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解陶淵明

陶淵明 文學 寧靜 魯迅 黑膠白話 2017-04-05

天氣還好,有雨有風。

我在複習我的魏晉文學,又看到了久違的老陶。我就是喜歡他老人家的那份沖和與平靜,彷彿生老病死都只不過是他田裡種的豆子,沒有什麼好擔心的!於是遙遠的南方,一抹青山的秀色,還有腳下籬邊不知何時瑟瑟開出花來的野菊,就成了中國幾千年來知識分子心裡的一面旗幟,支撐著無數在紛亂塵世中拼命掙扎著的敏感而纖弱的心!誤解陶淵明

許多年前,朱光潛先生說過,“陶淵明渾身靜穆,所以偉大”。後來引發了魯迅先生對此的批評,指出陶淵明也有“金剛怒目”的一面。不管是與否,老陶整個風格或者也可以說整個人格當中,最主要的還是他無悲無喜無慾無求的瀟灑與開闊。誤解陶淵明

我想到他的那句“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就忍不住淒涼得想掉眼淚,這樣一個炎涼世態,有多少人在遮著掩著瞞著騙著不讓別人也不讓自己明白,只有我們的老陶,一句話道破天機,鮮血淋漓地把這個天下最顯而易見又最讓人不情願承認的真理擺在了我們的眼前。於是我在初中的時候,就這樣生生地讓這個幾千年前種地兼寫詩的老農民陶淵明給上了真實得近乎殘忍的一課。那個時候我其他的同學們還在忙著背誦“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望告乃翁”,還在志向宏遠地設計20年後社會上又一名精英分子的偉大生活,還在為了飄渺的大學為了飄渺的人生揮汗如雨始志不渝大熬通宵的時候……你可以想象我是多麼地不幸,我正遠離了正常的大部隊,一個人趴在刻滿了公式和概念的課桌上苦苦地思索,甚至是窮盡了一個初中低年級孩子所有的心智,去計算這“悲”者與“歌”者的比例。在我曾經親眼目睹過的人生之中,我可以體會到這句詩的全部含義,我業已親身經歷過甚至連親戚都不來“餘悲”的日子,於是漫漫的人生好像忽然就走到了盡頭,我還沒有行至終點,但是已經看到了末世的淒涼!

這就是我所最初認識和知道的陶淵明,也算是教會我看這世界的一個哲學老師。在這個“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的塵世中,好像一切都那麼地脆弱和不定,究竟有什麼是我們可以牢牢抓住的呢?

誤解陶淵明也許老陶可以給我們一個答案罷?!老陶微笑著去種地了,他滿不在乎地掛印歸田,滿不在乎地耕種他“草盛豆苗稀”的幾畝薄地,滿不在乎地流連於村頭的酒肆,滿不在乎地書寫著自己的人生。在看盡了人生最大的殘酷之後,他到達了另外一個彼岸,用一種寧靜淡泊的眼光來注視這個世界,用一種從容澄明的態度來走完自己的人生,就像秋天樹上落下的葉子一樣,紛紛揚揚而又舒舒緩緩地完成了從樹頂到地面的過程。我聽課時,那位老教授說,這——就是灑落!

於是今天,陰雨如晦的夏季裡,我複習著魏晉文學的課堂筆記,恍然地看著“藹藹停雲,濛濛時雨”的天空,彷彿看見剛剛歸自南山的老陶,帶著田野的泥土芬芳,高聲笑道“有酒有酒,閒飲東窗”。誤解陶淵明

我從前還很幼稚和無知的時候,是冤枉過老陶的。因為那個時候我還不曾體味到“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於是今天我寫下這篇小文,謹以此為當時的偏激致歉,為了老陶,也是為了我自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