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

漢末群雄系列之陶謙(下)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陶謙重大事件之七——經營徐州

之前重點講了陶謙在諸侯討董時的作為,接下來繼續講陶謙之後的故事。

《後漢書·陶謙傳》談及陶謙用人方面“信用非所”、內政方面“刑政不理”,評價非常差。史料記載了以下幾個典型事例。

陶謙能用人卻不能容人。據謝承《後漢書》(與范曄所著史書同名,但以東吳為正統)記載,陶謙初到徐州時,聽說本地有位叫趙昱的大名士,便想予以任用。不過趙昱曾因故辭官,不想再出仕,於是拒絕了陶謙,稱病跑路。陶謙又派人追查下落,當面宣讀徵召命令,趙昱還是不從。陶謙不依不饒,搬出刑罰威脅,趙昱無奈之下只得出山輔佐陶謙。

"

漢末群雄系列之陶謙(下)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陶謙重大事件之七——經營徐州

之前重點講了陶謙在諸侯討董時的作為,接下來繼續講陶謙之後的故事。

《後漢書·陶謙傳》談及陶謙用人方面“信用非所”、內政方面“刑政不理”,評價非常差。史料記載了以下幾個典型事例。

陶謙能用人卻不能容人。據謝承《後漢書》(與范曄所著史書同名,但以東吳為正統)記載,陶謙初到徐州時,聽說本地有位叫趙昱的大名士,便想予以任用。不過趙昱曾因故辭官,不想再出仕,於是拒絕了陶謙,稱病跑路。陶謙又派人追查下落,當面宣讀徵召命令,趙昱還是不從。陶謙不依不饒,搬出刑罰威脅,趙昱無奈之下只得出山輔佐陶謙。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陶謙對趙昱一開始還不錯,為其舉茂才,讓他做自己的別駕從事。趙昱雖然之前不願出仕,但既然輔佐陶謙,就非常忠心負責。不過趙昱性格耿直,說話不會繞彎,總是跟陶謙提意見,搞得陶謙很不高興。時間久了陶謙越看趙昱越不順眼,於是把他支到廣陵郡去做太守。

相應地,曹宏等一些會察言觀色,懂得順著老闆心思發言的人逐漸上位。也許陶謙真的年紀大了,殊不知自己年輕時也是逢人就懟,面對上級從來不肯受半點委屈的主。有文章考證這裡《後漢書》中的曹宏就是曹豹,即陶謙最倚重的大將。結合陶謙喜好名士疏離寒門的用人風格,曹豹很可能不是武人出身,而是文人帶兵的將領,那麼曹宏與曹豹即便不是同一人也很可能是同族。

《後漢書·陶謙傳》載:別駕從事趙昱,知名士也,而以忠直見疏,出為廣陵太守。曹宏等讒慝小人,謙甚親任之,良善多被其害。由斯漸亂。

陶謙為掌控徐州拉攏名士、大族本沒有錯誤,但偏偏沒有容人之量,只喜歡聽好話,徐州由大批外來難民湧入形成的短暫繁榮之下,隱藏著離心離德、四分五裂的危機。

"

漢末群雄系列之陶謙(下)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陶謙重大事件之七——經營徐州

之前重點講了陶謙在諸侯討董時的作為,接下來繼續講陶謙之後的故事。

《後漢書·陶謙傳》談及陶謙用人方面“信用非所”、內政方面“刑政不理”,評價非常差。史料記載了以下幾個典型事例。

陶謙能用人卻不能容人。據謝承《後漢書》(與范曄所著史書同名,但以東吳為正統)記載,陶謙初到徐州時,聽說本地有位叫趙昱的大名士,便想予以任用。不過趙昱曾因故辭官,不想再出仕,於是拒絕了陶謙,稱病跑路。陶謙又派人追查下落,當面宣讀徵召命令,趙昱還是不從。陶謙不依不饒,搬出刑罰威脅,趙昱無奈之下只得出山輔佐陶謙。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陶謙對趙昱一開始還不錯,為其舉茂才,讓他做自己的別駕從事。趙昱雖然之前不願出仕,但既然輔佐陶謙,就非常忠心負責。不過趙昱性格耿直,說話不會繞彎,總是跟陶謙提意見,搞得陶謙很不高興。時間久了陶謙越看趙昱越不順眼,於是把他支到廣陵郡去做太守。

相應地,曹宏等一些會察言觀色,懂得順著老闆心思發言的人逐漸上位。也許陶謙真的年紀大了,殊不知自己年輕時也是逢人就懟,面對上級從來不肯受半點委屈的主。有文章考證這裡《後漢書》中的曹宏就是曹豹,即陶謙最倚重的大將。結合陶謙喜好名士疏離寒門的用人風格,曹豹很可能不是武人出身,而是文人帶兵的將領,那麼曹宏與曹豹即便不是同一人也很可能是同族。

《後漢書·陶謙傳》載:別駕從事趙昱,知名士也,而以忠直見疏,出為廣陵太守。曹宏等讒慝小人,謙甚親任之,良善多被其害。由斯漸亂。

陶謙為掌控徐州拉攏名士、大族本沒有錯誤,但偏偏沒有容人之量,只喜歡聽好話,徐州由大批外來難民湧入形成的短暫繁榮之下,隱藏著離心離德、四分五裂的危機。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陶謙重大事件之八——勾結反賊一事辯誣

根據史書記載,陶謙還做過一件非常大逆不道之事。

《後漢書·陶謙傳》載:下邳閻宣自稱天子,謙始與合從,後遂殺之而並其眾。

《三國志·陶謙傳》載:下邳闕宣自稱天子,謙初與合從寇鈔,後遂殺宣,並其眾。

下邳有個叫闕宣的人造反,公然自稱天子,陶謙竟然與其聯合起來搶掠,利用完這夥反賊又下黑手除掉闕宣,兼併其軍隊。

這件事是很多人黑陶謙的最佳事例,認為陶謙道德敗壞,虛偽至極。其實這件事大有疑問。

首先,陶謙的為人。陶謙其人當然算不上雄才大略,甚至識人用人水平也不高。儘管陶謙親小人遠君子,但對治理地方、發展農耕是很用心的,“徐方百姓殷盛,谷實甚豐,流民多歸之”。這樣的人不大可能聯合叛軍搶掠百姓。

其次,用人不當是能力問題,與政治信仰是兩碼事。正如上一篇中筆者所言,事實上陶謙是撤頭撤尾的大漢死忠,這一點見仁見智,很多朋友也許不認同,可以參考上一篇文章。一個費盡心思表達對漢室忠誠並積極採取行動營救漢獻帝的人,如果說採取權宜之計聯合地方叛軍很有可能,但這叛軍首領已經公然自稱天子,性質是完全不同的。陶謙之前就聯合過泰山臧霸等出身“不乾淨”的力量,但好歹臧霸接受了陶謙任命,這與闕宣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是否擁立漢室,是原則,是底線,陶謙不會逾越。

最後,這件事的出處。《三國志》與《後漢書》都白紙黑字言之鑿鑿,似乎不容不信。但別忘記,陶謙與曹操可有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後漢書》的記載引自《三國志》,而《三國志》作者陳壽是晉朝人,晉代魏,以曹魏為正統,在曹魏時期陶謙的形象自然不佳。兩部史書對陶謙的評價都非常差,這與陶謙對曹家犯下的大罪不可謂無關。

筆者認為,稱其用人偏頗無可厚非,但與反賊狼狽為奸實屬汙衊。這並非陳壽所為,而是曹魏數十年間對陶謙天然負面的輿論氛圍逐漸形成的結果。

《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二》載:下邳闕宣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陶謙擊殺之。

可見,司馬光也覺得陶謙勾結反賊一事不靠譜,將之刪去。如此一來就變成陶謙擊殺反賊,保境安民了。

根據筆者前兩篇陶謙系列文章的觀點,以資治通鑑的記載為準就保持了陶謙這位歷史人物的形象統一,這件事也能夠有更簡單、更合理的解釋。歷史事件陰謀很多,但也絕非無處不在,至少這件事筆者認為不存在陰謀,僅是個人觀點,見仁見智。

"

漢末群雄系列之陶謙(下)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陶謙重大事件之七——經營徐州

之前重點講了陶謙在諸侯討董時的作為,接下來繼續講陶謙之後的故事。

《後漢書·陶謙傳》談及陶謙用人方面“信用非所”、內政方面“刑政不理”,評價非常差。史料記載了以下幾個典型事例。

陶謙能用人卻不能容人。據謝承《後漢書》(與范曄所著史書同名,但以東吳為正統)記載,陶謙初到徐州時,聽說本地有位叫趙昱的大名士,便想予以任用。不過趙昱曾因故辭官,不想再出仕,於是拒絕了陶謙,稱病跑路。陶謙又派人追查下落,當面宣讀徵召命令,趙昱還是不從。陶謙不依不饒,搬出刑罰威脅,趙昱無奈之下只得出山輔佐陶謙。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陶謙對趙昱一開始還不錯,為其舉茂才,讓他做自己的別駕從事。趙昱雖然之前不願出仕,但既然輔佐陶謙,就非常忠心負責。不過趙昱性格耿直,說話不會繞彎,總是跟陶謙提意見,搞得陶謙很不高興。時間久了陶謙越看趙昱越不順眼,於是把他支到廣陵郡去做太守。

相應地,曹宏等一些會察言觀色,懂得順著老闆心思發言的人逐漸上位。也許陶謙真的年紀大了,殊不知自己年輕時也是逢人就懟,面對上級從來不肯受半點委屈的主。有文章考證這裡《後漢書》中的曹宏就是曹豹,即陶謙最倚重的大將。結合陶謙喜好名士疏離寒門的用人風格,曹豹很可能不是武人出身,而是文人帶兵的將領,那麼曹宏與曹豹即便不是同一人也很可能是同族。

《後漢書·陶謙傳》載:別駕從事趙昱,知名士也,而以忠直見疏,出為廣陵太守。曹宏等讒慝小人,謙甚親任之,良善多被其害。由斯漸亂。

陶謙為掌控徐州拉攏名士、大族本沒有錯誤,但偏偏沒有容人之量,只喜歡聽好話,徐州由大批外來難民湧入形成的短暫繁榮之下,隱藏著離心離德、四分五裂的危機。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陶謙重大事件之八——勾結反賊一事辯誣

根據史書記載,陶謙還做過一件非常大逆不道之事。

《後漢書·陶謙傳》載:下邳閻宣自稱天子,謙始與合從,後遂殺之而並其眾。

《三國志·陶謙傳》載:下邳闕宣自稱天子,謙初與合從寇鈔,後遂殺宣,並其眾。

下邳有個叫闕宣的人造反,公然自稱天子,陶謙竟然與其聯合起來搶掠,利用完這夥反賊又下黑手除掉闕宣,兼併其軍隊。

這件事是很多人黑陶謙的最佳事例,認為陶謙道德敗壞,虛偽至極。其實這件事大有疑問。

首先,陶謙的為人。陶謙其人當然算不上雄才大略,甚至識人用人水平也不高。儘管陶謙親小人遠君子,但對治理地方、發展農耕是很用心的,“徐方百姓殷盛,谷實甚豐,流民多歸之”。這樣的人不大可能聯合叛軍搶掠百姓。

其次,用人不當是能力問題,與政治信仰是兩碼事。正如上一篇中筆者所言,事實上陶謙是撤頭撤尾的大漢死忠,這一點見仁見智,很多朋友也許不認同,可以參考上一篇文章。一個費盡心思表達對漢室忠誠並積極採取行動營救漢獻帝的人,如果說採取權宜之計聯合地方叛軍很有可能,但這叛軍首領已經公然自稱天子,性質是完全不同的。陶謙之前就聯合過泰山臧霸等出身“不乾淨”的力量,但好歹臧霸接受了陶謙任命,這與闕宣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是否擁立漢室,是原則,是底線,陶謙不會逾越。

最後,這件事的出處。《三國志》與《後漢書》都白紙黑字言之鑿鑿,似乎不容不信。但別忘記,陶謙與曹操可有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後漢書》的記載引自《三國志》,而《三國志》作者陳壽是晉朝人,晉代魏,以曹魏為正統,在曹魏時期陶謙的形象自然不佳。兩部史書對陶謙的評價都非常差,這與陶謙對曹家犯下的大罪不可謂無關。

筆者認為,稱其用人偏頗無可厚非,但與反賊狼狽為奸實屬汙衊。這並非陳壽所為,而是曹魏數十年間對陶謙天然負面的輿論氛圍逐漸形成的結果。

《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二》載:下邳闕宣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陶謙擊殺之。

可見,司馬光也覺得陶謙勾結反賊一事不靠譜,將之刪去。如此一來就變成陶謙擊殺反賊,保境安民了。

根據筆者前兩篇陶謙系列文章的觀點,以資治通鑑的記載為準就保持了陶謙這位歷史人物的形象統一,這件事也能夠有更簡單、更合理的解釋。歷史事件陰謀很多,但也絕非無處不在,至少這件事筆者認為不存在陰謀,僅是個人觀點,見仁見智。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徐州各郡國

陶謙重大事件之九——結仇曹操

所謂冤有頭債有主,陶謙與曹操之間的仇恨不是突然間爆發的,不論曹嵩之死是否為陶謙授意,兩人之間的矛盾都註定不可調和。要探究陶謙與曹操之間為何結仇,先看當時的天下形勢。

初平三年(192),發生了一連串重大事件。四月,董卓被刺殺。青州黃巾被陶謙、臧霸趕出徐州,進入兗州。兗州刺史劉岱戰死,曹操被當地官員推舉為兗州牧。

六月,李傕、郭汜擊敗王允、呂布,涼州系軍閥重掌朝廷,呂布東逃。陶謙聞訊欲以朱儁為太師,意圖組織聯軍進攻長安。

在此期間,袁紹與公孫瓚爆發龍湊之戰、巨馬水之戰。袁紹—曹操—劉表,袁術—公孫瓚—陶謙的兩大集團激烈對立。

九月,曹操徹底擊敗青州黃巾軍。

十二月,揚州刺史陳溫去世,袁紹上表堂兄袁遺接任,但被袁術擊敗,袁術上表下邳人陳瑀為揚州刺史。

曹操入主兗州,袁紹幫助很大。陶謙之前就未加入袁紹為盟主的討董聯軍,反而欲自組聯軍,其對袁紹的態度不言而喻。面對不斷擴張的袁紹與曹操,本就不是一路人,加上遠交近攻的外交思路,陶謙自然與袁術、公孫瓚越走越近。

《三國志·武帝紀》載:袁術與紹有隙,術求援於公孫瓚,瓚使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陶謙屯發乾,以逼紹。太祖與紹會擊,皆破之。

這段史料非常清晰地把兩大軍事集團的對立寫了出來。陶謙為幫助袁術與公孫瓚,進兵於發乾,但被袁紹、曹操擊敗。發乾位於東郡境內,也就是說,竟然是陶謙先向曹操下的手,由此兩人結下樑子。

初平四年(193)初,在爭奪荊州無望後,南陽的袁術將目光投向百廢待興,剛剛安定的兗州。以當時的賬面實力,袁術無疑要強於曹操,並且聯合黑山軍、南匈奴聯合進攻兗州,由此引發了兩大軍事集團第二輪大戰,主要包括封丘之戰、匡亭之戰,詳情等到袁術篇再展開。

簡而言之,袁術這次被曹操打得大敗虧輸逃往揚州,曹操得以坐穩兗州牧之位。說巧不巧,前面提到的下邳反賊闕宣攻入泰山郡,入寇曹操地盤。陶謙緊隨其後,平叛的同時趁機佔據曹操兩座縣城。正因如此,才使得史書懷疑陶謙與闕宣有勾結。

闕宣攻入泰山郡費、華二縣,而曹操父親曹嵩就住在華縣。據《世語》記載,曹操命泰山太守應劭派兵護送曹嵩撤往東郡,不曾想被陶謙的部隊發現,曹操父親曹嵩、弟弟曹德等人皆被殺害。據韋曜著《吳書》記載,則稱陶謙好心派都尉張闓護送曹嵩一家,張闓見財起意,途經華、費二縣時殺人劫財,然後逃往淮南。

《世語》及《吳書》記載均見於裴松之注,作為兩種截然不同的史料記載供後人參考,《後漢書》、《三國志》中觀點均與《世語》相同,認為是陶謙授意而為。

"

漢末群雄系列之陶謙(下)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陶謙重大事件之七——經營徐州

之前重點講了陶謙在諸侯討董時的作為,接下來繼續講陶謙之後的故事。

《後漢書·陶謙傳》談及陶謙用人方面“信用非所”、內政方面“刑政不理”,評價非常差。史料記載了以下幾個典型事例。

陶謙能用人卻不能容人。據謝承《後漢書》(與范曄所著史書同名,但以東吳為正統)記載,陶謙初到徐州時,聽說本地有位叫趙昱的大名士,便想予以任用。不過趙昱曾因故辭官,不想再出仕,於是拒絕了陶謙,稱病跑路。陶謙又派人追查下落,當面宣讀徵召命令,趙昱還是不從。陶謙不依不饒,搬出刑罰威脅,趙昱無奈之下只得出山輔佐陶謙。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陶謙對趙昱一開始還不錯,為其舉茂才,讓他做自己的別駕從事。趙昱雖然之前不願出仕,但既然輔佐陶謙,就非常忠心負責。不過趙昱性格耿直,說話不會繞彎,總是跟陶謙提意見,搞得陶謙很不高興。時間久了陶謙越看趙昱越不順眼,於是把他支到廣陵郡去做太守。

相應地,曹宏等一些會察言觀色,懂得順著老闆心思發言的人逐漸上位。也許陶謙真的年紀大了,殊不知自己年輕時也是逢人就懟,面對上級從來不肯受半點委屈的主。有文章考證這裡《後漢書》中的曹宏就是曹豹,即陶謙最倚重的大將。結合陶謙喜好名士疏離寒門的用人風格,曹豹很可能不是武人出身,而是文人帶兵的將領,那麼曹宏與曹豹即便不是同一人也很可能是同族。

《後漢書·陶謙傳》載:別駕從事趙昱,知名士也,而以忠直見疏,出為廣陵太守。曹宏等讒慝小人,謙甚親任之,良善多被其害。由斯漸亂。

陶謙為掌控徐州拉攏名士、大族本沒有錯誤,但偏偏沒有容人之量,只喜歡聽好話,徐州由大批外來難民湧入形成的短暫繁榮之下,隱藏著離心離德、四分五裂的危機。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陶謙重大事件之八——勾結反賊一事辯誣

根據史書記載,陶謙還做過一件非常大逆不道之事。

《後漢書·陶謙傳》載:下邳閻宣自稱天子,謙始與合從,後遂殺之而並其眾。

《三國志·陶謙傳》載:下邳闕宣自稱天子,謙初與合從寇鈔,後遂殺宣,並其眾。

下邳有個叫闕宣的人造反,公然自稱天子,陶謙竟然與其聯合起來搶掠,利用完這夥反賊又下黑手除掉闕宣,兼併其軍隊。

這件事是很多人黑陶謙的最佳事例,認為陶謙道德敗壞,虛偽至極。其實這件事大有疑問。

首先,陶謙的為人。陶謙其人當然算不上雄才大略,甚至識人用人水平也不高。儘管陶謙親小人遠君子,但對治理地方、發展農耕是很用心的,“徐方百姓殷盛,谷實甚豐,流民多歸之”。這樣的人不大可能聯合叛軍搶掠百姓。

其次,用人不當是能力問題,與政治信仰是兩碼事。正如上一篇中筆者所言,事實上陶謙是撤頭撤尾的大漢死忠,這一點見仁見智,很多朋友也許不認同,可以參考上一篇文章。一個費盡心思表達對漢室忠誠並積極採取行動營救漢獻帝的人,如果說採取權宜之計聯合地方叛軍很有可能,但這叛軍首領已經公然自稱天子,性質是完全不同的。陶謙之前就聯合過泰山臧霸等出身“不乾淨”的力量,但好歹臧霸接受了陶謙任命,這與闕宣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是否擁立漢室,是原則,是底線,陶謙不會逾越。

最後,這件事的出處。《三國志》與《後漢書》都白紙黑字言之鑿鑿,似乎不容不信。但別忘記,陶謙與曹操可有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後漢書》的記載引自《三國志》,而《三國志》作者陳壽是晉朝人,晉代魏,以曹魏為正統,在曹魏時期陶謙的形象自然不佳。兩部史書對陶謙的評價都非常差,這與陶謙對曹家犯下的大罪不可謂無關。

筆者認為,稱其用人偏頗無可厚非,但與反賊狼狽為奸實屬汙衊。這並非陳壽所為,而是曹魏數十年間對陶謙天然負面的輿論氛圍逐漸形成的結果。

《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二》載:下邳闕宣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陶謙擊殺之。

可見,司馬光也覺得陶謙勾結反賊一事不靠譜,將之刪去。如此一來就變成陶謙擊殺反賊,保境安民了。

根據筆者前兩篇陶謙系列文章的觀點,以資治通鑑的記載為準就保持了陶謙這位歷史人物的形象統一,這件事也能夠有更簡單、更合理的解釋。歷史事件陰謀很多,但也絕非無處不在,至少這件事筆者認為不存在陰謀,僅是個人觀點,見仁見智。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徐州各郡國

陶謙重大事件之九——結仇曹操

所謂冤有頭債有主,陶謙與曹操之間的仇恨不是突然間爆發的,不論曹嵩之死是否為陶謙授意,兩人之間的矛盾都註定不可調和。要探究陶謙與曹操之間為何結仇,先看當時的天下形勢。

初平三年(192),發生了一連串重大事件。四月,董卓被刺殺。青州黃巾被陶謙、臧霸趕出徐州,進入兗州。兗州刺史劉岱戰死,曹操被當地官員推舉為兗州牧。

六月,李傕、郭汜擊敗王允、呂布,涼州系軍閥重掌朝廷,呂布東逃。陶謙聞訊欲以朱儁為太師,意圖組織聯軍進攻長安。

在此期間,袁紹與公孫瓚爆發龍湊之戰、巨馬水之戰。袁紹—曹操—劉表,袁術—公孫瓚—陶謙的兩大集團激烈對立。

九月,曹操徹底擊敗青州黃巾軍。

十二月,揚州刺史陳溫去世,袁紹上表堂兄袁遺接任,但被袁術擊敗,袁術上表下邳人陳瑀為揚州刺史。

曹操入主兗州,袁紹幫助很大。陶謙之前就未加入袁紹為盟主的討董聯軍,反而欲自組聯軍,其對袁紹的態度不言而喻。面對不斷擴張的袁紹與曹操,本就不是一路人,加上遠交近攻的外交思路,陶謙自然與袁術、公孫瓚越走越近。

《三國志·武帝紀》載:袁術與紹有隙,術求援於公孫瓚,瓚使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陶謙屯發乾,以逼紹。太祖與紹會擊,皆破之。

這段史料非常清晰地把兩大軍事集團的對立寫了出來。陶謙為幫助袁術與公孫瓚,進兵於發乾,但被袁紹、曹操擊敗。發乾位於東郡境內,也就是說,竟然是陶謙先向曹操下的手,由此兩人結下樑子。

初平四年(193)初,在爭奪荊州無望後,南陽的袁術將目光投向百廢待興,剛剛安定的兗州。以當時的賬面實力,袁術無疑要強於曹操,並且聯合黑山軍、南匈奴聯合進攻兗州,由此引發了兩大軍事集團第二輪大戰,主要包括封丘之戰、匡亭之戰,詳情等到袁術篇再展開。

簡而言之,袁術這次被曹操打得大敗虧輸逃往揚州,曹操得以坐穩兗州牧之位。說巧不巧,前面提到的下邳反賊闕宣攻入泰山郡,入寇曹操地盤。陶謙緊隨其後,平叛的同時趁機佔據曹操兩座縣城。正因如此,才使得史書懷疑陶謙與闕宣有勾結。

闕宣攻入泰山郡費、華二縣,而曹操父親曹嵩就住在華縣。據《世語》記載,曹操命泰山太守應劭派兵護送曹嵩撤往東郡,不曾想被陶謙的部隊發現,曹操父親曹嵩、弟弟曹德等人皆被殺害。據韋曜著《吳書》記載,則稱陶謙好心派都尉張闓護送曹嵩一家,張闓見財起意,途經華、費二縣時殺人劫財,然後逃往淮南。

《世語》及《吳書》記載均見於裴松之注,作為兩種截然不同的史料記載供後人參考,《後漢書》、《三國志》中觀點均與《世語》相同,認為是陶謙授意而為。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對於曹嵩之死,歷來是備受爭議的事件,認為陶謙授意與認為張闓臨時起意兩者皆有許多支持者,幾乎旗鼓相當,誰也說服不了對方。

就該問題,筆者也來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僅供參考。

第一點,陶謙是否有動機。前面花大篇幅介紹了陶謙與曹操分屬兩大軍事集團,矛盾激烈。但僅憑這點還不能成為殺曹操父親全家的理由。縱觀漢末三國,每個諸侯失敗時,個人與家屬的結局都不一樣。大部分諸侯的家屬都得到保全,如呂布、劉備;少部分被斬草除根,例如袁紹。這取決於多種因素,並無一定之規。

第二點,陶謙的為人。陶謙任人唯親,不喜逆耳忠言,有過多次頂撞上級經歷,這些都體現出陶謙的性格中缺少忍耐、寬容。這種性格報復心強,容易走極端。既然之前輸給過曹操,乾脆趁著與袁術南北夾擊時把曹操父親宰了洩憤,這種心態也有可能。

第三點,凶手張闓其人。我們先看以下史料。

《後漢書·應劭傳》載:興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及子德從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謙素怨嵩子操數擊之,乃使輕騎追嵩、德,並殺之於郡界。

《後漢書·陳王寵傳》載:後袁術求糧於陳而俊拒絕之,術忿恚,遣客詐殺俊及寵,陳由是破敗。

第一條是張闓殺曹嵩,第二條則是張闓逃到淮南後,被袁術派遣刺殺陳國相駱俊與陳王劉寵。能在歷史上留下兩條刺殺事件,這個張闓也算知名刺客了。

可以看出,張闓刺殺陳王劉寵是奉袁術之命。如果之前張闓是在違背陶謙命令的情況下劫殺曹嵩,袁術怎可能將重要任務交給如此不靠譜之人。以此倒推曹嵩之死,多半不會是張闓自作主張,只不過後來陶謙被曹操痛扁,張闓為保命才改投袁術。

第四點,曹嵩之死的時間、地點。上面提到,自稱天子的反賊闕宣攻入華、費二縣,陶謙借平叛之名進兵該地。曹嵩就住在該地,沒來得及轉移而被殺害。筆者認為,陶謙原本想將此事栽贓給叛軍,如此一來自己既能平叛,又能佔領地盤,還能“幫曹操報仇”,一箭三雕。但一來張闓行事不周,作為刺客竟然兩次歷史留名,實在辦事不夠嚴謹;二來曹操既不傻也不死要面子,曹操認準了陶謙才是幕後黑手,其他藉口一概不聽。

第五點,袁術大崩潰。在陶謙看來,袁術加黑山軍加南匈奴在人數上佔據絕對優勢,自己再加把勁,深陷包圍圈的曹操只能引頸待戮,勝局已定。如果陶謙這麼想,就很可能不給自己留後路,採取極端手段。畢竟在他看來曹操即將完蛋,不可能有機會報復自己。

總結下來,筆者認為曹嵩之死就是陶謙授意,推卸責任失敗,又低估曹操的實力,招致後來曹操的瘋狂報復。

"

漢末群雄系列之陶謙(下)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陶謙重大事件之七——經營徐州

之前重點講了陶謙在諸侯討董時的作為,接下來繼續講陶謙之後的故事。

《後漢書·陶謙傳》談及陶謙用人方面“信用非所”、內政方面“刑政不理”,評價非常差。史料記載了以下幾個典型事例。

陶謙能用人卻不能容人。據謝承《後漢書》(與范曄所著史書同名,但以東吳為正統)記載,陶謙初到徐州時,聽說本地有位叫趙昱的大名士,便想予以任用。不過趙昱曾因故辭官,不想再出仕,於是拒絕了陶謙,稱病跑路。陶謙又派人追查下落,當面宣讀徵召命令,趙昱還是不從。陶謙不依不饒,搬出刑罰威脅,趙昱無奈之下只得出山輔佐陶謙。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陶謙對趙昱一開始還不錯,為其舉茂才,讓他做自己的別駕從事。趙昱雖然之前不願出仕,但既然輔佐陶謙,就非常忠心負責。不過趙昱性格耿直,說話不會繞彎,總是跟陶謙提意見,搞得陶謙很不高興。時間久了陶謙越看趙昱越不順眼,於是把他支到廣陵郡去做太守。

相應地,曹宏等一些會察言觀色,懂得順著老闆心思發言的人逐漸上位。也許陶謙真的年紀大了,殊不知自己年輕時也是逢人就懟,面對上級從來不肯受半點委屈的主。有文章考證這裡《後漢書》中的曹宏就是曹豹,即陶謙最倚重的大將。結合陶謙喜好名士疏離寒門的用人風格,曹豹很可能不是武人出身,而是文人帶兵的將領,那麼曹宏與曹豹即便不是同一人也很可能是同族。

《後漢書·陶謙傳》載:別駕從事趙昱,知名士也,而以忠直見疏,出為廣陵太守。曹宏等讒慝小人,謙甚親任之,良善多被其害。由斯漸亂。

陶謙為掌控徐州拉攏名士、大族本沒有錯誤,但偏偏沒有容人之量,只喜歡聽好話,徐州由大批外來難民湧入形成的短暫繁榮之下,隱藏著離心離德、四分五裂的危機。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陶謙重大事件之八——勾結反賊一事辯誣

根據史書記載,陶謙還做過一件非常大逆不道之事。

《後漢書·陶謙傳》載:下邳閻宣自稱天子,謙始與合從,後遂殺之而並其眾。

《三國志·陶謙傳》載:下邳闕宣自稱天子,謙初與合從寇鈔,後遂殺宣,並其眾。

下邳有個叫闕宣的人造反,公然自稱天子,陶謙竟然與其聯合起來搶掠,利用完這夥反賊又下黑手除掉闕宣,兼併其軍隊。

這件事是很多人黑陶謙的最佳事例,認為陶謙道德敗壞,虛偽至極。其實這件事大有疑問。

首先,陶謙的為人。陶謙其人當然算不上雄才大略,甚至識人用人水平也不高。儘管陶謙親小人遠君子,但對治理地方、發展農耕是很用心的,“徐方百姓殷盛,谷實甚豐,流民多歸之”。這樣的人不大可能聯合叛軍搶掠百姓。

其次,用人不當是能力問題,與政治信仰是兩碼事。正如上一篇中筆者所言,事實上陶謙是撤頭撤尾的大漢死忠,這一點見仁見智,很多朋友也許不認同,可以參考上一篇文章。一個費盡心思表達對漢室忠誠並積極採取行動營救漢獻帝的人,如果說採取權宜之計聯合地方叛軍很有可能,但這叛軍首領已經公然自稱天子,性質是完全不同的。陶謙之前就聯合過泰山臧霸等出身“不乾淨”的力量,但好歹臧霸接受了陶謙任命,這與闕宣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是否擁立漢室,是原則,是底線,陶謙不會逾越。

最後,這件事的出處。《三國志》與《後漢書》都白紙黑字言之鑿鑿,似乎不容不信。但別忘記,陶謙與曹操可有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後漢書》的記載引自《三國志》,而《三國志》作者陳壽是晉朝人,晉代魏,以曹魏為正統,在曹魏時期陶謙的形象自然不佳。兩部史書對陶謙的評價都非常差,這與陶謙對曹家犯下的大罪不可謂無關。

筆者認為,稱其用人偏頗無可厚非,但與反賊狼狽為奸實屬汙衊。這並非陳壽所為,而是曹魏數十年間對陶謙天然負面的輿論氛圍逐漸形成的結果。

《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二》載:下邳闕宣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陶謙擊殺之。

可見,司馬光也覺得陶謙勾結反賊一事不靠譜,將之刪去。如此一來就變成陶謙擊殺反賊,保境安民了。

根據筆者前兩篇陶謙系列文章的觀點,以資治通鑑的記載為準就保持了陶謙這位歷史人物的形象統一,這件事也能夠有更簡單、更合理的解釋。歷史事件陰謀很多,但也絕非無處不在,至少這件事筆者認為不存在陰謀,僅是個人觀點,見仁見智。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徐州各郡國

陶謙重大事件之九——結仇曹操

所謂冤有頭債有主,陶謙與曹操之間的仇恨不是突然間爆發的,不論曹嵩之死是否為陶謙授意,兩人之間的矛盾都註定不可調和。要探究陶謙與曹操之間為何結仇,先看當時的天下形勢。

初平三年(192),發生了一連串重大事件。四月,董卓被刺殺。青州黃巾被陶謙、臧霸趕出徐州,進入兗州。兗州刺史劉岱戰死,曹操被當地官員推舉為兗州牧。

六月,李傕、郭汜擊敗王允、呂布,涼州系軍閥重掌朝廷,呂布東逃。陶謙聞訊欲以朱儁為太師,意圖組織聯軍進攻長安。

在此期間,袁紹與公孫瓚爆發龍湊之戰、巨馬水之戰。袁紹—曹操—劉表,袁術—公孫瓚—陶謙的兩大集團激烈對立。

九月,曹操徹底擊敗青州黃巾軍。

十二月,揚州刺史陳溫去世,袁紹上表堂兄袁遺接任,但被袁術擊敗,袁術上表下邳人陳瑀為揚州刺史。

曹操入主兗州,袁紹幫助很大。陶謙之前就未加入袁紹為盟主的討董聯軍,反而欲自組聯軍,其對袁紹的態度不言而喻。面對不斷擴張的袁紹與曹操,本就不是一路人,加上遠交近攻的外交思路,陶謙自然與袁術、公孫瓚越走越近。

《三國志·武帝紀》載:袁術與紹有隙,術求援於公孫瓚,瓚使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陶謙屯發乾,以逼紹。太祖與紹會擊,皆破之。

這段史料非常清晰地把兩大軍事集團的對立寫了出來。陶謙為幫助袁術與公孫瓚,進兵於發乾,但被袁紹、曹操擊敗。發乾位於東郡境內,也就是說,竟然是陶謙先向曹操下的手,由此兩人結下樑子。

初平四年(193)初,在爭奪荊州無望後,南陽的袁術將目光投向百廢待興,剛剛安定的兗州。以當時的賬面實力,袁術無疑要強於曹操,並且聯合黑山軍、南匈奴聯合進攻兗州,由此引發了兩大軍事集團第二輪大戰,主要包括封丘之戰、匡亭之戰,詳情等到袁術篇再展開。

簡而言之,袁術這次被曹操打得大敗虧輸逃往揚州,曹操得以坐穩兗州牧之位。說巧不巧,前面提到的下邳反賊闕宣攻入泰山郡,入寇曹操地盤。陶謙緊隨其後,平叛的同時趁機佔據曹操兩座縣城。正因如此,才使得史書懷疑陶謙與闕宣有勾結。

闕宣攻入泰山郡費、華二縣,而曹操父親曹嵩就住在華縣。據《世語》記載,曹操命泰山太守應劭派兵護送曹嵩撤往東郡,不曾想被陶謙的部隊發現,曹操父親曹嵩、弟弟曹德等人皆被殺害。據韋曜著《吳書》記載,則稱陶謙好心派都尉張闓護送曹嵩一家,張闓見財起意,途經華、費二縣時殺人劫財,然後逃往淮南。

《世語》及《吳書》記載均見於裴松之注,作為兩種截然不同的史料記載供後人參考,《後漢書》、《三國志》中觀點均與《世語》相同,認為是陶謙授意而為。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對於曹嵩之死,歷來是備受爭議的事件,認為陶謙授意與認為張闓臨時起意兩者皆有許多支持者,幾乎旗鼓相當,誰也說服不了對方。

就該問題,筆者也來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僅供參考。

第一點,陶謙是否有動機。前面花大篇幅介紹了陶謙與曹操分屬兩大軍事集團,矛盾激烈。但僅憑這點還不能成為殺曹操父親全家的理由。縱觀漢末三國,每個諸侯失敗時,個人與家屬的結局都不一樣。大部分諸侯的家屬都得到保全,如呂布、劉備;少部分被斬草除根,例如袁紹。這取決於多種因素,並無一定之規。

第二點,陶謙的為人。陶謙任人唯親,不喜逆耳忠言,有過多次頂撞上級經歷,這些都體現出陶謙的性格中缺少忍耐、寬容。這種性格報復心強,容易走極端。既然之前輸給過曹操,乾脆趁著與袁術南北夾擊時把曹操父親宰了洩憤,這種心態也有可能。

第三點,凶手張闓其人。我們先看以下史料。

《後漢書·應劭傳》載:興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及子德從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謙素怨嵩子操數擊之,乃使輕騎追嵩、德,並殺之於郡界。

《後漢書·陳王寵傳》載:後袁術求糧於陳而俊拒絕之,術忿恚,遣客詐殺俊及寵,陳由是破敗。

第一條是張闓殺曹嵩,第二條則是張闓逃到淮南後,被袁術派遣刺殺陳國相駱俊與陳王劉寵。能在歷史上留下兩條刺殺事件,這個張闓也算知名刺客了。

可以看出,張闓刺殺陳王劉寵是奉袁術之命。如果之前張闓是在違背陶謙命令的情況下劫殺曹嵩,袁術怎可能將重要任務交給如此不靠譜之人。以此倒推曹嵩之死,多半不會是張闓自作主張,只不過後來陶謙被曹操痛扁,張闓為保命才改投袁術。

第四點,曹嵩之死的時間、地點。上面提到,自稱天子的反賊闕宣攻入華、費二縣,陶謙借平叛之名進兵該地。曹嵩就住在該地,沒來得及轉移而被殺害。筆者認為,陶謙原本想將此事栽贓給叛軍,如此一來自己既能平叛,又能佔領地盤,還能“幫曹操報仇”,一箭三雕。但一來張闓行事不周,作為刺客竟然兩次歷史留名,實在辦事不夠嚴謹;二來曹操既不傻也不死要面子,曹操認準了陶謙才是幕後黑手,其他藉口一概不聽。

第五點,袁術大崩潰。在陶謙看來,袁術加黑山軍加南匈奴在人數上佔據絕對優勢,自己再加把勁,深陷包圍圈的曹操只能引頸待戮,勝局已定。如果陶謙這麼想,就很可能不給自己留後路,採取極端手段。畢竟在他看來曹操即將完蛋,不可能有機會報復自己。

總結下來,筆者認為曹嵩之死就是陶謙授意,推卸責任失敗,又低估曹操的實力,招致後來曹操的瘋狂報復。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張闓

陶謙重大事件之十——讓徐州

曹操在解決掉袁術後,迅速調轉槍口猛攻陶謙。提及這段歷史,總有人認為曹操為父報仇是藉口,擴張地盤是真。我只想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曹操首先是人,一個正常人,是一個有血有肉、感情豐富的人,出兵藉口千萬條,唯獨這一條是發自真心,絕非藉口。

《後漢書·陶謙傳》載:曹操擊謙,破彭城傅陽。謙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初三輔遭李傕亂,百姓流移依謙者皆殲。

看看曹操在徐州的所作所為,每攻一城,便屠一城,數十萬百姓慘遭塗炭,雞犬皆盡,泗水為之不流。根據《三國志》記載,曹操退兵是因為糧草不濟,若非如此,絕不會就此收手。最悲慘的當屬為躲避李傕禍亂的三輔百姓,以為找到新家園,結果卻進入到另一個人間地獄。這種瘋狂的表現,不論之前還是之後的曹操都沒有發生過,這種不計後果的屠殺根本不是正常諸侯之間爭奪地盤,而是失去理智的復仇。

陶謙為自己的輕率行為付出了慘重代價,還搭上數十萬人命。這讓強硬了一輩子的陶謙如夢初醒,深深地震驚、恐懼,自此一蹶不振。

興平元年(194),修整了幾個月後曹操再次東征,攻佔琅琊國、東海郡大片地盤,大有徹底剷平徐州的態勢。已成驚弓之鳥的陶謙這次連像樣的抵抗也組織不起來,只得向盟友公孫瓚旗下的青州刺史田楷求救,並隨時準備棄官逃回丹陽老家。

田楷帶著劉備前往徐州救援,患上恐曹症的陶謙不敢自己帶兵,而是撥給劉備四千丹陽精兵。

恰逢此時,呂布被兗州反對曹操的陳宮、張邈等人迎入,曹操後院起火只得撤兵。而劉備也藉機改投陶謙,脫離了公孫瓚。

"

漢末群雄系列之陶謙(下)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陶謙重大事件之七——經營徐州

之前重點講了陶謙在諸侯討董時的作為,接下來繼續講陶謙之後的故事。

《後漢書·陶謙傳》談及陶謙用人方面“信用非所”、內政方面“刑政不理”,評價非常差。史料記載了以下幾個典型事例。

陶謙能用人卻不能容人。據謝承《後漢書》(與范曄所著史書同名,但以東吳為正統)記載,陶謙初到徐州時,聽說本地有位叫趙昱的大名士,便想予以任用。不過趙昱曾因故辭官,不想再出仕,於是拒絕了陶謙,稱病跑路。陶謙又派人追查下落,當面宣讀徵召命令,趙昱還是不從。陶謙不依不饒,搬出刑罰威脅,趙昱無奈之下只得出山輔佐陶謙。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陶謙對趙昱一開始還不錯,為其舉茂才,讓他做自己的別駕從事。趙昱雖然之前不願出仕,但既然輔佐陶謙,就非常忠心負責。不過趙昱性格耿直,說話不會繞彎,總是跟陶謙提意見,搞得陶謙很不高興。時間久了陶謙越看趙昱越不順眼,於是把他支到廣陵郡去做太守。

相應地,曹宏等一些會察言觀色,懂得順著老闆心思發言的人逐漸上位。也許陶謙真的年紀大了,殊不知自己年輕時也是逢人就懟,面對上級從來不肯受半點委屈的主。有文章考證這裡《後漢書》中的曹宏就是曹豹,即陶謙最倚重的大將。結合陶謙喜好名士疏離寒門的用人風格,曹豹很可能不是武人出身,而是文人帶兵的將領,那麼曹宏與曹豹即便不是同一人也很可能是同族。

《後漢書·陶謙傳》載:別駕從事趙昱,知名士也,而以忠直見疏,出為廣陵太守。曹宏等讒慝小人,謙甚親任之,良善多被其害。由斯漸亂。

陶謙為掌控徐州拉攏名士、大族本沒有錯誤,但偏偏沒有容人之量,只喜歡聽好話,徐州由大批外來難民湧入形成的短暫繁榮之下,隱藏著離心離德、四分五裂的危機。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陶謙重大事件之八——勾結反賊一事辯誣

根據史書記載,陶謙還做過一件非常大逆不道之事。

《後漢書·陶謙傳》載:下邳閻宣自稱天子,謙始與合從,後遂殺之而並其眾。

《三國志·陶謙傳》載:下邳闕宣自稱天子,謙初與合從寇鈔,後遂殺宣,並其眾。

下邳有個叫闕宣的人造反,公然自稱天子,陶謙竟然與其聯合起來搶掠,利用完這夥反賊又下黑手除掉闕宣,兼併其軍隊。

這件事是很多人黑陶謙的最佳事例,認為陶謙道德敗壞,虛偽至極。其實這件事大有疑問。

首先,陶謙的為人。陶謙其人當然算不上雄才大略,甚至識人用人水平也不高。儘管陶謙親小人遠君子,但對治理地方、發展農耕是很用心的,“徐方百姓殷盛,谷實甚豐,流民多歸之”。這樣的人不大可能聯合叛軍搶掠百姓。

其次,用人不當是能力問題,與政治信仰是兩碼事。正如上一篇中筆者所言,事實上陶謙是撤頭撤尾的大漢死忠,這一點見仁見智,很多朋友也許不認同,可以參考上一篇文章。一個費盡心思表達對漢室忠誠並積極採取行動營救漢獻帝的人,如果說採取權宜之計聯合地方叛軍很有可能,但這叛軍首領已經公然自稱天子,性質是完全不同的。陶謙之前就聯合過泰山臧霸等出身“不乾淨”的力量,但好歹臧霸接受了陶謙任命,這與闕宣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是否擁立漢室,是原則,是底線,陶謙不會逾越。

最後,這件事的出處。《三國志》與《後漢書》都白紙黑字言之鑿鑿,似乎不容不信。但別忘記,陶謙與曹操可有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後漢書》的記載引自《三國志》,而《三國志》作者陳壽是晉朝人,晉代魏,以曹魏為正統,在曹魏時期陶謙的形象自然不佳。兩部史書對陶謙的評價都非常差,這與陶謙對曹家犯下的大罪不可謂無關。

筆者認為,稱其用人偏頗無可厚非,但與反賊狼狽為奸實屬汙衊。這並非陳壽所為,而是曹魏數十年間對陶謙天然負面的輿論氛圍逐漸形成的結果。

《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二》載:下邳闕宣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陶謙擊殺之。

可見,司馬光也覺得陶謙勾結反賊一事不靠譜,將之刪去。如此一來就變成陶謙擊殺反賊,保境安民了。

根據筆者前兩篇陶謙系列文章的觀點,以資治通鑑的記載為準就保持了陶謙這位歷史人物的形象統一,這件事也能夠有更簡單、更合理的解釋。歷史事件陰謀很多,但也絕非無處不在,至少這件事筆者認為不存在陰謀,僅是個人觀點,見仁見智。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徐州各郡國

陶謙重大事件之九——結仇曹操

所謂冤有頭債有主,陶謙與曹操之間的仇恨不是突然間爆發的,不論曹嵩之死是否為陶謙授意,兩人之間的矛盾都註定不可調和。要探究陶謙與曹操之間為何結仇,先看當時的天下形勢。

初平三年(192),發生了一連串重大事件。四月,董卓被刺殺。青州黃巾被陶謙、臧霸趕出徐州,進入兗州。兗州刺史劉岱戰死,曹操被當地官員推舉為兗州牧。

六月,李傕、郭汜擊敗王允、呂布,涼州系軍閥重掌朝廷,呂布東逃。陶謙聞訊欲以朱儁為太師,意圖組織聯軍進攻長安。

在此期間,袁紹與公孫瓚爆發龍湊之戰、巨馬水之戰。袁紹—曹操—劉表,袁術—公孫瓚—陶謙的兩大集團激烈對立。

九月,曹操徹底擊敗青州黃巾軍。

十二月,揚州刺史陳溫去世,袁紹上表堂兄袁遺接任,但被袁術擊敗,袁術上表下邳人陳瑀為揚州刺史。

曹操入主兗州,袁紹幫助很大。陶謙之前就未加入袁紹為盟主的討董聯軍,反而欲自組聯軍,其對袁紹的態度不言而喻。面對不斷擴張的袁紹與曹操,本就不是一路人,加上遠交近攻的外交思路,陶謙自然與袁術、公孫瓚越走越近。

《三國志·武帝紀》載:袁術與紹有隙,術求援於公孫瓚,瓚使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陶謙屯發乾,以逼紹。太祖與紹會擊,皆破之。

這段史料非常清晰地把兩大軍事集團的對立寫了出來。陶謙為幫助袁術與公孫瓚,進兵於發乾,但被袁紹、曹操擊敗。發乾位於東郡境內,也就是說,竟然是陶謙先向曹操下的手,由此兩人結下樑子。

初平四年(193)初,在爭奪荊州無望後,南陽的袁術將目光投向百廢待興,剛剛安定的兗州。以當時的賬面實力,袁術無疑要強於曹操,並且聯合黑山軍、南匈奴聯合進攻兗州,由此引發了兩大軍事集團第二輪大戰,主要包括封丘之戰、匡亭之戰,詳情等到袁術篇再展開。

簡而言之,袁術這次被曹操打得大敗虧輸逃往揚州,曹操得以坐穩兗州牧之位。說巧不巧,前面提到的下邳反賊闕宣攻入泰山郡,入寇曹操地盤。陶謙緊隨其後,平叛的同時趁機佔據曹操兩座縣城。正因如此,才使得史書懷疑陶謙與闕宣有勾結。

闕宣攻入泰山郡費、華二縣,而曹操父親曹嵩就住在華縣。據《世語》記載,曹操命泰山太守應劭派兵護送曹嵩撤往東郡,不曾想被陶謙的部隊發現,曹操父親曹嵩、弟弟曹德等人皆被殺害。據韋曜著《吳書》記載,則稱陶謙好心派都尉張闓護送曹嵩一家,張闓見財起意,途經華、費二縣時殺人劫財,然後逃往淮南。

《世語》及《吳書》記載均見於裴松之注,作為兩種截然不同的史料記載供後人參考,《後漢書》、《三國志》中觀點均與《世語》相同,認為是陶謙授意而為。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對於曹嵩之死,歷來是備受爭議的事件,認為陶謙授意與認為張闓臨時起意兩者皆有許多支持者,幾乎旗鼓相當,誰也說服不了對方。

就該問題,筆者也來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僅供參考。

第一點,陶謙是否有動機。前面花大篇幅介紹了陶謙與曹操分屬兩大軍事集團,矛盾激烈。但僅憑這點還不能成為殺曹操父親全家的理由。縱觀漢末三國,每個諸侯失敗時,個人與家屬的結局都不一樣。大部分諸侯的家屬都得到保全,如呂布、劉備;少部分被斬草除根,例如袁紹。這取決於多種因素,並無一定之規。

第二點,陶謙的為人。陶謙任人唯親,不喜逆耳忠言,有過多次頂撞上級經歷,這些都體現出陶謙的性格中缺少忍耐、寬容。這種性格報復心強,容易走極端。既然之前輸給過曹操,乾脆趁著與袁術南北夾擊時把曹操父親宰了洩憤,這種心態也有可能。

第三點,凶手張闓其人。我們先看以下史料。

《後漢書·應劭傳》載:興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及子德從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謙素怨嵩子操數擊之,乃使輕騎追嵩、德,並殺之於郡界。

《後漢書·陳王寵傳》載:後袁術求糧於陳而俊拒絕之,術忿恚,遣客詐殺俊及寵,陳由是破敗。

第一條是張闓殺曹嵩,第二條則是張闓逃到淮南後,被袁術派遣刺殺陳國相駱俊與陳王劉寵。能在歷史上留下兩條刺殺事件,這個張闓也算知名刺客了。

可以看出,張闓刺殺陳王劉寵是奉袁術之命。如果之前張闓是在違背陶謙命令的情況下劫殺曹嵩,袁術怎可能將重要任務交給如此不靠譜之人。以此倒推曹嵩之死,多半不會是張闓自作主張,只不過後來陶謙被曹操痛扁,張闓為保命才改投袁術。

第四點,曹嵩之死的時間、地點。上面提到,自稱天子的反賊闕宣攻入華、費二縣,陶謙借平叛之名進兵該地。曹嵩就住在該地,沒來得及轉移而被殺害。筆者認為,陶謙原本想將此事栽贓給叛軍,如此一來自己既能平叛,又能佔領地盤,還能“幫曹操報仇”,一箭三雕。但一來張闓行事不周,作為刺客竟然兩次歷史留名,實在辦事不夠嚴謹;二來曹操既不傻也不死要面子,曹操認準了陶謙才是幕後黑手,其他藉口一概不聽。

第五點,袁術大崩潰。在陶謙看來,袁術加黑山軍加南匈奴在人數上佔據絕對優勢,自己再加把勁,深陷包圍圈的曹操只能引頸待戮,勝局已定。如果陶謙這麼想,就很可能不給自己留後路,採取極端手段。畢竟在他看來曹操即將完蛋,不可能有機會報復自己。

總結下來,筆者認為曹嵩之死就是陶謙授意,推卸責任失敗,又低估曹操的實力,招致後來曹操的瘋狂報復。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張闓

陶謙重大事件之十——讓徐州

曹操在解決掉袁術後,迅速調轉槍口猛攻陶謙。提及這段歷史,總有人認為曹操為父報仇是藉口,擴張地盤是真。我只想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曹操首先是人,一個正常人,是一個有血有肉、感情豐富的人,出兵藉口千萬條,唯獨這一條是發自真心,絕非藉口。

《後漢書·陶謙傳》載:曹操擊謙,破彭城傅陽。謙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初三輔遭李傕亂,百姓流移依謙者皆殲。

看看曹操在徐州的所作所為,每攻一城,便屠一城,數十萬百姓慘遭塗炭,雞犬皆盡,泗水為之不流。根據《三國志》記載,曹操退兵是因為糧草不濟,若非如此,絕不會就此收手。最悲慘的當屬為躲避李傕禍亂的三輔百姓,以為找到新家園,結果卻進入到另一個人間地獄。這種瘋狂的表現,不論之前還是之後的曹操都沒有發生過,這種不計後果的屠殺根本不是正常諸侯之間爭奪地盤,而是失去理智的復仇。

陶謙為自己的輕率行為付出了慘重代價,還搭上數十萬人命。這讓強硬了一輩子的陶謙如夢初醒,深深地震驚、恐懼,自此一蹶不振。

興平元年(194),修整了幾個月後曹操再次東征,攻佔琅琊國、東海郡大片地盤,大有徹底剷平徐州的態勢。已成驚弓之鳥的陶謙這次連像樣的抵抗也組織不起來,只得向盟友公孫瓚旗下的青州刺史田楷求救,並隨時準備棄官逃回丹陽老家。

田楷帶著劉備前往徐州救援,患上恐曹症的陶謙不敢自己帶兵,而是撥給劉備四千丹陽精兵。

恰逢此時,呂布被兗州反對曹操的陳宮、張邈等人迎入,曹操後院起火只得撤兵。而劉備也藉機改投陶謙,脫離了公孫瓚。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陶謙進攻、曹嵩被害地點示意圖

經過兩次慘敗,已經六十三歲的陶謙無論精神還是身體都垮了下來。眼見自己的老對手,小字輩的袁紹與曹操越做越大,盟友公孫瓚與袁術怎麼看也不像能成氣候的人,自己的徐州也由繁榮富庶變成滿目瘡痍,陶謙感到心灰意冷。

對於三讓徐州,這是《三國演義》為塑造劉備得人心的形象而杜撰的情節,正史中雖然也有陶謙授意劉備接手徐州的記載,不過向來有許多人懷疑。

《三國志·先主傳》載:謙病篤,謂別駕麋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謙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當。

也就是說,陶謙沒有直接跟劉備交待,而是通過別駕糜竺轉達。之後本地大族陳登、北海相孔融也來勸說,劉備“三讓”於這三個人後“遂領徐州”。

詭異的是,這件事《三國志》、《後漢書》陶謙本傳隻字未提,僅在劉備本傳中出現。而且陶謙通過糜竺轉達遺言,這麼重要的事情竟然劉備不在場。而且糜竺後來追隨劉備死心塌地,兩人關係好得不行。以上種種均成為人們對合理讓徐州是否真實發生懷疑的原因。

對於這件事,筆者也難以下定論。只是,無論陶謙是否真的讓過徐州,他在生命最後時刻都想通了一些事情。對這種性格極為剛強、倔強的人來說,往往受到重大變故超出承受能力後,會走向另一個極端。爭強好勝一生的陶謙,最終沒有讓他的兩個兒子繼承徐州,甚至連一官半職也沒有做。所以,也許陶謙真的想把徐州讓給劉備也未可知,這也像大徹大悟之後的陶謙能做出的事。

"

漢末群雄系列之陶謙(下)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陶謙重大事件之七——經營徐州

之前重點講了陶謙在諸侯討董時的作為,接下來繼續講陶謙之後的故事。

《後漢書·陶謙傳》談及陶謙用人方面“信用非所”、內政方面“刑政不理”,評價非常差。史料記載了以下幾個典型事例。

陶謙能用人卻不能容人。據謝承《後漢書》(與范曄所著史書同名,但以東吳為正統)記載,陶謙初到徐州時,聽說本地有位叫趙昱的大名士,便想予以任用。不過趙昱曾因故辭官,不想再出仕,於是拒絕了陶謙,稱病跑路。陶謙又派人追查下落,當面宣讀徵召命令,趙昱還是不從。陶謙不依不饒,搬出刑罰威脅,趙昱無奈之下只得出山輔佐陶謙。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陶謙對趙昱一開始還不錯,為其舉茂才,讓他做自己的別駕從事。趙昱雖然之前不願出仕,但既然輔佐陶謙,就非常忠心負責。不過趙昱性格耿直,說話不會繞彎,總是跟陶謙提意見,搞得陶謙很不高興。時間久了陶謙越看趙昱越不順眼,於是把他支到廣陵郡去做太守。

相應地,曹宏等一些會察言觀色,懂得順著老闆心思發言的人逐漸上位。也許陶謙真的年紀大了,殊不知自己年輕時也是逢人就懟,面對上級從來不肯受半點委屈的主。有文章考證這裡《後漢書》中的曹宏就是曹豹,即陶謙最倚重的大將。結合陶謙喜好名士疏離寒門的用人風格,曹豹很可能不是武人出身,而是文人帶兵的將領,那麼曹宏與曹豹即便不是同一人也很可能是同族。

《後漢書·陶謙傳》載:別駕從事趙昱,知名士也,而以忠直見疏,出為廣陵太守。曹宏等讒慝小人,謙甚親任之,良善多被其害。由斯漸亂。

陶謙為掌控徐州拉攏名士、大族本沒有錯誤,但偏偏沒有容人之量,只喜歡聽好話,徐州由大批外來難民湧入形成的短暫繁榮之下,隱藏著離心離德、四分五裂的危機。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陶謙重大事件之八——勾結反賊一事辯誣

根據史書記載,陶謙還做過一件非常大逆不道之事。

《後漢書·陶謙傳》載:下邳閻宣自稱天子,謙始與合從,後遂殺之而並其眾。

《三國志·陶謙傳》載:下邳闕宣自稱天子,謙初與合從寇鈔,後遂殺宣,並其眾。

下邳有個叫闕宣的人造反,公然自稱天子,陶謙竟然與其聯合起來搶掠,利用完這夥反賊又下黑手除掉闕宣,兼併其軍隊。

這件事是很多人黑陶謙的最佳事例,認為陶謙道德敗壞,虛偽至極。其實這件事大有疑問。

首先,陶謙的為人。陶謙其人當然算不上雄才大略,甚至識人用人水平也不高。儘管陶謙親小人遠君子,但對治理地方、發展農耕是很用心的,“徐方百姓殷盛,谷實甚豐,流民多歸之”。這樣的人不大可能聯合叛軍搶掠百姓。

其次,用人不當是能力問題,與政治信仰是兩碼事。正如上一篇中筆者所言,事實上陶謙是撤頭撤尾的大漢死忠,這一點見仁見智,很多朋友也許不認同,可以參考上一篇文章。一個費盡心思表達對漢室忠誠並積極採取行動營救漢獻帝的人,如果說採取權宜之計聯合地方叛軍很有可能,但這叛軍首領已經公然自稱天子,性質是完全不同的。陶謙之前就聯合過泰山臧霸等出身“不乾淨”的力量,但好歹臧霸接受了陶謙任命,這與闕宣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是否擁立漢室,是原則,是底線,陶謙不會逾越。

最後,這件事的出處。《三國志》與《後漢書》都白紙黑字言之鑿鑿,似乎不容不信。但別忘記,陶謙與曹操可有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後漢書》的記載引自《三國志》,而《三國志》作者陳壽是晉朝人,晉代魏,以曹魏為正統,在曹魏時期陶謙的形象自然不佳。兩部史書對陶謙的評價都非常差,這與陶謙對曹家犯下的大罪不可謂無關。

筆者認為,稱其用人偏頗無可厚非,但與反賊狼狽為奸實屬汙衊。這並非陳壽所為,而是曹魏數十年間對陶謙天然負面的輿論氛圍逐漸形成的結果。

《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二》載:下邳闕宣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陶謙擊殺之。

可見,司馬光也覺得陶謙勾結反賊一事不靠譜,將之刪去。如此一來就變成陶謙擊殺反賊,保境安民了。

根據筆者前兩篇陶謙系列文章的觀點,以資治通鑑的記載為準就保持了陶謙這位歷史人物的形象統一,這件事也能夠有更簡單、更合理的解釋。歷史事件陰謀很多,但也絕非無處不在,至少這件事筆者認為不存在陰謀,僅是個人觀點,見仁見智。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徐州各郡國

陶謙重大事件之九——結仇曹操

所謂冤有頭債有主,陶謙與曹操之間的仇恨不是突然間爆發的,不論曹嵩之死是否為陶謙授意,兩人之間的矛盾都註定不可調和。要探究陶謙與曹操之間為何結仇,先看當時的天下形勢。

初平三年(192),發生了一連串重大事件。四月,董卓被刺殺。青州黃巾被陶謙、臧霸趕出徐州,進入兗州。兗州刺史劉岱戰死,曹操被當地官員推舉為兗州牧。

六月,李傕、郭汜擊敗王允、呂布,涼州系軍閥重掌朝廷,呂布東逃。陶謙聞訊欲以朱儁為太師,意圖組織聯軍進攻長安。

在此期間,袁紹與公孫瓚爆發龍湊之戰、巨馬水之戰。袁紹—曹操—劉表,袁術—公孫瓚—陶謙的兩大集團激烈對立。

九月,曹操徹底擊敗青州黃巾軍。

十二月,揚州刺史陳溫去世,袁紹上表堂兄袁遺接任,但被袁術擊敗,袁術上表下邳人陳瑀為揚州刺史。

曹操入主兗州,袁紹幫助很大。陶謙之前就未加入袁紹為盟主的討董聯軍,反而欲自組聯軍,其對袁紹的態度不言而喻。面對不斷擴張的袁紹與曹操,本就不是一路人,加上遠交近攻的外交思路,陶謙自然與袁術、公孫瓚越走越近。

《三國志·武帝紀》載:袁術與紹有隙,術求援於公孫瓚,瓚使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陶謙屯發乾,以逼紹。太祖與紹會擊,皆破之。

這段史料非常清晰地把兩大軍事集團的對立寫了出來。陶謙為幫助袁術與公孫瓚,進兵於發乾,但被袁紹、曹操擊敗。發乾位於東郡境內,也就是說,竟然是陶謙先向曹操下的手,由此兩人結下樑子。

初平四年(193)初,在爭奪荊州無望後,南陽的袁術將目光投向百廢待興,剛剛安定的兗州。以當時的賬面實力,袁術無疑要強於曹操,並且聯合黑山軍、南匈奴聯合進攻兗州,由此引發了兩大軍事集團第二輪大戰,主要包括封丘之戰、匡亭之戰,詳情等到袁術篇再展開。

簡而言之,袁術這次被曹操打得大敗虧輸逃往揚州,曹操得以坐穩兗州牧之位。說巧不巧,前面提到的下邳反賊闕宣攻入泰山郡,入寇曹操地盤。陶謙緊隨其後,平叛的同時趁機佔據曹操兩座縣城。正因如此,才使得史書懷疑陶謙與闕宣有勾結。

闕宣攻入泰山郡費、華二縣,而曹操父親曹嵩就住在華縣。據《世語》記載,曹操命泰山太守應劭派兵護送曹嵩撤往東郡,不曾想被陶謙的部隊發現,曹操父親曹嵩、弟弟曹德等人皆被殺害。據韋曜著《吳書》記載,則稱陶謙好心派都尉張闓護送曹嵩一家,張闓見財起意,途經華、費二縣時殺人劫財,然後逃往淮南。

《世語》及《吳書》記載均見於裴松之注,作為兩種截然不同的史料記載供後人參考,《後漢書》、《三國志》中觀點均與《世語》相同,認為是陶謙授意而為。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對於曹嵩之死,歷來是備受爭議的事件,認為陶謙授意與認為張闓臨時起意兩者皆有許多支持者,幾乎旗鼓相當,誰也說服不了對方。

就該問題,筆者也來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僅供參考。

第一點,陶謙是否有動機。前面花大篇幅介紹了陶謙與曹操分屬兩大軍事集團,矛盾激烈。但僅憑這點還不能成為殺曹操父親全家的理由。縱觀漢末三國,每個諸侯失敗時,個人與家屬的結局都不一樣。大部分諸侯的家屬都得到保全,如呂布、劉備;少部分被斬草除根,例如袁紹。這取決於多種因素,並無一定之規。

第二點,陶謙的為人。陶謙任人唯親,不喜逆耳忠言,有過多次頂撞上級經歷,這些都體現出陶謙的性格中缺少忍耐、寬容。這種性格報復心強,容易走極端。既然之前輸給過曹操,乾脆趁著與袁術南北夾擊時把曹操父親宰了洩憤,這種心態也有可能。

第三點,凶手張闓其人。我們先看以下史料。

《後漢書·應劭傳》載:興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及子德從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謙素怨嵩子操數擊之,乃使輕騎追嵩、德,並殺之於郡界。

《後漢書·陳王寵傳》載:後袁術求糧於陳而俊拒絕之,術忿恚,遣客詐殺俊及寵,陳由是破敗。

第一條是張闓殺曹嵩,第二條則是張闓逃到淮南後,被袁術派遣刺殺陳國相駱俊與陳王劉寵。能在歷史上留下兩條刺殺事件,這個張闓也算知名刺客了。

可以看出,張闓刺殺陳王劉寵是奉袁術之命。如果之前張闓是在違背陶謙命令的情況下劫殺曹嵩,袁術怎可能將重要任務交給如此不靠譜之人。以此倒推曹嵩之死,多半不會是張闓自作主張,只不過後來陶謙被曹操痛扁,張闓為保命才改投袁術。

第四點,曹嵩之死的時間、地點。上面提到,自稱天子的反賊闕宣攻入華、費二縣,陶謙借平叛之名進兵該地。曹嵩就住在該地,沒來得及轉移而被殺害。筆者認為,陶謙原本想將此事栽贓給叛軍,如此一來自己既能平叛,又能佔領地盤,還能“幫曹操報仇”,一箭三雕。但一來張闓行事不周,作為刺客竟然兩次歷史留名,實在辦事不夠嚴謹;二來曹操既不傻也不死要面子,曹操認準了陶謙才是幕後黑手,其他藉口一概不聽。

第五點,袁術大崩潰。在陶謙看來,袁術加黑山軍加南匈奴在人數上佔據絕對優勢,自己再加把勁,深陷包圍圈的曹操只能引頸待戮,勝局已定。如果陶謙這麼想,就很可能不給自己留後路,採取極端手段。畢竟在他看來曹操即將完蛋,不可能有機會報復自己。

總結下來,筆者認為曹嵩之死就是陶謙授意,推卸責任失敗,又低估曹操的實力,招致後來曹操的瘋狂報復。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張闓

陶謙重大事件之十——讓徐州

曹操在解決掉袁術後,迅速調轉槍口猛攻陶謙。提及這段歷史,總有人認為曹操為父報仇是藉口,擴張地盤是真。我只想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曹操首先是人,一個正常人,是一個有血有肉、感情豐富的人,出兵藉口千萬條,唯獨這一條是發自真心,絕非藉口。

《後漢書·陶謙傳》載:曹操擊謙,破彭城傅陽。謙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初三輔遭李傕亂,百姓流移依謙者皆殲。

看看曹操在徐州的所作所為,每攻一城,便屠一城,數十萬百姓慘遭塗炭,雞犬皆盡,泗水為之不流。根據《三國志》記載,曹操退兵是因為糧草不濟,若非如此,絕不會就此收手。最悲慘的當屬為躲避李傕禍亂的三輔百姓,以為找到新家園,結果卻進入到另一個人間地獄。這種瘋狂的表現,不論之前還是之後的曹操都沒有發生過,這種不計後果的屠殺根本不是正常諸侯之間爭奪地盤,而是失去理智的復仇。

陶謙為自己的輕率行為付出了慘重代價,還搭上數十萬人命。這讓強硬了一輩子的陶謙如夢初醒,深深地震驚、恐懼,自此一蹶不振。

興平元年(194),修整了幾個月後曹操再次東征,攻佔琅琊國、東海郡大片地盤,大有徹底剷平徐州的態勢。已成驚弓之鳥的陶謙這次連像樣的抵抗也組織不起來,只得向盟友公孫瓚旗下的青州刺史田楷求救,並隨時準備棄官逃回丹陽老家。

田楷帶著劉備前往徐州救援,患上恐曹症的陶謙不敢自己帶兵,而是撥給劉備四千丹陽精兵。

恰逢此時,呂布被兗州反對曹操的陳宮、張邈等人迎入,曹操後院起火只得撤兵。而劉備也藉機改投陶謙,脫離了公孫瓚。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陶謙進攻、曹嵩被害地點示意圖

經過兩次慘敗,已經六十三歲的陶謙無論精神還是身體都垮了下來。眼見自己的老對手,小字輩的袁紹與曹操越做越大,盟友公孫瓚與袁術怎麼看也不像能成氣候的人,自己的徐州也由繁榮富庶變成滿目瘡痍,陶謙感到心灰意冷。

對於三讓徐州,這是《三國演義》為塑造劉備得人心的形象而杜撰的情節,正史中雖然也有陶謙授意劉備接手徐州的記載,不過向來有許多人懷疑。

《三國志·先主傳》載:謙病篤,謂別駕麋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謙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當。

也就是說,陶謙沒有直接跟劉備交待,而是通過別駕糜竺轉達。之後本地大族陳登、北海相孔融也來勸說,劉備“三讓”於這三個人後“遂領徐州”。

詭異的是,這件事《三國志》、《後漢書》陶謙本傳隻字未提,僅在劉備本傳中出現。而且陶謙通過糜竺轉達遺言,這麼重要的事情竟然劉備不在場。而且糜竺後來追隨劉備死心塌地,兩人關係好得不行。以上種種均成為人們對合理讓徐州是否真實發生懷疑的原因。

對於這件事,筆者也難以下定論。只是,無論陶謙是否真的讓過徐州,他在生命最後時刻都想通了一些事情。對這種性格極為剛強、倔強的人來說,往往受到重大變故超出承受能力後,會走向另一個極端。爭強好勝一生的陶謙,最終沒有讓他的兩個兒子繼承徐州,甚至連一官半職也沒有做。所以,也許陶謙真的想把徐州讓給劉備也未可知,這也像大徹大悟之後的陶謙能做出的事。

徐州牧陶謙勾結反賊的辯誣,以及陶謙殺害曹操父親的真相

結語

陶謙作為名士,也喜歡結交、提拔名士。除了前文提到的趙昱,更有名氣的張昭也被陶謙舉為茂才。張昭竟因為拒絕被陶謙推薦而抓到大牢,多虧趙昱營救出來。儘管如此,畢竟也算知遇之恩,陶謙死後張昭還為其作文以哀悼,予以很高的評價。

陶謙作為舊世代成長起來的人,行事帶有明顯的古板、守舊風格,在與袁紹、曹操等年輕世代的諸侯競爭中明顯處於下風。他任人唯親,喜聽奉承,導致徐州的丹陽派、本地派以及泰山軍等內部力量始終無法很好地形成合力;他忠於漢室,倔強地獨立於討董聯軍之外,卻理想化地推舉朱儁自組聯軍,意圖匡扶漢室;他缺乏戰略眼光,在袁紹與袁術爭鬥中站錯了隊;他報復心太強,在勝負未定的情況下不給自己留後路,殺害曹操父親,引來瘋狂復仇,將徐州百姓陷於萬劫不復之地。

歷史上的陶謙,就是這樣一個有點複雜、有點極端的人,與小說中的溫厚長者完全沒有相同之處。

漢末群雄的故事還將繼續講述,感興趣的朋友就請關注我吧,感謝您的閱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