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崑劇院打磨30年 一戲兩看《桃花扇》來滬

桃花扇 崑曲 孔尚任 侯方域 上海觀察 2017-06-07
江蘇省崑劇院打磨30年 一戲兩看《桃花扇》來滬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一段膾炙人口的《哀江南》開場,便讓人領略到名著魅力。失傳數百年的經典劇目《桃花扇》,在江蘇省崑劇院三代藝術家的精彩演繹下,首次以全本和選場的形式進行整體呈現,6月2、3兩日在上海大劇院上演。

從文本到舞臺,這部由江蘇省崑劇院改編復排的豪華版崑曲經典,是全國崑劇院團中的獨門“絕技”。孔尚任原著《桃花扇》是中國古典戲劇四大名著之一,但從1699年問世以來,只有康熙年間有過演出記載。失傳數百年後,江蘇省崑劇院前後經歷了30年的打磨,三代藝術家梯隊加入,這才有了今天全本(9幕)和選場(5折)的兩臺大戲整體呈現。

1987年,《桃花扇》首次復排後的摺子戲《題畫》,主演侯方域的石小梅就憑此劇獲得梅花獎,可見其高水準。“《桃花扇》全本 vs 選場”演出,這次打出的宣傳語是 “一戲兩看”。顧名思義,即連續兩個晚上的演出,一臺是全本,一臺是摺子戲。不過,兩場演出又有著內在聯繫。江蘇省崑劇院著名編劇,也是把《桃花扇》再次搬上舞臺的幕後靈魂人物張弘介紹,全本《桃花扇》與摺子戲選場《桃花扇》二者同源,它們或改編、或整理自孔尚任的原著。但二者又各具備自己的審美品格。全本《桃花扇》共9幕,以侯方域、李香君二人的愛情故事為主線,以南明興亡為背景,具有連貫性,以相對完整的故事表達了孔尚任原著“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題旨。

江蘇省崑劇院打磨30年 一戲兩看《桃花扇》來滬

江蘇省崑劇院院長李鴻良說,《桃花扇》2017巡演體現了江蘇省崑劇院思考之後的態度。當下戲曲舞臺,邀請話劇導演跨界執導、大製作、聲光電是流行趨勢,《桃花扇》堅守傳統,秉持原汁原味,讓崑曲規律作主,用純粹的南昆風格的表演藝術,對觀眾負責。扮演史可法的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柯軍說,30年前《桃花扇》復排的時候,舞臺上亭臺樓閣都有,但30年下來,臺上的道具越減越少,這對演員的要求越來越高,“物質的越少,非物質的越多。”扮演李香君的龔隱雷介紹,現在的《桃花扇》舞臺上只有一桌二椅,佈景非常簡單,但對於演員來說,難度卻非常大,“觀眾的注意力不會被舞美聲光電分散,唯一的焦點就是表演。演得不好,觀眾怎麼會買賬?”

《桃花扇》陣容的豪華,從一個側面顯示了江蘇省崑劇院對人和技藝的重視。整個班底中,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就有3個,分別是石小梅、柯軍、李鴻良。石小梅和蘇崑生的扮演者趙堅,都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這一次巡演,上半年將由江蘇省昆第二代藝術家石小梅領銜;下半年,則由石小梅大弟子、省昆第三代藝術家錢振榮領銜。

江蘇省崑劇院打磨30年 一戲兩看《桃花扇》來滬

常常有購票觀眾問,到底全本好看還是選場好看?如果你是初級觀眾,只想看一場,可選擇全本。全本《桃花扇》共9幕,以侯方域、李香君二人的愛情故事為主線,以南明興亡為背景,具有連貫完整的故事性。如果你是有閱歷的戲迷,可選擇選場,選場沒有一以貫之的情節,通過五個人物的命運,拼圖般表達了“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題旨,極具表演觀賞性。

據介紹,此次《桃花扇》全國巡演北京大學首站爆滿,蘇州站開票三天售罄。上海站全本、選場早早售罄,開賣加座。首站開演之後,《桃花扇》全本VS選場迅速圈粉,不少戲迷展開追看之旅,蘇州、上海無票可購,已開始轉戰成都。為了讓崑曲輻射更多地區,“讓崑曲細水長流到更多地方,”巡演不僅安排了北京上海這樣的“大碼頭”,還搭配了成都、武漢這些崑曲基礎比較薄弱的城市。

圖片來源:《桃花扇》主辦方供圖 圖片編輯:雍凱

相關推薦

推薦中...