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餘生不長,隨心而活

陶淵明 王小波 林語堂 江徐的自留地 2019-04-04

【本文原創,點擊右上角“關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陶淵明:餘生不長,隨心而活

文|江徐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關於這個問題,古今中外,有太多文人志士做過思索。

尼采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王小波說:“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木心說:“生命好在無意義,才容得下各自賦予的意義。假如生命是有意義的,這個意義卻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尷尬狼狽。”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無所謂誰對誰錯,只要做到聽從內心真實的聲音,發現、享受自然與生活中的美,隨心所欲,快樂而活,大概就算不負生命。

陶淵明:餘生不長,隨心而活

為生活所迫,也為治國平天下,陶淵明一輩子幾度出仕,做過幾次大大小小的官,最終看透官場黑暗虛偽,不再抱有幻想,從四十一歲起,就開始後半生的歸隱生活。

《飲酒》二十首作於徹底歸隱之後。那時候,在道家文化主導下,陶淵明已經結束思想上的矛盾鬥爭,堅定意志要把歸隱生活進行到底。

他的這種決定,在《飲酒》(其七)中有所表露: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在這首詩歌中,陶淵明記錄下日常生活的一個場景:

黃昏將盡,結束一天的田間勞碌,陶淵明回到家,一邊喝酒,一邊欣賞門外景緻。眼下已入秋,菊花開得恰好。他端著酒杯來到花叢前,靜靜觀賞了會,發了會呆,不覺露水滋生,沾溼了花瓣。

他拾取幾片帶有露水的花瓣,丟進酒杯中。看著花瓣在酒水中,上下浮漾,他忽然覺得,自己彷彿離世俗嘈雜更加遠了些呢。

陶淵明:餘生不長,隨心而活

花默默地開,酒慢慢地喝,喝完一杯,再為自己續上一杯。太陽就要下山,鳥兒也都回歸樹林。他忽然感到身心愉悅,於是來到窗下,望著窗外朦朧下去的暮色,自個兒唱起歌來。

在此情景下,他萌生一個念頭:其實就這樣也挺好,就這樣度過餘生吧。

盛開的菊花、歸林的鳥兒,黃昏暮色,這些都是尋常景緻,而且歸隱之後的陶淵明,每天都在面對。但他仍然能從這些尋常景緻中發現意趣與哲思之美。

林語堂在翻譯《浮生六記》時,用“蹭蹬不遂,仍不改其樂”形容沈復與芸娘婚後的一段生活境況。

當時,他倆有家不能回,寄居在友人家中,加上芸娘後來身患重病,舉步難行。即便在這樣的情形下,他們依然能從瑣碎的日常中發現、尋找出一些生活情趣。

陶淵明:餘生不長,隨心而活

“蹭蹬不遂,仍不改其樂”,屬於中國古代文人共有的生活哲學。陶淵明亦是如此。

雖然物質貧困,卻因心靈的平和安寧而感到踏實。又因為這份淡定從容,這份踏實心安,秋花盛開,鳥兒歸家,都會引起詩人內心的喜悅。小酒喝喝,就想唱歌。

快樂,原本是很簡單的一件事,世人只因慾求不滿,心思複雜,快樂才會變成奢侈,正如宮崎駿兩句話:

小時候,幸福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長大後,簡單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陶淵明:餘生不長,隨心而活

【作者簡介:江徐,80後女子,十點讀書籤約作者。煮字療飢,借筆畫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詩情誰與共》。點擊右上角“關注”,收看更多相關內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