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談聽課:聽課的藝術成就孩子一生!

陶行知 藝術 教育 高效學習法 高效學習法 2017-09-03

聽課的藝術

“教師講解,學生靜聽。”這是陶行知先生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髙度概括,其弊端自不待說。

下面著重談談“怎樣聽”的問題。

“聽”的學習,其實也有一個態度問題。如果,你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老師的講解同步,甚至老師的講解落後在你對這一內容的理解,進而時時有“是的”的領悟,有“為什麼”的質疑,乃至有“不一定”的求異,這才是積極的聽。可我們的同學不少是充當了“錄音機”的角色,那是消極的聽,低級的聽。至於一些同學“心不在焉”,也是被動聽課所造成的。

陶行知談聽課:聽課的藝術成就孩子一生!

下面這些方法可能會使你的聽課積極起來:

印證性聽

諸如老師對舊課內容複習性的重提,同學對這類內容的複習性答問,以及新課中預習過的內容,無論是老師的介紹還是同學的答問,你的聽只求印證你記憶的東西是否被遺忘或被混雜,一般不用太多的思考,只是為了達到鞏固的目的,但不被動。

求解性聽

即帶著問題來聽。在課前預習或課內研讀中,常會遇到一時難以理解的問題,也許你會有一點思考,也許根本沒有注意。由於這些問題的出現,影響了你對整個內容的理解,因此須及時地打通這樣—個個思路障礙,才能讀懂全文。唯一的辦法便是跟著老師和同學的講解、討論來“聽”。這是最常規的聽。

陶行知談聽課:聽課的藝術成就孩子一生!

求異性聽

這是一種拓展自己思路的聽,常表現為獨抒己見。正如老師解數學題,有時你會突發異想,這樣可解證,那樣是否也可以呢?

即跟著老師的思路聽時,不妨臨時遁入“旁門左道”,奇想一下。這種發散性思維也可在“聽”中訓練。

論辯性聽

在課堂討論或同學發言時,要仔細聽對方發言,但目的不在理解,而在發現對方發言中的失誤或邏輯上的混亂處,倚機質疑發難,辨明正誤,駁倒對方,確證自己的觀點。聽時既應聽準對方觀點,還應記住論據,乃至用詞造句的達意。

陶行知談聽課:聽課的藝術成就孩子一生!

歸納性聽

即讀書法中的“鉤玄提要”。老師講課,一般不會像備課筆記中寫的那麼清楚。因此,你應及時歸納出要點來,在書上或本子上作些歸納整理,也就是說,既應“聽”出要點來,又須聽出個整體輪廓來。

邊聽邊記

“不動筆墨不讀書。”既指“看”書,也指“聽”書 (古人稱聽講經書為“聽書”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學習的 要點、心得、存疑的問題記一下很有必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