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哀江南》

眼見他起高樓,

眼見他宴賓客,

眼見他樓塌了。

孔尚任的《桃花扇》與洪昇的《長生殿》成為明清傳奇的兩座高峰,被譽為“當日文壇的雙星”。孔尚任運用“考據”的方法,批閱十餘載,三易其稿,苦心創作出一部堪作“信史”的傳奇鉅作——《桃花扇》。在戲曲史上,在崑曲最為興盛的時代,《桃花扇》甫一完稿,京城文人名流即有紙貴之譽,登上舞臺演出之後更是盛演不衰。

《桃花扇》|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青年時代的孔尚任,從舅翁秦光儀那裡,得知南明弘光遺事,開始《桃花扇》的構思與草創。《桃花扇》劇本的第一稿,是他隱居石門山時,“一字一句,抉心嘔成”。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返程特意到曲阜祭孔。作為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孫,孔尚任被舉薦在御前講經,得到康熙皇帝的賞識,一介書生被授為國子監博士。之後孔尚任奉命到江南治水,滯留淮揚三年,才華無從施展。在此期間,“所交者大抵風人野老,抱膝吟嘯之客”。他去過明末四鎮鏖兵的古戰場;拜梅花嶺史可法的衣冠冢;在金陵,他遊歷明故宮遺址,瞻仰明孝陵。他還專門到棲霞山白雲庵,拜訪張瑤星道士。有意無意中搜集了詳備的南朝野史遺聞。康熙二十九年,孔尚任回京,開始了十年身居閒職的京官生涯。

《桃花扇》|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康熙三十八年(1699)六月,《桃花扇》定稿一出,“王公薦紳,莫不借抄,時有紙貴之譽”。與《桃花扇》帶來的盛譽同時而至的是孔尚任因“疑案”而罷官。

在歸去時,他這樣寫道:“積雪微寒不透裘,自斟別酒盡三甌。難攜畫篋留甥看,亂揭詩箋聽客收。整轡頻探門外面,束裝又到榻前頭。故山今日真歸去,上馬吟鞭急一抽”。這正是他將要離京歸鄉時矛盾心情的寫照。遙想自己與康熙皇帝的風雲際會,此刻內心的怨艾無法排遣,能給他安慰的,唯有那部有所寄託的《桃花扇》了。

《桃花扇》|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秦淮河兩岸,槳聲燈影,笙歌陣陣。李香君的才情在秦淮河上遠近聞名。她一出場,就顯示出與眾不同的品貌氣質。她的妝樓,有張天如、夏彝仲等名公碩儒的題贈;她的曲師,是主動棄阮大鋮而去的蘇崑生;所學之曲,是湯顯祖的“玉茗堂四夢”;她看中的才俊,是身列“復社四公子”之首的侯方域。絲竹琵琶、音律詩詞,無一不通。然而她的歌喉卻很少向人展示,香君的自愛矜持更是讓她名動一時,她和陳圓圓、柳如是、董小宛等人被後人稱為秦淮八豔,是秦淮河畔數一數二的花魁。

《桃花扇》|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崇禎十二年,三年一度的科舉考試在南京舉行。正是因為這場科考,二十一歲的河南才子侯方域來到南京。誰都沒有想到,候李二人的相見竟是這般浪漫且富有戲劇性。上元節時,藝妓們在一塊兒聚飲,以盒盛食物相賽,稱“盒子會”。

在這一天裡,她們謝絕接客。侯方域為了見到傾心已久的李香君,便把扇墜拋到樓上。李香君似乎也知道侯方域不是等閒之輩,便拋下來櫻桃以示可以相見。慢慢接觸之後,她漸漸感覺到,這個肩負家國之恨的年輕人,有著強烈的政治抱負,有著和自己相同的理想和情趣。對於李香君來說,侯方域正是她期待已久的良人。

《桃花扇》|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新婚第二天,香君追問起妝奩的由來,當得知妝奩由阮大鋮所助,李香君的剛烈氣性豁然顯現。且怒斥侯方域:“官人是何說話,阮大鋮趨附權奸,廉恥喪盡;婦人女子,無不唾罵。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處於何等也?”這段故事,就是《桃花扇》中為今天的戲迷們所津津樂道的《卻奩》一出。劇本中還有一出更為精彩的《罵筵》,這是李香君和阮大鋮、馬士英短兵相接的一場鬥爭,李香君酣暢淋漓地罵出了久已悶在心中的憤恨:

【五供養】堂堂列公,半邊南朝,望你崢嶸。出身希貴寵 ,創業選聲容,後庭花又添幾種。把俺胡撮弄,對寒風雪海冰山,苦陪觴詠。

【玉交枝】東林伯仲,俺青樓皆知敬重。乾兒義子從新用,絕不了魏家種,冰肌雪腸原自同,鐵心石腹何愁凍。吐不盡鵑血滿胸,吐不盡鵑血滿胸。

《桃花扇》|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香消玉碎,留下的,是李香君動人的氣節與忠貞,兀自揮灑不盡。

弘光皇帝即位後,啟用阮大鋮,對復社文人大肆搜捕。侯方域被迫離開金陵,阮大鋮欲逼李香君嫁田仰為妾。李香君堅決不從,一頭撞在欄杆上,血濺在侯方域送給她的詩扇上。老友楊龍友見狀以血為點,在扇中畫出一樹桃花。這便是桃花扇的由來。再看侯方域,既有孔尚任的精神寄託,又帶有自我反思式的怨責與無奈。以侯方域為代表的復社文人們倡導清正廉潔,與權奸作鬥爭。但同時,他們又有空言論道、妥協退避的致命缺陷。難怪林語堂先生題詩道:“香君一個娘子,血染桃花扇子,氣義照耀千古,羞殺鬚眉漢子。”

《桃花扇》|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侯方域一直在為避難而四處奔走,李香君為他守貞不嫁,血染詩扇。劇作結尾,南明王朝覆滅,劇中人相繼寄身於青燈古剎,做了冷眼看新朝的“方外之人”。或許,入道歸隱也不失為一種反抗,一種在家國破滅後對新朝的抗爭。然而對於孔尚任來說,入道隱逸,更多地是一種難言的痛楚。

《桃花扇》|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借離合之情,抒興亡之感。時光荏苒,而那份憂鬱,卻在歲月裡,始終不曾消散。

實事實人,有憑有據的《桃花扇》帶著鮮明的“徵實”意識成為明清傳奇史上前所未見的奇蹟。梁啟超讚歎道:“結構之精嚴,文藻之壯麗,寄託之遙深,真可謂冠絕千古。”《桃花扇》問世300多年來長盛不衰,被戲曲、話劇、電影等多種藝術形式改編演繹。時至今日,那忠貞不渝的候李愛情,震撼人心的家國情懷,仍能帶給我們些許思考。

《桃花扇》|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到了園林,卻品不盡其中的苦辣酸辛。

只有一曲《桃花扇》,點點桃花泣血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