑戰還是賦能,是降維打擊還是曇花一現,所有人都在觀望。

首先是騰訊。藉助微信支付的廣泛使用,它最早與校園網進行合作。在2018年4月舉行的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上,騰訊推出以微信校園卡為核心的數字校園整體解決方案,即通過"騰訊微校"搭建高校信息化矩陣。騰訊希望藉助微信校園卡完成校園網絡的連接。

坐擁十億用戶的騰訊微信,如何尋求更深入的用戶連接?馬化騰將騰訊戰略解釋為:連接、工具、生態,希望騰訊能夠成為各行業的數字化助手,幫助每個行業進行數字化的升級,而微信校園卡無疑就是其在高校的落地方式。

騰訊表示,其最大的優勢便是能夠提供連接和服務,通過騰訊微校等先期產品和騰訊的技術手段,能夠連接校園的生態和設備。微信校園卡可以通過小程序、微信公眾號等快速建立,不需再搭一個信息系統去做。2018年4月面世,3個月後,騰訊微信校園卡就推出了2.0版本。

雖然騰訊方面一直宣稱,微信校園卡與傳統一卡通並不是一個替代的關係,而既是一個合作,又是一個升級的過程。但很多行內人一看騰訊微校的功能和架構,就能感受到其在這個領域的野心,認為這是打算再造一個基於微信本身的一卡通生態。

阿里隨後。如同當年肯德基、麥當勞鉚足了勁比鄰而居,蘇寧、國美總是花開對面各表一枝那樣,在校園一卡通的產業鏈條上,阿里系並沒有讓騰訊等太久。確切地說,是騰訊微校現身的九個月之後,通過校園卡巨頭新開普的一紙公告,螞蟻金服順利繞過了由傳統一卡通服務商把控校園市場的"馬奇諾防線",正式進入到這個領域,其中不乏資本運作的意味,但更多的則是借力打力無縫嵌入校園支付以及背後海量數據的預期。

2019年1月,新開普部分股東與螞蟻金服全資子公司上海雲鑫簽署股權轉讓協議,上海雲鑫以約2億元受讓新開普無限售流通股3021萬股,約佔新開普目前總股本的6.28%,螞蟻金服間接成為新開普第二大股東。

如此大的動作當然不會是一蹴而就,螞蟻金服與新開普"親密接觸"早在2017年8月就開始了。彼時,螞蟻金服未來校園合作伙伴開放大會在杭州舉辦並邀請新開普出席。新開普與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及芝麻信用等展開全面深度的合作,足見阿里系對校園支付這個領域預謀已久。

當然,對於新開普來說,這也是難得的加持和共贏。

作為中國一卡通行業首家上市公司,新開普在高校信息化行業發展已有近20年曆史。據其2018年半年報,新開普校園信息化產品覆蓋高校總數達千餘所,市場佔有率逾40%,可見其在校園支付領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通過此次合縱連橫,除了無形的品牌價值提升外,新開普可以全力提升整體智慧校園的服務能力,產業互聯網平臺、SaaS服務以及智能終端系列產品創新能力和運營能力,並與螞蟻金服合力完成智慧校園雲架構的搭建和升級,促進公司轉型為教育行業產業互聯網、物聯網科技服務公司。同時,基於校園混合雲平臺,利用平臺的服務開發能力,賦能線下應用場景終端,為校園管理者、教師、學生提供微服務或者定製化服務,並向校際交互方向發展。

"

對於中國的大學生來說,伴隨他們大學生活的校園卡往往是最深刻的記憶烙印,並與老師、課堂一起成為維繫高校與學生這一共同體的重要紐帶。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校園卡所攜帶的密集數據也成為高校管理和決策的重要依據。因此,從教育信息化1.0到2.0,校園一卡通作為數字校園、智慧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高校的重視。

從某種角度來說,各種校園卡合體集成並附加越來越多功能的校園一卡通的進化,正是由高校日新月異的更高需求以及產業界激烈的競爭共同推動的。伴隨移動支付在國內的廣泛使用,互聯網企業正在以一種特別的方式進入高校信息化領域,虛擬一卡通正在逐漸取代過去的實體卡,這種趨勢也改變著一卡通產業與服務。

校園一卡通江湖暗戰


群雄逐鹿

校園一卡通的市場空間到底有多大,我們可以從某廠商的招股說明書上一窺究竟。

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當前全國高等院校2000多所,以每家高校在一卡通項目上平均投入300萬元左右計算,按照目前全國高等院校數量,理論上市場份額已超過70億元。目前尚有50%以上的校園未實施一卡通,即尚有30多億元左右市場空間,另外高校一卡通每年維護費用的空間約有7~8億元。據瞭解,高校一卡通系統通常5年左右就需要重新建設或者升級,因此,高校一卡通市場具有持續的增長空間。

顯而易見,校園一卡通是典型的ToB業務,雖然在整個"教育產業"中份額並不大,但具有營銷目標明確、中標金額巨大、更換頻率固定等市場屬性,對於所有的教育集成廠商來說無疑都是巨大的誘惑。

傳統一卡通項目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最早發端於高校的食堂收費系統,湧現了南開太陽、瀋陽先達、瀋陽寶石、蘭大小精靈、鄭州新開普等致力於食堂消費系統的強勢公司;90年代末,由於校園機房管理系統的興起,許多學校紛紛在校內發放上機卡,又出現瞭如北京昊星、泰利德等公司,在機房系統佔有了很大份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些不同場景的校園卡應用是相互獨立運行存在的。

隨著教育信息化需求不斷提高,新技術更新換代,越來越多的供應商加入到校園一卡通的戰局中來,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目前國內一些大型的系統集成商都把校園一卡通納入了自己的業務範圍,如清華同方、聯想、浪潮、北大方正、東軟、太極計算機、東大金智等。

巨頭入局

BAT等互聯網巨頭的入局,著實讓傳統的一卡通廠商緊張了一把。面對這些站在完全不同資源維度,並必然帶來新的的遊戲規則和玩法的"野蠻人"跨入一卡通領域,對傳統廠商,是挑戰還是賦能,是降維打擊還是曇花一現,所有人都在觀望。

首先是騰訊。藉助微信支付的廣泛使用,它最早與校園網進行合作。在2018年4月舉行的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上,騰訊推出以微信校園卡為核心的數字校園整體解決方案,即通過"騰訊微校"搭建高校信息化矩陣。騰訊希望藉助微信校園卡完成校園網絡的連接。

坐擁十億用戶的騰訊微信,如何尋求更深入的用戶連接?馬化騰將騰訊戰略解釋為:連接、工具、生態,希望騰訊能夠成為各行業的數字化助手,幫助每個行業進行數字化的升級,而微信校園卡無疑就是其在高校的落地方式。

騰訊表示,其最大的優勢便是能夠提供連接和服務,通過騰訊微校等先期產品和騰訊的技術手段,能夠連接校園的生態和設備。微信校園卡可以通過小程序、微信公眾號等快速建立,不需再搭一個信息系統去做。2018年4月面世,3個月後,騰訊微信校園卡就推出了2.0版本。

雖然騰訊方面一直宣稱,微信校園卡與傳統一卡通並不是一個替代的關係,而既是一個合作,又是一個升級的過程。但很多行內人一看騰訊微校的功能和架構,就能感受到其在這個領域的野心,認為這是打算再造一個基於微信本身的一卡通生態。

阿里隨後。如同當年肯德基、麥當勞鉚足了勁比鄰而居,蘇寧、國美總是花開對面各表一枝那樣,在校園一卡通的產業鏈條上,阿里系並沒有讓騰訊等太久。確切地說,是騰訊微校現身的九個月之後,通過校園卡巨頭新開普的一紙公告,螞蟻金服順利繞過了由傳統一卡通服務商把控校園市場的"馬奇諾防線",正式進入到這個領域,其中不乏資本運作的意味,但更多的則是借力打力無縫嵌入校園支付以及背後海量數據的預期。

2019年1月,新開普部分股東與螞蟻金服全資子公司上海雲鑫簽署股權轉讓協議,上海雲鑫以約2億元受讓新開普無限售流通股3021萬股,約佔新開普目前總股本的6.28%,螞蟻金服間接成為新開普第二大股東。

如此大的動作當然不會是一蹴而就,螞蟻金服與新開普"親密接觸"早在2017年8月就開始了。彼時,螞蟻金服未來校園合作伙伴開放大會在杭州舉辦並邀請新開普出席。新開普與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及芝麻信用等展開全面深度的合作,足見阿里系對校園支付這個領域預謀已久。

當然,對於新開普來說,這也是難得的加持和共贏。

作為中國一卡通行業首家上市公司,新開普在高校信息化行業發展已有近20年曆史。據其2018年半年報,新開普校園信息化產品覆蓋高校總數達千餘所,市場佔有率逾40%,可見其在校園支付領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通過此次合縱連橫,除了無形的品牌價值提升外,新開普可以全力提升整體智慧校園的服務能力,產業互聯網平臺、SaaS服務以及智能終端系列產品創新能力和運營能力,並與螞蟻金服合力完成智慧校園雲架構的搭建和升級,促進公司轉型為教育行業產業互聯網、物聯網科技服務公司。同時,基於校園混合雲平臺,利用平臺的服務開發能力,賦能線下應用場景終端,為校園管理者、教師、學生提供微服務或者定製化服務,並向校際交互方向發展。

校園一卡通江湖暗戰


步步驚心

新開普架構的"軟硬通吃,既ToB又ToC"的發展藍圖其實是很多傳統一卡通服務商的轉型方向。然而騰訊等這種互聯網巨頭的某些打法讓他們有些措手不及。

事實上,在激烈的競爭面前,對於具體的供應商來說傳統一卡通市場已經較為飽和,幾乎達到了天花板,想要保持持續增長,就要改變以往的"交房"思維。

一位負責人告訴我們,長期以來,傳統一卡通公司與高校之間的產品交付模式更像是房地產商與購房者之間"交鑰匙"過程,房子驗收通過,客戶確認無誤就把鑰匙交給對方,雙方僅有維護以及法律維權之類的虛線關係,這在一卡通的運行方式中往往會因為與使用者(老師、學生)溝通不夠造成很多問題,同時,一卡通硬件接觸如此龐大的人群如果一次性捨棄,實在是商業模式的浪費。

於是從2010年開始,很多傳統一卡通供應商從傳統開發模式向互聯網式的開發模式轉化,通過讓實際使用的師生參與信息化建設過程,對系統進行持續優化。同時通過APP以及大數據開展多項校園服務,甚至基於數據和渠道打造開放式的平臺,以此延長校園一卡通的產業鏈。

然而騰訊微信等已成為校園師生必備工具,其切入的精準度之高,對於正試圖通過其硬件部署盤活校園底層數據,改變原有單一盈利模式的的一卡通廠商們無異是當頭一棒。

當然,傳統廠商並非全無一拼之力,多年來他們的護城河正是對於這個領域的高度專業化以及對客戶的掌握,尤其是高教客戶與K12客戶不同,很難通過"推土機"模式一蹴而就,而它們從2010年就開始的互聯網轉型也有了一定抗風險能力。

但更讓眾多傳統廠商頭疼的是,高校一卡通的"數據孤島"事實上衍生了更多的商業機會,這意味著任何一個高校都是眾多訂單機會的疊加,有可能從不同的部門獲得收入。然而根據教育信息化2.0"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實現融合發展"的任務要求,"一卡通"的集成度將越來越高,雖然標的額會越來越大,但市場規模卻不足以支撐中小企業而終將走向壟斷。一位從業者的看法是,未來在校園一卡通領域很有可能出現贏者通吃的局面,他們憑藉實力、品牌、技術等佔據大部分的市場,而其他競爭者要麼被淘汰要麼成為開放平臺的組成部分。

機會博弈

任何商業模式,都源自於需求。分析未來校園一卡通的市場走向,終究還是要回到其需求的本源上來。

校園一卡通未來的發展可以從三個角度去分析。一是從終端用戶即師生(持卡人)的角度來看,要求校園卡更加智能化、多樣化,比如支付載體存在形態的多樣化,像手機卡、CPU卡、網上支付等,還有子系統功能的不斷豐富和自助服務的全面應用;二是從學校管理者的角度來看,期望校園卡系統便於運營維護,達到減員增效,滿足學校方便管理的要求,而更重要的則是建立以一卡通身份認證為基礎的數字化校園模型,從數據流上將校園卡的屬性延伸至全校各部門;三是從整個卡行業的角度來看,核心還是其芯片技術的標準規範,不但應符合物聯網行業應用,而且還可以納入可穿戴設備領域。

再往未來的深處看,綜合了智能卡、自動控制、生物識別、計算機軟件及網絡、數據庫、信息安全領域的諸多新技術成果的智能一卡通系統,在信息技術革命時代,表現出蓬勃的活力,將帶來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適的生活。這也就意味著新一代校園卡系統至少應該具備人性化、多樣化和智能化的特徵,充分體現融合、服務和創新。面對時刻變化的校園客戶需求和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導入新產品是企業持續成長並保持贏利能力的重要保證。

隨著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未來校園卡系統又會發生哪些改變?這是拋給高校用戶和一卡通廠商的新課題,也為校園卡系統的應用拓展帶來更大的想象和發展空間。但毋庸置疑的是,大數據時代發展至今,校園一卡通能夠為企業帶來的早已不是高校每年的建設費用和維修費用,更加重要的是每一張卡背後所蘊含的持卡人的一系列行為習慣集成的數據。不難想象,未來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